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件——第四章地下水
合集下载
最新工程地质基础—地下水PPT课件

承压水具有如下特征:
⑴承压水是不具有自由水面,并承受一定的静水压力。 ⑵承压含水层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一般只通过补给区接 受补给。 ⑶承压水的动态比较稳定,受气候影响较小。 ⑷承压水不易受地面污染。 (5)承压水一般可作为良好的供水水源
承压水等水位线图——承压水面上高程相等点 的连线图 (需附地形等高线和顶板等高线)。
成岩裂隙 构造裂隙 风化裂隙
衡量指标裂隙率KT:
KT岩 裂石 隙总 体体 V积 TV) ) 积 ( 1( 0% 0
溶隙
可溶的沉积岩,如岩盐、石膏、石灰岩和白云岩等, 在地下水溶蚀下会产生空隙,这种空隙称为溶隙。
衡量指标为溶隙率KK
KK可 溶溶 隙岩 体体 V 积 KV) ) 积 ( 1( 0% 0
4.2.2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1. 酸碱度(PH值)
酸碱度(pH值): 取决于水中氢离子浓度。据PH值,地 下水的酸碱度可分为5类。
地下水按PH值分类
2. 矿化度(M)
地下水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称为矿化度。 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要求矿化度小于1g/L。 据矿化度把地下水分为5类。
★ 硬度表示方法:
(1)mmoL/L (2)德国度 1mmol/l=2.8德国度,1德国度相当于7.1mg/L Ca2+或 4.3mg/L Mg2+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水的硬度以CaCO3的mg/L表示
地 下 水 按 总 硬 度 分 类
分类 极 软 水 软 水 微 硬 水 硬 水 极 硬 水 总 硬 度mmol/l <1.5 1.5~3.0 3.0~6.0 6.0~9.0 >9.0
德 国 度 <4.2 4.2~8.4 8.4~16.8 16.8~25.2 >25.2
工程地质讲稿第4章地下水精品PPT课件

致流失; 要有充分的补水来源。
29.11.2020
19
★隔水层——把正常水力梯度下不透水或透水相对 微弱的岩土层称为隔水层。
第2篇 岩土工程性质
第 4 章 地下水 第 5 章 土的工程性质 第 6 章 岩石及岩体的工程性质
29.11.2020
1
第4章 地下水
饮用水
工业用水
大气水
渔业
水圈
地表水(冰)
水资源
航运
地下水(冰)
矿泉水 地热水
矿业卤水
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表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
水、冰雪融水、地面流水、湖水及海水等,经土壤渗入地下形成的。 地下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可作生活饮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
影响产生的空隙
裂隙率——衡量岩石裂隙发育程度的指标称裂隙率
KT
VT V
100%
KT—裂隙率 VT—裂隙体积 V —岩石总体积(石灰岩、白云岩等)中的裂隙经地下
水流长期溶蚀而形成的空隙 溶隙率——可溶性岩石岩溶发育程度的指标为溶隙率
KK
VK V
100%
KK—溶隙率 VK—溶隙体积 V —可溶岩体积
29.11.2020
3
29.11.2020
4
• 贝加尔湖在俄罗斯东南部伊尔库茨克州
• 贝加尔湖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长640千米,平均宽50 千米,是世界上第七大湖泊和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 它容纳了地球全部淡水(应该指河湖的淡水)的五分之一。 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的总水量。(最深处达1637米,另两 资料分别为1620米、1640米,容积为2.3万立方千米)。
(d) 部分胶结的砂岩
(e) 具有裂隙的岩石
(f) 具有溶隙的可溶岩
29.11.2020
19
★隔水层——把正常水力梯度下不透水或透水相对 微弱的岩土层称为隔水层。
第2篇 岩土工程性质
第 4 章 地下水 第 5 章 土的工程性质 第 6 章 岩石及岩体的工程性质
29.11.2020
1
第4章 地下水
饮用水
工业用水
大气水
渔业
水圈
地表水(冰)
水资源
航运
地下水(冰)
矿泉水 地热水
矿业卤水
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表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
水、冰雪融水、地面流水、湖水及海水等,经土壤渗入地下形成的。 地下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可作生活饮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
影响产生的空隙
裂隙率——衡量岩石裂隙发育程度的指标称裂隙率
KT
VT V
100%
KT—裂隙率 VT—裂隙体积 V —岩石总体积(石灰岩、白云岩等)中的裂隙经地下
水流长期溶蚀而形成的空隙 溶隙率——可溶性岩石岩溶发育程度的指标为溶隙率
KK
VK V
100%
KK—溶隙率 VK—溶隙体积 V —可溶岩体积
29.11.2020
3
29.11.2020
4
• 贝加尔湖在俄罗斯东南部伊尔库茨克州
• 贝加尔湖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长640千米,平均宽50 千米,是世界上第七大湖泊和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 它容纳了地球全部淡水(应该指河湖的淡水)的五分之一。 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的总水量。(最深处达1637米,另两 资料分别为1620米、1640米,容积为2.3万立方千米)。
(d) 部分胶结的砂岩
(e) 具有裂隙的岩石
(f) 具有溶隙的可溶岩
工程地质学地下水资料PPT课件

第25页/共54页
第26页/共54页
二、按地下水的含水层性质分:
—— 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孔隙水 广泛分布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其分布规律主要
受沉积物的成因类型控制。 孔隙水最主要的特点是其水量在空间分布上连续性
好,相对均匀。孔隙水一般呈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布,同一含水层中的 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具有统一的地下水面。
(2)当含水层厚度变大时,潜水面坡度变缓;
含水层厚度的影响
第15页/共54页
(3)当岩层透水性变好,潜水面坡度变缓。
岩层透水性的影响
第16页/共54页
潜水的特征:
潜水与大气相通,具自由水面,为无压水; 潜水的补给区、分布区与排泄区一致,直接接受大气 降水补 给。旱季时,常以蒸发形式排泄; 潜水的水位、水量随季节不同而有明显变化; 潜水水质易受地面污染的影响。
第17页/共54页
➢ 潜水等水位线图: 潜水面上标高相等各点的连线图,图上必须注明测定
水位的日期。一般应有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时期的等水 位线图。
①确定潜水流向 ②计算潜水的水力坡度 ③确定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 ④确定潜水的埋藏深度 ⑤确定泉或沼泽的位置 ⑥推断含水层的岩性或厚度的变化 ⑦确定给水和排水工程的位置
第47页/共54页
Δh
第48页/共54页
3、潜蚀
1)机械潜蚀:土粒在地下水的动水力作用下受到冲 刷,将细粒土冲走,使土的结构破坏,形成洞穴的过程。
2)化学潜蚀:地下水溶解土中的易溶盐分,使土粒 间的结合力和土的结构破坏,土粒被水带走,形成洞穴的 作用。
由人类工程活动所引起的这种现象叫管涌。
第49页/共54页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第26页/共54页
二、按地下水的含水层性质分:
—— 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孔隙水 广泛分布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其分布规律主要
受沉积物的成因类型控制。 孔隙水最主要的特点是其水量在空间分布上连续性
好,相对均匀。孔隙水一般呈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布,同一含水层中的 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具有统一的地下水面。
(2)当含水层厚度变大时,潜水面坡度变缓;
含水层厚度的影响
第15页/共54页
(3)当岩层透水性变好,潜水面坡度变缓。
岩层透水性的影响
第16页/共54页
潜水的特征:
潜水与大气相通,具自由水面,为无压水; 潜水的补给区、分布区与排泄区一致,直接接受大气 降水补 给。旱季时,常以蒸发形式排泄; 潜水的水位、水量随季节不同而有明显变化; 潜水水质易受地面污染的影响。
第17页/共54页
➢ 潜水等水位线图: 潜水面上标高相等各点的连线图,图上必须注明测定
水位的日期。一般应有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时期的等水 位线图。
①确定潜水流向 ②计算潜水的水力坡度 ③确定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 ④确定潜水的埋藏深度 ⑤确定泉或沼泽的位置 ⑥推断含水层的岩性或厚度的变化 ⑦确定给水和排水工程的位置
第47页/共54页
Δh
第48页/共54页
3、潜蚀
1)机械潜蚀:土粒在地下水的动水力作用下受到冲 刷,将细粒土冲走,使土的结构破坏,形成洞穴的过程。
2)化学潜蚀:地下水溶解土中的易溶盐分,使土粒 间的结合力和土的结构破坏,土粒被水带走,形成洞穴的 作用。
由人类工程活动所引起的这种现象叫管涌。
第49页/共54页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岩土工程地下水PPT学习教案

2、岩土工程地下水研究方法
可见,解决任何与地下水有关的问题,必须同时考 察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另外,不能仅仅分析相 互作用的现状,还要回溯环境与相互作用的历史。 总之,为了把握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我们必 须用综合的、系统的历史的、动态的眼光去分下水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与提取信息;2)、将 信息加固组织成一个反映研究系统的概念模型;3)、建 立物理模型或(及)数学模型;4)、利用数学模型进行 仿真模拟;5)、预测系统未来行为或不同人为措施时系 统的响应。
第16页/共18页
四、岩土工程地下水特点与研 究方法
第14页/共18页
三、岩土工程地下水是二学科 的边缘科学
1、地下水是富存于岩土空隙中的
在岩土工程中,地下水常起重要作用,如地面沉降、地 面塌陷、滑坡、基坑突涌、基础抬起(地下水的浮托、 地基冻涨、承压水作用)、地下水对混粘土土的侵蚀作 用等
2、对岩土体的整治、改造和利用也都离不开水 文地质问题
二、岩土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2、岩土工程的发展历史
3)第三历史发展时期
20世纪初,铁路、大坝和高层建筑的兴建为岩土工程的发展提供了 客观条件;太沙基提出的有效应力原理为代表,在试验技术和计算 方法方面形成了完整的土力学体系。
4)第四历史发展时期
人们对于岩土特性的认识还远不能满足工程实践的要求,岩土工程 设计仍然是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条件下进行的,随着工程规模和难度 的增大,岩土工程中新的技术问题不断出现,工程事故仍时有发生。 在21世纪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岩土工程将在充满矛 盾和挑战中进入新的发展历史时期。
第6页/共18页
一、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3、地下水的功能
5)地下水还是一种信息载体 A、地下水位的变化反映了地壳应力变化,可以作为预报 地震的辅助标志 B、根据地下水化学异常晕圈定隐藏矿床 C、根据地下水流动痕迹恢复古水文地质条件 D、地下水及其沉淀物(同位素等)确定地质年代
可见,解决任何与地下水有关的问题,必须同时考 察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另外,不能仅仅分析相 互作用的现状,还要回溯环境与相互作用的历史。 总之,为了把握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我们必 须用综合的、系统的历史的、动态的眼光去分下水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与提取信息;2)、将 信息加固组织成一个反映研究系统的概念模型;3)、建 立物理模型或(及)数学模型;4)、利用数学模型进行 仿真模拟;5)、预测系统未来行为或不同人为措施时系 统的响应。
第16页/共18页
四、岩土工程地下水特点与研 究方法
第14页/共18页
三、岩土工程地下水是二学科 的边缘科学
1、地下水是富存于岩土空隙中的
在岩土工程中,地下水常起重要作用,如地面沉降、地 面塌陷、滑坡、基坑突涌、基础抬起(地下水的浮托、 地基冻涨、承压水作用)、地下水对混粘土土的侵蚀作 用等
2、对岩土体的整治、改造和利用也都离不开水 文地质问题
二、岩土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2、岩土工程的发展历史
3)第三历史发展时期
20世纪初,铁路、大坝和高层建筑的兴建为岩土工程的发展提供了 客观条件;太沙基提出的有效应力原理为代表,在试验技术和计算 方法方面形成了完整的土力学体系。
4)第四历史发展时期
人们对于岩土特性的认识还远不能满足工程实践的要求,岩土工程 设计仍然是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条件下进行的,随着工程规模和难度 的增大,岩土工程中新的技术问题不断出现,工程事故仍时有发生。 在21世纪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岩土工程将在充满矛 盾和挑战中进入新的发展历史时期。
第6页/共18页
一、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3、地下水的功能
5)地下水还是一种信息载体 A、地下水位的变化反映了地壳应力变化,可以作为预报 地震的辅助标志 B、根据地下水化学异常晕圈定隐藏矿床 C、根据地下水流动痕迹恢复古水文地质条件 D、地下水及其沉淀物(同位素等)确定地质年代
地下水水文学课件

在地下水面以 上,毛管水影响到的 范围内称作支持毛管 带或毛管水活动层, 毛管水高度随土壤性 质不同而不同。
毛细管 悬着水
地表
包 气 带
支持 毛管带
地下水
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139页
松散岩土毛细管上升高度
岩土名称
细砂砾岩 极粗砂 粗砂 中砂 细砂 淤泥
颗粒尺度 (mm)
2~5 1~2 0.5~1 0.2~0.5 0.1~0.2 0.05~0.1
当承压含水层上复附加压力时,与之保持平衡的是
:含水层骨架对它的反作用力’;
❖承压水作用在隔水顶板上的水压力P。
当抽水后,承压水头下降了H,即承压水压力降
低了rH,则会发生如下的反应:
隔水顶板
H
承压含水层
第三十五页,本课件共有139页
P ’
P ’
(1)空隙度发生变化 由于上复的荷载没有变化,则原来由水压力承
毛细管 悬着水
地表
包 气 带
支持 毛管带
地下水
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139页
重力水:
是受重力作用而能自由运动的那一部分水, 具有一般液态水性质,如可以在重力作用下产生 水流运动,能传递压力等,因此,重力水不易保 持在土壤上层,是形成地下水的重要来源。
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139页
2)气态水 气态水指以水蒸气状态存在于非饱和含水岩
岩土允许水体透过本身的性能称为透水性。
岩土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岩土空隙的大小、形状 、数量及联通性。
度量岩土透水性的指标是渗透系数。渗透系数愈
大,表明岩土的透水性愈强;反之,则愈弱。 (后 述)
第三十七页,本课件共有139页
4.含水层及隔水层
1)含水层: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任务1-6-地下水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
1.6.3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硬度的表示方法很多,我国目前采用德国度表示,1德国 度相当于1 L水中含10 mg氧化钙(CaO)或7.2 mg的氧 化镁(Mg0)。根据硬度可将地下水分为五类
地下水按硬度分类
水的类别
极软水
软水
微硬水
硬水
极硬水
德国度
<4.2
4.2~8.4 8.4~16.8 16.8~25.2 >25.2
度,简称矿化度。它表示水中含盐量的多少,以g/L为 单位。通常是以105~110℃温度下将水蒸干所得的干涸 残余物总量来确定。根据矿化度的大小,可将地下水分 为五类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
1.6.3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地下水按矿化度的分类(g/L) 淡水<1,微咸水(低矿化度水) 1~3,咸水3~10,
盐水(高矿化度水) 10~50,卤水>50 高矿化水能降低混凝土强度、腐蚀钢筋,并能促进混凝
土表面风化,故拌和混凝土时,一般不允许用高矿化水。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
1.6.3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硬度 水的硬度取决于水中Ca2+、Mg2+的含量。硬度分为总硬
度、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总硬度是指水中所含Ca2+、 Mg2+的总量;暂时硬度是指将水加热煮沸后,水中一部 分Ca2+、Mg2+与 HCO3-作用生成碳酸盐(CaCO3或 MgCO3)沉淀,这部分Ca2+、Mg2+的总量称暂时硬度。 永久硬度等于总硬度减去暂时硬度。
地下水主要是由大气降 水、地面流水、冰雪融水、 湖泊水渗透到地下而形成的, 称为渗透水。此外还有凝结 水、埋藏水、原生水等。
1.6.3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硬度的表示方法很多,我国目前采用德国度表示,1德国 度相当于1 L水中含10 mg氧化钙(CaO)或7.2 mg的氧 化镁(Mg0)。根据硬度可将地下水分为五类
地下水按硬度分类
水的类别
极软水
软水
微硬水
硬水
极硬水
德国度
<4.2
4.2~8.4 8.4~16.8 16.8~25.2 >25.2
度,简称矿化度。它表示水中含盐量的多少,以g/L为 单位。通常是以105~110℃温度下将水蒸干所得的干涸 残余物总量来确定。根据矿化度的大小,可将地下水分 为五类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
1.6.3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地下水按矿化度的分类(g/L) 淡水<1,微咸水(低矿化度水) 1~3,咸水3~10,
盐水(高矿化度水) 10~50,卤水>50 高矿化水能降低混凝土强度、腐蚀钢筋,并能促进混凝
土表面风化,故拌和混凝土时,一般不允许用高矿化水。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
1.6.3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硬度 水的硬度取决于水中Ca2+、Mg2+的含量。硬度分为总硬
度、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总硬度是指水中所含Ca2+、 Mg2+的总量;暂时硬度是指将水加热煮沸后,水中一部 分Ca2+、Mg2+与 HCO3-作用生成碳酸盐(CaCO3或 MgCO3)沉淀,这部分Ca2+、Mg2+的总量称暂时硬度。 永久硬度等于总硬度减去暂时硬度。
地下水主要是由大气降 水、地面流水、冰雪融水、 湖泊水渗透到地下而形成的, 称为渗透水。此外还有凝结 水、埋藏水、原生水等。
土力学课件ppt

环境工程中的土力学
总结词
环境保护、土壤修复
详细描述
在环境工程中,土力学主要关注土壤污染和修复、土壤保持和土地复垦等方面。它研究土壤污染物的 迁移转化规律,提出土壤修复和改良的方法和技术,为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地质工程中的土力学
总结词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
详细描述
地质工程中的土力学主要研究岩土体的稳定性、变形和渗流 等问题,涉及到边坡工程、地下工程、地基处理等方面的应 用。同时,它也涉及到地质灾害的防治,如滑坡、泥石流等 自然灾害的预测和治理。
04
渗流基本概念
渗流
土中水流在土壤孔隙中的流动现象。
孔隙压力
土壤孔隙中的流体压力。
渗透力
水流在土壤孔隙中流动时对土壤颗粒产生的动水 压力。
达西定律
达西定律描述了水在土壤孔隙中流动 时的速度与压力梯度之间的关系,即 水流的速率与孔隙压力梯度成正比。
达西定律是渗流理论的基本定律,适 用于描述土壤和岩石等连续介质的渗 流。
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固结方程有太沙 基固结方程、剑桥固结
方程等。
土力学在工程中的
07
应用
土木工程中的土力学
总结词
基础建设、建筑安全
详细描述
土力学在土木工程中主要用于研究和解决地基与基础的问题,确保建筑物的安 全性和稳定性。它涉及到土的强度、变形、渗透等基本特性,以及如何进行合 理的地基设计、基础选型和施工方法选择。
土压力理论
02
静止土压力
静止土压力是指土体在无外力作用或外力作用平衡时产生的土压力,通常表现为 土体内部的应力状态。
静止土压力的大小与挡土墙的刚度和位移有关,计算公式为:P = K * γ * H,其 中K为静止土压力系数,γ为土的容重,H为挡土墙高度。
工程地质学5地下水ppt课件

孔隙:松散沉积物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颗粒间普
遍存在着孔隙
孔隙率
nv
Vv V
100%
岩土孔隙率的大小,主要与颗粒的形状、排列情况及颗粒的分选性和 压密、胶结情况有关。松散沉积物的孔隙率一般很大,可达20%-60%
沉积物的孔隙率范围
沉积物
孔隙率(%)
分选好的砂或砾 砂砾混合物 粉砂 粘土
25-50 20-35 35-50 35-60
达西定律
1856年法国学者 Darcy对砂土的渗 透性进行研究
渗透试验
结论:
水在土中的渗透速度与试 样的水力梯度成正比
达西定律
v=KI
水力梯度,即沿渗流方向 单位距离的水头损失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5.2
地下水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5.2.1 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起源分类
动画
渗 透 水
大气降水 冰雪溶水 地表水 渗入地下 聚集的水
凝 结 水
水蒸气 凝结后 渗入地下 的水
受地形和 河流位置
的影响
受底板隔水 层高度变化
的影响
受含水介质 渗透性变化
的影响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潜水的补给和排泄
补给源: 大气降水、地表水、深层地下水及凝结水, 其中大气降水是主要来源。
遍存在着孔隙
孔隙率
nv
Vv V
100%
岩土孔隙率的大小,主要与颗粒的形状、排列情况及颗粒的分选性和 压密、胶结情况有关。松散沉积物的孔隙率一般很大,可达20%-60%
沉积物的孔隙率范围
沉积物
孔隙率(%)
分选好的砂或砾 砂砾混合物 粉砂 粘土
25-50 20-35 35-50 35-60
达西定律
1856年法国学者 Darcy对砂土的渗 透性进行研究
渗透试验
结论:
水在土中的渗透速度与试 样的水力梯度成正比
达西定律
v=KI
水力梯度,即沿渗流方向 单位距离的水头损失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5.2
地下水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5.2.1 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起源分类
动画
渗 透 水
大气降水 冰雪溶水 地表水 渗入地下 聚集的水
凝 结 水
水蒸气 凝结后 渗入地下 的水
受地形和 河流位置
的影响
受底板隔水 层高度变化
的影响
受含水介质 渗透性变化
的影响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潜水的补给和排泄
补给源: 大气降水、地表水、深层地下水及凝结水, 其中大气降水是主要来源。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件

表示岩土透水性能大小的指标,称为渗透系数, 用符号K表,单位m/d(米/天)
§3 含水层和隔水层
一、概 念
二、构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
一、 概
念
含水层: 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 不能透过也不能给出水的岩层,或透过 和给出水的数量微不足道的岩层(渗 透系数<0.001m/d)
溶隙的体积,通常 由钻孔中所取得的 岩心测量而得
二、水在岩土中的存在形式
沸石水、结晶水
地 矿物结合水 壳 岩 石 中 的 水 空隙中的水
结构水 结合水
强结合水(吸着水)
弱结合水(薄膜水)
液态水
固态水 气态水
重力水
毛细水
吸着水——又叫强结合水,指由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 牢固地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的薄层(通常只有几个水 分子厚)水膜。是一层近于固态的水。
薄膜水
吸着水
薄膜水——又叫弱结合水,是指在吸 着水层以外的液态水膜。这层水不受 重力影响,但由于引力不等薄膜水质 点可由厚的地方向薄处转移。
重力水——指在重力作用下,贮存 在岩石和土壤的非毛管孔隙中自由 运动的水。
土粒
重力水
毛细管水——受毛管力作用而保持在土壤毛细 管孔隙(直径0.001-0.1毫米)中的水。
1、孔隙水
含水层松散未经胶结,这些松散层包括第四系及部 分第三系沉积岩和坚硬基岩的风化壳。可为潜水 或承压水。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含水层的成因类型 、岩性结构、颗粒成分、厚度和分布面积,当井 筒施工通过第四系松散含水层或开采接近含水层 底板,出现涌水、涌砂、片帮:当第四系含水层 与矿体上覆基岩含水层有水力联系时,成为矿坑 充水的主要水源。
承压水盆地剖面示意图
工程地质地下水.pptx

供水意义不大; 在寒冷地区易引起道路冻胀和翻浆。
上层滞水
(二)潜水
潜水(phreatic water)
埋藏在地面以下第 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 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特征: 1.与大气 相
通,具自由水面,一般
3.潜水面形状受地形影
响;4.潜水的排泄方式
地下水埋藏示意图
多少(空隙度)支配 。以n表示空隙度,VP表示空
隙体积,V表示岩石体积,则n=VP/V 。
第一节 地下水的概念
水在(岩土)空隙中的存在形式
结合水: 强结合水
弱结合水
非结合水:液态水 毛细水
重力水
固态水 气态水
图 6.2 结合水与重力水
第一节 地下水的概念
(二)地下水运动的条件
透水层——能够透过地下水的岩层。主要有: 砂岩层、砂砾岩层以及裂隙、洞穴发育的其它岩石。 其中储满地下水的部分称为含水层。
不透水层——不能透过地下水(但可含水)的岩 层。主要有:粘土、页岩、致密的岩浆岩和变质岩 等。
不透水层对地下水的运动起着阻隔作用,又称 为隔水层。
含水层的形成条件:岩土层有较大空隙;为隔 水层所限;有补给来源。
第一节 地下水的概念
(三)岩土的水理性质
1. 含水性 容水度:岩土孔隙完全被水充满时的含水量。 持水度:岩土在重力作用下释水时仍能保持的含 水量。这部分滞留在岩土中的水为结合水和毛细 水。
第六章 地下水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下水的概念 第二节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第三节 地下水的类型及主要特征 第四节 地下水与工程建设
第一节 地下水的概念
地下水是埋藏于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 (包括土层)空隙(孔隙、裂隙、溶隙等)中各种 状态的水。
上层滞水
(二)潜水
潜水(phreatic water)
埋藏在地面以下第 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 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特征: 1.与大气 相
通,具自由水面,一般
3.潜水面形状受地形影
响;4.潜水的排泄方式
地下水埋藏示意图
多少(空隙度)支配 。以n表示空隙度,VP表示空
隙体积,V表示岩石体积,则n=VP/V 。
第一节 地下水的概念
水在(岩土)空隙中的存在形式
结合水: 强结合水
弱结合水
非结合水:液态水 毛细水
重力水
固态水 气态水
图 6.2 结合水与重力水
第一节 地下水的概念
(二)地下水运动的条件
透水层——能够透过地下水的岩层。主要有: 砂岩层、砂砾岩层以及裂隙、洞穴发育的其它岩石。 其中储满地下水的部分称为含水层。
不透水层——不能透过地下水(但可含水)的岩 层。主要有:粘土、页岩、致密的岩浆岩和变质岩 等。
不透水层对地下水的运动起着阻隔作用,又称 为隔水层。
含水层的形成条件:岩土层有较大空隙;为隔 水层所限;有补给来源。
第一节 地下水的概念
(三)岩土的水理性质
1. 含水性 容水度:岩土孔隙完全被水充满时的含水量。 持水度:岩土在重力作用下释水时仍能保持的含 水量。这部分滞留在岩土中的水为结合水和毛细 水。
第六章 地下水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下水的概念 第二节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第三节 地下水的类型及主要特征 第四节 地下水与工程建设
第一节 地下水的概念
地下水是埋藏于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 (包括土层)空隙(孔隙、裂隙、溶隙等)中各种 状态的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Vn 100% V
孔隙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密实程度及分选性。 岩石越疏松、分选性越好〔图(a)〕,孔隙率越大。 反之,岩石越紧密〔图(b)〕或分选性差〔图(c)〕,孔隙率越小。 孔隙若被胶结物充填〔图(d)〕,则孔隙率变小。
第四章 地下水
几种典型松散岩石(未胶结成岩)的孔隙率的参考值列入表1
105≤K<10-4
1≤q <10
含等价开度0.05~0.01 mm裂隙的岩体
104≤K<10-2
10≤q <100
含等价开度0.01~0.5 mm裂隙的岩体
102≤K<100
K≥100
q≥100
含等价开度0.5~2.5 mm裂隙的岩体
含连通孔洞或等价开度>2.5mm裂隙的 岩体
土类
粘土
粘土-粉土 粉土-细粒 土质砂 砂-砂砾
济南豹突泉
第4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岩石的空隙性质 2.掌握含水层与隔水层的概念
一、岩石的空隙
根据岩石空隙的成因不同,可把空隙分为孔隙、裂隙和溶隙三大类 (图1)
第四章 地下水
图1 空隙 (a)分选良好排列疏松的砂;(b)分选良好排列紧密的砂;(c)分选不良含泥、砂的
f.砂卵石等天然建筑材料中地下水的存在,往往恶化开采条件,降低 开采价值;
g.地下水如含有侵蚀性成分,则对混凝土和其它建筑材料会产生腐蚀 破坏作用。
因此,如何利用地下水与防止其危害性,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极其 重大的意义。
下面就地下水的基本概念、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类 型及其主要特征等问题作简要介绍。
第四章 地下水
岩土渗透性分级
表2
透水性 等级
极微透 水
微透水
弱透水
中等透 水
强透水
极强透 水
标准
渗透系数 K
(cm/s)
透水率q (Lu)
岩体特征
K <10-6
q< 0.1
完整岩石、含等价开度<0.025mm裂隙 的岩体
106≤K<10-5
0.1≤q <1
含等价开度0.025~0.05 mm裂隙的岩体
重力水是本章研究的主要对象。
第四章 地下水
二、含水层与隔水层
岩石中含有各种状态的地下水,由于各类岩石的水理性质不同,可 将各类岩层划分为含水层与隔水层。
所谓含水层,是指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重力水的岩层。 构成含水层的条件, 1、是岩石中要有空隙存在,并充滿足够数量的重力水。 2、是这些重力水能能够在岩石空隙中自由运动。 隔水层是指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 隔水层还包括那些给出与透过水的数量是微不足道的岩层,也就 是说,隔水层有的可以含水,但是不具有允许相当数量的水透过自己的 性能,例如粘土就是这样的隔水层。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按岩土的透 水程度将其分为6级,见表2。
砂砾-砾石 、卵石 粒径均匀的 巨砾
注:Lu――吕荣单位,是一个1Mpa压力下。每米试段的平均压入流量,以L/min计。
第四章 地下水
第2节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 2.掌握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性质
由于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与各种岩土介质的相互作用以及溶解岩土中可 溶物质等原因,使地下水不是化学意义上的纯水而是一种复杂的溶液。
第四章 地下水
• (1)地下水作为一种宝贵的地下水资源 如地下水常为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及工矿企业用水提供良好的水源,
矿泉水和地下热水已广泛地被开采利用; •(2)地下水也往往给经济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与危害。
就水利程来说:
a. 地下水可以改变岩石的性质,溶蚀岩石,导致岩体或建筑物失去稳定 b. 在基坑开挖中,涌水和流砂现象是经常出现的 c. 水库、水坝防止漏水(地下流失)是一个主要问题 d.水库、水坝防止漏水(地下流失)是一个主要问题 e.水库蓄水后引起地下水位上升,会使附近的工矿城镇等受到浸没,或使 农田产生盐渍化或沼泽化
Kk
Vk V
100%
根据水在空隙中的物理状态,水与岩石颗粒的相互作用等特征,一 般将水在空隙中存在的形式分为五种:即:气态水、结合水、重力水、 毛细水、固态水。
重力水存在于岩石颗粒之间,结合水层之外,它不受颗粒静电引力 的影响,可在重力作用下运动。
一般所指的地下水如井水、泉水、基坑水等就是重力水,它具有液 态水的一般特征,可传递静水压力
砾石 (d)部分胶结的砂岩; (e)具有裂隙的岩石; (f)具有溶隙的可溶岩
第四章 地下水
➢ 1.孔隙
松散岩石(如粘土、砂土、砾石等)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存在的 空隙,称为孔隙。
孔隙发育的程度用孔隙率(n)表示。所谓孔隙率是孔隙体积(Vn) 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V)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即:
Kt
Vt V
100%
第四章 地下水
➢ 3.溶隙
可溶岩(石灰岩、白云岩等)中的裂隙经地下水流长期溶蚀而形成的
空隙称为溶隙〔图1(f)〕,这种地质现象称为(喀斯特)。溶隙的发育 程度用溶隙率(Kk)表示,所谓溶隙率(Kk)是溶隙的体积(Vk)与包括 溶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V)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如下:
第四章 地下水
第四章 地下水
本章教学要求:
❖ 了解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份以及地下水的基本 类型; ❖ 熟悉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潜水与承压水的主 要特征。
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岩石(包括土层)空隙(孔 隙、裂隙、空洞等)中各种状态的水。
它是地球上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气水、地表水是相 互联系的统一体。
孔隙率的参考值
表1
名称 孔隙率
砾石 25~40
砂 25~50
粉砂 35~50
粘土 40~70
➢ 2.裂隙
坚硬岩石受地壳运动及其它内外地质营力作用的影响产生的空隙,
称为裂隙〔图1(e)〕。 裂隙发育程度用裂隙率(Kt)表示,所谓裂隙率是裂隙体积(Vt)
与包括裂隙体积在内的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如下:
因此,研究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对于了解地下水的成因与动 态,确定其对混凝土、钢筋等的侵蚀性、进行水质评价等,都有实际意义。
一、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温度、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密度、导电 性及放射性等。
第四章 地下水
• 1、温度
地下水温度的差异,主要受各地区的地温条件所控制。 通常地温随埋藏深度不同而异,埋藏越深,水温越高,而且具有不同 的温度变化。 埋深3~5m,即日常温带以内的地下水,具昼夜变化规律。埋深5~ 50m,即年常温带以内的地下水,具年变化规律。年常温带以下,地下 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通 常 根 据 温 度 将 地 下 水 划 分 为 过 冷 水 ( 低 于 0℃ ) 、 冷 水 、 ( 0~20℃ ) 、 温 水 ( 21~42℃ ) 、 热 水 ( 43~100℃ ) 、 过 热 水 ( 高 于 100℃)。
孔隙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密实程度及分选性。 岩石越疏松、分选性越好〔图(a)〕,孔隙率越大。 反之,岩石越紧密〔图(b)〕或分选性差〔图(c)〕,孔隙率越小。 孔隙若被胶结物充填〔图(d)〕,则孔隙率变小。
第四章 地下水
几种典型松散岩石(未胶结成岩)的孔隙率的参考值列入表1
105≤K<10-4
1≤q <10
含等价开度0.05~0.01 mm裂隙的岩体
104≤K<10-2
10≤q <100
含等价开度0.01~0.5 mm裂隙的岩体
102≤K<100
K≥100
q≥100
含等价开度0.5~2.5 mm裂隙的岩体
含连通孔洞或等价开度>2.5mm裂隙的 岩体
土类
粘土
粘土-粉土 粉土-细粒 土质砂 砂-砂砾
济南豹突泉
第4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岩石的空隙性质 2.掌握含水层与隔水层的概念
一、岩石的空隙
根据岩石空隙的成因不同,可把空隙分为孔隙、裂隙和溶隙三大类 (图1)
第四章 地下水
图1 空隙 (a)分选良好排列疏松的砂;(b)分选良好排列紧密的砂;(c)分选不良含泥、砂的
f.砂卵石等天然建筑材料中地下水的存在,往往恶化开采条件,降低 开采价值;
g.地下水如含有侵蚀性成分,则对混凝土和其它建筑材料会产生腐蚀 破坏作用。
因此,如何利用地下水与防止其危害性,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极其 重大的意义。
下面就地下水的基本概念、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类 型及其主要特征等问题作简要介绍。
第四章 地下水
岩土渗透性分级
表2
透水性 等级
极微透 水
微透水
弱透水
中等透 水
强透水
极强透 水
标准
渗透系数 K
(cm/s)
透水率q (Lu)
岩体特征
K <10-6
q< 0.1
完整岩石、含等价开度<0.025mm裂隙 的岩体
106≤K<10-5
0.1≤q <1
含等价开度0.025~0.05 mm裂隙的岩体
重力水是本章研究的主要对象。
第四章 地下水
二、含水层与隔水层
岩石中含有各种状态的地下水,由于各类岩石的水理性质不同,可 将各类岩层划分为含水层与隔水层。
所谓含水层,是指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重力水的岩层。 构成含水层的条件, 1、是岩石中要有空隙存在,并充滿足够数量的重力水。 2、是这些重力水能能够在岩石空隙中自由运动。 隔水层是指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 隔水层还包括那些给出与透过水的数量是微不足道的岩层,也就 是说,隔水层有的可以含水,但是不具有允许相当数量的水透过自己的 性能,例如粘土就是这样的隔水层。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按岩土的透 水程度将其分为6级,见表2。
砂砾-砾石 、卵石 粒径均匀的 巨砾
注:Lu――吕荣单位,是一个1Mpa压力下。每米试段的平均压入流量,以L/min计。
第四章 地下水
第2节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 2.掌握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性质
由于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与各种岩土介质的相互作用以及溶解岩土中可 溶物质等原因,使地下水不是化学意义上的纯水而是一种复杂的溶液。
第四章 地下水
• (1)地下水作为一种宝贵的地下水资源 如地下水常为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及工矿企业用水提供良好的水源,
矿泉水和地下热水已广泛地被开采利用; •(2)地下水也往往给经济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与危害。
就水利程来说:
a. 地下水可以改变岩石的性质,溶蚀岩石,导致岩体或建筑物失去稳定 b. 在基坑开挖中,涌水和流砂现象是经常出现的 c. 水库、水坝防止漏水(地下流失)是一个主要问题 d.水库、水坝防止漏水(地下流失)是一个主要问题 e.水库蓄水后引起地下水位上升,会使附近的工矿城镇等受到浸没,或使 农田产生盐渍化或沼泽化
Kk
Vk V
100%
根据水在空隙中的物理状态,水与岩石颗粒的相互作用等特征,一 般将水在空隙中存在的形式分为五种:即:气态水、结合水、重力水、 毛细水、固态水。
重力水存在于岩石颗粒之间,结合水层之外,它不受颗粒静电引力 的影响,可在重力作用下运动。
一般所指的地下水如井水、泉水、基坑水等就是重力水,它具有液 态水的一般特征,可传递静水压力
砾石 (d)部分胶结的砂岩; (e)具有裂隙的岩石; (f)具有溶隙的可溶岩
第四章 地下水
➢ 1.孔隙
松散岩石(如粘土、砂土、砾石等)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存在的 空隙,称为孔隙。
孔隙发育的程度用孔隙率(n)表示。所谓孔隙率是孔隙体积(Vn) 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V)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即:
Kt
Vt V
100%
第四章 地下水
➢ 3.溶隙
可溶岩(石灰岩、白云岩等)中的裂隙经地下水流长期溶蚀而形成的
空隙称为溶隙〔图1(f)〕,这种地质现象称为(喀斯特)。溶隙的发育 程度用溶隙率(Kk)表示,所谓溶隙率(Kk)是溶隙的体积(Vk)与包括 溶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V)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如下:
第四章 地下水
第四章 地下水
本章教学要求:
❖ 了解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份以及地下水的基本 类型; ❖ 熟悉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潜水与承压水的主 要特征。
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岩石(包括土层)空隙(孔 隙、裂隙、空洞等)中各种状态的水。
它是地球上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气水、地表水是相 互联系的统一体。
孔隙率的参考值
表1
名称 孔隙率
砾石 25~40
砂 25~50
粉砂 35~50
粘土 40~70
➢ 2.裂隙
坚硬岩石受地壳运动及其它内外地质营力作用的影响产生的空隙,
称为裂隙〔图1(e)〕。 裂隙发育程度用裂隙率(Kt)表示,所谓裂隙率是裂隙体积(Vt)
与包括裂隙体积在内的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如下:
因此,研究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对于了解地下水的成因与动 态,确定其对混凝土、钢筋等的侵蚀性、进行水质评价等,都有实际意义。
一、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温度、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密度、导电 性及放射性等。
第四章 地下水
• 1、温度
地下水温度的差异,主要受各地区的地温条件所控制。 通常地温随埋藏深度不同而异,埋藏越深,水温越高,而且具有不同 的温度变化。 埋深3~5m,即日常温带以内的地下水,具昼夜变化规律。埋深5~ 50m,即年常温带以内的地下水,具年变化规律。年常温带以下,地下 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通 常 根 据 温 度 将 地 下 水 划 分 为 过 冷 水 ( 低 于 0℃ ) 、 冷 水 、 ( 0~20℃ ) 、 温 水 ( 21~42℃ ) 、 热 水 ( 43~100℃ ) 、 过 热 水 ( 高 于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