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第2阶段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上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课程与教学论》第六章至第九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第二单元试卷D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课程”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习惯用法,一般指学校教学( B )总称
A课目 B科目 C教材 D教学计划
2、在我国教育学中,一般认为( B )就是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学内容
A教学计划 B课程 C教材 D教科书
3、对( A )问题的专门研究发端于20世纪初
A课程 B教材 C教科书 D科目
4、古代社会“有教无类”的主张是由( A )首先提出的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5、中国古代社会的小学课程主要是以读( D )为主
A“经” B文学 C历史 D四书
6、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曾提出过一个( A )的概念
A附属学习 B连带学习 C潜课程 D显课程
7、生物课属于( A )
A融合课程 B学科课程 C广域课程 D活动课程
8、中小学开展的环境教育属于( A )
A问题课程 B学科课程 C活动课程 D广域课程
9、英、美等国广泛开设的“社会研究”课属于( A )
A广域课程 B学科课程 C活动课程 D问题课程
10、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A )
A“六艺” B“四书” C“五经” D“七艺
11、课程计划的核心内容应该是( B )
A课程设置 B课程开设顺序 C课时分配 D编制
12、学科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是( B )
A说明部分 B本文部分 C教学进度 D教学方法
13、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除了演示法以外还有( A )
A参观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作业法
14、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 B )为指导思想
A完整观点 B启发式 C灵活性 D综合性
15、运用教学方法要树立( A )的观点
A完整 B启发式 C灵活性 D综合性
16、( B )是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
A启发式 B注入式 C谈话式 D读书法
17、就目前来看,对教学方法影响最大的心理学分支是( D )
A发展心理学 B管理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
18、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提出了( A )
A暗示教学法 B发现法 C程序教学 D谈话法
19、“教学与发展”理论是前苏联教育家( A )提出的
A赞可夫 B布卢姆 C凯洛夫 D维果茨基
20、情境教学法是由我国的( A )提出的
A李吉林 B李定仁 C林崇德 D田慧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讲授法又可以表现为( ABC )等不同的形式
A讲述 B讲解 C讲演 D谈话法
22、由于学科性质等不同,练习种类一般可以分为( ABC )的练习
A语言 B解题 C实际操作 D运用知识
23、发现法教学又被称为( AB )
A探索法 B研究法 C观察法 D独立法
24、程序教学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AB )
A直线式 B分支式 C多支式 D小步式
25、现代教学媒体一般具有以下作用( ABC )
A提高教学质量 B增进教学效率 C增强学生健康 D扩大教学规模
26、美国学者泰勒1949年提出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是( ABCD )
A确立教育目标 B选择内容 C组织内容 D评价效果 E反馈信息
27、在我国课程管理体制下所指的三级课程是( ABC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市级课程
28、在我国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BCD )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
29、中国古代社会的教学内容四书是指( BCDE )
A《礼》 B《论语》 C《孟子》 D《大学》 E《中庸》
30、中国古代社会的教学内容五经是指( ABCDF )
A《诗》 B《书》 C《易》 D《礼》 E《乐》 F《春秋》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你认为对的题后括号内打一个“√”,认为错的题后括号内打一个“×”,不需要改错。

三、判断题(7题)
31、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都必须有统一要求,不能有个别差异(×)
32、在实践中潜在课程一定与显性课程的目标一致(×)
33、在我国融合课程就是指的关联课程(×)
34、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
35、讲授法一直是教学史上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36、演示法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方法(√)
37、特朗普制又被称为“灵活的课程表”(√)
38、广域课程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课程(√)
39、地方课程是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编定的课程(√)
40、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工作方式(×)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请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41、“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学有法是走向教无定法的前提,教无定法是对有法的升华。

教学方法各种各样,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自主、合作、探究、开放教学法,等等。

当我们深入研究和实践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又不断发现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时候,就越来越使我们教师能够更加深刻理解教无定法的教育新理念: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许会不相同。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2、课程的历史跟教育的历史一样久远
课程的历史跟教育的历史一样久远因为,只要有教育,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内容。

由于古今中外的课程变化很大,类型很多,课程又是达到教学目的手段,许多教育家都对课程有过大量的论述,形成各种各样的课程理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3、简述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的结构
新的课程结构为综合课程﹑选修课程以及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首先,学校课程计划分别以“综合型”和“分科型”两种方式呈现出来。

在“综合型”的课程计划中,原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被整合为科学,历史﹑地理被整合为历史与社会,美术﹑音乐被整合为艺术。

此外,品德与生活(小学1——2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型”和“分科型”课程计划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其次,适当减少了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了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另外,新的课程结构适当减少了必修课的比重,增加选修课的比重。

44、简述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

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的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

其次,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另外,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

45、简述现代教学媒体选择的一般要求
1.教学上实用
2.内容上正确
3.形式上美观
4.制作上经济
5.手法上创新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结合实际谈谈学科课程的优缺点
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

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学。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学科课程的理论主要有: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J.S.)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德国教育学家瓦根舍因(Wagenschein,M.)的范例方式课程论、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Bahkob,J.B.)的发展主义课程论。

①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

基本观点:首先,主张课程内容以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学科的基本结构是由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所构成的。

其次,在课程设计上,主张根据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的特点安排学科的基本结构。

最后,提倡发提现法学习。

布鲁纳很多思想体现了很强的时代精神,对当前学校教育仍具有很强
的现实意义。

不足:如片面强调内容的学术性,致使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将学生定位太高,好像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这门学科的专家;同时在处理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关系上也不很成功。

但布鲁纳的思想对今天我们的课程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②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课程论。

强调课程的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主张应教给学生基本知识、概念和基本科学规律,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教材应精选具有典型性和范例性的内容。

特色在于:其一,以范例性的知识结构理论进行取材,其内容既精练又具体,易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其二,范例性是理论同实际自然地结合的。

其三,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都是综合的,不是单一的。

其四,范例教学能更典型、具体、实际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赞科夫的发展主义课程论。

把“一般发展”作为其课程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称为“发展主义课程论”。

所谓“一般发展”,是指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的发展,即整个个性的发展。

主要观点:第一,课程内容应有必要的难度。

第二,要重视理论知识在教材中的作用,把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

第三,课程教材的进行要有必要的速度。

第四,教材的组织要能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即让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成为自觉的学习者。

第五,课程教材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促进差生的发展。

总之,学科课程的优点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同时也便于设计和管理。

其弱点也是明确的。

一则,由于分科课程的“分科”是人为的,因而缺乏内在整合性,忽视知识的联系性,从而也割裂了学生的理解力;二则,忽视学生的动机和已有经验,容易脱离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

47、结合实际论述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从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看,其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由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由以传授知识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重心.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教师的教,不研究学生的学。

针对这一弊端,国内外的教学改革都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教育观念的这一变化,引起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论是暗示法、发现法,或者是自学辅导法、学导式教学法,都注重调动学生的知识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单调而枯燥,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局限在单一的模式中,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的多方面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现代教学的改革涌现出众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既有以教师讲述为主的"传授式",又有以学生探索为主的"发现式";既有按程序化教材进行学习的"自动式",又有创设环境、激起情绪的"情境式"等等。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需要,而且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兴趣爱好得到良好的发展,更有利于达到社会所期望的效果。

三、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
传统教学方法,彼此孤立,互不联系,有局限性,甚至为了突出某一种教学方法而贬低另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打上了形而上学的烙印,失去了应有的活力。

从辩证矛盾来说,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某种方法可以顺利地解决某一教学问题,但用于解决另一种问题就不那么成功。

例如运用讲授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较多的系统的知识,而且不受时空的限制,便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它的长处。

但是,这种方法缺少信息反馈,容易忽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照顾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如若把讲授法与谈话法结合起来使用,就可以取长补短,更好地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

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以辩证的、系统的方法论作指导,不要片面肯定某一种教学方法,或将各种教学方法对立起来,力求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