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轨碰撞系统的分岔与混沌研究_郭树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建立轨道具有弹性的轮轨碰撞系统模型
1. 1 模型的基本假定 )列车轮对与轨道的接触一般考虑为点接触 , 1 并且点接触可以发生在轨道和轮对接触面的任意位 置. )列车轮对沿着轨距不变 、 刚性路基上的平直 2 钢轨作等速运动 . )车 体 与 转 向 架 、 转 向 架 与 轮 对 均 为 弱 耦 合, 3 即认为车体与转向 架 是 处 于 相 对 稳 定 的 静 止 状 态 ,
图 4 全局分岔以及局部分岔图 F i . 4 G l o b a l a n d l o c a l b i f u r c a t i o n d i a r a m g g
( 取 列车运行速度V 为控制参数 , 选择σ y, 0 = { 4 ) } , 为系统的 P t o i n c a r é y, y =0, y >0 ∈ R ×T, φ, , 截面 , 建立轮对的 P 映射 分析轮轨碰撞系统 o i n c a r é 为了研究碰撞问题的方便 , 规定 n -p 的全局分岔 . n 表示周期数 , -q 表示轮对的蛇行碰撞运动 , p 和q 分别表示轮对与左右钢轨的碰撞次数 . 例如 : 1-1-
2 , 滚动圆半径r 轮对两滚动圆横 . 4 5 7 5m, k m g 0 =0 , 横 向 弹 簧刚度k 向间 距 之 半 b = 0. 7 4 6 5m 1 y = 1 - , 取 轨 道 钢 轨 弹 性 刚 度 系 数 2 0 0 0 0. 0Nm k r =
1 4. 6 MNm-1 .
图 2 轮轨碰撞系统的力学模型 i . 2 M e c h a n i c a l m o d e l o f t h e w h e e l r a i l c o l l i s i o n s s t e m g y ?
图 3 轮轨碰撞系统受力示意图 F i . 3 W h e e l r a i l f o r c e c o l l i s i o n d i a r a m g g ?
1 5 5
前进速度 ; c ε 为接触角系数 ; σ 为侧 g 为重力角钢度 ; 滚角系数 ; W 为轴重 . δ 0 为轮轨接触角 ;
2 轨道具有弹性的轮轨碰撞系统的全局分 岔
轮轨碰 撞 系 统 的 基 本 参 数 具 体 数 值 为 : 轮对质 , 轮对摇头转动惯量I 量 M =1 4 0 0k 1 5 g B z =9 2 , 4 0 k m 轮对绕车轴中心线回转的转动惯量I g B y =1
, 国内学者曾京和徐涛开展了轮轨摩擦碰
分析了轮对的横向冲击速度 、 摇头 撞及脱轨的研究 , 角、 轮缘角 、 轮轨摩擦系数和垂向力等对脱轨的影 响 目前的车辆蛇行运动的轮轨碰撞动力学研究 . 高速列车的蛇行运动轮轨碰撞非 尚处于初级阶段 ,
[ 2 - 7]
线性动力学分岔研 究 目 前 在 国 内 外 仍 是 一 难 题 . 本 文针对高速列车轮 轨 碰 撞 系 统 , 考虑该系统具有强 非线性和不连续性 , 用现代非线性动力学的观点研 究该系统 , 揭示轮轨碰撞系统的全局动力学特性 .
[ 1]
只传递垂直载荷给轮对 . 1. 2 模型的坐标系建立 轮轨 系 统 的 坐 标 系 是 确 定 轮 轨 关 系 的 基 础 , 首 先必须予以明确表示 . 列出 3 种坐标系分述如下 : 绝对坐标系x-y-z: 取车辆前进方向为x 轴 , 水平向左的方向为y 轴 , 与x 轴和y 轴构成右手坐标 系的轴为 z 轴 , 初始时置于轨道中心线处 , 不随轮对 运动而运动 . 轮 对坐标系 X -Y -Z: X 轴为轮对沿轨道向前 滚动的方向 , Y 为水平向左的横向轴并垂直于轨道 中心线 , 而 Z 轴垂直于轨道平面指向上 , 固定在轮对 随轮对一起运动 . 质心上 , 接触坐标系t t n t t x- z: x、 z 则分别为接 y- y 和n 触点沿轨道 X 方向的切向 、 垂直于 X 方向的切向和 碰撞点的法向 , 固定在接触点处 , 随轮对一起运动 . 1. 3 模型的力学分析 轮轨碰撞系统的模型其轮轨间的相互作用力的 分析至关重要 . 首先建立系统的力学模型 ( 如图 2 所 , 示) 横向和垂向定 k k x、 z 分 别 为 轮 对 的 纵 向、 y 和k 位刚度 . 然 后 对 其 进 行 力 学 分 析, 受力分析( 见图 ) , 假设左侧轮对 和 钢 轨 发 生 碰 撞 , 力F 3 F z l 是定 l, y 义在轮对坐标系内的 左 侧 轮 轨 横 向 力 和 法 向 力 , 力
V o l . 3 1N o . 1 F e b . 2 0 1 2
轮轨碰撞系统的分岔与混沌研究
郭树卓 , 靳 玲

( ) 兰州交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 甘肃 兰州 7 兰州交通大学 数理与软件工程学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7 0; 3 0 0 7 0
摘 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铁路大发展的时期 , 但 是, 高速列车发展受到了许多动力学问题的阻碍. 列车系统的 动力学性能直接影响到列车允许的最高运行速度 , 其动力学性能的提高 , 给铁路 工 作 者 提 出 了 一 系 列 的 研 究 课 题 , 轮轨碰撞系统的研究就是其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 本文针对高速列车轮轨碰撞系统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研究内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 研 究 轮 轨 碰 撞 系 统 的 分 岔 及 混 沌 运 动 .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 容主要包括轮轨碰撞模型的建立 , 为我国高速列车的开发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 析轮轨碰撞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 关键词 : 碰撞 ; 非线性 ; 动力学 ; 分岔 ; 混沌 中图分类号 : U 2 7 0. 1 1 文献标志码 : A
( / / Ψ1) + ( Φ)] R = [ x y ξ ξ ξ
2 / 2 1 2
( ) 1 ( ) 2
式中 : M 为轮对质量 ; I I B z, B y 分别为轮对绕z 轴和y 轴的转动惯量 ; k v 为车辆的 1 Ψ 为 轮 对 摇 头 角 钢 度;
第1期
郭树卓等 : 轮轨碰撞系统的分岔与混沌研究




第3 1卷
式中 : y w 和ψ w 分别 为 轮 对 的 横 向 位 移 和 摇 头 角 位 ; 移; 为车轮踏面等效斜度 V 公式重 λ Φ 和Ψ1 为J- e 然 力系数 ; V 为车辆运 行 的 速 度 ; r 0 为 滚 动 圆 半 径. 后应用 V e r m e u l e n- J o h n s o n蠕滑理论来进行非线性 蠕滑力的求解 , 由V e r m e u l e n-J o h n s o n 蠕滑理论可 知: 轮轨间的纵向蠕滑力 F 横向蠕滑力 F x、 y 和 非线 性合成蠕滑力 FR 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理论研究有一定的 轮轨碰撞的机 理 比 较 复 杂 , 在过去的 轮 轨 碰 撞 蛇 行 运 动 研 究 中 ,基 本 上 困难 , 忽略了车辆轮轨碰 撞 对 车 辆 蛇 行 运 动 的 影 响 . 但随 着高速铁路的兴起 ,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客车和 货车在运行速度较高时剧烈的蛇行运动将导致轮缘 与钢轨的接触和碰 撞 , 钢轨对其动力学的影响已不 可忽 略
F F F t x、 t n z 是定义 在 接 触 点 坐 标 系 内 左 侧 轮 轨 切 y、
2] 向力的纵向和横向分量及法向力 [ .
收稿日期 : 2 0 1 1 * - 0 6 - 2 0 , 作者简介 : 郭树卓 ( 男, 甘肃白银人 , 硕士生 . 1 9 8 5-)
1 5 4




3 结论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高速列车轮轨系统模型的 必要性 , 其次着重说明了轮轨接触的非线性关系 ( 蠕 滑力和轨道的非线 性 ) 以及轮轨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的建立 . 研究内容涉 及 到 弹 性 轨 道 上 列 车 轮 轨 碰 撞 动力学的全局分 岔 图 、 局 部 分 岔 图、 杈 式 分 岔, 倍化 找出列车轮轨碰撞振 分岔以及关键速度 下 的 相 图 . 动运动不稳定的根 本 原 因 , 即列车轮轨碰撞运动通 向混沌的一些方式 . 列车轮轨碰撞映射动力学行为 的倍化序列是轮对 运 动 通 向 混 沌 运 动 的 一 种 方 式 . 列车运行速度越高 轮 对 的 运 动 幅 度 越 大 , 运动越激 越容易与钢轨发生碰撞 . 列车在高速时同样存在 烈, 周期极限环运动 , 只是其周期运动的幅度和轮轨碰 撞的次数会相应的 增 大 , 这些大幅度的周期运动在
1. 4 模型轮轨间的蠕滑力 系统进 行 运 动 微 分 方 程 的 建 立 时 , 纵横向非线 性蠕滑力的计算是重 点 . 首 先 应 用 J -V 理 论 分 别 计算轮轨间的纵向蠕滑率ξ 横向蠕滑率ξ x、 y 和合成 [ 1 3] ? 为 蠕滑率ξ R
α yw , y e w ψw +λ - w x = y = ξ ξ V r V ψ 0
2 3 / ) / ) , u u u < 3; u- ( +( 3 2 7 ( ) 3 u ≥ 3. 1,
FR = μ N

图 1 轮轨系统的坐标系 F i . 1 W h e e l r a i l c o o r d i n a t e s s t e m g y ?
( ; ( ; ( ) F FR/ F FR/ Ψ1) Φ) 4 x =ξ x R R y =ξ y ξ ξ 式中 : 利用 H e r z理论来计算分析轮轨接触斑椭圆面 / 积u= ( G a b N) N 为接触椭圆面上的法向载 π e e R; μ ξ 荷; a b e, e 分别为轮轨接触平面内接触 μ 为粘着系数 ; 椭圆沿滚动方 向 的 半 径 和 其 横 向 半 轴 ; G 为剪切弹 性模数 . 1. 5 模型的轮缘力 文中的 模 型 考 虑 轨 道 是 具 有 弹 性 的 , 与传统的 动力学模型相比 , 碰撞发生时轮对的横向位移将不 而是轮对 仅 仅局限于δ =±0. 0 0 9 1m 的范围之内 , 在碰撞时以一定的横向速度贴靠轨道并且使其横向 位移 y w 继续增大直至其横向速度yw 衰减至 0 并开 始反向运行 , 轮对将 逐 渐 离 开 一 边 轨 道 向 另 一 边 轨 道横向运行 . 此轮缘力可表述如下 : , ; k ( w -δ) y w >δ 烄r y ; FT ( 0, =烅 -δ ≤ y y w) w ≤δ , k δ) y δ. y r( w + w <- 烆 ( ) 5 式中 : 为轮缘力 . 由此式可以 FT ( δ 为轮轨间隙 ; y w) 看出 , 轮缘力为一分段线性函数 , 体现在运动微分方 程当中即成为此模型的一非线性因素 . 1. 6 模型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分析了 轮 轨 的 碰 撞 受 力 , 蠕滑力以及轮缘力之 后, 下面将进行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 运动微 分方程考虑轮对的横移与摇头两个独立自由度 . 根据模型受力分析 , 利用牛顿定律 , 建立轮对横
表 示 的 是 碰 撞 周 期 数 为 1, 轮对 1 的周期碰撞运动 , 轮轨碰撞系统 在一个周期内碰撞左 右 轮 轨 各 一 次 . 图4 全局分岔图如图4所示 . b, c图为其局部分岔图 .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 5 6








第3 1卷
( )m / 当系统速度穿越V =3 2 5. 1 6 1, 3 2. 2 2 s . 2. 2 2 之后 , 系统将又一次发生倍化分岔 , 轮对将从非对称 的 周期1-1-1运动转迁进入非对称周期2-2-2 运动 , 轮对与轨道间呈现为两周期左右轨来回碰撞 , 且一个周期内发生两 次 碰 撞 , 系统最终经倍化分岔 进入混沌运动 .
第3 1卷 第1期 2 0 1 2年2月 ( ) 1 0 0 1 文章编号 : - 4 3 7 3 2 0 1 2 0 1 - 0 1 5 3 - 0 4
兰 州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L a n z h o u J i a o t o n U n i v e r s i t g y
5 6] ? : 移和摇头的运动微分方程如下 [ · · W v ε) I σ w +2 Myw + ( k F =0 y y 1 w- B T( w) y+ y y +F φ b r b 0 ( ) 6 · · v σ I I k c b Fx = 0 yw + ( B zφw + B 1 w +2 Ψ - y g) φ r b 0 (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