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教案设计教学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卖油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卖油翁》教案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卖油翁》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卖油翁》。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理解故事情节,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常用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卖油翁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语法现象的理解。
2.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想象一个卖油翁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卖油翁的智慧。
3. 课堂讲解: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语法现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课堂练习:随堂练习,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6.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卖油翁1. 智慧:陈尧咨射箭2. 人生哲理:熟能生巧七、作业设计答案:卖油翁的智慧体现在他能够熟练地倒油,不溅出一点油。
他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是: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才能够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2. 作业题目: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答案:射箭的人不一定能射中靶子,但一定会射出箭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言文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课堂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现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阅读其他有关智慧的故事,如《孔子见南子》、《孟子见梁惠王》等,从中领悟人生哲理,提高自己的智慧。
《卖油翁》教案设计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卖油翁》中所体现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方法。描写手法是表现人物、事物、环境特征的方法;修辞方法则是为了增强语言表达效果而运用的技巧。它们在我们的写作和日常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对卖油翁倒油动作的细致描写,以及对话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分析这些案例,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描写手法和修辞方法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这一主题时,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整理思路和语言组织方面还存在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口语训练环节,如辩论、演讲等。
在本次教学中,我也注意到学生们对于文章主题“熟能生巧”的感悟有所不同。有些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这一道理;而有些学生则显得有些迷茫。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帮助他们深入体会文章所传达的哲理。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卖油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熟能生巧’的情况?”比如学习骑自行车、游泳等技能时,经过反复练习,我们能够掌握并运用这些技能。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卖油翁》中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描写手法和修辞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描写手法和修辞方法相关的实际问写作练习。通过练习,演示如何运用描写手法和修辞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人教版语文《卖油翁》教案

教案设计:《卖油翁》课程目标:1.知识与理解:o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卖油翁》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o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o欣赏文章简洁、生动的语言风格,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2.技能培养:o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学会翻译和解读文言文。
o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炼主题、分析人物形象。
o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评价文章和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引导学生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认识到努力和实践的重要性。
o培养学生的谦逊品质和虚心学习的态度。
o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内容:•文本介绍:《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活动设计: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熟能生巧”的短视频或讲述一个相关的故事,如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熟能生巧”的道理。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熟能生巧’的例子?你们认为这个道理重要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欧阳修的文言文《卖油翁》,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阐述‘熟能生巧’的道理的。
”二、初步阅读与感知(约15分钟)•自主阅读:学生分组阅读《卖油翁》原文,要求边读边勾画重点字词和句式,注意文章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情节、人物和主题,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发展,如陈尧咨射箭的技艺、卖油翁的酌油技巧等,以及这些情节背后的道理。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如陈尧咨的骄傲自满、卖油翁的从容不迫等。
三、深入分析与理解(约40分钟)•重点字词与句式分析:o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如“矜”、“忿然”、“酌”、“以钱覆其口”等,提问:“这些字词和句式在文章中的含义是什么?它们对理解文章有什么帮助?”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字词和句式的含义,为理解文章打下坚实基础。
《卖油翁》教案

《卖油翁》教案教案:《卖油翁》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章节:第一单元第4课内容:文言文《卖油翁》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卖油翁》全文。
2.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言文特殊的句式和用词。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卖油翁》全文打印稿3. 文言文阅读指导资料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卖油翁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3.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解释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进行相关的阅读拓展。
六、板书设计1. 《卖油翁》2. 卖油翁的故事3. 课文解析4. 案例分析5. 课文主题与寓意七、作业设计1. 背诵《卖油翁》全文。
2. 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语。
3. 翻译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4. 阅读拓展: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卖油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解析《卖油翁》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陈黯所写的一篇寓言故事。
全文通过卖油翁与年轻人的对话,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解析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道理。
1.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特别是文言文中的特殊字音。
a. 词语解释:如“翁”、“ youngster”等词语的含义。
《卖油翁》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卖油翁》教学设计(优秀8篇)《卖油翁》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包含着丰富深刻的道理,短小精悍的文章,蕴含着熟能生巧的含义,学习本文要注意揣摩作者的用词准确,要运用发散思维,认真品味文章的多次面的内容。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较浅显的文言文,而学生也不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经过一年的训练,已经能够运用自如地借助工具书对不熟悉的文言文做到畅通文意,但对于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掌握还不够,需要系统介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生字,注音,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实、虚词,译全文;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难重点】(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2)实、虚词理解掌握(3)详略得当的'写法【教法与学法】教学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教学中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课文。
由于本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兴味甚浓,疏通文意决非难事。
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对内容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逐步完成本课既定的教学目标。
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一是组织者,把握其学习的整体走向;二是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三是一本百科知识全书,给学生提供必需的知识。
这样,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
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学生采取的具体学法有:1、平等交流法。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在本课中,它包含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完成目标时所需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质疑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卖油翁》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卖油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2. 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探究文章所揭示的“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卖油翁的形象。
2. 难点: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探究文章所揭示的“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相关情境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2. 讲授新课:先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然后,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卖油翁的形象和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3. 课堂互动: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
这样既能够增强课堂趣味性,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熟能生巧”的理解,或者讲述自己身边的“熟能生巧”的故事。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1. 课堂练习: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作业:布置一篇小作文,让学生写写自己身边的“熟能生巧”的故事。
3.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小作文,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1. 多媒体课件:展示文章结构、重点词语、语句等。
2. 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卖油翁》教案设计

《卖油翁》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卖油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1.1.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能够自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1.1.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2.2 运用阅读、讨论、分析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1.3.2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卖油翁》的故事背景、作者陈寿及其代表作《三国志》。
2.2 课文解读2.2.1 字词解释:解释文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2.2 句子翻译: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2.3 内容分析: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
2.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查阅资料、总结要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3 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和合作意识。
4.2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和内容分析等方面。
4.3 单元测试评价组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5.2 第二课时讲解生僻字词,翻译重要句子,分析课文内容。
5.3 第三课时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
5.4 第四课时布置课后作业,进行课堂小结。
5.5 第五课时进行单元测试,总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卖油翁》教案(最新

《卖油翁》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诗词曲赋》中的《卖油翁》。
详细内容包括:1. 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2. 《卖油翁》诗词全文解析;3. 诗词的韵律、修辞手法及其作用;4. 诗词意境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卖油翁》的诗词背景、作者简介、全文解析、韵律、修辞手法等;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学会尊重劳动人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韵律、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重点:《卖油翁》的全文解析、意境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卖油翁》;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诗词背景,让学生对《卖油翁》有初步的了解;3. 诗词全文解析: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诗词,讲解重点字词、句子;4. 韵律、修辞手法讲解:分析诗词的韵律特点,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5. 意境把握: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6.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巩固知识;8. 课堂拓展:介绍其他类似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卖油翁》2. 作者:欧阳修3. 重点字词、句子;4. 韵律特点、修辞手法;5. 诗词意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卖油翁》的韵律、修辞手法,并写出自己的理解;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笔记和教材,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韵律、修辞手法的讲解;2. 诗词意境的把握;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与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诗词韵律、修辞手法的讲解1. 音韵美:分析诗词的平仄、押韵,让学生感受音韵的和谐;2. 修辞手法:讲解本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举例说明其在诗词中的作用;3. 作用分析:强调修辞手法对表达诗词意境、情感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2024年七年级语文《卖油翁》教案

2024年七年级语文《卖油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本语言之美。
2.学习课文中的成语,积累词汇。
3.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领悟文章主题。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难点句子。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卖油翁》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提问:“卖油翁”是什么意思?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成语和难点句子。
2.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
四、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课文中的陈尧咨和卖油翁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课堂讲解1.分析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性格特点。
2.讲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从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四、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课文中的故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写作特色。
2.分析文章的寓意。
三、课堂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故事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四、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课文中的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中的哲理。
2.分析文章的社会意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课文中的道理?2.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卖油翁》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卖油翁》的内容和主题。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部分成语和难点句子的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
《卖油翁》教案

《卖油翁》教案教案:《卖油翁》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文章。
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卖油翁和陈尧咨的故事。
故事中,卖油翁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机智,成功地化解了与陈尧咨的矛盾,并使得陈尧咨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文章旨在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理解文章中的道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住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能够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成语和典故。
3. 通过故事,培养学生机智、聪明、勇敢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2. 难点:文章中一些成语和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引入文章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 讲解:讲解文章中的重点字词、成语和典故,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文章内容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文章中的成语和典故,进行实际运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文章《卖油翁》2. 板书重点字词:射箭、矛盾、聪明、勇敢3. 板书文章道理:机智化解矛盾,勇敢面对困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文章中的成语造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如何,对成语和典故的掌握情况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阅读其他有关成语的故事,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文章。
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卖油翁和陈尧咨的故事。
故事中,卖油翁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机智,成功地化解了与陈尧咨的矛盾,并使得陈尧咨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2024年语文课《卖油翁》教案设计

2024年语文课《卖油翁》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卖油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卖油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运用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勤奋、聪明和善良等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卖油翁》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梗概。
解释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解读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3 课文解读: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个细节和情节。
解释课文中的成语、谚语和文化背景。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分析。
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3.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理解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和习俗。
领悟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方法4.1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和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4.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和人物形象。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共同完成任务。
4.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课文中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第五章:评价与反思5.1 学生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5.2 教师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024年语文课《卖油翁》优秀教案设计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202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教案设计

202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卖油翁》。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和文言文句式。
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
培养学生通过文本分析人物性格、感悟道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课文中所传达的哲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背诵。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课文中所传达的哲理。
2.教学难点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
人物性格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熟能生巧”这个成语吗?它背后有什么故事呢?2.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3.课文内容理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重点字词解析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对重点字词的掌握。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课文背诵学生自主背诵课文,检查背诵效果。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背诵展示。
2.人物形象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3.文言文句式解析教师讲解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对句式的理解。
4.课文所传达的哲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哲理。
学生进行分享,谈论自己的感悟。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课后作业讲解教师讲解课后作业,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拓展阅读教师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
学生自主阅读,拓展知识面。
3.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卖油翁》。
2.完成课后作业。
3.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拓展材料。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2.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如何改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卖油翁》这篇课文,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同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卖油翁》七年级上册教案

《卖油翁》七年级上册教案《卖油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卖油翁》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理解《卖油翁》中蕴含的道德意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卖油翁》主要故事情节。
2.掌握《卖油翁》中各个人物角色特点。
3.分析《卖油翁》中所蕴含的道德意义。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卖油翁》中的隐含意义。
2.通过表演等方式展现《卖油翁》的情节。
四、教学过程
1.了解故事
首先,向学生介绍《卖油翁》这个故事的背景,并简要介绍故事内容,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初步了解。
2.分析人物
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要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行为
举止,并准备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
3.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卖油翁》中所蕴含的道德意义,鼓励他们从
不同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4.情景表演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表演,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卖油翁》
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5.讨论交流
在表演结束后,带领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探讨故事中的道德意义,引导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六、作业布置
让学生完成对《卖油翁》的读后感,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也可
以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详细描述。
七、教学反思
通过《卖油翁》这个故事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古代文学作品,还能够从中汲取道德启示,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和文学修养,是一堂
富有教育意义的课。
12《卖油翁》优秀教案(1)

12《卖油翁》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词、短语,理解重点句子,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通过分析课文,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词、短语,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如一位熟练的工匠制作工艺品的过程,引出“熟能生巧”的道理,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词、短语,尝试理解句子。
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解析生词、短语,讲解重点句子。
(2)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卖油翁与陈尧咨的技艺对比,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题目,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卖油翁》2. 重点词语:陈尧咨、卖油翁、熟能生巧3. 课文结构:陈尧咨射箭→卖油翁倒油→熟能生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熟能生巧”的理解。
答案提示:从课文中卖油翁与陈尧咨的技艺对比,说明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技艺高超的境地。
2. 课后阅读:阅读一篇关于“熟能生巧”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实践情景,引导学生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道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收集关于“熟能生巧”的成语、谚语,加深对这一道理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
《卖油翁》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卖油翁》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卖油翁》。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了解卖油翁的形象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卖油翁》。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了解卖油翁的形象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卖油翁》的相关背景资料。
(2)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
2. 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介绍课文《卖油翁》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卖油翁的形象特点。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主题。
(2)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
(3)实践运用: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卖油翁》。
2. 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卖油翁的小故事。
3. 深入研究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12、《卖油翁》教案

12、《卖油翁》教案《卖油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能够背诵全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翻译、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教学难点: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3. 翻译法:翻译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倒油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卖油翁》。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倒油有什么技巧吗?2. 讲授新课(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 年 8 月 1 日-1072 年 9 月 22 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2)课文朗读①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③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3)课文翻译①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
②教师检查学生的翻译情况,重点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③学生再次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课文分析①教师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②学生回答:课文主要写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
③教师提问:陈尧咨和卖油翁分别是怎样的人?④学生回答:陈尧咨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卖油翁是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⑤教师提问: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⑥学生回答:课文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5)课堂小结①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卖油翁》教学设计

《卖油翁》教学设计《<卖油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读并背诵《卖油翁》,理解文章大意。
2、引导学生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3、帮助学生领会文中所蕴含的“熟能生巧”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生活加以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简洁生动的语言描写和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提问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些关于“熟能生巧”的小故事,如“百步穿杨”“铁杵磨成针”等,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卖油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1、介绍作者欧阳修,强调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成就。
2、简要说明《归田录》的基本情况,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出处。
(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节奏和语调。
3、学生再次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四)疏通文意1、学生对照注释,自主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和句子,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针对重点字词和句子进行讲解。
(1)重点字词:善:擅长自矜:自夸释担:放下担子睨:斜着眼看但微颔之:只是微微点头无他:没有别的(奥妙)但手熟尔:只是手法熟练罢了忿然:气愤的样子安:怎么轻:轻视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覆:盖徐:慢慢地沥:下滴遣:打发(2)重点句子: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
②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译文:他曾经在自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卖油翁》语文教案设计

《卖油翁》语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卖油翁》的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卖油翁》的故事情节,包括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等。
1.2.2 生字词学习:重点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
1.2.3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2.1.2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理解。
2.1.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2.2.1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2.2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朗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妙,培养语感。
3.1.2 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
3.1.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音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 板书:在课堂上,教师适时板书,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4.1 教学过程4.1.1 导入: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4.1.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
4.1.4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1.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1.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2 时间安排4.2.1 导入:5分钟4.2.2 课文讲解:15分钟4.2.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4.2.4 文学鉴赏:10分钟4.2.5 课堂讨论:10分钟4.2.6 总结: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于漪《卖油翁》教案

于漪《卖油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于漪及其作品《卖油翁》的背景知识。
理解并掌握《卖油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并欣赏《卖油翁》中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于漪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朗读和解读《卖油翁》全文。
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探讨作品的文学价值和主题思想。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卖油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和欣赏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
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2.2 教学难点深入分析和解读《卖油翁》中的细节和隐喻。
探讨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和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材料,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利用文学作品朗读和表演,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创设互动讨论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
朗读和解读《卖油翁》全文。
分组讨论,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深入探讨作品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
总结和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4.2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课文情节。
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讨论成果。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活跃度。
学生对作品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作品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5.2 教学反馈学生自评和互评,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于漪的其他作品,如《雷雨》、《日出》等,以加深对作者及其文学风格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卖油翁》教案设计侣俸中学陶鸿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1.熟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词义、句义。
2.抓住描写人物的重点词语、句式,感受人物对话的语气,分析人物特点,体会小故事中蕴含的大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所揭示的"熟能生巧"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言句意,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态度。
2.揣摩关键语句,感受文言表达的简洁之美。
教学难点:关键实词(如“自矜”“睨”“微”)、常用虚词(如“亦”“但”“安”)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总第36课时)教学要点:1. 检查预习,感知课文2. 合作探究,疏通文意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一)预习步骤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3、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4、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精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1、作家作品填空。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给下列加点(线)的字注音。
自矜(jīn)圃(pǔ)睨(nì)颔(hàn)忿(fèn)然酌(zhuó)油覆( fù)杓(sháo同“勺”)沥(lì)咨(zī)3、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善(擅长)射自矜(自夸)释(放下)担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但(只)微颔(点头)之无他(别的)但手熟尔(同“耳”,相当于“罢了”)忿然(气愤的样子)安(怎么)轻(轻视)吾射以(凭、靠)我酌(舀取,这里指倒入)油知之覆(盖)徐(慢慢地)杓(同“勺”)沥(下滴)之遣(打发)之二、创设情境,趣味导入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
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的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
在欧阳修笔下有一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
三、检查预习,感知课文1、资料链接——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意即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
2、朗读课文。
(范读、散读)划分句子节奏(两处)陈康肃公/尧咨/善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徐/以杓/酌油沥之康肃/笑/而遣之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对照注解,试翻译全文。
2、说说文中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二)班内展示,交流成果1、对照注解,试翻译全文。
2、说说文中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五、师生互动,疏通文意陈康肃公②善射③,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④。
尝射于家圃⑤,有卖油翁释担⑥而立,睨⑦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⑧。
②〔陈康肃公〕即陈尧咨,北宋官员。
公,对男子的尊称。
③〔善射〕擅长射箭。
④〔自矜(jīn)〕自夸。
⑤〔圃(pǔ)〕园子。
⑥〔释担〕放下担子。
释,放下。
⑦〔睨(nì)〕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⑧〔但微颔(hàn)之〕只是对此微微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
但,只。
颔,点头。
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因为。
尝:曾经。
去:离开。
矢:箭。
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以与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园子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儿站着,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
见他射出十支箭射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微微点点头。
导学反思:第二课时(总第37课时)教学要点:1. 继续疏通文意2. 文言词语归类一、继续疏通文意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⑨,但手熟尔⑩。
”康肃忿然⑪曰:“尔安⑫敢轻吾射⑬!”翁曰:“以我酌油知之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⑮其口,徐⑯以杓⑰酌油沥之⑱,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⑲。
⑨〔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⑩〔但手熟尔〕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熟,熟练。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⑪〔忿(fèn)然〕气愤的样子。
然,表示“……的样子”。
⑫〔安〕怎么。
⑬〔轻吾射〕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轻,轻视。
⑭〔以我酌(zhuó)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以,凭、靠。
酌,舀取,这里指倒入。
之,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⑮〔覆〕盖。
⑯〔徐〕慢慢地。
⑰〔杓〕同“勺”。
⑱〔沥之〕滴入(葫芦)。
沥,下滴。
之,指油。
⑲〔遣之〕让他走。
遣,打发。
汝:你。
知:懂。
尔:你。
乃:就,于是。
置:放。
以:用。
因:于是。
惟:只,不过。
译文: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秘,只不过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能懂得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用勺舀起油慢慢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
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二、文言词语归类1、通假字但手熟尔(同“耳”,罢了)以杓酌油(同“勺”,勺子)2、词类活用但微颔之(名词用作动词,点头)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3、古今异义尝射于家圃(曾经)久而不去(离开)4、一词多义之(1)睨之久而不去(代词,指陈尧咨)(2)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3)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4)徐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油)(5)康肃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而(1)释担而立(表顺接,不译)(2)久而不去(表转折,“却”)(3)而钱不湿(表转折,“却”)(4)康叔笑而遣之(表修饰,可译“着”)以(1)公亦以此自矜(因为)(2)以我酌油知之(凭、靠)(3)以钱覆其口(4)徐以杓酌油沥之(用)射(1)尧咨善射(2)汝亦知射乎(动词,射箭)(3)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术)尔(1)尔安敢轻吾射(你)(2)惟手熟尔(3)但手熟尔(同“耳”,罢了)导学反思:第三课时(总第38课时)教学要点:1. 阅读分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方法2.拓展延伸,练习巩固一成语导入,看图复述课文内容同学们,知道成语“熟能生巧”吗?明白他的意思吗?下我们继续来一起学习《卖油翁》,也许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你会对“熟能生巧”有新的理解,有更深的感悟。
复述课文要求:(1)尽量做到既贴近原文,又生动形象。
(2)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3)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清楚。
看图复述课文二、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射箭和酌油两个场面。
第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态度。
第二段:写二人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艺。
2、说说文中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陈尧咨:善射、自矜恃才傲物、骄矜暴躁卖油翁:技高、谦虚身手不凡、神闲气定道理:熟能生巧三、阅读分析(一)人物形象1、陈尧咨(1)陈尧咨两句责问: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改为陈述句:你这买油的老头儿根本不懂射箭!你根本看不明白我射箭射得有多好!——强调反问语气,盛气凌人(2)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尔”与“汝”都是第二人称“你”,但“尔”多了层居高临下的意味。
由质问至怒斥,傲慢暴躁陈尧咨怒形于色,三个反问句中的称呼、质问和斥责的语气,都显得傲慢无礼。
(3)最后,陈尧咨为什么会“笑而谴之”?这“笑”是什么样的笑?“笑”和“遣”表现陈尧咨通达爽快,这“笑”有会意,有尴尬,也有解嘲。
2、卖油翁(1)如何描写卖油翁对陈尧咨“发矢十中八九”的态度的?目的为了什么?“睨之”神态,含有不屑的意味;“但微颔之”,表明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箭术不以为意,并不十分赞赏。
为下文卖油翁用自钱孔沥油这件事阐明道理作铺垫。
(2)卖油翁表演倒油绝活说明了什么?“置”“覆”“酌”“沥”,四个动作一气呵成,沉着熟练。
(3)两个“无他……手熟尔。
”说明了什么道理?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说明了任何本领都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长期实践、勤学苦练的结果。
——熟能生巧。
卖油翁用小绝活、类比法,一语中的、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大道理,令陈尧咨心服口服,化解冲突。
(二)小结(三)写作方法(四)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本文选取了射箭与倒油的两个片段,以精练风趣的语言,生动地揭示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五)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启发?1、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2、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3、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4、人应有一技之长5、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6、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7、艺无止境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10、智者超然物外四、拓展延伸,扩大外延1、练习四有人认为,从这个故事可以读出弦外之音:宋朝有重文轻武的风气。
但是有人可能会问: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壶里灌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再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2、由《卖油翁》联想到:成语:熟能生巧三人行,必有我师典故:术业有专攻俗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高手在民间。
名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孟子》)谦受益,满招损。
(《尚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卜居》)3、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对待自己的长处:要谦虚,要清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学无止境,要精益求精对待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要择善而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说说生活中学习中“熟能生巧”的例子,并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我们反对玩物丧志,雕虫小技,卖油翁是在职业技巧上熟能生巧,我们也要在真正需要熟能生巧的地方苦练基本功。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要做有为的年轻一代,肯于吃苦,终究会取得成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