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分设计要求
室分工程方案
![室分工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eabb1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a.png)
室分工程方案一、引言室分工程是指在室内建筑物中为了满足移动通信网络信号覆盖需求而进行的无线覆盖工程,也是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室分工程的目的是提高建筑物内的通信信号覆盖质量和容量,以满足人们在室内的通信需求。
因此,合理的室分工程设计和实施对于保障室内通信信号的顺畅传输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针对室分工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结合实际案例和技术要求,提出一种全面的室分工程方案,以期为相关单位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室分工程设计原则和要求室分工程的设计原则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依据用户需求,对室内通信信号覆盖区域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用户通信需求和环境特点。
2. 充分考虑室内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情况,根据建筑布局和空间结构确定合理的信号分布方案。
3. 选择合适的室分设备和技术方案,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尽量节约成本。
4. 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包括充分考虑设备的安装和维护需求,确保后期运维便捷。
5. 符合国家有关通信设备的规定和标准,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规范运行。
三、室分工程方案设计步骤1. 调研分析阶段在室分工程方案设计的初期阶段,需要对室内通信信号覆盖区域进行调研和分析,同时了解用户需求和环境特点。
调研分析的具体步骤包括:(1)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包括建筑结构图、使用情况、人流量等;(2)对现有室内通信信号覆盖进行评估和测试,了解信号强度和覆盖范围;(3)分析用户通信需求和使用习惯,了解用户对通信信号的要求和期望。
2. 设计方案阶段基于调研分析的结果,设计方案阶段是室分工程方案设计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室内信号覆盖区域和主要覆盖点,根据建筑结构和使用情况确定信号分布方案;(2)选择合适的室分设备和技术方案,根据信号覆盖范围和建筑结构确定设备的布局和部署方式;(3)进行信号覆盖仿真和优化,保证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满足用户需求;(4)编制详细的工程设计方案和设备配置表,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室分工程设计施工组织方案
![室分工程设计施工组织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d27e6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e.png)
室分工程设计施工组织方案室分工程是指为了弥补大型建筑物内部信号覆盖不足而进行的室内分布式无线覆盖工程。
室分工程设计施工组织方案是指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利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合理分工,科学组织,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质量达标的一套方案。
本文将从室分工程设计、施工的具体要求和流程,以及组织方案的制定目标,方法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室分工程设计要求1. 网络规划:应根据建筑物结构、使用场所和信号强度情况进行具体的网络规划,确保覆盖全面,信号稳定。
2. 设备选型:在设备选型上应根据使用场所和要求选用高性能、适用的设备和材料,确保室分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3. 质量保证: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设计,确保室分系统的质量满足相关要求,并对设计阶段的工作进行认真复核和审查。
三、室分工程施工要求1. 施工前期准备:在施工前,应认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必要的设备、材料和施工方案,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
2. 施工过程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现场协调能力,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 施工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应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四、室分工程施工组织方案的制定1. 制定目标:明确确定室分工程施工组织方案的目标,即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以最优化的方式实现项目目标。
2. 制定方法:通过调查研究、需求分析和技术研究等方法,全面了解室分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为制定组织方案提供依据。
3. 制定实施步骤: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结合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制定室分工程施工组织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明确施工计划、质量管控、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措施和要求。
五、室分工程施工组织方案的实施1. 人员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明确分工,完善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2. 进度控制:合理制定施工计划,加强对施工进度的控制,确保施工按时完成。
室分设计指导
![室分设计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0478af98c281e53a5802ffaa.png)
上善若水 日新致远
陕西通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Shaanxi Communication Planning&Designing Institu选定
根据室内覆盖的勘测结果、数据等综合信息,确定室内覆盖的主要目的 是补盲或吸纳话务、解决投诉等原因,并按照预定目标进行方案的选择; 方案设计时需充分结合现场情况,结合覆盖需求来源原因,确定所需覆 盖的范围,对解决弱覆盖问题及个别投诉问题,原则上建议对本身覆盖 没有问题的区域不再增加延伸覆盖。 按照覆盖区域的不同场景选定覆盖方案,除了经常使用的覆盖方式以外, 结合实际场景可进行不同覆盖方式的探讨,以找出最佳覆盖方案:
上善若水 日新致远
陕西通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Shaanxi Communication Planning&Designing Institute- C6o-.,
三.室内覆盖站点方案设计
3.2信源设计
3G室分信源选取原则 原则上采用BBU+RRU信源方式: 由于目前使用(BBU+RRU)形式为信源不支持小区合并,为了减少扰码数量、 提升网络质量,在满足容量需求的前提下或者可以考虑使用RRU+光纤直放站+ 干放的组网方式,建议一个RRU下建议不多于带2台光纤直放站4台干放(严禁 干放串联使用)。 考虑到多网合路及扩容,方案设计需要对信源部分及室分设备(主机、干放等) 进行功率预留。 各种系统的设备选取优先级为:1)、纯无源系统;2)、RRU+干线放大器; 3)、RRU+光纤直放站+干放
上善若水 日新致远
陕西通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Shaanxi Communication Planning&Designing Institute- C7o-.,
室分设计要求范文
![室分设计要求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f2056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8.png)
室分设计要求范文室分设计是一种针对室内无线信号覆盖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室内环境中,由于墙壁、门窗、家具等障碍物的存在,无线信号的传输会出现很大的衰减。
因此,需要通过室分设计来优化信号覆盖,提供稳定、高质量的无线通信服务。
1.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要求:室分设计首先需要明确覆盖的范围,确定需要提供无线信号覆盖的区域。
同时,还需要根据使用场景和业务需求,确定不同区域的信号强度要求。
比如,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区域(如会议室、重要办公区域等),信号强度要求应该更高,在每个区域内都能保持较好的信号质量。
2.可用频段的分配和规划:在室分设计中,需要根据可用的频段资源,合理地规划和分配频段。
不同频段的信号传输特性不同,选择合适的频段可以提高无线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频段的容量和频段的干扰情况,以避免频段资源过度使用或受到干扰而影响信号质量。
3.基站数量和布局:室分设计需要确定需要部署的基站数量和基站的位置。
基站的数量和布局应该根据覆盖范围、信号强度要求和频段资源来决定。
在布局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基站之间的干扰情况,避免相互之间信号干扰而影响通信质量。
4.天线的选择和布局:天线是室分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无线信号的传输效果。
在室分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天线类型,并合理地布局天线。
天线布局应该考虑到信号的传播特性和室内环境的障碍物情况,使得信号能够尽可能地覆盖到所需区域。
5.功率控制和干扰管理:在室分设计中,需要注意对信号的功率进行合理控制,避免过大或过小的信号功率对通信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干扰管理措施,避免与其他无线设备的干扰,保证信号质量。
6.可扩展性和未来发展考虑:室分设计要求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和业务需求的变化,室分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扩展能力,满足未来的通信需求。
室分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项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需求分析和规划设计,保证无线信号的稳定性和覆盖质量。
室分设计规范及原则
![室分设计规范及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7c8ce69ff00bed5b9f31d83.png)
方案设计规范及原则一、移动规范及原则(一)频率配置原则中国移动TD-SCDMA可使用1880~1900MHz(F频段,原A频段)、2010~2025MHz(A频段,原B频段)和2320~2370MHz (E频段,原C频段),总计85MHz。
室内分布频率配置原则为:1.室内覆盖与室外覆盖尽量采用异频组网方式。
在频率紧张的情况下,应保证与室外有切换关系的室内小区的主载频与室外小区主载频保持异频。
2.2320~2370 MHz(E频段50MHz)目前只允许用于室内覆盖,建议将该频段主要用于热点区域TD-SCDMA系统室内覆盖的扩展频段。
(二)信源选取原则室内覆盖系统在选择信号源时,主要应根据物业点区域的话务需求、资源情况、无线环境情况和所选室内覆盖系统类型确定。
目前TD-SCDMA系统主要设备类型为基带拉远型(BBU+RRU)基站,基带拉远型设备(BBU+RRU)能适合各类使用场景,相对于传统的信源具有组网灵活、可分散分布功率资源、易于组成超级小区等优点,非常适合作为各场景下室内覆盖系统的信源,TD室内分布信源原则上采用基带拉远型(BBU+RRU)设备。
(三)功率配置原则TD-SCDMA室内分布选用BBU+RRU作为信源,应使用PCCPCH 信道功率进行分布系统功率预算,为保证公共信道和上下行各业务平衡,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时按照PCCPCH信道功率(双码道)为32dBm取定,对部分覆盖面积较小的场景可降低功率设计。
(四)RRU配置原则1.RRU使用原则:单通道RRU具有功率大、安装灵活,在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中建议优选单通道的RRU。
2.多频段RRU的配置原则:为推动产业界对E频段的支持进度,新建室内分布系统应在部分业务需求高的站点采用支持A/E混合组网的RRU,混合组网的RRU根据厂家支持情况可采用二合一RRU或独立RRU串接;对于业务需求高的室内分布系统,如现有A频段载波不能满足业务需求,鉴于目前E频段终端不能有效吸收业务量,可通过新增F频段RRU进行扩容3.RRU分区规划原则:对于使用多个RRU覆盖的物业点需进行RRU的覆盖分区规划,规划时应使得各个RRU分区间的隔离度尽可能高(建议隔离度应大于12dB),以利于提高空分复用性能及后期扩容,降低改造工作量。
进步性室分工艺规范要求
![进步性室分工艺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af1a13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d.png)
进步性室分工艺规范要求
室分系统是在建筑物内提供无线覆盖的一种技术,它能够提高
无线覆盖的质量和可靠性,保证信道的稳定。
因此,室内覆盖建设
要求越来越高。
在构建室分系统时,需要遵守以下规范要求:
1.信号覆盖:
室分工程要求每个房间的信号覆盖必须达到要求,不能有盲区,覆盖面积不能小于规定值。
2.信号质量:
在建立室分系统时,需要考虑信号的质量。
信号质量必须达到
一定标准,确保通信质量良好。
如果质量不好,用户的体验会非常
糟糕。
3.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是指室分系统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支持多少个用户同时通信。
在规划室分系统时,需要对信道容量进行评估和规划。
如果评估不足,就会导致无法支持所有用户同时通信,影响通信体验。
4.线损控制:
在室分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对线损进行监控和控制。
线损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如果线损太大,就会出现信号覆盖不足或者信号质量较差的情况,影响用户体验。
5.可扩展性:
室分系统必须具备可扩展性,以便在普及过程中能够扩展信道容量和覆盖范围。
总之,室分工程的规范要求是有很多的,需要在建造前认真规划和评估,确保系统能够达到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为用户提供优秀的通信体验。
室分勘察设计规范V1
![室分勘察设计规范V1](https://img.taocdn.com/s3/m/fdf871b7284ac850ad024250.png)
室分勘察设计规范一、室分勘察要求设计人员应与施工单位共同上站开展勘察工作,根据现场环境确定可行的设计方案。
施工单位应提出意见供设计人员参考。
主要包括业主禁止施工的范围、业主禁止的施工方式、从施工的角度来看哪些区域是无法实现或很难实现的等对设计方案的建议与特殊要求,从而在设计方案层面上选择更加合理的方案,避免重复修改延误工期。
勘察的要点如下:1、建筑环境勘测1)覆盖站点的地理位置,经纬度等信息;2)建筑楼宇高度、层数、建筑总面积;3)需要覆盖区域面积描述;4)对建筑物进行功能结构分割和描述;5)要求提供建筑设计平面图。
2、建筑物内部结构勘测1)了解建筑物主体结构材质及内部环境和装修情况、用途等,初步确定天线覆盖半径和天线安装位置;根据用途不同合理调整天线密度。
2)天花板上部结构,能否穿线缆,确定馈线布放路由;天花板检修口是否满足施工需求,需开检修口区域按照现场记取实际数量。
3)对于过墙馈线需打孔的现场勘查清楚记取实际数量;特殊情况需提前在可研报告内说明。
4)弱电井位置和数量、走线位置的空余空间;5)电梯间位置和数量,电梯间缆线进出口位置;6)电梯间共井情况、停靠区间、通达楼层高度及用途;7)机房位置和主设备安装位置确定;8)主设备引电情况的调查;3、电磁环境勘测1)建筑物现有覆盖情况;相邻小区载频号、电平值;2)乒乓效应区域;3)盲区范围;4)根据现有无线环境判断是否存在各运营商系统之间的干扰等。
4、无线环境测试路由要求1)沿楼宇外边缘;2)沿楼层中部走廊;3)楼梯、电梯口;4)根据大楼结构判断可能的弱信号区二、室分设计要求1、总体要求1)覆盖需求:覆盖场强应满足《通信室内分布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各项要求,并根据覆盖场强进行链路预算;对于各系统的信噪比和业务能力等指标,需配合各运营企业,结合室内外基站进行优化。
2)方案选择:原则上采用POI+无源分布系统的方式,有条件的可根据场景需求和电信运营企业接受程度进行光纤有源分布系统的试点。
室分工程施工规范和标准
![室分工程施工规范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53fac9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0.png)
室内分布系统(简称室分)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包括信号覆盖、传输、电源、接地、防雷等。
为确保工程质量,满足业主需求,施工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主要介绍室分工程施工中的规范和标准。
一、设计规范1. 覆盖范围:室内分布系统应确保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区域信号强度满足通信网络要求,特别要注意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容易出现信号盲区的部位。
2. 设备选型:设备选型应根据覆盖范围、信号需求、传输容量等因素进行,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3. 系统架构:室内分布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维护和管理。
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信号源、传输设备、分布系统、接入设备等。
4. 布线设计:布线设计应遵循简洁、安全、易于维护的原则。
线缆应采用合格产品,截面积应满足传输需求。
5. 防雷接地:室内分布系统应设置可靠的防雷接地设施,防止雷击对设备造成损害。
二、施工规范1. 施工准备:施工前应了解设计图纸,熟悉相关规范和标准。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质量。
2. 设备安装:设备安装应遵循厂家提供的安装指导,确保设备稳固、可靠。
设备安装高度、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布线施工:布线应遵循分区、分层次的原则,线缆应整齐、固定。
在布线过程中,应避免线缆受到损坏。
4. 接头处理:线缆接头应采用专用接头,接头处应牢固、可靠。
接头应进行绝缘测试,确保无误。
5. 防雷接地:防雷接地设施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接地电阻应符合规定。
6. 测试与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系统测试,包括信号覆盖、传输速率、稳定性等。
测试合格后,进行验收。
三、验收标准1. 信号覆盖:室内分布系统覆盖范围内,信号强度应满足通信网络要求,盲区面积应小于设计要求。
2. 传输速率:系统传输速率应满足设计要求,保证用户体验。
3. 稳定性:系统运行稳定,无明显故障。
4. 施工质量:设备安装牢固、可靠,线缆布设整齐、固定,接头处理符合要求。
5. 防雷接地:防雷接地设施符合设计要求,接地电阻符合规定。
室分方案设计主要规范和要求V1
![室分方案设计主要规范和要求V1](https://img.taocdn.com/s3/m/736224d580eb6294dd886c73.png)
室分方案设计主要规范和要求一、Word文档要求:1、准确规范经纬度:经纬度务必准确,务必在主设备安装定GPS。
不能包含中文字符,保留小数点后6位,特别注意,千万别搞错纬度的“22”与“23”。
如:N:23.073241° E: 113.718279°2、阐明方案设计思路:Word文档中有“3、设计思路”这部分模块,写明设计思路,以及是在“现场勘测记录表”表格中“信源情况描述”做设计思路简单说明。
主要设计思路内容包括:采用什么主设备、接入方式、分几个小区几个载波覆盖哪些区域。
如:据移动公司的要求与现场勘测情况,因人流量大约2万人话务量较高,因此拟采用新建爱立信6601微蜂窝的方式接入信源,分三小区,每小区8载个波,一小区覆盖A、B、C、D栋宿舍,二小区覆盖E、G、H、I、J栋宿舍,三小区覆盖K、L、M, 、N栋宿舍与食堂。
3、明确话务、容量分析:涉及到有容量的站点时,请在“5 设计方案分析”中的“话务量分析”加入载波需求分析、评估。
如:通过分析估算,覆盖区内人流量约30000人,手机拥有率按80%,移动用户按75%计算,忙时话务按0.017Erl计算。
该覆盖区内忙时每小时的话务量为:30000×80%×75%×0.017=306Erl;评估推算出,该信源载波需求为8载波的爱立信6601微风窝,共三套,共24载波。
按80%为新增话务,每天按8小时计算,每天的收益:306×8小时×12×80%=23500.8元,则该工程投资回报期估算为:¥3,023,085.40 /23500.8=128天。
4、细化覆盖区域范围:现场勘测记录表、站点摘要中,方案中要明确覆盖区域、覆盖面积,详细描述,比如:覆盖哪个厂区、宿舍区哪栋厂房、宿舍栋,小区覆盖内圈高层,要说明是覆盖哪几栋,不存在模糊“等”字眼。
例如:本次覆盖区域为高埗裕元鞋厂一三厂宿舍区M 2栋4层工厂、1栋办公楼及两栋宿舍楼及弱信号区域,总覆盖面积约500000平方米。
室分建设原则
![室分建设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c7b0aeb6bd97f192379e966.png)
室分建设原那么(一)室分天线布放:1、对于重要室分站点,VIP室分站点,级别鮫高的室分站点,天线布放可密集一些,要保证覆盖区域达到足够的电平强度,保证覆盖到房间、洗手间、会议室等等;两天线间距可考虑在8米左右。
2、对于分割型、穿透损耗较大室分站点楼层,两天线间距考虑在8-12米。
3、对于一般的室分站点楼层、穿透损耗一般,两天线间距考虑在10-15米。
4、对于开阔型室分楼层,如地下停车场等,两天线间距考虑在20-30米。
5、特殊住宅区,如“工"字型楼层等,根据实际情况布放天线,其原那么就是要达到覆盖目标。
举例:“工"字型楼层,两门口距离大于6米的,可考虑每个“工〃字型角上布放1面天线,电梯厅1面天线;两门口距离小于6米的可考虑在电梯厅两侧的工字型交叉点各布放一面天线。
如下列图:6、天线布放位置:尽量将天线布放于门口处,尽量减少墙体穿透。
(二)3G室分建设原那么:1、级联RRU不超过2个,第3个RRU必需并联到BBU上。
2、级联的RRU划分成1个小区。
划分小区时,每个光口支路上的RRU划分成一个小区。
也就是说:并联的支路划分成不同小区;级联的RRU划分成同一小区,尽量每个支路作为1个小区。
3、如最初规划为RRU拉远站点,而RRU数量大于等于3个RRU的,需上报申请,核实后可酌情更改为BBU+RRU信源方式;4、如最初规划为RRU拉远或BBU+RRU站点,但规模太小,且站点重要性不高,覆盖天线数量小于15面,需上报申请,核实讨论后可酌情改无线直放站;但原那么上尽量少用或不用无线直放站。
5、对于大的小区楼盘,如楼栋超过15栋以上,考虑用室外样站加室分一起覆盖;室外样站覆盖小区和楼层,对于小区的会所、餐饮、娱乐等公共场所,可另外单独用室分来解决覆盖;6、对于原覆盖区域只覆盖裙楼、地下、电梯等局部区域的,改造方案要对整个楼宇进展勘察,包括标准楼层,做整栋楼宇的全覆盖。
在改造方案制定中不要只看现网覆盖X围,要对站点的整栋楼宇或整个小区等综合考虑覆盖。
室分、小区分布方案设计
![室分、小区分布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008140336c1eb91a375d70.png)
室分方案设计规范室分、小区分布系统是针对室内用户群,主要解决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的网络覆盖、网络容量、网络质量的一种方案,为了更有效的使方案直观的反映出来,需对室内部分系统提供出专业客观反映现场构造的设计图案,统称为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方案。
室分、小区分布系统设计主要包含站点勘测、方案设计、方案评审、方案变更、站点开通、站点验收等环节。
本文主要对方案设计进行规范说明。
一、室分、小区分布系统设计方案构成要素:室分系统设计方案包括小区平面图、管道图、系统图、拓扑图、平面天馈安装图、设计方案文档、规划信息表、材料清单等内容,以下是各内容的具体说明:1、小区或楼盘总平面图(必须按照上北下南绘图,特殊情况除外),包括管道、机房、设备间、2/3G分区、周边环境等基本信息。
2、现场电磁环境测试,要求对建筑的出入口、窗边、电梯、走廊等处进行测试(1层和顶层必测)。
3、天线安装总平面图要求与实际建筑结构一致,并标记出建筑的长宽尺寸,天线必须有明显的参照物定位和详细的参数描述。
4、GSM、TD总拓扑图和系统图,拓扑图上下承接的节点必须标明设备安装位置、覆盖范围及功率等基本信息。
5、室分系统话务量分析计算模型,进行小区合理规划和配置。
6、材料清单及器件类型汇总,如有特殊天线必须以文档方式说明。
7、室分系统规划信息表(按照要求格式填写,经纬度必须准确,且以度为单位)。
8、高校方案必须提供Word版或PTF等易于打开格式的小区分区平面图,不同小区用不同颜色标注。
如前期也有部分开通,开通小区必须以实测CI 标注。
9、复杂楼盘即存在3个以上含3个分区的楼盘也必须提供Word版或PTF等易于打开格式的小区分区平面图。
二、室分、小区分布系统设计规范要求✓现场勘察勘察之前资料准备:总平面图、户型图、管道图等方案设计需求要素。
现场勘察内容:户型确认、管道确认、总平面确认、机房与设备安装位置、走线路由确认等内容。
重点为天线点位、覆盖方式的现场确认。
室分设计方案
![室分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8e7bb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a.png)
室分设计方案1. 概述室分(In-Building-Distribution System)是指在建筑物内,根据室内无线信号传播特性和用户需求,设计和部署合适的无线信号分布系统,以提供稳定、高效的室内无线通信服务。
本文将介绍室分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流程和常用技术。
2. 设计原则室分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全覆盖、高容量、高品质的无线信号分布。
以下是室分设计的基本原则:2.1 覆盖需求分析在进行室分设计之前,需要进行现场调研,了解建筑物的结构、面积、楼层数等信息,以及用户的通信需求。
根据这些信息,确定覆盖需求,包括覆盖区域、信号强度要求、容量需求等。
2.2 技术选型根据覆盖需求,选择合适的室分技术。
常用的室分技术包括分布式天线系统(DAS)、微基站系统(Femtocell)和传统基站系统等。
不同技术有着不同的适用场景和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3 网络规划在确定技术选型后,进行网络规划,包括确定室内覆盖点位、天线类型、无线信号参数设置等。
网络规划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信号传播特性、用户分布密度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信号覆盖效果。
2.4 设备布局根据网络规划,确定设备的布局方式。
设备布局要考虑信号传输线路的长度、传输损耗、设备间的连接方式等因素,以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效果。
2.5 优化调试完成设备布局后,进行室分系统的优化调试。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无线信号进行测试和分析,调整天线方向、参数设置等,以达到最优的无线信号覆盖效果。
3. 设计流程室分设计的流程一般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安装、调试优化等阶段。
以下为典型的室分设计流程:3.1 需求分析进行现场调研,了解建筑物结构、用户需求等信息,确定室分的覆盖需求。
3.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室分技术和设备,进行网络规划和设备布局设计。
3.3 设备采购根据系统设计的结果,进行设备采购,包括天线、分配器、增益器、传输线路等。
室分设计的要求
![室分设计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178d54fc850ad02de8041da.png)
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要仔细勘察楼宇的结构布局,了解该地点的总体话务量及话务分布,按楼层,分区域对当前室内信号场强进行测试,尤其注意测量临窗等边缘地带的场强,并进行模拟发射测试,结合室内射频信号的传播特性及设计技术要求,综合考虑天线的型号、数量、位置和输出功率,以及所覆盖的范围,通过上下楼层天线的对称交叉布放,保证室内信号的均匀分布及边缘场强,使本系统达到良好的覆盖效果。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成本,使系统性价比达到最高。
10.
设计所拥有本设计要求的解释权,并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要求进行变更。
室内覆盖系统设计要求(二)---技术要求
1.
移动用户忙时话务量为0.015Erl。
2.无线信道的呼损率:
话音信道(TCH)呼低于2%
控制信道(SDCCH)呼损低于0.1%;
3.无线信道的接通率高于98%。
7.
设计所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对集成商设计草案提出修改意见,并填写基站要素表。
8.
集成商在收到修改意见后三日内,将修改完毕的全套设计方案,以书面及电子版形式,交至设计所,经设计所工程师确认无误后,签开工报告。
9.
集成商在施工过程中,原则上严格按设计方案实施,如遇不可抗力因素,应及时向设计所反馈修改方案,经设计所确认后,集成商方可按修改后方案进行施工。
+15dBm。
7.室内覆盖区与周围各小区之间应有良好的无间断切换。
8.室内覆盖区误码率(RxQual)等级优于3级的地方应占95%以上,信号源兼作室外覆盖时则同时要求室外为90%以上。
9.室内微蜂窝下行信号对室外的溢出量在建筑物周围10米内测量,在90%以上的位置应低于-85dBm。
10.室内消防通道、避难层地区能保证接通即可。
室分设计要求
![室分设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6bf839955270722182ef74c.png)
室分设计要求1.1室分器件使用原则优先选用基站信源+无源分布系统,合理选择信源设备,根据小区最大容量设计分布系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无源分布系统一二级主干的无源器件应采用高性能无源器件,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天线、无源器件均采用兼容GSM/TD/WLAN/LTE的宽频设备可承载大功率的器件,兼容后续网络发展需要。
信源发射功率要求按照标称功率进行设计,不允许降低信源发射功率设计,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使用负载,充分利用信源功率,将功率合理分配至覆盖区域。
RBS6601设备按标称功率设计时如果末端天线口功率过大,可以适当改用RBS2308设备作为信源,不允许使用衰减器。
馈线在功率足够的前提下尽量使用1/2馈线;主干路由必须使用7/8馈线,分支路由超过30米使用7/8馈线。
需参考《中国移动无源器件技术规范》和省公司对无源器件的整治要求,对器件使用明确要求。
1.以主设备(宏基站、微蜂窝和分布式基站)为信源的纯无源室内分布系统,通过FAS干扰分析软件确定无源互调干扰后,带测互调仪现场测试定位干扰源器件(五阶互调抑制比在-110dBm以上可判断有互调干扰)。
2.VIP站点出现明显干扰,而且有施工条件的,成批更换器件彻底消除无源器件隐患。
3.高配置系统(4载波以上)站点,为保障用户良好感知,应该使用高性能无源器件。
4.基站输出端器件一律采用DIN型接头,减少跳线多次转接带来差的互调影响;主干(7/8″馈线)一级器件用DIN型高性能无源器件,只在分支(1/2″馈线)二、三级器件用普通N型器件。
5.注入器件功率≥36dBm(单系统总功率)的无源器件替换成高性能的无源器件。
1.2各类室分器件编号要求与损耗值规定1.2.1器件编号与标注要求1.2.2无源器件编号与标注无源器件编号采用按楼层编号的方式,编号格式为XXXX M-N F,其中XXXX为器件代码;M与N为阿拉伯数字,M表示器件的编号,不同楼层的器件数字编号均从1开始;N表示所在楼层,如果是地下楼层,则在楼层数字编号前加字母B,如B3F表示负三楼。
新型室分工艺规范要求
![新型室分工艺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e25295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8.png)
新型室分工艺规范要求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室内分布式天线系统(DAS)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建筑、室内场馆和住宅等室内环境中。
为确保室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制定新型室分工艺规范成为必要。
1.设计规范:新型室分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使用需求,尤其是针对多层建筑和大场馆等复杂环境,需合理规划分布天线、传输线路和信号覆盖范围等参数。
设计应符合电信运营商的技术要求和通信行业相关标准,确保系统性能稳定和可控。
2.安装质量:室分系统的安装应由经过培训和合格的技术人员进行,确保系统组织结构、设备安装、接线连接和地线接地等工作符合规范要求。
所有设备和线缆应进行正确的固定和连接,以防止松动和破损。
在整个安装过程中,应注意施工环境的清洁和安全,避免对周围设备和建筑物造成损坏。
3.材料选用:室分系统所采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避免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天线、馈线、分配器等设备应具备良好的电气性能和抗干扰能力,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配套的接头、固定装置和线缆等材料应满足耐用、防尘、防水等要求。
4.工程验收:室分系统的工程验收应由专业的验收人员进行,核查系统的安装质量和设计要求是否符合规范。
验收过程中,应检测系统的信号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并检查设备和线缆的安装质量。
同时,还需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调整,确保室分系统满足各项指标和要求。
5.维护管理:室分系统的维护管理至关重要,应建立健全的维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流程。
定期对室分系统进行巡检,检测信号和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
对设备和线缆进行预防性维护,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针对大型场馆和商用建筑,还可采用远程监控和管理系统,实现全面的远程故障排除和维护工作。
综上所述,新型室分工艺规范要求主要包括设计规范、安装质量、材料选用、工程验收和维护管理等方面。
遵循这些规范要求,能够确保室分系统的性能稳定和可靠性,提高室内通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满足用户对高速、高质量通信的需求。
室内分布设计要求
![室内分布设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95f7c1efad6195f312ba6ae.png)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要求工程主管负责对勘测报告、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原理性、施工可行性、性价比等方面的全面审核。
工程师和工程督导共同参与项目的勘测,设计方案的编制由工程师完成。
室内分布设计方案中必须包含以下内容:1、文字部分:1)该室内分布系统站址的经纬度,位于那条路上,周边建筑物名称等地理信息。
2)该室内分布系统站点的建筑环境信息。
这些建筑环境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楼宇层数,建筑物形状,楼宇用途,各层建筑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若需对电梯和停车场进行覆盖,对电梯和停车场的描述一定要准确和详实,电梯有多少部,电梯是从那一层到那一层等等。
3)实际欲覆盖区域和范围大小。
4)设计方案说明。
A.信号源的引入:采用何种方式引入信号源(射频耦合、光纤耦合等方式),输出功率各是多少dBm等。
B.设备机房所在楼层位置,以及干线放大器等有源设备的所在楼层位置。
C.电梯和地下停车场的覆盖专项说明,包括拟采用的覆盖方式、具体方法等内容。
D.如信号源采用射频耦合方式,还要对施主天线的放置和接收信号进行说明:包括施主天线所在楼层、朝向,所引信号的场强值等参数。
5)场强分析和计算(包括电梯和地下停车场):也即按设计方案的天线口功率输出可以满足××信号覆盖要求。
2.设计图部分:1)系统原理图:A.在系统设计图的每一个节点(所有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都严格标明设计电平值,严格估算各段馈线的长度和线损以及各元器件的插损,并标注在相应的干线上,功率分配计算必须认真、严谨,电平值精确到小数点的后一位。
B.根据国家有关安全辐射标准要求,所有的天线口输出功率不能大于15dBm/载波(电梯井可适当到20 dBm/载波左右)C.天线口输出功率以能完全覆盖要求区域为准,并不需要每个天线都有13~15 dBm的功率输出。
D.设备的安装位置尽量放在中间楼层,以利于功率分配和工程施工。
E.在设计方案中对奇数层和偶数层的天线布局尽量做到相互错开的互补配置。
室分小区分布方案设计及验收等相关要求概述
![室分小区分布方案设计及验收等相关要求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9f33927aaea998fcc220e31.png)
一、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方案概述:室内部分系统是针对室内用户群、主要解决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覆盖、网络容量、网络质量的一种方案,为了更有效的使方案直观的反映出来,需对室内部分系统提供出专业客观反映现场构造的设计图案,统称为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方案。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方案构成要素:1、小区或楼盘总平面图(必须按照上北下南绘图,特殊情况除外),包括管道等基本信息。
2、天线安装总平面图,天线必须有明显的参照物定位和详细的参数描述。
3、GSM、TD总拓扑图和系统图,拓扑图上下承接的节点必须标明覆盖范围及功率等基本信息。
4、室分系统话物量分析计算模型,进行小区合理规划和配置。
5、材料清单及器件类型汇总,如有特殊天线必须以文档方式说明。
6、室分系统规划信息表(按照要求格式填写)。
7、高校方案必须提供Word版或PTF等易于打开格式的小区分区平面图,不同小区用不同颜色标注。
如前期也有部分开通,开通小区必须以实测CI标注。
8、复杂楼盘即存在3个以上含3个分区的楼盘也必须提供Word版或PTF等易于打开格式的小区分区平面图。
二、室分验收资料概述室分验收是对室分设计方案、施工质量、使用设备、网络规划等的综合考验,是对室分覆盖效果的重要检测。
室分验收构成要素:1、竣工方案,包含系统图、平面图等设计方案要求的所有信息。
2、路测报告,路测存在问题可及时联系,验收现场发现问题可拒绝验收。
3、竣工信息表,格式与规划信息表相同。
注意,其中的2G分区、TD分区列必须以实际CI填写;2G新源站名必须按照实际填写,不得笼统概括;经纬度、分区天线数量、设备厂家必须填写。
4、高校、复杂楼盘等须有分区总平面图,CI以实际标注。
5、初验交接表需对每个站点情况进行详细说明,不要千篇一律。
三、室分开通概述室分在完成设计、施工后,接下来进入的一个环节就是开通。
开通目前流程为工程施工部门提出开通需求,由设计部门进行数据规划;工程建设部门进行数据制作和站点开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分设计要求-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室分设计要求1.1室分器件使用原则优先选用基站信源+无源分布系统,合理选择信源设备,根据小区最大容量设计分布系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无源分布系统一二级主干的无源器件应采用高性能无源器件,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天线、无源器件均采用兼容GSM/TD/WLAN/LTE的宽频设备可承载大功率的器件,兼容后续网络发展需要。
信源发射功率要求按照标称功率进行设计,不允许降低信源发射功率设计,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使用负载,充分利用信源功率,将功率合理分配至覆盖区域。
RBS6601设备按标称功率设计时如果末端天线口功率过大,可以适当改用RBS2308设备作为信源,不允许使用衰减器。
馈线在功率足够的前提下尽量使用1/2馈线;主干路由必须使用7/8馈线,分支路由超过30米使用7/8馈线。
需参考《中国移动无源器件技术规范》和省公司对无源器件的整治要求,对器件使用明确要求。
1.以主设备(宏基站、微蜂窝和分布式基站)为信源的纯无源室内分布系统,通过FAS干扰分析软件确定无源互调干扰后,带测互调仪现场测试定位干扰源器件(五阶互调抑制比在-110dBm以上可判断有互调干扰)。
2.VIP站点出现明显干扰,而且有施工条件的,成批更换器件彻底消除无源器件隐患。
3.高配置系统(4载波以上)站点,为保障用户良好感知,应该使用高性能无源器件。
4.基站输出端器件一律采用DIN型接头,减少跳线多次转接带来差的互调影响;主干(7/8″馈线)一级器件用DIN型高性能无源器件,只在分支(1/2″馈线)二、三级器件用普通N型器件。
5.注入器件功率≥36dBm(单系统总功率)的无源器件替换成高性能的无源器件。
1.2各类室分器件编号要求与损耗值规定1.2.1器件编号与标注要求1.2.2无源器件编号与标注无源器件编号采用按楼层编号的方式,编号格式为XXXX M-N F,其中XXXX 为器件代码;M与N为阿拉伯数字,M表示器件的编号,不同楼层的器件数字编号均从1开始;N表示所在楼层,如果是地下楼层,则在楼层数字编号前加主设备信源部分需要按照无源器件编号与标注要求进行编号和标注,如6601RRUS1-15F表示15楼第1个6601RRUS,MU2-B1F表示负1楼第2个MU。
1.3器件及馈线损耗规定1.3.1功分器说明:GSM900/GSM1800/TD-SCDMA/TD-LTE/WLAN 均按上表中损耗值进行设计。
1.3.2 耦合器耦合器耦合端输出功率=输入功率-耦合度, 耦合器直通端输出功率=输入功率-主干损耗注:目前深圳移动可以采用的耦合器只有6dB 、10dB 、15dB 三种类型,设计方案目前需要按照此三种器件进行设计。
1.3.3 合路器GSM900/GSM1800/TD-SCDMA/TD-LTE 系统,合路器插损统一按照的插损进行计算,WLAN 系统损耗按计算。
1.3.4 含分配损耗后按计算。
3dB 电桥GSM900/GSM1800/TD-SCDMA/TD-LTE 系统,3dB电桥插损统一按照的插损进行计算,1.3.5 馈线馈线在功率足够的前提下尽量使用1/2馈线;主干路由必须使用7/8馈线,分支路由超过30米使用7/8馈线。
1.4室分外泄控制原则室分方案的设计,必须考虑室分外泄的控制。
要利用小区楼体,合理选择天线类型、规划天线位置、控制天线口功率,严格控制外泄,干道上的信号强度应低于-80dBm;合理设置切换带,实现室内外协同覆盖。
详见外泄控制。
1.5天馈系统设计与布放原则1.5.1天线布放灵活进行天线选型和布放设计,将信源功率合理的分配至覆盖区域,最大程度的高效利用信源功率。
天线布放应重点确保重要会议室、重要办公室、电梯口的有效覆盖,天线密度应以满足TD系统引入需要为原则。
a)对于电梯的覆盖,一般采用电梯井内安装定向天线的方式进行覆盖。
如电梯厅已有同小区天线覆盖,可使用定向天线正面朝下的方式,每四层布放一副天线进行覆盖;如电梯厅没有覆盖,则使用定向天线正面朝电梯厅的方式,每三层布放一副天线进行覆盖;或者采用辐射式泄露电缆覆盖电梯井,保持电梯覆盖均匀,并使得每层电梯厅都有泄露信号。
对于观光电梯,一般依靠室外宏站信号解决,若存在信号问题,为照顾电梯井内的美观要求,可在电梯井内安装泄露电缆解决。
b)在天线布放受限的住宅区内,如果施工条件许可,可适当采用在电梯井内反向布放定向板状天线对住宅区楼层进行覆盖,同时利用天线背瓣对电梯进行覆盖,结合实际情况每2~3层布放一副定向板状天线。
c)在具备施工条件的物业点,可采用定向天线由临窗区域(有墙体遮挡位置或距离窗户2米以上)向内部覆盖的方式,有效抵抗室外宏站穿透到室内的强信号,使得室内用户稳定驻留在室内小区,获得良好的覆盖和容量服务,同时也减少信号泄漏。
d)对于住宅区里离人群较近的美化天线,在满足覆盖需求的前提尽量以小功率发射,满足国家一级电磁辐射安全标准;e)一楼楼层较高的大厅,应该在墙上安装贴墙的板状美化天线,方向不能正对大门或落地窗户,避免外泄。
f)天线的选型板状天线、壁挂天线、定向吸顶天线:电梯、较空旷的区域、U型或较长的出入口;全向吸顶天线:较封闭的楼层、地下室;安装在覆盖区域中间:全向吸顶天线;安装在覆盖区域边缘:板状天线、壁挂天线、定向吸顶天线;无遮挡或仅有琉璃遮挡的单边走廊尽头:板状天线、定向吸顶天线;g)天线尽量外露,布放在天花板内的情况应特别注明,以便审核相应的功率设计匹配情况。
h)天线口输出功率分配应均匀,相同覆盖场景的多个天线输出功率偏差应控制在3dB范围内。
1.5.2天线口功率要求天线口功率设计要求在满足覆盖要求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信号外泄,根据具体覆盖场景和天线类型的不同,合理设计天线口功率。
a)单天线覆盖半径参考建议(考虑全向吸顶天线,天线功率为10dBm):对于半开放环境,如商场、超市、停车场、机场等,覆盖半径取10~16米;对于较封闭环境,如宾馆、居民楼、娱乐场所等,覆盖半径取6~10米;天线口功率与天线覆盖半径对应关系如下表:天线口功率(dBm)半开放环境(米)较封闭环境(米)b)天线口功率设计要求满足如下规范:GSM/TD-SCDMA:要求天线口功率范围为0~15dBm,建议地下室0~3dBm,平层5~8dBm;WLAN:天线口功率10~15dBmTD-LTE:要求天线口RSRP功率在-20~-16dBm之间注意:以上功率范围标准为暂定,且不包括路灯天线、射灯天线等美化天线,后续会根据实际进行优化调整,在方案审核过程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原则上要求平层天线口功率相差不大于3dB,不同楼层同一天线点位功率相差不大于3d B1.5.3楼层天线布放要求鉴于目前较多室分方案存在天线布放过密问题,经无线优化中心领导杨总提议,优化室结合省公司规范《室内覆盖优化指导手册》中的路径损耗表(如下),对楼层室分天线布放密码作硬性规定。
要求自本规范发布后,所有室分方案楼层天线布放密度必须符合本规范之规定。
根据上述路损表,考虑到四网协同建设,要求单天线覆盖半径为9米,即天线间距为18米,单天线覆盖面积(按全向天线、圆形覆盖计算)为250平方。
原则上要求每250平方米只允许使用一根全向或定向吸顶天线,即楼层面积(以平方米为单位)除以250的结果(向上取整)为该层的吸顶天线数量上限。
说明:1、在按上述规则执行时,LTE双路由站点天线数只计算其中一路的天线数。
2、对于楼层形状极不规则或存在较多阻挡等特殊情况(如结构较为复杂的住宅楼宇等场景),可以适当增量天线数量,但需要在设计方案中注明原因,并经无线优化中心审核通过方可施工建设。
3、对于分布系统天线布放到酒店每间客房内部等类似场景,楼层天线数量可以不受上述限制,但房间客房外部的其他区域(如酒店大堂等)必须严格遵守上述要求。
对于写字楼楼层部分天线布放进洗手间、消防通道等特殊区域,楼层总天线数可据实酌情增加,但必须在方案中详细说明情况并经无线优化中心审核通过方可施工建设。
4、对于采用壁挂天线或其他特殊天线进行地下停车场覆盖的特殊场景不受上述要求限制。
5、此标准为无线优化中心目前暂定执行标准以下为满足上述要求的两例典型覆盖场景1、写字楼场景(财富大厦43楼)以财富大厦为例,43F楼层面积约为×=2166平方米。
按上述要求,最多可以布放天线数量为2166/250=,即最多可布放9面天线。
2、住宅楼场景(皇御苑)以皇御苑为例,上图中楼层面积约为30m×24m=720平方米。
按上述要求,最多可以布放天线数量为720/250=,即最多可布放3面天线。
根据上述规范中的说明,对于此种结构较为复杂的住宅楼宇结构,室分集成厂家可与无线优化中心沟通适量增加天线。
1.5.4地下停车场天线布放要求鉴于目前几乎所有室分方案中均存在地下停车场天线布放过密的问题,对于地下停车场,原则上要求平均每千平方米只允许使用一根全向或定向吸顶天线(按全向天线、圆形覆盖计算,覆盖半径17米,天线间距35米),即地下停车场面积(以平方米为单位)除以1000的结果(向上取整)为该层的吸顶天线数量上限。
说明:1、对于停车场形状极不规则或存在较多阻挡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增量天线数量,需要在设计方案中注明原因,并经无线优化中心审核通过方可施工建设。
2、对于采用壁挂天线或其他特殊天线进行地下停车场覆盖的特殊场景不受上述要求限制。
3、LTE室分系统在地下停车场部分原则上不允许建设双路由,故天线数量同样受此约束。
4、此标准为无线优化中心目前暂定执行标准。
1.5.5外泄控制要求:在干道上小于-80dBm;如果由于外放等特殊原因无法控制信号强度,则应保证连续覆盖,且无快衰落。
避免外泄的方法如下:1.合理设计天线位置,利用楼体阻挡,使信号主要覆盖室内区域。
阻挡物包括支撑柱、横梁、墙壁等;2.选择合适的天线型号,在一到四楼的大门口和外围窗口附近,利用定向天线覆盖室内,背向信号对着室外;3. 在一到四楼的大门口和外围窗口的天线口功率设计得小些,不应超过5dBm 。
以上方法应该组合使用。
以下是各种场景下控制外泄的案例,供参考:道路、主干道室外1F 出入口A天线不允许正对出入口,如不能避免,则要求减低天线口功率柱子道路、主干道室外1F 出入口B根据现场建筑物结构,如果出入口正对有柱子或其他阻挡物,天线可安装在类似位置道路、主干道C同上,注意:2F也可能会出现此类情况道路、主干道地下室通道近出入口处不允许安装天线(此类情况较少见)D U 型地下室通道近出入口处不允许安装天线,但要求用板状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和合适的角度以保证切换(此类情况较少见)道路、主干道 E外放天线不能射向小区大门出入口A 道路、主干道货梯×1F 室内室外F 1F 不能安装水平朝向的电梯天线(此类情况较少见)1.5.6 走线设计水平面很大的建筑(35米以上),应采取多路垂直主干走线;合理使用功分器和耦合器,不允许大量重复走线,同一个方向不应超过3根馈线;清楚标注馈线断点来、去方向;馈线在功率足够的前提下尽量使用1/2馈线;主干路由必须使用7/8馈线,分支路由超过30米使用7/8馈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