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可追溯性及批次管理控制程序
ISO22000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ISO22000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d127f6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1.png)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对不同类型、规格、批号的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各阶段所处状态及检验和试验状态进行标识管理防止发生混用或误检、漏检、误收、误发现象。
2.0适用范围适用于进货、生产、交付过程中对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标识及各阶段检验状态标识。
3.0职责3.1 生产科归口生产过程中的标识管理。
3.2 采购人员负责管理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生产科、仓库配合实施。
4.0产品标识管理4.1 原辅料的标识原料、辅助材料入库均采用挂牌标识应注明产品名称、品种、规格、进货日期、数量、供方名称等。
由各仓库管理人员将原辅材料按区域分批堆放并挂好标识牌。
4.2 生产过程标识管理4.2.1 从原辅料库领来的采购物资进车间必须保留其标识,不因搬运而丢失。
4.2.2 生产现场的半成品由各班组长负责挂牌工作,并将不同产品的半成品在盛器外用文字卡形式加以区别,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级别、班组号(或班组长姓名)等。
4.2.3 对各工序生产流水线均用标识牌标识。
工序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由各班组长负责管理并监督。
4.3 成品标识管理车间内及成品库产品成桶后,同一产品放在一处,标明规格、生产日期、班次。
车间主任负责监督管理。
4.4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4.4.1 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挂“合格”标识牌,或放置在标明“合格区”的区域内。
4.4.2 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挂“不合格”标识牌,或放置在标明“不合格区”的区域内。
4.4.3 待检品挂“待检”标识牌,或放置在标明“待检区”的区域内。
4.5 检验和试验过程中的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检验和试验过程中,应严格分合格品、不合格品和待检品,同时做好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
4.6 原辅材料的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4.6.1 原辅材料进厂后应放置在规定的位置,经原辅材料检验员清点数量或称重后卸入规定的区域。
4.6.2 质检科检验人员按规定的进货检验和程序进行检验,本公司无法检验的送外单位检验。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48fbb73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6.png)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1.目的规定产品在接收和生产全过程中,对产品进行标识,以便识别产品的型号及其加工状态、检验和试验状态,对顾客有追溯性要求的产品,通过对产品标识和追踪记录,保证达到对该产品的识别及追溯性。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入厂到成品交付顾客的全过程。
3.职责4.1生产部——负责整个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标识及可追溯性。
3.2品保部——负责产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及对标识的监督检查。
3.3采购部——负责原材料入厂、储存及产品交付过程中的标识和保护。
4.程序4.1标识4.1.1检验员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验收,检查产品标识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同时记录在进货检验记录表中。
4.12公司标识的形式:a)图章b)符号C)悬挂物d)标贴4.2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4.1.1根据需要,生产部规定产品标识的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监控;当需要时,组织对其进行追溯。
4.1.2区域标识分为:待检区合格区、不合格区,生产车间、仓库负责所属区域内产品的标识,将不同状态的产品分区摆放,并对所有的标识进行维护。
4.2.3仓库物料标识:a)当采购产品包装物上有明显标识,不需作另外标识。
b)当采购产品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时,仓库管理员应对该采购产品进行标识。
标识可用标牌或卡片表示,标识产品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供方名称、物料批次号等信息。
c)注塑件零件须在零件表面刻印日期章与穴号以便追溯。
4.2.4生产过程产品标识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标识,可以直接体现在《产品随工单》上反映出来的产品名称和数量。
4.2.5成品标识:最终产品以印有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和批号标牌为标识,顾客有要求时,按照顾客的要求进行标识,如“无铅"、"RoHS"标识等。
4.2.6检验状态标识a)检验状态标识采用明显指示的标牌,表示合格、待检、不合格、报废等状Ob)品保部检验员在检验后应根据检验结果放置相应的检验状态标识,对报废的产品要隔离存放,对不合格的产品应放置在标有“不合格品”字样的区域、车辆与容器中。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ba0bf73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3.png)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引言在现代生产制造中,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们可以确保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中的溯源,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生产和服务的质量,以及满足监管要求。
本文将介绍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概念、作用以及实施方法。
什么是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产品标识产品标识是指给产品附加的唯一标识符,以便识别和跟踪产品。
它可以是一串数字、条形码、二维码、RFID标签等形式。
产品标识可以包含关于产品的信息,如生产日期、批次号、序列号等。
通过产品标识,可以追踪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情况。
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是指为了实现产品追溯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程序。
它包括了产品标识的规定和管理,以及相关信息的记录和管理。
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以确保产品在每个环节都有记录,可以随时追溯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供应商、原材料等。
同时,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也可以帮助追踪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重要性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实施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企业而言,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以帮助其做到以下几点:1.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通过追溯产品的生产过程,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中的问题,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2.提高供应链的可控性: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供应链,及时了解原材料的来源和流向,减少供应链的风险。
3.增强企业的品牌价值:通过产品标识,企业可以在市场上展示自己的品牌和形象,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和信任度。
对于消费者而言,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以带来以下好处:1.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产品标识可以帮助消费者识别和区分不同的产品,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
2.提供产品安全信息:通过产品标识,消费者可以获取产品的相关信息,如生产日期、原材料信息等,帮助其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3.追溯产品质量问题:如果消费者购买到有质量问题的产品,通过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以更容易确定问题的原因,并及时进行处理。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be1aa1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05.png)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范在当今复杂的生产和服务环境中,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满足法规要求的关键环节。
它不仅有助于企业有效地组织生产、监控流程,还能在出现问题时迅速定位并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企业声誉。
一、标识的定义和分类标识,简单来说,就是用以识别产品、服务、流程或其特定属性的任何标记、符号、标签、文字说明等。
标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清晰、准确且易于理解的信息,防止混淆和错误。
1、产品标识这包括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批次、序列号等信息。
例如,在工厂生产的电子设备上,会印有产品型号、生产日期和批次号等标识,以便于区分不同的产品批次和追踪其生产过程。
2、状态标识用于表明产品或服务所处的状态,如“合格”、“不合格”、“待检”、“已检”等。
在生产线上,尚未经过质量检验的产品会被贴上“待检”标识,而检验合格的产品则会贴上“合格”标识。
3、位置标识主要用于指示物品的存放位置,例如仓库中的货架编号、区域划分标识等。
通过位置标识,可以快速找到所需的物品,提高物流效率。
4、警示标识用于提醒人们注意潜在的危险或特殊情况,如“高温”、“高压”、“易碎”等。
这类标识能够保障人员的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可追溯性的概念和重要性可追溯性是指通过记录和标识,能够追溯产品或服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位置的能力。
它就像一条线索,从原材料的采购一直贯穿到产品的最终交付,甚至包括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和维修记录。
1、质量控制当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时,可追溯性能够帮助企业迅速确定问题的源头,是原材料的质量问题、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失误,还是其他环节的原因。
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法规要求在许多行业,特别是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法规明确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可追溯体系,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一旦发生质量事故,企业能够及时召回问题产品,降低风险和损失。
3、客户信任对于消费者来说,能够了解产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会增加他们对产品的信任度。
IATF16949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含表格)
![IATF16949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含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278a845508a1284ac85043ea.png)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为防止在产品实现过程中产品的混淆和误用,以及实现必要的产品追溯,对产品及其检验状态以及可追溯性要求进行标识和控制,并确保正确使用和管理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持续满足国家关于认证标志的相关管理规定,特制定本程序。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实现全过程中产品(采购产品、中间产品和成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3.0术语及定义3.1 “标识”这里专指与产品有关的标识,分为“产品标识”和“产品检验状态标识”。
a) 产品标识:是用来区别产品的特征、特性及社会属性的,以便识别产品。
它一般采取标志、标记、编号、记录、条形码等方式实现。
b) 产品检验或试验状态标识:是用来表示产品经检验的合格与否的状态,或是否经过检验的状态。
3.2 可追溯性标志: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3.3 认证标志:本程序认证标志指“中国强制认证”(英文缩写“CCC”,以下简称“3C”)和节能认证、环境标志认证。
4.0职责4.1 研究院4.1.1 负责编制《汽车零部件永久性标识规定》,确定永久性标识尺寸、位置及标示方式。
4.2 过程质量管理部4.2.1 负责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相关工作的归口管理;4.2.2 负责对生产全过程中除进货检验以外(负责过程和最终检验)的产品检验状态标识作出统一规定及监督实施;4.2.3负责“3C节能、环境标志”认证标志在车辆上的正确粘贴;4.2.4 进货检验的产品检验状态标识见附录1。
4.3 产品技术部4.3.1 负责编制可追溯性要求零部件清单;4.3.2 负责制定已批量生产的汽车产品标识规范;4.3.3 编制有可追溯要求及有批次管理要求的零部件清单;4.3.4 负责接收并组织实施研究院新开发产品有关产品标识规范及可追溯性要求的标准。
4.4 工艺技术部4.4.1 负责“3C、节能、环境标志”等标志的技术要求和粘贴的工艺安排;4.4.2 负责制定可追溯性信息的录入方法。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5b74501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6.png)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1目的公司对产品的标识进行控制,以防止产品混淆,误用。
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可追溯。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采购产品及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成品。
3职责3.1品质部负责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与管理。
负责产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监控。
检验人员负责对采购产品的标识及标识移植。
3.2仓库、生产车间负责所属区域内产品标识和维护管理,负责产品的分区摆放。
4程序4.1产品标识的内容与方法4.1.1产品标识的内容可包括产品名称、型号、研制阶段、关键件、重要件、例外(紧急)放行、产品状态、检验和试验状态、所处工序、质量状况、生产批次或编号、生产单位、生产者、检验者、制造日期、检验日期、保管期、产品处置、使用和防护、安全警示等。
4.1.2产品标识的方法可根据具体需要采用标签、铭牌、单据、记录、印章或其他标记等。
标识应清晰、牢固、耐久,并符合规范要求。
4.2采购产品的标识4.2.1采购产品包括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等。
采购产品进入公司后由采购人员负责将其放置于待检区,向品质部提出报检并提供相关质量证明,经检验员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仓库管理员按不同类型的采购产品分别进行标识库存。
4.2.2采购人员在购回物资时,对要求具有质量证明文件的产品,应保持物资原有标识(如生产单位、规格型号、生产批次编号和日期、执行的标准、储存条件、保管期、合格证等)。
4.2.3顾客提供的物资由接收人员标明名称、规格、数量、合同号以及用其本身铭牌等来标识。
4.2.4检验员在进货检验中应确认和保持产品标识,对具有追溯性的原始记录,应归档保存或按规定进行标识移植和替代。
4.2.5检验合格入库后的产品,库管人员应按规定要求保持或实施产品标识。
4.2.6检验不合格的外协外购件由检验员放置于不合格区域,做好不合格标识,按《不合格输出的控制控制程序》执行。
4.3生产过程的产品标识4.3.1对生产过程的产品(在制品、半成品),生产车间使用《工序流转卡》进行标识,填写生产部门、生产批次和日期、生产者、检验者、不合格处理结果等内容。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d8a7645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3.png)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一、目的本程序的目的在于对产品和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有效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确保能够准确识别产品和服务的状态、来源和流向,以满足法规要求、客户需求以及公司内部质量管理的需要。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原材料、在制品、成品、服务过程以及相关的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
三、职责1、质量部负责制定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相关要求和规范。
监督标识和可追溯性工作的执行情况。
组织对标识和可追溯性问题的调查和处理。
2、生产部负责对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进行标识。
记录生产过程中的相关信息,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
对标识的维护和更新。
3、采购部确保采购的原材料带有必要的标识和相关文件。
与供应商沟通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要求。
4、销售部收集客户对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特殊要求,并传递给相关部。
在产品交付过程中,保持标识的完整性。
5、仓库部对库存的物资进行标识和分区存放。
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发货,并确保标识的传递。
四、工作程序1、标识的分类产品标识:包括名称、型号、规格、批次等。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如待检、合格、不合格、待定等。
可追溯性标识:如序列号、生产批次号、订单号等。
2、标识的方法标签:粘贴在产品或包装上。
印章:直接盖在产品或相关文件上。
记录:如生产记录、检验报告等。
区域划分:对不同状态的产品分区存放。
3、原材料的标识采购部在接收原材料时,应检查供应商提供的标识是否符合要求。
仓库部对入库的原材料进行标识,记录其名称、规格、批次、供应商等信息。
4、在制品的标识生产部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个工序的在制品进行标识,记录工序名称、操作人员、生产时间等。
检验人员对在制品的检验状态进行标识。
5、成品的标识成品应具有完整的产品标识和检验状态标识。
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批次、数量、生产日期等。
6、可追溯性管理建立可追溯性记录,包括原材料的采购记录、生产过程记录、检验记录、销售记录等。
通过批次号、序列号等可追溯性标识,能够追溯产品的原材料来源、生产过程、检验情况和销售去向。
GJB9001C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GJB9001C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1faa952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71.png)
文件制修订记录1.0 目的标识分为产品标识、产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
本程序规定了通过对生产和服务提供全过程中产品和产品状态的标识,达到防止混淆和误用以及在需要时可追溯的目的。
2.0 范围适用于军品标识、产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3.0 职责3.1 XXX部是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主管部门,负责标识的制作、发放、实施和监督。
3.2 车间负责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追溯性标识的实施,保持标识的完整清晰。
3.3 XXX部库房管理人员负责入库原材料按区域堆放,检验人员负责原材料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
3.4 保管或使用原材料的各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进行原材料分装后质量状态标识的移植,做好标识的移植记录。
4.0 工作程序4.1 过程识别本程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产品标识、产品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产品可追溯性标识。
标识和可追溯性过程的输入是对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要求,输出是标识的结果。
本程序包括的活动有:标识的内容、形式、方法的确定,标识的制作,标识的控制与管理。
4.2 过程流程图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过程流程图见图1。
省略4.3 过程控制的内容4.3.1 产品标识4.3.1.1 产品标识的内容产品标识的内容一般包括:1.产品名称或代号;2.型号、规格;3.检验和试验状态;4.生产批号、编号;5.质量状况;6.生产单位;7.生产者;8.检验者;9.生产日期、贮存期限;10.检验日期、周检期。
根据产品所处的不同阶段或特点,具体标识允许含有上述的部分内容,但一般要求是应能通过该标识和相应记录追溯到其它内容。
4.3.1.2 产品标识的形式根据产品的特点和需要,可选用下列形式标识的一种或几种组合:a) 标签标识对化工原材料产品、药剂产品等可将标识制作在标签上,再将标签粘贴在产品的包装物上,或将标签与产品放在一起。
b) 印记标识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可以用各种印记(如激光打标、钢印等)在被标记表面或包装物上做标识。
c) 涂漆标识对于板材、线材等,用涂漆的方法在被标记表面做标识。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81a6f9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c.png)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一.目的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标识,使其避免发生混淆,必要时可以准确地追溯产品。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标识和追溯活动。
三.职责:1.仓库管理人员负责对入仓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入库的成品进行标识和记录。
2.生产班组负责生产记录,成品、半成品入库前的标识。
3.质检员、现场品控对检验状态、监视状态进行标识和记录.。
四.运作程序1.所有入库的原材料、成品外包装上都应有明确的标识,标识应符合《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要求。
2.材料仓库管理人员对入仓的原辅材料进行造册登记,将其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入仓日期、追溯标识、供应商名称等填入明细帐,在每种物料上贴上标识牌,注明该物料的型号、规格、数量和状态。
3.生产部在作业前应做好领料核对记录,作业时做好生产记录,生产记录应包括原料名称、投料量、生产日期、班别、批次、设备机台号、操作人员、复核人、工艺参数、产品品名、代码等可追溯的内容,生产记录由车间主管、品保部审核。
生产记录由生产部存档。
4.生产过程中半成品的转序对不能直接判断产品规格,应对其型号规格、技术参数作出文字或其它清淅的标识。
5.生产班组领料时,应填写《领料单》,仓管员将其所领材料的名称、数量和出仓日期填入明细帐。
《领料单》由仓储部存档。
6.半成品、成品入库时应系统填写《进仓单》,注明生产日期、规格、数量等。
7.成品仓内的存货必须进行明确的标识。
标识内容应包括数量、名称、代码、入库日期、生产日期、班别、状态、标识人等。
8.检验状态标识:8.1待检标识:外购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未经检验,先挂上“待检”标牌,不允许直接采用。
8.2合格品标识:8.2.1原材料经复验合格,有检验报告的合格品方可入库。
8.2.2各工序半成品经自检合格,质检员定时巡检。
保证只有合格的半成品才能转序。
8.2.3产品最终检验合格后,由质检员做好产品检验记录。
IATF16949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含表格)
![IATF16949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含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278a845508a1284ac85043ea.png)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为防止在产品实现过程中产品的混淆和误用,以及实现必要的产品追溯,对产品及其检验状态以及可追溯性要求进行标识和控制,并确保正确使用和管理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持续满足国家关于认证标志的相关管理规定,特制定本程序。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实现全过程中产品(采购产品、中间产品和成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3.0术语及定义3.1 “标识”这里专指与产品有关的标识,分为“产品标识”和“产品检验状态标识”。
a) 产品标识:是用来区别产品的特征、特性及社会属性的,以便识别产品。
它一般采取标志、标记、编号、记录、条形码等方式实现。
b) 产品检验或试验状态标识:是用来表示产品经检验的合格与否的状态,或是否经过检验的状态。
3.2 可追溯性标志: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3.3 认证标志:本程序认证标志指“中国强制认证”(英文缩写“CCC”,以下简称“3C”)和节能认证、环境标志认证。
4.0职责4.1 研究院4.1.1 负责编制《汽车零部件永久性标识规定》,确定永久性标识尺寸、位置及标示方式。
4.2 过程质量管理部4.2.1 负责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相关工作的归口管理;4.2.2 负责对生产全过程中除进货检验以外(负责过程和最终检验)的产品检验状态标识作出统一规定及监督实施;4.2.3负责“3C节能、环境标志”认证标志在车辆上的正确粘贴;4.2.4 进货检验的产品检验状态标识见附录1。
4.3 产品技术部4.3.1 负责编制可追溯性要求零部件清单;4.3.2 负责制定已批量生产的汽车产品标识规范;4.3.3 编制有可追溯要求及有批次管理要求的零部件清单;4.3.4 负责接收并组织实施研究院新开发产品有关产品标识规范及可追溯性要求的标准。
4.4 工艺技术部4.4.1 负责“3C、节能、环境标志”等标志的技术要求和粘贴的工艺安排;4.4.2 负责制定可追溯性信息的录入方法。
ISO22000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ISO22000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adbfd8a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6.png)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本程序规定了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应以适当方式标识产品,以防止误用和混淆,并通过唯一性标识及其记录系统实现可追溯要求。
为已进入消费市场的产品发生回收要求时,确保有公司标志的产品在任何时候从市场回收时都能尽可能有效、快速和完全进入调查程序,并实施回收。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对产品(进货物资、过程产品、成品)、设施、服务及监视和测量状态的标识或追溯,对交付后不安全产品进行回收的控制。
3、职责3.1品管部负责制定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不安全产品事故产生原因的调查。
3.2生产部负责制定过程产品标识,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3.3仓管员负责贮存物资(进货物资、成品)的标识。
3.4办公室负责人员和工作环境标识,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3.5业务部负责处理客户的投诉以及对投诉内容的分析追溯,产品回收,并将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
3.6公司建立包括业务、生产、质检、财务人员回收体系。
姓名职务电话回收职责XXX业务经理XXXXXXXXX回收产品的信息及处理方法XXX生产厂长XXXXXXXXX生产环节分析XXX质检主管XXXXXXXXX控制产品的质量XXX品控员XXXXXXXXX产品的质量分析和检验XXX财务主管XXXXXXXXX产品核算利税和损益4、程序4.1标识方法4.1.1本公司采用的标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a)分区存放产品,各种原辅材料、产品分区域存放;b)悬挂标识牌,标明原辅材料、产品名称等;c)仓库台帐及记录。
4.1.2进货物资、过程产品、成品的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有以下几种:合格、不合格、待检、已检待判定。
4.2进货物资标识4.2.1进货检验状态标识:a)进货检验状态标识应做到:物资进厂后把物资放在“待检区”,并保护好其固有状态标识;b)对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仓管员应及时更换状态标识,并办理入库手续;c)不合格的进货物资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并由检验员挂上相应状态标识(如拒收、退货等);d)仓管员应严格管理各种进货物资状态标识。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980a531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0.png)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是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它能帮助企业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含义、目的、实施步骤等方面的内容。
一、产品标识的含义和目的产品标识是为了将产品与其他产品区分开来并识别的标记。
其含义包括产品名称、品牌、型号、批次号、制造商、生产日期、含量、规格等。
产品标识在产品的生产、售后服务、客户投诉处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目的如下:1. 保证产品识别的准确性。
通过产品标识,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具体的一批产品,方便进行追溯和管理。
2. 提高产品的可信度。
产品标识能够呈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背景,证明产品的质量和信誉。
3. 管理材料和生产工艺。
产品标识不仅能够记录产品本身的相关信息,还能够记录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工艺等信息,为产品追溯提供依据。
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含义和目的可追溯性是指能够追溯产品从原材料、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
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就是为了保证产品能够进行有效的追溯而设立的一种管理制度。
其含义包括合适的标识、记录和归档制度,以及记录生产过程中所有相关信息的流程等。
其目的如下:1. 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
通过可追溯性控制,能够精确地记录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和检测,从而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便于管理和追溯。
通过可追溯性控制,能够建立一套完整的产品生产记录和追溯系统,为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管理和检索手段,方便产品追溯和管理。
3. 降低风险和责任。
通过可追溯性控制,能够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对问题进行查明和追溯,降低因质量问题造成的风险和责任。
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实施步骤实施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步骤如下:1. 确定标识和追溯的范围和具体要求。
包括标识内容、标识位置、要求记录的信息和格式等。
2. 设计和制作相应的产品标识及标识模板。
包括标识形式、颜色、字体、大小等,确保标识的清晰、易识别和持久性。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c3d405fb770bf78a652954f5.png)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1. 目的•••对产品进行适当的标识,确保在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阶段均有可供识别和供追溯的标识。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物料、部件、整机检验产品生产和出厂过程中的标识。
3. 职责3.1 研发中心负责编制《物料和产品标识的规定》。
3.2 供应部负责对进货物料按品种进行标识。
3.3 产品部负责对产品的生产状况和生产中质量状态进行标识,负责对生产批号、工装号、机号、“生产流程卡”和“生产检验记录单”的发放等过程的控制。
3.4 质检部负责对物料、部件、整机的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
4. 工作程序4.1 标识分为产品标识、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
4.2 产品标识4.2.1 进货物料的标识供应部根据物料的性质,对每个品种编制进货批号加以标识,仓库管理员根据物料的种类分批存放,作好批号标识。
发料时由库房管理员在“领(配)料单”上注明批次号。
4.2.2 部件的标识a.部件的领料:领取关键元器件时必须把入厂检验批号填在“生产检验记录单”上。
b.部件的检验入库:部件生产完成后,操作者将生产批号的标签及工装号标识在部件指定位置上。
4.2.3 整机的标识a.整机安装的领料:操作者必须将领取的关键元器件、部件生产批号填写在“生产流程卡”上,并在机箱或底盘上贴记整机批号和序号的标识。
b.整机生产流程每道工序完成后,应填写“生产流程卡”中的有关内容,并按工艺要求加盖工装号后流转到下道工序。
c.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和物料均以“生产流程卡”、“生产检验记录单”、挂标识牌或区域存放标识。
4.2.4 产成品标识a.经质检部检验合格的整机,由检验人员在指定位置贴上合格证。
• b.产品部操作者将贴有合格证的产成品打包,并在包装箱的指定位置加盖工装号并填写机号,经包装检验合格后入库。
4.3 检验及试验状态标识物料、部件、整机的检验和试验状态分为待检、合格和不合格三种,检验人员据检验和试验结果,通过检验印章、标记、合格证、分区存放或在“生产流程卡”上作记录来表明产品所处的检验和试验状态。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a275cc3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5.png)
产品在量产前由检验员进行检验,发现不合格品时,由检验员对不合格品进行“不合格品”标识,并监督生产部将不合格品移至不合格品区进行隔离,未得到不合格品处理通知之前,任何人不得将其转入下道工序。
5.3 产品质量追溯
5.3.1 产品追溯流程:
5.3.1.1 根据《生产指令单(工单)》、检验记录、入库有关记录等相关资料可以追溯到生产历史。
5.2.1.3 仓管员根据IQC检验合格物料进行入库处理,入库后物料按《仓库储存管理规定》执行及以物料类别、型号进行区分标识管理。
5.2.2 生产过程标识及记录
5.2.2.1 生产车间所用的物料时须核对《生产指令单(工单)》中物料,核对无误后将物料放置在“待生产”货架或“待生产区”内。
5.2.2.2 半成品流入下一道工序前,在轴标或周转车内放置物料跟踪卡以识别半成品,防止过程混料/错料。
5.4.2 批次号作为产品可追溯性的依据,应记录在生产过程中所有表格、记录、装箱单、出货标签。批次号填写要做到统一、准确与实际相一致,以便对产品可追溯性进行控制。
6、相关文件
《IQC来料检验规范 》
《制程检验规范》
《成品检验规范》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仓库储存管理规定》
7、表单记录
《进料检验报告》
《生产指令工单》
5.2 产品标识
5.2.1 进料物料标识及记录
5.2.1.1 采购物料到公司后,仓库根据供应商的《送货单》进行清点收货,并将物料放置待检区作待检标识,并通知质检部进行质量检验。
5.2.1.2 品质部IQC按《IQC进料检验规范》检验作业,并记录于《IQC进料检验报告》,经检验合格的作“已检OK”标识、不合格物料将其放置在“不合格品区”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详细版)产品批次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计划
![(详细版)产品批次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f07d10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f.png)
(详细版)产品批次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计划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产品批次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计划,以确保产品的批次信息能够被有效追踪和管理。
2. 标识要求为了实施有效的可追溯性管理,每个产品批次都应具有以下标识信息:- 产品名称- 生产日期- 批次号- 供应商信息- 生产地点- 生产人员信息3. 标识方式产品批次标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标签:在产品包装或标签上打印批次信息。
- 钢印:在产品上使用钢印或类似方式进行永久性标记。
- 二维码:生成包含批次信息的二维码,供扫码识别。
4. 信息记录与查找为了实现产品批次的可追溯性管理,需要建立信息记录与查找系统。
- 记录系统:建立一个数据库或电子系统,记录每个产品批次的标识信息和相关细节。
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次号、供应商信息、生产地点和生产人员信息等。
- 查找系统:提供一个查询界面,通过输入批次号或其他相关信息,快速查找产品批次的详细信息。
5. 可追溯性管理流程为了确保产品批次的可追溯性管理有效执行,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管理流程:1. 标识产品批次: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个产品批次进行标识,并记录相关信息。
2. 存储批次信息:将批次信息记录到信息记录系统中,确保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3. 追溯产品批次:当需要追溯产品批次时,通过查找系统输入批次号或其他相关信息,获取该批次的详细信息。
4. 分析和决策:根据产品批次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比如对批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追溯和处理。
5. 定期审核:定期对可追溯性管理计划进行审核,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6. 风险与控制在实施产品批次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计划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信息记录错误:建立标准化的信息记录流程,并进行培训,以减少人为错误。
- 数据丢失:定期备份信息记录系统的数据,确保数据可恢复性。
- 不良供应商:建立供应商评估机制,并定期进行供应商审核,确保供应链的可追溯性。
7. 监督与改进为了持续改进产品批次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计划,建议进行监督和评估:- 监督:对信息记录系统和查找系统进行定期监督,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数据准确性。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0f489b4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7.png)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 目的为防止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到半成品、成品及不合格品的混用或误用,确保产品符合顾客要求,并可追溯产品及过程的质量问题,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公司所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不合格品的标识与追溯均适用。
3 定义3.1产品标识:指用适当的方法在生产、服务运作全过程中对采购产品/材料、半成品、成品或包装物上做出适当的标记或标签。
3.2可追溯性:指根据或利用记载标识的记录,追溯一个项目或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应用情况、用途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3.3检验与试验状态:指材料或产品有无进行检验/试验,以及经检验/试验之后合格与否的状态。
4 职责4.1产品追溯性及追溯性标识由技术中心设计人员负责将标准(国标、铁标、国外标准)、法律法规和客户对产品标识的要求转化为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标识要求;4.2需要模具上体现标识和追溯性的技术中心负责将规定的标识转化在相应的模具上,并定期更新模具标识;负责采购定额输出,明确标识工艺路线;特殊工艺标识要求在设计评审阶段就进行论证;负责在包装方案中明确产品发出时包装箱上的标识要求;负责公司内工艺布局区域划分标识的制定。
4.3质保部负责产品状态标识中检验状态标识的制定和监督实施情况;负责检验状态标识印刷申请的提出。
4.4物资管理部、库房负责对购入的仓储产品进行标识;物资管理部负责按照产品定额进行标识的采购;4.5生产车间负责按设计、工艺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对车间存放的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标识,负责产品状态标识中生产状态标识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识别性标识方式、方法和标识的维护,负责保护标识在流转过程中的有效性;负责生产状态标识的打印或印刷申请的提出;车间主任负责建立所管辖人员工位号的建立与时时更新。
6、工作内容7、附加说明7.1 仓库、车间以待检品、合格品、不合格品等标识牌进行区域标示,使之一目了然,并按《库房管理程序》实施管理,置于合格品区的成品、物料才允许出库。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8b45d76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15.png)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 简介在现代的供应链中,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有效的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的生命周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并满足各种监管要求。
本文将介绍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实施步骤。
2. 产品标识的定义和作用产品标识是指在产品上或产品的包装上使用的各种标记、标签或编码,用于区分和识别不同的产品。
产品标识通常包括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批次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产品标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产品识别:通过产品标识,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不同的产品,避免混淆和错误。
•产品追溯:产品标识可以提供产品的详细信息和历史记录,便于追溯产品的来源、加工过程和流向。
•产品验证:通过产品标识,可以验证产品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可靠性,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流入。
3. 可追溯性管理的定义和意义可追溯性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记录和追踪系统,将产品或原材料的信息与其生产、加工和供应环节相连接,实现对产品的全过程控制和追踪。
可追溯性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可追溯性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和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益。
•管理风险:可追溯性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并追踪产品的问题,帮助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风险。
•满足监管要求:许多行业都有严格的监管要求,要求企业对产品的来源和流向进行详细记录和报告,可追溯性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满足这些要求。
•提高品牌价值:通过可追溯性管理,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有助于提升品牌的信誉和价值。
4.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的实施步骤4.1 确定标识要素和标识方式在开始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产品的标识要素和标识方式。
标识要素包括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批次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标识方式可以采用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技术,也可以使用印刷、贴纸等传统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XZD 211-2011
标识、可追溯性及批次管理控制程序
0 目的
对本公司产品实现的全过程标识、可追溯性及批次进行管理,并对各生产现场进行监督检查。
1范围本程序文件规定了标识、可追溯性及批次管理控制程序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内供和外销产品的控制。
2标识分类本公司产品实现的全过程标识对象有:物资器材、在制品、最终产品 , 需标识的关键和重要特性由技术人员在技术文件中明确要求,生产计划人员、调度人员、检验人员、仓库保管人员按要求实施标识;对产品标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a 产品状态标识,分为产品技术状态标识和产品生产状态标识。
产品技术状态标识在相关技术文件和生产文件中标识,以便识别出实际的技术状态和约定的技术状态之间的任何区别。
生产状态标识需防止不同种产品相混淆,采购品一般以标签标识,在制品按在制品管理程序执行,最终产品以合格证或标牌进行标识;
b 产品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防止同种产品不同检验状态相混淆,特别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采用区域划分、标牌等进行标识,如:待检、合格、不合格、待处理等;
c 产品使用状态标识:采用工艺流程记录卡( Q/XZD-208e-08 )、在制品台帐、批次号、试验记录簿以及合格证等标识,并保证可追溯性。
3可追溯性
3.1当产品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应确保有唯一性编号,并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内保存相关记录。
3.2能追溯由同批原材料或同一加工批次制造的产品的最终去向(交付、报废);
3.3对于组合件,能追溯到其组合的单元件以及后面更高级的产品装配的标识;3.4对于给定的产品,能追溯其生产(加工、装配、检验)的连续记录。
4批次管理制造部负责批次管理的归口工作,各承制单位实施批次管理,本公司按以下要求实施批次管理:
4.1按批次建立工艺流程记录卡(见 Q/XZD-208e-08 ),详细记录投料、加工、装配、调试、检验的数量、质量、操作者和检验者(见 Q/XZD-302e-02 、Q/XZD-
302e-03 ),并保存记录;
4.2使产品的批次标记与原始记录保持一致;
4.3能追溯产品交付前的情况和交付后的分布、场所。
4.4发货前,检验人员应仔细核对,并在发货单上签字,以确保产品的数量,在交付时随产品提交的文件一并提供,防止其丢失和损坏。
本文件附录是规范性附录。
本文件由综合技术部提出。
本文件由综合技术部归口并起草。
工序流程记录卡
Q/XZD-208e-08
本表由车间调度依据生产安排组批后填写表头、日期、工序号(05 10 ⋯)、工序名称(不进行的工序
在备注
栏填“该工序不进行” ),操作者填写加工数,合格数与不合格数由检验员填写,并随产品流转,进行的工序由操作者、检验员签字,该批产品发送后由库管员交回技术科资料员处存档备查。
工序首件三检记录卡
Q/XZD-302e-03
产品检验记录卡
Q/XZD-302e-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