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1.提高国际战略统筹能力:提升这种能力的目的在于减少实现富
国强军的国际摩擦成本,中国崛起不可避免地要引发世界力量格局的变化。
2.一方面应从国家核心利益出发,维护国家发展大局,潜心打造
我国的物质技术基础。
3.提升军民融合发展力量:要使军民融合式发展获得不竭动力,
必须健全有利于军地统筹的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
4.健全军事需求牵引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将有利于全局利
益的军民融合发展,转化为各部门、各单位的利益驱动。
5.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
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和精神实质,是国防和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新时期新阶段指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
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
6.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同时,还要利用军队人才、技术、装备等方面
的优势,主动发挥国防和军队建设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在当代中国,要真正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需要认真研究推进其发展的基本路径。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首先需要制定实施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
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和理念要变革现实,需要相应的战略平台。
军民融合式发展,涉及军地两大系统和多方利益关系,尤其需要国家通过战略规划来推进。
在历史上,我们党一直强调“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思想,并以此作为党和国家指导国防建设的重大方针。
这些战略思想虽然在某些领域和某些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将其具体化为可供全局遵循的发展战略,缺乏战略目标、战略阶段、战略举措的约束和牵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解决军民分离问题的效果。
今天,我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选择。
要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就不能仅仅把这一体现时代潮流的大战略束之高阁,而要尽快研究论证并制定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
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等,应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国防军队发展战略相适应,与国家安全环境变化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变相适应,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相适应,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相适应。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需要以重点带动全局。
军民融合式发展,涉及方方面面。
比如,将军事※※准备需求和战场建设纳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将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体系,将国防经济布局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等等。
当前的重点是加强党的十七大强调的四大体系建设,即加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军队保障和国防动员体系建设。
这四大体系建设,既是当前迫在眉睫的建设重点,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领域。
只有通过加强这些建设,才能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军民体制机制。
军民融合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涉及各有关部门的利益调整,需要依靠国家政策和军政部门协同推动。
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权威性的高层决策机构。
坚定走中国特色经——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坚定走中国特色经——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舒本耀
【期刊名称】《中国军转民》
【年(卷),期】2008(000)008
【摘要】新的机构,新的职责,新的任务,新的挑战。
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进程中,新的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任重而道远,需要全行业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从而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总页数】5页(P16-20)
【作者】舒本耀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J], 才秉性;
2.坚定地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J], 于宗林
3.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J], 石宝华
4.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J], 宋善秋
5.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J], 汪亚卫; 倪先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形势下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中国军转民54研究与探讨esearch and analysis 新形势下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应解决的重点问题赵淑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
”这是对十七大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为当前我国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是当前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三项重点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积极推进。
一、进一步搞好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规划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至关重要。
加强战略规划,是发达国家军民融合的成功做法。
我国军民融合有着很深的中国特色,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搞军民融合式发展。
这既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又可以利用市场灵活配置资源,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所以我国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提出时间不长,已经取得显著进展。
2011年颁发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两大建设进行了统筹规划,国家和军队《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规划(2011-2015)》也被列为“十二五”国家规划,一些领域还相继制定了发展计划和实施方案。
目前实践运行提出的主要问题是:战略规划和统筹设计的理念还需进一步确立,思路还需进一步明确,方法还需进一步具体,真正避免军民融合式发展“在局部内运行、低层次徘徊;分散式领导、区域内转圈;体系内推进、局部上获益”等现象,避免军地双方相对封闭、信息交流不够透明、资源难以实现共享、法规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
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一个全局性重大战略,需要制定实施长远科学的发展战略,努力使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同步设计、同步运筹、同步落实、同步推进,形成二者互为一体、相得益彰的融合格局。
制定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应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高度,统筹确定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举措,努力使国家安全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能够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国家安全与发展之间轻重缓急的关系,做到有计划按步骤地向前推进。
为为什么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为为什么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为什么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我们党提出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思想已近两年。
表面上看,其必要性、必然性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
其实不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推进融合发展所以仍有不少阻力,所以仍存在许多不作为现象,皆与未能真正和充分认识其必然性有关。
今天,我们党提出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有着极为深刻的动因。
第一,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抉择。
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以史为鉴。
公元1500年以来,西班牙、法国、德国、日本和苏联都曾为追寻强国梦而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其重要的教训之一,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出现了严重失衡。
如何在资源配置上确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黄金分割点”,既是一个历史性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今天,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极为特殊和复杂的安全态势。
概括起来就是:生存安全与发展安全相互交织,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现实安全与潜在安全相互交织,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相互交织。
面对这一安全态势,要破解大炮和黄油两难选择的历史难题,只有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才能推动两大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第二,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
当前,我军要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最重要的是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归根到底,是提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体系对抗的能力。
信息化战争作战周期短、突发性强、消耗量大,对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依赖性空前增强,集中表现为小打大备、小攻大防、小行动大保障的鲜明特点。
工业时代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机械化战争条件下军民分割、自成体系的建设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基本要求。
从本质上说,信息化战争的体系对抗,虽然直接表现为军事体系之间的对抗,但实质上是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
只有实现军民融合,以整个经济社会为依托,国防和军队建设才能获得技术最先进、成本最经济、来源最稳定和最有可持续性的物质力量,才能极大地提高体系对抗能力,才能为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统一和利益拓展提供强大支撑。
关于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考
专家论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
”党中央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作出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决策。
我们必须充分认清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本质特征,更加自觉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在新的更高层次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意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明确提出,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不断开创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
因此,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对于全面提升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的重大意义,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推动军民融合科学发展。
(一)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是适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当今时代,随着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革命的迅猛发展,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高。
为适应新军事革命的要求,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世界各国积极推进军民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中央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将军民融合式发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战略选择,通过统筹社会经济资源,兼顾国防建设与国家各领域建设的科学协调发展,把国防建设深深融入国家经济社会体系之中。
这样,不仅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而且还有利于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
(二)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军民融合式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建设思路和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和精神实质。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强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体系、国防动员体系与经济社会的融合,体现了全面发展的要求;强调国防建设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相适应,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在战略规划、体制机制、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相互配套和相互衔接,体现了协调发展的要求;强调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种资源,降低消耗,提高建设效益,避免时断时续或大起大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08-12-12来源:军事经济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党认真总结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有益做法,致力于探索中国特色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认识不断深化。
实践不断拓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这是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寓军于民、军民结合”方针的形成和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军民结合的原则集中表现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军工企业生产民品则是它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
由于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限制,军民结合在艰难探索中向前推进。
党的十一届二中全会以来,党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始终致力于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路子,探索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开始了对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邓小平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
1979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方针。
1982年,邓小平提出:“国防科技工业有四句话——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
其中,以军为主改为军品优先,其他三句不变。
”1990年,中共中央在制定“八五”计划和十年发展规划时,把国防建设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着重解决的重要课题,放在了比较突出的位置。
“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顺应了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反映了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要求,是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需要。
按照中央军委提出的方针,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及时调整了国防科研和生产的规划和部署,改变了各种军品齐头并进的状况。
缩短了战线,相对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有重点地突破国防尖端技术,加快了重点项目的研发速度。
为什么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为什么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我们党提出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思想已近两年。
表面上看,其必要性、必然性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
其实不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推进融合发展所以仍有不少阻力,所以仍存在许多不作为现象,皆与未能真正和充分认识其必然性有关。
今天,我们党提出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有着极为深刻的动因。
第一,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抉择。
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以史为鉴。
公元1500年以来,西班牙、法国、德国、日本和苏联都曾为追寻强国梦而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其重要的教训之一,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出现了严重失衡。
如何在资源配置上确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黄金分割点”,既是一个历史性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今天,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极为特殊和复杂的安全态势。
概括起来就是:生存安全与发展安全相互交织,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现实安全与潜在安全相互交织,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相互交织。
面对这一安全态势,要破解大炮和黄油两难选择的历史难题,只有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才能推动两大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第二,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
当前,我军要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最重要的是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归根到底,是提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体系对抗的能力。
信息化战争作战周期短、突发性强、消耗量大,对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依赖性空前增强,集中表现为小打大备、小攻大防、小行动大保障的鲜明特点。
工业时代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机械化战争条件下军民分割、自成体系的建设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基本要求。
从本质上说,信息化战争的体系对抗,虽然直接表现为军事体系之间的对抗,但实质上是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
只有实现军民融合,以整个经济社会为依托,国防和军队建设才能获得技术最先进、成本最经济、来源最稳定和最有可持续性的物质力量,才能极大地提高体系对抗能力,才能为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统一和利益拓展提供强大支撑。
国防科技工业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探究
国防科技工业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探究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为武器装备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相关的技术储备,将民用产品及技术迅速纳入到武器装备的发展体系当中,能够使得我国的武器装备在生产研制的过程中采用到新技术,有效缩短采办周期,大大降低武器装备研制的费用及风险。
主要论述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内涵、新形势下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实施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意义以及科学推进我国军民融合国防科技创新战略的措施等内容。
标签:国防科技;中国特色;军民融合近些年来,随着新的军事变革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的国防科技创新也开始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为了有效抓住发展机遇并且应对这一挑战,世界各个国家开始竞相将推进国民融合的相关国防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当做取得军事技术创新的主要手段,当前世界各国有效推动国防科技创新的一项基本政策就是军民融合,从总体上来讲,不断推动军民融合国防科技创新战略,有助于维护我国的战略利益和国家安全。
1 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内涵(1)融合是核心。
胡锦涛同志对于军民融合式发展已经进行了很多次的精辟论述,对其发展思想所具有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对全面把握和正确理解军民融合式的发展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军民融合并不是简单的相加,也不是相互之间机械式的捆绑,是通过相关科学机制来实现其客观要求和本质关系,能够准确反映出国家经济建设同国防建设体系之间的本质关系,从宏观意义上来讲,二者是相互支撑紧密联系的,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依存性,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其各个要素之间能够彼此转化,相互渗透,其建设成果也能够彼此进行共享,具有相互促进的意义,但这并不是否认这二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在我国的经济社会体系当中融入国防建设,能够尊重自身的规律特点和彼此差异,又能够相互融合,强调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准确体现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解释国防建设能够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体系当中的整个实现过程。
坚定地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改革委员会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 发了 《 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
三是推进 军 品市场 准入 制度 ,形成 公平 有效 的市场 竞 争机制 。为积 极稳 妥地 引导非公 有制 经济 规范 有序 地 参 与 国防科技 工业 建设 ,原 国防科 工委发 布 了 《 非公
促进 寓军 于 民创 新体 系 的建立 ,原 国防科工 委下 发 了 《 化 国防科技 工业 投资体 制改 革 的意见 》,积极 引 深 入社 会资 本推进 投 资主体 多元化 ;同时 ,国家 发展 与
行业 分割 、政 出多 门 等 问题 ;在 组织 管理 、资 源 配
置、计划安排等方面还缺乏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 ,缺
1要 破除造 成军 民分 割的体 制机制 ,进 一步建 立 . 健全 有政 府和军 队相 关方 面领导 参加 的 、能 对军 民科 技 资源 的合理配 置和 统筹应 用 ,军 民技 术相互 转化 及 重大 军 民两用项 目 项等 重大 问题进行 统筹安 排 的高 立
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科学机制使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广防建设真正成为国家总体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大职工为了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实现军民融合防领域里实现民用效应的最大化和在经济社会领域里式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艰苦努力国家采取了一实现国防效应的最大化从而达到一种资源产生两种系列措施加以推动
乏有 效 的宏 观调 控和 战略协 同机 制 ,不 少军 工和 民用
部门仍在从各 自职责出发安排各 自的发展规划、具体 项 目,许多科技资源重复配置、浪费严重,适应军民 结合 、寓军于民的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为更好地
推进 军 民融合 的武器 装备科 研生 产体 系建设 ,应下 大
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怎么走
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怎么走作者:王树年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01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这是我国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树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新理念,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本质内涵、实现途径和任务要求,才能使我们的融合实践实现新的飞跃。
一、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研究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首先要搞清楚概念中“军”与“民”的具体涵义,对“军”与“民”的不同理解,导致了目前对军民融合基本内涵认识上的不一致。
我们应该用系统的观点,从全局而非局部、从整体而非个别来认识和把握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
军民融合的“军”是指国防和军队建设,“民”是指经济社会发展,军民融合的基本内涵就是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大系统的有机融合,或称之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其核心要义是把国防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二者相互促进、融为一体,本质要求是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配置的效能最大化,根本目的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因此,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是军民融合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要求。
军民融合是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改革创新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方式的基本遵循,宏观上要求全要素、多层次的整体性融合,但具体到不同领域、行业和单位,其融合的内容、程度和形式是不同的,不能简单一概而论。
深刻理解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最根本在于从总体上把握其规律和特点,并在具体实践中加以创造性运用。
二、军民融合的实现途径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新军事革命不断深入,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同选择,但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基本国情不同,军民融合的路径也不同。
促进社会经济转型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道路
关键词 :军民融合 ;经济发展 ;国防建设 ;中国特 色
中图分 类 号 :E 0 4 D一 5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 章编 号 :17 - 0 (0 0 0 -000 6 25 9 2 1 )90 3 -3 4
一
军 民融 合发展 的含义 冷战结束后 ,随着 各 国军费 开支 的大幅缩减 ,世界上 的一些 主要 国家 调整 了国家国 防安全 策略 ,即在 船 陕经 济发展建设 的 同时强化 国防 能力 建设 ,以实 现二 者 的双赢 , “ 民融合 ” 应 运而生 。就 目前来 看 , 军 被普遍认 可和接受 的定义 是 由美 国国会技 术 评估局 在 《 民融 合潜 力评 估研 究报 告 》 中给 出的 :军 民融 军 合 ,是 把国防科技工业 基础 同更 大的 民用科 技工业基础 结合起 来 ,组成 一个统 一 的国家科 技工业基础 的过 程。 …这一概念 的提 出主要是 由于在高 技术条件 下的现 代化 战争 中 ,国防军 事工业 在 高科技 技术 ,特别 是 尖端技术上 有着很大 的应用 和需求 ,单 纯依靠 国防科技 工业 自己的技术力 量和研 发能力远 远无 法满足 这一
二 、外军军 民融合式发展 的先进经验
随着国际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和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 ,各国军 队也都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其 中 “ 民融合 ”成 为发达 国家加强 国防建 设 的一个新 特点 、新 思路 ,许 多 国家 在军 民融合 发展 模式 上都 取得 军 令人 瞩 目的成绩 。资料 显示 ,在 2 0世纪 6 0年代 ,美 国军 事研 发经 费 占美 总经 费支 出的一 半 ,到 2 纪 0世
— —
走 中国特色 军 民融合 发展 道 路
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建设
412009·11 NATIONAL DEFENSE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建设■ 北京军区司令部动员部 马存成 王 健要看到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有效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压力增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生产事故、群体事件增多,特别是“三股恶势力”勾连聚合,伺机挑起事端,妄图破坏社会稳定大局。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以军民融合式发展为途径,坚持党政军一体、军警民联合,积极开展联合训练、联合指挥、联合演练和联合保障,努力提高国防动员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搞好探索实践,进一步拓展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军民融合带来了难得机遇,提供了广阔空间。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在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大胆探索、创新实践,不断开创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
一是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搞好融合。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既要着眼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要兼顾战时防空、伪装防护、疏散掩蔽和抢救抢修需要;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既要讲求经济社会效益,也要赋予军事功能,充分兼顾部队军事行动需要,做到一项投资、多重效益。
二是要在战略物资储备中搞好融合。
保持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战略物资储备,既是国民经济安全发展的可靠保障,也是应对突发事件、打赢未来战争的重要支撑。
要依托国家、地方、企业三级储备体系搞好军民通用物资储备,科学分析储备需求,合理区分储备任务,调整优化储备结构,实现战略物资储备的最佳效益。
三是要在信息产业发展中搞好融合。
搞好信息产业的军民融合,有利于整合军地资源,避免重复投入,增强建设效能。
比如,在民用通信设施建设上,光缆干线、移动通信、行业专网等项目要预留军事接口,做到军地互通、信息共享,满足党政军一体化指挥需要;在现代传媒手段运用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络已经覆盖整个社会、融入日常生活,可以充分赋予其国防教育功能,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教育效果。
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内容
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内容
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是指中国在军事建设和军事发展方面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这条道路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军队建设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
这是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首要基础。
其次,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强调军民融合发展。
军民融合是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军民一体化发展,加强军民资源的融合共享,推动军民科技、产业、人才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第三,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强调军队改革创新。
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提倡军队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军事管理体制,推动军队组织结构和力量编成优化调整,提高战略战术素质,增强应对多样化安全威胁的能力。
另外,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还强调军事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强
军之路要求军队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加快装备现代化步伐,提
高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确保军队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是中国军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指引下的军事建设和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建设
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内容,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战略指导。
探索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
探索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作者:张昆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2年第12期[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融合的不断深入,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既是一个关系国防建设发展转型的重大战略课题,也是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实践的重大系统工程。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的相关阐述为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指明了方向。
因此,要通过制定实施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以重点带动全局,建立健全军民体制机制、政策体系等途径充分贯彻十八大报告精神,又好又快地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基本途径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
”这既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也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准确把握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科学论断和内涵,对于全面提升综合国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目标的统一,有着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一、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需要制定实施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和理念要变革现实,需要相应的战略平台。
军民融合式发展,涉及军地两大系统和多方利益关系,尤其需要国家通过战略规划来推进。
在历史上,我们党一直强调“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思想,并以此作为党和国家指导国防建设的重大方针。
这些战略思想虽然在某些领域和某些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将其具体化为可供全局遵循的发展战略,缺乏战略目标、战略阶段、战略举措的约束和牵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解决军民分离问题的效果。
今天,我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选择。
要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就不能仅仅把这一体现时代潮流的大战略束之高阁,而要尽快研究论证并制定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
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等,应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国防军队发展战略相适应,与国家安全环境变化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变相适应,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相适应,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相适应。
在国防、经济建设中走军民融合道路
在国防、经济建设中走军民融合道路作者:高冠新桂剑国来源:《决策与信息》2009年第09期军民融合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指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军民融合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扩大国防与经济两大领域的利益交汇点,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内容。
一、军民融合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根本途径当今时代,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随着科技与产业革命的突飞猛进,全球范围内的新军事变革方兴未艾。
这就势必要求将军民融合作为一项系统性的战略工程加以谋划,从而在思想、制度设计及资源保障上,为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提供强力支撑。
众所周知,在高技术领域,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原本没有明显的界限,大部分高新技术都具有军民两用的特性。
许多军事先进技术的发展已越来越依赖于民用市场的推动,进而很快运用于军事装备的发展。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以来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军用产品与民用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尽可能地建立在国家统一的工业基础之上,从而既发挥了雄厚的民用规模经济与民间技术创新的优势,又促进了技术完善、降低生产成本和国防费用,取得了“一举多赢”的综合效益。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领导国防和经济建设中始终致力于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路子。
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战略思想。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军委制定了国防工业要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的方针。
1982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国防科技工业要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民养军、军品优先”的16字方针。
军事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必要性探讨
军事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必要性探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就是要兼顾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国防建设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融合并相互促进,共同成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强大保证和坚实基础。
军事物流是国防建设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连接军事斗争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桥梁,是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点领域,必须从深层次认清军事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必要性。
一、军事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内涵军事物流是指物资由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最终抵达部队用户实现空间转移的过程。
军事力量正是通过军事物流活动,源源不断地供应其所需要的各类军事物资,从而有效的开展军事活动。
作者认为军事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内涵包括几层含义:一是军民物流资源共享。
军民融合在资源上表现为军民共享,除了国防专用资源,其它资源如物流技术、物流人才、物流科技、物流信息、物流资金等,尽可能实现军民共用,本着效益最大化原则,最大限度的建设物流资源的通用平台。
军民之间的物流资源共享能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因争夺资源而显现出来的竞争关系弱化,共生共长、互惠互利使两者之间产生一种正合博弈的关系。
军民之间资源共享的程度越高,军事物流的支撑力就越强,国家的负担就越小,越有利于对国防事业的支持,有利于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
二是军民物流目标一致。
军民融合是将军事物流目标与地方物流目标有机融合起来,使发展目标与安全目标的利益指向统一起来。
军事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以国家总体的战略目标为出发点,是国家总体设计的结果,既没有倾向于发展地方物流的经济目标,也没有侧重于军事物流的国防目标,而是将发展与安全两大战略目标融合于一个过程中实现,各有侧重又齐头并进。
三是军民物流责任共担。
军民融合是军队和地方共同承担军事物流责任,承担军事物流任务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同时为了保证与军队合作的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军队需要负责地方从事军事物流活动所带来的高风险。
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怎么走
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怎么走作者:王树年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01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这是我国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树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新理念,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本质内涵、实现途径和任务要求,才能使我们的融合实践实现新的飞跃。
一、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研究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首先要搞清楚概念中“军”与“民”的具体涵义,对“军”与“民”的不同理解,导致了目前对军民融合基本内涵认识上的不一致。
我们应该用系统的观点,从全局而非局部、从整体而非个别来认识和把握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
军民融合的“军”是指国防和军队建设,“民”是指经济社会发展,军民融合的基本内涵就是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大系统的有机融合,或称之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其核心要义是把国防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二者相互促进、融为一体,本质要求是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配置的效能最大化,根本目的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因此,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是军民融合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要求。
军民融合是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改革创新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方式的基本遵循,宏观上要求全要素、多层次的整体性融合,但具体到不同领域、行业和单位,其融合的内容、程度和形式是不同的,不能简单一概而论。
深刻理解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最根本在于从总体上把握其规律和特点,并在具体实践中加以创造性运用。
二、军民融合的实现途径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新军事革命不断深入,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同选择,但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基本国情不同,军民融合的路径也不同。
军事大数据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思考对策
军事大数据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思考对策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是我党从现实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出发,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战略决策。
军事大数据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大数据建设质量效益的必然举措,应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加强融合设计,找准融合抓手,畅通融合渠道,推进大数据建设军民融合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
一、军事大数据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大数据建设军民融合发展虽然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但还存在发展思维不融合、规划计划不统一、协作机制不健全、需求对接不一致、安全链接不允许、数据更新不实时等问题,需要统筹研究解决。
(一)发展思维不融合。
长期以来,受制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条块分割管理的条条框框,军地各自封闭、自成体系、各搞一套、缺乏共享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形成了制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最大观念障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部门国防意识不强,对信息化建设贯彻国防要求考虑不足,认为实现军民融合会增加投入、工作量和风险;二是一些军队单位仍然固守“小而全”“大而全”的思维定势,习惯自我建设模式;三是有的军队单位对民用技术、地方人才不信任,导致一些先进民用资源和技术难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所用。
(二)规划计划不统一。
目前,我国在推进信息化军民融合方面的总体筹划与协调管理仍比较薄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军民融合的进程和效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军地各自制定规划计划,缺乏统筹与协调,难以做到统一设计、统一运筹、统一建设;二是军地资源分散,军地各控一方、各自建设,缺乏有效共建共享运作方式和机制化渠道;三是军地之间各自开展技术研发,力量分散且缺少交流与协作,难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各种力量协同创新。
(三)协作机制不健全。
军民融合式大数据建设涉及军队各个层级各个专业和国家众多部门众多行业,是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的社会行为,目前缺乏规范融合发展的工作条例和军民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管理、运转、准入、交流等机制不畅通,存在领域覆盖不全面、职责界定不明确、任务目标不具体、资源流动不畅等问题,融合共建项目大多是局部性、临时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时间:2010年03月16日 09时00分来源:《求是》作者: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对于我军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强军的统一,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的必然要求
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必须将国防和军队建设深深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中,充分发挥国防建设领域和经济建设领域资源整合的优势,实现一种资源投入,两种效益产出的“兼容型”、“双赢式”发展。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既是富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
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富国必须强军。
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格局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就“站不起来”,但是没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即使“站起来”,也不可能“挺起胸”。
走军民融合发展路子,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一个国家就不仅可以“站得起”,而且可以在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中昂首挺胸。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当今世界各国实现富国强军目标的战略举措。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打破军民分割、自成体系格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作用日渐增强。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致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取向,客观上要求我们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完成新世纪新阶段双重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既可以有效避免军民重复建设、分散建设,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包括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内的国家整体建设效益,又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共同发展,起到相互促进、双向带动的效果。
二、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对统筹“两个建设”的与时俱进的发展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兼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新路子,促进经济效益、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走出了一条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
“军转民”深入有效开展,“民参军”也迈出了关键步伐,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呈现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格局。
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对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迫切需要从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起来。
实践表明,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既是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国家安全与发展相统一的根本途径。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始终致力于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道路。
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寓军于民”的重要思想;邓小平同志要求包括国防建设在内的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强调国防建设必须随经济建设发展得到加强,做到“两头兼顾、相互促进”,提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的重要思想。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把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通盘考虑,提出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重要思想。
从“军民结合”到“寓军于民”,再到“军民融合”,这些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党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三、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路子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作。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提升潜力,探索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真正树立军民融合发展共赢的理念。
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彻底转变军地封闭、自我发展的观念,彻底转变制约“两个建设”融合发展的思想观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不断开拓军民融合式发展新路子。
着力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
要注重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重点做好“六个纳入”,即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与改革规划纳入国家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总体规划,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把重大国防设施建设纳入国家基本建设体系,把军队人才基础知识素质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军队生活服务保障纳入社会服务保障体系,把国防动员纳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
同时,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着力在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协调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和综合协调;着力在军民融合发展运行机制上
下功夫,着力构建权责对称、运转顺畅、激励有效、惩罚有力的运行机制;着力在健全与完善相关的制度法规上下功夫,构建一套层次分明、相互配套、彼此协调的法规体系,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法制化、正规化、科学化。
着力解决好突出矛盾和问题。
要把握好调结构、保增长、扩内需的发展机遇,把扩大投资需求与加强国防基础能力建设科学统筹起来,使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取得平时与战时、军事与经济两种效益;把握好调结构、上水平的发展机遇,把加强武器装备自主创新和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大力提升现代武器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优化国防科技工业的组织结构、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把握好抓改革、增活力的有利氛围所带来的机遇,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走军民融合发展路子的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军民技术研发一体化、后勤服务保障一体化、动员建设一体化、人才培养一体化等方面改革的力度,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造融合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