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走进化学科学——鲁科化学必修1
2024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2024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e85a7f8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0.png)
-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
- 学生通过课后拓展阅读和思考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了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对自然科学探究的热情。
- 课后拓展: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深入学习,提升学科素养。
6.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 课程总结: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教学双边互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能力。
- 对于论述题,评价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表述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概念。
- 对于实践题,关注学生的实验设计是否安全、合理,实验记录是否完整。
- 对于阅读拓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反馈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鼓励学生改正错误,提高作业质量。
- 简史:古代→近代→现代
- 方法:观察、实验、推理
- 应用:生活、能源、材料、环保
- 方程式:规则、配平
-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物质守恒
板书设计应注重清晰展示知识点的层次结构和内在联系,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符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学情分析
三、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在知识层面,已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但对于化学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也需进一步培养。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分散、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这将对课程学习产生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化学-1.1 走进化学科学课件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1.1 走进化学科学课件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ea593d30f8c75fbfc67db221.png)
重难点一 重难点二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情景导入 知识点拨 典例引领
定义 本质特征 外观特征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结 构不变,微粒间隔可能改 变 状态、形状、大小的变 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也 叫化学反应) 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 结构变化,变成了其他 物质的微粒
重难点一 重难点二
情景导入 知识点拨 典例引领
例题3导学号下列对化学科学的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化学科学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 B.化学科学将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的保障 C.化学科学在了解疾病的病理方面无能为力 D.化学科学使人类能够更好地利用能源和资源 解析:化学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 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故选项C不正确。 答案:C
12345
3.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 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 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使整个化学领域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实验是认知化学的唯一手段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这两位科学家运用理论和实验共同协力探 讨分子体系的性质,这说明化学实验已经不再是研究化学的唯一手 段。 答案:A
俄国科学家 门捷列夫
发现了元素周期 律
作用 标志着近代化学的 诞生 使近代化学取得了 革命性的进展
为近代化学的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把化学元素及其化 合物纳入一个统一 的理论体系
自主阅读 自主检测
3.现代化学阶段 (1)世界上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发现放射性元素、建立现代量子 化学理论、创立高分子化学、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 等。出现了各种分析和测试物质结构、跟踪化学反应过程的技术。 (2)我国化学家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1965年中国科学家合成 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 1981年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1.1走进化学科学(共计16张PPT)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1.1走进化学科学(共计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dbeb320740be1e640e9a0e.png)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氧化钙与 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对饭菜进行加热。
也有采用铁粉与水、氧气等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反应,放出热量。
二、化学科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阅读:课本第3页
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三、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化学 (陶瓷、冶金、火药、造纸等)
↓ 近代化学 (原子—分子学说)
↓ 现代化学 (物质结构理论)
四、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环 境 科 学
化学
⁞
交流•研讨
课本第6页 哪些职业与化学有关?
除了以上职业与化学有关,学了化学 还可以做什么呢?
五、高中化学课程结构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
玉田中学 陈智雯
一、化学科学的涵义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 的一门学科
摘自《化学是什么》 周公度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为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小结: 化学的研究范畴是微观领域
组成
推测
反映 决定
性质
结构
决定
用途 (为人类服务)
鸟巢钢是一种低合金的高强度钢,它体 现出了最优合金元素配比,强度超出通 常的建筑用钢材一倍。
采用全新的优化成分设计、由氧化物冶 金技术和先进的轧制及热处理工艺锻造
鸟巢的钢结构涂上了5层防锈漆,这些防锈漆具有防腐、防潮、防火的 功能,有25年寿命。
“水立方”是世界上最大的膜结 构工程,外围采用世界上最先进 的环保节能ETFE(乙烯—四氟乙 烯共聚物)轻质新型膜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有效的热学性能和 透光性,有较好的抗压性,还有 奇妙的自洁功能。
1.1《走进化学科学》(鲁科版必修1)
![1.1《走进化学科学》(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7e8fe1e481c758f5f61f676c.png)
体现绿色奥运
你知道奥运火炬的燃料是什么吗? 为什么采用这种燃料?
北京奥运主火炬的 燃料是丙烷。
丙烷是种价格低廉的 燃料。分子式C3H8,燃 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 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 染。丙烷燃烧后火焰 是亮黄色,具有较好 的可视性。
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吗? 贝贝 妮妮 外部材料是纯羊毛绒,内充无毒的合成纤维. 区别它们时可用灼烧的方法, 如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 纯羊毛绒 晶晶
[小结]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化学 朴素 宏观
近代化学
现代化学 科学 微观
(近代化学四个里程碑;我国科学家在 化学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
– 阅读教材:5~6页
组装分子器件
纳米科技-分子马达
它的潜在应用价值是非常之 大的。也许,将来利用该马 达所作成的潜艇就可进入人 类的血管之中,不必藉由传 统的开刀方式,即可清除脑 血管中的血块,清理血管壁 上的沉积物质,以排除中风 的危机。这些如电影般的科 幻情节也许将一一实现!
鲁科版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
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 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
应用的自然科学。
交流研讨: 为什么说化学是具有创造 性、实用性的科学?举例 说明
第一章 化学科学与北京奥运 认识化学科学
“火树银花不夜城” 的绚烂 采用先进技术,减少污染,
在有机化学方面: 诺贝尔在1867年用硝化甘油制成了安全且爆炸力很强的 黄色炸药,直接应用于工业,使硝化甘油成为19世纪60 年代的分子明星。诺贝尔一生发明甚多,获专利 255项。 他还是建立跨国公司的先驱,在20多个国家建立了90座 工厂或公司。他临终将约920万美元的遗产几乎全部作 为诺贝尔奖基金。硝化甘油具有抗心绞痛的作用,是心 肌炎病人随身携带的口服良药。诺贝尔患有严重的心脏 病,医生曾建议他服用硝化甘油,但被诺贝尔拒绝。 1896年,他因心脏病逝世。
优秀课件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1《走进化学科学》课件(共39张PPT)
![优秀课件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1《走进化学科学》课件(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28e35f4f8c75fbfc77db2a8.png)
碳酸镁质量很轻,具有很强的吸湿作用。碳酸镁能吸去 掌心汗水,同时还会增加掌心与器械之间的摩擦力。这 样,运动员就能握紧器械,有利于提高动作的质量。
撑杆所用的材料是 碳纤维复合材料, 它具有韧性好、强 度高而质轻的特点。
第四代鲨鱼皮泳衣,由极轻、低阻、防水和快干性能LZRPulse 面料组成,是全球首套以高科技熔接生产的无皱褶比赛泳装。在 近一个月内产生的16项新的世界纪录中,有13项是由选手穿着这 款泳衣创造的。
用硅原子组成的两个汉字— 中国。此照片由中国科学院 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提供, 照片中的每一个亮点代表一 个硅原子(放大180万倍)。
化学与 世博会
化 学 与 生 命
50 多 种 元 素 在 人 体 内 的 分 布
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实用性的科学
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创造分子。
[交流研讨3]
使学生了解化学在资源 利用、材料制造、工农 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 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 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化学与生活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与技术
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认识物质 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探索有机 化合物的组成、结 构、性质及应用, 学习有机化学研究 的基本方法。
思 记 动 观
练
习题与思考
1、下列科研成果不是由我国发明或创造的 是 A、世界上第一个由人工合成的、具有 生理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B、黑 火药和造纸 C C、发现元素周期律 D、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酵母丙氨酸转移核 糖核酸 2、下列科学家中,为我国化学工业做出重大 贡献的是 A.侯德榜 B.李四光 A C.华罗庚 D.邓稼先
9月 25号21:10 — 28号17:37 神舟七号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1.1 走进化学科学 课件 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1.1 走进化学科学 课件 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dd343fb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8.png)
3
体系构建
4
必备 知识 自 主 预 习
5
一、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1.化学科学的形成 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是火的使用,之后人们又学会了 烧制陶瓷、 冶炼金属 、酿造酒类 ,并希望炼制出长生不老的丹药或把廉价的金 属炼制成金。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化学家经过不断的努力,近代 化学逐渐形成。
6
2.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9
(3)我国化学家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 ①196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这是首次 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 ②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新药 青蒿素 获得诺贝 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 术,其中属于化学史上的贡献的是哪几项?
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微 不变,微粒间隔可能改变
粒
26
外观 特征
状态、形状、大小的变化 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举例
冰的融化、水的汽化、木 材做成课桌
H2 在 O2 中燃烧生成水
27
1.下列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研究氢原子聚变释放巨大能量的技术 B.研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质 C.研究更安全、更快速地量子通信技术 D.用大口径射电望远镜探寻类似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
33
“中心科学”—化学与各个领域的密切关系
34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日益重视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 是( )
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完全转化为所需要的 物质
B.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C.大量使用氟利昂作冰箱、空调的制冷剂 D.地沟油蒸馏后可以当食用油食用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课件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cbae7f312b3169a451a43b.png)
英国化学物理学家道尔顿
1803年提出原子学说,为近 代化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1.微观层面
纳米科技-分子马达
它的潜在应用价值是非常之 大的。也许,将来利用该马 达所作成的潜艇就可进入人 类的血管之中,不必藉由传 统的开刀方式,即可清除脑 血管中的血块,清理血管壁 上的沉积物质,以排除中风 的危机。这些如电影般的科 幻情节也许将一一实现!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1771年建立燃烧现 象的氧化学说,使
近代化学取得了革
命性的进展。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阿伏加德罗毕生致力于原子 -分子学说的研究。1811年 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率, 首先引入了“分子”概念, 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 并把它与原子概念相区别, 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提出阿伏加德罗定律。
化 学
必修 模块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化学 1
化学 2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 模块
化 学 与 生 活
化 学 与 技 术
化 学 反 应 原 理
有 机 化 学 基 础
物 质 结 构 与 性 质
实 验 化 学
自然界中 的溶洞
溶洞的形态为什么 会发生变化?
• 认真预习,初步加工 • 专心上课,积极思考 • 及时整理,理解消化 • 独立作业,练习巩固 • 系统复习,总结提高
本节教材要点
(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 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 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
(2)化学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 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 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 已成为21世纪的“中心科学” 。
鲁科版化学课讲义件必修一1.1《走进化学科学》
![鲁科版化学课讲义件必修一1.1《走进化学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533e5a28fab069dc51220127.png)
我国最新的化学科研成果展示
四、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信息 科学
环
境
科
能源
学
科学
天文学
化学
地球学
生物 及生命
……
材料 科学
在化学科学领域,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 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分子机器等
应用: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开发; 材料科学的发展; 环境问题的解决;
在分子水平上的医疗科学的发展。
二、化学科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三、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化学
(陶瓷、冶金、火药、造纸等)
近代化学
(原子—分子学说)
现代化学
(物质结构理论)
近代化学发展的四个里程碑
波义耳
拉瓦锡
提出化学 元素的概 念,标志 着近代化 学的诞生。
建立燃烧现象 的氧化学说, 使近代化学取 得了革命性的 进展。
二、化学是具有创造性、实用性的科学 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三、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四、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 C)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B.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C.核裂变 D.生产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2.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B)
A.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它是一门
“水立方”是世界上最大的膜结构工程,外 围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节能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轻质新型膜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有效的热学性能和透光性,有 较好抗压性,还有奇妙的自洁功能。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氧化钙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进一步盐酸 与氢氧化钙反应出化学元素的概念
鲁科版化学必修1《走进化学科学》课件
![鲁科版化学必修1《走进化学科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d2563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e.png)
基础实验技能
实验器材使用
学会正确使用常见化学实验器材,如 烧杯、量筒、滴定管等,了解其使用 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技巧
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如溶液的 配制、沉淀的洗涤、气体的收集等, 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记录与整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按照要求整理成表格或图表,以 便后续分析。
理论与实践结合
课件不仅注重化学理论知识的传授, 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验和实例,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注重能力培养
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和实验,培养学 生的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 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未来化学的发展趋势
1 2 3
绿色化学的兴起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化学将成为未来化学 发展的主流,致力于减少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对 环境的污染。
化学在固废处理中的应用
固废处理中,化学方法如焚烧、热解、湿式氧化等被用于处理固体 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
化学与健康生活
01
化学与药物制造
药物制造过程中,化学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化学合成和提取等方法,
可以制造出各种有效的药物,用于治疗疾病和维护人类健康。
02 03
化学与日用品制造
日用品如洗涤剂、化妆品、香料等都是通过化学方法制造出来的。这些 日用品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也需要注意选择安全可靠的品 种,以保障人体健康。
学键的类型和强度。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
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是分子破裂和重组的过程,反应 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形式包括热能、光 能、电能等,能量转化的效率取决于反应 的机理和条件。
鲁科版必修1 第1章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鲁科版必修1 第1章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7c231143011ca300a6c39039.png)
必修1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材分析】本章节作为从学科内容和方法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节,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教材在学生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即将“走进化学科学”之际,向他们展示化学科学的特点、发展历程、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以及化学科学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美妙和化学科学的无穷魅力,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同时,本节还引领学生关注今后个人的发展与化学科学的关系,展示高中阶段供学生选择的化学课程模块。
备课日期2012年9月5日使用日期2012年9月11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1.1《走进化学科学》课件(共53张PPT)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1.1《走进化学科学》课件(共5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ede34aaaeaad1f346933f54.png)
【解析】选B。造纸、印刷技术、火药、指南针、炼铜、 炼铁、炼钢、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都属于中国重大的 发明和发现,对世界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印刷技 术、指南针与化学关联不大。
3.进入20世纪以后,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创新 百年”,取得了若干项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下列各项 中,不属于这个时期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 ) 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 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 C.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D.制陶技术的成熟应用
【延伸探究】 (1)请列举导电过程是化学变化的实例________。 提示:电解水的过程。此过程是水电解生成H2、O2,有新 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由题干④工业制O2,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写出实验室
制O2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__________。
提示:2H2O2
2H2O+O2↑。实验室也可采用加热高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1.化学科学领域: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_原__子__ 和_分__子__,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2.能源和资源领域:有了化学科学,人类能够更好地利 用能源和资源,处理好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 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3.材料科学领域:化学将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 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 4.环境领域:化学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保障。 5.医学领域:化学科学可以让研究人员在_分__子__水平上 了解疾病的病理,寻求有效防治措施。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一、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及实用性 1.化学科学研究的对象:
分子
性质 制备 应用
【注意】原子的核聚变和核裂变是原子核的变化,不是 化学研究的范畴。
2.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 (1)化学的创造性:化学科学的特征就是_认__识__分子和 _制__造__分子,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
新教材鲁科版必修1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课件(46张)
![新教材鲁科版必修1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课件(46张)](https://img.taocdn.com/s3/m/d6a6ec39551810a6f4248679.png)
与化学反应相互依存,不可分 离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内容 概念
本质 特征
外观 特征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宏观:无其他物质生 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 粒结构不变,微粒间 隔可能改变
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结构变化, 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微粒
状态、形状、大小的 变化
(3)(情境思考)①很多军事武器中都有化学知识在起作用,化学科学已渗透到 军事科学的各个领域。烟幕弹主要利用磷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的原理,其原 理用化学方程式如何表示?
②气象武器可用来对敌占区实施人工降雨,人工降雨利用的化学物质是什么?
提示:①4P+5O2 =点=燃== 2P2O5 ②干冰
二、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1.化学科学的含义及特征
①合成像肌肉等生理体系一样具有刺激响应性的仿生材料 ②舞台上的“云雾”可用干冰制造出来 ③新粉刷过石灰浆的墙壁“出汗”是因为Ca(OH)2与CO2反应生成H2O ④某种环保汽车不消耗任何能源 ⑤某品牌的高科技产品能利用催化剂使“水变汽油”
提示:④⑤。自然界中能量是守恒的,汽车的运动需要能量;水是由H、O元素 组成的,而汽油主要含有C、H元素,所以利用催化剂不能使水变成汽油。
【自主探索】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属于化学史上的 贡献的是哪几项? 提示:指南针和古代印刷术均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属于化学史上的贡献的 是火药和造纸术。 (2)“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原子、分子,制造原子、分子”,这样描述对吗?为 什么? 提示:不对。化学只能认识原子和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能制造分子,不能制造 原子。
【素养训练】 (2020·肇庆高一检测)(1)“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1《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课件共18张PPT共18张PPT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1《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课件共18张PPT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7b21acfb14e852458fb577e.png)
观
动
记
思
练
上一页
下一页
课堂练习
1.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A.塑料是人工合成的,纤维,橡胶,蛋白质等高 分子物质都是天然的
B.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它是
一门创造性的科学 C.制陶,冶金等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化学家们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 组装分子材料和分子机器等
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上一页
下一页
新知讲解 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
衣
食
住
行
上一页
下一页
新知讲解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远古时代的化学实践活动
钻木取火
上一页
下一页
新知讲解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实用技术阶段
炼丹
炼金
炼铁
上一页
下一页
新知讲解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近代化学(1661年后)
波义耳
拉瓦锡
结晶牛胰岛素
C60(足球烯)
上一页
下一页
新知讲解 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环 境 科 学 化学
信息 科学 天文学 生物 及生 命
能源 科学
地球学
材料 科学
上一页
……
下一页
新知讲解 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操纵分子和原子
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
分子齿轮 用原子组成的汉字
上一页
下一页
新知讲解 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⑤提取或合成医药,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
A.①②③④⑤ C.只有②③④⑤ B.只有①② D.只有③④⑤
上一页
下一页
Thank you
End
上一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走进化学科学——鲁科版必修1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作者:史学强Email:suifengpiaoguo@20011年3月15日§1-1走进化学科学【学法指导】化学记忆九法1.理解记忆法。
记忆有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之分。
理解记忆是建立在对事物内在规律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其效果远远超过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
2.有意记忆法。
记忆可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有意记忆是有预定目标并采用一定方法和步骤,经过一定努力的记忆方法,这种记忆方法,要求学习目标明确,注意力集中,有较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脑细胞处于强烈的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记得快且牢固。
3.分散记忆法。
对于一些繁多,但必须直接记忆的化学知识,要采取各个突破、分散记忆的方法,以提高兴趣和信心,增强记忆的效果。
4.联系实验记忆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能获得丰富的大量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5.对比记忆法。
不同事物之间总有区别,有比较才有鉴别,抓住事物的本质区别。
记忆起来就比较牢固了。
对比记忆又分相似对比记忆,相反对比记忆和列表对比记忆等法。
6.形象记忆法。
用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基础来记忆的方法是形象记忆法。
有些基本概念是比较抽象且又难以用实验直接观察到的,可用形象的描写、生动的比喻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7.趣味记忆法。
即寓知识于趣味之中的记忆方法,通常利用谐音、顺口溜、歌诀等帮助记忆。
8、改错记忆法。
改错是正确认识的开始。
改错能提供新的深刻的信息反馈。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因此要有意识地通过改错加深记忆。
9.复习记忆法。
根据记忆规律,记忆和遗忘总是相伴存在的一对矛盾。
已经贮存的知识信息,若不反复运用,强化信息的痕迹,将会自动丧失。
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复习。
复习时要注意及时性、经常性和综合性。
【知识梳理】1物质变化的分类与化学反应的特征1、物质变化的分类: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大类。
物质的变化是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贯穿整个化学学习过程,同学们应善于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理解,努力提高化学水平,培养相关能力。
2、化学反应的特征(1)基本特征:化学反应的最基本特征是质量守恒定律,既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归纳特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可归纳为“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五个不改变”:从宏观上分:①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②元素种类不变。
从微观上分:③原子种类不变。
④原子数目不变。
⑤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变”:从宏观上看:①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从微观上看:②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知识梳理】2化学科学的涵义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在理解化学科学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原子和分子等;(2)化学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等;(3)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知识梳理】3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约50万年前——“北京猿人”已会用火公元前8~6千年——中国(新石器时代)开始制陶器约公元前2千年——中国已会铸铜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提出朴素的原子论;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提出“四元素”学说公元前140~87年——中国发明了造纸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一世纪——中国《本草经》成书,书中记载动物、植物、矿物、药物达365种公元十世纪——中国(宋代)把火药用于制造火药箭、火球等武器1661年——英国的波义耳在《怀疑派化学家》一书中给元素下了科学的定义1772年——舍勒制得了氢气1773年——舍勒制得了氧气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发表《燃烧概论》推翻了燃素说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原子论1811年——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假说1860年——分子学说得到世界公认1869年——俄国的门捷列夫提出了他的第一个周期表1911年——英国的卢瑟福提出原子核模型1934年——法国的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1942年——中国的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1965年——中国科学家合成出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1981年——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2000年——人类基因组破译2002年——由我国科学家领导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正式启动【知识梳理】4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1.在化学科学领域,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进行分子扩展,以及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如碳纳米管分子导线、分子开关、分子磁体、分子电路、分子计算机)等。
2.在能源和资源方面:有了化学科学,人类能够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能源和资源,既能得到充足的能源和资源,又能处理好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3.在材料科学方面:化学将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
4.在环境方面:化学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使人类能够使用无害的化妆品和生活用品,既优化了环境,又提高了生活质量。
【考点点击】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典例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研析:因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变化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中的“野火烧不尽”、B中的“蜡炬成灰泪始干”都牵扯到物质的燃烧,都有“CO2”这种新物质生成;D 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牵扯到火药的爆炸,当然也有新物质生成;只有C中的“铁杵磨成针”只是物质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C。
拓展∙变式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溶洞的形成过程 B.物质的燃烧C.合成高分子材料 D.矿石的粉碎1.研析:在溶洞的形成过程中,CaCO3变为Ca(HCO3)2,部分Ca(HCO3)2随水流走,部分Ca(HCO3)2又变为CaCO3,形成了石笋、石柱和钟乳石,是化学变化。
物质的燃烧,一般是物质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反应,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合成高分子材料属人工合成新物质,也是化学变化。
矿石的粉碎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答案:D。
【考点点击】2有关化学发展史的常识典例2: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为现代物质文明奠定了基础。
以下发明或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是①造纸②印刷技术③火药④指南针⑤炼铜、炼铁、炼钢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⑦人工合成牛胰岛素⑧提出原子——分子学说A.①②③④⑧ B.①③⑤⑦ C.②④⑥ D.⑤⑥⑦⑧研析:造纸、印刷技术、火药、指南针、炼铜、炼铁、炼钢、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都属于中国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对世界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印刷技术、指南针与化学关联不大。
答案:B。
拓展∙变式2.与近代化学的诞生无关的是A.化学元素的概念 B.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C.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D.古代的化学实践活动2.研析: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现代化学的产生离不开古代的化学实践活动;1661年,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而爱因斯坦是上一世纪的人物,他出生时,近代化学已诞生两个世纪了。
答案:C。
【专项训练】走进化学科学1.以下物品的发明与开发,属于化学对人体健康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是()A.不锈钢B.青霉素C.农药和化肥D.电话和电视机1.研析: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
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
答案:B2.为防止污染环境,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A.酒精B.氢气C.天然气D.CO 2.研析:酒精、天然气都是含碳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之一;不完全燃烧生成CO造成环境污染更为严重。
CO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碳。
氢气烧只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
答案:B。
3.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在化学界享有盛名的科学家是()A.爱因斯坦B.达尔文C.居里夫人D.欧拉3.研析: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达尔文是生物学家,欧拉是数学家,居里夫人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化学家。
C正确。
答案:C。
4.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库尔特·维特里希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C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6B.N3-的核外电子数为7C.15N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 gD.现代化学研究多采用核磁共振等高级手段,不再需要化学实验4.研析:不论化学科学多么发达,也不论其研究手段多么先进,化学科学的研究永远离不开化学实验。
实际上,利用核磁共振这种先进的技术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也是利用先进仪器进行的一种化学实验,核磁共振仪只是实验过程中用到的一种仪器而已。
另外,C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6;N3-的核外电子数为7+3=10;15N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不是15g。
答案:A。
5.2004年4月22日是第35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B.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C.减少直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5.研析: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暂时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但如果不加节制的开采,地下水也有枯竭的一天,不符合“善待地球——科学发展”的思想。
答案:B。
6.(1)近年来,化合物的种类增长得很快,其总数已经超过了_____万种;其中大多数是_____(选填:①地球上原来就有的②科学家人工合成的);形成这些化合物的元素仅有_____多种。
(2)人类对化学的研究经历了古代化学、、三个阶段。
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是才能研究的内容。
6.研析:关于化合物种类,必修1中的说法是3500万种,较新的说法(选修5)是3700万种。
答案:(1)3700;②;110(2)近代化学;现代化学;现代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