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发展历程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旗袍经过了怎样的变迁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旗袍经过了怎样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d1e28e6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6.png)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旗袍经过了怎样的变迁旗袍是中国传统的女性服装之一,起源于上海的民国时期。
起初,旗袍是一个宽松、围腰的连衣裙,被称为“长衫”或者“广袖长衫”。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旗袍逐渐演变成了现代华美独特的服饰。
旗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的广东地区。
在清朝乾隆时期,广东园林里的女子就开始穿着短衫长裤,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广东旗袍的雏形。
这种旗袍以绸缎为材料,宽松舒适,特点是袖口和下摆都用丝丝编织成的彩带装饰。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东地区的旗袍开始流传到上海。
上海是旗袍的重要发源地和发展中心。
在当时上海已经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之一,倡导西方现代化的思潮对旗袍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上海的文化融合和外国文化的冲击,使旗袍开始接纳西方的设计元素,逐步演变成了注重剪裁和轮廓线条的现代化款式。
到了20世纪20年代,旗袍开始流行于上海的社交场合。
享有盛名的旗袍店“马应龙”成为了旗袍制作的代表。
这些店铺聘请了一批有才华的设计师,他们将上海的时尚与传统的中国元素相融合,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旗袍款式。
旗袍在30年代的上海达到了顶峰。
那个时期,旗袍不仅是上流社会女性的标志,还成为了国际上认可的时尚符号。
各种时尚杂志和电影都展示了旗袍的华丽和精致。
同时,旗袍也进一步融入了西方的风格,采用了更多的人字领、立领和紧身设计。
但是,在近年来,旗袍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旗袍在国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吸引了不少外国人的关注和喜爱。
同时,旗袍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注重舒适性和个性化。
现在,旗袍既可以作为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场合,也可以作为休闲服装穿着在日常生活中。
总的来说,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瑰宝,经历了从广东到上海的变迁,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再到现如今的复兴和创新。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女性的优雅和美丽,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
旗袍演变史
![旗袍演变史](https://img.taocdn.com/s3/m/9c77521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9.png)
旗袍演变史旗袍被视为中国女性服装中的经典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自明清以来,旗袍已经经过了数次演变和发展,成为具有传统特色的高贵服饰。
下面就来看看旗袍的演变史。
1、清朝旗袍清朝旗袍最初是被康熙皇帝的满族后宫所穿的服装。
早期的旗袍制作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丝绸,另一种是布质的。
丝绸旗袍主要使用缎子、罗纹和纱子等材料,颜色以鲜红或黑色为主,搭配五色缎带和扫帚等装饰物。
布质旗袍主要使用好品质的绸缎或锦缎,本体色以浅色为主,常用花卉印花和青色、灰色作点缀。
此时期的旗袍,款式以紧身为主,袖口的宽度是限定的,中长裙采用分叉的剪裁方法。
2、初期现代旗袍百年前的旗袍为松紧式的款式,袖口上限度宽大,裙子较为宽松,而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旗袍逐渐被吸收了国际时尚元素,推陈出新,出现了出挑的背心式款式,裙摆变得宽松,袖子也缩小了许多,其中深受女性欢迎的就是它的普遍舒适和通风。
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旗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旗袍的设计推陈出新,开始使用高贵的褶边,为旗袍增添份量感,也烘托出女性的优雅气质。
设计者们更加注重美感的追求,创新出纷纷多样的款式。
比如像袖子的三角形设计,让女性的手臂更显秀美;又例如将大花、小花与动物图案汇集在一起的绣花设计风格等等。
现代的旗袍已经摆脱了早期的束缚,开始以休闲、舒适为主要的设计方向,更加注重时尚元素。
除了传统的丝绸面料外,现代旗袍设计者还加入了棉裙面料、九分裤等休闲元素,并且加了一些现代感比如口袋、铜扣、复古风等等。
还有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款式,在传统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工艺和技术,让旗袍更加注重个性、自由和时尚。
总之,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和演变,从最初的民族服装,到后来的安禄山旗袍、洋化旗袍,再到现代的百变旗袍,每一次的变迁都体现了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繁荣。
如今,旗袍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依然活跃在世界时尚舞台上,成为女性高贵雍容的代表标志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喜爱。
关于中国旗袍的介绍
![关于中国旗袍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14a6f3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2.png)
中国旗袍是中国传统的女性服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风格。
以下是关于中国旗袍的介绍:
起源和历史:旗袍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起初是满族人的传统服饰。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旗袍逐渐成为了广大华人女性的时尚选择,并在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期达到了巅峰的流行。
设计特点:旗袍采用修身的剪裁,突显女性的曲线美。
它通常具有高领、右侧斜开的襟扣、合身的上身和修长的裙摆。
旗袍的设计注重线条的流畅和简洁,展现了端庄、典雅的气质。
材质和装饰:旗袍常使用丝绸、棉布、缎子等优质面料制作,以保证其光泽和质感。
旗袍的装饰通常包括刺绣、绣花、玉石装饰、扣子等,以增添华丽感和个性化。
区域特色:中国各个地区的旗袍具有一定的区域特色和风格差异。
例如,上海旗袍以其典雅大方的风格而闻名,广东旗袍则更注重色彩的鲜艳和细节的繁复。
现代传承:尽管现代时尚趋势的改变,旗袍仍然保持着特殊的地位。
它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常常在特殊场合如婚礼、庆典、演出等穿着。
同时,许多设计师也将旗袍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创造出独特的现代旗袍风格,使其在国内外的时尚舞台上继续发展和演进。
中国旗袍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华丽的风格,展现了中国女性的优雅和魅力。
它不仅是一种时尚服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旗袍演变史
![旗袍演变史](https://img.taocdn.com/s3/m/8726cdd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7.png)
旗袍演变史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的演变历程可以追溯至数百年前,从最初的汉服到现代时尚的旗袍,旗袍一直以其端庄典雅的形象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下面我们将一起来探索旗袍的演变史,领略其中的魅力和韵味。
元代是旗袍的重要发展阶段,旗袍的前身出现了,当时的旗袍以小衣、水袖为主,色彩鲜艳、配饰繁多。
元代女性在婚礼上常穿着一种名为“口袄裙”的服饰,它的下摆呈圆形,上身线条简洁流畅,是旗袍的前身。
明清时期的旗袍发展得更加绚丽多姿。
明代的旗袍以盘扣、蟒袍为代表,富丽堂皇,亦端庄典雅。
清代则以紧束作为女装的重要特征,讲究情调、色彩、细节,更进一步地奠定了旗袍的基本格局。
清代妇女服饰逐渐变得严谨,绢绸、轻薄的绸缎成为女性喜爱的面料。
这一时期的女性旗袍吸收了宫廷服饰的精髓,视觉效果趋向于富丽堂皇,也充满了浓郁的宫廷文化气息。
到了民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女性地位的提高,旗袍逐渐成为女性时尚的代表。
当时的旗袍已经具备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一字领、修身款式,长度刚好及膝。
而且,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旗袍在领口处增加了扣子,袖口也设计出了立领,显得更加简洁大方。
民国时期旗袍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束缚式女装,更是颇具时代意义,为宽大的社会变革埋下了伏笔。
20世纪50年代,中国逐渐开始走向改革开放,各种西式服饰也开始涌入中国,旗袍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一段低潮期。
不过,并非被抛弃,而是受到了新风尚的影响,旗袍在设色、加大条文等细节上都有所改观,使得旗袍在这一时期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21世纪初,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为旗袍的复兴提供了契机。
中国文化的复兴和民族认同感的增强,使得旗袍重新成为时尚的代表。
而且,现代设计师在传统旗袍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旗袍不再仅仅是一种传统服饰,而是成为了一种融合了中式和西式设计元素的现代时尚服饰。
各种面料、款式、图案、配饰、颜色等都为旗袍的复兴注入了新的生机。
旗袍的发展历程范文
![旗袍的发展历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7a1626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1.png)
旗袍的发展历程范文旗袍是中国传统女性服饰的一种,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女性优雅、婉约的象征。
旗袍的发展历程,上溯至明代,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革和演变。
下面将就旗袍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介绍。
明代时期,旗袍起源于由满族统治的明朝。
在明代初期,旗袍被称为“褙子”,形制简单朴素,多采用黑色或蓝色的布料。
这种袍子在构造上较为宽松,适合行走与骑马。
随着时间的推移,褙子逐渐演变为对各种细节处理更为精致的旗袍。
清代是旗袍的发展到达巅峰的时期。
由于清朝是由满族人建立的,旗袍得以进一步发展和流行。
清代的旗袍主要是以丝绸、绫绡等高档面料制作而成,采用充分利用这些面料特性的工艺,通过各种绣饰或刺绣来增加服饰的华贵感。
清代旗袍在裁剪上更加注重曲线的体现,强调女性的身材美。
同时,加入了更多的装饰元素,如镂空、刺绣和织锦等,使旗袍更加华丽。
20世纪20年代,随着西方文化的迅速传入,旗袍开始受到西式服装的影响,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裙摆缩短,衣领也较为简约。
此时的旗袍已经不再只是贵族女性的专属服饰,开始流行于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
1929年,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委托上海时装设计师傅慧兰为她设计了一套以旗袍为原型的服装。
这是旗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被称为“宋式旗袍”。
宋式旗袍的特点是高领、短袖、气质婉约并且注重强调女性曲线美。
这种旗袍不仅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也受到了时尚界的赞誉,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旗袍款式之一二战时期,旗袍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长时间的动荡战乱导致旗袍的设计风格趋向简约,材质也由丝绸等高档面料转而使用手工织布等较为廉价的面料。
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旗袍开始被认为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许多中国女性开始主动选择穿着旗袍来表达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新中国成立后,旗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认为是封建时代的象征而被禁止。
然而,自开放以来,旗袍开始重新受到关注和重视。
设计师们开始探索将旗袍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的方式,推出了一系列时尚、多样化的旗袍款式。
中国传统服饰旗袍的流行与演变
![中国传统服饰旗袍的流行与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d85c580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9.png)
中国传统服饰旗袍的流行与演变传统服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载体,也是历史与时代发展的见证。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传统服饰旗袍在近代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旗袍的起源与发展、旗袍的特点与流行、以及旗袍的演变与现代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旗袍的起源与发展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起源可追溯到清朝时期。
清代早期,汉族女性主要穿着褙子、襦裙等宽松的服装,而满族女性则流行穿着束腰收脚的旗装。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服装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汉族和满族特色的旗袍。
清末民初,旗袍逐渐普及并成为女性主流服装。
这主要得益于时代的变迁与社会风气的转变。
那个时期,西方文化与思潮的涌入使得中国社会开始接受新观念,人们开始崇尚现代化、时尚化的生活方式。
而旗袍以其独特的设计与华丽的面料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时尚女性的首选。
二、旗袍的特点与流行旗袍作为一种独特的女性服装,具有明显的特点。
首先是其剪裁精致合身。
旗袍的设计注重曲线美,能够凸显女性的身材优势,体现出女性的温婉与妩媚。
其次是丰富多样的样式与款式。
旗袍可以根据不同场合和季节的需要进行变化,例如有长袖旗袍、官服旗袍、夏装旗袍等。
同时,旗袍的花纹和装饰上也往往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从历史的角度看,旗袍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达到了巅峰时期,成为社会上流女性的时尚标志。
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变革的时代,女性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使得旗袍成为了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同时,电影、明星和时尚杂志的推崇也进一步推动了旗袍的流行。
三、旗袍的演变与现代设计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旗袍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接触到更广泛的外来文化,这对旗袍的设计与流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传统的旗袍在保留经典元素的同时,也加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从而赋予了旗袍更多的年轻化与时尚感。
现代旗袍的设计更加注重舒适度和多样性,既可以符合传统的审美要求,又可以满足现代女性对穿着的个性需求。
旗袍发展历程
![旗袍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9ea1e0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f.png)
心中的花香的满分作文在我记忆的深处,有那么一处角落,始终弥漫着醉人的花香。
那花香并非来自于名贵的花卉,而是来自于一片小小的花园,那是我童年时的乐园。
这片花园就在我家老屋的后面,面积不大,却藏着无尽的乐趣。
花园的四周被一圈歪歪扭扭的木栅栏围着,那木栅栏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变得斑驳破旧,但却别有一番韵味。
走进花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五彩斑斓的花海。
红的、粉的、紫的、黄的……各种各样的花朵争奇斗艳,竞相绽放。
鸡冠花高昂着头,那火红的鸡冠似在向人们炫耀它的美丽;凤仙花羞涩地躲在叶子后面,悄悄露出粉嫩的花瓣;还有那金黄的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的方向,绽放着灿烂的笑脸。
花丛中,蜜蜂和蝴蝶忙碌地穿梭着。
蜜蜂们哼着小曲,专注地采集着花粉,那胖乎乎的身子一扭一扭的,可爱极了。
蝴蝶们则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它们的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有时候,我会悄悄地靠近它们,试图抓住一只蝴蝶,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它们总是那么机灵,轻轻一闪就躲开了我的“魔爪”,然后继续在花丛中嬉戏。
在花园的一角,有一棵老桂花树。
每到秋天,桂花树上就开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黄花,那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整个花园,甚至飘到了屋子里。
我总是喜欢站在桂花树下,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让那香甜的味道充满我的鼻腔,沁入我的心肺。
有时候,我会爬上树,折下几枝桂花,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让屋子里也充满桂花的香气。
花园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池塘,池塘里种着几株荷花。
夏天的时候,荷花盛开,粉色的、白色的花瓣簇拥着嫩黄色的花蕊,美丽极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青蛙们在荷叶上跳来跳去,“呱呱”地叫着,仿佛在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我会坐在池塘边,把脚伸进水里,感受着清凉的水抚摸着我的肌肤,看着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在这片花园里,我度过了无数美好的时光。
春天,我会在这里播下花种,期待着它们发芽开花;夏天,我会在池塘里捉泥鳅,弄得浑身是泥;秋天,我会收集桂花,制作香甜的桂花糕;冬天,我会在花园里堆雪人,给它们戴上用花朵做成的帽子。
旗袍的发展历程
![旗袍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214dcf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0.png)
旗袍的发展历程旗袍,作为中国传统的优美服饰之一,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历程。
旗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但其设计与制作工艺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不断改进与完善,成为了中国女性的代表性服饰。
旗袍最初源于民间的服饰,是由蒙古族入侵后的女子所穿的掖襟衣服传承而来。
这种服饰一开始被称为“束腰”,因为它具有独特的束腰设计,能够突出女性的曲线美。
清朝时期,宫廷开始采用这种束腰的服饰,称之为“旗袍”,它的设计更加复杂、精致,成为了贵族、官员和富裕家庭女性的代表。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旗袍开始以婀娜多姿的形象登上了时尚舞台。
当时,西方文化和服饰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中国女性开始接受西式服装,旗袍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然而,在这个转变的时期,旗袍逐渐融合了西方服饰的一些元素,如西式衣领、肩垫等,使得旗袍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同时,兼具现代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旗袍的款式和面料也发生了改变。
1940年代,旗袍开始修长、修身,更加突出女性的身材线条。
短袖的设计也出现了,使得旗袍更加适合夏季的穿着。
此外,面料也从传统的丝绸发展到了新型的化纤材料,使得旗袍更加轻便舒适。
1950年代,旗袍再次经历了一次变革。
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思潮盛行,旗袍不再被看作是上流社会的象征,越来越多的普通工人、知识分子女性开始穿着旗袍,使得旗袍成为了大众化的服饰。
旗袍的设计也更加朴素、简洁,注重实用性。
进入21世纪,旗袍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
纯手工绣花、刺绣、蕾丝等元素的运用,使得旗袍更加精致华丽。
面料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如丝绸、纱、欧根纱等。
随着时尚产业的发展,旗袍开始与其他服饰进行融合,形成了多种不同风格的旗袍,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总的来说,旗袍作为中国传统的服饰之一,经历了多个世纪的发展。
它不仅在服饰设计上不断创新与完善,还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
如今,旗袍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已经走向世界,成为了中国女性独有的时尚符号。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旗袍会继续焕发出独特的魅力,成为传统与时尚的完美结合。
旗袍发展的历史
![旗袍发展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7eddeb3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d.png)
旗袍发展的历史一、旗袍发展的历史清朝男人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
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
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
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
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层出不穷。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旗袍是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
说到传统,人们总要想到封建主义的保守、封闭,还有封建主义对妇女的各方面的禁锢。
数千年来,中华女性的着装是严肃的。
直到现在,严肃而正规的“职业女装”仍然占据着中国女性服装的主要地位。
二、旗袍的发展的过程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
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
旗袍的审美,似乎可以从这里谈起。
(1)旗袍之源~~“枣”(Zao三声)旗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与旗袍枣旗袍不是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把旗袍视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虽看似无大错,但却难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2)民国之初旗袍开始了悄然过渡和发展。
民国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都在为新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3)民国初期20年代出现的倒大袖与新样式。
民国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旗袍迎来了它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
简述旗袍发展的演变过程
![简述旗袍发展的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de806bf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e.png)
简述旗袍发展的演变过程
旗袍是中国传统的女性服装之一,其演变过程可以追溯至清朝时期。
清朝时期,旗袍作为满族人的传统服饰逐渐流行开来。
当时的旗袍多采用绸缎制作,以深色为主,采用褶皱设计来凸显身材曲线。
这种旗袍一般是宽松的,长及地面,搭配绣花的对襟和盘扣。
进入20世纪初,旗袍逐渐走向改良。
在上海等大城市,一些改良版的旗袍开始流行起来。
这些旗袍的面料更加轻便,设计更为贴合身型,通过收腰和薄肩设计来展现女性的曲线美。
同时,也开始采用了更多的颜色和花纹来增加服饰的艳丽度。
1920年代至1930年代,旗袍成为了上海滩时尚女性的标志。
艺术家和电影明星开始穿着时尚的旗袍出现在大众面前,使得旗袍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符号。
同时,设计师们也在旗袍上做出了更多的创新,例如加入西装元素和融入现代流行元素。
1949年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中国时期,旗袍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不过,旗袍在传统文化保护和民族复兴的倡导下,并未消失,而是成为了一种民族特色的服装,被广泛运用在舞台表演、婚庆等场合。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旗袍再度走向国际舞台。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旗袍进行现代改良,注入更多潮流元素,使其更适应现代女性的审美需求。
旗袍也成为了中国时
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国内外时装秀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总的来说,旗袍的演变过程经历了清朝传统款式,到20世纪初的改良版旗袍,再到上海滩时尚女性的象征,最后走向国际并成为中国时尚产业的一部分。
旗袍在演变中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展现了中国妇女时尚品味的变迁。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ccdd67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4.png)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旗袍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服饰之一,起源于清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时尚之一。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明朝。
旗袍最初源自中国传统的汉族服饰“襦裙”,也叫“大袖襦”。
在明朝时期,女性的襦裙通常由上衣和下摆组成,上衣的袖子比较宽松,下摆则比较宽阔。
襦裙的制作材料多为丝绸,颜色也以明亮的色彩为主。
在这个时期,襦裙主要被富贵人家的妇女所穿着。
随着历史的发展,襦裙逐渐成为民间女性的主要服饰之一。
在清朝时期,因为满族的统治,满族的服饰风格渐渐影响了华族,从而对襦裙进行了改良。
女性的襦裙变成了高领、紧身的上衣,袖口也更加收紧,下摆则逐渐略微收窄。
这种新的襦裙,被称为“靴裙”。
进入20世纪30年代,随着西方文化进入中国,旗袍开始进入现代人们的视野。
上海成为旗袍的发源地之一。
当时,社会风气渐渐开放,女性开始追求自由和个性。
旗袍凭借其独特的剪裁和华丽的图案,成为时尚女性的首选。
与此同时,许多设计师也开始对旗袍进行改良和创新。
他们加入了西方服饰的元素,并注重细节和廓形的设计。
旗袍的颜色也更加丰富多彩,注重纹饰的金银刺绣,使得旗袍更加美丽动人。
著名的旗袍设计师李寿康更是将旗袍的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并成为旗袍设计的奠基人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旗袍成为一种标志着现代女性的时尚服饰。
不论是参加政府活动、社交场合,还是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旗袍一直风靡一时。
旗袍穿来穿去,使得中国女性尤其是上海女性的独特魅力得以展现。
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时尚的多元化和国际交流的日益畅通,旗袍逐渐被时尚界所遗忘。
西方服饰的大规模进入使得旗袍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最近几年来,旗袍又开始逐渐回归人们的视线,成为一种具有浓厚中国国际时尚色彩的民族服饰。
旗袍在中国传统服饰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时尚设计的元素,重新焕发出了青春活力。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是中国传统服饰发展的一个缩影。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b4028c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d.png)
旗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旗袍是中国传统的女性服装之一,起源于清朝晚期的上海,经过多次改进和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女性服饰文化的象征之一。
旗袍最早起源于民国时期的大正时代,当时西方文化与东方传统文化交融,使女性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时期的旗袍为一种基本款式,有着宽松的裁剪和多种颜色的斜襟,非常适合运动和舞蹈。
1929年,世纪之交商业凤凰杂志推出了一种新式旗袍,为其加上了褶子和小尖拎,注入了更多的东方元素。
这一次改进使旗袍更加具有中国特色,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1920年代至1940年代,旗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改良的旗袍设计更突出了女性的曲线和身材,非常凸显优雅的魅力。
并且,旗袍的流动性和简单的线条设计使其不仅适合正式场合,也适合日常生活。
这时期的旗袍被广泛应用于电影、戏剧和时尚杂志中,成为了当时的时尚潮流。
然而,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代,旗袍面临着改革的压力。
由于社会主义的思潮影响,传统服饰被视为封建残余,人们普遍选择穿西式服装。
旗袍逐渐式微,甚至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象征。
但是,旗袍在这一时期的衰退并没有被完全消除,可见在宴会、婚礼等正式场合,人们仍然喜欢穿着旗袍。
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复兴运动,旗袍再次得到了重视和关注。
人们重新认识到旗袍的美和优雅,且开始尝试将传统元素与时尚设计相融合,使旗袍焕发新的生命力。
从此以后,旗袍以更多的样式和材质呈现在舞台上,成为中国和国际时尚界的热门时装。
同时,旗袍还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展示了中国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总而言之,旗袍从起初的一种简单的设计不断发展和改良,经历了起伏和辗转,但始终保持着中国女性服饰的传统和魅力。
如今,旗袍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并且在国内外的时尚界中受到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旗袍的演变》课件
![《旗袍的演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97d46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9.png)
旗袍的流行
1
民国时期
在民国时期,旗袍成为中国现代女性的时尚图腾,流行于社交场合。
2
五十年代
在五十年代,旗袍经历了一次复兴,成为时尚界的焦点。
3
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旗袍朝着更加时尚的方向发展,逐渐与世界接轨。
民国时期的旗袍
独特特点
高领、合身的剪裁,展现女性优雅身姿。
时尚流行
作为中国民国时期的代表性服饰,在时尚界引领 潮流。
2
流行趋势
现代旗袍在时尚界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亮点。
3
创新设计
现代旗袍设计师不断创新,尝试新颖的剪裁和面料,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总结
1 演变历程
2 未来趋势
旗袍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一直是 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将继续创新,迎接 未来的挑战。
五十年代旗袍
华丽装饰
五十年代旗袍富有装饰性,常使用刺绣、珠片等元素。
复古风格
旗袍设计受到了当时国际时尚影响,呈现出复古的韵味。
六十年代的旗袍
舒适设计
六十年代旗袍更注重舒适度,剪裁更宽松,适应 社会转型。
国际影响
六十年代的旗袍设计受到国际时尚潮流的影响, 更具现代感。
现代旗袍
1
现代特点
现代旗袍注重个性与多样性,结合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
《旗袍的演变》PPT课件
旗袍的演变:从起源到现代的时尚
什么优雅的 设计,一直被誉为中国的国粹之一。
旗袍的起源
1 清朝时期
旗袍最早起源于清朝,最初作为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
2 西式影响
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引入,旗袍逐渐融入了西方服装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旗袍发展总结发言稿范文
![旗袍发展总结发言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2aa67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8.png)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回顾和总结旗袍的发展历程。
旗袍,作为中国传统的服饰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现了东方女性的独特魅力。
在此,我要向大家汇报一下旗袍的发展总结。
一、旗袍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旗袍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汉服,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
当时,汉服主要以长袍为主,分为上衣和下裳两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服逐渐演变出各种款式,其中以“对襟衣”和“马面裙”最为典型。
到了唐代,由于女性地位逐渐提高,汉服开始向女性服饰倾斜,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唐装”。
2.发展(1)宋代:宋代是旗袍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当时,女性服饰以宽松、简约为主,旗袍的款式也逐渐趋于成熟。
宋代旗袍的特点是领口较高,袖子较长,下摆较宽,呈现出一种端庄、典雅的风格。
(2)明代:明代是旗袍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
明代的旗袍以宽大的袖子、高领口、长裙摆为特点,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同时,明代的旗袍还出现了“披风”和“云肩”等装饰,使旗袍更具艺术魅力。
(3)清代:清代是旗袍发展的巅峰时期。
清代旗袍以满族服饰为基础,融合了汉族服饰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清代旗袍的特点是高领、窄袖、长裙摆,同时加入了大量的装饰元素,如盘扣、流苏、云肩等。
(4)近现代:近现代,旗袍经历了从封建束缚到自由发展的过程。
民国时期,旗袍开始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逐渐变得简洁、大方。
新中国成立后,旗袍成为女性服饰的代表,得到了广泛传播和传承。
改革开放以来,旗袍更是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时尚界的热门话题。
二、旗袍的传承与创新1.传承(1)传统工艺:旗袍的传承离不开传统工艺。
从面料选择、剪裁设计、缝制工艺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如今,许多传统工艺得到了保护和传承,使旗袍更具历史底蕴。
(2)文化内涵:旗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诗词、绘画、音乐等。
这些文化元素在旗袍设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使旗袍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2.创新(1)款式创新:为了适应现代女性的审美需求,旗袍在款式上进行了不断创新。
浅谈旗袍的发展及其结构分析
![浅谈旗袍的发展及其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8b70a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b.png)
浅谈旗袍的发展及其结构分析旗袍,是中国传统的女性服饰之一,起源于明清时期,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与演变,成为中国的传统时尚代表之一、本文将从旗袍的发展历程和结构分析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旗袍的发展历程旗袍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的“神龛”服饰,这是一种袖口宽大,裙摆裙尾长的单衣。
明代末年,中国沿海地区的女性开始穿着这种服饰,用于参加宗教仪式。
随着清朝的来临,旗袍开始成为满族女性的民族服饰,后来逐渐传入汉族社会。
清朝时期,旗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女性的日常服饰。
在这个时期,旗袍的设计开始变得固定,袖子的长度和形状变得规范化,领口也开始有了一定的变化。
而且,清朝开始出现了许多制作旗袍的专业作坊,为更多的女性提供了旗袍的定制服务。
民国时期,旗袍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旗袍的设计开始有了更多的变种和创新。
袖子变得更加修长,领口也有了更多的变化。
旗袍还开始加入了一些西方元素,如蕾丝、花边等,使得旗袍的设计更加多样化。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服饰经历了一个低谷期,旗袍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但是,随着开放的进行,旗袍得到了新的发展。
设计师们开始将旗袍与国际时装进行结合,将其打造成为一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时尚服饰。
二、旗袍的结构分析旗袍的结构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是上衣和裙子。
上衣部分主要由领口、袖子和衣身组成。
领口通常是靠襟式的,领口可以是圆领、方领或者是V领等多种形式。
袖子的长度有长袖、七分袖、五分袖等多种选择,袖子的形状可以是直简式、蝙蝠式等。
衣身通常是紧身的,展现女性曲线的优美。
裙子部分通常是高腰线,裙摆可分为直筒裙和鱼尾裙两种形式。
直筒裙是直接下垂的裙子,鱼尾裙是裙子下摆向后延伸的裙子。
裙子通常是修身的,可以展现女性的身材特点。
另外,旗袍还常常配有腰带和右衽。
腰带可以用来固定旗袍的上衣部分,同时也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
右衽是指旗袍的前襟是右边对左边的,这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一个特点。
总结起来,旗袍的结构简洁而优雅,旗袍的设计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
古法旗袍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法旗袍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6a9ba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5.png)
古法旗袍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古法旗袍的起源和发展1. 旗袍的起源旗袍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女式服装,起源于清朝末期民初时期。
当时,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剧烈的变革,旗袍作为一种新式的服饰,反映了中国妇女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和角色的变迁。
2. 旗袍的发展旗袍最初是满族女性的传统服饰,后来逐渐传入汉族社会,并在民国时期得到广泛流行。
在这一时期,旗袍经历了从传统的宽松裙襦变为修身款式的改变,成为了中国现代女性服饰的代表。
二、古法旗袍的特点和款式1. 古法旗袍的特点古法旗袍通常是修身款式,突显女性的曲线美。
面料选用丝绸、绸缎等高贵的材料,颜色多为大红、墨绿、藏青等传统颜色。
2. 古法旗袍的款式古法旗袍的款式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现代的设计元素,使得旗袍更符合现代女性的审美需求。
旗袍的领子通常为立领,袖子为中式的宽袖,裙摆为直筒或下摆飘逸的款式。
三、古法旗袍的穿着礼仪1. 穿着方式古法旗袍的穿着方式通常是由右侧系带,左侧为开叉。
穿着时应保持端庄优雅,不宜过于暴露。
2. 配饰古法旗袍搭配的饰品多为传统的配饰,如发簪、耳环、手镯等。
古法旗袍需要搭配适合的发型和化妆,以突显女性的魅力。
四、古法旗袍的文化意义1. 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古法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美学价值。
2. 彰显女性的魅力古法旗袍注重对女性的曲线美的展现,通过修身的设计和典雅的面料,展现出女性的魅力和端庄。
3. 体现时尚与传统的结合古法旗袍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传统与时尚的结合,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分。
五、古法旗袍的影响1. 对中国当代服饰的影响古法旗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当代服饰的设计和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现代女性服饰的代表之一。
2. 对国际时尚界的影响古法旗袍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国际时尚界的目光,它以独特的魅力和设计风格在国际时尚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旗袍的发展史
![旗袍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78a0965df7ec4afe04a1df73.png)
•
•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 改变。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 所向往。而作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 气质的中国时装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 人们注意的目光。国外,还有不少设计大 师以旗袍为灵感,推出了有国际风味的旗 袍,甚至是中国旗袍与欧洲夜礼服的结合 产物。
• 旗袍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服饰设计师参考满族女性 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 方文化糅合具象。在现时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 国女性服饰文化的象征意义。在浓厚的封建礼教氛围中, 想要妇女如现在一般外露曲线是不可能的。传统旗袍的裁 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体 的曲线毫不外露。尽管旗袍改于满族妇女的袍子,或称旗 装、旗服,但旗袍并不是旗装。旗袍是带有中国特色、体 现西式审美、并采用西式剪裁的时装。旗装是满族妇女的 民族服饰。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 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在袖口领口有 大量盘滚装饰。
• 二十世纪初盛行内穿喇叭型宽大袖子的短 袄,外套前后摆及地的无袖长马甲。此后 旗袍在边、袖、襟、领等处作了一些改动, 增加了装饰,出现繁复的变化。但仍保持 旧式旗袍马甲的平直宽大风格,袭用传统 的直线裁制方式,显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 段。
•
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长短、宽窄、 开衩高低以及袖长袖短、领高领低等方面的改动 尺度有所反复。 • 1929年,受欧美短裙影响,原来长短适中的旗袍 开始变短,下摆上缩至膝盖,袖口变短变小。后 来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摆缩至膝盖以上1寸,袖子 采用西式。 • 这一改变遭非议,1931年后旗袍又开始变长,下 摆下垂。三十年代中期发展到极点,袍底落地遮 住双脚,称为“扫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 旗袍袖子缩短至肘部。以后袖长越来越短,缩至 肩下两寸,1936年后几乎无袖。
旗袍演变史
![旗袍演变史](https://img.taocdn.com/s3/m/6062fd6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6.png)
旗袍演变史旗袍是中国传统服装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的演变史从古代的“衣袍”一直延续至今,见证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在旗袍的演变史中,不仅反映了服饰风格的变化,还展现了社会风貌和审美趋势的变化。
1. 古代的“衣袍”旗袍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衣袍”。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开始有文字记载关于“衣袍”的存在。
当时的“衣袍”是一种宽袍长袖的服装,主要由绢或者轻薄的布料制成,是上古时期男女通用的服饰。
在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汉族女性开始穿着一种名为“篠袍(xiǎo páo)”的宽大袍服。
这种服饰由于其设计简洁、舒适,成为了当时女性最常穿着的服饰之一。
2. 旗袍的诞生到了明清时期,旗袍开始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扣扣领的女性服装。
旗袍的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的咸丰年间,当时是宫廷女性常穿的一种低领长袍,因其长形似幡旗而得名为“旗袍”。
随着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旗袍逐渐流行起来,并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这时的旗袍已经开始具备了清新的风格和优雅的气质,成为了当时女性们最钟爱的服饰之一。
3. 民国时期的繁荣20世纪初期,旗袍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大约在这个时期,旗袍开始有了一些创新和变革。
裁剪上更加合身,颜色开始更加丰富多彩,面料也逐渐改用丝绸等高档材质。
民国时期的旗袍风靡一时,成为了当时社交场合的主要服饰之一。
许多社会名流、名媛都以旗袍示人,展现出了中国女性的优雅和风采。
在这一时期,旗袍也开始影响到了国外,被引入到了一些国际时尚展览和影视作品中,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和欢迎。
尤其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旗袍成为了中国女性的标志,代表着一种独特的东方魅力。
4. 文革时期的沉寂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旗袍也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到了打压。
因被视为旧文化的象征,旗袍在这一时期几乎被淘汰,很少有人穿着了。
这一时期,旗袍的现代用途和设计也鲜有人关注。
5. 当代的复苏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的经济腾飞和文化交流,旗袍又开始迎来了一次复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旗袍的发展历程
研究时间: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
学校:库尔勒市第四中学
班级:高一(3)班
指导老师:刘勤
组长:崔柳
第一执笔人:崔柳
组员:杨丰宁、张慧颖、郑凌旭、万配易、陈美佳、张铧倩
摘要:清朝男人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
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
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
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
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层出不穷。
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
调查原因: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调查旗袍是否依旧在影响人们的穿着和生活。
实验目的: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次的调查能够更多的了解道旗袍的发展历程,旗袍是怎样在我国开始流传开始发展直到被人们喜爱,望同学们能够了解更多有关服饰的变化。
研究过程:
第一步:制定计划
第二步:开展研究性活动。
首先,就我们自身所学的知识和了解,在有关服饰商城进行旗袍的调查,查看近几年来旗袍销量以及人们喜爱的程度。
其次,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所搜、进行访问和采访等方式来了解更多的有关旗袍的发展历程
实验过程:
步骤一:在城市中心的商城对于服饰商店的调查,询问近几年来旗袍的改版和发展
步骤二:对于附近的市年进行采访
步骤三:分别记录他们的数据进行比较
第三步:整理以及分析资料,撰写总结报告
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的现象:
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
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
旗袍的审美,似乎可以从这里谈起。
(1)旗袍之源:
“枣”旗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与旗袍枣旗袍不是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把旗袍视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虽看似无大错,但却难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2)民国之初旗袍开始了悄然过渡和发展。
民国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都在为新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3)民国初期20年代出现的倒大袖与新样式。
民国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旗袍迎来了它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
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民国的30~40年代,旗袍迎来了它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而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0年代里~~旗袍也有过灿烂的一瞬间,那是因为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化。
(5)在中国的60年中叶~70年代是旗袍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一场浩劫,也是旗袍经历的灾难期。
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80~90年代旗袍已是辉煌难再了。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研究结论:
现代旗袍在满族旗装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并成为中国女性传统的服装。
它选料精良,剪裁得体,讲究沿边、盘扣精美。
穿上它,能较好地体现东方女性窈窕的身段和典雅端庄的风度。
因此不少外国服装设计师说它集中表现了中国服装设计的传统审美意识,称它为中国服装设计的智慧和结晶。
旗袍作为宴会及其他庄重场合的礼服,尤显风姿绰约,因而,旗袍的美又富有另一含义:既有对出席场合和主人表示尊重之意,又包含了对民族服装的喜爱之心,同时还显示了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个性特点。
种类:
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变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变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宽袖形、窄袖形、长袖、中袖、短袖或无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圆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圆襟旗袍礼服——襟处线条圆顺流畅;
直襟旗袍礼服——身材丰满、圆脸型的女性适合这一款式,可使
身材显得修长;
方襟旗袍礼服——将襟部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适合不同脸形穿着。
琵琶襟旗袍礼服——此外还有双圆襟旗袍、双开襟旗袍等款式。
清末旗女之袍与民国旗袍的主要差别:
1. 旗女之袍宽大平直,不显露形体;民国旗袍开省收腰,表现体态或女性曲线。
2. 旗女之袍内着长裤,在开衩处可见绣花的裤脚;民国旗袍内着内裤和丝袜,开衩处露腿。
3. 旗女之袍面料以厚重织锦或其他提花织物居多,装饰繁琐;民国旗袍面料较轻薄,印花织物增多,装饰亦较简约。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满族统治者,摧毁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梏。
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
由于满族统治政权的消亡,旗袍此时穿着者甚少。
西式中式装扮熙熙攘攘纷繁并处。
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现代旗袍:
清代旗装不开衩,出现旗袍后,旗袍在缩短袖子时也悄悄在左边开低衩。
后来衩越开越高渐渐及膝部高到大腿。
由于有人反对,袍衩一度回到膝盖以下。
但舆论压力一减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后流行大开衩旗袍。
建国之初,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
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
这时出现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气质。
不妖、不媚、不纤巧、不病态,符合当时"美观大方"的标准,而且更为实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
80、90年代——辉煌难再
为最能体现这种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照说当年大受青睐的旗袍会再次回到人们当中。
但出人意料的是,木棉道旗袍并未再度流行,而是只有少数人在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
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
而作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的中国时装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们注意的目光。
国外,还有不少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推出了有国际风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国旗袍与欧洲夜礼服的结合产物。
定义更为宽泛而事实上基本形却更加确定了。
在30-40年代中旗袍的变化更多地表现于面料和装饰的选择,以及长度和开衩的变化。
由于裙摆的位置是女装流行的重要特征,摆线是最重要的风格线。
在欧洲,30年代女装的摆线一直很低,而腰线较高。
长裙是30年代的特征,是区分于20年代女装的标志。
30年代的
旗袍也很长。
1931年和1932年,由于20年代的影响未除,下摆位置较高。
从1932年起,到1938年,木棉道旗袍一直很长。
尤其在1934年左右,在上海,下摆几乎及地的旗袍十分流行。
这表明海派旗袍与国际女装的流行几乎是同步的。
任何面料或细节或装饰上具有中国趣味都可以被称为旗袍。
所以我们可以有无襟、无领或不开衩的旗袍。
而在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旗袍,则更注重面料的舒适性,它们风格多样,款式一般都比较宽松,让人能够活动自如,大多选用棉麻布料材质,展现舒适的居家感,并为大众所接受的改良现代感。
颇有水墨绘画感的旗袍,把艺术气质和生活元素融合到一起,白底水墨上色,让人联想起古老的水墨画和青花瓷,将中国的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且低调而素雅的花色相当适合日常穿着,棉麻面料洗涤方便好打理,是现代人穿着旗袍的极佳选择。
小结:旗袍是近代兴起的中国妇女的传统时装,而并非正式的传统民族服装。
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
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比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