平移(第一课时) 精品课教案

合集下载

《平移 》教案 (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数学

《平移 》教案 (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数学

5.4 平移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欣赏图形,探究图形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平移现象.活动1举出生活中的平移的现象:火车、电梯、飞机等,并用计算机演示.学生倾听、理解、想象和欣赏.活动2问题1:请你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问题2:什么样的变化才是平移?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举例,其他人区分是否是平移现象,然后通过自己举的事例来归纳和总结平移的含义.学生归纳:平移:图形的平行移动就是平移.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决定因素:方向和距离.让学生充分讨论,区分自己的判断,同学间进行交流.活动3把一个三角形ABC,移到三角形A′B′C′的位置.你能理解以下概念吗?〔1〕对应点;〔2〕对应线段.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观察图形,可以发现经过平移能够互相重合的点就是对应点,对应点的连线就是对应线段.教师活动设计:教师在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经过变换后能够互相重合的元素就是对应元素.因此,上述平移中,对应点是A与A′,B与B′,C与C′;对应线段是AB与A′B′,BC与B′C′,AC与A′C′.二、探究平移特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活动4如图△ABC经过平移成为△A′B′C′,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你能得到哪些量是不变的?除了这些量不变外,你还能发现哪些结论?学生活动设计:学生通过画图、度量进行猜测,得出以下结论结论:1.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相等、平行因为是平移,是图形的平行移动〕;2.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且相等〔都是平移的距离〕.教师活动设计:此时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引导学生归纳出平行的特征.三、应用提高、拓展创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1:如图,△ABC平移到△A′B′C′的位置.〔1〕请指出平移的距离和方向.〔2〕点D、E、F经过平移到了什么位置?问题2:如图,将△ABC先下移2个格再右移4个格得到△A′B′C′.问题3:图案设计,根据如以下图的图形,通过平移设计一个图案.学生活动设计:以上三个问题,由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设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体会平移在作图中的应用,同时感受平移变化的特征.教师活动设计: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在进行图案设计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解答〕.问题1〔1〕平移的方向是A-A′方向,距离是AA′的长度.〔2〕如下右图.问题2:如上左图.问题3:略.问题4:如图,平移△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A′B′C′.分析:图形平移后的对应点有什么特征?作出点B和点C的对应点B′和C′,能确定△A′B′C′吗?解答:如图,连接AA′,过点B作AA′的平行线l,在l上截取BB′=AA′,那么点B′就是点B的对应点.类似地,你能作出点C的对应点C′,并进一步得到平移后的三角形A′B′C′吗?四、小结与作业.小结:平移特征:〔1〕图形形状、大小不变;〔2〕连接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作业:习题5.4.4.5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1.根据问题条件找出能反映出实际问题的函数;(重点)2.能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开展学生的应用能力;(重点)3.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联通公司 话费收费有A 套餐(月租费15元,通话费每分钟0.1元)和B 套餐(月租费0元,通话费每分钟0.15元)两种.设A 套餐每月话费为y 1(元),B 套餐每月话费为y 2(元),月通话时间为x 分钟.(1)分别表示出y 1与x ,y 2与x 的函数关系式;(2)月通话时间为多长时,A 、B 两种套餐收费一样?(3)什么情况下A 套餐更省钱?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类型一】 利用图象(表)解决实际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增强居民节水意识,某市自来水公司对居民用水采用以户为单位分段计费的方法收费:月用水10t 以内(包括10t)的用户,每吨收水费a 元;月用水超过10t 的用户,10t 水仍按每吨a 元收费,超过10t 的局部,按每吨b 元(b >a )收费.设某户居民月用水x t ,应收水费y 元,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以下图.(1)求a 的值,并求出该户居民上月用水8t 应收的水费;(2)求b 的值,并写出当x >10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3)上月居民甲比居民乙多用4t 水,两家共收水费46元,他们上月分别用水多少吨?解析:(1)用水量不超过10t 时,设其函数表达式为y =ax ,由上图可知图象经过点(10,15),从而求得a 的值;再将x =8代入即可求得应收的水费;(2)可知图象过点(10,15)和(20,35),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b 的值和函数表达式;(3)分别判断居民甲和居民乙用水比10t 多还是比10t 少,然后用相对应的表达式分别求出甲、乙上月用水量.解:(1)当0≤x ≤10时,图象过原点,所以设y =ax .把(10,15)代入,解得ayx (0≤x ≤10).当x =8时,y ×8=12,即该户居民的水费为12元;(2)当x >10时,设y =bx +m (b ≠0).把(10,15)和(20,35)代入,得⎩⎪⎨⎪⎧10b +m =15,20b +m =35,解得⎩⎪⎨⎪⎧b =2,m =-5,即超过10t 的局部按每吨2元收费,此时函数表达式为y =2x -5(x >10); (3)因为10×1.5+10×1.5+4×2=38<46,所以居民乙用水比10t 多.设居民乙上月用水x t ,那么居民甲上月用水(x +4)t.y 甲=2(x +4)-5,y 乙=2x ,得[2(x +4)-5]+(2x -5)=46,解得x t ,居民乙用水12t.方法总结: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象,从图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出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再得出相关结论.广安某水果店方案购进甲、乙两种新出产的水果共140千克,这两种水果的进价、售价如表所示:(1)假设该水果店预计进货款为1000元,那么这两种水果各购进多少千克?(2)假设该水果店决定乙种水果的进货量不超过甲种水果的进货量的3倍,应怎样安排进货才能使水果店在销售完这批水果时获利最多?此时利润为多少元?解析:(1)根据方案购进甲、乙两种新出产的水果共140千克,进而利用该水果店预计进货款为1000元,得出等式求出即可;(2)利用两种水果每千克的利润表示出总利润,再利用一次函数增减性得出最大值即可.解:(1)设购进甲种水果x千克,那么购进乙种水果(140-x)千克,根据题意可得5x+9(140-x)=1000,解得x=65,∴140-x=75(千克).答:购进甲种水果65千克,乙种水果75千克;(2)由图表可得甲种水果每千克利润为3元,乙种水果每千克利润为4元.设总利润为W,由题意可得W=3x+4(140-x)=-x+560,故W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x越小,W 越大.∵该水果店决定乙种水果的进货量不超过甲种水果的进货量的3倍,∴140-x≤3x,解得x≥35,∴当x=35时,W最大=-35+560=525(元),故140-35=105(千克).答:当购进甲种水果35千克,购进乙种水果105千克时,此时利润最大为525元.方法总结:利用一次函数增减性得出函数最值是解题关键.如图①,底面积为30cm2的空圆柱形容器内水平放置着由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现向容器内匀速注水,注满为止,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cm)与注水时间t(s)之间的关系如图②所示.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圆柱形容器的高为多少?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单位:cm3/s)为多少?(2)假设“几何体〞的下方圆柱的底面积为15cm2,求“几何体〞上方圆柱的高和底面积.解析:(1)根据图象,分三个局部:注满“几何体〞下方圆柱需18s;注满“几何体〞上方圆柱需24-18=6(s);注满“几何体〞上面的空圆柱形容器需42-24=18(s),再设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为x cm3/s,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列方程,再解方程;(2)由图②知几何体下方圆柱的高为a cm,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得a·(30-15)=18×5,解得a=6,于是得到“几何体〞上方圆柱的高为5cm,设“几何体〞上方圆柱的底面积为S cm2,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得5×(30-S)=5×(24-18),再解方程即可.解:(1)根据函数图象得到圆柱形容器的高为14cm,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的高度为11cm,水从刚满过由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到注满用了42-24=18(s),这段高度为14-11=3(cm).设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为x cm3/s,那么18·x=30×3,解得x=5,即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为5cm3/s;(2)由图②知“几何体〞下方圆柱的高为a cm,那么a·(30-15)=18×5,解得a=6,所以“几何体〞上方圆柱的高为11-6=5(cm).设“几何体〞上方圆柱的底面积为S cm2,根据题意得5×(30-S)=5×(24-18),解得S=24,即“几何体〞上方圆柱的底面积为24cm2.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把分段函数图象中自变量与对应的函数值转化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类型二】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某商场欲购进A 、B 两种品牌的饮料共500箱,两种饮料每箱的进价和售价如下表所示.设购进A 种饮料x 箱,且所购进的两种饮料能全部卖出,获得的总利润为y 元.(1)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2)如果购进两种饮料的总费用不超过20000元,那么该商场如何进货才能获利最多?并求出最大利润.(注:利润=售价-本钱)解析:再根据它们的数量求出利润,进而利用函数的图象性质求出最大利润.解:(1)由题意,知B 种饮料有(500-x )箱,那么y =(63-55)x +(40-35)(500-x )=3xy =3x +2500(0≤x ≤500);(2)由题意,得55x +35(500-x )≤x ≤125.∴当x =125时,y 最大值=3×125+2500=2875.∴该商场购进A 、B 两种品牌的饮料分别为125箱、375箱时,能获得最大利润2875元.方法总结:此类题型往往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事件,通过分析、整理表格中的信息,得到函数表达式,并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目的要求和表格中的数据,注意思考的层次性及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类型三】 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在同一坐标系内的问题为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某自行车俱乐部利用周末组织“远游骑行〞活动.自行车队从甲地出发,途经乙地短暂休息完成补给后,继续骑行至目的地丙地,自行车队出发1小时后,恰有一辆邮政车从甲地出发,沿自行车队行进路线前往丙地,在丙地完成2小时装卸工作后按原路返回甲地,自行车队与邮政车行驶速度均保持不变,,如图表示自行车队、邮政车离甲地的路程y (km)与自行车队离开甲地时间x (h)的函数关系图象,请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各题:(1)自行车队行驶的速度是________km/h ;(2)邮政车出发多少小时与自行车队首次相遇?(3)邮政车在返程途中与自行车队再次相遇时的地点距离甲地多远?解析:(1)由速度=路程÷时间就可以求出结论;(2)由自行车的速度就可以求出邮政车的速度,再由追击问题设邮政车出发a 小时两车相遇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3)由邮政车的速度可以求出B 的坐标和C 的坐标,由自行车的速度就可以D 的坐标,由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BC ,ED 的解析式就可以求出结论.解:(1)由题意得,自行车队行驶的速度是72÷3=24km/h.(2)由题意得,邮政车的速度为24×2.5=60(km/h).设邮政车出发a 小时两车相遇,由题意得24(a +1)=60a ,解得a =23. 答:邮政车出发23小时与自行车队首次相遇;(3)由题意,得邮政车到达丙地所需的时间为135÷60=94(h),∴邮政车从丙地出发的时间为94+2+1=214(h),∴B (214,135),C ,0).自行车队到达丙地的时间为:135÷24+0.5=458+0.5=498(h),∴D (498,135).设BC 的解析式为y 1=k 1x +b 1,由题意得⎩⎪⎨⎪⎧135=214k 1+b 1,0k 1+b 1,∴⎩⎪⎨⎪⎧k 1=-60,b 1=450,∴y 1=-60x +450,设ED 的解析式为y 2=k 2x +b 2,由题意得⎩⎪⎨⎪⎧72k 2+b 2,135=498k 2+b 2,解得⎩⎪⎨⎪⎧k 2=24,b 2=-12,∴y 2=24xy 1=y 2时,-60x +450=24x -12,解得x =5.5.y 1=-60×5.5+450=120.答:邮政车在返程途中与自行车队再次相遇时的地点距离甲地120km.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综合运用,解答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三、板书设计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1.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2.利用图象(表)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中,学生往往无视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同时解决有交点的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大训练,力争逐步提高.。

平移教案教学设计

平移教案教学设计

平移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平移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平移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能够识别和描述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平移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理解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3 教学准备教具:平面几何图形、幻灯片或投影仪。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平移练习题。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滑滑梯、翘翘板等,引导学生思考平移的概念。

1.4.2 讲解介绍平移的定义: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

解释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1.4.3 示例通过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几个平移的示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平移前后的变化。

1.4.4 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识别和描述平移。

1.5 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平移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平移的性质与运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平移的性质,包括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进行图形的变换和计算。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平移的性质和运算。

难点:理解和运用平移的性质进行图形变换。

2.3 教学准备教具:平面几何图形、幻灯片或投影仪。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平移性质与运算练习题。

2.4 教学过程2.4.1 复习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平移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平移的定义和性质。

2.4.2 讲解讲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的确定方法:平移的方向由平移向量决定,平移的距离由平移向量的模长决定。

介绍平移的运算:平移可以与加法、减法、乘法等运算结合使用,得到新的图形。

2.4.3 示例通过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几个平移的示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平移前后的变化。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运用平移的性质进行图形的变换和计算。

2.5 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平移性质的理解,并能够运用平移进行图形的变换和计算。

第三章: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地图上的位置表示、物体的移动等。

平移(教案)

平移(教案)

平移(教案)班级:小学三年级教案主题:平移一、教学目标:1. 学生可以理解平移的定义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平移的方法。

3. 学生可以通过练习,巩固和拓展平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平移的定义和方法。

2. 难点:如何将平移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笔、彩色纸片、彩色笔。

2. 学生准备练习纸、笔、彩色笔、尺子等。

四、教学过程:1. 观察:教师将三个红色的正方形分别放在白板上,并改变它们相对位置,引导学生观察:三个正方形相对位置改变了吗?正方形的形状和大小有变化吗?请问是怎样改变的?2. 定义: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刚才示例中的三个正方形改变了吗?答案是:没有改变。

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是进行了平移。

平移是指物体不发生任何形状和大小的变化,仅改变其相对位置的变化。

3. 实践:(1)教师让学生手里持一张彩色纸片,并用尺子测量它的尺寸,然后要求学生再用彩色笔在白纸上画一个同样大小和形状的图形。

之后,老师再提供一张相同大小和形状的纸片,并将其平移一定距离,要求学生再画一个同样大小和形状的图形。

最后,老师带领学生比较两个形状,看是否发生了变化。

(2)教师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张图案,并将它平移。

在平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每个图案的位置并思考:图案改变了吗?如果改变了,是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4. 回归:在实践过程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到教室,简单复习刚才的内容,再通过实例示范,让学生再次明确如何实现平移的概念与方法。

五、练习与拓展:在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互相检查,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成果,同时,进行丰富多样的练习和拓展。

练习1: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一个图案并将其平移至另一个位置。

同时,记录每个图案位置的坐标,并讨论改变它们的位置是否变化。

练习2: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平移游戏,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享。

在这个游戏中,他们将收获更加深刻的平移体验。

六、课后反思:在这堂平移的数学课中,教师以生动形象的红色正方形引领学生了解和认识平移这一概念,通过学生实践平移和互相分享学习成果,让他们深入理解了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起到何种重大作用。

《图形的平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

《图形的平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图形的平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科目数学年级七年级班级30学校浮山县响水河中学主备人张海涛审核人杨静课型新授课题平移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观察 , 欣赏 , 操作认识图形平移的存在 , 理解图形平移的意义.(2)理解图形平移的方向与距离是平移的决定因素 , 掌握图形平移的教对应点 , 对应线段 , 对应角的识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经历观察 , 分析 , 操作 , 欣赏以及抽象 , 概括等过程 , 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 增强审美意识 .目3. 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收集自己身边 " 平移 " 的实例 , 感受 " 生活处处有数学 ", 激发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欣赏生活中平移图形与学生自己设计平移图案 , 使学生感受数学美 , 体会美的价值所在 , 进而追求美并创造美 .教学掌握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 , 并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重点形。

教学从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 归纳平移的概念 ; 理解图形平移的方向与距离难点是平移的决定因素 .教法自主探究式引导发现法创设问题情境讲练结合学法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教学多媒体课件、学案准备教学过程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激发学创设观看欣赏课件的图片 : 学生看课件并思考生的兴趣,引情景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从中抽象出问题起学生的高引出的平面图形的变换度注意力,进课题提出问题:“在刚才的过程中,入情景,感受图形是怎么移动的呢?”生活中的平移 .自学1、阅读教材第独立教材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后,小组之完成导学案, 再代表展示. 探究间互相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平移的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新知概念、决定要素。

《平移》精品教案

《平移》精品教案

《平移》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形的平移和画图形平移后图形的活动,了解描述图形平移的要素——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能在方格纸上正确找到图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在观察、画图、想象、推理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正确找到图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绿色正方形通过平移能与几号图形重合?生:②号和④号。

①号图形变大了,③号图形方向变了。

小结:平移前后图形的方向和大小都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二、探究新知(一)通过平移活动,了解平移的两个要素1.初步感受描述平移要说清楚两个要素。

你能描述一下正方形怎样平移能与②号图形和④号图形重合吗?先来看②号图形。

生1:向下平移。

生2:我认为不能只说正方形向下平移,还要说清正方形向下平移的距离,才能准确描述正方形向下平移后的位置。

小结:要想具体描述正方形怎样平移能与②号图形重合,我们既要说清楚平移的方向,还要说清楚平移的距离。

2.探究确定平移距离的方法。

为了让大家描述清楚,我们把正方形放在方格图中观察。

(出示方格图)你能说一说正方形怎样平移能与②号图形重合吗?生1:正方形向下平移2格。

生2:正方形向下平移3格。

生3:正方形向下平移4格。

看来大家都能说清楚正方形的平移方向,但是向下平移几格同学们有不同的想法。

生:我们可以让正方形移动一下,边平移边数一数。

通过动画演示,明确正方形向下平移了3格。

分析错误作品原因:有的没有数终点格;有的多数了起始格。

小结:数平移几格的时候,不仅要看清楚平移的方向,还要数清楚平移的距离。

原来所在的位置,也就是出发点所在的格不用数,要从下一个格数起,一格一格的数,一直数到平移后要到达的位置,也就是终点格。

《平移》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平移》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平移》的教学设计《平移》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平移》的教学设计篇1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最后一节。

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

因此有两个作用:(1)作为平行线的推广作用。

(2)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

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本章中只是初步的认识,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

《课程标准》对平移变换的要求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平移的性质,利用性质按要求作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因此“平移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

2、学生情况分析本课要理解掌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必须具有图形平移的生活常识,线段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储备,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能力。

目前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

以上能力基本达到,但学生的抽象概括、探索能力偏弱,故本节课的难点为“平移性质的探索与理解”。

二、教学目标设计知识技能:了解平移的特征,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体验图形平移过程中的乐趣,感受数学活动中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乐与探究的热情。

三、课堂结构设计本节课与生活联系很密切,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多个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象作为切入点,目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按照“活动—发现—应用—感悟”的模式安排教学活动。

让学生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归纳来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从实例中概括出平移的定义,通过自主探索中得出平移的性质。

将其应用于实践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因此我的课堂结构设计为:创设情景——探索新知——拓展应用——反思小结——作业布置。

四、教学媒体设计、通过插入视频和有动感的画面,并借助几何画板,充分展示图像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平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平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平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通过《平移》的学习(1)要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2)认识并欣赏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运用图形的平移进行图案设计.图形的平移、轴对称、旋转、图形的相似等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它们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研究的都是一个图形经过某种运动与另一个图形重合时图形所具有的性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图形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从静态上升到动态,从而开辟了一个研究图形问题的新角度.教材分析: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教材将“平移”安排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是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尝试利用平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主要是针对水平方向的平移展开讨论,在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从数量和位置两个角度研究平移前后图形的变化,从而归纳得出平移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给出平移的概念,并说明平移的基本性质对于其他方向的平移也是适用的.对于平移的学习,在研究方法上,也为今后研究轴对称、旋转等提供了参照.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小学的学习对于平移已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并能从平移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案.但是,对于平移的基本性质的探讨,需要在具体图形中,通过研究对应点的关系进行归纳.对于这一点,学生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所以,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归纳的线索,并逐步构建起探讨思路.这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引导和渗透,学生不断感悟、领会,才能逐步养成.学习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二) 1.了解平移的基本性质,能发现特殊图形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二) 过程与方法1.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觉思维;2.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过程,总结平移的基本性质,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移的基本性质及其归纳过程.教学难点:构建探究平移基本性质的思路.教学流程:1、创设情景,引入概念【活动1】欣赏图1中美丽的图案,并回答问题:图1问题(1) 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问题(2) 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样绘制的.(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点评:设计活动1这个环节,让学生观察图1中的美丽图案,非常贴近学生生活,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从图形特点的角度去观察图案移动的共同特点,启发学生回忆在小学学习过的有关平移的知识并尝试描述,体现了中小学知识的衔接,即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小组合作,探究性质【活动2】问题(1):找到教材第28页图5.4-2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2的小雪人的呢?(学生可能会注意到,移动的方向不同,得到的效果不同)图2【点评:教师提出问题(1),让学生想象动手平移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准备.】问题(2):观察新图形与原图形,比较它们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什么改变了?什么没改变?(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图3【点评:设计问题(2), 引导学生观察雪人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进而归纳得出平移的性质1:把一个图形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问题(3):第2个雪人和第3个雪人都可以看成是第一个雪人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得到的,它们和第一个雪人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你认为位置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刻画它们移动的距离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想到用点到点的距离来描述雪人移动的距离.)【点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图形的变化是图形上每个点都发生了相同变化的结果,所以,要深入研究图形在某种变化下的性质,应该从研究点的变化开始。

优秀初中数学平移教案

优秀初中数学平移教案

优秀初中数学平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平移的定义,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2. 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是否为平移;3. 学会用平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2. 学会用图形平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平移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图形平移的方法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课件;2. 图形卡片;3. 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平移的具体实例,如电梯、滑滑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它们的形状、大小、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引出平移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平移的定义:解释平移的概念,即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2)平移的基本性质:①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方向;③ 平移的距离相等。

(3)平移的表示方法:用字母“→”表示平移的方向,用数字表示平移的距离。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平移的实例,并解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互相评价。

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平移的图案、计算物体平移的距离等。

5.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平移的定义、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是否为平移。

通过实际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课后作业:1. 巩固平移的知识,做好课后练习;2. 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收集素材,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平移的基本知识,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移的方法。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平移》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平移》教案设计

注:以下文章为,仅供参考,不代表人类的思考和观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平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平移的方法和技巧;2.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加深对平移的理解和认识;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计算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移的定义和方法;2.教学难点:例题解析和实际操作。

三、教学内容1.平移的定义:平移是指把一个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移动,而不改变它的大小和形状;2.平移的方法:沿着指定的方向向上、下、左、右移动指定的距离;3.平移的技巧:根据图形的对称性、重心位置、边界和角点等特点,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如何把一张纸条沿着某一方向平移?有哪些方法可以实现平移?平移对图形有哪些影响?2.讲解理论知识:通过演示和图示,介绍平移的定义、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3.案例分析与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分析和总结平移的应用场景、规律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计算和创造能力;4.实践操作和体验: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形式下,设计和实现平移的具体任务,检验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5.总结回顾:回顾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为下一次课程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教学方式和手段1.互动讲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讲解、演示、图示等多种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引导;2.案例分析:通过多个实例和题目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3.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进行任务设计和实现,培养学生的计算和创新能力;4.综合评价:采用课程测试或课堂测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进行综合评价,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实际操作的成果和创新程度;2.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的掌握和应用程度;3.学生的反馈和课堂测评结果;4.教育者自我评价和反思。

5.4《平移》教案

5.4《平移》教案
c.平移过程中对应关系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图形平移后对应点、线段和角度的不变性。
-突破方法:使用直观教具或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并验证平移前后对应部分的相同性。
d.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平移应用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中。
-突破方法:提供实际情境,如房间布局设计,让学生尝试运用平移知识进行规划和设计,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新课讲授(用时ຫໍສະໝຸດ 0分钟)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移的基本概念。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它是图形变换的一种,对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造成改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平移在艺术图案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b.平移的表示方法:学会使用箭头表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举例:在方格纸上,展示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箭头表示平移。
c.平移的性质:图形平移后,对应点、线段和角度保持不变。
-举例:通过对比平移前后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对应的点、线段和角度,理解其不变性。
d.平移的应用:能够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平移图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平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平移与旋转的区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平移》教案

《平移》教案

《平移》教案《平移》教案(通用2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平移》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移》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2)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3)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合作探究图形在方格图上平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格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格数。

教学用具课件,图片。

学生用具方格纸,小房子卡片,小熊卡片,小篇子。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缆车、升降电梯、风车、电扇的运动。

师:看看图上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运动吗?它们运动时的样子一样吗?那你们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时的样子给它们分分类?你是怎样分的?你为什么这么分?师:你们说得真好!像缆车和升降电梯这样的运动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平移;而像电扇和风车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它旋转。

(板书课题)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2.联系生活实际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师:今天这节课来了一个新伙伴,你们欢迎吗?你们想不想跟小熊一起去游乐场看看?师:你能从下面的游乐项目中找出平移运动的吗?小熊最喜欢玩旋转类的游戏了,你愿意帮它挑出来吗?3.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平移与旋转。

师:你们看小熊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我们一起跟小熊做个游戏愿意吗?游戏之前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游戏建议吧!(课件演示游戏建议)(学生进行活动)师:在刚才的游戏中,小熊做的`是什么运动?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游戏对平移与旋转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那你们想不想利用它们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呀?二、探究体验1.学生动手移一移,说一说。

平移教案_精品文档

平移教案_精品文档

平移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平移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学会平移的坐标变换方法•掌握平移的性质与应用2. 教学内容•平移的定义和性质•平移的几何解释•平移的坐标变换方法•平移的性质与应用3. 教学准备•尺规作图工具•平面坐标系图纸•活动卡片4. 教学过程4.1 引入导入•教师可通过展示一个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其在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变化,并问学生是否知道这种变化叫做什么。

4.2 概念讲解•在学生提出“平移”的猜测后,教师给出平移的定义:平移是指将一幅图形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上移动,新的位置与原位置保持形状和大小不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平移的性质,如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是等距变换等。

4.3 几何解释•教师在平面坐标系上绘制一个图形,然后使用实际物体作为模型,演示平移的几何解释。

教师将模型沿着一定方向和距离移动,让学生观察图形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变化。

4.4 坐标变换方法•教师讲解平移的坐标变换方法:对于平面上的一个点P(x, y),进行平移时,点P的新坐标为P’(x+a, y+b),其中a和b分别是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平移量。

4.5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尺规作图工具在平面坐标系上绘制一个图形,然后选择一个参考点,并给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进行平移操作。

4.6 性质与应用•教师讲解平移的一些性质与应用,如平移可以用来求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平移可以用来构造相似图形等。

4.7 活动讨论•教师使用活动卡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每组选择一个图形进行平移,然后讨论平移前后图形的关系,并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分享。

5. 教学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移的定义、性质与应用,并对学生进行复习提问。

6. 课后作业•收集一些平移的实际应用例子,并在一篇文章中进行描述。

7. 参考资料•《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法》。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课时 平移教学设计 教案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课时  平移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平移【教学目标】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认识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探索简单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作法【教学准备】方格纸、纸片、尺子、彩笔、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旋转和平移,谁能具体说一说什么现象是平移吗?如果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又该怎么做呢?让我们来做一做吧。

二、认识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1、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

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交流时,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概的意思即可。

然后教师说明书本等物品的运动就是平移。

)三、做一做:第1题:内容涉及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常识。

另外,平移的方法很多,鼓励学生探索、交流不同的平移路线。

小动物吃食物,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作平面图形平移的图形,进一步理解了平移的性质,并且还知道要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需要有:①此图形原来的位置.②平移方向.③平移距离等三个条件. 在作图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

同学们这节课即将结束,你们学的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同学们动脑筋想想,在生活中怎么应用平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平移 第一课时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平移 第一课时 人教版

第七单元第3课时:平移第一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背景简述《图形的运动(二)》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隶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图形的运动”的内容。

在第一学段,学生初步认识了平移,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移的相关知识,了解平移的两个要素----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并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在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平移的特性。

本节课让学生充分经历想一想、画一画、看一看、议一议等活动,通过尝试、探索、辨析、归纳、总结画平移后图形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平移这种运动的特性,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运动的性质作好孕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本单元的例3,也是平移的第一课时。

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只整体感受了平移,没有研究过画在一个方格中的图形平移的问题,所以本节课首先补充了这部分内容,先探究一个简单图形沿着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在方格中平移的问题,初步掌握描述图形平移的方法和画法,再探究画稍复杂的组合图形平移的问题,在画平移后的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前后,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掌握画稍复杂图形平移的方法,渗透图形平移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形的平移和画图形平移后图形的活动,了解描述图形平移的要素——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能在方格纸上正确找到图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重点)2.在观察、画图、想象、推理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难点)3.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一)借助象棋游戏,导入新课1.通过师生对话,简单介绍象棋游戏。

2.通过观察象棋在棋盘上的运动方式,揭示研究内容。

(二)通过观察小动物平移活动,了解平移的两个要素1.初步感受描述平移要说清楚两个要素(1)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有两只小动物还有它们喜爱的食物。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课时平移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课时平移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主备教师
高明安
使用教师
高明安
授课
时间
2015年3月2日
审核人
武玉花
教学内容
1、认识平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
2、通过对物体运动现象的感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2、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三、观察图形,深化认识
1、出示P1例题图
教师说明:虚线表示平移前的位置,实线图表示平移后的位置。
2、观察小船图,设疑:
①你能看出小船图向哪几格?
③明确:看图形平移了几格,不是看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有几个空格,图形平移的距离实际是图形中每个点的平移距离。
四、绘制图形,巩固应用
1、完成“试一试”
(1)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
先在小组里交流你打算怎样画,再画一画。
学生交流方法:先把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都向下平移3格,然后把四个点画线段连起来。
为了表示平移的方向,还应该画上箭头。
小结检验的方法:看看方向对不对;找两个对应的点,数数中间的格子数对不对;看看图形的大小、形状有没有改变。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班班通等




一、创设情境,提出课题
1、用玩具小汽车演示平移的过程,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玩具小汽车发生了什么变化?
2、指出:像小汽车这样从一头移到另一头,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3、揭题:平移
二、观察比较,再次体会
1、说明:在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平移。(出示P1页例题图,解释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初中数学平移优秀教案

初中数学平移优秀教案

初中数学平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平移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能够识别和绘制平移图形,掌握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移的定义和性质2. 平移的表示方法3. 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4. 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移的定义和性质,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平移的性质和表示方法,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图形变换引出平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平移的定义:介绍平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本质。

(2)平移的性质:讲解平移的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3)平移的表示方法:介绍平移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表示平移。

(4)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讲解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平移。

3. 课堂练习:(1)绘制平移图形: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平移图形,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2)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形变换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平移。

2.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平移的定义、性质和表示方法。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平移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用坐标表示平移(特色班第一课时) 精品课教案

用坐标表示平移(特色班第一课时) 精品课教案

【课题】:6.2.2 用坐标表示平移(特色班第一课时)方案一:特色班使用【设计与执教者】:单位:广州矿泉中学,姓名陈锦喜,e-mail地址:jinboxi@。

【教学时间】:40分钟【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点的位置不同写出的坐标就不同;反过来,不同的坐标确定不同的点.如果坐标中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按一定的规律变化,那么点的位置如何变化,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通过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平移变化情况,•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图形的平移规律;2、通过在直角坐标系中对图形平移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用坐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在直角坐标系中对图形平移的研究,使学生体会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创造与探索【教学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平移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平移确定点坐标的变化。

【教学突破点】:数形结合,由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变化过程的数学思想方法【教法、学法设计】:情境-问题-探究-反思(归纳)-提高。

【课前准备】:坐标纸若干张;直尺;投影片或电脑课件.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引导学生得出,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实质是点的平移及点平移后坐标的、归纳: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向左)平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问题:如果将引人问题中的△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画出得到的图形,说出它与原图形有何关系.三个顶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乘2,画出得到的图形,并分析新图形与原图形又有何关系.轴负方向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A′′沿着y轴正方向平移4个6.2.2 用坐标表示平移(特色班第一课时)练习A 卷:1、点C 在x 轴上方,y 轴左侧,距离x 轴2个单位长度,距离y 轴3个单位长度,则点C的坐标为( ) A 、(3,2) B 、 (3,2--) C 、 (2,3-) D 、(2,3-) 2.点M (-3,-5)向上平移7个单位到点M 1的坐标为( ) A.(-3,2) B.(-2,-12) C.(4,-5 ) D.(-10,-5)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5,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坐标( , );将点)5,2(--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可得到对应点( , );将点)5,2(+向上平移3单( 向下平移3单位长度可得对应点(,)。

平移 优质课教案

平移 优质课教案

平移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知道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

2.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运动变化思想、化归思想。

5.体会平移来源于生活,又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服务。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平移的定义。

2.理解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如开关抽屉、推开铝合金窗、推拉木门、自动门开关、乘坐手扶电梯。

这些物体作了什么运动呢?
二、讲解课本:观察图形
思考问题:
1.被推移的窗页上的每一个点,是不是都按相同的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2.窗页上的图案的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变化吗?
3.A、B两点的距离改变了吗?
4.直线AB移到直线A′B′后,方向改变了吗?
三、讲解平移的概念
1.从上述问题中归纳:把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按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叫做平移。

2.上例中的平移中的对应点A与A′,B与B′等等,原来的图形叫做原像,在新位置的图形叫作该图形在平移下的像。

3.平移的特点: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平移还不改变直线的方向。

归纳:(1)平移把直线变成与它平行的直线。

(2)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可以通过平移与另一条重合。

4.要求学生叙述生活中平移的例子。

四、练习和小结
动手操作:
(1)在桌面上将手中的三角板沿刻度尺向右平移2cm。

(2)在桌面上将手中的三角板沿刻度尺向左平移3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形 A' B ' C ' .(这时方格还有用吗?)
·A'
B
C B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 平移特征: (1)图形形状、大小不变; (2)连接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 作业: 习题 5.4.
问题 5〖方格与平移〗如图,平移ΔABC,使点 A 移动到点 A' ,画出平 A
移后的三角形 A' B ' C ' .(请注意方格的作用.)
C
B
·A'
〖练习〗如图,平移ΔABC,使点 A 移动到点 A' ,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A' B ' C ' .(请注意方格
的作用.)
A
C
〖平移与旋转〗如图,使ΔABC 绕点 A 旋转 90º,画出旋转后的三角
二、探究平移特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活动 4
如图△ABC 经过平移成为△A′B′C′,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你能得到哪些量是不变
的?除了这些量不变外,你还能发现哪些结论?
学生活动设计:
A
A'
学生通过画图、度量进行猜测,得出下列结论
结论: 1. 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C
B
C'
(相等、平行因为是平移,是图形的平行移动);
纳和总结平移的含义.
学生归纳:
平移:图形的平行移动就是平移.
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决定因素:方向和距离.
让学生充分讨论,辨别自己的判断,同学间进行交流.
活动 3
把一个三角形 ABC,移到三角形 A′B′C′的位置.你能理解下列概念吗?
(1)对应点;(2)对应线段. 学生活动设计:
A
A'
学生观察图形,可以发现经过平移能够互相重合的点
通过活动 1 平移现象举例,活动 2 平移特征归 纳,活动 3 平移中的对应元素,使学生初步感受平移, 归纳平移定义,了解对应元素.
二、探究平征.
三、应用提高、拓展创新,培 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通过几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加深对平移的理解和 掌握.
B'
2.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且相等(都是平移的距离).
教师活动设计:
此时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引导学生归纳出平行的特征.
三、应用提高、拓展创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 1:如图,△ABC 平移到△A′B′C′的位置.
(1)请指出平移的距离和方向.
(2)点 D、E、F 经过平移到了什么位置?
B
就是对应点,对应点的连线就是对应线段.
教师活动设计:
C C'
B'
教师在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经
过变换后能够互相重合的元素就是对应元素.
因此,上述平移中,对应点是 A 与 A′,B 与 B′,C 与 C′;
对应线段是 AB 与 A′B′,BC 与 B′C′,AC 与 A′C′.
(1)体验数学知识的观察猜想和验证过程,欣赏数学图形之美. 情感态度
(2)体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过程.
重点 平移的含义和要素以及相关概念、平移特征.
难点 平移的二要素、平移特征的归纳.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一、创设情境,欣赏图形,探 究图形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 发现平移现象.
A'
A
B
C
分析:图形平移后的对应点有什么特征?作出点 B 和点 C 的对应点 B′和 C′,能确 定△A′B′C′吗?
解答:如图,连接 AA′,过点 B 作 AA′的平行线 l,在 l 上截取 BB′=AA′,则点 B′就是点 B 的对应点.
A'
l
B'
C'
A
B
C
类似地,你能作出点 C 的对应点 C′,并进一步得到平移后的三角形 A′B′C′吗?
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在进行图案设计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解答〕. 问题 1(1)平移的方向是 A-A′方向,距离是 AA′的长度.
(2)如下右图.
D'
E'
F'
A'
B'
C'
问题 2:如上左图. 问题 3:略. 问题 4:如图,平移△ABC,使点 A 移动到点 A′,画出平移后的△A′B′C′.
A'
A
D
E
B'
C'
B
C
F
问题 2:如图,将△ABC 先下移 2 个格再右移 4 个格得到△A′B′C′.
A
B
C
问题 3:图案设计,根据如图所示的图形,通过平移设计一个图案.
学生活动设计: 以上三个问题,由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设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体会 平移在作图中的应用,同时感受平移变化的特征. 教师活动设计:
四、小结作业
复习巩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欣赏图形,探究图形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平移现象.
活动 1
举出生活中的平移的现象:火车、电梯、飞机等,并用计算机演示.
学生倾听、理解、想象和欣赏.
活动 2
问题 1:请你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问题 2:什么样的变化才是平移?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举例,其他人辨别是否是平移现象,然后通过自己举的事例来归
知识技能
5.4 平移
教学任务分析
(1)了解并认识平移现象,理解平移的本质和平移的相关概念,能够 利用平移作图. (2)通过探索了解并掌握平移特征.
教 数学思考 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和归纳能力. 学 目
能够利用已知条件对图形作相应的平移变化,能够利用平移的性质解 标 解决问题
决相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