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导学案

合集下载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

有的目光 有的颔 有的紧 首低眉,若 炯炯,神态 握双拳,好 有所思,好 庄重,好像 像在听候号 像再考虑如 在暗下决心,角,待命出 誓为秦国统 征; 何相互配合, 战胜敌人; 一天下作殊 死拼搏
有的凝 视远方,好 像在思念家 乡的亲 人……
自主学习二
它们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5'
,好像 ; ; ; ……
铠甲武士俑,披甲站立, 或免冠,或头戴软帽, 腿扎行滕,脑后绾六股 宽辩行扁髻,个个神情
严肃恭谨。
骑兵鞍马俑,一般 立于马前,一手牵 缰绳,一手作提弓 状。骑兵俑头戴圆 形小帽,身穿紧腰 窄袖短袍,披短甲, 足蹬短皮靴,装束 便于骑射。
一号铜车马为双轮、单辕结构, 前驾四马,车舆为横长方形,宽 126厘米,进深70厘米,前面与 两侧有车栏,后面留门以备上下。 车舆右侧置一面盾牌,车舆前挂 有一件铜弩和铜镞。车上立一圆 伞,伞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铜 御官俑。其名叫立车,又叫戎车、 高车,乘车时立于车上。
自主学习:25'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说说每个自然段 写了什么?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俑姿态。 5、写武士俑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陶马姿态。 8、写每个兵马俑都是精美的艺术品。 9、写秦兵马俑形象的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 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第二课时 双基回顾 2' (3号开火车读生字词)
誉 瞰 弩 颔 称 统 率 鬓 铠 身着短甲 征 靡 魁 搏 撒开四蹄
自主学习一
15'
1、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 的确“规模宏大”呢?
面积之大 数量之多 阵容巨大 气势恢弘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

我能给这些词语分分类:
外貌:(

秦兵马俑的特点:(

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地位:(

3、我能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或重点句子来形容秦兵马俑给我留下的印象。
关键词:(

重点句:
二读课文:我能用画结构图的方式来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秦兵马俑数量 多 Nhomakorabea军阵
个性鲜明
骑兵俑
有的 有的
源-于-网-络-收-集
方法:
3.“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4.课文写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请在课文中划出相应的词句,找出相关的语句,写 一写,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做一做书注。
5.阅读第八自然段,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用“————”划出能表 现“艺术珍品”的句子;用“=======”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发现之一”。1987 年 12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
2、我能正确地读词语,读给我的小伙伴听。
身材魁梧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绝无仅有 身披铠甲 个性鲜明
手执缰绳 颔首低眉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头戴鹖冠
三、拓展
1、 读一读,选一选:下面生字的读音你能拿得准吗?
金冠(guān guàn)匀称( chèn chéng)千乘( chéng chèng)之国
着( zhuó zháo )装特殊(shū chū )摩天大厦( xià shà
2、想一想,填一填:下面的词语搭配你会填吗?想一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 )的气势;( )的工艺;(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
14、秦兵马俑
一、自主预学
(一)资料链接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

秦始皇陵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东约5千米处,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势险峻,环境优美。

陵园规模宏大,陪葬品众多,像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

1974年在其东侧发现兵马俑坑,轰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

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


(二)自主学习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多读几遍课文,做到读正确流利。

2、读读下面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所向披靡南征北战
目光炯炯跃跃欲试若有所思鸟瞰颔首
3.从课文的阅读,我知道这篇课文的结构是:
二、交流展示
1、文章的哪部分具体讲兵马俑的?各个部分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这句话是:
起的作用是:
2、第二段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从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的确“规模宏大”的呢?在书中勾画出来。

3、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具体体现在课文哪些部分?勾画书中具体描写的样子及神态的词语(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标注在词语下面),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类兵马俑,用“读”、“演”等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体会到个性特点。

4、阅读第九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马俑神态的词语,用“﹏”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三、实践应用
回顾全文,课文带领我们欣赏了规模宏大,气势非凡的秦兵马俑,你能从课文中发现一些对我们很有帮助的写法吗?
我能用我发现的方法写一段话:。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一、前置知识在学习秦兵马俑前,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秦兵马俑的背景和历史价值。

1.秦朝简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统一了中国的各个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如律令制度、货币制度、度量衡标准等。

秦始皇是秦朝的始建者,他在位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长城和陵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兵马俑。

2.秦兵马俑简介秦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是中国古代的兵器专门加工厂,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和器械的重要见证。

兵马俑分为三个坑和一个配殿,统计已经出土的兵马俑数目达到8000余件,仍有许多未发掘。

二、探究问题1.秦始皇为什么要造兵马俑?秦始皇为了展现自己的威严和统治地位,将大量财力和人力投入到陵墓的建造中。

而兵马俑则是作为防卫秦始皇陵的守护者而存在的,其目的在于保护秦始皇在阴间的安全。

同时也表达了秦始皇“天下一统”的骄傲和对生命的无限权力。

2.兵马俑的升级演变最初的兵马俑是以小规模的木头、泥质雕塑为主,这也是古代墓主人为保护自己在地下寿命的起源。

而后,兵马俑不断精致化、越来越大型、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提升。

这说明大规模代表着地位越高,也代表着制度的更加进步。

兵马俑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更是世界考古学博物馆中最重要的奇观之一。

3.兵马俑的发现1974年,地下发现了秦兵马俑的一部分。

之后,在经过20多年的长时间发掘,人们才逐渐地了解了兵马俑的规模和重要性。

三、拓展思考1.请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果你是秦始皇,你还会做哪些事来表现自己的权力和地位?2.在中国古代,陵墓建造非常注重墓主人的生前地位,这种行为和现代人是否有些相似之处?请简析。

四、思考题1.秦始皇兵马俑的发掘和保护现状如何?2.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人们迄今仍乐于钻研探寻兵马俑的历史价值?五、结语秦兵马俑是中国古代优秀的艺术品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6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6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6篇)《秦兵马俑》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

二、教学思路本课两个学习活动分别有两大学习重点,一为了解考古常识,扩大知识面,并形成崇尚文明、珍惜文化遗产的态度;二为掌握欣赏评述珍贵文物的一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活动一”教学程序可为:交流讨论——欣赏分析——仿照捏制——小结评述。

课前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搜集关于兵马俑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和考古相关的故事资料。

上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交流,结合教材,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清理还原以及保护的过程。

回答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如:珍贵的`文物是从何而来的?考古工作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兵马俑的发现者是谁?兵马俑在造型上有何特点?秦俑兵阵除了造型各异的兵马俑外还有一些什么珍贵文物?等等。

教师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针对学生讲述不完整、不准确的地方进行小结。

接着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不同造型的“兵马俑”图片,进一步了解关于兵马俑的知识,欣赏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欣赏后就可让学生仿造兵马俑造型开展泥塑活动。

制作完成后教师可将全班同学制作的兵马俑集中组成方阵,讲评小结。

“活动二”教学程序可设计为:收集资料——尝试评述——描绘细节——交流讨论——欣赏评述——拓展延伸。

课前学生在网上或图书馆搜集教材上提供的文物的资料。

小组同学按照书上提供的评述方法,互相尝试评述其中感受最深、了解最多的文物。

接着还可用线描的方法,描绘文物的精美细节或外形,进一步感受文物的艺术性。

然后再交流感受,选一名同学做代表总结发言。

最后教JJ币可给学生看更多经典的文物,布置课后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文物市场去了解几件最感兴趣的文物,并运用所学写一篇调查欣赏报告。

三、教学选择1、有条件的学校可带学生直接到博物馆去参观学习,真实地、全方位地欣赏各种文物。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8个生字,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展开丰富想象,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作者是如何写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技术,怎样表现兵马俑众多的类型和鲜明的个性.
【教学难点】
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处理信息的水平,质疑释疑的自主学习水平和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水平。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年级秦兵马俑导学案

四年级秦兵马俑导学案

四年级秦兵马俑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誉、瞰、统、率、征、靡、魁、搏”等 8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宏大、鸟瞰、统率、类型、征程、享誉世界、身材魁梧、神态自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说明事物的方法,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说明事物的方法。

2、难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想象体验四、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查阅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二)课堂学习1、导入新课(1)展示秦兵马俑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壮观景象。

(2)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秦兵马俑,你们有什么感受?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精读课文,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语句。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汇报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如“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 19120 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 8000 个。

”等,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气势。

4、合作学习,了解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1)自由读课文 4-7 自然段,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类型|特点|||||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武士俑|体格健壮,身着战袍,脚蹬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车兵俑|分为驭手和军士,驭手居中驾驭战车,军士分列战车两侧,保护驭手||弓弩手|个个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马俑|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3)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4、秦兵马俑导学案

14、秦兵马俑导学案

曹县梁堤头镇第五小学导学案14、秦兵马俑(1)【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自学与交流】 一、课前准备 搜集兵马俑资料,与同学交流。

2、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说说游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四、写字。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展示与评价】 2、思考:秦兵马俑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

【检测与反馈】 3、给课文分段。

【课后反思】 我的收获:三、精读第二部分。

1、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曹县梁堤头镇第五小学导学案曹县梁堤头镇第五小学导学案14、秦兵马俑(2)【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 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在文中的作用。

【自学与交流】 一、复习。

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部分(3-10)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 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类型众多 将军俑 武士俑 骑兵俑 兵车俑 弓拏手 马 俑 个性鲜明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了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 10 节 (1)这一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2)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能再续写几句吗?三、 读课文第 11 自然段, 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 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

【展示与评价】 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

【检测与反馈】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 ) 表达了作者 (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秦兵马俑 导学案

秦兵马俑 导学案

19*.秦兵马俑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好文中词语。

2.我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的神态。

教学难点: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一、自学探究1.查看资料,了解秦兵马俑。

2.学习本课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生词,读懂句子。

3.了明文章大意,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

4.细读课文,思考:文章通过那几个方面介绍秦兵马俑?5.文中哪些语句描述了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能有感情的介绍秦兵马俑?6.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该怎么介绍秦兵马俑?二、导入1.同学们,听说过世界八大奇迹都有哪些吗?(生说,师出示图片,介绍。

)现在除了埃及金字塔和秦兵马俑保护完整外,其余六大奇迹都已经毁坏。

我们再来看几张秦兵马俑的图片。

(播放图片)2.看了这些图片,同学们一定想更多的了解它。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秦兵马俑》这篇课文。

(板题,齐读。

)三、明确目标1.出示,齐读。

2.引出“自学导航一”。

四、合作交流1.对学。

2.群学。

五、展示点评1.汇报生字词的学习结果。

(1)出示,指名读,正音。

举世无双鸟瞰统率南征北战鹖冠享誉世界身着短甲匀称魁梧所向披靡殊死拼搏颔首低眉若有所思跃跃欲试惟妙惟肖久经沙场神态自若(2)理解词语:“鸟瞰”、“鹖冠”、“所向披靡”“颔首低眉”。

(3)齐读词语。

2.理清层次,出示:第一部分(1):点出了秦兵马俑出土的()。

第二部分(2):写秦兵马俑的()。

第三部分(3——8):写了秦兵马俑()。

第四部分(9):点明了秦兵马俑在世界()。

也可按另一种方法:第一部分:(1)(段意同上)第二部分:(2——8)(秦兵马俑特点)第三部分:(9)(段意同上)只要是根据合理,划分方法都正确。

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生说:“秦兵马俑不仅……”。

师板书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出示句子,生说作用:概括,承上启下。

《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

《兵马俑》导学案镇中心小学兵雷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配有三幅插图,一幅是一号坑的远景图,一幅是铠甲武士,另一幅是始皇陵彩绘铜车马图片,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容,又能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乘”。

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容,感受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4、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容,感受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学习难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错字,不漏字。

2、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把它们多读几遍。

3、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4、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兵马俑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的呢?5、初读课文,你有什么疑惑?在书中写下来。

6、查资料,了解兵马俑。

(学习小贴士:借助网络或工具书,了解兵马俑,看看图片及介绍,并抓住重点容进行摘抄。

)兵马俑:知识: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

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

《秦兵马俑》导学案(精选13篇)

《秦兵马俑》导学案(精选13篇)

《秦兵马俑》导学案(精选13篇)《秦兵马俑》导学案(精选13篇)《秦兵马俑》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a、会写本单元的新词,并会运用。

b、了解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民族自豪感。

c、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知识链接: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

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

在发现一号坑和三号坑以后,又于1976年发现二号坑。

一号坑局部挖掘,以于1979年开放;三号坑全部发掘,于1989年开放;二号坑从1994年3月开始挖掘,观众可观看发掘过程。

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课外)a、认读字词,实记。

b、自由读课文。

营造初读交流的氛围。

勾画重点词句。

c、弄清俑的意思。

二、交流汇报(课内)1、分ab两组听写:学习委员报词语,对子间互改。

2、小组间比赛读记词语,看谁读得好,记得多。

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久经沙场神态自若跃跃欲试殊死拼搏绝无仅有鸟瞰铠甲惟妙惟肖3、理解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

4、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尊重学生独特感受。

三、达标检测a、请你填字成词,再写一写。

南()北()所向()()久()沙()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自若成()结()跃跃()()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惟()惟()鸟()()甲.b、填空(结合生活)规模宏大的()()地进入梦乡举世无双的()()地探出头来()的微风()地走来走去c、我能从词语中选两个词分别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学习本单元后我的收获《秦兵马俑》导学案篇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秦兵马俑 导学案

秦兵马俑 导学案

课题:14、秦兵马俑
早读课:(20分钟)
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5分钟)
检效:小组长检查晨读目标的完成情况,老师抽查目标的达成情况。

建议可以进行诵读比拼。

(5分钟)
学习目标:(1分钟)
通过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能够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复述课文。

3.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日日清”达标训练检测题
书写等第达成等第
【默写】
【订正】
【反馈训练】
【培辅课】
1、今晚你需要培辅吗?(需要,不需要)
生:我是第大组的第小组的(姓名),我在
问题上存在困惑,需要培辅!
师:(1)请你于日时段来老师办公室,我将提供帮助!或(2)请你于日时段找组长寻求帮助!
2、效果描述:
【反思课】
(1)病题诊所或精题入库
(2)今日所得
【教师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今天你展示了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秦兵马俑》导学案
一、温故互查
1.选一选
金冠.(guān guàn)匀称.(chân)千乘.(chãng shâng)之国似.乎(sìshì) 摩天大厦.(xiàshà)将.领(jiāng jiàng)身着.短甲(zháo zhuó)享誉.(yùyǜ)踏.上征程(tātà)俑坑.(kēng kāng) 鸟瞰.(kàn gǎn)魁.梧(guǐkuí)拼搏.(bóbuó)南征.北战(zēng zhēng)所向披靡.(mǐmí)
2.词语搭配
()的气势()的工艺()的个性()的身材
()的体格()的神态()的体态()的刀片
3.填一填
()模宏大所向披()类()众多()首挺胸
久经()场()负重任体态匀()()空而起
神态各()()兵百万()无仅有巍然()立
4.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1)绝: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③独一无二的;④极、最。

绝无仅有()走上绝路()绝佳选择()
(2)举:①全;②往上托;③兴起;④推选。

举世无双()举办奥运会()举重比赛()
(3)张: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或紧缩的东西放开;②陈设,铺排;③看,望;④量词。

张弓搭箭()东张西望()张灯结彩()
二、设问导读
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秦兵马俑有什么特点?
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介绍秦兵马俑的?
你喜欢哪一部分,划出来,加上批注。

三、自学检测
四、巩固练习
片段一: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中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博;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1)这段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排比 C. 比喻和排比
(2)这段话主要介绍了()。

A. 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B.秦兵马俑的神态各异,个性鲜明。

C.秦兵马俑类型众多。

(3)“走近他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准确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呼吸声。

B. 形象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经历了千年的历史仍有生命力。

C.运用想像,生动地表现秦兵马俑惟妙惟肖的情态,高超的雕刻艺术。

片段二:
秦兵马俑,在的雕塑史上是的。

它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形象地展开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和英雄。

1.按原文填空。

绝无仅有:。

惟妙惟肖:。

宏伟:。

3.在这一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再现——()生动——()气势——()
4.这一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五、拓展练习。

(一)九龙壁
闻全国的艺术品九龙壁,是一用琉璃瓦砌成的影壁。

今天,我游览了北海公园,亲眼见到了它。

它那精美的造使我赞叹不已。

九龙壁,高五米,长二十七米,厚一点二米。

在影壁的正反两面,用七色的琉璃砖分别镶嵌成九条巨龙。

它们色泽鲜艳,形态逼真,像是在腾云驾雾,要冲出影壁,飞向天空。

你看,一条黄龙和一条紫龙正在争夺一个火球。

它们瞪圆了双眼,怒目相视。

黄龙叉开四爪.(),伸出了锐利的尖钩;那条紫龙也不示弱,傲慢地摆动着尾巴,轻蔑地瞟着对方,仿佛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敢和我较.()真吗?”
这对巨龙正在挑战,那对巨龙已经开仗了。

只见蓝、白两条龙,翻滚在汹涌澎()湃()的碧涛之上,穿梭()于险峻的山峰之间。

这一场恶斗,真是惊心动魄啊!
再看其他几条龙,也各有特色。

有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扬扬;有的回首遥望,呼唤同伴……它们形态各异,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面对这刻画精致的九龙壁,我不禁()感慨万分。

我们的祖先,真是心灵手巧,聪明无比呀!九龙壁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明媚的阳光照耀在九龙壁上,琉璃砖闪闪发亮,光彩夺目。

闪光吧!灿烂的九龙壁。

1.在下面选择恰当的字填入第一自然段中的横线上。

名明真珍坐座形型
2.在文中的括号里给带点的字注音。

3.按要求从文中各摘录三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含褒义:(2)含贬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