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中图选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课标解读
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知道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2.通过分析三个发展阶段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表现,引导学生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原因。
3.通过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理解环境伦理观的形成及内涵,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新课导入建议
通过展示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在各个图片中人类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思想行为方式,导入新课——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流程设计
①看教材P4~5,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6~7,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步骤3: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6图1-1-4的解读,讲解研析“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总结方法规律。
↓
步骤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第2、3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6:教师通过[例2]和[图表活动解读]中对教材P7思考和P8思考的分析,讲解研析“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步骤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和[当堂双基达标]中1、4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
↓
步骤8: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
的特点。
2.结合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重点)
2.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难点)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1.
(1)原因:在采集、狩猎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落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处于蒙昧阶段,无法摆脱自然的控制和威胁,对自然具有一种畏惧和盲目崇拜的心理。
(2)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依赖的关系。
2.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
(1)原因: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大大减弱;工业文明提升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2)人与自然:人类在战胜自然的同时,盲目乐观,开始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主宰,无视自然的存在。
(3)环境问题:人与环境之间的对抗开始出现,例如,在局部地区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物种减少,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工业排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等。
3.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
(1)原因: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保持同环境的平衡和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
(2)人与自然:人们确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3)标志: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斯德哥尔摩宣言》。
1.从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考虑,长江流域应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提示】中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平原地区退耕还林、兴修水利、加固堤坝、疏浚河道等。
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1.传统伦理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
2.环境伦理观: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要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与平衡关系。
3.环境伦理观与传统伦理观的区别:不仅表现在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人类与自然的利益关系上。
、
2.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就是保护自然,不利用自然。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提示】不正确。人地关系的和谐并不是保守的维持现状,不敢去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合理地去开发利用大自然。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1.简要概括三个发展阶段中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表现。
【提示】第一阶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依赖的关系,也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第二阶段:人类与环境对抗开始出现;
第三阶段: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2.随着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环境问题将日益严重,这种认识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人类社会现已具备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改造环境的能力,如果恰当地运用这种能力,可以为人类带来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使人类和环境协调发展。
3.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
【提示】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制约力则越大。人们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环境的发展,使二者真正达到协调。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发展。迄今为止,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阶段表现原因存在时期
第一
阶段
人类畏惧、崇拜自然
生产力水平低下、科技不发
达
原始社会
第二
阶段
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
然
工农业的出现、人类的盲目
乐观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第三
阶段
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
展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对
人类的报复
信息社会
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主要原因有:
(1)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人口剧增,人类前所未有地大规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出现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
(2)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大量进入环境,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
(3)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地区性、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步加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它是决定________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__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此阶段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