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知识点

合集下载

【知识学习】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知识点整理

【知识学习】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知识点整理、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注释(1)字、词: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重点文中几个“之”的意思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2)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3)译文:《学弈》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文言文二则笔记

文言文二则笔记

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笔记一、《两小儿辩日》1.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2. 翻译:孔子在东游时,遇到两个小孩在争论。

他们争论的原因是: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第一个小孩的理由是:早晨的太阳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就像盘子一样小,这是因为它离我们越来越远。

第二个小孩的理由是:早晨的太阳感觉很凉爽,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是因为它离我们越来越近。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是对的。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3. 启示: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二、《伯牙鼓琴图》1. 原文: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 翻译: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登上高山。

钟子期听了说:“你弹得真好!仿佛看到了高耸入云的山峰!”伯牙又想着流水。

钟子期听了说:“你弹得真好!就像看到奔腾不息的江河!”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听出来。

3. 启示: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真正的知音是能够理解彼此内心的人。

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就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基础上的。

这种友谊是一种真挚的情感交流,不受时间、空间、语言、文化等因素的限制。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身边的朋友和亲人,用心去理解他们、关心他们、支持他们。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点的词。

(1)而日中时远也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初出沧沧凉凉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2)及其日中如探汤。

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3]联系课文,翻译句子。

(1)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2)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4]两小孩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一儿认为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出原文作答)[5]两小儿所持的依据有道理吗?你认为该怎样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③。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④于东海。

注释:①发鸠之山:山名。

郭璞注曰在上党郡长子县。

今属山西省。

②柘(zhè)木:常绿灌木,叶可饲蚕。

③自詨(xiào):自叫其名。

两小儿辩日 知识点

两小儿辩日 知识点

两小儿辩日知识点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两小儿辩日》里那些超有趣的知识点呀!
先来说说那两个可爱的小孩,他们居然为了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这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这多有意思呀!就好比你和你的小伙伴在争论哪种糖果更好吃一样。

一个小孩说早上的太阳大,所以早上离人近,这不是很有道理嘛?你想想看,早上刚起来看到那大大的太阳,哇,可不就感觉离我们很近嘛,就像你看到一个超级大的玩具在眼前一样。

另一个小孩可不干啦,他说中午热得很,那肯定是中午太阳离人近呀。

嘿嘿,这也说得通呀,大中午被太阳晒得热辣辣的,好像太阳就在头顶上烤着我们一样,就像在烤火炉旁边被火烤着。

他们俩争来争去的,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情景是不是特别熟悉?就像你和朋友为了一部动画片好不好看而争论不休。

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些科学知识呢!我们现在知道,太阳离地球的距离在一天中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呀,只是因为早上太阳斜着照过来,经过大气
层的折射等等,看起来就大一些,而中午是直射,就感觉热一些。

这就好像你看远处的东西和看近处的东西感觉不一样是一个道理呀。

哎呀,这两个小孩的辩论真的是给我们带来好多思考呢!他们小小的脑袋瓜里装着大大的好奇和求知欲,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他们敢去争论,不害怕别人笑话,这多勇敢呀!我们平时是不是也应该像他们一样,遇到问题多想想,多和别人讨论呢?我觉得这就是这个故事最精彩的地方呀!就是要大胆去探索、去思考,不要轻易就被别人的观点给带跑了!这就是我的观点啦,你们觉得呢?。

六年级语文下册《两小儿辩日》

六年级语文下册《两小儿辩日》
情节概述:两个小孩分别认为太阳在早晨和中午时距离地球更近理由分别是 早晨的太阳看起来大而中午的太阳看起来小以及早晨的太阳让人感觉温暖而 中午的太阳让人感觉炎热。孔子无法判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嘲笑孔子的无知。
“两小儿辩日”中的主要人物和角色分析
孔子:作为故事的讲述者体现了孔子的谦虚和求知精神 两个小孩: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观点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独立思考能 力 路人:作为故事的旁观者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尊重和求知欲望
文化价值:反映了古代中国儿童 的智慧和求知精神具有重要的文 化价值。
“两小儿辩日”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解析
语言特色: 简洁明了生 动形象富有 童趣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 夸张等
比喻:如 “日初出大 如车盖及日 中则如盘盂” 将太阳比作 车盖和盘盂
拟人:如 “日初出沧 沧凉凉及其 日中如探汤” 将太阳比作 人具有人的 情感和动作
通过PPT展示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利用PPT进行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通过PPT进行教学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 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06
PPT的优缺点评价
PPT的优点和亮点分析
直观性:通过图片、图表、动画等方式使内容更加直观易懂 互动性:可以设置互动环节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兴趣 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内容和顺序方便修改和调整 创新性:可以运用各种创意和设计使PPT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色彩:协 调、统一 避免过于 鲜艳或过 于暗淡
布局:合 理、有序 确保内容 层次分明 易于理解
动画:适 当使用增 强互动性 和趣味性 但不要过 于花哨
PPT的动画和过渡效果
过渡效果:包括淡入淡出、 擦除、缩放等可以平滑地连 接不同的幻灯片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两小儿辩日》知识点(K12教育文档)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两小儿辩日》知识点(K12教育文档)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两小儿辩日》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两小儿辩日》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两小儿辩日》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两小儿辩日》知识点【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注释】游:游学,游历。

辩斗:辩论,争论。

故:原因,缘故。

以:以为,认为.去:离。

日中:中午.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了。

则:就。

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为:是.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决:裁决,判断.孰:谁,哪个。

汝:你.【译文】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2020部编小学语文六年下册《文言文二则之学弈 两小儿辩日》知识点梳理

2020部编小学语文六年下册《文言文二则之学弈 两小儿辩日》知识点梳理

六年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之学弈/两小儿辩日》知识点梳理人教部编版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二、课文理解《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弈:下棋。

者:代词,用在名词后,指“......的人”。

也: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感叹。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使:让。

诲:教导。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惟:只。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指弈秋讲的内容。

鸿鹄:天鹅。

援:拉。

弓缴:弓[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

之:指鸿鹄。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译文: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因为。

其:他,指后一个人。

弗若:不如。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然:这样。

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16(两小儿辩日) 教学案(知识点梳理+同步检测)——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

16(两小儿辩日) 教学案(知识点梳理+同步检测)——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

16、两小儿辩日【知识要点】1.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

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

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

著有《列子》一书,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

形象鲜明,含义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本文还提到了一位儒学大家,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大家耳熟能详的“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便出自于此。

原文链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辩日一作:辩斗)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释义】游:游学,游历。

辩斗:辩论,争论。

故:原因,缘故。

以:以为,认为。

去:离。

日中:中午。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了。

则:就。

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为:是。

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决:裁决,判断。

孰:谁,哪个。

汝:你。

【启示】1.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

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4.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5.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6.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

7.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两小儿辩日背诵

两小儿辩日背诵

《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斗一作:辩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解释:•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东:向东,方位名词作状语;游:游历、游学;辩斗:辩论,争论;其:代词,代指两个小孩;故:缘故,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 以:认为;始:刚刚,才;去:离;日中:正午。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盖:车篷,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及:到;则:就;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为:是。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

•孔子不能决也: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决:决断,判定,判断。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孰:谁;为:同“谓”,说,认为;汝:你;知:通“智”,智慧。

六上文言文二则课文笔记

六上文言文二则课文笔记

《文言文二则》课文笔记《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两个小孩儿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以及它们各自的理由。

这个故事具有很强的启迪作用,能够很好地激发人们的探索精神和批判精神。

在文中,两个小孩儿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认为太阳离人有时近、有时远。

第一个小孩儿从视觉出发,认为太阳在早晨时比中午时大,所以离人远;第二个小孩儿从触觉出发,认为太阳在中午时比早晨时热,所以离人近。

而孔子面对两个小孩儿的观点,他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最终使得两个小孩儿明白了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个相对概念,与人的视觉和触觉感受无关。

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教育方法,他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思考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答案。

这种教育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

此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们对于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我们不能仅仅凭借自己的感受或者经验来做出判断,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

只有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才能够不断地发现新知、不断地进步。

《伯牙绝弦》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它讲述了古琴名家伯牙与知音好友钟子期的感人故事。

伯牙善于弹琴,而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

他们两人相互欣赏、相互理解,成为了好友。

但是后来伯牙失去了知音好友,感到非常悲伤,便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弹过琴。

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友情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真正的朋友能够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即使是在对方不在身边的时候也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关心和支持。

然而,友情也需要不断地维护和经营。

如果只是单方面地付出而得不到回报的话,再好的友情也难以长久。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和知音好友,不断地去维护和经营友情。

此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古琴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和艺术形式,它所表达出的情感和内涵是非常深刻的。

六年级下册14课两小儿辩日重点难点分析

六年级下册14课两小儿辩日重点难点分析

1.这则文言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写了那几层意思?这篇文言文是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叙述的:第一层,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是故事的起因。

第二层,写两小儿对争论的问题所持的观点和各自的依据,是故事的经过,也是主要部分。

第三层,写孔子不能决断两小儿谁是谁非,这是结果。

2.为什么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而另一儿却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你感受了什么?一儿是从大小角度视觉看问题,另一儿是从人对阳光的感受触觉看问题。

由此我感受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3.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是视觉误差、错觉。

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

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

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显得小了。

4.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教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不是。

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

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

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2、一年级下册14课《要下雨了》词语理解及造句一年级下册14课《要下雨了》词语理解及造句①阴沉沉:形容天色或脸色等阴暗。

造句:天气阴沉沉的,马上要下雨了②潮湿: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

造句:蚯蚓喜欢在阴凉潮湿的地方居住。

③有空:有时间。

造句:你现在有空帮我一个忙吗?④透气:指呼吸新鲜空气。

造句:屋子里太热了,我要出去透透气。

⑤连忙:赶紧;急忙。

造句:天马上要下雨了,妈妈连忙出门收衣服。

3、一年级下册14课我会写注音及组词一年级下册14课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下面是其文言文知识点,欢迎阅读:词类活用东游:名词做状语,向东通假字知:通“智”,智慧。

一词多义1 其:⑴指示代词,“那"——及其日中如探汤。

⑵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问其故。

2为:⑴通“谓”,说——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⑵是——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古今异义⒈盘盂:古义: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今义:用来装痰、人的排泄物的'盘子。

⒉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加热煮熟后的汁液。

⒊去:古义:距离,离、相离。

今义: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⒋援:古义:引,拉今义:支援,帮助简述从太阳中心点到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固定点来说,肯定是早上距离长、中午距离短。

只不过这点距离的变化并不足以导致中午热早上凉,中午热早上凉是太阳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两小儿辩日”中讲的那个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能为力。

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

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

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

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

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两小儿辩日知识点总结

两小儿辩日知识点总结

两小儿辩日知识点总结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两小儿辩日》的知识点总结哈!你知道吗,这篇文章可有意思啦!就像一场激烈的辩论赛。

先说说孔子吧,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啊!他在文中就是一个旁观者,看着两个小孩在那争得面红耳赤。

嘿,这俩小孩可真能辩啊!一个说早上太阳离我们近,你瞧,早上太阳出来的时候多大呀,像个大盘子似的,这不就说明它近嘛!另一个小孩立马反驳,哎呀,中午热死人了,那肯定是中午太阳离得近呀!诶,你说这俩小孩,谁更有道理呢?这就像你选苹果还是香蕉,各有各的说法呀!
咱再来说说太阳远近的问题。

这在科学上可是有解释的哟!早上太阳看起来大,那是因为有参照物呀,周围环境让它显得大,可实际上它并不比中午近呢!中午热那是因为太阳直射,这可不是因为它离得近就热呀!这不就跟你烤火似的,正面烤就热,侧面烤就没那么热嘛!
还有啊,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也很重要呢!两个小孩都能仔细观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是不是也得学学呀!不要怕说错,大胆说出来!而且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能虚心听小孩辩论,我们更得谦虚呀,可别以为自己啥都懂!
总之,《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别看它短,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我们既能学到知识,还能学到做人的道理,多棒啊!大家一定要好好记住这些知识点哦,绝对会让你受益匪浅的!。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下册必会、必背内容!(附复习资料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下册必会、必背内容!(附复习资料全集)

六年级下册必背内容汇总第一课:《文言文两则》1、《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第二课:《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日积月累(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师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

《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

两小儿辩日《列子》课文加点字: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向东游历辩论原因,缘故争(胜负)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认为刚距离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刚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像到就盛食物的器皿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有清凉的感觉把手伸到是沧沧:阴凉热水孔子不能决也。

决断,判定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嘲笑谁你通“智”,智慧认为,以《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前450?—前375?)所撰。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

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课堂问答:两个小孩争辩的焦点是——太阳何时距离人近,何时距离人远?观点——太阳早晨近,正午远;太阳早晨远,正午近。

依据——太阳早晨大,正午小;太阳早晨凉,正午热。

推论——远者小而近者大;近者热而远者凉。

参考资料: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公元前375)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3.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

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

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

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

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注释及翻译(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注释及翻译(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列御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辩日一作:辩斗)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译文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注释东:东方。

游:游历、游学。

见:看见。

辩斗:辩论,争论.辩:争。

其:代词,他们。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始:刚刚,才。

去:离;距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是。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汤,热水,开水。

(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

)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决:决断,判定,判断。

孰:谁。

为:同“谓”,说,认为。

汝:你。

知:zhì,通假字。

“知”通“智”聪明、智慧。

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沧沧凉凉:形容清凉而略带寒意。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解读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解读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文言文两则》1、作者:《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2、重点问题: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翻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翻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③孰为汝多知乎?翻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4、中心思想:《学弈》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5、背诵并默写文言文两则★《匆匆》1、作者:朱自清。

2、重点问题:理解句子“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答: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

时间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表现出作者对时间飞逝十分无奈的愁绪。

★《桃花心木》1、作者:林清玄。

2、中心思想: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3、重要问题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答:“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生活中的“不确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岗、遇到自然灾难等。

(二)第二单元重点课文:《北京的春节》★《北京的春节》1、作者:老舍先生2、中心思想:文章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3、写作方法: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4、文章重点介绍了四天:腊八、除夕、初一、十五5、文学常识:中国传统节日时间排列顺序①初一(也叫春节,农历1月1)、②十五(农历1月15)、③端午节(农历5月5)、④乞巧节(也叫七夕节,农历7月7)、⑤中秋节(农历8月15)、⑥重阳节(农历9月9)、⑦腊八(农历12月8)、⑧除夕(农历12月30)(三)第三单元重点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十六年前的回忆》1、作者:李星华(李大钊女儿)2、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知识点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知识点

[ 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知识点《两小儿辩日》经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清晨和正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可以判断谁是谁非的事,表现了两小儿擅长察看、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脚踏实地的态度。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 āng) 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可以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 ú)为汝 (r ǔ)多知 (zh ì)乎 ?”【说明】(1)游:游学,游览。

(2)辩斗:争辩,争辩。

(3)故:原由,缘由。

(4)以:认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正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同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冷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判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孔子向东游览,见到两个儿童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由。

一个儿童子说:“我认为太阳刚才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儿童子认为太阳刚才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儿童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同样大,到了中正午就好像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儿童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快,到了正午的时候热得好像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以后不可以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儿童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启迪】. 宇宙无穷大,知识无穷多,学无止境。

即便是博古通今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停学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一、学习目标1.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 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从课文中体会所蕴含的道理。

4.体会并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二、作者简介孟子(公元前372 -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现在的山东邹城东南)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

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三、我会写注音及组词援:yuán(支援、援助、援引)俱:jù(俱全、面面俱到、与时俱进)弗:fú(弗许、弗若、自愧弗如)辩:biàn(辩论、争辩、狡辩)四、多音字将:jiānɡ(将来)jiànɡ(将领)缴:jiǎo(缴纳)zhuó(弓缴)斗:dǒu(斗笠)dòu(战斗)五、理解课文《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弈:下棋。

者:代词,用在名词后,指“......的人”。

也: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感叹。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使:让。

诲:教导。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惟:只。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指弈秋讲的内容。

鸿鹄:天鹅。

援:拉。

弓缴:弓[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

之:指鸿鹄。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译文: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知识点
《两小儿辩日》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注释】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启示】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

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

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

【练习题】
一、解释字词。

辩斗:______________。

日中:______________。

车盖:______________。

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_。

盘盂:______________。

二、翻译句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解释字词。

辩斗:辩论,争论。

日中:中午。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二、翻译句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