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护理原则

合集下载

血小板减少的护理措施

血小板减少的护理措施

血小板减少的护理措施简介血小板减少是指体内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即血小板计数低于150×10^9/L。

血小板是一种细小的无色细胞片状结构,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过程,以防止出血。

血小板减少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骨髓抑制、药物反应、免疫系统失调等。

本文将介绍血小板减少的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护理人员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并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不适。

护理措施安全护理1.加强室内安全措施:确保患者住院房间的环境安全,移除可能造成受伤的物品或家具。

保持地面干燥,避免患者滑倒或摔倒。

2.防止外伤:提醒患者避免参加激烈运动或活动,以防止外伤或跌倒。

确保患者使用安全设备,如手扶物、拐杖或轮椅。

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和黏膜,防止瘀伤或出血。

3.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床单、被褥、衣物、餐具等,以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

保持卫生间和设施的清洁,促进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营养护理1.提供高蛋白、高营养的饮食:为患者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以促进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

建议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全麦食品、瘦肉和低脂奶制品的摄入量。

2.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建议患者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因。

这些食物可能导致出血或加重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3.分餐饮食:将患者的饮食分成多次进食,减少一次摄入大量食物的机会。

避免刺激食物使用后的胃肠反应,减少口腔损伤和出血的风险。

注意个人卫生1.避免刺激性洗涤用品:建议患者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洗涤用品,以防止皮肤干燥和瘙痒。

避免使用含酒精和香料的洗手液、皂液和洗发水。

2.轻柔清洁皮肤:建议患者用清水轻柔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剧烈摩擦或刺激性材料。

避免刺激性灌肠和痔疮治疗,以防止出血。

3.定期进行口腔护理:建议患者定期刷牙,使用软毛刷和温和的牙膏。

避免用牙签或剪刀修剪指甲,以减少口腔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损伤。

情绪支持1.提供心理支持:与血小板减少患者建立亲密的关系,倾听他们的烦恼和担忧,提供安慰和理解。

血小板减少病人的护理

血小板减少病人的护理

血小板减少病人的护理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容易出现出血倾向。

对于血小板减少病人的护理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将详细介绍血小板减少病人的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是护理的基础。

首先,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和黏膜有无出血点、瘀斑,尤其是口腔、鼻腔、牙龈等容易出血的部位。

其次,要观察患者的大小便颜色,是否有黑便、血尿等情况。

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无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等症状。

二、出血的预防和护理(一)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受到摩擦和刺激。

患者应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和化妆品。

定期修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

(二)口腔护理指导患者使用软毛牙刷刷牙,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牙龈。

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如有口腔溃疡,可给予局部涂抹药物治疗。

(三)鼻腔护理保持鼻腔湿润,避免用力擤鼻和挖鼻。

如鼻腔干燥,可使用滴鼻液或油剂滴鼻。

如果出现鼻出血,应立即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头稍向前倾,用手指按压鼻翼两侧 10-15 分钟,同时可用冷毛巾敷额头或鼻部。

(四)消化道护理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过硬、粗糙的食物,以防损伤消化道黏膜引起出血。

如有消化道出血,应暂时禁食,并给予止血、补液等治疗。

(五)颅内出血的预防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的症状。

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进行处理。

三、休息与活动血小板减少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但在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

四、饮食护理(一)营养均衡为患者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冰淇淋等,以免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出血。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该怎么护理?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该怎么护理?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该怎么护理?生活中患者通常易由于身体病症、药物副作用、生活环境影响、不合理生活方式等各种原因促使其血小板减少,此现象可促使患者产生各种出血症状,其包含皮肤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视网膜出血、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等,严重时可导致患者产生贫血、白血病等相关病症,对其不良影响明显加剧。

对此需及时对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促使其血小板减少症状及时有效改善。

1、护理方案制定护理人员及时引导患者进行相关血液检查并了解其身体基础病症、日常用药、饮食、卫生状况等,同时根据医生诊断对患者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导致其血小板减少具体因素,根据医生治疗方案及患者心理状态、身体相关指标水平、年龄、身体素质等制定相应护理方案,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可及时引导患者参与其中并向其解释相关护理措施重要性与必要性,询问患者感受及意见并进行护理方案相应调整,对患者不断鼓励,促使其护理信心明显增强。

2、心理护理由于血小板减少主要症状表现为身体出血,进而对患者心理造成较大影响,甚至部分患者认为自己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对此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情绪状态并与之沟通,引导患者及时情绪宣泄并对其情绪状态与内心想法等表示充分理解,促使患者内心可获得些许慰藉,其后向患者讲述导致其产生血小板减少具体因素并分析其中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告知患者针对此病症采取护理措施、对促进病症改善作用性、负面情绪对自身及周围人员不良影响等,促使患者可及时调整自身情绪状态,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通过加强对其陪伴与沟通力度、满足其兴趣爱好、引导其调节心境等促使患者情绪状态可高效改善。

3、针对性护理护理人员及时根据导致患者产生血小板减少具体因素、治疗措施实施对应护理,若患者因药物副作用促使其血小板水平减少时,护理人员需谨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调整,其后定时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水平监测、病症改善效果观察、询问患者感受等并以此进行线性分析、及时反馈;若患者因病症因素促使血小板减少时,护理人员同样需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水平监测、病症改善状况观察并及时分析、反馈。

血小板减少症个案护理查房

血小板减少症个案护理查房










状血 小 板 减 少 的 症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泌尿道出血(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 尿)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视网膜出血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拔牙或手术后出血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月经过多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中枢神经系统出血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伤口出血时间延长。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
出血危害 引发并发症危害
参考值 1.8--7.1 3.9--6.1 3.5--5.3 137--147 99--110
护理诊断
01
有损伤的危险: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03
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05
知识缺乏 缺乏疾 病相关知识
02
有感染的危险:与体温 增高有关
04
恐惧:与血小板过低, 随时有出血危险有关
1.有损伤的危险: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生化
项目 尿素氮(BUN) 葡萄糖(GLU) 钾(K) 钠(Na) 氯(Cl)
结果 11.71↑ 11.41↑ 3.2↓ 132.7↓ 97.2↓
单位 *10^9/L *10^12/L *g/L *10^9/L
单位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参考值 3.5--9.5 3.8--5.1 115--150 125--350
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 最常见脾功能亢进。
血小板减少的程度
•血小板计数<100×109/L •血小板减少,无出血征象。 •血小板计数<50×109/L
○ 轻度损伤可引起皮肤黏膜紫癜,创伤后出血不易止住,手术后可出血,女性月经量增多。 •血小板计数<20×109/L •有自发性出血的危险,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需要预防性输入血小板。

血小板减少护理措施

血小板减少护理措施

血小板减少护理措施引言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被称为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是一种形状类似于骰子的细小细胞片,主要起到止血的作用。

如果血小板数量过少,就容易导致出血不止或淤血现象。

因此,对于患有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血小板减少的护理措施,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和医疗护理等方面,帮助患者了解如何正确地护理自己,减轻疾病的影响。

生活护理1. 保持休息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剧烈活动或过度劳累,以免增加出血的风险。

每天休息时间应当充足,保证每晚有足够的睡眠。

2. 定期锻炼适度的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助于恢复健康。

但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最好选择轻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

3. 维护个人卫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因为免疫力较弱,更易受到感染的影响。

因此,保持个人卫生非常重要。

每天早晚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勤洗手,特别是在进食和使用洗手间后;定期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4. 避免受伤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皮肤脆弱,更容易受伤。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割伤、刺伤等伤害。

使用剪刀、刀具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意外发生。

饮食护理1. 合理膳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需要摄取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可以帮助增强免疫力,促进血小板的生长和分裂。

建议增加鱼类、瘦肉、禽肉、乳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食物的摄入。

2. 避免刺激性食物某些食物具有刺激性,容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给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带来不适。

例如,辛辣食物、油炸食品、酸性食物等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摄入。

3. 注意水分摄入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维持血液循环。

每天饮水量应保持在1500-2000ml左右,可以适量多喝水、少喝咖啡、茶和碳酸饮料。

4. 小心食物安全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免疫力较弱,更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感染。

饮食时要注意食物的安全性,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食物,尽量选择新鲜的食材。

血小板减少症产妇的护理

血小板减少症产妇的护理
20 0 8年 第 1 1期
镜 。本 组 有 3 息 肉 电 切 后 残 端 动 脉 出 血 , 残 端 电 凝 出 血 例 经
喷洒 l: 0 0 1 0 0的去 甲 肾 上 腺 素 及 止 血 钛 夹 夹 住 基 底 部 出 血 停 止 观察 1 O分 钟 , 除 的息 肉送 病 理 检 查 。手 术 过 程 中应 注 切 意观 察 病 人 的生 命 体 征 , 有 无 不 适 反 应 , 年 老 体 弱 患 者 , 及 对 由于 禁 食 及 肠 道 准 备 需 要 注 意 防 止虚 脱 等 情 况 发 生 。 2 4 术 后 护 理 .
E d so eR o , h i t s i l f ime f it oF j nMe ia U iest,3 0 n ocp o m T eFr pt a nAf l e t ui dcl nvri s Ho a o X ia d a y 03 6 1
Ab ta t sr c :Obe t e jci :Tods u st en rigo x iiglr ec ln cp lp b ihfe u n lcrc tu d re d s o e v ic s h u sn fe csn ag oo i o y yh g rq e teeto u n e n o c p .M eh d: to
Re r s e t ey a a y e h u s n o p r to f x ii g l r e c l n cp l p b i h f e u n l c r c tu d r e d s o ei u to p c i l n l o csn g o o i o y y h g r q e t e t o u n e n o c p n o r v e a e h s ia n r c n 0 y a s o p t l e e t1 e r .Re u t i s l :Op r t nswe e s c e s u n a l h 3 c s s wih u o l a i n .C n l so s e a i r u c s f l l t e 6 a e t o tc mp i t s o cu in :Hi h f e o i c o g r— q e tee t o u n e n o c p h r f r e t o o h x ii n o a g o o i o y e a s fi a e y Nu s s g o u n lc r c tu d re d s o e i t ep e e r d me h d f rt e e cso f r e c l n cp l p b c u e o s s f t . s l t re" o d

血小板输注注意事项

血小板输注注意事项

血小板输注注意事项血小板输注是一项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或者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患者。

在进行血小板输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血小板输注是通过将新鲜冷冻血小板或洗涤血小板注入患者的体内来提高血小板计数。

因此,输注血小板前需要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注血小板的血型符合患者的血型,避免出现输血反应。

其次,血小板输注需要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输注前应通过可靠的方法检查血小板的质量和污染情况。

输注时,医护人员应正确佩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的输血器和输液装置,保持输注过程的无菌环境。

再次,血小板输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输注速度和剂量。

输注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血小板堆积引起血栓形成,输注速度过慢则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和体重等因素来合理确定输注速度和剂量。

另外,由于血小板的寿命较短,一般为5-9天,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多次输注。

但是,过于频繁的输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感染等。

因此,在进行血小板输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合理确定输注间隔和输注次数。

最后,血小板输注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

输注后的第30分钟至1小时内,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寒战、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注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同时,在输注后的几天内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出血情况,以及注意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总之,在进行血小板输注时需要注意以上几点内容,以确保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正确理解和接受输血治疗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治疗效果。

血小板低护理措施

血小板低护理措施

血小板低护理措施概述血小板低是指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这可能导致出血问题。

因此,对于血小板低的患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来保护他们免受出血的风险。

护理措施1. 提供安全的环境•为患者提供清洁、整洁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的整洁,减少细菌的感染风险。

•避免使用坚硬的垫子和尖锐的物品,以防止患者因外力而引起皮肤破损和出血。

•尽量避免给予患者注射或浅表静脉穿刺,以防止刺激血管和出血。

•在患者周围放置警示标志,提醒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注意患者的出血风险。

2. 保持病人的卧位和安静•血小板低的患者需要休息和充足的睡眠,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因此,患者需要保持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或剧烈运动,减少出血的风险。

•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和精神紧张,因为这些情绪变化可能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出血的风险。

3. 提供合适的饮食•血小板低的患者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建议患者增加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12、维生素C和维生素K的食物。

•避免给予患者摄入富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食物和饮品,因为这些物质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出血风险增加。

4. 定期监测血小板数值•对于血小板低的患者,定期监测其血小板数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定期检查,我们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果患者的血小板数量持续下降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 提供合适的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以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水平。

•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增加血小板生产的药物,如促红细胞生成素、体外红细胞生成素等。

同时,也可能会开具一些控制出血的药物,如止血药物等。

•患者需要按时服药,同时注意不要过量或停药,以免对身体造成不适或其他健康问题。

总结血小板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护理中应重视患者的出血风险。

通过提供安全的环境、保持休息、提供合适的饮食、定期监测血小板数值和提供合适的药物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并降低其出血风险。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护理注意事项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护理注意事项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护理注意事项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出血情况,临床将其统称为出血性疾病。

造成出血的原因众多,其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比较常见,相信很多人并不了解这种疾病,也不知道该如何治疗和护理。

因此,我们具体来看看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其护理注意事项。

1.什么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器官的出血倾向与明显的血小板减少。

主要分为三类:特发性ITP、继发性ITP、血栓性ITP。

其中特发性ITP属于最为常见的,15-50岁左右的女性为好发人群[1]。

出现疾病后,患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同时还会伴意识障碍、发热、贫血等症状。

情况严重的,还有可能出现肾损害。

因此,患者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对症治疗,接受相应护理。

2.护理注意事项2.1避免新的出血点出现、旧的出血点扩散部分患者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没有症状的表现,部分则有明显的症状,不管有没有表现,都要做好重要防护工作,防止出血性危险。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及时为患者剪手指甲、脚趾甲。

将内衣裤揉搓变软后,为患者进行更换。

患者呕吐后,要及时更换新的床单。

2.2环境护理保持病房的安静、舒适、安全,保证患者获得良好的休养环境,减少刺激。

向患者热情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同室病友,负责医师及护士,以消除其陌生感。

2.3心理护理TTP属于一种临床危重症,病例比较罕见,病死率较高。

因此,常常导致患者出现恐惧、绝望、抑郁等负面情绪。

所以,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前,护理人员要举报相关小讲座,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有关的教育,包括疾病特点、具体治疗方式、护理重点等,同时提前告知在治疗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患者和家属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以缓解其不良心理,增强其治疗、护理的配合度。

还有,可在病室添置电视机、收音机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护理人员要多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询问其心理诉求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尽量帮其解决。

血小板减少的主要护理措施

血小板减少的主要护理措施

血小板减少的主要护理措施1. 血小板减少的定义血小板减少(Thrombocytopenia)是指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小板数目在150-450 × 10^9/L之间,当血小板数量低于这个范围时就属于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是维持正常止血和血管损伤修复的关键成分,因此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出血倾向,甚至危及生命。

2.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产生减少和破坏增加。

产生减少是指骨髓中没有足够的幼稚血小板细胞产生,造成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常见的原因包括:•骨髓抑制:药物、辐射治疗、感染等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

•骨髓增殖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可导致血小板产生不足。

破坏增加是指血小板在循环中过度消耗或被破坏,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常见的原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身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血小板,导致其过早破坏。

•药物反应:一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癌药物等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

3. 血小板减少的主要护理措施3.1 保持安静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尽量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活动或运动,以减少创伤和出血的风险。

活动时避免过度用力,避免剧烈的户外活动和运动。

3.2 避免使用非必要的药物药物对血小板的影响很大,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使用非必要的药物,特别是那些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如果患者需要用药,应咨询医生并告知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以便医生判断药物是否安全。

3.3 饮食护理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辛辣食物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引发消化道出血。

•饮食要有规律,保证营养均衡,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

•饮食过程中应注意细嚼慢咽,以减少误吞或口腔损伤导致的出血。

•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以减少胃部压力,预防消化道出血。

3.4 避免创伤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出血的风险较高,因此需要注意避免创伤,包括:•使用柔软的牙刷和蚕丝牙线,避免牙龈出血。

血小板减少的治疗、饮食、症状护理

血小板减少的治疗、饮食、症状护理

血小板减少的治疗、饮食、症状护理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护理:1、免疫抑制。

如使用糖皮质激素后一个月内无效者可加用或换用下列之一药物:A、长春新碱,1~2mg,静脉注射或点滴,每周1次,连用3次。

一般用1次即可见血小板计数上升,如注射3次无效,则停用。

B、硫唑嘌呤,每天100~150mg,分2~3次口服,共4~6周,无效者停用。

用效者可行试探性停药,如复发,则需摸索出一最小维持量,按病情与药物的副作用来权衡决定具体维持用药时间。

C、环硫酰胺,每天100~150mg,口腔或静脉注射,一般于2~4周内血小板上升,稳定2~3个月,即可停药。

免疫抑制剂可造成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较大副作用,使用中应注意观察,且停药后易复发,故不作为首选药物。

但仍可用于脾切除无效的病人。

2、糖皮质激素。

做为急性发作期的首选药物,对控制出血效果最为明显。

较大剂量可提高血小板数量。

其作用机理为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抗体产生和抗原抗体反应、抑制网状内皮系统特别是脾脏中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吞噬破坏作用。

临床上常用强的松每天30~60mg,急性型出血严重者可加大剂量,待血小板恢复正常3~4周后每周减量5mg,并以使血小板计数保持正常的最小剂量维持治疗3~6个月。

治疗中注意观察糖皮质激素可能所致的高血压、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感染、水电解质紊乱与柯兴氏综合征等副作用,预先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以求得配合。

并注意给代盐低钠饮食,定期测量血压及体重。

3、丙种球蛋白。

仅适用于难治性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对脾切除无效者,疗效较佳。

使用剂量不一,多为400mg/kg静脉注射,连用5日。

显效较快。

多数病例在注射后1~2日内即可见血小板计数上升,出血倾向减轻。

因而特别适用于术前治疗和对严重出血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处理。

如需维持血小板计数在一定范围,可采用单次大剂量注射(400mg/kg)。

其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作用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有多种假说。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措施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措施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措施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常见出血性疾病。

本病出血症状较多,除接受正规系统治疗外,若大家能够知道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措施,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明显减少患者出血或再出血的发生,双管齐下会让患者的身体康复的更快的,接下来就带大家认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具体护理方法。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针对出血症状护理:若患者出现了出血的情况,而且比较严重的话,应该及时停止一切工作,做到绝对的卧床休养,千万不要下床。

在日常生活中,在进行一切活动时,一定要避免出现外伤,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

还应加强必要的防护,避免创伤而引起出血。

衣服应柔软、宽松,以免加重皮肤紫癜。

避免剧烈运动及外伤,平时活动要避免关节受伤,一旦受伤应固定并局部冷敷。

如有口腔粘膜与齿龈出血,应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饮食护理要求是:饮食要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煎炸、粗硬等刺激之物。

大便潜血阳性者进食半流食,消化道有明显出血者应给予流质饮食。

有贫血者多食用含铁量丰富动物血、肝类、紫菜、海带以及乳蛋类等滋补食品,但莫过于温补。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身边的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出血所致的危急情况。

观察皮肤瘀点(斑)变化。

观察血小板数量变化。

当外周血小板<20×109/L时,常有自发性出血。

血小板数量愈少出血现象愈重,故对血小板数量极低者需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发生。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注意劳逸结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还应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不要熬夜或者劳累过度。

当患者的病情比较稳定时,还要进行适量的运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患者要根据自己的病情以及医生的建议,进行一些适当的运动,以便于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

上述几点就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事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患者朋友要多加注意这方面的知识,希望上述知识对您有帮助。

石家庄红十字智魁专业中医呵护患者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