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9篇
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
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优秀的教案篇一一、活动目标:(一)、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诵儿歌。
(二)、能根据图画提示,说出秋天的树叶有什么变化。
(三)、配上动作背诵儿歌。
二、活动准备:(一)、关于秋天的图片。
(二)、秋天的各种树叶。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1、实地观察,导入话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我们操场上的大树有什么变化了吗?(变黄了,不像以前那么绿了……)(二)、观看图画,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现在请大家看这幅图,上面都有些什么?(秋风吹过来,金黄的树叶飞起来,有的落到地上,有的在空中飞舞,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2、小朋友想一想,这幅美丽的画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秋天)3、有一首特别短的儿歌,也描绘了画中的这些东西,我们一起来学学。
(三)、在朗读中理解儿歌并背诵。
1、朗读儿歌。
(1)、教师范读,幼儿倾听。
(2)、教师范读,幼儿跟读。
(跟读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模仿快速的熟悉课文)(3)、学生齐读、轮读、对读。
(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培养幼儿的朗读兴趣,巩固幼儿对儿歌的记忆)2、理解儿歌。
(1)、儿歌中说什么像蝴蝶?(2)、秋天的树叶变黄了,也有的变红了。
调皮的秋风把这些美丽的树叶从树枝上吹下来,就像蝴蝶在空中你追我赶,也像小朋友一样,在操场上快乐的玩耍。
3、背诵儿歌。
(根据对儿歌的理解来记忆、背诵儿歌)(三)、看图说话练习。
1、看图说话。
(出示图片,看看画面上有什么?2、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3、看实物说话。
师:老师这儿也有很多秋天的树叶,它们漂亮吗?(出示树叶)4、让幼儿接触树叶,加深他们对儿歌的理解。
(四)、配上动作背诵儿歌。
四、活动自然结束。
优秀教案篇二设计理念:以孩子为主体,重视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让孩子在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的教学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得知识,在求知中获得趣味,在实现孩子主体与文本客体的对话过程中,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孩子的一种生命体验。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优秀9篇)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优秀9篇)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较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
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本文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9篇教学设计方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篇一一、教学目标掌握汉字构成的一些规律。
会填字组成语,并会运用这些成语造句。
能找出句子生病的原因,并能正确修改。
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
谚语或名言。
自读知识窗内容,了解司马光的事迹。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和掌握汉字的构成规律。
三、教学流程(一)练观察,找出观察这两个部件有什么不同。
观察,小组讨论它们用在字中有什么不同。
汇报自己的发现。
再找出一些有这两个部件的汉字写一写。
成语补充完整并选两个造句。
学生独立填写,师巡回检查。
指名汇报。
强化正确答案,纠正错误答案。
造句。
自选词语,自由发言。
注意拓展思维,避免趋同。
修改病句。
读句子,找出句子生病的原因。
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正确答案:在语文课上,大家都认真地听讲。
(属用词重复)为了写好这次作文,我特地到公园里观察了一阵子。
(属用词不当)(二)日积月累本次日积月累都是与读书有关的谚语和名言。
学习方法:学生自读。
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
同桌互读,说说自己对每句话的理解。
熟读,试着背诵。
(三)知识窗让学生试着说说题目“脚踏实地”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短文,了解司马光是怎样脚踏实地地编写《资治通鉴》的。
小组交流读书体会。
联系实际举一些脚踏实地的例子。
(四)作业:搜集一些有关读书方面的谚语或名言。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篇二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体会夹竹桃的妙处,感受植物之美。
难点:懂得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教法:读中感悟。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搜集有关夹竹桃的资料。
语文教学设计板书集锦(9篇)
语文教学设计板书集锦(9篇)在主题班会当中,学生的认识有时并不是一致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时还有分歧、急诊有些发言往往有片面性和局限性。
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以下这9篇语文教学设计板书集锦是来自于作者的板书设计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主题班会板书设计篇一活动目的:1、使全体学生更进一步的认识到,社会要发展、进步,要生活得幸福,须有梦想,有信仰,有追求。
要实现梦想,须相信自己、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2、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班干部的独立自主能力和锻炼班干部的组织能力,为班作出表率的作用。
同时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更全面的发展作出一个很好的平台3、召开班会、写观后感等形式让学生畅谈感想,畅谈梦想,以激发学生鞭策自己去努力奋斗。
活动准备:课前让学生观看电视节目、写观后感、事先安排好主持人及材料等。
活动过程:一、老师宣布本次班会主题,预祝我们此次的班队会顺利举行。
二、主持人发言:1、开场白: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
我们开心,我们有缘。
成长在同一个班的我们。
拥有自已的梦想。
我们团结,我们努力,我们进步,我们成长。
三(3)班的口号是:团结、努力、进步、成长2、营造氛围,明确理想重要意义。
(1)、播放歌曲《水手》,营造气氛,主持人提出理想含义。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伴随着这首激动人心的《水手》拉开了我们理想主题班会的序幕。
理想是个诱人的字眼。
理想是灯塔,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照亮人生前进的路程。
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就像打桩的没有准备。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罗勃朗宁曾把他的《索尔》中说过:人类的伟大不在于他们在做什么,而在于他们想做什么。
福尔摩斯也说:世界上较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什么方向走。
那么,什么是理想?(同学们答:理想就是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
)(2)诗歌朗诵《理想》。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方案(优秀9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方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9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方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目标: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3、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
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教学重点: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
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编编、画画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读生评价、分角色读)再加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道理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看图和朗读得到充分的感悟。
教学流程:游戏导入——学习一、四自然段——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拓展延伸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找不同画面。
2、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找出不同。
3、请学生带着游戏中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为后文找出课文插图的不同做好铺垫。
)二、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蟋蟀住宅教学设计方案(汇总9篇)
蟋蟀住宅教学设计方案(汇总9篇)篇1:《蟋蟀的住宅》的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充分挖掘教材的语文因素,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环境下,让学生在阅读与实践中学习语文。
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参与,加深对网络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真正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蟋蟀的住宅为何算得上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教学对象及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面向的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对于昆虫学生普遍喜欢,有研究的兴趣,加上本文的作者又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善于观察研究,勤于探索和实践,在表达上比较讲究方法,倾注了一种对蟋蟀的无限赞美的深情。
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教与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得到最大的发展,收益将是无穷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质疑,激发学习的兴趣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蟋蟀出名的原因不光因为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其实,蟋蟀的住宅只不过小小的洞穴而已,可为什么这样出名呢?连本文的作者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也这样赞叹说(出示句子,齐读)──“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了。
”2、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呢?(紧扣课文这一重点句子,设计问题,直奔中心,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便被调动了起来,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石,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二、调动视觉感官,在语言感悟中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1、出示5~7自然段,指名读,思考: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2、交流蟋蟀住宅的伟大之处在哪儿?师归纳:排水优良;向阳;隐蔽;光滑、简朴、清洁干燥。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目标1.深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配乐朗读、默读课文,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搜集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准备与同学交流。
想一想自己过年的故事和体会,讲给同学听。
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作品《琦君说童年》。
教师准备思乡的音乐。
准备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春酒》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课文中的细节写得很有情趣,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文中的'人情民风之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设计整体感知1.导入建议学生谈自己过年的故事、感受,或说一说当地有哪些民风民俗;或教师谈自己小时候在家乡过年的故事2.导语示例青岛的啤酒不仅是青岛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每年的青岛啤酒节都迎来许多国内外的客人,这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民风民俗。
每逢过节,人们也都要喝啤酒以示庆祝。
好多离乡在外的青岛人总是忘不了啤酒的滋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今天学习《春酒》一文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启迪。
3.教师投影学习目标和字词学生自查读一读,写一写,根据查找的资料交流琦君的事迹。
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思考问题。
4.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a.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的哪几件事?表达怎样的感情?b.课文题目是春酒,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5.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表达作者对故乡民风、人情的赞美。
就像琦君曾说过的一样: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渗透在本文的字里行间。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9篇)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可爱的编辑给家人们整理的《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9篇),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1、口算:(1)× × 6× ×40(2)××3××80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二、新授1、课件出示知识目标:(1)什么叫倒数?怎样理解“互为”?(2)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3)0、1有倒数吗?是什么?2、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3、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的倒数: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4、教学特例,深入理解(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5、同桌互说倒数,教师巡视。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范本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优秀9篇)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范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优秀9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爷爷和小树》一、教材分析《爷爷和小树》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
它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视觉、孩子的语言,叙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
冬天,热心、慈爱的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懂事、善良的小树为爷爷遮阳。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富有人情味的图画。
人与树的关系是亲密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人与自然也应当是和睦相处的,而我们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更应当互帮互助。
二、设计意图1、小学1——2年级要认读生字1600——1800个。
同时又要让学生在起始的阅读教学中,感受到阅读课文兴趣,因此,本课教学中,力求落实好10个生字以及5个偏旁的教学,同时,把认读生字放在课文中去理解体会;让学生在整体的朗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力图很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2、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39;优势来解读课文,认读生字,掌握偏旁。
教学设计中,通过让学生“说、认、读、找、比”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质疑、讨论,来突破“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这两个阅读理解的难点。
3、运用想象,延伸课外。
小学生是最富想象力的。
本课富有童趣,从而设计“假如你是小树,你会说些什么?”“爷爷和小树之间会说些什么?”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给小树加以人物化的想象。
本课结束,以树木对我们人类的作用,作为课外的延伸,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树木,珍惜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四个字。
认识1笔画“乚”和五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1)培养合作互爱的情感,学会与人共处。
(2)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花木。
四、教学流程一、由图片引出课题1、贴“小树”请学生用“小树”一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2、贴“爷爷”出示词语“爷爷”教学生字“爷”(1)比较爷——爸(2)教“父”字头3、在两幅图中贴上“和”,齐读课题。
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十篇
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十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的基础上感知海燕的形象。
3、学习海燕不惧怕困难,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设想:《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奏和流动感的油画,具备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引导学生解读这首诗时,我根据散文诗的特点,加强朗读背诵,于诵读中展现海燕的活动空间,紧紧围绕三幅画面引导学生感知海燕大无畏的战斗精神,从中体验并学习这种精神,且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置情景,投影显示如下画面:风雨交加,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漆黑不见人影。
面遇这样的情景,同学们会怎样面对呢?(同学可能会回答“惧怕”、“躲藏”等)但海燕它不惧怕,它勇敢地面对暴风雨。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勇敢的海燕。
(板书课题和作者)二、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1、由学生先说,教师小结。
2、出示两张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幻灯片。
三、听读,感知海燕形象。
1、配乐朗诵。
2、学生听后思考:假如在海燕之前填一个修饰语,你会填什么呢?句式是“___________的海燕。
”四、析读,领会海燕形象。
1、课文是如何描写海燕的?请在文中找出描写海燕的段落和句子。
2、分析三幅画面,领会海燕形象。
①根据三幅画面的情景,指定学生朗读关键段落和句子。
②师生共同分析,板书如下:画面一:渴望暴风雨画面二:迎接暴风雨英勇无畏、乐观豪迈的海燕画面一:呼唤暴风雨五、美读,体验海燕形象。
1、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
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加以传送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我们就会受到美的熏陶。
现在,请大家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画面,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媒体投影)一读:重在整体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和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
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9篇【word版】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9篇(指名说)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望天门山》(齐读)三、初读古诗1.自读大家喜欢这首诗吗?那就赶快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待会儿老师检查,看谁读得好。
2.检查读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大家注意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指名点评谁还想读给大家听?师点评四、小组合作学习为了把古诗读得更好,老师建议大家再来读古诗。
合作理解诗意,再来读古诗,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出色。
(个人自学开始)现在,小组交流一下你的学习收获。
五、交流、品读同学们交流的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就谈一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1.天门山你们知道天门山在哪里吗?为什么叫天门山呢?(出示天门山图片)你们看,这就是天门山,你们觉得天门山怎么样?雄伟险峻的东、西梁山分别矗立在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犹如天然的江上巨门,浩瀚的长江水从中间挤开一条通道,奔腾前行。
2.学习前两句诗此时,作者李白看到了这壮观的景象,不由得吟出了前两句诗。
(1)谁来读一读前两句?(2)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真是山水相依,你冲我挡。
(3)从这两句我们可以体会出江水怎么样?(汹涌的江水录像)你们看,汹涌的江水正奔流而下,多有气势啊!(4)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指名读,生点评优点或缺点(5)学生练习,再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3.学习后两句(1)读到这里,我不由得要问: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怎么知道的?诗人是在船上看到的:两岸青山------相对出(2)“相对出“什么意思?青山为什么能出来呢?(船随着激流前行,诗人望着人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入眼帘,又向后移去,好像是出来迎接自己一样。
感觉不是船在动,而是青山在逐渐靠近自己。
)(3)生活中你有这种感受吗?(行驶的车辆)诗人用词多么精妙啊,一个“出”字把山给写活了。
(4)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自豪)那你就是李白,请你读出诗人的这种心情。
教学设计及方法优秀9篇
教学设计及方法优秀9篇教学方法及建议篇一教学方法及建议(一)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以下提供几种教学方法,供参考。
1.案例教学法在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
对案例的分析探究,不仅能使法律条文更加生动具体,而且现实中发生的案件又可能对法律条文提出挑战,引发争议,进而导致国家修订法律条文的可能性。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出示具体案例来组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的矛盾,参加讨论,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看,案例教学有助于“活化”教材,改革传统概念教学;能有效地解决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提出和阅读案例。
它要求教师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精选案例,有些案例还可能需要作相应的改造,要求最好是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还要尽可能体现新知识、新观点、新材料。
同时教师针对案例所设计的问题,一定是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否则学生会失去兴趣。
教师应当在课前布置相应的阅读材料。
案例材料的选择,除教材提供的案例外,教师还可以选取其他资料。
(2)案例讨论。
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围绕案例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原理进行分析。
在讨论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展开交锋。
教师要保留对问题的看法,在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在适当时机可作适当的引导。
教师应注意听取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思考的路线,辨析其合理性与局限性。
(3)归纳总结。
讨论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师应针对案例及时进行分析讲解,梳理思维过程,最后给出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法院处理结果。
(4)案例演练。
教师可根据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再次展示新的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演练,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9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9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学习讲述故事.2. 引发幼儿的想象,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幼儿通过对糖、盐、雪花的比较,进一步了解雪花的特性。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并学习讲述故事。
活动难点幼儿能大胆讲述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了解糖、盐、雪花的特。
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ppt课件。
2.小狗、小猫和山羊公公饰若干。
3.盐、糖、雪若干。
4.音乐《小雪花》。
活动方法观察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语言指导法等。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一)谈话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到了冬天,有很多地方都会下雪,你见过下雪吗?能说一说雪是怎么样的吗?现在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下雪吧!(二)播放下雪雪景图,引导幼儿欣赏激趣。
师:下雪了,雪花把大地装扮成了白色的世界。
小动物也来看下雪,想不想知道小动物们的想法?好的,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听《下雪了》的故事,听听小动物们眼中的雪是怎样的?嘘,故事要讲话了,小耳朵要认真的地听,听听故事里有谁?它们都说了什么?二、基本部分(一)播放故事录音,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并提问。
故事里面都有哪些小动物?小狗是怎样说话的?小猫是怎样说话的?山羊公公是怎样说话的?(引导小朋友模仿小动物们的叫声和动作)(二)借助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第一幅故事图片。
提问:谁跑出来了?小狗说了什么呢?好的,我们一起听听小狗是怎么说的呢(播放录音)?2.出示第二幅图片。
(1)看谁又来了?小猫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录音)。
3.出示第三幅图片。
(1)看小狗和小猫在一起,猜猜它们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要争吵呢?4.出示山羊图片。
看看谁来了?你们猜猜山羊会说什么呀?听听山羊公公是怎么说的(播放录音)?5.幼儿交流讨论(1)小朋友到底天上下的是糖还是盐?为什么?(2)为什么小狗会把雪当成糖?为什么小猫会把雪当成盐?(3)师小结:哦,原来它们的颜色都是白色的。
教学设计方案(9篇)
教学设计方案(9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材分析:按照教材,本课主要介绍什么是陵墓雕塑,陵墓雕塑为什么能集中体现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后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特点。
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分析略简。
陵墓雕刻两个艺术特点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内涵。
对于一些陵墓雕塑的专业名词如“阙”“麒麟”“天禄”等也需要简单的说明。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陵墓雕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
2、通过欣赏和参观,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
创造力和语言表达力。
教学重点:陵墓雕刻是我国雕刻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原因。
秦始皇兵马俑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陵墓雕刻其具有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如何理解。
如何调动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的动力。
教法设计:第一4人小组:陵墓雕塑a同学:广泛的了解。
分配任务通过各种手段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
b同学:真实的感受。
分配任务去真实的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魅力所在。
要求课堂上谈感受。
陵墓雕塑距离现代生活较为遥远,真实感受、参观过的学生并不多,课本的图片对于雕塑来说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也就失去了真实感。
c同学:负责提问题。
从本课内容出发,设计3-5个问题,提问学生,学生分组回答。
d同学:课后写小结。
教学过程:(一)直观感受,各抒己见,引发思考。
教师:出示图片(秦始皇兵马俑)�教师:请学生谈原因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二)导入主题:[陶俑]:�秦始皇兵马俑欣赏:教师: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2分钟,回答。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9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9篇)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
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整编的教学设计方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写作有一点帮助。
教学设计篇一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的顺利实施和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依据本专业实施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设计课程概况1、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学设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一门限定选修课程,它的文字教材名称为:《教学设计》。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其中录像课12学时,网上辅导9次。
教学设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化教学的处方的一门学科。
教学设计是建立在学习理论、课程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方法等科学基础上的教学技术,也可以称为科学的技术。
它与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思想史、课程教学论、比较教育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科教学论等课程都有一定联系。
有些课程,中央电大的学员已在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学习阶段中有所学习,有些课程作为本学科的前置课程或相关课程应该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安排。
例如,作为学习本课的基础,“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内容在专科计划中已有安排,“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在本专业课程设置中应该作为该课程的先修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提高综合素质,使教师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和运用能力,适应教育发展、课程改革和培养实用教学人才的需求。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形成运用教学系统方法,设计、开发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以及“为学习设计教学”的能力;形成运用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信息技术和教学模式理论设计学习目标、多种媒体组合教学传递、教学策略以及优化教学系统的能力;形成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和修订完善教学活动的能力。
2、本课程的要求⑴ 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提高对学习教学设计意义的认识,树立现代教育意识,增强改革观念。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9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9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设计思路: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的基础上设计的,旨在将学生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繁华、条理化。
掌握等量关系,形成思维模式和优化和解题模式。
在本册四单元中,根据数量关系而得到的两积之和(其中一个因数相同),从而引出ab+ac=(a+b)c的形式,这一类习题均与学生熟知的相遇问题有联系。
正基于此,期望通过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利用迁移规律,力求能运用这一思路解决与之特征相似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他们更喜欢“动态”的课程,他们更易于接受与生活紧密联系、触手可及的问题,同时,一旦知识深深烙入他们的脑海,只要适时点拨与梳理,更易于掌握与之相近、相临的问题。
因此,本课设计,通过学生爱动、爱玩、爱表现的特点,通过一系列走、演、操作与交流等到形式,力求“走近”、“走进”生活,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数学,积极主动吸收知识,实现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升华。
达成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灵活高效的目的。
教学内容:相遇问题及运用相遇问题解题思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建立并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并能结合实际问题描述数量关系。
2、运用迁移规律,将相遇问题解题思路运用于与之相似的问题之中,能将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一系列问题转化成相遇问题去分析、去思考、去高效解决。
3、随着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他们热爱数学,享受问题解决时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运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解决具有其特征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相遇问题演示器、玩具车、实物卡片学生准备:玩具车、实物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提问: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应该臬表示,你能用语言描述吗?(为相遇问题的两种基本选题关系的概括奠定基础)2、请最后一排的一名同学走向讲台,同时老师沿直线迎上去,当与该生相遇时提问:我俩现在已经怎样——(相遇)(用生活中的场景理解、感知什么是相遇)请思考后回答:我俩在刚才这一过程中,什么相同,什么不同,能建立一个怎样的等量关系。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9篇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模板9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
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
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一段(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三、再读课文,质疑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
2022教学设计方案_356
1.自读课文,把生字新词画出来,并练习读正确。留意“氏”读shì ,不读sì ;“兽”读shòu ,不读sòu ;“殖”读zhí ,不读zí ;“蔬”读shū ,不读sū ;“较”读jiào ,不读jiǎo 。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3.小组练读课文。小组协商读的形式,可以齐读、轮读,在组内相互正音。
2、教学过程
(1)复习: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2)说说听了以后总的感觉是什么?
(3)导入 新课,
(4)学习课文2—5自然段。
a、“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吩咐。”鸬鹚在等待什么吩咐?请同学们读其次自然段,找一找。
b、沟通:
1)鸬鹚在等待什么吩咐?(“一抹”)
2)“一抹”是什么意思呢?
3)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上网去查找鸬鹚的资料。谁能向同学们介绍有关鸬鹚的状况?
4)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定格喉囊的位置。这就是鸬鹚的喉囊。介绍鸬鹚喉囊的作用,教学“喉囊”,范写并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写2遍。
5)看课题猜想课文内容——激趣。
同学们,课文以“鸬鹚”为题,请你猜猜可能写些什么内容?是否和《翠鸟》一文写法相像?
3)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用哪些词语来把“一抹”代替?
3、为什么用“一抹”而不用这些词语?这是第一个探讨问题。请四人小组探讨:为什么肯定要用“一抹”,好在哪里?
4、沟通:看看你探讨出了多少?老师随机点拨,得出好在“一抹”写出了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动作美丽、鸬鹚训练有素、渔人发觉鱼儿多多……
5、练读其次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指名读——齐读)
老师板书:列数字。
b.学习“大”的小组汇报,老师相机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说体会:左边是130万个地球,右边是一个太阳,中间以等号连接。老师总结并激励学生发觉的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023实用文_教学设计方案汇编9篇
2023教学设计方案汇编9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命题、真命题和假命题等概念.2.使学生了解几何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能够初步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或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重点和难点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引入请大家随意说出一些语句,教师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如:(1)对顶角相等吗?(2)作一条线段AB=2cm;(3)我爱初二(1)班;(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相等的两个角,一定是对顶角.二、新课问:上述语句中,哪些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答:(3)、(4)、(5)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教师指出:判断是对事物进行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数学课堂里,只研究数学命题,如(4)、(5).例1 请大家说出若干个(数学)命题,再分析一下,每一个命题由几部分组成?(1)等角的补角相等;(2)有理数一定是自然数;(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a;(5)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教师启发学生得出:一个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也可以简称为“若A则B”.练习:把上述(1)至(5),都按“如果……,那么……”的形式,表述一遍.例2 在例1的(1)至(5)个命题中,所作的判断是否都正确?怎么检验各个命题的真伪?(l)“如果两个角是等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是正确的命题,已经由补角的定义得到证明.(2)“如果是有理数,那么它一定是自然数”,命题教学设计方案(二)。
是不正确的命题(判断),反例如是有理数但不是自然数。
(3)“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正确的命题,已证.(4)“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a.”是不正确的命题,反例如a=1,a2=a.(5)“如果是一个大于4的偶数,那么它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这个命题,至今没人举出一个反例,说明它不正确;也没有人完全证明它正确.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了“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即已经证明了“ 1+2”,离“ 1+1”这颗数学王冠上的珍珠,只差“一步之遥”.这是目前世界上对这个命题的真伪的判定,所能达到的最好结果.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命题既然是一个判断,就有判断是否正确的区别.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成立,也就是说结论不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注意:不是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别!怎样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数学中,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或以公理形式,即由实践证明的形式出现);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例3 试将下列各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相互颠倒或变为否定式,得到新的命题,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1)对顶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若a=0,则ab=0;(4)两条直线不平行,则一定相交;(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解:(l)对顶角相等(真);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假);不是对顶角不相等(假);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真).(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真);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真);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真);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真).(3)若a=0,则ab=0(真);若ab=0,则a=0(假);若a≠0,则ab≠0(假);若ab≠0,则a≠0(真).(4)两条直线不平行,则一定相交(假);两条直线相交,则一定不平行(真);两条直线平行,则一定不相交(真);两条直线不相交,则一定平行(假).(注)本小题如果添上“在同一平面内”的大前提条件,那么假命题将变为真命题.(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假);凡直角都相等(真);凡不相等的角不都是直角(真);凡不都是直角的角不相等(假).说明:本例,尤其是第(5)小题,视学生接受情况,教师灵活掌握.讲还是不讲,讲到什么程度,介不介绍四种命题(原、逆、否、逆否),都有较大的伸缩性.小结: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命题的结构---;如果(题设)……,那么(结论)……;命题的真假---正确或错误的判断;四种命题---原、逆、否、逆否.(用投影片显示或挂小黑板)三、作业1.在下列语句中,指出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指出命题的真假,并仿照例3说出一些新的命题来.(l)如果AB⊥CD于O,那么∠AOC=90°;(2)取线段AB的中点C;(3)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4)一个平角的度数是180°;(5)若a=b,则a2=b2;(6)如果一个数的末位数字是0,那么它一定能够被5整除;(7)同角的余角相等;(8)周角的一半等于直角.2.选作题判断命题“如果n是自然数,那么n2+n+17是质数”的真假.教学设计方案篇2教材分析9加几的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能熟练计算了10以内的加法和10加几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9篇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9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
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2)说说读懂了什么?(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4)学习该段生字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
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四、巩固本课生字五、课后扩展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板书设计:美丽的小村庄(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锋利的斧头(房子、家具……)什么都没有了(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教学设计方案篇2一、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语文的三维目标语文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新课标对本年段的教学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养成一定书写习惯,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养成默读习惯。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三)口语交际 1.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3.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
(四)习作 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学会修改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四、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年龄特点各老师做学情分析五、全册教材分析本册共有24篇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乐园三大部分,而且教材仍然以专题组织单元。
在学习了前七个单元的基础上,我们将教学以“国际文化和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单元。
第一单元整组备课单元内容简析:本单元围绕“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海上日出》表现了喷薄而出的朝阳。
《暴风雨》介绍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之美。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让我们领略了祖国的壮美河川。
古诗《江南春》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景。
语文乐园让学生体会描写时间的词语和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语,积累语言,学习朗读方法。
习作以《我喜欢的季节》为题,请学生写出最喜欢的季节和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之美,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
学习这组课文,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揣摩那些写得生动、形象、优美的句子的表达方法。
4、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感受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感受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
单元课时安排: 1海上日出 2课时 2暴风雨2课时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2课时诗词诵读江南春1课时语文乐园(一) 5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篇3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投影片、挂图。
1课时。
一、导入1、出示挂图:这是一幅()?学生答。
板书:梅花2、喜欢梅花吗?你能说出描写梅花的诗句吗?3、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梅花的特点有()。
指名答。
4、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梅花情有独钟,多少文人、画家赞颂梅花。
今天,老师配合大家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
板书:魂5、齐读课题《梅花魂》。
二、探究本课学习思路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以同学们自学为主:投影出示:本课教学目标:1、自学为主,读懂课文,解决课后思考题。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用——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用~~~~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交流:哪些句子令你感动?为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4、分小组讨论不理解的问题。
三、讨论讲解重点问题1、小组汇报: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2、小组互助合作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并重点讲解以下问题:⑴ 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投影出示)⑵ 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① 自由读开头、结尾。
② 指名说。
③ 齐读。
⑶ 课题中《梅花魂》的魂,在文中究竟指什么样的魂?① 投影出示13节。
② 自由读。
③ 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④ 祖父保存梅花图,是为了()?祖父爱梅花,就是()。
⑤ 齐读。
四、指导朗读1、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心用情地练读。
2、自由读文,指名读(可范读)。
3、指导读13节:⑴ 读这段应注意什么?⑵ 指名读。
⑶ 齐读。
4、导读开头、结尾:⑴ 学生说如何读。
⑵ 小组练读。
⑶ 指名读。
⑷ 齐读。
五、总结本文思想内容六、布置作业1、读有关乡愁的文章。
2、写摘录笔记或读后感。
品格梅魂花灵魂爱国心骨气教学设计方案篇4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2.积累词语。
3.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设计整体感悟 1.导人新课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
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
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 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2.配乐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思考题 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3.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
去掉一个不可以。
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b.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c.三点思考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
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
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研读与赏析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
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学生讨论明确:飞蛾生之欲望生命意义香瓜子生命力生命的价值心跳生命珍视奋斗讨论加点词的作用: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
”“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
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
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