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诗词解析:忆江南
忆江南三首的意思
![忆江南三首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7e3feee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8.png)
忆江南三首的意思
忆江南三首的原文如下:
《忆江南词三首》
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注释及译文
![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注释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8b41f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b.png)
白居易的《忆江南》注释及译文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注释及译文《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注释及译文,欢迎阅读。
白居易的《忆江南》注释及译文篇1一、《忆江南三首》原文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⑵;日出江花红胜火⑶,春来江水绿如蓝⑷。
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⑸,郡亭枕上看潮头⑹。
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⑺;吴酒一杯春竹叶⑻,吴娃双舞醉芙蓉⑼。
早晚复相逢⑽!二、《忆江南三首》的注释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桂子,桂花。
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
即竹叶青。
亦泛指美酒。
《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⑼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
《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
”此词泛指吴地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日,几时。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三、《忆江南三首》的译文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解释及赏析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解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23632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c.png)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解释及赏析《忆江南》为唐朝白居易晚年所作,为追忆青年时期,漫游江南,旅居苏杭所感受到的江南盛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解释及赏析,欢迎阅读!【原文】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1.谙:熟悉。
2.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3.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
【诗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简析]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
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忆念之情,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
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深情的赞叹。
次句“风景旧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
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具体描写“旧曾谙”的江南春色: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清,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
诗人抓住了“江花”“江水”两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江南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色图,最妙的是“红胜火”“绿如蓝”六个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红、水绿,又用异色映衬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可爱。
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忆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
![忆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640bc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3.png)
忆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忆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忆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1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译文] 东风吹拂,杨柳飘落,春天又过去了,多么感谢怀念那洛城的人儿啊![出自] 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凝举袂,丛兰露浥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
注释: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
洛城人:即洛阳人。
袂(mèi):衣袖。
浥(yì):沾湿。
颦(pín):皱眉。
译文1: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临行的时候谢别洛阳城的人。
柔弱的柳枝随风飞舞象是挥手举袂,一丛丛的兰花沾满白露正如浸湿的头巾,遮住芳颜独自欢笑又像是含嗔带颦。
译文2:春天即将离去!它深情致谢留恋春光的洛城人。
柔弱的柳枝随风轻摇,好似挥手举袖与春天告别;丛兰上香露晶莹,好像洒泪罗巾。
一位女子凄然独坐愁锁眉心。
赏析:这首词原有作者自注:"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乐天春词,即指白居易〈〈忆江南〉〉词。
这是一首伤春词,首两句感叹洛城春去,写人与春天的惜别之情;中间两句,拟人的手法写树木花草与春天的惜别之情:弱柳随风舞动,仿佛挥袖伤别;兰草沾着露水,仿佛洒泪辞春。
最后一句是“曲终奏雅”,一语道出:面对此情此景,即使独坐也要发愁。
在短短的五句话中,能写出这么深厚的情感,是很不容易的。
清人况周颐称这首词为"流丽之笔",简洁明快确实是刘禹锡小词的一大特色。
这是刘禹锡在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所作之词。
词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人情物态糅为一体,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从而将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伤春之情巧妙的烘托出来。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起句似有突兀,让人不易理解,及至看了下文,才恍然大悟。
原来“春去也”是抒情主人公即下文那个“独坐亦含嚬”的洛城少女的慨叹之词。
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来说也有无限依恋之情。
她仿佛看到,春天在归去的当儿,还向她殷勤致意,恋恋不舍的道别。
“去也”一词,感情色彩极浓,词人用拟人手法将春天人格化,写出它不忍离去又不得不离去的无奈。
忆江南白居易全诗赏析
![忆江南白居易全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30206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17.png)
忆江南白居易全诗赏析忆江南白居易全诗赏析白居易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忆江南词三首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
注释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桂子,桂花。
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
即竹叶青。
亦泛指美酒。
《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⑼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
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翻译赏析
![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a308d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a.png)
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翻译赏析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翻译赏析《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前言】《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
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注释】⑴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一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
⑼娃: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时。
【翻译】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其二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其三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赏析】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古诗忆江南翻译赏析
![古诗忆江南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5c98eaf242336c1fb95e0b.png)
古诗忆江南翻译赏析《忆江南》作者是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前言】《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
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注释】⑴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翻译】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赏析】第一首词中,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这首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b/597htm。
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忆江南古诗三首
![忆江南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228bad6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e.png)
忆江南古诗三首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忆江南古诗三首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忆江南古诗三首一、忆江南·其一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妙,如画的风景久已熟识。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赛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二、忆江南·其二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译文: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查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观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三、忆江南·其三白居易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译文: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当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当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忆江南三首二."忆江南"的诗歌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江南忆: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忆江南·多少恨: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三.忆江南古诗一、原文忆江南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忆江南古诗三首
![忆江南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2f3ea8d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13.png)
忆江南古诗三首
一、忆江南三首原文
白居易〔唐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二、忆江南三首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
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让人容易想起的就是杭州:游走在天竺寺中寻找中秋盛开的桂花,登上郡亭枕卧其上,观赏起落的潮头。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容易想起苏州的吴宫。
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三、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的《忆江南》注释及译文
![白居易的《忆江南》注释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5588f4c951e79b896902264b.png)
白居易的《忆江南》注释及译文导读:一、《忆江南三首》原文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⑵;日出江花红胜火⑶,春来江水绿如蓝⑷。
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⑸,郡亭枕上看潮头⑹。
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⑺;吴酒一杯春竹叶⑻,吴娃双舞醉芙蓉⑼。
早晚复相逢⑽!二、《忆江南三首》的注释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桂子,桂花。
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
即竹叶青。
亦泛指美酒。
《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⑼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
《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
”此词泛指吴地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日,几时。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三、《忆江南三首》的译文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其二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
白居易《忆江南》赏析:诗人笔下的江南春色与深情回忆
![白居易《忆江南》赏析:诗人笔下的江南春色与深情回忆](https://img.taocdn.com/s3/m/68ce338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d.png)
白居易《忆江南》赏析:诗人笔下的江南春色与深情回忆《忆江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原题为《忆江南三首》,但通常人们提及的主要是其第一首,这首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无限怀念与赞美。
作品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译文及注释译文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创作背景白居易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又先后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因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他后来定居洛阳,犹忆江南旧游,于是创作了《忆江南三首》。
关于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一。
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
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唱和白居易的词,其小序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刘禹锡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作品赏析1、语言与结构《忆江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色图。
全诗仅五句,二十七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画面感和深厚的情感。
开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喜爱与熟悉,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忆江南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忆江南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7c2bf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6.png)
《忆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忆江南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忆江南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忆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赏析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
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
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
三首《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
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忆江南三首·白居易》原文与赏析
![《忆江南三首·白居易》原文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41668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6.png)
《忆江南三首·白居易》原文与赏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尽管艺术欣赏允许并需要读者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从艺术作品中得出与作者本意未必相符的审美判断,但依据传统的“知人论世”的审美习惯,人们最想知道的,还是作者的本意和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作者自己的生活情趣。
白居易的三首《忆江南》词,受到历代词选家的青睐,素来享有盛名。
如果单从字面上作表层的欣赏,所见者多为精美的文句、情景交融的画面之类,深曲之处的美味是不易品尝到的。
但若与作者的经历和作词时的心境联系起来考察,情况就不同了。
据朱金城先生《白居易年谱》的说法,这三首词作于开成三年(838)。
白居易当时已经六十七岁了,正沉浸在“功成身退”、“知足常乐”的晚年幸福之中。
人到晚年一般都喜欢回忆往事,特别爱回忆那些在逝去的岁月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事。
白居易做过好几任地方官。
先任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
那是一个偏僻荒凉的山城,人口仅四万三千多,唐时属下州。
白居易感到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曾有诗云:“炎凉昏晓苦推迁,不觉忠州已二年。
闭閤只听朝暮鼓,上楼空望往来船。
”(《春江》)后来做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他感到比较有作为,着实办了一些好事。
无论是政治理想,还是生活理想,都部分地获得了实现。
他感到在苏、杭二州度过了一生中相当美好的日子,因此退居洛阳以后,仍念念不忘这段生活。
第一首是总写江南之好。
好在哪里呢?如果是道听途说,那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的。
作者对此有自身的体验:“风景旧曾谙”。
“谙”就是熟悉。
从白居易所写的咏江南风景的大量诗篇来看,他对江南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确实十分熟悉。
这里是总写,只把无限丰富的江南景点和风物归纳为花与水两种。
试想,江南最驰名的风景区哪一处不是和花与水联系在一起的?北国的某些著名风景未必缺少花与水,作者是北人,他要向人们指出的正是两者的不同之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解析
![忆江南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1994f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2.png)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忆江南:词牌名。
江南,这里指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白居易生在北方,曾经在苏州、杭州任职,回到洛阳后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作品。
②谙:熟悉。
③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江中的浪花。
④蓝:蓝草,叶子可用来制作青绿色的染料。
这里用蓝草的颜色形容江水的碧绿和清澈。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
太阳升起时,江边的花朵比火还要红艳,春天到来时,江中的水像蓝草一样碧蓝。
怎能让人不怀念美好的江南呢?。
文言文忆江南翻译注释
![文言文忆江南翻译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4cfca3a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7.png)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翻译:
江南之地,风景宜人,我对此地之景,早已熟悉。
每当太阳从江面升起,江中的花朵比火还要红艳,春天来临时,江水变得绿得如同蓝草。
怎能不让人怀念江南呢?
注释:
1. 江南好: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古代诗人常以“江南”代指美丽富饶的地方。
好,美好,宜人。
2. 风景旧曾谙:风景,自然景观;旧,以前;曾,曾经;谙,熟悉。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熟悉和怀念。
3. 日出江花红胜火:日出时,江面上的花朵因为阳光的照射而显得更加红艳,比火还要耀眼。
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以火的热烈来比喻花的红艳。
4. 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江水变得清澈碧绿,如同蓝色。
这里同样运用了比喻手法,以蓝草的青翠来比喻江水的绿色。
5. 能不忆江南:能,怎么;不,不。
这句话是反问句,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怀念之情。
整篇《忆江南》通过描绘江南春日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江南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情感。
这首诗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
白居易《忆江南》古诗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古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e97a7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9.png)
白居易《忆江南》古诗赏析《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现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⑵;日出江花红胜火⑶,春来江水绿如蓝⑷。
能不忆江南?注释⑴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诗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赏析: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三首《忆江南》。
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这首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注释及译文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注释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4f3cd3b4daa58da1114a6d.png)
忆江南三首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思念江南?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注释】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
即竹叶青。
亦泛指美酒。
《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⑼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
《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
〞此词泛指吴地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日,几时。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忆江南的诗意赏析
![忆江南的诗意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fef0d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1.png)
忆江南的诗意赏析忆江南的诗意赏析诗意,是诗人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对于现实或想象的描述与自我感受的表达。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忆江南的诗意赏析,欢迎阅览。
【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翻译】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诗意】《忆江南·其一》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
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
“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春来”,互文见义。
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
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
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
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
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
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杜甫写景,善于着色。
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诸句,都明丽如画。
而异色相映衬的手法,显然起了重要作用。
白居易似乎有意学习,如“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秋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题岳阳楼》)、“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正月三日闲行》)诸联,都因映衬手法的运用而获得了色彩鲜明的效果。
至于“日出”、“春来”两句,更在师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明媚的春光里,从初日、江花、江水、火焰、蓝叶那里吸取颜料,兼用烘染、映衬手法而交替综错,又济之以贴切的比喻,从而构成了阔大的图景。
白居易《忆江南》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1ed8c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0.png)
白居易《忆江南》赏析《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
这三首词主旨相同而各具首尾,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相对独立而又互为补充,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忆江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忆江南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赏析:《忆江南》全首五句,最要注意的.是末了一句。
这里举皇甫松的两首作比较。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画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
开头“兰烬”指灯花。
灯残了,屏风上画的红蕉颜色也黯淡了,是说已是夜深时候。
下三句写梦境:在梅雨时节听画船的笛声,十四字概括地写出了江南水乡的光景,真象一幅名画。
但是不无缺憾的是,这十四字若作为一首七绝的后半首,是韵味无穷的好诗;但作为《梦江南》,后面着一句“人语驿边桥”,便嫌全首情景不集中,难免“蛇足”之讥。
这个调子的结构同《浣溪沙》一样,最忌末了拖一个孤另另的尾巴。
注释:1、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2、谙:熟悉。
作者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3、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4、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创作背景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印版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谙:熟悉
②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③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
这里用蓝草的颜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
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解析: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可能是水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