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类文章阅读06·赏析作品内涵,概括文章主题
专题06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客观题(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6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客观题(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a63327b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f.png)
专题06 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客观题——突破高考第7题小说考什么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简单地来说,就是作者在文章的主旨,结构,塑造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是别的作家所没有的,并且在作者的文章中比较突出的一些地方。
考查方向:在作品的形象和内涵上赏析作品,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从重要语句中体会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分析小说的人物、景物的描写手法以及叙事手法是小说艺术特色(艺术手法)的两个重要方面。
小说艺术特色(艺术手法)的第三个方面是小说的语言艺术,包括作品语言艺术和人物语言艺术。
题型和策略明确设题类型:题型:文学类文本考查第二道题,为客观题形式,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通常是深入理解内容,挖掘文章情感的抓手。
答题策略:比对选项中手法,内容,结构,风格,人物,情感分析是否一致。
①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和作品的情节脉络;②阅读时用简明的语句进行批注;③和原文比对,弄清楚选项中手法,内容,结构,风格,人物,情感的分析是否正确;④选项本身比对:手法,内容,结构,风格,人物,情感是否对应一致;⑤使用排除法,比对各选项细节之处,最终确定答案。
考情分析小说阅读的选择题往往涉及小说内容(写什么)和艺术特色(怎么写)两个方面。
内容方面包括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对主旨的理解等;特色方面主要是解读艺术手法。
“4选1”的设题模式与选“不正确的一项”的题目要求,降低了该题的难度,更有利于以题读文,为全面理解文本打开了一扇大门。
设题方式较为灵活,如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将“内容理解”和“艺术特色”合并考查。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又分开考查。
解答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要着重了解选项的常见错误类型和题干中的敏感点,并注意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现代文学类文章阅读06·赏析作品内涵_概括文章主题
![现代文学类文章阅读06·赏析作品内涵_概括文章主题](https://img.taocdn.com/s3/m/ceb9e1dc3186bceb19e8bb82.png)
4.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 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 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 有创意的解读
阅读文学类作品时考生要善于对系列事件加以概 括,对逐层议论加以梳理,对繁杂内容加以整合, 以达到赏析作品内涵的目的。归纳与概括都要做 到准确、简明,不离谱,不走样。归纳内容要点 或概括中心思想,本质上,做的都是提炼的工作。 即在正确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式 的概要或综合。不同的是,归纳往往平列诸多要 点,概括总是萃取一个思想,赏析点或有区别。 但在实际考查时,归纳与概括二者有时很难截然 分开,因为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和提炼文章中心思 想,要建立在对作品内涵的基本赏析上。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 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到这人也 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 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 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 浴缸是大还是小?”他不得已地说:“很 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 要蜷着腿。”“那你就把水放满,泡在里边; 或者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 较省水。”“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 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
(2)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6分)
①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②敏感,细 腻,谨慎,多虑;③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不招呼用车、讨 价还价、不卖冷饮、自制橘子水,体现了主人公 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的特点;对小伙 子的问话的想法及应答,体现了主人公敏感,细 腻,谨慎,多虑的性格特征;因天热不忍心再还 价、想买两瓶冷饮、给小伙子橘子水喝,体现了 主人公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的特点。
现代文学名篇赏析
![现代文学名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133be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2.png)
现代文学名篇赏析现代文学名篇凭借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内涵,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赏。
今天我们来赏析几篇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文学名篇。
一、《城南旧事》- 丁玲《城南旧事》是现代文学创作巨匠丁玲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作品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上海的底层社会生活,以及那些劳苦大众的困境和悲欢离合。
文中通过主人公峰子与邻居阿英的交往,展现了女性命运的悲剧。
通过揭示社会不公和阶级矛盾,丁玲深刻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思索。
二、《茉莉花开》- 老舍作家老舍的《茉莉花开》给人以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情感共鸣。
这篇小说通过对茶馆内外人物的刻画,展示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种种现象和人民的命运。
在茶馆这个微型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包括茶客、侍者等,他们的言行举止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风貌和生活状态。
三、《呐喊》- 鲁迅鲁迅先生的《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以揭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丑恶现象为主题,大胆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封建道德、教育制度等弊端。
通过对小说人物的刻画和对社会现象的描写,鲁迅先生成功地让读者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激起了人们的责任感和反抗意识。
四、《橘子洲头》- 茅盾茅盾先生的《橘子洲头》以其纯净高雅的文风脱颖而出。
这篇小说通过叙述橘子洲头的美景和当地人民的生活,展示了一种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作品中的主人公贾仁福虽然身处贫穷的环境中,但他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最终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追求。
五、《家》- 巴金巴金的《家》是一部展现家庭关系和人性的力作。
小说通过对一个普通家庭的描写,展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表达了对家庭的思考和思索。
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庭的温暖和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几篇现代文学名篇,无论是题材还是艺术手法,都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触动和人性的思考。
通过对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精髓和艺术魅力,也能够思考当代社会和人性的问题。
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现代文学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76329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2.png)
现代文学作品赏析现代文学作为二十世纪以来的重要文学流派,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内涵丰富的主题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与赞赏。
本文将对几部现代文学作品进行赏析,以探讨其艺术魅力和意义所在。
第一部作品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这篇作品通过一个疯狂的主人公的视角,对封建社会的腐朽进行了犀利的揭示。
作者以鲜明的细节描绘了主人公的思想崩溃和心理变化,展现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鲁迅以讽刺幽默的笔调揭示了社会的虚伪和荒谬,启发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深思。
第二部作品是钱钟书的《围城》。
这部小说以官僚主义为题材,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生活中的一系列经历,描绘了他身处于围城之中的心理困境。
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内心的剖析,展现了人们在复杂社会背景下的无奈和迷茫,呈现了官僚体制对个体发展的限制和压抑。
作品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多重叙述的结构,赋予了作品深层次的意义和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第三部作品是莫言的《红高粱家族》。
这部小说以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为背景,通过对红高粱家族几代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沧桑和命运的转变。
作者通过丰富的细节和情感的描写,塑造了一群真实可感的角色形象,使读者在故事中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作品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性的思考和探索,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最后一部作品是毛姆的《人性枷锁》。
这部小说以人性的探索与思考为核心,通过对主人公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抗和融合,描绘了个体与社会的冲突和矛盾。
作者以幽默而深刻的笔触,反映了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作品既关注人性的光明面,又展现了人性的阴暗面,对人类的道德和人生意义进行了深入思考。
通过对这几部现代文学作品的赏析,我们发现它们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对当时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关怀和思考。
它们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故事情节,引起了读者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思索。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批判精神,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了不同层次的感悟和启示。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概括内容主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概括内容主旨](https://img.taocdn.com/s3/m/2350e13c4028915f814dc26c.png)
题型点拨
(5)从分析写作背景入手 适当借助注解,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多地了解事物、人物、活动的时 代背景,进而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2.规范表述 概括主旨题答案要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形式。写人散文的表述形式:本文记叙 (描写)了……事迹,表现(反映、赞扬、揭露、批判)了……精神(性格、品质)。叙事 散文的表述形式:本文记叙了……事件(经过、故事),阐明了……(道理)。抒情散文 以刻画景物、事物的本质特点,抒发情感为主,因此,其表述形式是本文描述 了……,抒发了……(思想感情)。
对点题型
1.简要概括荒岛的“身世”。
答案 (1)建成及赐名:康熙年间修建熙春园,道光把熙春园辟为两处,其一赐名近春 园,赐予皇四子咸丰。 (2)当时形制:近春园以荒岛为核心,仿淹城形制,延至方圆百亩。 (3)成为废墟过程:咸丰年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京城陷落,圆明园焚毁;慈禧重 修圆明园,就近拆掉近春园,运走可用之材;后重修计划成泡影,近春园被遗弃,沦 为废墟。 (4)新生:1913年荒岛划入清华。至1927年朱自清先生月下独赏之时,寂寞无主,黄昏 独愁。沉寂百年之后,清华师生赋予了其新生。
题型点拨
散文的精髓是情感。阅读散文,要善于悟情、察情、明情,去感受、把握作者 的情感。具体途径如下:
(1)找准行文线索。作者的情感往往附着于“物”线,有的干脆就是以情感为线 索,找出线索,往往能把脉情感走向。
(2)聚焦情感语言。散文中总有点明情感的词语和句子,要圈定和摘录出这些情 感语言,具体体会。
⑭1913年荒岛划入清华。至1927年朱自清先生月下独赏之时,虽然荷叶田田, 暗香缕缕,但“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白天也少人走”。寂寞无 主,黄昏独愁。只在朦胧月色之下,斑驳树影之中,荷塘才摆脱凋敝,“像亭亭的 舞女的裙”,“出浴的美人”,撞入和撕扯人们的想象空间。
总结全文和点明中心
![总结全文和点明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f486301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c.png)
总结全文和点明中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一、考纲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终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说明】从两类文本的考纲要求来看,“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个层面,传记答题难度都比小说略小,这是学生普遍选择传记作答的重要原因,也是老师普遍要求学生选择传记作答的重要原因。
二、阅读要求【小说】①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②鉴赏人物形象;③把握小说的结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④概括作品主题,判断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倾向、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⑤通过分析作品的情节,考查学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意图、情感倾向、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案《归纳概括文章主旨》及例题解析
![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案《归纳概括文章主旨》及例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597f3b168884868762d686.png)
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案《归纳概括文章主旨》及例题解析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即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并进行归纳和概括。
“归纳内容要点”有三个方面的要求:1.具体的内容要概括全面;2.抽象的内容要阐发准确;3.含蓄的内容要解说清楚。
“概括中心意思”主要考查以下两个方面:1.概括、归纳文章的中心(或中心论点);2.揭示文章的意义、价值和作者的创作目的。
设问角度主要有:1.直接考查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2.结合层次分析,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3.考查对段意、定义等某一具体内容的归纳、概括;4.揭示文章的目的、价值、意义、影响等。
结构与内容的分析概括类题,在小说、散文中都有所涉及。
结构的分析往往着眼于从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段、行文线索等角度设题,多与内容的分析融合在一起考查。
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第5题“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答案涉及结构、内容两个方面。
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关注的热点,设题多着眼于对重要语句的分析,对文段内容、文章要点的概括。
有时,就文章表达主旨的关键句命题,要求考生着眼全篇作答;有时也会与结构、修辞手法等融合在一起命题。
实用类文本中的“概括中心意思”就是作者通过材料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等,考查侧重于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作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多是对某一语段或全文进行归纳和概括,有时也与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本特色综合在一起。
方向一论述类文本中内容的归纳概括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即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或主要内容。
这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难点。
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考:1.读原文,明宗旨。
考生对论述类文章一定要认真阅读,逐字逐句地研究、揣摩。
一般说来,按照文章的篇幅,考生在考试时可以把文章阅读两遍。
通过两遍阅读,从总体上弄清楚文章的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以及文章的结构框架,并圈点出文章的主旨句和诸多文段的领起句、总结句等关键语句。
初中六年级语文学习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初中六年级语文学习现代文学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05138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6.png)
初中六年级语文学习现代文学作品赏析在初中六年级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将接触到许多现代文学作品。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不仅可以提升同学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文学的魅力。
本文将对初中六年级语文学习中的现代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意。
一、《茶馆》——走进百姓的心灵深处《茶馆》是我国著名剧作家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此剧以北京的一家茶馆为背景,通过百姓们的对话展现了晚清时期社会的种种问题。
剧中角色形象鲜明,语言生动,通过他们的故事以及与茶馆老板的互动,表达了人民对于社会变革的期望和不满。
这种对百姓内心世界的深入描写,使得该剧得以赢得观众的喜爱和共鸣。
二、《草房子》——乡村气息与家庭温情的交融《草房子》是著名作家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的故事,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家庭间的温情。
小说主人公草房子的形象栩栩如生,他虽然贫穷,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并在迎接困难时展现出坚韧的品质。
通过这个故事,鲁迅深刻地表达了对农民的关怀和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同时也展现了家庭间的温馨与亲情。
三、《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品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众人物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情感纠葛和人生遭际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命运。
作品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使得《红楼梦》成为许多读者心中永远的经典。
四、《小王子》——儿童世界的智慧与温情《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瑰宝。
与其他儿童文学作品不同的是,《小王子》不仅包含了对儿童世界的精彩描绘,更同时引发了成年读者的思考。
通过小王子与各个行星上的居民的交流,作者揭示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并寄托了对人类本质的深刻思考。
这使得《小王子》成为一部直指人心的文学力作。
五、《悲惨世界》——社会贫困与人性的探讨《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的巨著,通过讲述主人公让-巴尔琳的人生遭际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展现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贫困与剥削。
【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八大考察题型分析(附例题及答案)
![【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八大考察题型分析(附例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68d6c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d.png)
【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八大考察题型分析(附例题及答案)壹~知识梳理~知识点1: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一、具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段落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段,如在结构上,有特殊作用;在内容表达上,富有特色。
二、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3、在全文结构中有什么作用?三、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内容上:考虑句段与全文写作内容的关系,与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的关系。
2、结构上:要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3、表达效果上:多是针对有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如有特殊表现手法的句子,这里不展开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A、段落:(1)、开头语段:引出所写的对象,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下文,总领全文(对内容的作用);开篇点明题旨(主旨作用);或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后文,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结构作用);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氛围)。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2)、结尾段: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标题,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有这样作用的试题,往往这一句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有点"看不懂")。
(3)、中间段:①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承上启下)(近几年高考题中多属此类,要求会分析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正衬(或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如果后文围绕中间某点写,作用是总领后文;如与前文中间某点呼应,其作用是照应前文。
专题09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主旨-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解析版)
![专题09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主旨-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751f6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1.png)
专题09 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主旨【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乙卷,第8题【母题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九一八”致弟弟书萧红可弟:小战士,你也做了战士了,这是我想不到的。
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现在想起就像连你的面孔还没有来得及记住,而你就去了。
记得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当我离开家的时候,那一天的早晨你还在大门外和一群孩子玩着,那时你才十三四岁,你看着我离开家,向着那白银似的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奔去。
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
而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因为我的漂流不定,信有时收到,有时收不到。
但我读了之后,竟看不见你,不是因为那信不是你写的,而是在那信里边你所说的话,都不像是你说的。
比方说——生活在这边,前途是没有希望的……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鲜,但心里边都不表示什么同情,因为我总有一个印象,你晓得什么,你小孩子。
所以我回信的时候,总是愿意说一些空话,问一问,家里的樱桃树这几年结樱桃多少?红玫瑰依旧开花否?或者是看门的大白狗怎样了?你的回信,说祖父的坟头上长了一棵小树。
在这样的话里,我才体味到这信是弟弟写给我的。
但是没有读过你的几封这样的信,我又走了,越走越离得你远了。
可弟,我们都是自幼没有见过海的孩子,海是生疏的,我们怕,但是也就上了海船,飘飘荡荡的,前边没有什么一定的目的,也就往前走了。
不知多久,忽然又有信来,是来自东京的,说你是在那边念书了。
恰巧那年我也要到东京去看看,我想这一次可以见到你了。
这是多么出奇的一个奇遇。
我一到东京就写信给你,约你第三天的下午六点在某某饭馆等我。
那天,我五点钟就等在那里,一直到了六点钟,没有人来,我又多等了一刻钟,我又多等了半点钟,我想或者你有事情会来晚了的。
到最后的几分钟,竟想到,大概你来过了,或者已经不认识我。
第二天,我想还是到你住的地方看一趟。
文学: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文学:现代文学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87d95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3.png)
汇报人:XXX
目录
01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03 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05 现代文学作品的影响与价值
02 现代文学的重要流派 04 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 06 如何欣赏现代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的发 展历程
现代文学的起源
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 会变革和思想启蒙运动
代表人物:鲁迅、茅盾、巴金 等
现代文学作品对 于提高人们的审 美水平和文化素 养具有积极的作 用,有助于培养 人们的文化自信 心和民族自豪感。
对文学发展的贡献
推动文学创新:现代文学作品在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 为文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拓宽文学题材:现代文学作品突破了传统文学的题材限制,涉及社会、人 性、哲学等多元主题,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力。
创新阶段:21世纪初,以余华、苏 童等为代表,现代文学在形式和内 容上不断创新。
现代文学的特点
反映时代精神:现 代文学通过描绘社 会现实和人物形象, 反映时代精神和社 会问题。
创新性:现代文学 在形式、语言、主 题等方面都有所创 新,打破传统文学 的限制和束缚。
多样性:现代文学 涵盖了各种流派和 风格,从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到后现 代主义、魔幻现实 主义等。
添加标题
《骆驼祥子》赏析
主题思想:《骆 驼祥子》通过祥 子的悲剧人生, 批判了旧社会的 黑暗和无情,表 达了对人性的关 怀和对生命的尊
重。
添加标题
人物形象:祥子 是一个勤劳、善 良、正直的年轻 人,但在旧社会 的压迫下,他的 人生逐渐走向悲 剧。其他人物形 象也各具特色, 共同构成了丰富
的人物画卷。
注重作品的艺术价值
关注作品的形式与风格
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与意义
中学语文作品赏析与文化内涵解读
![中学语文作品赏析与文化内涵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0ae507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4.png)
中学语文作品赏析与文化内涵解读语文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科目,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而语文作品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材中的文学经典,也是文化传承与沟通的媒介。
本文将通过对中学语文作品的赏析与文化内涵解读,探讨其作用和意义。
一、中学语文作品的赏析中学语文作品作为文学经典的集合,具有丰富的艺术性、思想性和审美价值。
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赏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下面就以中学语文作品《红楼梦》为例,进行赏析。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整部作品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主线,展现了一个士族家庭的兴衰荣辱。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的描写,作者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性。
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性格和遭遇,形象塑造细腻入微。
例如,贾宝玉是一个温文尔雅、才情出众的男子,他对林黛玉的深情厚意让人为之动容。
而林黛玉则是一个聪明、敏感的女子,她的英明才智和对贾宝玉的无尽思念成为整个故事的一大亮点。
此外,作品中还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性。
例如,诗词中的“黄粱一梦”、“情比金坚”等,成为了人们常用的表达方式,凝聚了人们对爱情、亲情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对《红楼梦》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而对文学的审美要求和人性的复杂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中学语文作品的文化内涵解读中学语文作品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历史、地域、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解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以中学语文作品《孔子家语》为例,进行文化内涵解读。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行的笔记,包含了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作品中的“君子”、“小人”、“立身”、“为人”等概念,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也是当代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现代文学名家作品分析
![现代文学名家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fbff7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6b.png)
现代文学名家作品分析现代文学名家的作品,是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学的主题、风格和内涵。
本文将对几位现代文学名家的作品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他们的文学风格和创作特点。
一、鲁迅的作品分析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困境和人民的苦难。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的自白,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这篇作品以独特的叙事方式,生动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鲁迅的另一篇重要作品是《阿Q正传》,它以滑稽的笔调揭示了小人物阿Q的懦弱和无力。
这篇小说通过对阿Q的描写,呈现了中国社会中的劣根性和道德沦丧。
鲁迅通过细腻而深入的描写,将阿Q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令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二、余华的作品分析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通常以残酷和悲惨的现实为背景,通过对人性的探索和思考,展示了生命的困境和选择。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农民的生活历程,揭示了命运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公。
小说通过细腻而震撼的描写,展现了人物在困境中的坚韧和生命的意义。
余华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许三观卖血记》,它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贫穷者通过出卖自己的血液来维持生计的故事。
小说通过对许三观的描写,让人们思考社会义务与个人生存的矛盾,以及人性在困境中的变化和扭曲。
三、昆德拉的作品分析昆德拉是捷克作家,他的作品以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视角闻名。
《存在主义小说》是昆德拉的重要作品之一,他在其中探讨了人的存在与意义的问题。
小说通过对不同人物的生活轨迹和心理变化的描写,反映了现代人在社会和个人困境中的选择和思考。
昆德拉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笑忘》。
这部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的内心变化和追忆过往的描写,探讨了人生的虚无和记忆的力量。
昆德拉以独特的写作手法,让人们在阅读中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结语:通过对现代文学名家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学风格和创作特点。
广东中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广东中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4397e7b52acfc788ebc96e.png)
考纲要求 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2.把握不同体裁作品中的情境与形象。
3.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
4.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5.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有益启示。
考查题型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概括文章内容、领悟文章主旨。
包括概括全文的大意、事件的主要内容以及指定的有关内容和中心等。
考查的要求一般为能从文中直接提取文中的统领句、中心句、关键句、主旨句,或者在感知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句概括表达。
(2)理清行文思路。
这部分内容包括找出行文线索、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故事的情节。
2.紧扣语境,品析语言。
(1)以表述为方式的解说题,要求学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能准确地解说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以赏析为方式的评价题,要求学生能把握词语和句子的呈现特点,对其表达效果作出恰当的评价。
3.领会文学作品写作技巧。
(1)品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指出运用这些表现手法的效果。
(2)体会结构特色,如烘托铺垫、前后呼应、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指出这些表达技巧的作用。
4.延伸探究,体验感悟。
(1)感悟(想)题,谈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的人生启迪、审美情趣。
(2)想象创新题,补写文章相关内容,描绘动人画面,续写文章结尾,写人物心理活动等。
(3)探究说理题,阅读文学作品,能多角度地理解,在阅读中自主地探究发现,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感受,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作出评价。
命题动向1.从选文的特点看,选文多为富有时代气息的小说或叙事散文,大多采用第一人称回忆或描述成长经历,故事多以青少年为主人公,主题有浓厚的人文关怀,能给考生正面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考纲解读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答题技巧总结2.从考查的能力来看,主要考查了以下几种能力:对主要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对写法的分析能力,对语言的品析能力,想象能力,对文章的主旨的把握和感悟能力,对文章的感情的把握能力。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题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题](https://img.taocdn.com/s3/m/5bd32e31dd36a32d73758178.png)
[文学类文章]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教案)一、分析作品结构(一)考点分析:“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所谓“结构”,是指在文章段与段之间、语段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层意;“思路”是指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
“把握文章思路”就是分析文章的构思特点,分析行文线索,分析主题表达的思路。
继05年全国卷之后,全国Ⅱ卷、江西卷、湖南卷、重庆卷不约而同地单独设题考查此项能力,分值为4分左右。
这是对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忽视文章思路结构分析的矫正。
其实考试大纲一直将“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作为重要考点,可以预见今后会更为重视。
(二)命题类型:1、分析某一句段作用示例:(2010湖南卷《一朵午荷》)17.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4分)解题策略:分析文中某一句段的作用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和结构。
内容可以联系文章中心或句段本身确定,结构则要看该句段所处的位置,如果在开头,常用“引起下文”或“为……作铺垫”等套话来说明,如果在中间,常用“承上启下(过渡)”等套话来说明,并简要分析上下文的大意;如果在结尾,常用“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或“发人深思、余味无穷”等套话来说明。
2、分析某一内容与题目或中心的关系示例(:2006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16.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4分)参考答案:与对待落叶冷漠而又高傲的人进行对比。
表明人类要爱护自然,珍惜自然豪华慷慨的赠予(或突出天真的孩子和睿智的老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解题策略:我们必须明白:文章中任何材料都不是随便运用的,而是围绕中心,为深化主题服务的。
本题型的一般答题思路是:通过对比或映衬手法,强调突出主体事物某一特点或精神。
所突出的内容通常可以从文中找到,多为该段或全篇的中心句。
此外,有些题目可以答增加意韵,或者使行文更加曲折。
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现代文学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f96f4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b.png)
现代文学作品在当代的影响
反映社会现实: 现代文学作品通 过描绘当代社会 现象,反映社会 问题,引发人们 对社会现实的关 注和思考。
传递价值观:现 代文学作品通过 塑造人物形象和 讲述故事,传递 作者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对当代 社会产生潜移默 化的影响。
引发思考:现代 文学作品通过探 讨人性、道德、 伦理等主题,引 发人们对当代社 会问题的思考和 讨论。
圆形人物:具有 复杂性格和多元 化特征的人物形 象
扁平人物:具有 单一性格和固定 化特征的人物形 象
人物塑造的方法: 直接描写、间接 描写、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等
情节安排
线性叙事:按照 时间顺序展开情 节
倒叙叙事:先展 示结果,再揭示 原因
插叙叙事:在主 线情节中插入支 线情节
平行叙事:多条 线索同时展开, 形成对比或呼应
目录
1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 程
现代文学的起源
起源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代表作品:《狂人日记》、《女 神》、《子夜》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代表人物:鲁迅、郭沫若、茅盾等
特点:关注社会现实,强调个性解 放,采用白话文写作
现代文学的发展阶段
现代文学的特点
现实主义:关注 社会现实,反映 人民生活
象征与隐喻
象征:通过具体的 事物或形象来表达 抽象的概念或思想
隐喻:通过将一种 事物与另一种事物 进行比较,来表达 某种情感或观点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 象征与隐喻:如《 呐喊》中的“铁屋 子”象征了封建社 会的黑暗和压迫
象征与隐喻的作用 :使文学作品更加 生动、形象,有助 于读者理解作者的 思想和情感
当代社会对现代文学作品的 评价标准:思想性、艺术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学作品解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学作品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83bb86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7.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学作品解读现代文学作品是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学作品为切入点,对其中的作品进行解读,从中深入分析和理解现代文学的内涵。
一、《白光》《白光》是韩寒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全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描写主人公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迷茫。
作者以较为直观的方式向读者传达了对于生命和人生的思考,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
作品中所体现的思考主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于生活的渴望和对于现实的失望之间的冲突。
主人公在生活中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挫折,这种冲突使他感到苦恼和迷茫。
二是对于人生意义的追问和对于自我认知的不断深化。
主人公通过思考自己的处境和逃避现实的方式,试图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通过对《白光》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现代文学作品所追求的内涵。
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作者对于生活、人性、社会等诸多问题的思考和表达。
通过对于文本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意图,增进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
二、《种田记》《种田记》是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对农村生活的具体描写,展现了其中的人情世故和生活逆境。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种田记》以其真实生动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通过对《种田记》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展现的矛盾冲突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冲突。
小说中的人物,特别是老一辈的农民,他们艰辛的劳动和面对现实的困境,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
二是农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矛盾。
小说中描绘了农村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为了生计所做出的努力,揭示了现代农村的困境和问题。
通过对《种田记》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意图和社会责任。
现代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艺术形式,更是作为一种精神承载的方式,向社会传递思想和价值观。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内容要点概括类题型解析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内容要点概括类题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2fd1bede80d4d8d05a4f3e.png)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内容要点概括类题型解析考点二内容要点概括类
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是近几年高考中考查的热点,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从两个角度考查:主旨概括和特定指向概括。
题型1 主旨概括
考点阐释
主旨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它是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
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现代文学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f0f9d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d.png)
现代文学作品赏析现代文学作品呈现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表现了当代社会的百态和人类的内心世界。
本文将针对几部代表性的现代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包括《追风筝的人》、《1984》和《百年孤独》。
《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赛尼撰写的一部畅销小说。
该作以阿富汗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与他的朋友哈桑之间的动人故事。
小说以阿米尔回忆起儿时与哈桑的友谊为起点,通过回忆与现实情节的穿插展示了阿富汗的历史变迁以及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
胡赛尼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深刻探讨了友谊、背叛、家庭纽带和个人成长等主题。
小说以震撼人心的情节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于阿富汗国家命运的关切。
《1984》是乔治·奥威尔的经典作品,被誉为现代反乌托邦小说的典范之一。
小说描绘了一个被极权主义统治的未来世界,以及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在这个世界中的挣扎与反抗。
通过对国家监视、思想控制和言论自由的冷酷揭露,奥威尔以犀利的笔触展示了权力对于个体自由的摧残和压迫。
小说以深邃的思想和耐人寻味的情节引发读者对于现实社会和个人自由的反思。
通过对于极权主义的强烈批判,奥威尔向人们呼吁保护个体权利和追求真正的自由。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品。
该小说以布恩迪亚家族为中心,生动地展现了该家族七代人的血脉传承与命运循环。
马尔克斯以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将现实与超现实融合,创造出一个富有奇幻色彩的世界。
小说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绚烂的想象力,呈现出人类生活的喜怒哀乐和命运的无常。
马尔克斯对于时间、孤独和爱情等主题的探讨让读者深深沉浸在文本的魅力之中,感受到了对生命与存在的独特思考。
通过对《追风筝的人》、《1984》和《百年孤独》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文学作品所呈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它们以不同的角度、手法和风格,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种种问题。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汲取深厚的思想与情感,进一步探索和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把握整体。 把握整体。
整体阅读,不仅是从头至尾地阅读原文, 整体阅读,不仅是从头至尾地阅读原文, 还包括把握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状况, 还包括把握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状况,作品 的时代背景及社会内容, 的时代背景及社会内容,甚至与文章运用的材 料相关的一些情况, 料相关的一些情况,这些都是分析归纳文章要 点或中心所要尽量了解的。平时积累了, 点或中心所要尽量了解的。平时积累了,可以 帮助我们揣摩作者意图,确定文章内容。 帮助我们揣摩作者意图,确定文章内容。整体 阅读,不能破碎;有时,阅读文章过于看重一 阅读,不能破碎;有时, 两个句子,会割裂、曲解文意, 两个句子,会割裂、曲解文意,使内涵难以完 整显示。 马祠》 (2009年北京卷) 司马祠》 2009年北京卷 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 19. 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 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 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 内涵”?(6 内涵”?(6分)
一是要点提取法 阅读一篇文学类作品, 阅读一篇文学类作品,应能高效且准确地 归纳如下信息:写有什么人,干了什么事, 归纳如下信息:写有什么人,干了什么事,寄 的什么情,说出什么理等等。 的什么情,说出什么理等等。 二是中心验证法 阅读一篇文学类作品, 阅读一篇文学类作品,会受即读即得的思 维限制, 维限制,有时会在获取文中诸多意义并做出相 应归纳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应归纳的过程中,出现偏差。考生应将所答回 归原文,与文章中心意思相对应, 归原文,与文章中心意思相对应,以求高度吻 合。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2010年重庆卷 )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2010年重庆卷
17.文章最后写道: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 17.文章最后写道:“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 文章最后写道 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 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 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请结合全文, 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请结合全文, 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 。(6 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6分) 作者通过对鸟在梢顶建巢的观察思考,沉 痛地反思了人类自身的劣性和对鸟类的伤害。 提倡我们应该保护自然,尊重鸟类,学习这两 只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承前启后, 勤奋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2010年辽宁卷 洗 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颗大树, 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颗大树,太阳就 这样直晒下来, 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 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 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 他了,很有信心的骑在他的黄鱼车上, 他了,很有信心的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 的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 的推了推车,车却要倒, 扶也扶不住, 朝前骑了半步, 又朝后退了半步, 然后说: 朝前骑了半步 , 又朝后退了半步 , 然后说 : 师傅要去哪里? 他看了那人一眼, “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 才说: 静安寺 静安寺。 小伙子就说: 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 他说: 十块钱。 小伙子又说: 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 二块
一、抓住关键。 抓住关键。
对文章中心而言,文章标题、开头、结尾 对文章中心而言,文章标题、开头、 以及作品的文眼等, 以及作品的文眼等,都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文章 关键部分。文章标题总能反映作者立意、 关键部分。文章标题总能反映作者立意、命题 角度,文章开头常会开宗明义, 角度,文章开头常会开宗明义,文章结尾多是 卒章显志、留有余味。 卒章显志、留有余味。而文眼更是作者思想情 感的凝聚点。甚至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 感的凝聚点。甚至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每 能揭示思想内涵,表明作者立场情感, 能揭示思想内涵,表明作者立场情感,往往与 中心相去不远。 中心相去不远。
小伙子又问道: “ 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 小伙子又问道 : 位洗澡呢? 他先说“ 在家” 位洗澡呢 ? ” 他先说 “ 在家 ” , 可一想到这 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 就改口说“ 单位” 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 , 就改口说 “ 单位 ” 。 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 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 , 就 又补了句: 看情况而定。 那人接着问: 又补了句 : “ 看情况而定 。 ” 那人接着问 : 你家的浴缸是大还是小? 他不得已地说: “ 你家的浴缸是大还是小 ? ” 他不得已地说 : 很小。 ”“怎样小 ”“像我这样的人坐 怎样小? “ 很小 。 ”“ 怎样小 ? ”“ 像我这样的人坐 在里面要蜷着腿。 ”“那你就把水放满 那你就把水放满, 在里面要蜷着腿 。 ”“ 那你就把水放满 , 泡 在里边; 或者站在里面, 用脸盆盛水往身上 在里边 ; 或者站在里面 , 反倒比较省水。 ”“是的 是的。 他答应道, 泼 , 反倒比较省水 。 ”“ 是的 。 ” 他答应道 , 心里却动了一下, 心里却动了一下 , 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 子,想:其实
4.探究 4.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 作品的意蕴 民族心理和 意蕴、 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和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 作意图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和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 有创意的解读
阅读文学类作品时考生要善于对系列事件加以概 对逐层议论加以梳理,对繁杂内容加以整合, 括,对逐层议论加以梳理,对繁杂内容加以整合, 以达到赏析作品内涵的目的。 以达到赏析作品内涵的目的。归纳与概括都要做 到准确、简明,不离谱,不走样。 到准确、简明,不离谱,不走样。归纳内容要点 或概括中心思想,本质上,做的都是提炼的工作。 或概括中心思想,本质上,做的都是提炼的工作。 即在正确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式 的概要或综合。不同的是, 的概要或综合。不同的是,归纳往往平列诸多要 概括总是萃取一个思想,赏析点或有区别。 点,概括总是萃取一个思想,赏析点或有区别。 但在实际考查时, 但在实际考查时,归纳与概括二者有时很难截然 分开, 分开,因为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和提炼文章中心思 要建立在对作品内涵的基本赏析上。 想,要建立在对作品内涵的基本赏析上。
《乡村:民族的记忆与想象》 乡村:民族的记忆与想象》
17.从全文看, 17.从全文看,作者对建设新农村有着 (6分 怎样的思考 ?(6分)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但不能损伤 乡村的美丽与个性,要搜集、整理和保护 古老的乡村历史和文化。
年湖南卷) 《谈静》 (2008年湖南卷) 谈静》 2008年湖南卷
二、综合内容。 综合内容。
凡文章必有重点段、中心句、关键词,但 凡文章必有重点段、中心句、关键词, 通常文中的中心句、关键词,并未集中于一处, 通常文中的中心句、关键词,并未集中于一处, 会散见于各段, 会散见于各段,这就要做一定的归纳和概括工 作。有时因语言的含蓄,没有明显的现成中心 有时因语言的含蓄, 句也是可能的,就必须对相关的句群、 句也是可能的,就必须对相关的句群、段落的 意思进行综合性的归纳与概括, 意思进行综合性的归纳与概括,从文章中分解 出要点,进而提炼出中心思想。 出要点,进而提炼出中心思想。
3.鉴赏评价 D 3.鉴赏评价
(1)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欣赏作品的形象 形象,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 品的内涵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内涵, 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 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①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 ②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③ 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④墓顶一 柏——司马迁的“天问”。
《明月清泉自在怀》 明月清泉自在怀》
作者道出了他在人生的三个阶段读王维《 1. 作者道出了他在人生的三个阶段读王维《山 居秋暝》的不同感受,请简要归纳。( 。(6 居秋暝》的不同感受,请简要归纳。(6分) 答:⑴少年时期: 少年时期: ⑵青年时期: 青年时期: ⑶中年时期: 中年时期: ⑴少年时期,诗歌背得烂熟,意义依然不懂。 ⑵青年时期,心中有了王维,看透红尘纷争, 但实际并未。 ⑶中年时期,参悟明月清泉: 人生懂得放弃,人格保持独立。
四、区别文体。 区别文体。
记叙文写人记事,抒情文描景抒情,议论 记叙文写人记事,抒情文描景抒情, 文用事说理。文体不同, 文用事说理。文体不同,其归纳的着眼点也不 尽相同。记叙文看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 尽相同。记叙文看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 表了什么意,抒情文看写了什么景、 表了什么意,抒情文看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 摆了什么谱,议论文看用了什么例, 情、摆了什么谱,议论文看用了什么例,说了 什么理,明了什么志。 什么理,明了什么志。注意这些由文体而造成 的区别,有助于理解和归纳文意。 的区别,有助于理解和归纳文意。
内容要点的归纳,总是以整体的文意 内容要点的归纳, 梳理为先导。实践证明, 梳理为先导。实践证明,有效地进行文学 类作品阅读和准确地解答所给试题, 类作品阅读和准确地解答所给试题,最为 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意。 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只 看局部,死盯词句,会犯断章取义的错误。 看局部,死盯词句,会犯断章取义的错误。 怎样整体把握文意呢? 怎样整体把握文意呢?常用方法有两 种:
20.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 20.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 部分,(4)~(5)为第二部分 (6)为第三部分 为第二部分, 为第三部分。 部分,(4)~(5)为第二部分,(6)为第三部分。 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 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 个字) 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处2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4 分)
他要再争, 这个时候, 钱 。 ” 他要再争 , 这个时候 , 知了忽然鸣了 起来, 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 树影团团的, 起来 , 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 , 树影团团的 , 他泄了气似的, 浑身没劲, 他泄了气似的 , 浑身没劲 , 小伙子跃下黄鱼 三五下解开了绳子, 车 , 三五下解开了绳子 , 将书两包两包地搬 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 他说: 小伙子又问: 寺 ? ” 他说 : “ 是 。 ” 小伙子又问 : “ 你家 有浴缸吗? 他警觉起来, 有浴缸吗 ? ” 他警觉起来 , 心想这人是不是 要在他家洗澡? 便含含糊糊地说: 要在他家洗澡 ? 便含含糊糊地说 : “ 恩 。 ” 小伙子接着问: 你是在哪里上班? ”“机 小伙子接着问 : “ 你是在哪里上班 ? ”“ 机 ”“那你们单位里 关。”“那你们单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