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成语故事大全

合集下载

50个成语故事

50个成语故事

第1篇、霜露之疾成语故事西汉时期,丞相公孙弘出身牧人家庭,40岁才去读书,很快就被汉武帝拜为丞相,他办事认真,得罪了一些权贵,加上他出身低微,经常被人看不起。

他推说自己有病要辞职,汉武帝看出他只不过是霜露之疾罢了,挽留他继续干下去。

【解释】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指感冒。

第2篇、饱食终日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经常教育他的学生向颜回学习,不要追慕富贵与享受,用心读书。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没有事可干,不去用心思考问题,那就没有造就了。

世上下棋的人虽然悠闲但也要用心,比起那些饱食终日的人来真是强多了。

【释义】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第3篇、柴毁骨立成语故事隋朝时期,鲁郡司法书佐陈孝意为人公平廉洁,在郡内声望很高,他是一个难得的孝子,父亲去世,他丁忧离职,在家守丧尽孝道,期满被朝廷封为雁门郡丞,他仍然坚持整天吃素,经常思念死去的父亲,弄得人柴毁骨立。

【释义】柴:如木柴一样;毁:哀毁;骨立:消瘦到仿佛只剩下骨架。

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

第4篇、复鹿寻蕉成语故事从前郑国人在野外砍柴,看到一只受伤的鹿跑过来,就把鹿打死,担心猎人追来,就把死鹿藏在一条小沟里,顺便砍了一些蕉叶覆盖。

天黑了,他想找到死鹿扛回家,可惜怎么也找不到。

于是他只好放弃,就当作自己做了同样的梦罢了。

【释义】复:遮盖;蕉:同“樵”,柴。

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第5篇、怀刺漫灭成语故事东汉时期,平原郡人祢衡,字正平,年轻时十分有才华与文采,性情高傲与刚强,喜欢矫时慢物,少与人交往。

兴平年间在荆州避难,建安年初,到都城许昌游历。

刚到颍川时,朋友给他一个大人物的名帖,祢衡揣在身上,直到名帖字迹模糊也没去找他。

【释义】刺:名贴,名片;怀刺:怀藏名片。

怀中准备好名片想去求见贤人,但却无处可投。

指很想结识名人,但却找不到拜谒的理想对象。

第6篇、十羊九牧成语故事北周后期,隋文帝取代北周政权后,恢复汉制,把国土重新划分成很小的郡县进行管辖,造成官员成倍地增加。

成语故事100篇1~100

成语故事100篇1~100

1. 画龙点睛故事:相传古代有位名画家,他的画技非常高超,但每幅画都欠缺了点什么。

一次,他终于完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龙画,但觉得还差了点什么,于是在龙眼上点了一下墨。

画面顿时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这个故事比喻在事物的关键点上做点小手脚,使之更加出色。

2. 杯弓蛇影故事:古代有一位官员,他酒量很差,每次举杯都颤抖不已。

有一天,他正在喝酒,突然看到杯子里有一条弯曲的影子,以为是蛇,吓得扔掉了酒杯。

实际上,那只是杯子的倒影。

后来,人们用“杯弓蛇影”形容因多疑而产生的虚惊。

3. 守株待兔故事:古代有个农夫,他每天辛勤劳作,但运气不佳,收成甚微。

一天,他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了他种的一棵株上,他得到了一只意外的兔子。

从此以后,他就整天守株待兔,希望能再次得到意外之财。

这个故事比喻不劳而获,依赖侥幸心理。

4. 路遥知马力故事:古代有位将军,他在战争中需要选择最好的战马。

于是,他派人去考察各地的马匹,让他们在路上奔跑,通过观察它们的跑步姿态和速度来判断马的优劣。

这个故事比喻通过实际行动和观察来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5. 铁杵磨成针故事:相传古代有个勤奋的少年,他每天都坚持用铁杵在石头上磨,希望能把它磨成一根针。

虽然别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坚持不懈,终于成功地把铁杵磨成了一根针。

这个故事比喻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6. 守口如瓶故事: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下了一道诏令,要求所有人民在特定的时间内不能说话。

这个时期里,有一个人口不能守住,他向别人透露了禁令内容。

结果,国王得知后将其处以极刑。

从此以后,人们用“守口如瓶”形容保守秘密或不泄漏消息。

7. 纸上谈兵故事:古代有个文人,他喜欢写文章讨论兵法,但从未参与过实战。

一天,他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将军,对兵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结果,他被将军揭穿了他纸上谈兵的本质。

这个故事比喻只懂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问题的本质。

8. 井底之蛙故事:有一只青蛙生活在一个井里,它从来没有离开过井口,认为井就是整个世界。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篇1.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个人画了一条蛇,觉得还不够,就在蛇的腹部再加上了一双脚,结果画得太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度,不要画蛇添足。

2. 掩耳盗铃。

有个人偷了一口铃,藏在自己的耳朵里,却偏偏听不到铃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欺骗别人最终会害了自己。

3. 杯弓蛇影。

一个人在山林中行走,看见了杯子和弓箭的倒影,却以为是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想象所迷惑。

4. 狐假虎威。

有只狐狸假扮成老虎,吓唬其他动物。

但最后被真正的老虎发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用虚假的力量去威胁别人。

5. 守株待兔。

有个农夫坐在树下,等着兔子撞树而死。

结果一只兔子真的撞死在了树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指望别人的幸运,要靠自己的努力。

6. 井底之蛙。

有只蛙住在井里,以为整个井就是世界。

后来看到了其他地方的蛙,才知道原来世界很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开阔的眼界,不要被狭隘的环境所束缚。

7. 画龙点睛。

一个画家画了一条龙,但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最后在龙的眼睛上点上了一点,龙就栩栩如生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一个恰到好处的点睛之笔。

8. 鹤立鸡群。

一只鹤和一群鸡在一起,鹤觉得自己和鸡不一样,但鸡却觉得鹤和它们一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不同的人注定要孤独一些。

9. 对牛弹琴。

有个人对着一头牛弹琴,牛当然听不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事要有一个合适的对象。

10. 杞人忧天。

有个人害怕天会塌下来,结果活得很辛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了虚无的事情而烦恼。

11. 隔岸观火。

有个人看见对岸的房子着火了,却只是站在那里看热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困难不要袖手旁观。

12. 胸有成竹。

有个人在心中已经有了成竹,所以最后做事很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事要有充分的准备。

13. 一箭双雕。

有个人一箭射中了两只鸟,非常厉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一举多得。

14. 顺手牵羊。

有个人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了一只羊。

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故事大全一、动物类成语故事⒈画蛇添足故事梗概:从前有个人喜欢画蛇,他画了一条很好的蛇,但突然想到蛇没有脚,于是他在蛇的图上画了四只脚,结果搞得画蛇添足了。

寓意: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⒉狐假虎威故事梗概:有只狐狸假装是老虎,害怕它的动物们都被吓得乖乖服从它的命令。

寓意:比喻借助别人的势力,吓唬别人。

二、人物类成语故事⒈李代桃僵故事梗概:唐朝时,有一个大臣李靖被唐太宗派到南山采摘桃子,李靖不肯去,但他派了他的儿子李常杰,最后他的儿子死了,他自己长生不老。

寓意:比喻代替别人受到危险或灾祸。

⒉望梅止渴故事梗概:晋代有个大将军名叫孙武,他在战斗中困了很久都没有喝到水,他看到远处有一片梅树,于是他心里想着梅树旁边就有水,他就想死地使劲杀敌,终于渡过了那个难关。

寓意:比喻通过一种虚构的想象满足自己的需求。

三、自然类成语故事⒈掩耳盗铃故事梗概:从前有个人见人们说铃声好听,他也很想听,但他又不想听到别的声音,于是他用手捂住耳朵,但他听到的声音依然是铃声。

寓意:比喻欺骗自己,自欺欺人。

⒉自相矛盾故事梗概: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争夺天下,互相攻击。

有一次,国王让一个大臣带着国王给他的信件去给另外一个国家的国王,信件上面说的是“请你派人把我国王杀了”。

国王杀了大臣。

寓意:比喻说话或行动自相矛盾。

附件:暂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李代桃僵:根据《刑法》第条,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一个人可以代替他人承担法律责任。

⒉自相矛盾:根据法律解释,自相矛盾是指言行之间矛盾不一致,不符合常理和合理性。

100个经典成语故事

100个经典成语故事

100个经典成语故事1. 鸟语花香故事:古代有个聪明的小孩,他喜欢在花园里观察鸟儿。

一天,他发现每当鸟儿唱歌时,花园里的花朵都会绽放出美丽的花香。

于是,他说出了“鸟语花香”的成语。

2. 杯弓蛇影故事:有个人在喝酒时,看到水中的杯子和弓形的倒影,以为是蛇,吓得立刻跳起来。

他的朋友告诉他,这只是因为错觉,就像是“杯弓蛇影”一样,警告他不要被自己的想象吓倒。

3. 画龙点睛故事:古代有位画家画了一幅精美的龙图,但觉得还差点什么。

最后,他在画龙的眼睛上加上了一点,顿时画龙栩栩如生,非常生动。

从此,人们用“画龙点睛”来形容在作品中加上一个关键的细节,使其更加完美。

4. 纸上谈兵故事:古代有个人只会纸上谈兵,自以为是很了解战争策略。

有一天,他被派去指挥一场真正的战斗,结果却一败涂地。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光靠理论而没有实践是无法取得真正成果的。

5. 亡羊补牢故事:有个农夫发现自己的羊丢了一只,但他没有及时修理围栏,导致后来还丢了更多的羊。

最后,他明白了“亡羊补牢”的道理,意识到及时采取措施可以防止更大的损失。

6. 掩耳盗铃故事:有个人偷了一口钟,但害怕别人发现,于是把钟放在耳朵旁边,然后用手捂住耳朵。

当有人问他是否听到了钟声时,他回答说没有听到。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掩耳盗铃是没有用的,问题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消失。

7. 守株待兔故事:古代有个农夫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种的树旁边。

他惊讶地发现这只兔子正好和他种的树的高度一样,于是他决定再次种植同样高度的树,希望能够等到更多的兔子自己撞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守株待兔是不切实际的,依靠运气和机会是不可靠的。

8. 路遥知马力故事:古代有个人在路上看到一匹马,他通过观察马在跑时的姿势和速度来推测出马的力量。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通过观察和判断可以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9. 一箭双雕故事:古代有位神射手,他在打猎时一箭射中了两只飞鸟。

这个故事用来形容一次行动可以达到两个目标。

10. 守株待兔故事:古代有个农夫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种的树旁边。

成语故事100首

成语故事100首

成语故事100首1.守株待兔:源自《韩非子·五蠹》。

讲述的是宋国有个人偶然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便放下农活,日复一日地守在树桩旁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农田荒芜,却再也没等到兔子。

寓意不努力而想侥幸获得成功是行不通的。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楚国有个人乘船时不小心将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剑落下的位置刻下记号,打算等船靠岸后沿着记号下水找剑,但因为船已经移动,所以找不到剑。

这个故事比喻不懂得事物已发生变化,仍拘泥于旧观念、老办法处理问题。

3.亡羊补牢:源于《战国策·楚策四》。

故事讲的是一个人丢了羊后及时修补羊圈的缺口,防止其他羊再丢失。

寓意犯了错误之后要及时改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4.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说的是众人分酒,决定每人画一条蛇,先画完者喝酒。

有个人率先完成,看到别人还未画完,便给自己的蛇画上了脚,结果蛇反而不像,酒也被后来画完蛇的人拿走。

寓意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5.狐假虎威:来自《战国策·楚策一》。

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百兽,比喻仗势欺人或借别人的权势吓唬、欺骗他人。

6.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

井底的青蛙以为井口的世界就是全部,比喻见识短浅,眼界狭窄。

7.拔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讲述农民急切盼望稻谷快点长大,用手把稻苗一根根拔高,结果稻苗全都枯死了。

以此告诫人们做事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8.对牛弹琴:源自《牟子理惑论》。

指对着不懂音乐的牛弹奏美妙的曲子,比喻说话、做事情不看对象,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高深的道理。

9.卧薪尝胆:记载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描述越王勾践为雪耻国辱,在床铺草堆以示艰苦生活,并常含苦胆警示自己不忘国仇家恨。

现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10.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

11.买椟还珠:源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50个成语故事

50个成语故事

50个成语故事1、颐指气使成语故事唐朝末年,朱温杀了宰相崔胤,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朱温不放心,派李振到洛阳去监视唐昭宗及百官。

李振仗着朱温的权势,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他经常用动动下巴和盛气凌人的态度去指使别人,遇到不顺眼的就训斥。

【解释】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

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

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2、舟中敌国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吴起听说魏文侯很聪明贤能,就去投靠魏国,被任命魏军的统领,对付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乘船时说江山多美好。

吴起说如不施行仁政,那么共乘的小船上也会有敌国的存在,魏武侯赞同他的观点。

【解释】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

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3、问牛知马成语故事汉宣帝时期,颍川太守赵广汉十分聪明能干,治理地方军政事务很有一套办法,他叫家仆到牲口市场去买马,并告诉他先问狗、羊、牛价,然后再问马价,把价格进行比较就能够以合适的价钱购买了。

家仆十分佩服。

【释义】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4、醇酒美人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被秦兵围困,赵相平原君派人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救赵,迫于秦国的压力,晋鄙不敢行动。

魏公子信陵君盗取兵符,杀了晋鄙,亲自率军救赵。

他中了秦王的反间计被魏王免职,他只好纵情于醇酒美人之中。

【释义】指酒色。

5、米珠薪桂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擅长辩论,凭一张嘴到处游说。

他去楚国要求见楚王,把守宫门的谒者索贿不成,故意陷害他,让他先住三天,卖给他的东西特别贵。

楚王见苏秦后,谈得非常投机。

苏秦说楚国的米像珍珠、柴火像桂木一样贵。

【释义】珠:珍珠。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

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6、好谋善断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

刘备被迫南撤,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诸葛亮认为可以联吴抗曹。

孙权多谋善断,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与蜀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号称80万大军,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成语故事50个简短

成语故事50个简短

成语故事50个简短(一)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二)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三)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四)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五)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六)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七)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阅读版本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阅读版本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阅读版本1、南辕北辙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

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

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

”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

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管中窥豹成语故事史料记载:“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

’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此段文字中的王子敬即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末子,聪明伶俐。

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

有一天,他父亲的几个学生在玩打牌。

在一旁观看的献之竟然能够给他人出谋划策,说上几句行内话。

哪知学生们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献之听到他们这样说自己,很是气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

”说完,就甩开袖子走了。

“管中窥豹”的成语便出于此。

该成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

一种是褒义的,意指人们可以从观察到的事物的一部分来推测该事物的全貌。

成语故事80篇

成语故事80篇

成语故事80篇第1篇、臧仓小人战国时期,鲁平公很信任一个地道的卑鄙小人臧仓。

臧仓靠鲁平公对他的宠信,经常挑拨别人之间的关系,说别人的坏话。

他听说鲁平公要去拜访孟子,就百般阻拦,诬蔑孟子是普通的小市民,使鲁平公失去受教育的好机会。

【解释】臧仓:战国时鲁国人。

臧仓是个奸诈的小人。

指进谗害贤的小人。

第2篇、紫玉成烟春秋时,吴王夫差之女紫玉因想嫁给韩重不成郁闷而死。

韩重游学归来吊唁,紫玉现形并送他一颗明珠。

夫差得知韩重有颗明珠,认为他是发冢取物要拘捕他。

小玉为洗脱韩重罪名亲自向夫差说明原委。

夫人听说小玉归来,想拥抱她,小玉已化作青烟。

释义:指少女逝世。

第3篇、霜露之疾西汉时期,丞相公孙弘出身牧人家庭,40岁才去读书,很快就被汉武帝拜为丞相,他办事认真,得罪了一些权贵,加上他出身低微,经常被人看不起。

他推说自己有病要辞职,汉武帝看出他只不过是霜露之疾罢了,挽留他继续干下去。

【解释】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指感冒。

第4篇、与羊谋羞传说周朝有人特别喜欢穿皮衣吃精美的食品,他“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狐狸就传警报逃到深山中;“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羊呼叫同伴一起藏到茂密的森林里去了。

结果他没有制成一件皮袍,没有办成羊肉祭祀宴会。

【解释】谋:商量;羞:珍羞,精美的食物。

跟羊商量要它的肉。

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第5篇、淮南鸡犬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十分信奉道教,为了长生不老,他找到八公仙翁,按照八公仙翁的话炼制仙丹。

丹药炼成后,刘安吃下觉得自己轻飘飘的升天而去。

庭院里的鸡狗抢着吃剩下的丹药也纷纷飞上天成了仙。

【解释】淮南王的鸡和狗。

比喻投靠别人而得势的人。

第6篇、肠肥脑满南北朝时期,北齐武成帝高湛的三儿子琅邪王高俨企图夺取帝位,后主高纬便调兵捉拿,将军替高俨开脱说:“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长大自不复然,愿宽其罪。

”后主当场释放了高俨,不久就派人暗杀了他。

【释义】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脑满:指肥头大耳。

50个成语故事

50个成语故事

50个成语故事1. 画蛇添足。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人叫许由,他画了一条蛇,因为觉得画得不够真实,就在蛇身上加了腿,结果画得太真实,蛇被人误认为是真的,最后被踩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度,过犹不及。

2. 杯弓蛇影。

东汉时期,有个人叫张旭,他在一次宴会上,喝醉了酒,看见桌子上的弓和箭,以为是蛇,吓得大叫起来。

后来他清醒过来才知道自己是多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们的恐惧是由于自己的臆想而产生的。

3. 杞人忧天。

春秋时期,杞国有个人,他时常担心天会塌下来,结果整天忧心忡忡,无法安心工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杞人忧天是无稽之谈,人们不要胡思乱想,要踏踏实实地工作。

4. 守株待兔。

春秋时期,有个农夫,他种了一棵树,坐在树下等兔子撞死,结果一直等到树死了也没有等到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想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成功。

5. 望洋兴叹。

战国时期,齐国有个人叫田忌,他在比赛中输给了赵国的人,回到齐国后,看见齐国的马都不如赵国的马,就感叹自己的马太差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望洋兴叹是没有用的,要努力去提高自己的实力。

6. 水落石出。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一》,“水满则溢,溢则水落,落则石出。

”意思是事情经过一番波折之后,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事情的真相终究会大白。

7. 一丘之貉。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楚人与秦人一丘之貉,而楚人多智。

”意思是楚人和秦人都是同样的狐狸,但楚人更加狡猾。

8. 画龙点睛。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画龙点睛者,必须慧眼识珠。

”意思是在画龙的眼睛上下功夫,使整幅画作更加生动。

这个成语比喻在文章或者事物的关键地方下功夫,使之更加完美。

9. 胸有成竹。

这个成语出自《汉书·班超传》,“然彼将君子者,胸中有成竹。

”意思是指有把握的事情,心中已经有了周详的计划。

10. 纸上谈兵。

这个成语出自《孙子兵法·谋攻》,“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历史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历史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历史成语故事大全100篇1、太公钓鱼商朝末年,纣(zhòu)王荒淫(yí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

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

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

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

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

”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

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

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

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

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zuǒ)他。

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

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

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

”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

”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

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

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

到了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hu ì),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就改成了“平易近人”。

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成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完整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完整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完整1、青毡旧物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献之为人宽宏大量。

一天夜晚,他因工作到深夜就睡在书房,恰好那天晚上有几个小偷潜入书房,大肆把书房内值钱的东西都装了起来,当他偷一块旧毡子时,王献之说:“你们把值钱的东西拿走,青毡子留下。

”【释义】青毡子是家传的故物。

比喻珍贵之物。

2、将门有将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威王的小儿子田婴任齐国相国十多年,捞取不少家产,小儿子田文向田婴进言:“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田婴觉得儿子有眼光,让他主持家事,接待宾客。

田文后继承父亲的爵位,成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释义】旧指将帅门第也出将帅。

3、伏龙凤雏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刘备向司马徽请教指点时局,司马徽向他推荐说,这里有伏龙、凤雏都是识时务的俊杰。

刘备急切问他们的名字,司马徽告诉他伏龙就是南阳的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

刘备于是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后来又得到庞统的辅助。

【释义】伏龙:(卧龙)诸葛孔明。

凤雏:庞士元。

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

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4、功败垂成成语故事东晋大将谢玄在叔叔谢安的指挥下取得了淝水大战的全面胜利,迫使前秦王苻坚逃回关中,谢玄乘胜追击,收复了北方的大片领土,就在北方快要统一的时候,东晋皇帝听信谗言令其收兵驻守淮阴。

统一北方未遂,人们感叹他是功败垂成。

【解释】垂:接近,快要。

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5、龙生九种成语故事传说东海龙王生了九个儿子,性格各异,各有所长。

大儿子囚牛喜欢音乐,老二虫睚眦嗜好攻杀,老三嘲风喜欢探险,老四蒲牢喜爱鸣叫,老五狻猊好坐,老六霸下喜爱负重,老七狴犴喜好诉讼,老八赑屃好文,老九虫吻好吞。

【解释】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同“龙生九子”。

6、不通世务成语故事从前有个财主有万贯家财,他的儿子不学无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财主不教育他。

艾子提醒他让他受教育,财主不满艾子说他的儿子不通世务。

50个成语故事大全

50个成语故事大全

50个成语故事大全1. 铁杵磨成针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中国汉代时期,有一位名叫李白的宫廷仕女。

李白非常勤奋好学,但她的家境贫寒,无法买针。

为了能继续学习,她决定用铁杵磨成针。

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努力,她最终成功地将铁杵磨成了一根针,为自己创造了学习的机会。

2. 井底之蛙故事中有一只蛙,长时间生活在一个井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它以为井就是整个世界,对由井口上方探出头的其他动物感到惊讶和困惑。

这个成语形容那些只看到狭小局部,对外界一无所知的人。

3.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于一个古代故事,有一位名叫鲁仲连的人在夜晚行走时,看到泥地上一条稍微弯曲的痕迹,他以为是蛇的蜿蜒爬行,吓得用弓箭射了过去。

事后才发现实际上只是杯子的倒影,成语“杯弓蛇影”就形容人们惶恐不安,因为对虚幻而错误地惊恐。

4.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一个农夫的故事。

农夫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了自己养的树桩上,他想以后也能再次遇到撞死兔子的机会,于是决定守在树桩旁边,等待机会。

这个成语形容盲目地依靠运气和凭空希望的人。

5. 画饼充饥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宋朝时期。

有一位名叫刘彻的贫穷书生,为了解决饥饿问题,他用一幅画出来的美味糕点来充饥。

这个成语指人们虚构幻想,用假象填补现实的空白。

6. 蜜里调油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唐朝时期。

故事中有一位名叫韦续的人,他在油里加入蜂蜜,使得油变得更加顺滑香甜。

这个成语形容人们巧妙地调和两种看似相对立的事物。

7. 塞翁失马这个成语描述了古代一个发生在边塞上的故事。

有一天,塞翁的马跑了,人们都觉得这是一件倒霉的事情。

但意外的是,马跑到了边塞上,带回了一匹更好的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事情的发展并不会像我们期望的那样,我们不能过早下定论。

8. 杀鸡取卵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个人贪图鸡每天产下的鸡蛋,并杀死了鸡,企图一次性获取更多利益。

但他最终失去了持续的收益,并且因此失去了鸡。

这个成语用以比喻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持久利益的行为。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大全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大全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大全1、放虎归山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

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

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

曹操灭了吕布后,刘备请求带兵攻打袁术,曹操给了五万军马,刘备离开曹操自立旗号。

【成语解释】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把老虎放回山去。

2、秋风过耳成语故事【释义】像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故事】春秋时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二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季札。

其中季札品德浑厚,吴王很喜欢他。

公元561年,吴王病重,把季札叫来,要把王位传他。

季札不受,说:“按理是长子即位,父王请不要对我有什么偏爱!”吴王就将王位传了长子诸樊,要他好好照顾季札。

诸樊当了吴王后,和两个弟弟商量:王位以后兄弟依次相袭,最后让季札为王。

三个兄弟相继当了吴王。

季札都忠诚地辅佐他们,因此贤名远扬。

后来余昧临终要将王位传给季札,季札坚决推脱,说:“我早就说过不要王位。

做人只求为人正派,品德高尚。

至于荣华富贵,不过象耳边吹过的秋风,我是不关心的。

”他离开了京城,直到僚被立为吴王,才回来,继续辅佐僚治理国家。

3、龙蟠虎踞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联吴抗曹,派诸葛亮去吴都建业去游说孙权。

诸葛亮到了建业,看到秣陵的山势地形,感慨地说:“紫金山山势险峻,像一条龙环绕建业,石头城很威武,像老虎蹲踞着,这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

”【解释】象龙盘着,象虎蹲着。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特指南京。

4、青蚨飞来成语故事传说古代一些不法商人利用青蚨母子永不分离的特点,抓大量的青蚨,把它们母子分开,分别取它们的血涂在钱上,然后将涂有母蚨的血钱放在家里,把涂有子蚨血的钱拿出去买东西。

一到晚上那涂有子蚨血的钱会自动飞回来的。

【解释】青蚨:传说中的虫,比喻金钱。

比喻花出去的钱又回来了。

5、改步改玉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定公五年六月,季平子到东野视察回来,还没有到家就死在路上。

家臣阳虎将玙璠与季平子一起入殓,仲梁怀不同意,他认为该改步改玉了,因为昭公已去,现在是定公执位,所以要改变制度了。

成语故事大全44个

成语故事大全44个

44个成语故事大全1、汗马功劳西汉初期,萧何跟随刘邦打天下,出谋划策,刘邦当了皇帝后就让萧何做丞相,其他武将不服,刘邦说:“打猎的时候,追逐野兽的狗,而指明野兽方向的是人,你们只是有功劳的狗,而萧何则是这个猎人。

”【解释】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

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

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2、削足适履春秋时期,发生了两件骨肉相残的事情。

这两件事情影响很坏,很多人都知道。

一件事是晋献公与公子申生的事情。

晋献公在晚年时非常昏庸,宠爱妃子骊姬,对她言听计从。

骊姬想让儿子奚齐当太子,就与奸臣私通,一起商量着如何对付他们的眼中钉太子申生。

一次,骊姬用蜂蜜擦头,引来不少蜜蜂,然后命申生用扇子驱赶蜜蜂。

结果,晋献公在高台上看到,真的以为申生有戏母之心。

晋献公勃然大怒,从此断绝父子之情,再也不理睬申生了。

申生失宠,只得自杀。

骊姬还在献公面前,说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的坏话。

献公听信谗言,派人去杀重耳。

重耳、夷吾见势不妙,只得逃出晋国,另寻出路。

另一件事,诗子弃疾与楚灵王的事情。

楚灵王曾经传下旨意,命他的弟弟公子弃疾去管理被灭的蔡国,而他统率队出征,攻打东方的徐国。

公子弃疾见国君不在国内,就带兵回国,杀死了楚灵王的两个儿子,拥立他哥哥的儿子子比为君,由子皙做令尹。

楚灵王听说公子弃疾掌握了大权,自己又没有办法打回去,气得上吊自杀。

公子弃疾见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大,索性逼子比自杀,自己从后台走向前台,做了楚王,历史上称他为楚平王。

这两件事,一件是父亲逼死儿子,一件是弟弟逼死哥哥,说起来都令人连打冷战。

《淮南子说林训》在评论这两件事情时说:“这种骨肉相残的事,好比为了适合鞋子的尺寸,把脚削小;为了适应帽子的大小,把脑袋削小一样,愚蠢透顶。

”◎成语释义把脚削去一块,来适应鞋子的大小。

现在多用来比喻无原则地迁就,或生搬硬套。

适:适应。

履:鞋子。

◎故事出处《淮南子说林训》:“骨肉相爱,谗贼间之,而父子相危。

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50个成语故事

50个成语故事

50个成语故事一、揭竿而起在古代,战争时期最激烈的事情莫过于“揭竿而起”了,这个成语的典故就在战争中出现的。

战国时期,秦国的公子政因为父亲被赵王俘虏,心愤愤想要为父报仇。

他看到其他公子纷纷带兵作战,便想:我也要揭竿而起,为国家立功!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征战的道路。

公子政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穿越千山万水,闯过了重重陷阱,历经艰难险阻,最终成功收复了失地。

公子政的英勇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于是“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就成为了表扬勇敢挺身而出的人的代表。

二、大海捞针成语“大海捞针”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的国王非常喜欢玩棋盘游戏,他下得特别好。

有一次,国王感到无聊了,就告诉大臣:“给我找个难题解决吧,如果能解决,我就赏你500两银子。

”可是大臣想了又想,就是找不到国王解不出来的问题。

他心里着急,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难题。

大臣为了完成国王交给的任务拼尽全力,哪怕是大海捞针都愿意。

于是这个故事就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个形容情况非常困难却努力找寻答案的成语。

三、画龙点睛“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出自晋代文学家陆机的《阅微草堂笔记》。

据说他小时候艰难刻苦地学习书法,师傅给他布置了一个题目:“画龙点睛”。

陆机艰苦努力地练习,但一直无法画出一条完美的龙。

在陪父亲去郊外考察的时候,他见到了真正的龙,观察龙的眼睛后,陆机回家马上画出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龙,并且把龙的眼睛用一笔点明。

从此以后,“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事物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点,或者修饰之后让整体效果更加完美的一步。

四、回光返照古时候有一个皇帝染上了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身体日渐虚弱。

其中一位医生给皇帝开了一剂药方,皇帝服用之后恢复了一些体力。

但后来的几天皇帝的病情又开始加重,他情急之下请来了许多医生,却没有一个能够帮助他痊愈。

这时候,总理听说了皇帝的病情,他找到了之前给皇帝看病的那位医生。

医生分析了皇帝的病情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中药的药材含量不能过多,因为中药的成分对于体质较弱的人来说可能过于刺激。

成语故事(精选50个)

成语故事(精选50个)

成语故事(精选50个)成语故事(1):熟能生巧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

他所以心里十分的骄傲,常常夸耀自我的本领。

“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

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啊?”“师父,您实在是太高明了,我们怎样比得上您呢!”“是啊,我们还要多跟您学习,学习呢!师父你再表演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嘛!”这些想从陈尧咨那儿学得箭术的年轻人,每一天都说些恭维他的话,让他开心。

有一天陈尧咨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习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正好走过,便停下来看。

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

徒弟们在旁边拍手叫好,陈尧咨也很神气的对老翁说:“你看怎样样?”那个老翁只是微微点头,并不叫好。

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的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不会。

”“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吗?”“好是好,可是,这只是一平常的技术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老头儿,你说的是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

你知不明白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

你简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轻人,你先别生气,我说的是真话。

你的箭术的确平常的很,没什么值得夸赞的。

”“老头儿,听你这么说好象很内行,那你就露两手给我们瞧瞧。

不服气就比画比画。

光说不练你有个什么用!”“小兄弟,这射箭的本领我可没有,可是让我倒油给你们看看。

”“倒油,这还用得着你这个老头来表演吗?倒油谁不会?别开玩笑啊!”“你们还是看了再说吧。

”老翁说完,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在葫芦口上头放了一枚有孔的铜钱。

然后舀了一杓油,眼睛看准了,油杓轻轻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条细细的黄线,笔直的从钱孔流入葫芦里。

倒完之后,油一点儿也没沾到铜钱。

老翁很谦虚的向陈尧咨说:“这也是一种平常的技术罢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陈尧咨听了十分惭愧,从此更加努力的练习射箭,再也不夸耀自我的箭术。

之后他的人品和箭术一样好.成语故事(2):画龙点睛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异常好。

成语故事大全(精选30篇)

成语故事大全(精选30篇)

成语故事大全(精选30篇)成语是浓缩的历史,读成语可以知古鉴今。

学成语并不是脱离语言环境,而是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语言环境,让孩子从中了解古代历史,以及一些重大事件。

往往一个成语就是一个寓言故事;一个成语就浓缩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学习成语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的过程。

绝大多数成语言简意赅,富于哲理,学习先贤智慧,还能教会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小编经过认真筛选,精选了一些脍炙人口又很有教育意义的成语,供孩子们参考学习。

1、好逸恶劳东汉和帝时,有一位太医,名叫郭玉。

郭玉从小就跟着老师学习把脉和针灸,他医德高尚,治好了很多病人。

当他给那些贫贱的人治病时,治愈率很高。

但是当他给那些王孙贵族们治病的时候,却常常发生治不好的情况。

有一次,汉和帝的一位贵人(嫔妃的称号)得了病,为了让郭玉给诊治,汉和帝就让这位贵人换上一般人的衣服,并且改换了地方,让郭玉去看病。

郭玉不知道这个病人就是皇帝的贵人,他详细地询问了病情之后,便按部就班地应用针灸疗法,一针就治好了她的病。

汉和帝非常奇怪,就问郭玉这是什么原因。

郭玉回答说:“用针灸治病,位置差一点儿也不行。

当我给王公贵族们治病的时候,他们高高在上,我心里很害怕。

因此,使我在四个方面很为难:一是我不能随意进行诊治;二是怕他们自己不注意,耽误治疗;三是怕他们体质不好,不能用足够剂量的药;四是怕他们好逸恶劳。

因此,他们虽然也是我治疗过的,但是有时候就不容易痊愈。

”汉和帝听了,认为郭玉说得很有道理。

意义:后来,人们就用“好逸恶劳”来形容某人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逸,安逸;恶(WS),讨厌,憎恨。

2、携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个成语故事大全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注释成:现成。

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

也作“成竹在胸”。

6、熟能生巧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

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

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提示:指做事情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

7、水滴石穿从前,有个廉洁的县官,他审问一个拿了公家一枚铜钱的仓库管理人。

那人说:“不就是一枚铜钱吗?”他提笔写下一行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就是说,一天偷一枚铜钱,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绳锯木头,木头也会断;水珠天天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

提示:比喻虽然力量小,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难办到的事来。

也作“滴水穿石”。

8、百发百中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许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

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那还差不多。

”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注释发: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非常高明。

9、无价之宝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

他把玉献给魏王。

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

”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

”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提示: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10、画龙点睛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

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

”人们以为他说大话。

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

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提示: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内容更精辟有力。

11、画蛇添足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

人多酒少,不够喝。

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赞同,画了起来。

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

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

”说完就把酒喝了。

注释足:脚。

提示: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12、事半功倍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生。

孟子对学生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政,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

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提示: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13、千载难逢唐朝时,韩愈因为反对将佛祖释加牟尼的遗骨供奉在皇宫中,被贬了官职。

后来,他向唐宪宗上了奏章,建议在东岳泰山举行祭天大典,还请求皇上让他参加这个仪式,说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

宪宗对他的奏章很满意,让他担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职。

注释载:年。

提示:形容机会难得与可贵。

14、拔苗助长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

他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得意地对儿子说:“我干了一天,总算帮助秧苗长高了一些。

”儿子连忙跑到田边去看,只见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死了。

提示:比喻不顾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也作“揠苗助长”。

15、得过且过传说,五台山上曾经有一种鸟叫寒号鸟。

夏天是它们羽毛丰满的季节。

那时它们总是张开翅膀得意地叫道:“我多么漂亮!”它们从不筑巢垒窝,只知道玩乐。

到了冬天,羽毛脱落,就不再美丽了。

晚上躲进石缝里被冻得发抖,白天出了太阳,它们又自我安慰地叫道:“得过且过,得过且过!”注释且:暂且,不作长远打算。

提示形容工作马虎、敷衍了事,过一天算一天。

16、得意忘形魏晋时,有个名气很大的文人叫阮籍。

他博学多才,性情极其豪放。

他读书入迷时,可以好几个月都不出家门。

出外游玩和访友时,因迷恋名山大川的景色,沉迷于朋友之间的交往,常常几个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时候就尽情地享乐,能够忘记自己是什么模样。

提示:本意为因高兴而忘掉一切。

现多形容浅薄的人得志,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17、对牛弹琴古时候,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琴弹得非常出色。

有一天,他带琴出游,只见远山如画,河流清澈,一头牛正在河边吃草。

这美丽的景色让他兴致大发,就对着牛弹起琴来。

尽管琴声动人,可是那头牛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他很生气。

这时,有个过路人对他说,不是琴弹得不好,是牛听不懂啊。

提示: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白费口舌。

也用于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18、狐假虎威老虎抓住一只狐狸,准备吃掉它。

狐狸说:“我是天帝派来的百兽之王,你敢吃我,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见老虎不信,狐狸又说:“你跟着我到森林里走一趟,就知道野兽们都怕我。

”由于有老虎在身边,野兽们见了,纷纷逃命。

老虎信以为真,就放了狐狸。

注释假:借着,利用。

提示:比喻依仗他人的威势欺压人。

19、车水马龙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

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

我曾经看见很多人去他们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

”提示:形容繁华热闹的场景。

20、半途而废东汉时,乐羊子外出求学。

过了一年,他因为想家就回来了。

他的妻子一见到丈夫就用刀割断织机上的绢帛。

乐羊子觉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说:“书没有读完就停下来,如同割断织丝一样。

”乐羊子深受震动,又重新回去读书。

七年后,完成了学业才回到家中。

注释废:停止。

提示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

21、八仙过海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

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

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

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提示:比喻各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一般连用。

22、鹤立鸡群草地上有一群鸡。

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最为出众。

另一只芦花大公鸡不以为然,说自己打起鸣来,声音嘹亮,才是最优秀的。

就在他们互不服气,要打起来的时候,一只仙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绌,不再争斗了。

提示: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

23、四分五裂战国时,七国之中秦国最为强大。

其他六国想联合起来共同与秦国抗衡。

秦王的策略是各个击破,就派张仪去分化六国。

张仪对魏王说:“魏国无法与接壤的五国都相处得一样好,搞不好就会四面受敌,国家四分五裂,不如与秦国修好。

”魏王被说服了,与秦国结了盟。

提示:形容不完整或不团结。

24、一鸣惊人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

申无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震惊。

”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提示比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人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25、一日千里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城文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之秀欧阳修,各做一篇文章。

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练生动。

欧阳修暗暗称赞,当晚便去向他虚心请教。

事后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

尹师鲁看后,感慨地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像一日前进一千里一样。

”提示: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

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26、对症下药三国时有个名医华佗给两个发烧头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药。

两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症状,却用药不同?华佗对他们说:“你的病是由内部伤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则是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

”服药后,他俩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注释症:病症提示: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关措施。

也作“对症用药”。

27、风吹草动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杀,他逃到昭关。

由于楚军在关口盘查很严,他出不了关。

因为着急和忧愁,一夜之间他的须发全都变白了。

凭着相貌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他混出了昭关。

逃亡的路上,他经常在芦苇和草丛里穿行,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稍有风吹草动,他就赶紧躲起来。

提示:比喻一点点动静或轻微的动荡。

28、风雨同舟春秋时,吴、越两国相邻,但彼此之间争端不断,战争频繁。

有一次,两国的人同乘一条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风突起,大浪滔天,眼看着就要翻船。

在这危急时刻,人们忘记了过去的仇恨,齐心协力,共同排除险情,使渡船安全地到达了岸边。

在船上的两国人就像一家人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