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材教法1
初中历史教师第一节课教案
初中历史教师第一节课教案《中国古代史》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演变,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说教法和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案例分析法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课程开始时,我会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史的时间轴,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夏商周首先,我会介绍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及其主要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开端。
(2)春秋战国接着,我会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主要事件,如齐桓公称霸、战国七雄等,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3)秦汉然后,我会介绍秦朝的统一、灭亡以及汉朝的建立、发展,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繁荣时期。
(4)三国两晋南北朝接下来,我会讲解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更迭,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变化。
(5)隋唐五代十国再次,我会介绍隋朝的统一、灭亡以及唐朝的繁荣,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高峰时期。
(6)宋元明清最后,我会讲解宋朝的建立、灭亡以及元朝、明朝、清朝的发展,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变迁。
3. 课堂讨论在讲授完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后,我会提出讨论话题:你认为中国古代史的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事件是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4. 案例分析接着,我会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等,让学生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古代史的影响。
5. 总结在课程接近尾声时,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性和发展脉络。
6. 布置作业最后,我会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选取一个历史时期,撰写一篇简要的介绍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历史初中教材第一册第一章教学方案
历史初中教材第一册第一章教学方案教材背景介绍:《历史初中教材第一册》是初中历史课程的重要教材之一,通过学习历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情怀。
本教学方案将着重介绍《第一册第一章:古代文明与夏商至西周的变革》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及相关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古代文明的重要地位与作用;2. 掌握夏商时期的典型特征,如:建国神话、青铜器的出现等;3. 理解西周的兴起,知道周朝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4.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热爱,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1. 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点(教学时间:1课时)a.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点,并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c. 教师讲解:教师对古代文明进行详细讲解,强调其重要性和影响;d. 提问互动: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夏商至西周的变革(教学时间:2课时)a. 导入:引用史料、故事、文物等生动有趣的素材,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b. 教师讲解:以夏商时期为切入点,讲解夏商时期的典型特征,如:建国神话、青铜器的出现等;c. 分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活动,比如观察和品味青铜器,了解其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d. 教师讲解:教师对西周的兴起进行详细讲解,介绍周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e. 提问互动: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古代文明的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2. 问题导向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3. 分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4. 情景模拟法:通过观察和品味青铜器等实物,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明的魅力和独特性。
新初中历史第一课讲解教案
新初中历史第一课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 了解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文明的起源及影响;难点: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第一册;2. 面板、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辅助工具;3. 图片资料、视频资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讲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概念,激发他们探索古代文明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古代文明的起源是怎样的?它对我们现代社会有什么影响?二、讲解(15分钟)1. 通过讲解介绍古代文明的起源,包括古代文明的发展进程、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包括科技、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
三、讨论互动(1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就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影响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2. 班级共享:每组学生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四、总结梳理(5分钟)1.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梳理古代文明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习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自主复习,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练习题目: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书籍或文章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影响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索学科知识的内涵。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课教案教学内容:远古史教学目标:1. 了解远古时期人类生活的基本状况和文化特征。
2. 了解远古社会的演变过程,以及人类文明的最初形态。
3. 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兴趣和阅读史书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人类在远古时期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征。
2. 远古社会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远古时期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对远古社会演变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教科书、教学PPT、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征。
二、讲授1. 讲解远古时期人类生活状态和文化特征,包括人类的食物、住所、服装等方面。
2. 讲解远古社会的演变过程,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发展。
3. 使用案例和故事进行生动化讲解,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三、互动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远古时期的理解和认识。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欲望。
四、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学生还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
五、作业1. 完成教科书上相关知识点的课后习题。
2. 阅读历史书籍,了解更多关于远古时期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远古史- 生活状态- 文化特征- 社会演变过程教学反思:1. 本节课内容较多,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吸收。
2. 在讲解过程中,应注意增加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历史初中教材第一章教学方案
历史初中教材第一章教学方案一、引言历史作为人文社科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针对历史初中教材第一章的内容,设计一份教学方案,旨在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1. 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2. 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工具;3. 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历史的定义和历史意义2. 历史的研究方法和工具3. 古代文化与历史的联系四、教学步骤1. 激发兴趣和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和古代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开展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2. 概念讲解和知识传授通过板书和讲解的方式,介绍历史的定义和历史意义,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同时,介绍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并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和工具的应用。
3. 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历史话题的讨论和讲解,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组织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比赛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学生总结和展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本章的重点内容,并通过展示、报告等形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师可以提供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在展示中充分发挥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定期组织笔试和口试,测试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2.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3. 收集学生完成的作业和小组活动的成果,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初中历史教材教法1
教材教法第一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一、从“施行规则”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定了所设课程的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等内容是学校课程和教学的纲领性、规范性的文件。
民国时期“课程标准”称为“施行规则”“课程纲要”新中国建立以来称为“教学大纲”目前改称为“课程标准”二、我国现行的历史课程标准我国现行的历史课程标准有两套,一套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的历史教学大纲和与之相衔接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
另一套是目前正在实验的初中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大纲主要内容包括:历史教学的作用与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教材的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教学评估等。
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分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方面表述。
三、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使用1、从整体上把握其基本思想2、认真研读和分析其内容3、以此作为依据制定教学工作计划4、在实践中灵活地加以应用第二节:中学历史教科书一、教材与教科书1、教材:从广义上讲“教材”是指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即“教学材料”。
2、教材的种类:A.以文字材料为特征的历史教材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参考书、学生联系册、学生自学指导书、历史文献资料、当代历史著述及读物、有关历史理论的著述、文学作品。
B.以形象化材料为特征的历史教材图象教材、音像教材、实物教材、实地教材。
3、历史教科书即通常意义上的历史课本。
是教师教学的凭借,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二、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审定制度和编写原则1、审定制度;国定制、审定制、认定制、选定制2、编写原则:(1)科学性原则(2)思想性原则(3)基础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5)精选性原则(6)可读性原则(7)适用性原则三、历史教科书的功能与使用方法1、历史教科书的功能(1)认识的中介和客体的功能(2)提供知识范围和数量的功能(3)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4)发展思维能力的功能(5)主体自学的功能(6)主体自我检测的功能(7)复习巩固的功能2、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使用(1)要从整体上掌握教科书的框架、脉络(2)要全面理解教科书的内容(3)要把握教科书中的重点、难点(4)以教科书为依托、设计教学方案(5)处理好教科书中的大字与小字、课文学习与课堂活动、文字与图片、课文与补充资料、课文学习与作业练习、教师运用教科书与学生运用教科书等各项关系问题。
初中历史第1节课教案
初中历史第1节课教案1. 了解历史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时间和年代的概念;3. 认识历史的分类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教学重点:1. 掌握历史的概念和意义;2. 能够正确理解时间和年代的概念;3. 能够区分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教学难点:1. 辨别历史的概念和意义;2. 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教具准备:1. 课件PPT;2. 历史书籍;3. 时间轴展示板;4. 小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学1. 老师向学生们介绍历史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并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 老师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历史的概念,并让学生们发表自己对历史的理解。
3. 老师引入时间和年代的概念,让学生们思考时间的重要性和历史与时间的关系。
二、讲解历史的概念和意义1. 老师通过PPT和历史书籍讲解历史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学生们听课同时做好笔记,重点掌握历史的定义和作用。
三、时间和年代的概念1. 老师使用时间轴展示板,让学生们了解时间和年代的概念,教授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掌握时间和年代的特点和运用。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1. 老师分别介绍古代、中世纪和现代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让学生们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差异。
2. 学生们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总结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和演变过程。
五、课堂练习1. 老师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们自主完成时间和年代的相关计算练习,并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不懂问题。
2.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及时向老师提出疑问,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六、课堂总结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们需要巩固和复习的重点。
2. 学生们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课后作业:1. 完成历史书籍上关于时间和年代的练习;2. 总结古代、中世纪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演变过程;3. 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更多历史事件和人物。
人教版历史初中第一册教案
人教版历史初中第一册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历史初中第一册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了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
代的区别,掌握原始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 1. 了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差异。
2. 掌握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 理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区别。
2. 掌握原始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科书、多媒体设备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引出人类社会的起源,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知识(25分钟) 1. 通过PPT展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区别,让学生了
解两个时期的特点和变化。
2. 讲解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经济形式等。
三、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原始社会的特点,并结合课堂所
学知识展开深入讨论。
四、展示成果(1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
五、总结提问(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所
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复习本节课内容,完成教科书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活跃和参与,但是需
要注意控制时间,避免课堂内容拖沓。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对历史知识
的探索和思考能力。
初中第1课历史教案
初中第1课历史教案课程内容: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埃及、中国、印度、希腊等古代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2. 掌握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文明的意义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1. 了解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2. 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
3. 掌握古代印度、希腊等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及其意义。
2. 掌握不同古代文明的特点和成就,进行比较和分析。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的方式,介绍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图文结合法:通过图片、地图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明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点。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历史事件,深入分析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古代文明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15分钟)1. 介绍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和成就,包括金字塔、法老等;2. 讲述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等。
三、讨论(15分钟)学生讨论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讨论和思考。
四、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分别研究古代印度、希腊等文明的特点和成就,进行比较和总结。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学生展示小组研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和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回答问题《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阅读材料《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七、课堂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资源:1. 图书资料:《古代文明史》等相关书籍。
2. 多媒体资料: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书籍等。
教学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做出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中国历史初中课本全套教案
中国历史初中课本全套教案第一单元:先秦时期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2. 教学内容:(1)原始社会:了解中国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文化特点等。
(2)夏朝:了解夏朝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3)商朝:了解商朝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4)周朝:了解周朝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第二单元:秦汉时期1. 教学目标:掌握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了解秦朝和汉朝的重要历史事件,认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形成。
2. 教学内容:(1)秦朝:了解秦朝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始皇的主要政策等。
(2)汉朝:了解汉朝的建立、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政策等。
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1. 教学目标: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 教学内容:(1)三国:了解三国鼎立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晋朝:了解晋朝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3)南北朝: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民族融合等。
第四单元:隋唐时期1. 教学目标:掌握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2. 教学内容:(1)隋朝:了解隋朝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2)唐朝:了解唐朝的建立、盛世景象、文化和科技成就等。
第五单元:宋元时期1. 教学目标:了解宋元时期的历史发展,掌握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 教学内容:(1)宋朝:了解宋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
(2)元朝:了解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文化和科技成就等。
第六单元:明清时期1. 教学目标:掌握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2. 教学内容:(1)明朝:了解明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科技和文化成就等。
(2)清朝:了解清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等。
第七单元:近代前期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掌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
2. 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了解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初中历史第一册讲解教案
初中历史第一册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掌握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和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册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和重要历史事件。
2. 教学难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就历史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4. 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故事、文物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系统讲解本课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和重要历史事件。
3. 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5. 总结:教师对本课的历史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与本课相关的历史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历史知识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七、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时间,确保教学效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历史第一册教材。
2. 辅助材料:历史故事书籍、历史文物图片、历史遗址视频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九、教学进度: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合理制定教学进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册教案
学科:历史
年级:初中一
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册
课题:古代中国的远古文明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 掌握古代中国的远古文明特点和主要内容。
3. 能够分析和评价古代中国的远古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
1. 学习和理解远古文明的概念。
2. 理解古代中国远古文明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古代中国的远古文明遗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二、讲授(15分钟)
1. 介绍远古文明的概念和特点。
2. 简要介绍古代中国的远古文明包括夏、商、周等历史时期。
三、讨论(20分钟)
1. 分组讨论古代中国的远古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
四、练习(10分钟)
1.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检查答案。
五、总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进行解答和回应。
六、作业(5分钟)
1. 布置作业:复习远古文明的概念和内容。
2. 鼓励学生多阅读相关资料,拓展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导入、讲授、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远古文明,并能够分析评价其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初中第一课历史备课教案
初中第一课历史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2. 掌握先秦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和其所代表的思想;
3. 能够通过学习先秦时期,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难点:理解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并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历史》第一册;
2. 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1.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通过介绍一个有关先秦时期的故事或事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15分钟)
1. 介绍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包括夏朝、商朝和周朝的建立与衰亡;
2. 介绍先秦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如太公望、商鞅、孔子等,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思想。
三、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先秦时期的主要思想,如儒家、道家、法家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想流派;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思想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四、展示(10分钟)
1. 学生可以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先秦时期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文物等;
2. 学生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先秦时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五、练习与总结(10分钟)
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古代先秦时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先秦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主要思想有了初步认识。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先秦时期的发展和影响,并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历史第一章教案
初中历史第一章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认识古代文明对今日世界的影响。
2. 能够简要介绍古代四大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古代文明的定义及其特点。
2. 理解古代四大文明的丰富内容。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教科书、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问答或引言的方式引出古代文明的概念,让学生展开思考。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1. 介绍古代文明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明及文明的特点。
2. 简要介绍古代四大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
三、课堂活动(20分钟)
1.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今日世界的影响。
2. 展示讨论成果: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交流学习。
四、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拓展
1. 给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丰富对古代文明的了解。
2. 带领学生探索古代文明的遗址,感受历史魅力。
教学反思:
1. 通过分组讨论和展示,学生能够加深对古代文明的理解。
2. 结合实地考察和实物展示,学生对古代文明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历史初中第一节课教案
历史初中第一节课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学的重要性,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启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历史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堂教学视频资料,历史故事讲述材料,图片展示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对历史的认识,以及历史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通过讨论让学生思考历史的重要性。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历史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内容。
并简要介绍历史学家的重要作用。
三、故事讲述(15分钟)
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学生讲述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
同时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轨迹。
四、图片展示(10分钟)
教师呈现一些历史照片或图像,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意义,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历史。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研究,展示给全班同学。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表达对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希望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未来需要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索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初中上册教案教学教案
历史初中上册教案教学教案学科:历史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初中上册Unit 1 《人类社会的起源》课题:人类文明的起源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理解人类从原始社会逐步发展至古代文明的过程。
2. 掌握早期人类生活的特点,认识原始社会的基本生产生活方式。
3. 了解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认识古代文明带来的改变和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类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的基本生产生活方式,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难点:理解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与古代文明的区别,认识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人类社会的起源,通过提问引出本节课的话题:人类文明的起源。
二、学习新课1. 给学生展示图片,让学生描述早期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2. 介绍原始社会的基本生产生活方式,包括狩猎采集和农业生产。
3. 讲解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重点介绍埃及文明、中华文明和印度河流域文明。
三、巩固提升1.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理解,加深对人类文明起源的认识。
2. 分组讨论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结合生活实例展开思考。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习题。
2. 小组讨论撰写关于人类文明起源的思考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人类文明的起源,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探求精神。
通过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其历史认识和文化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结合实际生活,使历史知识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初中历史年级第一教案
初中历史年级第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内容和历史背景。
2. 掌握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者和作用。
3. 能够分析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四大发明的内容和历史背景。
2. 掌握四大发明的发明者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
1. 掌握四大发明的发明者和作用。
2. 分析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历史》第一册。
2. 多媒体课件。
3. 学生手册。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让学生了解四大发明的重要性。
2. 介绍四大发明的内容、发明者和历史背景。
3. 分组讨论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4.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四大发明的重要性。
5. 调查网络资源,了解四大发明的现代应用和发展。
六、教学反馈
1. 练习四大发明的发明者和作用。
2. 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作业。
七、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这些发明对中国古代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关注历史的发展,深入了解历史的故事。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篇1)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开始起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学生阅读教材导入框教师由此导入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教师提问】阅读教材18页—19页,思考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上面临怎样的局面(背景)(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多媒体出示背景(1)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2)中国、印度、美国的工业的对比表格。
(3)毛泽东的话语。
教师归纳背景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水平背景2:我国工业水平落后【教师提问】=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当时的经济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学生回答: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多媒体展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图片)【教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第二段内容看一下,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教师要求]请大家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复述一遍。
多媒体展示一五计划的任务[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一般来讲,应该是先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对呀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1.当时的国情,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
2.受苏联发展的影响[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学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册第一单元课题:古代史的由来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史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掌握古代史的发展阶段和研究方法(3)理解古代史的意义和价值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2)提高学生的历史调研和分析能力(3)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2)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文明自信心(3)启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讲解古代史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探讨古代史的发展阶段和研究方法(3)说明古代史对于认识历史和传承文明的重要性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深刻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2)如何让学生理解古代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开展思考讨论,激起学生对古代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展开(1)介绍古代史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史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2)讲解古代史的发展阶段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史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3)分析古代史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启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敬仰和向往。
3. 活动设计(1)展示历史文物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和影响。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思维导图,分享对古代史的理解和认识。
(3)布置相关作业或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视野。
五、课堂总结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归纳总结等形式,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古代史的认识和理解,激励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与追求。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笔记或思维导图;2. 选择一则古代历史事件进行调研和分析,并书写相关报告或心得体会;3. 阅读相关古代史资料或书籍,做好相应的阅读记录和心得体会。
七、板书设计《古代史的由来》- 古代史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古代史的发展阶段和研究方法- 古代史的意义和价值八、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进行评价,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模板(7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模板(7篇)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本课是从经济方面纵向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介绍了晚清时代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
内容较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跃性强。
【学生分析】对于近代的民族工业发展了解很少,但对当代的民族工业发展有一定了解。
通过对近代政治史的学习,已经模糊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史料和历史图片的能力。
【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的知识现状,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通过分析大量的史料得出历史结论。
3.注重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4.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1.应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开端、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凋敝破产的情况。
2.应培养的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以及发展中的困难是什么?应培养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
3.应认识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具体说是帝国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的结果。
应认识到以张謇为代表的一些实业家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精神,他们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能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
【教学流程】一、导入设计教师活动:出示课件:1.老年人口中所说的洋火、洋灰、洋油、洋钉其实就是什么?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2.今天我国的有些民族工业品牌也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什么?学生活动:探讨、回答。
(1)说明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口。
(2)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像海尔集团、康佳、TcL等都走向世界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教法第一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一、从“施行规则”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定了所设课程的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等内容是学校课程和教学的纲领性、规范性的文件。
民国时期“课程标准”称为“施行规则”“课程纲要”新中国建立以来称为“教学大纲”目前改称为“课程标准”二、我国现行的历史课程标准我国现行的历史课程标准有两套,一套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的历史教学大纲和与之相衔接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
另一套是目前正在实验的初中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大纲主要内容包括:历史教学的作用与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教材的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教学评估等。
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分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方面表述。
三、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使用1、从整体上把握其基本思想2、认真研读和分析其内容3、以此作为依据制定教学工作计划4、在实践中灵活地加以应用第二节:中学历史教科书一、教材与教科书1、教材:从广义上讲“教材”是指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即“教学材料”。
2、教材的种类:A.以文字材料为特征的历史教材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参考书、学生联系册、学生自学指导书、历史文献资料、当代历史著述及读物、有关历史理论的著述、文学作品。
B.以形象化材料为特征的历史教材图象教材、音像教材、实物教材、实地教材。
3、历史教科书即通常意义上的历史课本。
是教师教学的凭借,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二、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审定制度和编写原则1、审定制度;国定制、审定制、认定制、选定制2、编写原则:(1)科学性原则(2)思想性原则(3)基础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5)精选性原则(6)可读性原则(7)适用性原则三、历史教科书的功能与使用方法1、历史教科书的功能(1)认识的中介和客体的功能(2)提供知识范围和数量的功能(3)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4)发展思维能力的功能(5)主体自学的功能(6)主体自我检测的功能(7)复习巩固的功能2、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使用(1)要从整体上掌握教科书的框架、脉络(2)要全面理解教科书的内容(3)要把握教科书中的重点、难点(4)以教科书为依托、设计教学方案(5)处理好教科书中的大字与小字、课文学习与课堂活动、文字与图片、课文与补充资料、课文学习与作业练习、教师运用教科书与学生运用教科书等各项关系问题。
第三节:教师用教学参考书一、教学参考书的内容与作用1、内容:教材分析与教学资料2、作用:(1)帮助教师更好的领会课程标准的原则和精神(2)有利于教师编写教案(3)有助于教师了解历史和理解教材(4)有助于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思路和教学水平的提高(5)帮助教师解决图书资料的缺乏问题2、教学参考书的使用(1)在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基础上研究教学参考书(2)结合实际情况使用(3)利用其提供的教学资源和信息,扩大范围寻找更多更适用的教学材料(4)利用教学参考书,进行教案编写和教学设计(5)对教参中的材料,要有选择的加以应用(6)要创造性的运用教学参考书第四章:历史知识的特点与历史教学原则第一节:历史知识的特点一、科学性与真实性的统一二、过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三、规律性与具体性的统一四、广博性与专业性的统一五、历史科学诸特点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节:中学历史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历史的真实性统一的原则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统一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5、巩固性原则6、量力性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8、因材施教的原则第五章: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第一节: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理论简介1、中外教育家关于教学过程理论发展简介(1)我国古代的教育家一般把教育过程看作是“在教师的循序引导下学生学习知识和修养道德的统一过程。
”(2)德国近代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A、明了——给学生明确的讲授新知识、B、联想——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C、系统——作概括与总结、D、方法——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3)美国的杜威把教学过程分为五个要素组成的不同阶段:A、真实的经验情景、B、在这个情景内部产生的一个真实的问题、C、从事必要的观察D、展开解决问题的方法E、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自己的想法。
(4)波兰的教育学家奥根在《教育过程》中强调教育过程的三个阶段:A、掌握知识的阶段B、通过对知识的分析综合形成概念并求得巩固的阶段C、应用知识于实践的阶段2、教育过程的功能与本质(1)教育过程的特点:历史性、周期性、整体性、个性(2)教育过程的功能: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功能团体维持的功能发展智能发展个性(3)教育过程的本质七种:认识说、特殊认识说、儿童发展说、双边活动说、多质说或复合说、认识——实践说、认识——发展说。
(4)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A、三因素说——教师、学生、教材B、四因素说——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C、五因素说——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二、中学历史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他有三个特点:间接性、领导性、教育性2、中学历史课的教学过程:(1)诱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动机和感知历史知识的阶段。
(2)理解历史知识阶段(3)巩固历史知识阶段(4)运用历史知识阶段(5)检查历史知识阶段第二节: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一、关于学习的理论简介1、学习的定义:学习是指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一般过程:现代心理学家一般都把人类学习的过程看成为信息加工的过程。
有四种代表性理论:A、加涅的学习与记忆模型理论B、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模型理论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3、有效学习条件和学习的分类A、有效学习条件——包括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1)外部条件包括校舍、教学设施、教师、教科书等。
(2)内部条件包括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
B、学习的分类(1)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家一般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2)美国的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a、语言信息的学习:指能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
b、智慧技能的学习:指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对内的、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的特殊的认知技能。
d、动作技能的学习:指习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的学习。
e、态度的学习:指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二、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根据加涅的学习与记忆模型理论将历史学习过程分为四个步骤:1、准备一个尽可能完善的外部环境——教室、教学基本设备(最好有电脑或投影设备等,起码得有教材、黑板挂图等设备)。
2、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耳接受教师或教科书传递的信息。
3、对信息进行加工把瞬间记忆变成工作记忆。
并应用于对教材及教师设计的作业中。
4、在元认知的高度检查和改进自己的学习。
第六章: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模式第一节:教学模式论1、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过程的、相对系统稳定的一组策略和方法。
2、教学模式的组成要素包括:指导思想、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和评价。
3、新的教学模式的功能:a、是社会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b、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c、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工作平台。
第二节:中学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一、讲解接受教学模式1、概念:根据行为心理学设计的教学模式。
其特征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
即教师教什么学生学生么。
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2、教学程序:诱导学习动机——感知和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反馈3、教学步骤: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描述教学目标——学习新知识——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准时下课二、探究式教学模式1、概念: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1)明确并陈述教学目标——(2)分析学习任务——(3)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4)评价学习结果。
3、教学步骤:(1)布置探索内容——(2)进行课前准备——(3)进入课堂实施(学生自主的进行讨论或辩论以获取知识)————(4)教师进行引导总结三、合作教学模式1、概念:以小组的方式组织学习,旨在使学生共同劳动,以使所有组员的学习均可获得最优化。
2、程序:分组——布置学习内容——学生合作学习——教学评价3、步骤:(1)教师介绍学习程序(2)确定异质小组(3)布置学习内容(4)组织“专家组”进行学习(5)学生将各自的学习内容传达给同组其他同学。
(6)个人和小组成绩评价四、范例教学模式1、概念:指以教学重点作为范例,组织学生进行教养性学习。
学生通过这种学习,使自己处于一种不断接受教育与培养的状态中。
2、程序:组织课题——以课题为范例进行教学—评价3、步骤:(1)范例性地阐明“个”(2)范例性地阐明“类”(3)范例性地阐明规律与范畴地关系(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与生活地经验第七章: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第一节: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一、课型与结构1、综合课:一节课中完成两个以上教学任务的课型。
2、单一课:一节课中只完成一个教学任务的课型。
(包括:导言课、讲授新知识课、复习课、考查课)3、结构(以综合课为例):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1、讲述法:由教师用口头语言传授历史知识的一种方法。
(1)讲述法的类型:叙述法、描述法、概述法(2)运用叙述法的注意事项:A、系统性和情节性B、史料的典型性和科学性C、叙述要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D、叙述观点要准确2、讲解法:对史实运用分析、综合、对比和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形成历史概念和揭示历史规律的教学方法。
(1)讲解法的运用:A、先提议点,后作分析,再作结论B、先叙述过程,后进行分析作出结论C、边叙述边分析,最后得出结论(2)注意事项:A、做到观点与史料统一B、阶级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结合C、分析应细致、深入、全面003、谈话法: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师生间的谈话,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教学方法。
(1)应用范围:A、复习旧课导入新课B、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C、复习检查学过的知识(2)注意事项:A、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B、提出的问题应明确,不能模棱两可C、注意问题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数量4、直观教具演示法:运用直观教具,加以说明和解释,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历史知识的教学方法。
(1)直观教具的种类:实物、图片、图表、地图、年表、影片、幻灯片、录像、光盘等(2)使用直观教具注意事项:A、演示教具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喧宾夺主。
B、演示时应提出观察的目的与要求C、应将教具放在显著的位置上,使学生看得清楚5、纲要图示法:使用纲要图示辅助历史教学的方法。
(1)优点:形象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便于理解和记忆能简捷的向学生展现完整的知识结构(2)局限性:如不同丰富的历史知识相结合,会降低学习质量当场绘制图示,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以上五种教学方法一般称为“传统教学法”6、讲读法:师生双方诵读和讲解教材,借以传授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