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透视图的画法
建筑工程制图透视投影
![建筑工程制图透视投影](https://img.taocdn.com/s3/m/b26c144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9.png)
直线A与画面V交
V
于迹点NA,因NA在V
上,其透视为本身;
S
且因为直线旳透视必 A
经过直线上各点旳透
NA
视,故A0必经过NA。
4.画面相交线旳透视特征
(2)灭点—画面相交线上无限远点旳透视,称为灭点
直线A上无限远处一点
旳视线与直线A之间旳夹
角φ=0,即:SF∥A。直
线旳灭点,为平行于该直
V
FB FA
分析:H面垂直线平行于画 x’ 面V,透视A0a0仍为一条竖直 线。引连线sa,与ox相交于ax0, x 由之作连系线,则A0a0必在其 上。
h
o’
a
o
s
(b)已知条件
h
(3)基面垂直线直线旳透视画法
在右图中,过a任作辅助线旳H面投影aa,与 ox交于点a,由a作出高度h,得到A。
H面上,作sf∥aa,与ox旳交于点f,
A0
a0
b0
bn
ax0 bx0
(a)空间情况 H
h
h
x’
S
O
x
s
h
o’
a b o
s (b)已知条件
基面平行线旳作图环节
(2)求迹点和真高线 左图中, AB与V面交迹点N;ab与OX交迹点n,也是N旳 H面投影;则Nn⊥OX,Nn=h, Nn称为AB旳真高线。
h h
A
V hF a
Xf
B B0 N
A0
A0 h
h
连系线A0a0 、B0b0
a X
a0
b0
b
ax0 bx0
(a)空间情况 H
分别为平行于V面旳、
S 竖直方向旳投射线
O
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及室内画法PPT课件
![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及室内画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c54aeb6c85ec3a86c2c5de.png)
• 3、画门。从画幅上量出AG定出门离左墙角1cm,并消失主 点,交得H。
•
量出GI门宽2cm,并消失主点,交得J,画出H、J的两
根垂线。
•
画一根GR辅助线,并量出门高维4cm的线段,从R点出
发消失主点,交得L点,从L点出发画出水平线得LM,HJLM
的透视完成。
• 4、画窗
• a、从左往右
•
2、在画幅基线上量的BE=9cm房深连接X距点,测得室内房深度F点,从F点出发,画两根水平线,两根垂直线,求得房间后墙。
深度F点,从F点出发,画两根水平线,两根垂直线,求得 2、AB两点消失主点(AB立方体的长3cm),并从A点出发与X相连测得深度D,再从D点出发画水平线交得C,立方体底部就完成。
3、画出正面与AB同样尺寸的AE、BF、EF正面正方体ABEF,就完成。
• 2、AB两点消失主点(AB立方体的长3cm),并从A点出发 与X相连测得深度D,再从D点出发画水平线交得C,立方体 底部就完成。(作有体积的物体一般先从底部作起。)
• 3、画出正面与AB同样尺寸的AE、BF、EF正面正方体ABEF, 就完成。
• 4、以E、F两点出发消失主点,从C、D点出发画直立的线 交得G、H顶面的透视正方形EFHG。
立方体离右墙BW为1cm,从W出发消失主点P,量出OW为立方体宽,并消失主点P。 画一根GR辅助线,并量出门高维4cm的线段,从R点出发消失主点,交得L点,从L点出发画出水平线得LM,HJLM的透视完成。
• 2、错在哪里? 从画幅上量出EW=2cm为左墙的窗离左墙角的间距。
从画幅上量的OI为立方体神的尺寸并从I点出发与X点相连交得Z点,从Z点出发画出水平线、垂直线。
13、 、画画幅出•7正*8面c3与m、,AB视同根高样5尺c据m寸。的透AE、视BF图、EF图正面意正方和体A原BEF理,就改完成正。 、重画,使之正确,注意 改正时构图和物体大小不要变化太大。 1、画幅7*8cm,视高5cm。
4透视的课件(第四章---平行透视)2
![4透视的课件(第四章---平行透视)2](https://img.taocdn.com/s3/m/0e8c2024a5e9856a561260b3.png)
(3) ①把平面图 平面图ABCD展开成直线 展开成直线置于基线 平面图 展开成直线 (GL)上(分别量出AB、DA、BC的尺寸) ②然后由B点向CV引消失线与C点到DL的 连线相交于C’点,正方形体的平面图ABCD 的空间位置得出。
(4) ① A、B两点上垂至H、I两点(高度用尺量 出即可)。 ②再由H、I两点向心点(CV)引消失线, 与过点C’ 、 D’两点的上垂线相交于E、F两 点,顶面HIEF得出,正方形体AB C’ D’--HIEF的透视图就以得出。
平行透视
距点法
距点法(又称测点法或量点法),不用平面图 距点法 作图,只以平面图的尺寸直接在基线上量出距 离作图,以45°消失点的距离点为测点。
• 一 用距点法作立方体的透视
• (1) 先确定好正方形体的平面图 平面图ABCD和立 平面图 立 面图ABIH的尺寸大小。 面图
(2) ①定出视平线 视平线(HL),任意定心点 心点(CV), 视平线 心点 并过心点做视平线的垂线 过心点做视平线的垂线。在CV下方任意定 过心点做视平线的垂线 足点(SP)。 足点 ②再以CV为圆心,以CV到SP的距离为半径画 圆与HL交于两点分别为左距点 左距点(DL),右距点 左距点 右距点 (DR)。 ③在CV和SP之间任意定基线 基线GL,使之平行视 基线 平线(HL)。
• (如作室内透视效果图,要求重点表现地面和家具时,应选择高视平 线的构图;要求重点表现天棚和灯具时,就应降低视平线的高度。下 面举例说明不同透视角度的构图。)
• • • • • • •
a. 视点居中,左右墙面能够均等表现。 视点居中,左右墙面能够均等表现。 b. 视点偏右,重点表现左侧墙面。 视点偏右,重点表现左侧墙面。 c. 视点偏左,重点表现右侧墙面。 视点偏左,重点表现右侧墙面。 d. 视点居中,视平线偏低,重点表现天棚。 视点居中,视平线偏低,重点表现天棚。 e. 视点居中,视平线偏高,重点表现地面。 视点居中,视平线偏高,重点表现地面。 f. 视点偏右,视平线降低,重点表现天棚和左侧墙面。 视点偏右,视平线降低,重点表现天棚和左侧墙面。 g. 视点偏左,视平线提高,重点表现地面和右侧墙面。 视点偏左,视平线提高,重点表现地面和右侧墙面。
建筑透视
![建筑透视](https://img.taocdn.com/s3/m/10615e49e45c3b3567ec8b17.png)
建筑透视一.透视图的意义设计需要用图来表达构思。
在广告艺术、建筑学、室内设计、雕塑设计、装饰设计和工业设计以及其他相关领域里,都是通过表现画将设计者的构思传达给使用者的,也就是通过图画来进行交流的。
对任何一位从事表现艺术设计的人来说,透视图都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从事美术、建筑、室内设计,都必须掌握如何绘制透视图,因为它是一切作图的基础。
透视有助于形成真实的想象。
而且它是建立在完美的制图基础之上的。
透视画,是把建筑物的平面、立面或室内的展开图,根据设计图资料,画成一幅尚未成实体的画面。
将三度空间的形体转换成具有立体感的二度空间画面的绘图技法,并能真实地再现设计师的预想。
透视画,不但要注意材质感,对于画面的色面构成、构图等问题,透视画技法在绘图技法上负有很大的责任,因为优秀的透视画超越表面的建筑物说明图,具有另一方面的优异绘画性格。
在建筑、室内设计的表现画中,所表现的空间必须确切,因为对空间表现的失真会给设计者和用户造成错觉,并使各相关部位出现不协调感。
常画透视画的人们,不一定完全忠实于透视画法的作图过程,大都用简便方法的为多。
这种方法不但省时,并能提高视觉效果,但这需要经过绘画和透视技法的训练后,才能如愿。
它需要对立体造型的建筑物、室内空间有深度的理解和把握。
透视画和绘画、雕刻不同,不能用纯粹形态单独完成,不能视透视画为专门技术,而只学其技巧就自认为大功告成了,必须和原设计方案密切配合,掌握设计意图,这样才能充分表现设计者的思想构思。
透视图概念:透视图即透视投影,在物体与观者之位置间,假想有一透明平面,观者对物体各点射出视线,与此平面相交之点相连接,所形成的图形,称为透视图。
视线集中于一点即视点。
透视图是在人眼可视的范围内。
在透视图上,因投影线不是互相平行集中于视点,所以显示物体的大小,并非真实的大小,有近大远小的特点。
形状上,由于角度因素,长方形或正方形常绘成不规则四边形,直角绘成锐角或钝角,四边不相等。
园林制图项目六 透视图
![园林制图项目六 透视图](https://img.taocdn.com/s3/m/3e148bf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4.png)
项目六透视图一、教学目标1. 能进行一般透视图的绘制。
2. 会根据园林设计图绘制园林鸟瞰图。
二、课时分配本项目共2个任务,分配4个课时。
三、教学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用视线法和量点法熟练绘制透视图,手工熟练绘制园林鸟瞰图。
四、教学难点绘制园林鸟瞰图。
五、教学内容任务一透视图的绘制一、透视图基本知识透视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
如图6-1所示,假如人们透过一个透明的画面来观看物体,那么观看者的视线与画面相交所形成的图形称为透视。
若将看到的形体在画面上描绘出来,这样所形成的图称为透视图。
透视图具有消失感、距离感。
空间中同样体积、面积、高度和间距的物体,随着距画面近远的变化,在透视图中呈现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疏远密的特点。
另外空间中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在透视图中仍保持平行关系。
空间中与画面相交的直线有消失感,这类平行线随着远离画面方向延伸,在透视图中逐渐靠拢并汇于一点,即灭点。
随着物体与画面的相对位置的改变,物体长、宽、高三组主要方向的轮廓线可能与画面平行或相交。
由于平行于画面的直线没有灭点,而与画面相交的直线有灭点,据此,我们将透视图分为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三类。
二、视线法作透视图视线法作图原理就是中心投影法,即过投影中心S作一系列视线(投影线)与实物上各点相连,这些视线与画面相交,得到各投影点,将各投影点相连而成的图形就是该物体的透视图。
用视线法作透视图,可以归结为以下三步,即:首先求作物体的方向轮廓线的灭点和迹点,再利用灭点和迹点求出物体的次透视图,最后利用真高线画出各部分高度,从而完成整个物体的透视作图。
下面以例代理,介绍视线法作透视图的方法。
【例6-1】设有一立方体,将其放于画面后,并与画面倾斜一角度。
为了方便作图,将立方体的一棱边靠紧画面(以PP表示),如图6-4所示。
图6-4(b)为其水平投影。
GP 表示地平面。
已知观察者的眼睛(视点)在地平面上的垂直投影即观察者站立的位置(站点S)及观察者眼睛的高度,即画面上视平线HL与画面和地平面的交线(基线)GL之间的距离(也称为视高)。
土木工程制图第四版
![土木工程制图第四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802d78dd3383c4ba4cd2bc.png)
§10.7 透视图的计算机处理技术
49
50
16
§10.2 直线的透视
五、铅垂线的透视
铅垂线是平行于画面的直线,其透视与直线本身平行,为一 竖直线。位于画面内的铅垂线,其透视反映了自身的真实高度, 故称为真高线。利用真高线便于根据点的高度作出其透视。
17
§10.3 视点、画面和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一、视点位置的选择原则
要求物体位于以视点为锥顶,以主视线为轴线,顶角为 28°~37°的圆锥所包围的空间内。如果用视距来调节视角大小, 宜按透视的极限宽度B取视距为1.5B~2B。
6
§10.1 透视的基本概念
三、点的透视
观察图中关系可知,s'a'、s'ax是视线SA和Sa 在画面上的投
影,sa是二视线在基面上的投影,过sa与p-p的交点在画面内引竖直
线,可在s'a'、s'ax上交出A0和a0。
7
§10.1 透视的基本概念
具体画图时,常将画面与基面分开,边界也可以不画。
10秒后自动演重播播
互相平行的直线有共同的无穷远点,因此拥有同一个灭点, 即互相平行的直线,在透视图上汇交于同一个灭点。
11
§10.2 直线的透视
二、基面上直线的透视
基面上任何直线的灭点都在视平线上。
12
§10.2 直线的透视
二、基面上直线的透视
基面上垂直于画面的直线,主点就是其灭点。
13
§10.2 直线的透视
二、基面上直线的透视
来 无意,也不可能设计出来能为大家“统一”使用的电子讲稿。
由 于各校的专业实际、学时、学生水平、教学条件以及教师的教 学风格的不同,必然对演示文稿会有不同的要求,期望有不同 的风格。本套演示文稿仅仅是提供一种借鉴,做了一些基本的 准备,使用者在使用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其做个性 化处理:删除本页的声明,调整内容结构,改进编排顺序,简 化、削减文稿中的文字份量,加强图形、图片、视频、动画的 表现效果,充实你的精彩表演方法,把它改造成符合你自己需 要的、能更好展示教学水平的、表演技艺出众的实用化作品,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祝你圆满成功!
第4章 斜面透视PPT课件
![第4章 斜面透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c4fe9931b765ce040814b0.png)
1、水平也画面成45度角斜面朝上者四边向 上的天点水平连接距点消失。朝下者向地点 水平连线上的距点消失。
近角正对画者的透视形左右对称,远近两角都在 视垂心上,在画面左右两侧时,透视形里狭长, 在画斜面朝上者四边向天点水平连线上的两距点 消失,斜面朝下者四边向地点水平线上的两距点 消失。
其他变化与成角透视的平置正方形透视原理基本 相同。
可编辑课件
12
可编辑课件
13
学 生 作 业 图 例
可编辑课件
14
可编辑课件
15
可编辑课件
16
俯仰透视主要特点
1.主视线(视中线)不再平行基面,向下或向上倾斜,
代表倾视视域的出现。随之与主视线保持垂直关系的
画面不再垂立基面,也向下或向上倾斜。
2.所有垂直基面的边线,在倾视画面中,于中心垂线
可编辑课件
11
透视分析
1.坡状面原主体为平行透视关系的,侧边直角线,消 失到心点。坡状面原主体为成角透视关系的,侧边 成角线,消失到余点。 2.属平行透视关系的近低远高坡面边线消失到心点垂 直上方的天点,近高远低坡面边线消失到心点垂直 下方的地点。三个灭点统一到同一正中线上。 属成角透视关系的近低远高坡面边线消失到余点垂 直上方的天点,近高远低坡面边线消失到余点垂直 下方的地点。三个灭点统一到同一过余点的垂线上。 3.近低远高坡面与近高远低坡面对地面夹角相同时, 天点与地点到视平线距离相等。 4.正确运用阶梯分割方法,各级台阶高、宽、深的透 视变化会准确到位。
3 在基线上定A,B。由A照侧面图定d。从A引透视
线向心点和天点,B点引透视线向天点交于D'。由
D'引水平线与引向天点的线相交于C'点。即画成
倾斜正方形。
第六章第四节平面投形法作透视图
![第六章第四节平面投形法作透视图](https://img.taocdn.com/s3/m/18e025d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10.png)
7
平行投形法作透视图 解题步骤:
1. 找消失点V
2. 找量高线
量高
3. 定位
做量高面
小结
8
透视角度
C.V.
视角
画透视图时,人的视野可假设为以视点E为顶 点的圆锥体,它和画面垂直相交,其交线是以C.V. 为圆心的圆,圆锥顶角的水平,垂直角为60°,这 是正常视野作出的透视图,不会失真。有时若有特 殊要求,可加阔视野,即扩大视角,是画出的透视 图空间显得更宽阔、深远。
透视角度
建筑物、画面、视距不变,视点的高低变化使透视图形产生 仰视图、平视图和俯视图(鸟瞰)。 •视平线在地平线以下时。 •视平线在建筑物高度以下,地平线以上时。 •视平线在建筑物高度以上时。
视高
仰视图
G.L. H.L.
ES
平视图
H.L. G.L.
ES
H.L.
ES
俯视图
G.L.
透视角度
画面、视点的位置不 变,立方体绕着它和画面 相交的一垂边旋转,每转 22.5 °时所形成的透视图 形。
平行投形法作透视图
作图步骤: 作法举例
透视图中配景的画法
已知:如图,地面上任意位置A、B、 C三点,视高为1.2m,人高为1.7m 求作:透视图上A、B、C三处人的透 视原。理:凡和画面平行的直线,透视亦和原直线平行。 凡和画面平行等距的等长直线,透视亦等长。 (参P75
图A、B)
1、任意位置做量高线。
E
gf
B ab
B’
b’
O1 O
4、找出屋脊量高线。 画出屋脊透视。
延伸屋脊到画面, 找出屋脊量高线。
Vx H.L.
5、找出其余轮廓透
F0
视。加深轮廓线。
室内设计透视(4)
![室内设计透视(4)](https://img.taocdn.com/s3/m/78dbfafc700abb68a982fbdf.png)
2、人物与车辆的透视画法 、
三、阴影的透视画法 1、阴影的常用名词术语 、
阳面、阴线、影子、影线、乘影面、阴影、 阳面、阴线、影子、影线、乘影面、阴影、慢射光线
2、室内灯光下家具阴影的画法 、
3、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阴影画法 、
建筑物平面阴影的画法
平面图中树木、 平面图中树木、灌木阴影画法
室内设计透视( ) 室内设计透视(4)
室内平角透视图的画法 人物的透视图 阴影的透视画法
一、室内平角透视的画法
室内平角透视的特点是后墙面与画面稍成角度, 室内平角透视的特点是后墙面与画面稍成角度,消失 现象比较平缓,两侧墙面有构成一点透视之感, 现象比较平缓,两侧墙面有构成一点透视之感,但画面所 成之角是两点透视。平角透视图比一点、 成之角是两点透视。平角透视图比一点、两点透视的用途 更为广泛。 更为广泛。
平角透视作图方法一(已知房间高 、 平角透视作图方法一(已知房间高3M、长7M、深6M) 、 )
平角透视作方法二
二、人物的透视图
1、室内人物与配景的透视画法 、
室内人物及所有的配景都要按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绘制, 室内人物及所有的配景都要按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绘制, 作图时根据室内真高线, 作图时根据室内真高线,把各种姿势的人物依照着室内透视绘 制出来。在画透视图人物头部时, 宁小勿大。 制出来。在画透视图人物头部时,要宁小勿大。
建筑、树木、 建筑、树木、灌木等阴影的综合表现
第五章 灭点法作建筑透视(改1)
![第五章 灭点法作建筑透视(改1)](https://img.taocdn.com/s3/m/28021ab7fd0a79563c1e72cb.png)
n
ap
bp
f
s
N A° B° F L b° a° n
四、用灭点法求矩形平面的透视(全线相交法)
fx n
bp
dp
fy
Fx C° B° A D°
Fy
N
§5-2 用灭点法作建筑形体透视图
一、求长方体的两点透视 二、求组合长方体的两点透视 三、纪念碑的二点透视
四、求建筑形体的一点透视 五、求两坡顶房屋的两点透视
P B
A b H g bp B° H b° a g
b1
b1° S a1° g1 s
G1
二、透视平面图的作图方法
b
H
bp
a
H
B° H g'
s A Fy H g'
Fx
b° a
b1° g1'
a1 g 1'
三、两坡顶房屋的两点透视 2
1 m b e f n5 a d n4 l
平面图
P fx
c
fy P
n1 mp bp
fx
b a bp
hp gp fp
ep
cp dp
fy
Fx
H° h ° G° g ° F° 真高线 A1
Fy
3 A 2 B° 1 b° a
f° E°D° C° e° c d°
3" 2" 1"
四、用视线法作阳台和挑檐的透视
a h fx hp ap bp cp d ep j kp k e
c
b
gp m p g
E°
G° Fy
d°
B° 1° b° 2°
e°
g°
C° 4° 3 ° A° c°
透视学成角透视ppt课件
![透视学成角透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2b915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1.png)
工具材料:直尺、铅笔、三角板等绘图仪器。
考核标准:透视准确,能够熟练运用测点法 绘制成角透视效果。
基斯·帕金森插图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绘图中测点法截取步骤:
4、在画面底边基面上定出B点,经过B点量出50厘米 (因为已经设视高为1米,因此二等份,其中一份50 厘米,以此为测量数据)。得到BC=50厘米,把B点 连接VP1,得到B-VP1(画面空间中消失左方的直线), 再把C点连接M测点(画面空间中消失右方的直线), 则交B-VP1,截得A点。
直观空间图分析步骤
3、以VP1为圆心,VP1-EP为半径长,水平 摆动,求得测点M,得到VP1-M等于VP1-EP。 连接M-EP,构成等腰三角形,夹角33度(根据 内错角相等原理)。
4、经过B点在GL基线上量出BC等于50厘米 (把HL的高度分成二等份,取一份长即为50厘 米),通过C点做一条平行EP-M的直线,交于B
在二点透视中,方形物体的垂直边线仍然垂直;与地 面平行的水平线,各自与画面成一定的角度向左右两 方远伸,分别往地平线上左右消失点(又称余点)集 中。
表现出的画面效果较自由,具有活泼、生动的特点, 与真实场景空间相比,具有很好的真实性、且变化多 样、纵横交错的特点,有助于表现复杂的场景及丰富 多采的人物活动。
生认真观察、认真构思。
1、什么是成角透视?成角透视的特点及 其应用?
题目:“徒手(速写)绘制一张室内一角 透视图”
要求:根据所讲的成角透视的画法步骤, 绘制一张基本内容准确的成角透视。
工具材料:速写用具。
考核标准:基本透视准确,能够把成角透 视理论运用到实践。
三、工程上常用的几种图示法
![三、工程上常用的几种图示法](https://img.taocdn.com/s3/m/2aec16d7a8956bec0975e3af.png)
第二章投影的基本知识课外小知识: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地面点的空间位置须由三个参数来确定,即该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置(两个参数)和该点的高程。
1.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置: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置,可用地理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表示。
(1)地理坐标是用经度λ和纬度φ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置,由于地理坐标是球面坐标,不便于直接进行各种计算;(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利用高斯投影法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广大区域内确定点的平面位置,一般采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高斯投影法是将地球划分成若干带,然后将每带投影到平面上。
本章主要介绍投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正投影的特性以及形体三面正投影图的形成与规律;重点介绍了点、线、面的投影特征和作图方法。
知识目标:1、了解投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理解正投影的特性及优缺点;3、掌握点、线、面的投影特征;4、掌握形体三面正投影图的形成;5、掌握三面投影图的规律和作图方法。
能力目标:1、能解释正投影的特性及优缺点;2、能用制图工具仪器绘制工程常见简单形体的三面正投影图;3、能使形体的三面正投影图的尺寸标注符合标准。
开章语:为了使工程构筑物表达得清晰、简洁、明了,工程图样通常应用正投影原理绘制,它是工程制图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92)中也规定,结构物的视图宜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所以,我们必须了解正投影法的投影特性,掌握绘制形体三面正投影图的方法和原理,熟悉《国标》的相关规定。
本章主要介绍了:投影的概念和分类;正投影的特性;三面正投影图的形成及其绘制;形体表面上的点、线、面的投影。
第一节投影的概念和分类一、投影的概念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面上产生影子,如图2-1-1,桥梁在阳光照射下在水面成影。
图2-1-1 桥梁在阳光下成影图2-1-2(a)是桥台模型在灯光的照射下,在纸面上产生的影子。
这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人们把它称为投影现象。
透视学-第四章-倾斜透视-张岩PPT课件
![透视学-第四章-倾斜透视-张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ed93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1.png)
倾斜透视
——基本理论
1、上斜平行透视 2、下斜平行透视
•23
倾斜透视
——基本理论
3、上斜成角透视 4、下斜成角透视。
•24
倾斜透视
——基本理论
三、仰视、俯视的倾斜透 视 俯视、仰视倾斜透视是由 于中视线对基面倾斜而导致 方形物与画面倾斜的透视。
•25
倾斜透视
——基本理论
三、仰视、俯视的倾斜透视 种类: 1、正仰视、正俯视 概念:视平线与地平线分离,中 视线与地面垂直,且地面与画面 平行,画面中的方形物透视投影 特征与平行透视相一致,只有一 个消失点,实际上是一点透视。
•14
倾斜透视
——基本理论 俯仰视域的形成与分类 根据视向的变化规律,倾斜透视可分为两种类型: 平视的倾斜透视和俯视、仰视的倾斜透视
•15
倾斜透视
——基本理论
二、平视的倾斜透视 平视倾斜透视是由物体倾斜而形成的透视,也称为 斜面透视。 斜面透视的中视线与地面平行,视平线与地平线合 二为一,但方形物的一个面与地面形成了一边高一边 低的倾斜状态。其中斜面近高远低的叫下斜,近低远 高的叫上斜。
倾斜透视的写生:
1、对成角俯仰透视建筑写生,我们可以先凭
感觉作画,然后在画面上确立地平线、中心垂
线
2、画出三条建筑主要变线,加以延长,必然
会与地平线、中心垂线相交出有关的灭点。然
后利用这些灭点,一一验证凭感觉得到各条变
线。
3、有了这三条变线,画起来容易把握形象。
4、写生时还需要注意三个灭点,不能同时距
•34
(三)成角仰视透视(地平线在下面)
1、所有的边都消失,产生3个灭点,视点到三个灭点的视 线互为垂直。 2、成角透视的左右成角边,对仰视画面,已变为左右两组 近高远低边,向下水平消失到地平线上左右两个灭点。两 个灭点在平视心点两侧。 3、垂直边变为近低远高边,向上垂直消失到中心垂线上•的35 顶灭点。
建筑装饰制图 第九章透视
![建筑装饰制图 第九章透视](https://img.taocdn.com/s3/m/458420cd9ec3d5bbfd0a7488.png)
P
站点
s
例8 求形体的 两点透视
例
8
( 两 点 透 视 )
PH
画面线
PH
h Vx
视平线
h Vy
P 立面图
基线 s 站点
P
例9 作台阶的两点透视
先画两边 挡板的透视。 再画右挡板 内侧台阶轮廓 线的透视。
例9(台阶 的两点透 视)
PH h
Vx
真高线
a(b)
真高线
PH h
Vy
a
b
P
s
P
例10 求房屋的两点透视
中国传统绘画中 的空间观念 中国有着优 久的绘画历史,古 代的画论中曾论 述过画风景要注 意“远山无石、 远树无枝、远水 无波、远人无 目”、浓淡虚实 以及“三远法” 等纵深空间的问 题。
虽然中国的画家只停留在这种近大远小 的感觉上,没有像西方学者那样运用科学的 方法加以论证。但由于中国人重主观感知, 认为绘画是艺术而非科学,重主观、求本质、 讲艺术。强调依靠对物体的感知、记忆、想 像将物像通过“似与不似”之间艺术地反映 出来。 这是由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绘画观念、 思维方式所决定的,不能用已知的西方焦点 透视,简单评判中国画的空间表现方法,否 则会造成误解。
一般都是在住宅设计和住宅销售时使用。从高处俯 视的透视图又叫做“鸟瞰图”或“俯视图”。住宅透视 图一般要严格地按比例绘制,出于某种需要和测绘计算 上的困难,有些透视图不一定严格按比例绘制,并进行绘 制上的艺术加工,这种图通常被称为住宅建筑的表现图。
一幅绘制精美的住宅建筑表现图,就是一件艺术作 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目前普遍采用计算机绘制 的效果图,其特点是透视效果真实。
画 PH 面 线
设计透视应用第4章 三点透视图的画法及应用
![设计透视应用第4章 三点透视图的画法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b60ad1abe23482fb4da4cfd.png)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图425 坐标法的仰视效果
4.4 三点透视中的仰视与俯视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图426 量点法的仰视效果
4.4 三点透视中的仰视与俯视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图427 一个建筑物的仰视效果
4.5 视平线段再认识
图428 两点、三点透视中的倾斜视平线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4.6 透视的失真及灵活应用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4-19.tif
2.量点法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4-20.tif
4.3 三点透视中的斜灭线应用 斜线灭点在三点透视中的应用与两点透视完全一致, 以图421中物体的三点透视为例,由于该物体上有一族 相互平行的斜线,若要毫无关联地逐一画出则作图繁 琐而且容易丧失精度,利用这些线在同一个面上的特 点,首先找到该平面的灭线,只要确定其中一条斜线 的灭点,其他线就很容易被画出来。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坐标系法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4-2.tif
1.坐标系法
设计透视应用4-4.tif
1.坐标系法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4-5.tif
1.坐标系法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4-6.tif
1.坐标系法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4-7.tif
2.量点法
(1)物体的三条主棱线的交点必须设置在画面上(读者可以回顾 一下两点透视中要求一条垂直主棱线必须在画面上的必要性)。 (2)过视点作一个与基线垂直的平面,该平面必须通过三条主棱 线的交点(这是限制了视点的左右位置以保证一条主棱线为铅垂 线,减少物体的透视失真)。 (1)如图412所示,作一条水平线定义为h-h,在其上确定两个灭 点VP1、VP2的位置(这是调整视点与画面的距离),并在画面适 当位置确定物体主棱线交点A(这主要是调整视点的左右位置和 与物体的相对高度),过A点作一条VP1、VP2的平行线即辅助基 线g′-g′。
4学习情境四绘制轴测图与透视图
![4学习情境四绘制轴测图与透视图](https://img.taocdn.com/s3/m/f30bd0c9102de2bd96058861.png)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目录学习情境一论述制图的基础知识学习情境二分析投影与正投影图学习情境三分析基本形体和组合体的投影学习情境四绘制轴测图与透视图学习情境五绘制工程形体图样学习情境六绘制与识读建筑施工图学习情境七绘制与识读装饰工程施工图学习情境八绘制与识读平法结构施工图学习情境九绘制与识读设备施工图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学习单元1 绘制轴测图学习单元2 绘制透视图学习单元1 绘制轴测图一、轴测投影的形成及有关术语(一)轴测投影的形成根据平行投影的原理,把形体连同确定其空间位置的三条坐标轴OX、OY、OZ 一起沿着不平行于这三条坐标轴的方向,投影到新投影面P上,所得到的投影称为轴测投影,如下图所示。
轴测投影的形成由于轴测投影是根据平行投影原理形成的,因此轴测投影具有平行投影的特点,主要包括:平行性、定比性和真实性。
(1)平行性。
形体上原来互相平行的线段,轴测投影后仍然平行。
(2)定比性。
形体上原来互相平行的线段长度之比,等于相应的轴测投影之比。
(3)真实性。
所有与轴测投影面平行的直线或平面,其轴测投影均反映实长或实形。
(二)轴测投影的有关术语结合上图将轴测投影的有关术语进行解释:(1)轴测投影面。
在轴测投影中,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
(2)轴测轴。
直角坐标轴的轴测投影称为轴测投影轴,简称轴测轴,用、、表示。
(3)轴间角。
在轴测投影面P上,三个轴测投影轴之间的夹角称为轴间角。
(4)轴向伸缩系数。
在轴测投影图中,轴测投影轴上的单位长度与相应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之比称为轴向伸缩系数,也称为轴向变形系数,用p、q、r表示。
X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Y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二、轴测投影图的分类(一)正轴测投影图当轴测投影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时,得到的轴测图称为正轴测投影图,也称正轴测图。
正轴测图按照形体上直角坐标轴与轴测投影面的倾角不同,可分为:正等轴测投影图、正二等轴测投影图和正三等轴测投影图等。
1.正等轴测投影图投影方向与轴测投影面垂直,空间形体的三个坐标轴与轴测投影面的倾斜角度相等,这样得到的投影图称为正等轴测投影图,简称正等测,如下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确定画面和视点的位置
二、确定视平线和视角
三、求水平线的灭点
四、求地面线的透视
五、求长方体底面的透视
六、竖高度
3.2.2 透视图的画法
成角透视 (1) 长方体的透视
[例8.1] 已知长方体的平面图及其高度l、基线g′—g′、视 平线H—H、画面线P—P、站点s,求作长方体的 透视。如图8.23
点的透视仍为一个点,点位于画面上时,其透 视为其本身。
直线的透视一般仍为直线,直线上一点的透视, 必在该直线的透视上。
平行于画面的直线组,没有灭点。 位于画面上的直线,它的透视与直线本身重合
且反映实长。 与画面相交的平行直线组必有共同的灭点。水
平线的灭点必位于视平线上。
3.2 透视图的画法
[解] Ⅰ.分析 Ⅱ.作图 (1) 求灭点Fx、Fy (2) 确定长、宽两组直线的透视方向 (3) 作长方体底面的透视 (4) 求各竖直线段的透视 (5) 连接各透视点并加粗图线。
图8.23 作长方体的透视
(3) 房屋的透视 作房屋透视图的方法和步骤(图8.25、图8.26)
① 根据房屋的平面图,确定画面与房屋的角度。 ② 确定站点的位置。 ③ 确定基线和视平线。 ④ 按前述方法求出灭点Fx、Fy。 ⑤ 作房屋外形轮廓线的透视。 ⑥ 作门窗、柱、台阶、勒脚等细部的透视。 ⑦ 检查整理、加粗图线,完成整幢房屋的透视图。
3 透视图的画法
本章主要内容
透视图的基本知识 透视图的画法 透视图的简化画法
本章内容
3.1 透视投影的基本知识 3.2 透视图的画法 3.3 透视图的简化画法
3.1 透视投影的基本知识
3.1.1 透视图的形成 当人们站在玻璃窗内用一只眼睛观看室外的建
筑物时,无数条视线与玻璃窗相交,把各交点 连接起来的图形即为透视图。 透视投影相当于以人的眼睛为投影中心的中心 投影,符合人们的视觉形象,富有较强的立体 感和真实感,如图8.17所示。 透视投影过程如图8.18所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8.25 视角与站点
例9 求房屋的成角透视
PH
Vx h P
例 9 ( 两 点 透 视 )
PH
Vy h P
s
作已知矩形透视图的等同形 图8.35为在已知矩形透视图前提下,求作与其
等同的矩形透视。已知矩形透视图ABCD和它 的灭点F。
图8.35 作已知矩形透视图的等同形
透视口诀
口诀
平行线组共灭点 透视方向是关键 视线交点求端点 画面上定真高线
图8.17 透视图的效果
图8.18 透视投影过程
建筑物
玻璃窗 (画面)
视线
眼睛
透视图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特点 透视图的特点
与画面相交的水平线的灭点在视平线上。 与画面相交又互相平行的直线共一个灭点。 与画面重合的点、直线和平面的透视即其自身。 与画面平行的互相平行的直线的透视仍互相平行。
3.1.2 透视投影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