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读中品味语言的美

合集下载

夯实听说读写训练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夯实听说读写训练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夯实听说读写训练品味语言文字之美盛元小学马爱萍语文的本质是一种复杂而又要求高度精确的工具教学,通过接触大量典范的语言现象,自己去悟出语言的规律和法则。

它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结合。

语文学科的任务是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思想情操。

所谓学习语言,即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发展语言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是语文学科的特殊使命,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

这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落实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学生学习语文最终的目的是学会运用语言文字。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只有紧扣教材,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学生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一、课前做好语言文字训练的铺垫。

我们语言文字的训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例如,每节语文课前,利用课前仅有的三四分钟时间,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扩句成段练习,可以选择三四个词语说话,可以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等。

通过这样听、说、读、写的训练,为学生做好语言的铺垫。

二、、课堂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夯实基础。

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对范文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全部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训练。

我的一般做法是:拿到一篇课文,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充分从整体感受课文语言的美,接着精读阶段,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深层次理解,在理解课文中玩味重点词语。

课堂中,对于学习的课文,我觉得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深化理解文本内涵” 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策略。

例如《“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课中,我指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等,启发学生反复朗读,仔细揣摩,深刻理解,从而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如,在理解“弦外之音”这个词时,我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了“弦外之音”的含义,也理解柳公权说话的真正目的,感悟到柳公权的刚直不阿。

语言之美,尽在课堂

语言之美,尽在课堂

语言之美,尽在课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它是人类思想和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联系世界的桥梁。

在语言的魅力和美丽中,尽在课堂中展现出来。

学生在语言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的基本知识,更是感受着语言之美。

语言课堂是学生接触语言的最主要途径,在这里,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了语言的规则,更是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和美丽。

语言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场所,学生在这里掌握了语法、词汇和语言技能。

老师在语言课堂上传授语法规则、词汇知识以及各种语言技能,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在课堂上学到了语言的基本知识,也学到了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语言课堂上,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各种练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丰富了自己的语言功底。

语言课堂是学生感受语言美的重要场所。

语言是一种艺术,它有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在语言课堂上,老师会为学生播放各种优美的语言音频,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音调、韵律和美感。

老师还会给学生朗读各种美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与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之美,体会语言的魅力和韵律。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学会了语言的表达,更是懂得了用语言来感染人、感染世界。

语言课堂是学生接触并了解不同文化的窗口。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

在语言课堂上,老师会讲述各种文化故事,并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用法和表达方式。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去交流和理解世界,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语言课堂是学生培养语言兴趣和自信心的场所。

语言是一门艺术,学习语言需要学生们的热情和兴趣。

在语言课堂上,老师会设计各种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使用语言的乐趣。

老师会鼓励学生多多表达自己的想法,让每个学生均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天赋,树立起对语言学习的自信心。

细读文本品味语言的芳香

细读文本品味语言的芳香
们 的东西 , 也许就是感悟 的最高境界” , 窦桂梅是如此解读 。 的 比较 来进 行 分 析 。
河 北


无论 怎样 的解 读归 于根本就在 于语 文课 就要像语 文课 , 独



革命 烈士不是社会牺牲 品
无二 , 不 可 替代 。
鲁迅 认 为 悲剧 的性 质 是 “ 将 人 生
理解 , 还 要 有 发 现 。教 师去 营造 一 种 课 堂 ‘ 磁场 ’ , 学 生 只 有 认为 ,不能把 革命 英雄 为正 义事 业的
感 受并 真正领 悟到 了那些 ‘ 只可 意会 不可 言传 ’ 的空灵 之 献 身看做 是悲剧 。本文试从历 史的 角
美, 能 悟 得 许 多 老 师 由 于没 有 充 分 展 开 抑 或 是 无 法 教 给 他 度 ,通过与 悲剧 的几种典型表现 形式
学才是真 正的语 文教学 呢?真 可谓仁者 见仁 ,智 者见智 . 夏瑜的被 杀、 “ 左 联 ” 五 作 家 的遇字句 、 篇章 、 声调 里 ” , 朱 自清如 是 悲剧。对这 个问题 , 教材没有给予明确 说 。“ 在课堂 教学 中, 我力图让学生有 所感 , 有所悟 , 不光有 的解释 , 有关教材研 究也很 少涉及 。我
小 的 东 西毁 灭 了 ,而 换 来 更 大 价 值 的
我也深知要想细读文本需要教 师具 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 要有广博 的语 东西 , 这不是 悲剧 。从 革命者 自身看 ,
文专业 知识 , 要有丰富的人生底蕴 , 要有灵 活教法学法 。 虽然 自身有诸多 的 他 们 自 投 身革命 的那一刻 , 早 已把 生 不足, 但我仍在教学中努力进行尝试 , 让 学生在发现 中品尝探究 的乐趣 , 掌 死置之度 外。所以 白莽译 裴 多菲诗述

在文本细读中涵咏品味

在文本细读中涵咏品味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立人中学范维胜袁巧巧【摘要】文本细读是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同样可以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实践。

作家是通过文本的语言文字和形式结构来传情达意,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以文本为核心,整体构架,细部咀嚼,借助文本中的语言来触摸作者心境、心绪、心态,通过对文章的字、词、细节的反复咀嚼、推敲、质疑读出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多元姿态亲近文本,沉入言语之中,涵泳品味,从而开掘言语的多侧面内涵,主动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进而建构起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

【关键词】文本细读;阅读教学;学生阅读力【作者简介】范维胜,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语文学习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语文教学法委员会理事,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课题研究先进个人,中语会全国优秀实验语文教师,首届“语通杯”中学生个性文学鉴赏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特等奖,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名师成长大讲堂客座讲师。

袁巧巧,浙江省宁波市镇海立人中学教师,致力于学生阅读力提升研究。

【项目基金】此文是宁波市基础教育教研课题《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研究》编号130612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本细读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语义学,这一流派将语义分析作为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文本细读是语义学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显著特征。

现行的“文本细读”研究中在两个领域应用甚广:一是文学批评领域,一是阅读教学领域。

文学批评中的“文本细读”有三个基本的特征:一是以文本为中心,强调文本本身就是一个自足独立的存在。

布鲁克斯主张文学批评就是对作品本身的描述和评价,文本语言的功能和意义可以体现为意思、感情、语气和意向等四个方面。

二是重视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认为语境对于理解文本词汇的深层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三是强调文本的内部组织结构。

韦勒克强调作品就是一个隐含着并需要意义和价值的符号结构,主张解读就应该以具有这样的符号结构的作品为主要对象。

如何在文本细读中涵泳品味

如何在文本细读中涵泳品味

北平”,不是“说北平”。说明作 芹的语言功力,远远高于“近 在微明的西天;江边,垂柳翩
者对北平的感情是说不出的 之小说家”。评点能够让学生 跹,正诉离情苦;江上孤舟,美
……学生在这样 的评点式细 直接面对文本,贴着语言的 人不再,独自泪流无人语。在
读中深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是 丛林直抵文本深处。
改写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自
生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 件,学生马上从原文中找出 生细读文本,体会语言的丰富
阅 读 感 受 直 接 写 在 书 页 上 。 “ 半 旧 的 青 缎 靠 背 引 枕 ”和 内涵,真切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例如,我运用评点式阅 读法 “ 半 旧 的 青 缎 靠 背 坐 褥 ”,然 和诗人微妙复杂的情感。如
教学老舍散文《想北平》。我 后思考“半旧的”三字“神”在 《雨霖铃》,诗人想象“杨柳岸
任何教师的讲解都无法达到
通过 前 人 的 评 点 细 读 文 己的想象和情感体验,主动走
的。②借助前人的评点细读文 本语言,这种方法在诗歌教学 进了文本深处,创造性地建构
本语言。许多经典名著名篇 中运用得最为广泛。如鉴赏宋 起文本意义,这样也就实现了
人物(或作家)的爱恨情仇,因 行的儿子,表现的是 母子情
为“人的情感能够最细致地表 深;生 B: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现在声音上”。我也曾着力设 行”才是恋人的离别情景;生
计许多朗读课,也都取得了良 C:情到深处,大爱无言,此时
好效果。记得,在《声声慢》里, 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比 较细
冯莎同学用如泣如诉的声音 读,是任何其他途径都无法替
诠释着易安居士“点点梧桐 代的。当然,比较式细读文本
雨”的寂寞,博得了同学们的 的方式很多,如同中求异或异

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文分析思维能力

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文分析思维能力

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文分析思维能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课文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文分析思维能力呢?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语文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思考、去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方式,如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展示有趣的图片或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神话故事的动画片段,让学生对神话世界充满向往,从而更愿意去探究课文中盘古开天地的神奇过程。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文进行阅读和分析,让他们在自由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同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加强字词基础,提升理解能力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字词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师要注重对四年级学生字词的教学,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字词的含义、用法。

比如,可以运用字形分析、组词造句、近义词反义词对比等方法,让学生对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关键词语,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例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崛起”这个词就是理解课文主旨的关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崛起”的含义,以及周恩来为何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三、注重朗读训练,培养语感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语言美、节奏美,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包括读音准确、语调恰当、语速适中、停顿合理等。

同时,鼓励学生多读多练,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情感和意境。

文本细读的八种方法:

文本细读的八种方法:
-----王遥
这是一种全然忘我的,忘记了自己在读的境界。唯虚心涵咏,才能审美自失
4、比较品评5、擦亮语言
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
吕叔湘
细读文本,要在语言之间走上一个来回。中间是语言承载着的—情感。
语文应该把语言擦亮,不能肥民别人的园,荒了自家的田。
语文教学,不能总是给别人做嫁衣。
语文有担当的,即遣词造句,了解表达方式上的不同。语文还有自己独特担
当,那就是----学习语言文字。
6还原场景
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
----夏丐尊
文本细读要读出文本背后的内容,要读出语言引申的含义是什么。
7、寻找缝隙倾ຫໍສະໝຸດ 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一 王尚文
寻找缝隙,就是要找到作者故意留给你的破绽,用以补白。
8、开掘意蕴
在字里行间阅读。
----施物劳斯
不见大师,不知浅陋。很多人的阅读,读来的内容全都只是“冰山一角” 只有有心人才可以读好。
1、直面文本
直面文本是直接关照文本,不看教参,不查阅资料,细细品味、咀嚼。
慢慢走,欣赏啊!
----朱光潜
细读文本,不是方法,全是一个心态。读法决定教法。语文教学里,教材第 一,教法第二。
2、字斟句酌
沉入词语。
-----南帆
语言是最小的意义单位。深入意味着浸润、涵咏。要读出文本意向。
3、审美自失
在汉语中出生入死。
王老师给大家的几点建议:
细读之细,不光是细腻的读,细致的读,更是细密的读。
1、挑战自己的精神惰性。
2、保持全然进入的敏感和警觉。
3、你有以多种姿态进入文本的自由。

品味语言魅力,彰显语文素养

品味语言魅力,彰显语文素养

品味语言魅力,彰显语文素养作者:陈瑞英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88期摘要:文章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注重阅读实践,优化研读文本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入解读文本内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内涵语言训练读写结合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教师立足于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文章的语言,挖掘文本语言的情趣点,通过揣摩与推敲文本语言,结合听说读写阅读实践活动,学习文本语言的运用,体验与感悟文本深刻的内涵,丰富语言的积累,掌握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培养语文阅读的综合素养。

一、细读语言内涵,感悟文本内涵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个性化地解读文本,让学生深入文本之中,对文本语言进行反复推敲和揣摩,体味文中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敏锐的语感能力,体味文本语言的内涵美,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体验文本语言的意境,感受作者的内心变化,窥见作者的思想内涵,直至感悟文本的中心内涵,熏陶和启迪学生的阅读情感,完善学生解读文本的个体阅读认知,培养个性化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穷人》时,教师让学生细读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后,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学生认真品读,发现文中运用五个省略号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研读和揣摩每一个省略号包含的内容,学生反复推敲“闹着玩的吗”、“是他来啦”、“还没来”、“自作自受”等词句,感悟桑娜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是责备自己,最后坚定自己决心的一系列复杂心情,掌握作者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以及如何描述和表达人物心理活动的高超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摘要: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忽视了对文本细读的指导,学生对文本只处于浅层次理解状态,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文本细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进入文本,投入文本的精神世界,在细读中掌握阅读方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一、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文本细读的重要意义1、文本细读可以促进深度教学的达成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文本细读教学,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细读促进学生进入深度理解文本的状态,让学生能够理解与解读文本中出现的一些情境、问题及知识逻辑关系,能够综合文本信息提炼出文本的主题意旨。

通过深度阅读,可以使学生吸纳新知识,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思辨性。

但是要实现这些目标,其关键点还在于对文本实施细读。

学生在细读过程中不仅能够全面了解故事情节,深入体会文字蕴含的情感,还能够真正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感受作者用文字营造的情感氛围,去理解与体验细微之处。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教材进行处理,根据不同内容的文本选择不同的突破口,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2、文本细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文本情感的流露是通过文字来实现的,但是如果只凭粗浅的阅读是难以产生深入体验的,只有细读才能品其味,才能赏其美,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假若不进行细读,就不会发现隐含于文本背后的思想情感。

语文教学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任务。

阅读教学中实现细读,就是让学生能够发现美,鉴赏美,获取美的体验,学会用文字表现美,用行动塑造美。

在细读中学生也能学会文学鉴赏的方法,让学生喜欢阅读,阅读得法,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让学生通过阅读将叙事性的文字转换为画面,这种审美过程必然需要细读的介入。

在此,要强调的是,教师自身的审美品位需要提高,只有教师的审美素养提高了,才能引导学生进入文学殿堂,获取审美体验。

3、文本细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细读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部分学生在阅读中只注重对情节的了解,忽视了对阅读的品味,因而读过文章之后印象不深,理解不透,更谈不上对于主题的提炼。

细嚼慢咽品味经典美文

细嚼慢咽品味经典美文

KETANG / 课堂郭晓倩细嚼慢咽品味经典美文《春》是一篇经典美文,也是人教版的一篇老课文。

教材历经多次修订,仍然保留在课本当中,必定有其独到之处。

因此,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反复细读课文。

每读一遍都有新的发现——抛开精巧匀称的结构不提,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精美,就像一串散落在草丛里的珍珠,你细心检视,每一颗都闪烁着熠熠光华,让你不忍舍弃。

如何将这些美好的珍珠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又不至于零散琐碎,让学生应接不暇?在进行语言揣摩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画出你认为文中写得最精彩的句子或词语,并体会精彩在何处,做好批注。

”这个问题让学生主动去研读,去发现,去深入品味;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乐趣。

接下来的班级交流,学生发言很积极:“我发现这句话写得很好,它……”初一年级的学生发言很积极,但是教师必须要教给他们正确的赏析语言的方式。

因此,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通过提醒、纠正,传递给他们赏析语言的三个要点——修辞手法、表现内容、抒发情感。

引导学生规范地赏析语言之余,关注学生的发言,及时进行评价与点拨,让学生跟随我一同去发现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让教学过程处处闪现火花。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赏析。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这一小节我把重点放在内容把握上。

这一段围绕“一切”二字,从山、水、太阳入手,拟人化的描写,描画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全景,营造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为下文具体描绘春天的美景进行了铺垫和蓄势。

“春草图”一节,在学生的自主赏析之余,我用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引导——“偷偷”和“钻”写出了小草怎样的情态?(悄然萌发和破土而出以及小草嫩芽出土的形状)“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要放在句子末尾?(采用倒装句式,重点突出小草的特点,流露喜爱之情)这一句和后面对漫山遍野的草的描写其实是一个从近到远的顺序,从人们在草地上的各种活动你发现了什么?(人们很快乐)草呢?跟草有关系吗?这可是“春草图”啊!冬天稀稀疏疏的草地你会打滚吗?沾了一身泥会被骂的。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方法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方法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方法【内容摘要】文本细读以文本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的解读来把握文本、提升文本。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接踵而来的问题便是怎样进行文本细读,一线语文教师掌握一些方法也才能很好地落实文本细读。

在细读中,学生才能感受文本的魅力,这张力便是文本所隐含的意蕴和情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细读方法余映潮先生在阅读教学中提出了“品读”一说,好文章自然值得一品,这品读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一句话一句话地、多角度地反复咀嚼品味语言材料,这一品就能品出文本的深度、美和新意来。

一、诵读,整体把握文本语文课是充满美感的课,诵读是展现语文课美感的途径之一,语文课堂中脱离朗读的渗透,显然是很难走进文本的,学生对语言的品味也就缺乏感性的认识。

对文本的主旨和情感,学生也就不能在自主学习中得到体验。

学生初步熟悉课文时,诵读的形式可以自由朗读为主。

在上《在沙漠中心》这堂课时,有的教师是这样处理课前自由朗读的。

教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同时,提出以下要求:请同学们在自由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加关键词,如:在沙漠中心的,或者在沙漠中心。

学生通过朗读,回答如下:生1:在沙漠中心的奋斗。

生2:在沙漠中心的体验。

生3:面对死亡在沙漠中心。

生4:绝望在沙漠中心……学生的这些回答都能很好地把握课文的主旨,教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本堂课教师设计了一个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文本中所隐含的信息,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最近,听学校一位年轻教师上《竹影》,引入课文之后,教师就开始让学生大声朗读,朗读前教师没有布置思考题,这样朗读没有了实际意义,可见自由朗读是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的。

自由朗读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熟悉文本的情节和内容,教师让学生朗读前需要布置与疏通课文有关的题目,题目不宜过多,在于精炼,题目也不宜过细,应以大题目为主。

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就能把自由朗读这一环节推向深入。

文本细读,鉴赏现代散文语言艺术

文本细读,鉴赏现代散文语言艺术

114I!"#$I文本细读,鉴赏现代散文语言艺术◎孙瑞统编版语文课程凸显了人文主题和阅读方法双线组元,凸显了语文教学要坚持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散文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既要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艺术,学会如何遣词造句,又要引导学生体会蕴藏在散文中的人文情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文本细读的方法有学生文深感悟,在体会语言的感悟作品中蕴藏的文I ,更符统编版教材双线组元的要求。

一、咀嚼字词,推理深层意蕴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尝试体会作品中的精词句,体会散文精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作品中出的词语,在理解词句本的文加理解。

这学生理出隐藏在这词句的深蕴。

在学习《丿到》的,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作品中的词句深入分“'其中有一,在这个句子中,到一语的词语作何要这学生到和这一语的词语,尝藏在中的深如有学生认作分深的方,所作7了这一点有学生认作竟离乡很长间了,对于往事的记忆也会随之而变得模糊,所作又加上了0—词。

”教师又引导学生分作将这两个词语整在一起7想要达什么。

学生认这的话出作童年的回忆忆犹新7世事沧桑,他的忆又似乎变得模糊了作肯定的的确让作留下了深的7感受到了乐趣。

”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作何如此选词7纟语境作将自己文的理解7对社会的索和对未来的思考融入到了文字中。

这样学生在文本细读的深入到了文字的肌理之中7作的创作思路也有了一定了解。

二、推敲标点,理解情感倾向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7多学生都会注作所用的词句7却往往忽略了其中的标点符号实精彩的标点符号往往具有情达的意思7体了作的情感倾向。

教师引导学生作品中具有殊的标点符号加解读7中藏了怎的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加补白7尝填补中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秋天的怀念》的作品中的标点符号品7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文本细读品语言之芬芳

文本细读品语言之芬芳
那 么 该 怎样 进 行 文本 细 读 ,达 到 品味 语 言 之 芬 芳 的 目
的呢?

的精神 品质 ,不是 为了 自己,不是为 了家人 ,而是为 了人
民 , 为 了 国 家 ,文 天 祥 置 生 死 于 不 顾 ,一 心 救 国 , 早 己表
现得淋漓 尽致 。这 一部分 内容 体现 了文天祥 强烈的爱 国精 反 复诵读法 神和坚 贞的 民族气节 ,救 国救 难矢志不渝 。可是 ,这对 于
2 O 1 4 . 0 2
{ 双 号 ^ c
铁 生 的痛 苦 的 内心 。在文 章 的第 二部 分 ,着 重写 母 亲对 子 的故事 。这个细节 讲的是这位 母亲 向神父 请求去看看 儿 “ 我 ”的影 响和 激励 ,母 亲 给 “ 我 ” 以生存 的启 发 ,使 子 的坟墓 的情景 。在 当时那个情 况下 ,母亲 是不动声色 , “ 我 艟得 怎样生活 。其中开头部分 有这样一 句: “ 现在 可是神 父却突然脸 红了 ,为什 么?那个被 当成小偷 的人 又 我才想 到,当年我总是 独 自跑到地坛 去 ,曾经 给母亲 出了 不是神 父的儿子 ,他 脸红什么 ?仔细分析 ,我们会发现 这
反 复 诵 读 , 方 能 理解 , 方 能 体 昧 ,可 以 说 : “ 意 义 就 在 诵 言 ,所 以,真正优秀 的作 品,其语言总有 过人之处 。细 读
读里 。 ”例 如反 复诵读柳永 的 《 雨霖铃 》 ,就会产 生恋人 文本 ,也就应该关注 作品之语 言,发现其 语言之美 。而 语 依依惜 别 以及别 后孤单寂 寞无人倾诉 的联想 ;反复诵读毛 言之 美,很多 时候 体现在个 别字词上 ,就是这些个别美 的 泽东 的 《 沁 园春 ・长沙》 ,就能体味一代 革命青年 的凌云 字词 ,使文学作 品增 色不少 ,甚至千古流传 。 比如 ,王安

在细读中品味语言的美

在细读中品味语言的美
围, 进而有效深入地理解文本 。
在《 黛玉进贾府 》 林 一课 中, 通过引导 , 生从 学
教学 I7 5
“ 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半 旧的青缎靠背坐褥” 半 “ “ 旧的弹墨椅袱” 中读出贾府并不是一个落败的家族 , 而是较为兴盛的家族 , “ 这 半旧” 更是体现出了贾府 经过了长久的传承 , 是一个强盛的家族 。
( ) 二 强调 整 体 性 。 文本 阅读作 为 文本 细 读 的 以 接入 点
象, 也就是通过对文本细读赏析 , 激发学生对“ 的 情”
体会 , 进而深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创作
时的背景 , 进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刻感悟。
例如《 项脊轩志》 一课 , 在对“ 东犬西吠 , 客逾庖
霍 中粉
(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 区板浦高级中学, 江苏连云港

224 ) 22 1
要: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 细读作为 学习语文、 掌握 知识点的重要方法 , 需结合 多样的教 学方式 , 并重点
引发学生对字里行 间文字的体 , 会 赏析作者的情感。 针 对不同的文体需进行不同方式的品读 , 但 才能够有效地
在古文的细读中我们运用以上提到的 “ 披文以 人隋”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词句含义 , , 进而激发
笔者通过对海伦 ・ 凯勒创作时的情况 以及全文 的整体构架进行引导 , 使学生充字里行间的语言美。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 与文学批评 语境下的 文本细读有着较大 的差异 。在这里 , 文本细读作为
学习语 文 、 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方法 , 主要是对语言
的语句以及含义进行深入的分析 , 结合文章的整体
性, 把握住文章 的主要情感思想 , 有效培养学生对
间的名利 , 而是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帮助天下走向太

低吟浅唱,徜徉于言语之途——“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低吟浅唱,徜徉于言语之途——“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方 法。

字 的不同 :
通 过 比较 体 会 文 本 语 言
子不许他 造反 ,一个 字里充 满 了
① “ 了 , 了 !” 的人 们 仇恨 的发泄 。 好 好 看
第 二 , 宽 时 间 , 学 生 充 放 让 分 阅读 。
所 以 ,为 了提高 阅读效 率 要
说 :还 可 以读 第 二遍 第三 遍 呀 ! 不读 书 ” 习惯 。可随时 在书 的重 请不 要跟 他提 三大 纪律 , 的 八项 注
是, 当然 可 以。但 最能 引 发学 生 点 、 难点 和精彩 之处 画线或 做各种 意 ,也 不 要 限 定 回 来 的 时 间 , 我
独 特 感 悟 与 体 验 的 宝 贵 的 第 一 符号 , 可 以在文 章的 “ 头”“ 也 天 、地 们所 要做 的 , 就是 给 他们 必要 的
和其 他 空 白处 , 时 写上 自己 嘱 咐 , 可 能多 的 自由 , 后期 随 次 阅读 , 永远 与 学生 失 之交 臂 脚 ” 却 尽 然
了!
的一些 看法 或体会 。
待他们的满载而归……圃

除 此 之 外 , 有 十 来 个 “ ” 意象之 间是作 者有 意的 “ 白” 想 着 :这是 什么爱 物J ?有 甚用 还 好 , 留 。 ‘ L
本 的 “ 读 ” 能真 正 实现 , 就 比如在对 鲁迅 《 Q正 传》 细 才 这 阿 的阅读 到未庄时阿 Q所 说 ,此时 的他满 要求 我们掌 握一定 的“ 文本 细读 ” 中 , 们发 现 在 一些 句 子 中 “ ” 心欢 喜 。第 二个 “ ” 我 好 好 则是假 洋鬼
是要 引 导 学生 走 进 文本 世 界 , 建 们评 价说这些 “ ” 写法各 不相 之 字

强化文本细读,提升语文素养

强化文本细读,提升语文素养

强化文本细读,提升语文素养【摘要】文本细读是提升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精细阅读文本,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作者的用词和结构,提升文本分析能力,并培养批判性思维。

文本细读还可以拓展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不断细读各种文本,我们可以增进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文本细读对于提升语文素养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要有效进行文本细读,可以注重细节,思辨作者用意,并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持续强化文本细读是必要的,因为只有不断锻炼,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种能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水平。

通过强化文本细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文本细读、语文素养、提升能力、批判性思维、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写作水平、有效进行、持续强化。

1. 引言1.1 为什么要强化文本细读?为什么要强化文本细读?这是因为文本是我们获取知识、思考问题、表达观点的基础。

只有通过仔细阅读文本,我们才能深入理解其中的内容,领悟作者的用意,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文本细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者的语言和逻辑,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

强化文本细读还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对文本的审美品味和品质感受。

通过细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用词、句式和节奏,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审美能力,也可以培养我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强化文本细读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思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需要。

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为我们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文本细读的重要性文本细读是人们在阅读文本时,通过深入思考、仔细分析和细致推敲,以达到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文本意义的一种阅读方式。

文本细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对提升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文本细读可以帮助人们提升文本分析能力。

语文知识高中文言散文教学三法之一:在细读中体悟

语文知识高中文言散文教学三法之一:在细读中体悟

选入高中教材的文言散文多为经典,这些传统名篇凝聚着中国古代先贤的人生智慧,是优秀的民族文化瑰宝,是珍贵的文学遗产,是独特而无可替代的语文教学资源。

现代高中生的文言文功底普遍较弱,在阅读经典文言散文时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阅读障碍,因而如何教好高中文言散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

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言”与“文”结合,要教“实”,教“活”,更要教“美”。

既要关注文言文语言形式的文化属性,又要关注文言文所承载内容的文化特性,既要关注文字的文化内涵,也须借助特定语境感知文本文化内涵,通过走进文本,在研读与探究中,去感受文言的美,感悟文化的美,获得有意义的生命体验。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总要求落实于“浅易”上,主要还是为了降低教学的难度,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往往是“理解词句含义”,“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目标似乎定位于“浅易”的“积累整合”上,虽然课标中有“读懂文章内容”的要求,但教学时主要体现于只要初通大意就行。

长期以来,高中文言散文多停留于死记硬背与不求甚解,致使文言散文教学陷入枯燥无味境地,学生怕学文言散文又不得不学的主要原因在于要应付考试,这种错误的导向已经贻害不少学生。

其实课标对高中文言散文的教学还有更高要求,如“感受鉴赏”中就有“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等要求,在“发现创新”中也提及“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的要求。

教学文言散文,绝不能贪多务得、细大不捐,一定要选准切入点,以四两拨千斤、细处见精神的智慧上出文言散文特有的韵味来。

一、在细读中体悟读是文言文教学的一剂传统良方,教学文言散文一定要强调多读,有很多文言散文言近旨远,只有细致品读,反复品读,才能深入理解,尤其是要重视在细读中体悟。

细读品味,体悟语言中的丰富情感

细读品味,体悟语言中的丰富情感

龙源期刊网 细读品味,体悟语言中的丰富情感作者:陈婷来源:《语文天地·小学版》2020年第02期《竹节人》作为一篇经典的散文,将“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课文以童年时代孩子们对竹节人的“入迷”为“神”,分别展现了竹节人的制作过程、玩的乐趣和老师也玩几个部分,对这三个部分的教学就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进行感知。

鉴于此,编者在这篇课文的导读提示就针对这三个部分设置了不同的学习任务,旨让学生在实践性的阅读过程中意识到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策略。

笔者就以这篇课文导读提示中的第二个任务“体会传统玩具带来的快乐”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相对于第一个任务“写制作指南”需要在阅读中快速提取信息这样鲜明的阅读任务而言,“体会传统乐趣带来的乐趣”这一学习任务本身就显得较为隐匿,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深入品读的基础上对原本零散的认知进行提炼、规整和提升,并搭建认知通道,为学生走进文本的内蕴实践奠定基础。

一、品外形文字,在点赞中体会乐趣在介绍事物时,常规性的思路都会对事物的外形进行简单地描写。

这篇课文的作者同样也是如此,以白描化的手法展现了竹节人的外形特征,并运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教学这一段文字时,学生可以紧扣关键性词语进行品读,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在思维意识中浮现出文本语言所描绘的画面。

如“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这两个词语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说看到过哪些人物是“威风凛凛”的,然后想象“叉腿张胳膊”究竟是一种什么的样子,随后教师相机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在细细阅读的过程中联系课文中的这两个词语,利用鲜活的外形对词语“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形成鲜活的认知;最后,关注课文中描写外形的比喻句:“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教师就可以激活学生的认知经验,说说生活中健美小伙子留给你的印象,然后紧扣这个比喻句中“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两个鲜活的词语,感受作者在遣词造句精妙的基础上,体悟所蕴藏的喜爱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细读中品味语言的美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作为学习语文、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方法,需结合多样的教学方式,并重点引发学生对字里行间文字的体会,赏析作者的情感。

但针对不同的文体需进行不同方式的品读,才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美。

关键词:文本细读语言品味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一项较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通过平时的强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能力。

[1]文本细读作为语文阅读中的重要部分,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

通过文本细读能够使学生进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到文章字里行间的语言美。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与文学批评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有着较大的差异。

在这里,文本细读作为学习语文、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方法,主要是对语言的语句以及含义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文章的整体性,把握住文章的主要情感思想,有效培养学生对文章语句的美感。

一、文本细读,进入作者心灵的唯一路径
在教学《归去来兮辞》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后,学生均深深地被作者的行为触动了,通过深入的细读品味,陶渊明想表达的那种归隐田园的心情,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情感,让我们崇敬。

在对文本进行细读后,笔者安排学生大声朗读文本并将其背诵下来。

这时学生提出了问题,表示对“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不能完全掌握,对其中“孤”字代表的含义也无法深入体会,并提出“此时陶渊明感受到田园的快乐,但又为何‘盘恒’?”这个问题的出现使学生开始议论纷纷,并由之延伸出了“‘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一句中作者为何忧心”等一系列问题。

学生不自觉地进入了对文本的细读品味中,有效调动起了学生的思维,开启了学生对陶渊明当时的情感的分析。

随后学生结合前期知识,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写作背景,通过积极讨论分析得出:陶渊明虽然体会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但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让他的壮志无法实现,但生命却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无法回头,那满腔的凌云壮志让他的心备受折磨;但他不是迷恋世间的名利,而是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帮助天下走向太平。

通过文本细读,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也深深地被这种情感所吸引、触动。

二、开展文本细读的有效措施
(一)斟字酌句,以语言活动作为文本细读的基点
在阅读教学中,应当考虑到学生对枯燥单一的教学形式感到厌烦,为此,需以丰富的教学形式来改善课堂效果,将文本细读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保证课堂的一切活动、情感变化均不离开文本阅读,并利用辩词析句来引导学生进入到阅读的氛围,进而有效深入地理解文本。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通过引导,学生从“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半旧的弹墨椅袱”中读出贾府并不是一个落败的家族,而是较为兴盛的家族,这“半旧”更是体现出了贾府经过了长久的传承,是一个强盛的家族。

(二)强调整体性,以文本阅读作为文本细读的接入点
通过对整个章节进行通篇细读,进而形成文本意识。

[2]在教学《假如给我
三天光明》一课时,由于开篇出现了“有时我认为,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这样一句话,使得学生在理解时产生了疑惑。

但从全文来看,这句话却尤为重要,可以突显出当时海伦·凯勒珍惜生命的心境,同时也说明了海伦身残心不残的积极态度,更提醒着世人应当珍惜当下。

笔者通过对海伦·凯勒创作时的情况以及全文的整体构架进行引导,使学生充分了解到海伦·凯勒为什么会发出如此感慨。

当时的海伦因为眼盲,她的世界陷入了“黑夜”,但她却以积极的态度成为生命的强者,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着世人。

但若不结合全文架构进行理解,必然无法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海伦所要表达的心境。

(三)分清文体类型,以文体意识作为文本细读的着手点
不同的文体应当采用不同的文本细读方法,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需结合文体类型进行细读引导。

例如当下有较多的老师在教学《长亭送别》一课时,尤为重视对文中曲子的赏析,而忽视了该曲为戏剧而非诗歌。

笔者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重点加强了对人物的内心变化、性格特点以及情节冲突等的赏析。

又如在进行《守财奴》的教学时,由于该文的体裁是小说,其中主要是对人物进行了描述刻画,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对文中“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一句进行了分析。

葛朗台已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年人,这种身手矫捷的行为非常不符合老年人的特点,但就是这种不符合常规的特点,充分展现了葛朗台的贪婪本性。

(四)激发情感,以“披文以入情”作为文本细读的重点
激发情感是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中尤为重要的环节,“披文入情”更是语文阅读中不断强调的对象,也就是通过对文本细读赏析,激发学生对“情”的体会,进而深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创作时的背景,进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刻感悟。

例如《项脊轩志》一课,在对“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进行细读赏析时,笔者通过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从字里行间分析出该句所表达的含义,再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到该句的氛围中,充分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展现的嘈杂景象,进而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无奈。

通过文字理解再深入到情感体会,有效地循序渐进,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五)未闻其声先有情,以“入情以披文”作为文本细读的延伸
在古文的细读中我们运用以上提到的“披文以入情”,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词句含义,进而激发其情感。

[3]但在文本细读中,以“未闻其声先有情”作为前提,更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其深刻地品味语言的美。

例如在进行《记念刘和珍君》一课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提前进入到情感氛围中,笔者带领学生进行细读慢品,进而使学生提前感受到文中所展现的人物及那种跌宕起伏的情感。

同时在文中运用了较多的短句、警句等方式,并且结合了大量的关联词,通过反复品味使学生在读中进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中,并结合自身情感,有效理解文章字里行间的含义。

文本细读不仅是一种对待文本的学习态度,更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它主要是倡导对文本本身的重视以及对文本的尊重。

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通过更多充满趣味的方式促使学生感受文本,并逐步认识到文本的个性特点,进而引发其对文本的尊重和重视,同时保持一份好奇、敏感的细读态度主动进入到文本阅读中。

通过主动思考,从为什么当中探讨文本,并能够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领会到作者的感受,融入到文本的情感当中。

参考文献:
[1]伍火震.读——开启“文本细读”宝库的金钥匙[J].中学语文(下旬刊),2010,(7).
[2]黄琳丽.走进作者心灵的最佳途径——浅议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J]. 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7).
[3]赵增梅, 张玉芹.加强文本细读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J].当代教育科学, 2009,(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