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岩石》教案1青岛版
13.认识岩石-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认识岩石——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岩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3.能够分类、识别常见的岩石;4.了解岩石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岩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岩石的形成过程;3.常见的岩石及其特征。
三、教学难点1.岩石的分类方法;2.大气、水、生物、火山、地震等地质现象对岩石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岩石和图片,导入新课;2.通过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方法;3.通过展示多样的岩石和图示,让学生感知岩石的多样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石等实物岩石和图示,让学生看看这些石头,它们的颜色、形状是否相同。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石头呢?为什么有些石头是黑色的,有些是红色的,有些水波纹一样的,或者有颗粒感的呢?在讲解岩石的基本概念后,认识常见岩石,由此引出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
2. 岩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岩石由一个或多个矿物质组成,其中最常见的矿物质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根据其形成条件和成分不同,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1)火成岩火成岩是在地壳深部岩浆冷却结晶形成的岩石,具有晶粒明显的特点。
常见的火山岩,如玄武岩和安山岩,都属于火成岩。
(2)沉积岩沉积岩是源于大气、水、生物或火山喷发等物质的沉积物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通常呈层理结构,比较常见的沉积岩有长石石英砂岩、泥盆岩、石灰岩等。
(3)变质岩变质岩是在地壳深部高温高压作用下从原岩石重结晶形成的岩石。
变质作用指的是地球内部的地质过程,让原本属于其他岩石类型的石头,改变了它们的模样,比如片麻岩、变质砂岩等。
3. 岩石的形成过程(1)火成岩的形成过程火成岩是地球内部岩浆的冷却结晶产物,当火山喷发时,地球深处的岩浆冷却,最终形成了火山岩;当岩浆从裂缝中涌出,流到地表,冷却凝固时,形成了喷出岩。
(2)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整个地球表面都是干燥的,没有水、没有空气、没有生命,这时候我们叫它原始地球。
《认识岩石》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课件PPT(3篇)

测试岩石硬度的方法:
指甲刻得动的属于较软。
指甲刻不动,铜钥匙刻得动的属于 PPT模板:/moban/PPT素材:/ Nhomakorabeaucai/
PPT背景:/beijing/
PPT图表:/tubiao/
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石察
的 名方 称法
看
摸
刻 滴盐酸 ……
温馨提示:
1、选择喜欢的岩石(至少4块),仔细地观察它们的 主要特征;
2、滴稀盐酸时要小心谨慎,滴过稀盐酸的岩石要 用镊子夹住放在水中清洗;
意 2、千万不要把盐酸溅
事 到 皮肤、衣服上,要
项 用滴管取。
花岗岩
花 花斑状;粗 很 不 块
岗
糙硬 冒 状
岩
泡
砂岩
砂 黄褐, 粗 很硬 不 颗
岩灰 糙
冒粒
泡状
石 灰 岩
石灰岩
石 青灰、 光 较硬 冒 颗
灰褐 滑
泡粒
岩
细
页岩
页 红褐, 光 较软 不 薄
岩灰 滑
冒层
泡状
大理岩
大理岩
大 白、 粗 较软 冒 颗
理 黑、 糙
泡粒
岩 花绿
粗
一、填空: 1。( 放大镜)是用来观察 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2。我们可以从(颜色),
(形状),(软硬)(结构) 等方面研究岩石的特征。
青岛小学科学三下《13认识岩石》word教案 1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
3. 认识岩石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2.在探究中愿意合作交流,欣赏美石中体验自然美。
3.能根据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了解常见岩石的种类。
二、教学重点:
能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三、教学难点:
能根据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了解常见岩石的种类。
四、教学准备:
各种石头、小刀、铜钥匙、、锤子
稀释的盐酸、滴管、水槽、水、放大镜、石头分类资料卡、岩石录像资料。
五、教学过程:
1.确定研究的问题。
同学们,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石头装点着美丽的
大自然,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有趣的石头。
2.做出假设,自主探究。
(1)初步感知,说说石头。
学生自由发言。
(2)提问:利用那些工具来研究石头。
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石头在颜色、形状、硬度、滴盐酸的变化等方面都不一样。
(3)给石头分类。
根据颜色来分:红的、白的、黄的、黑的。
根据滴盐酸的变化来分:一类冒泡
一类不冒泡
根据硬度来分:很硬、较硬、较软
达标测试:1.放大镜是用来做什么的仪器?
2.你能用哪些方法观察岩石?。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认识岩石》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认识岩石》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1.学习岩石的定义、种类、形成及应用;2.探究地貌变化与岩石的关系;3.培养学生具有观察、分析、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岩石的基本概念;2.理解岩石的种类及形成;3.发现岩石与地貌变化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理解岩石的本质及种类;2.探究岩石与地貌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2.观察实验;3.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设计:1. 课前准备(5分钟)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及天赋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好奇心。
2. 导入(10分钟)老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教学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岩石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形成方式,并让学生猜测熟悉的岩石种类。
3. 实验展示(20分钟)老师布置岩石的实验探究任务,让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岩石的特点、性质等,激发学生发现和思考的能力。
4. 探究关系(15分钟)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发现岩石与地貌变化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地貌和岩石的相互作用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5. 总结(10分钟)老师针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表达今天学到的知识,以及自己的思考。
六、作业布置作业形式:以岩石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作业内容:学习了今天的岩石知识后,请你给同学们科普一下你所了解的鲜为人知的知识点。
作业要求:不少于200字。
七、板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岩石的定义、种类、形成及应用;探究地貌变化与岩石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观察、分析、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岩石的基本概念;2.理解岩石的种类及形成;3.发现岩石与地貌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岩石的本质及种类;2.探究岩石与地貌变化的关系。
八、教学评估通过讲解、实验探究和任务展示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岩石的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并收集学生反馈,提高课程质量。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岩石》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岩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制三年级下册《认识岩石》教学目标:1、了解岩石的特点和用途。
2、能利用实验的方法自主探究岩石的特性;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3、知道材料的使用可以为人类发展带来好处,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原料,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喜欢大胆想象。
活动准备:1、学生自己搜集的各种石头。
2、分组材料:刀子、锤头、滴管、盐酸岩石矿物标本。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回家搜集一些大自然中的各式各样的石头,带来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石头,认识岩石。
(板书:认识岩石)二、活动探究:活动一:生活感知1、谈话:观察一下我们搜集的石头,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好吗?2、学生分组观察搜集的石头,进行交流。
活动二:探究石头的特点(一)引入课题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与观察,我们知道石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那你们想过没有,它们各自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处的呢?这是本节课我们将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二)猜想石头的特点1、猜想谈话: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观察先来猜一猜,石头会有哪些特点呢?2、交流结果(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特点)(三)验证猜想谈话:刚才同学们猜出了岩石的这么多特点,是不是真的这样?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验证一下?那么先来制订实验方案,确定你们小组的研究方法和需要的器材吧。
1、制定并交流实验方案。
(1)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2)交流实验方案。
(我们组准备用……(3)提出注意问题。
2、学生操作验证。
谈话:下面各小组根据自己设定的实验方案,利用桌上的材料动手实验吧,不要忘记填写实验记录单。
(1)小组同学合作探究石头的特点。
教师参与其中,与同学们一起合作、探究。
(2)整理器材及探究的结果,准备交流各组的发现。
3、交流实验成果。
(完整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岩石》教案1青岛版

认识岩石教材简析岩石是学生们司空见惯的自然事物,但要对研究岩石产生兴趣,能对岩石提出问题并从中发现问题,这就不容易了。
本课着力体现认识自然界事物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初步观察岩石了,了解岩石的主要特征,知道对岩石进行研究的方法。
学习目标:1.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并学会能用图和文字表达,学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2.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在探究中做到愿意合作交流,在欣赏美石中体验自然美。
3.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利用简单的观察仪器观察岩石的主要特征,知道岩石具有硬度、遇酸的反应、纹理、形态、结构等特征。
学习重点:学生利用简单的观察仪器对岩石观察认识的探究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学生按照顺序对岩石观察发现进而对岩石分类的学习活动指导。
学习准备:学生准备:采集各种岩石。
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好每小组准备实验仪器、活动材料准备:稀盐酸、滴管、镊子、放大镜、铜钥匙、小刀、小锤子等;教师准备:岩石标本、自然界中美石图片、岩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及网站、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教法:本节课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探索新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法:本节采用小级合作、探究、观察、对比、分析与归纳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1、讲解: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
2、提问: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3、谈话:从今天开始,我们来研究岩石。
(出示课件:认识岩石)二、探究活动:1. 欣赏、讨论岩石。
(2)交流:关于岩石,你都知道些什么?(3)小组出示学生自带的岩石,教师出示各种漂亮的岩石标本,让学生观察、欣赏,并对此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认识岩石》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认识岩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材主要介绍了岩石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通过观察、比较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岩石,了解岩石的形成和用途。
1.2 教学目标•知道岩石的概念。
•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岩石。
•了解岩石的用途。
•能够进行简单的岩石实验。
1.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岩石的概念和种类,了解岩石的用途。
•教学难点:区分不同种类的岩石。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1.引入学生关键词“岩石”,探究学生对“岩石”的概念和认知。
2.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岩石,并发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点。
–感受、探讨: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质地等,记录下来。
–讨论、分析: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有哪些,以及为什么不同。
3.引出本课的内容:“认识岩石”。
2.2 讲授环节1.教师简单讲解岩石的定义和分类。
2.分类介绍几种常见的岩石: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
3.介绍不同岩石之间的区别和用途,并展示相关图片和实物。
4.让学生观察图像、实际样本,理解不同岩石的特点。
2.3 操作环节1.观察活动:学生使用显微镜,对不同的岩石进行观察,观察其颗粒的大小和组成是否不同。
2.实验活动:学生进行简单的实践活动,制作沉积岩。
3.学生小组合作:以小组形式,分配不同岩石名称,收集、描述、制作实物、演示展示等。
2.4 总结回顾1.学生自己动手分类,复述所学知识点。
2.游戏环节:利用物品进行以岩石的识别为主题的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三、教学资料•PPT课件•包括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内的实物样本。
•显微镜及投影仪•实验用品:花岗岩粉末、沙土、泥土、纸杯、盈盈等四、教学评价4.1 教学效果评价1.能够从观察、分析实际物品、进行实验等角度感性和理性地认识岩石,进一步了解岩石的形成、特点、分类和用途。
2.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状态,合作积极,愿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
4.2 教学方法评价1.教师在导入环节中,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青岛版小学科学《认识岩石》教学设计

认识、研究岩石。
(板书课题:认识岩石)二、研究岩石:1.探究:岩石的颜色、大小、形状?(1)谈话: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找各种各样的岩石,你们都带来了吗?(2)小组内互相分享一下带来的岩石,边看边说,大家都有什么新发现。
(3)看来同学们今天把全国各地的石头都带来了,旅行的时候带一块具有当特点的石头回来作纪念品,真是不错的选择。
(4)谁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岩石?学生介绍带来的石头,老师也跟着你们长了不少见识。
2.小组合作探究:岩石的表面特征?(1)教师谈话:刚才我们用眼睛看和用手摸的方法研究了岩石,其实还可以借助工具,比如放大镜来进一步地研究岩石。
(2)教师介绍放大镜是观察物体细节的科学仪器,并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找学生上前面来使用一下放大镜,教师看学生是否会正确使用。
(3)课件出示,教师讲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岩石的特征,也就是说岩石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同种颗粒组成;不同种颗粒组成?(2)(2)一层一层;一粒一粒?(3)(3)粗颗粒;细颗粒?(4)(4)光泽度暗;光泽度亮?3.出示分发实验记录单。
4.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正确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2)观察岩石断面处。
(3)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表格上。
(4)要注意安全!5.各组材料员领取实验材料(放大镜岩石标本)。
6.学生做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
7.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三、小组合作探究:岩石的软硬程度?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除了用放大镜观察研究岩石的特征外,我们还可以用另外一种工具(小刀)来进一步研究岩石的软硬程度,另外还有我们的手指甲也可以帮助我实验。
2.学生先猜一猜实验的方法?3.教师小结:课件出示岩石的软硬程度怎样划分岩石的软硬程度可以划分三个等级:用手指甲划后留有划痕的岩石较软。
用小刀刻划后留有划痕的岩石很硬。
用小刀刻划后也没有留有划痕的岩石非常硬。
4.展示分发实验记录单。
5.强调实验时的注意事项:(1)正确使用小刀进行刻划、观察。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认识岩石》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认识岩石》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岩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岩石,如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辨别能力。
2. 培养学生分类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启发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质知识的兴趣。
重点:掌握岩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难点:辨别不同类型的岩石。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5分钟)大气、水、土壤、动植物、岩石都是地球上自然界的五大要素,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个要素——岩石。
Step 2 热身活动(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们回忆一些常见的岩石,如石灰石、花岗岩、煤等,带着同学们探讨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Step 3 探究活动(30分钟)1. 观察图片,学习基本概念出示图片,向学生展示几种不同的岩石,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形状、颜色、质地、纹理等特征来了解岩石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分组讲解自己组内了解的岩石的概念。
2. 了解分类方法通过图片和学习资料,向学生介绍岩石的分类方法,如:根据岩石成因的不同可将岩石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为学生们讲解每一种岩石的特点、形成过程和不同之处。
3. 分组探究让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周围的岩石,尝试将它们进行分类,并进行描述,从中发现不同类型的岩石的特点。
Step 4 总结归纳(10分钟)采用多角度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如:观察特征总结法、分类总结法等等。
Step 5 拓展练习(15分钟)1. 查找资料,发现当地的著名岩石和相关地质遗址。
2. 画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并写出不同之处。
3. 搜集一些现代建筑中用到的石材的信息,分析为什么选择这种石材、它的性能和特点。
Step 6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总结今天的收获,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后反思:此次课堂中融合了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感性认识方面有所提升。
青岛版科学三下《认识岩石》教案

《认识岩石》教案教学目标:1、根据自己采回的岩石,引导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岩石的一般特性,根据特性能认识一般常见的岩石。
2、通过搜集资料、自己研究岩石,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对自行获取知识后的成功产生进一步的探求兴趣。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采集各种岩石,了解岩石资料,能用自己的话说下来。
教师准备:1、各种类型的岩石、岩石的视频资料、课件。
清水2、稀释的盐酸、胶头滴管、放大镜、小刀、铜钥匙、抹布,卫生纸(实验完成收拾整洁)、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先看屏幕,这,是同学们采集来的岩石,这是自然界中岩石形成的壮美景观。
注意观察,看你能发现什么……(看图片)图片欣赏到这里。
课前同学们采集了很多岩石,我想问一下:你是从哪儿采集的呢?(真是有心人呀)那通过自己采集和观看图片,你对岩石有了哪些了解呢?生:岩石有圆形的、有椭圆形的,形状很不相同。
这块岩石上的图案好像……(板书:形状)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生:岩石颜色各不相同。
有灰色的、白色的、还有棕色的、青色的……(板书:颜色)生:我们的岩石都很硬。
(板书:硬度)光滑粗糙、大小、长短等。
师:同学们可真会发现!那你想不想更全面地了解岩石呢?那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进岩石的世界,认识岩石,研究岩石?(板书课题)二、设计实验方案,讲解盐酸及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弄清注意事项。
师: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我们在以前的实验中,用到过哪些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子闻、用嘴尝、用手摸)不错,但有时仅凭我们的感观是不够的,还要借助一定的工具,这节课我们就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研究岩石。
师:在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都准备了材料,那如何利用这些材料来研究岩石呢?接下来,每个小组先讨论一下,你们打算研究岩石哪些方面,怎么研究?(出示)试试小组开始讨论设计探究方案。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打算?生:我们打算研究岩石的颜色、软硬、结构和滴盐酸后的变化。
《认识岩石》教案一等奖及教学反思

《认识岩石》教案一等奖及教学反思1、《认识岩石》教案一等奖及教学反思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1、指导学生了解采集岩石的方法,知道采集的地点。
2、指导学生掌握认识岩石特征的方法。
3、指导学生了解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鉴别事物的能力以及动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老师提供岩石图片和实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岩石变化的资料,使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索过程,并在活动中了解冷热、风雨、植物等对岩石变化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实验方案,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神秘、稀奇的事物。
今天老师要邀请同学们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好,我们出发吧!(课件展示风化岩石:钟乳石、蘑菇石、鹅卵石、黄山奇石等岩石)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的美景,想跟老师说什么呀?(欣赏并说出有什么想法。
)二、猜想与假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真了不得,雕琢出这么多千姿百态的岩石,那么,它们的模样一直是这样的吗?(猜测岩石会不会改变模样。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科学来研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板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猜测使岩石变化的因素。
2、教师随机分类板书:冷热、水、风、地表运动……三、制定方案1、同学们刚才欣赏许多形态各异的岩石,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再过一千年、一万年后,它们还会改变吗?2、(板书:会)会是什么力量使岩石改变模样的呢?四、实施探究1、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使岩石变化的因素,你们能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你们的说法吗?那么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说的其中两个因素。
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的研究。
其它的因素,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其它因素对岩石的改变。
《认识岩石》教案及教学反思

《认识岩石》教案及教学反思.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岩石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岩石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地球科学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岩石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难点:岩石形成的过程和鉴别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岩石标本、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矿物鉴定卡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岩石。
2. 新课导入:介绍岩石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岩石形成的过程、鉴别方法和地理分布。
4. 学生活动:观察岩石标本,用彩色笔标注不同岩石的特点。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岩石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确保教案内容完整、系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 反思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和描述岩石。
3. 反思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岩石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岩石分类和特点的表现。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岩石知识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公园或岩石标本馆,加深对岩石的认识。
2. 岩石采集: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采集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观察和分析。
3. 科普活动:邀请地质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岩石研究的最新成果。
八、教学建议:1. 注重直观教学:利用图片、视频和实物标本,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岩石知识。
2.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案例和实际应用,引发学生对岩石的兴趣。
3. 加强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提高课堂参与度。
九、教学难点解析:1. 岩石形成过程:通过动画或视频讲解,简化岩石形成的过程。
青岛版科学三下《认识岩石》互联网搜索教案

认识岩石诸城市皇华镇马耳山艾东小学崔维国教案背景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科学3.课时:1课时教材简析岩石是学生们司空见惯的自然事物,但要对研究岩石产生兴趣,能对岩石提出问题并从中发现问题,这就不容易了。
本课着力体现认识自然界事物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初步观察岩石了,了解岩石的主要特征,知道对岩石进行研究的方法。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并学会能用图和文字表达,学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2.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在探究中做到愿意合作交流,在欣赏美石中体验自然美。
3.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利用简单的观察仪器观察岩石的主要特征,知道岩石具有硬度、遇酸的反应、纹理、形态、结构等特征。
学习重点:学生利用简单的观察仪器对岩石观察认识的探究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学生按照顺序对岩石观察发现进而对岩石分类的学习活动指导。
学习准备:学生准备:采集各种岩石。
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好每小组准备实验仪器、活动材料准备:稀盐酸、滴管、镊子、放大镜、铜钥匙、小刀、小锤子等;教师准备:岩石标本、自然界中美石图片、岩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及网站、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教法:本节课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探索新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法:本节采用小级合作、探究、观察、对比、分析与归纳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关于岩石的图片(出示课件:岩石的世界)。
百度搜索:/photo_8886903.html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1、讲解: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岩石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岩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2.在探究中愿意合作交流,在欣赏美石中体验自然美。
3.能利用简单的观察仪器观察岩石的主要特征,知道岩石具有硬度、遇酸的反应、纹理、形态、结构等特征。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放大镜、小刀、滴管的使用、锤子的使用,研究岩石的简单方法,正确使用盐酸,会查找筛选资料。
案例背景分析:活动准备提出了要研究岩石需要的材料:除了到大自然中去采集各种各样的岩石外,还要准备放大镜、小刀、锤子等工具,搜集一些有关岩石方面的资料。
本课只有一个活动,想办法研究我们搜集的石头。
包括两个环节:一是研究岩石的方法。
教科书中呈现了一个交流框“研究岩石的方法”,旨在引导学生把交流的方法及时记录下来。
通过提示学生展开对岩石的观察研究,明确研究思路,领会研究方法。
二是研究岩石的特征。
教科书观察记录设计了一个记录表格,分别用看、摸、刻、盐酸等方法科学地,有目的、有方向地探究岩石的特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自己研究的岩石的特征。
在自由活动中,根据岩石的硬度给采集的岩石分类。
提供的指向富有活动性,但在上一个环节:想办法研究我们的岩石中学生已经认识到岩石的硬度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因此学生按硬度来分类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教科书中提示“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本课所掌握的研究岩石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给岩石分类。
拓展活动中教科书提出了一个活动指向;给搜集的岩石命名。
(本环节调到了第二大环节:想办法研究我们搜集的石头中完成,在研究岩石的特征过程中学生要先给岩石起名字再进行探究,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的探究思路更有条理)因此让学生在课下通过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来了解更多的有关岩石方面的知识,以增加学生对岩石的了解,作为本课研究的延伸。
教学过程描述: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关于地表岩石的视频资料,想不想看?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简析
岩石是学生们司空见惯的自然事物, 但要对研究岩石产生兴趣, 能对岩石提出问题并从
中发现问题, 这就不容易了。 本课着力体现认识自然界事物的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初步观察
岩石了,了解岩石的主要特征,知道对岩石进行研究的方法。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在活动中培
)四级。
二、选择题。
2
手指甲刻画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有刻痕的岩石
(
)。
A 较软 B 较硬 C 很硬 D 非常硬
三、判断题。
1. 各种岩石的硬度不同。
(
)
2. 所有的岩石都是颗粒状的。
(
)
3. 有的岩石遇到盐酸冒泡,有的不冒泡。 (
)
四、连一连。
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
较硬
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
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并学会能用图和文字表达,学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2.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学生在探究中做到愿意合作交流, 在欣赏美石中体
验自然美。
3. 通过学习活动, 学生能利用简单的观察仪器观察岩石的主要特征, 知道岩石具有硬度、
遇酸的反应、纹理、形态、结构等特征。
学习重点:
3
硬度、滴盐酸的变化等方面不一样。那你们能不能根据岩石的硬度给采集的岩石分类呢?
3、自由活动
出示课件:(给岩石分类)学生根据岩石的硬度给搜集到的岩石分类,对学生其他有比较恰
当的分类想法及时给予表扬肯定。
三、 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给你采集到的岩石起个名字) ,看谁起得名字好听 ?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命名?
学生利用简单的观察仪器对岩石观察认识的探究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按照顺序对岩石观察发现进而对岩石分类的学习活动指导。
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采集各种岩石。
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好每小组准备实验仪器、活动材料准备:稀盐酸、滴管、镊子、放大
镜、铜钥匙、小刀、小锤子等;
教师准备: 岩石标本、 自然界中美石图片、 岩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及网站、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4)探究岩石
①小组内研究
师:根据刚才读的资料卡中的内容, 此时的你对岩石的软硬程度知道是怎样区分的吗?接下
来请同学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 并根据自己制定的探究方案, 开始研究吧! 不过在研究之前,
要注意真阅读使用说明,看清提示,小心使用,千万不要溅到皮肤、衣
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1、讲解: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
2、提问: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谈话:从今天开始,我们来研究岩石。 (出示课件:认识岩石)
二、 探究活动:
服上,小心使用。 (出示课件:温馨提示)
● 使用放大镜时,要先阅读资料卡。 (出示课件:认识放大镜)
● 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填好观察记录表。 ②展示研究成果
(出示课件:观察记录表)
师:同学们刚才研究得可真投入呀! 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研究成果, 其他小组要认真
听,并做好及时的补充和指正。
③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你们的研究、我们共同的交流,我们发现原来岩石在颜色、形状、
教法: 本节课采取启发式教学法、 探究实验、 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开放式教学,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探索新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法: 本节采用小级合作、 探究、 观察、 对比、 分析与归纳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探究,
相互交流, 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
(2)制定方案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结合手中的实验器材制定出自己小组的探究方案。
(小组开始讨论设计探究方案)
(3) 汇报探究方案
师:老师发现在刚才的交流中大家都很用心, 相信你们都相出了很多方法, 哪个小组先说说
你们组制定出的探究方案? (指名说)
师小结:你们真聪明,大家都想出了不同的探究方案,比如:
四、 课堂检测:
出示课件:(课堂达标)
一、填空题。
1. 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是(
)。
2. (
)、(
)、(
)在岩石的新断面上刻画,来测试岩石的硬度。
3. 用盐酸检测岩石时,必须用(
)取盐酸。
4. 我们可以从(
)、(
) 、(
) 、(
)等几个方面来研究岩石的特
征。
5. 岩石的硬度可以分为较软、 (
)、( )、(
1. 欣赏、讨论岩石。
(2)交流:关于岩石,你都知道些什么?
(3)小组出示学生自带的岩石,教师出示各种漂亮的岩石标本,让学生观察、欣赏,并对
此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1) 提出问题
师:通过刚才汇报我们采集到的岩石,大家不难发现:岩石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那它们的
1
特点肯定也会不同的。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岩石呢?
用眼睛看一看,岩石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
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结构。
用锤子、手指甲、小刀、铜钥匙来检测岩石的硬度。
将盐酸滴在岩石上,看一看有什么反应?
…… (出示课件:用什么方法研究岩石?)
有了这些可行的研究方案, 老师相信, 你们在研究中会有更新奇的发现, 想不想马上开始研
究(想)。不过在研究前,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小资料: (出示课件:测试岩石硬度的方法)
很硬
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
较软
教学反思
《认识岩石》 一课, 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观察、 研究岩石的一般方法, 并通过亲自观察和实验, 知道常见的岩石的特征。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 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成功之处:教学准备比较 充分, 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不仅注重了观察方法的指导, 而且注意指导学生做到观察有 序、合作探究, 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教学原则。在小组合作探究时,老师给出一定时间 让学生充分地、 独立地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充分表达出来。 通过讨论,学生的探索结果得 到了交流,互相启发提高,自己找出了各种岩石的特征,教学效果良好。不足之处:首先, 在组织课堂教学上, 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由于学生对科学的实验教学 有着极大的兴趣, 致使在学习的过程中, 部分学生不是专注于对知识的探究, 而是在专注于 玩。尤其是在探究环节, 部分低等生参与意识不足。今后在组织小组合作时,注意增强学生 参与意识,努力做到人人参与,愿意合作交流。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附:《认识岩石》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