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引论)

合集下载

Removed_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课后答案上半部分_高鸿业主编

Removed_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课后答案上半部分_高鸿业主编
用函数是 U=2 X1+ X2。消费者 C 的无差异曲线见图 (4)根据题意,对消费者 D 而言,咖啡是厌恶品。消费者 D 的无差
异曲线见图
4 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 1 和的商品 2 的收入为 540 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 P1 =20 元和 P2 =30
U
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3
X
1
X
2 2
MU1/MU2=P1/P2 Nhomakorabea其中,由U
3
X
1
X
2 2
可得:
MU1=dTU/dX1 =3X22
MU2=dTU/dX2 =6X1X2
于是,有:
3X22/6X1X2 = 20/30
(1)
整理得
将(1)式代入预算约束条件 20X1+30X2=540,得:
X1=9,X2=12
因此,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该为:U=3X1X22=3888
MRSxy =Px/Py 即有 MRSxy =20/80=0.25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鸡快餐对
衬衫的边际替代率 MRS 为 0.25。 2 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 1-9 所示。其中,横轴 OX1 和纵轴 OX 2 ,分别表示商品 1 和商品 2 的数量,
AB U E 线段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 P 商品 1 的价格 1=2 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上品的价格 P2 ; (3)写出预算线的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E (5)求 点的 MRS12 的值。
X2 A BU
20 E
10
O 10 20
X1

高鸿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南(微观部分)含教学辅导和习题解答

高鸿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南(微观部分)含教学辅导和习题解答

前言本书与教育部组编、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包括宏、微观部分)配套使用。

每一章均有两部分内容: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学习指导包括各章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内容要点和基本概念等内容,针对性强,主要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习题解答包括各章的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选择正确答案、计算、分析讨论等形式,这里有的是对教材中每一章后面的“复习与思考"题做的解答,还有的是对不脱离教材知识基础上的重要问题的解答,对学生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和准备考试有很大帮助.另外,本书有一个最大的特色,我们在本书的开始,设了一个名为“学习提速"的部分,用图示、图表、文字说明等各种形式总结和概括了教材的整个体系,各章的重点难点,将各章的知识点连接起来。

这些对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西方经济学非常有利.本书由山东财政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的部分教师集体完成,本书是我们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结晶。

我们在长期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非常好的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在此汇集成册,以期能对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读者有所帮助.本书是为适应高等学校的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需要,也是为适应高校开设西方经济学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将作为教师讲授西方经济学的参考书,更是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辅助用书。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学习提速 (1)学习提速之微观部分………………………………………………………………………学习提速之宏观部分………………………………………………………………………上篇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引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三章效用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四章生产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五章成本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一章福利经济学…………………………………………………………………………·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二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学习指导…………………………………………………………………………………·习题解答…………………………………………………………………………………下篇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四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五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八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二章通货膨胀理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三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学习指导…………………………………………………………………………………·习题解答…………………………………………………………………………………(双页的上方左边标明学习提速或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单页的右边标明学许提速之微观部分或学习提速之宏观部分或相应章的名称)《西方经济学》学习提速以往我们在讲授《西方经济学》的时候,看到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许多问题,本来在听课的时候搞明白了,可是过不了多久,就有些象雾里看花那样,不清楚了,不明白了;或者,许多问题在自己看书的时候是明白的,可一旦把教材丢到一边,心里马上空起来,眼前一片茫然,觉得什么也不清楚了,什么也不明白了。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主编:高鸿业目录第一章引论02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02第三章效用论14 第四章生产论16 第五章成本论36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45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55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65第九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69第十章博弈论初步75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80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83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85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92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95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06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110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15 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19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22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27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134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139第一章引论(略)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版>第1章课后习题详解1.回想你看到过或接触过的西方经济学著作.它们各自属于本章所说的三种类别中的哪一种?答: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

著作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等.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

著作有《资源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著作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2.为什么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答: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这就决定了我国学员学习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上对它持否定的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是否真正有用还需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借鉴吸收,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

(1)我国学习下岗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从中得到对我国有用的知识,即“学以致用”.对西方经济学而言,“为艺术而艺术”的学习目标是不适用的。

因为,如果不是为了“实用”而学习,那么还不如去从事其它的活动.“经济学”这一名词的英文来源是希腊文的名词“家庭管理”。

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的“致用"的性质.(2)既然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致用",那么就必须注意到它涉及对西方“致用”的两个特点:其一,它宣扬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以便巩固西方社会的共识或凝聚力,即增加西方学者所说的“社会无形资本";其二,它总结西方市场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提供对策。

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存在于西方,其原因即在于此;这就是说:它存在于西方的原因正是由于他对西方国家有用。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圣
1 / 5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框架如图 2-1 所示。
图 2-1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 就微观经济学而言,整个内容就是论证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这也就是一般均衡 理论的直接目的。由于一般均衡需要各个局部市场的均衡,因此微观经济学花大力气论证了 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均衡。产品市场的均衡就是均衡价格理论,也就是图 2-1 鸟瞰图的 上半部分,而要素市场的均衡就是图 2-1 鸟瞰图下半部分所描绘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 产者行为理论从两个方面分别推导了均衡价格理论中涉及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这就是微 观经济学的整个框架。 二、需求 1.需求的概念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 该商品的数量。
2 / 5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它包含两层含义:消费者既有购买的欲望,又有支付该商品的购买能力。 2.影响需求的因素 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 (1)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 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于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 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3)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 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4)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 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 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 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3.需求的表示方式 需求可以用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等形式加以表示。 (1)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 系。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一般地,为了简化分析,常常 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即把一种商品的 需求量仅仅看成是这种商品的价格的函数,于是,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

第一章引论一、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答: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学科。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2.稀缺答: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故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

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3.经济人答: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

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题库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选择题(共9个)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B)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2.经济物品是指(BC)A.有用的物品B.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C.稀缺的物品D.数量无限,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3.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的点表示(C)A.生产品最适度水平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C.失业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D.通货膨胀4.生产可能曲线的基本原理是(A)A.假定所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B.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曲线向移动D.生产可能曲线上的每一点的产品组合,对该国来说,都是最佳的5.下列那一项最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B)A.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减少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C.通货膨胀;D.失业6.经济学中的基本选择包括(AC)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何时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包括7.对某个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下列哪一变量是外生变量(C)A.汽车的年产量B.生产线的技术水平C.消费者收入增加D.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8.下列哪一个变量属于存量( D)A.国民生产总值B.年生产能力C.居民收入D.固定资产价值9.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ACD)A.出现于1936年B.涉及垄断问题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二、判断题(共1个)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三、解释概念(共17个)1.经济学2.欲望3.稀缺性4.选择5.机会成本6.生产可能性曲线7.经济人假定8.完全信息9.个量分析10总量分析11.静态分析12.动态分析13.实证分析14.规分析15.常量与变量16.存量与流量17.生变量与外生变量第一章习题答案二、判断题(共1个)三、解释概念(共17个)(略)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选择题(共18个)1.微观经济学的的基本假设条件是:(C)A.完全信息的假设B.完全竞争的假设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D.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BC)A.单个消费者B.单个厂商C.单个市场D.价格理论3.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向的有:(BD)A.面粉和大米B.汽油和汽车C.羊肉和牛肉D.CD播放机和CD4.当出租车租金下调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AC)A.需求减少B.需求量增加C.需求曲线左移D.需求无法确定5.粮食市场的需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B)A.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B.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C.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D.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6.下列商品中,需求价格弹性最大的是(C)A.服装B.化妆品C.金银首饰D.食盐7.某一时期,电冰箱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原因可以是(B)A.电冰箱的价格下降B.生产者对电冰箱的预期价格上升C.生产冰箱的要素成本上升D.消费者的收入上升8.食盐市场的需缺乏弹性的,由于某种非价格因素的影响使食盐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C)A.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食盐产量下降20%B.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低于20%C.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超过20%D.食盐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为食盐价格上升等于20%9.影响一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包括(ABCD)A.商品本身的价格B.消费者的收入水平C.相关商品的价格D.消费者的偏好10.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的当前需求会(B)A.减少B.增加C.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1.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品,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D)A.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12.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产品的需求将是(D)A.毫无弹性B.有单位弹性C.缺乏弹性或弹性较小D.富有弹性或弹性很大13.假如生产某种产品所需原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商品(B)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供给曲线向左移动C.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供给曲线向右移动14.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B)A.提高B.降低C.不变D.不确定15.厂商在工资率下降的时候一般倾向于增雇工人,如果对工人的需求缺乏弹性,工资率下降将导致工资总额(A)A.减少B.不变C.增加D.无法确定16.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效用论)【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效用论)【圣才出品】

20 30
,整理得: X 2
4 3
X1 。

X2
4 3
X1 代入预算约束式
际替代率写成:
MRS XY
Y X
其中, X 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 Y 表示衬衫的件数; MRSXY 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
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
即有: MRSXY
20 80
0.25 。
MRS XY
U x1, x2 2x1 x2 。消费者 C 的无差异曲线如图 3-2(c)所示。
图 3-2(c) (4)根据题意,对消费者 D 而言,咖啡是厌恶品。消费者 D 的无差异曲线如图 3-2 (d)所示。
图 3-2(d)
4 / 1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 3-2(a) (2)根据题意,对消费者 B 而言,咖啡和热茶是完全互补品,其效用函数是
U x1, x2 minx1,x2 。消费者 B 的无差异曲线如图 3-2(b)所示。
3 / 1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 3-2(b) (3)根据题意,对消费者 C 而言,咖啡和热茶是完全替代品,其效用函数是
PX PY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对于该消费者来说,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
替代率为 0.25。
2.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 3-1 所示。其中,横轴 OX1 和纵轴 OX2 分别表示商品 1 和 商品 2 的数量,线段 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 点为效用最 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品 1 的价格 P1 2 元。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_第五版)课后习题详细问题详解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_第五版)课后习题详细问题详解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如图2—1所示。

图2—1(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60-5P=-10+5P得P e=7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Q e=60-5×7=2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Q 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

如图2—2所示。

图2—2(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5+5P得P e=5.5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d=50-5P,得Q e=50-5×5.5=22.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s=-5+5P,得Q e=-5+5×5.5=2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5.5,Q e=22.5。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2-11章课后题答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2-11章课后题答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2-11章课后题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二章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效用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生产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成本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1-23章共157页)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全1-23章共157页)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引论见本书第二十三章。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如图2—1所示。

图2—1(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60-5P=-10+5P得P e=7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Q e=60-5×7=2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Q 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

如图2—2所示。

图2—2(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5+5P得P e=5.5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d=50-5P,得Q e=50-5×5.5=22.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s=-5+5P,得Q e=-5+5×5.5=2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5.5,Q e=22.5。

高鸿业第五版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第五版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2/1 于等恒 性弹点的求需的应相,少多为 M 入收论无则,时)数常为 0>a 中其( 2Qa=M 数函入收当,现发以可,果结其即程过算计上以析分并察观
:得可,步一进
:有,是于 001/M√=Q 得可 2Q 001=M 件条知以由�解 。性 弹点入收的求需的时 0046=M 入收当�求。2Q001=M 为系关数函的间之 M 入收与 Q 量数费消的品商种某于关者费消某定假 5
的出求,下件条的定给)5,01-(数参的中数函给供及以)5-,05(数参的数函求需括包量变生外在: 析分态静解理来样这以可也.eP=sP=dP

GO/DG=edE�有点 e 在 GO/CG=fdE�有点 f 在
GO/BG=adE�有点 a 在 :于在由理其 edE<fdE<adE 有且,的等相不是 性弹点格价的求需的点三 f.e.a 的上线曲求需性线条三于处别分:知推地便方很以可样同,法方何几的性弹点格价的求需求据根�2�
Pd
��
Q Pd � � � dE P Qd
:为写以可性弹格价的求需的计合者费消个 001 上场市该,外此 )4( )3( 且 )04……2,1=j(P/jQ6-=Pd/jQd 即 6=)Q/P(*)Pd/Qd(-=jdE :为写以可性弹格价的 求需的 j 者费消个单,是于,6 是都性弹格价的求需的者费消个每且,买购者费消个 04 外另被品商的 3/1 场市该,意题据根再,的似类相 )2( 且
�吗同相果结的�2�与它。性弹点格价的求需的时 2=P 出求法方何几用利�形图何几的应相出作表求需或数函求需该据根�3� 。性弹点格价的求需的是 2=P 求�数函求需的出给据根�2� 。性弹弧格价的求需的间之元 4 和元 2 格价出求�1� 0 5 001 4 002 3 003 2 004 1 量求需 �元�格价 表求需的品商某 �表求需的内围范格价定一在 P001-005=dQ 数函求需是 5—2 表定假 2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主编:高鸿业目录第一章引论02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02 第三章效用论14 第四章生产论16 第五章成本论36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45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55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65第九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69第十章博弈论初步75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80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83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85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92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95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06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110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15 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19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22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27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134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139第一章引论(略)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高鸿业第五版西方经济学微观笔记-_东财.doc

高鸿业第五版西方经济学微观笔记-_东财.doc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

个体经济单位是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行为。

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或许最大的利润。

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它由单个市场中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

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共同决定。

它由所有市场中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理性人or经济人理性人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

基本特征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理性人的假设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理论之中。

第二节,需求曲线1.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必须是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2,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一般形式;线性需求函数;需求曲线的特征;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

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好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第三节,供给曲线1.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必须是生产者既有供给欲望又有供给能力的有效供给。

2.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一般形式;线性供给函数;供给曲线特征;向右上方倾斜,即斜率为正。

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1.均衡的含义: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详解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详解完整版

2. 边际分析法的特点
其一,边际分析是一种数量分析,尤其是变量分析,运用 这一方法是研究数量的变动及其相互关系。
边际分析法研究微增量的变化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使经 济理论精细地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过程, 定量分析更严密。
其二,边际分析是最优分析。边际分析实质上是研究函数 在边际点上的极值。
如何突破生产可能性边界
经济制度的变革。 Economic Institutions
原子弹
15 A B
12
CH
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 9
D
资源利用的两种基本经济制度: 6
E
市场经济制度
3
计划经济制度
F
0 1 2 3 4 5 粮食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定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资源稀缺的原因:一定时期内 物品本身是有限的 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欲望是无限的
4、人的欲望(需要)是无限的
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中收录了一首《不知足 》诗: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5、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
选择Choices ,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
包括以下五个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A.生产什么?(产品)
what;
B.如何生产?(生产要素组合) how用什么方法。
C.为谁生产?(分配)
for whom 如何分配
此外,还有 生产多少?(数量) 何时生产?(时间)

(NEW)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NEW)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 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第1章 引 论
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3章 效用论
第4章 生产论
第5章 成本论
第6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7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8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9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第10章 博弈论初步
第11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1章 引 论
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3章 效用论
第4章 生产论
第5章 成本论
第6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7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8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9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第10章 博弈论初步
第11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引 论
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3章 效用论
第4章 生产论
第5章 成本论
第6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7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8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9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第10章 博弈论初步
第11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模拟试题及详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第1章引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回想你看到过或接触过的西方经济学著作。

它们各自属于本章所说的三种类别中的哪一种?答: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

著作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等。

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

著作有《资源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等。

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著作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2.为什么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答: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这就决定了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上对它持否定的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是否真正有用还需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借鉴吸收,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

(1)我国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从中得到对我国有用的知识,即“学以致用”。

对西方经济学而言,“为艺术而艺术”的学习目标是不适用的。

因为,如果不是为了“实用”而学习,那么还不如去从事其他的活动。

“经济学”这一名词的英文来源是希腊文的名词“家庭管理”,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的“致用”性质。

(2)既然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致用”,那么就必须注意到它涉及对西方“致用”的两个特点:其一,它宣扬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以便巩固西方社会的共识或凝聚力,即增加西方学者所说的“社会无形资本”;其二,它总结西方市场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提供对策。

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存在于西方,其原因即在于此。

这就是说:它存在于西方的原因正是由于它对西方国家有用。

(3)在以上两个特点中,第一个特点显然对我国不但没有用处,反而会引起有害的作用。

因为,西方实行的是资本主义,而我国则为社会主义,二者在原则上是对立的。

把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施加于社会主义制度只能造成和激化后者的上层建筑与其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导致思想混乱和社会行为失控,最后甚至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类似的事例已经在世界上出现。

(4)以第二个特点而论,虽然西方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我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二者在市场经济这一点上却有相当多的共同之处。

因此,对西方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总结和方法有许多内涵是值得而且必须加以借鉴的。

以此而论,学习西方经济学又是对我国有利的。

当然,在借鉴时,决不能生搬硬套,必须注意到国情的差别,在西方社会中行之有效的办法未必能在我国奏效。

(5)上述两个特点决定了我国学员对西方经济学所应持有的态度,即:在整体内涵上,否定它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因为,在整体内涵上,它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在具体内容上,它总结出的经验和方法却存在着大量的值得借鉴之处。

总结上述五点,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应该是要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即:能充分利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一切有利于我国的知识,而与此同时,又能避免它在意识形态上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3.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罗宾逊说:“宣传成分是这一学科(指西方经济学——引者)所固有的,因为它们是关于政策的;假使不是这样,就会无人过问。

假如你需要一门值得为其内在的吸引力而探索的学科,但对其结果并无任何目的,那你就不会来参加经济学讲座,你就会去,譬如说,研究纯粹数学或鸟类的活动。

”你同意罗宾逊的说法吗?答:同意罗宾逊的说法。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和社会如何作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和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领域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可见经济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对政策制定的指导作用,如果研究经济学而不关心其结果的应用与否,那么就丧失了经济学本来的目的,研究经济学也就没有意义了。

4.在你学过的或目前学习的课程中,有哪几门与西方经济学有关?答:目前高等院校开设的课程中,以下几类课程与西方经济学有关:经济学入门课程: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理论基础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分析方法课程: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经济学应用学科课程:产业组织、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公共经济学(公共财政)、货币金融学、制度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等。

5.为什么入门教科书的内容可以对初学者产生较大的影响?答:西方经济学入门教材或教科书所讲授的内容,不论其正确与否,往往很容易被学生一概接受,因为初学者一般没有能力辨别其内容的是非。

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中所含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可能成为学生头脑中先入为主的不朽思想,因此入门教科书的内容可以对初学者产生较大的影响。

6.你能举出一些正确借鉴西方经济学取得成果的例子和误解或误用它造成损害的例子吗?答:正确借鉴西方经济学取得成果的例子,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

1978年,中国政府实现改革开放,引进西方经济学理论,改变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机制,实现对外开放,发挥国际贸易的作用,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尽管改革开放也因为引进西方经济学理论来建设中国经济带来一些问题,但总体上看,无疑取得巨大成果。

中国的成功,引进西方经济学建设中国经济毫无疑问是一大原因,但同时中国结合本国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是根本原因。

误解或误用西方经济学造成的损害的例子,如苏联解体前的全盘私有化的经济体制改革。

为了解决苏联经济困境,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联政府进行私有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全盘私有化,抛弃了原有的公有制经济,随着私有化的引入,苏联的经济不仅没有取得该有的成果反而变得恶化,经济长期停滞,最终带来政治危机,苏联解体,苏联各共和国最终抛弃社会主义,实行资本主义。

苏联的改革之所以失败在于其误解了西方经济学,误认为私有制和市场是解决经济困境乃至其他困境的万能良方,殊不知生搬硬套,不结合本国国情,盲目崇拜西方,最终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恶化,不仅在经济形式上使得苏联学习西方,在意识形态上也将苏联“西化”。

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一、名词解释1.稀缺(scarcity)[中央财大2000研]答: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因此,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且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从稀缺性出发,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同时,对稀缺资源的认识应从动态的观点来认识。

2.规范分析[复旦大学2000研;云南大学2008研]答:规范分析是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力求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不同于实证分析的是,规范分析是伦理的判断,它并不是先去检验经济运行过程,而是先去检验假定本身,并通过对假定的检验,对经济运行过程做出判断。

制度经济学中的分析,基本上属于规范分析。

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中所进行的分析,基本上属于实证分析,但这些实证分析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规范前提之上的。

如果事先不搞清这些规范前提,甚至接受那些被实证分析的严密性所掩盖着的错误规范,那么,无论在实证分析上如何煞费苦心,都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均衡[中山大学2002研]答:均衡是在经济学中被广泛运用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的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正因为如此,进一步地,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往往在于寻找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事物变化最终趋于静止之点的均衡状态。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分析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4.比较静态分析[山东大学2011研]答:所谓比较静态分析,它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例如,在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当外生变量的变化使得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时,均衡点的位置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新旧均衡点的分析比较就是比较静态分析。

二、简答题1.为什么稀缺性是产生经济问题的根源?[中山大学2003研]答:(1)稀缺性指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的状态。

这里的稀缺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或者可以消耗尽的,也不是指这种资源的绝对量是稀少的,而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与人类需求相比,其供给量总是不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