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 (1)

合集下载

《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上的应用技术研究》范文

《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上的应用技术研究》范文

《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上的应用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高性能混凝土(HPC)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使其成为现代桥梁工程建设的理想选择。

本文将就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桥梁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用建议。

二、高性能混凝土概述高性能混凝土(HPC)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工作性能的新型混凝土。

其特点包括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施工性能、高耐久性和长寿命等。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三、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1. 桥梁主梁建设高性能混凝土因其高强度和高耐久性,在桥梁主梁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能够满足大跨度桥梁的承载要求,同时其良好的施工性能使得桥梁建设过程更为便捷。

2. 桥梁墩台建设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墩台建设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其高耐久性可以抵抗恶劣环境对桥梁的侵蚀,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此外,高性能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有助于减少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裂缝问题。

3.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是现代桥梁工程中的重要形式,高性能混凝土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施工性能使得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更为便捷,同时提高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四、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1. 配合比设计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是保证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关键。

通过优化配合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针对不同的桥梁工程需求,应进行针对性的配合比设计,以满足工程要求。

2. 施工工艺研究施工工艺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在桥梁工程建设中,应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如泵送、振动、养护等,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3. 耐久性研究耐久性是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性能之一。

针对桥梁工程中的恶劣环境,应进行耐久性研究,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抗渗、抗冻等性能,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及其发展(全文)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及其发展(全文)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及其发展(全文)模板一:正文:一:引言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和广泛应用前景的建筑材料。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及其发展。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和特点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极高抗压强度、良好的耐久性和抗渗透性能的混凝土材料。

其主要特点包括:抗压强度高、波动性小、耐久性好、抗渗透性强、抗冻性好等。

这些特点使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领域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领域1. 桥梁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由于其优异的抗压强度和抗渗透性能,可以有效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2. 建筑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在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重要建筑物的抗震加固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其高强度和耐久性能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抗灾能力。

3. 水利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在水利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水坝、水管和水处理设备等建筑物的建造和维护中都需要使用到高性能混凝土。

四: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趋势1. 新材料的研发: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研发出更加优异的高性能混凝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2. 绿色环保:未来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

例如,利用废旧材料和再生材料制造高性能混凝土将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3. 技术应用的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先进和高效的制备工艺和设备。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 抗压强度:混凝土材料在受到压力作用时的抵抗能力。

2. 耐久性:指混凝土材料在长期使用和外界环境作用下不发生损坏和破坏的能力。

3. 抗渗透性:混凝土材料对水、气体和其他外界物质的渗透能力。

模板二: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高性能混凝土讲稿—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讲稿—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讲稿—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结构性材料,它具有很高的强度、耐久性和耐久性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性能混凝土逐渐成为建筑行业重要的材料之一。

本文将从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和特点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通常指强度等级在C50以上、特别是强度等级在C70以上的混凝土。

它具有优异的抗压强度、耐久性、渗透性、抗冻融性、防火性、耐酸碱性、抗腐蚀性等特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度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比通常的混凝土高出数倍,同时有很好的耐压性。

2.耐久性好: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很好的耐久性,不容易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的损害。

3.渗透性低:高性能混凝土渗透性低,它可以避免水的渗透和钢筋腐蚀。

4.防火性好:高性能混凝土的耐火性能好,不易受到高温、火灾等因素的影响。

5.耐酸碱性好:高性能混凝土抗酸碱性和腐蚀性好,它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历程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

当时,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的不断扩大,要求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都得到提高,为此,高强混凝土材料的研究逐步得到推广。

40年代末期,美国耐用材料协会ACC和美国铁路协会ARA两个机构先后提供了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和标准,并开始推广应用。

欧洲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加入了这一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近年来,国内研究人员和企业也开展了大量的高性能混凝土试验和应用研究,逐步在高速公路、大桥、港口、地铁、商业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领域1.公路和桥梁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和桥梁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高速公路、隧道和桥梁等结构,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能。

2.建筑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摘要】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优良的高强度、高耐久性能、高体积性能、高工艺性、力学性能和施工性能,并能长期保持其强度,有降低工程造价、方便施工、美化城市建设空间等诸多优点,其社会、经济性能益显著,是适应城市化、现代化基本建设的一项重大的技术举措,具有积极、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高强度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工艺;应用0 概述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指标,这种混凝土有可能为基础设施工程提供10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增多,建筑物的高层化与超高层化不可避免;公路网和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和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跨越大江、大河、深谷、海峡的大跨和超大跨桥,混凝土作为用量最大的人造材料,不能不考虑它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传统混凝土的原材料都来自天然资源。

尽管与钢材、铝材、塑料等其它建筑材料相比,生产混凝土所消耗的能源和造成的污染相对较小或小得多,混凝土本身也是一种洁净材料,但由于它的用量庞大,过度开采矿石和砂、石骨料已在不少地方造成资源破坏并严重影响环境和天然景观。

有些大城市现已难以获得质量合格的砂石。

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过早劣化,如何处置费旧工程拆除后的混凝土垃圾也给环境带来威胁。

高性能混凝土是符合特殊性能组合和匀质性要求的混凝土,它是某种特性适合于特殊工程应用和环境的一种混凝土。

对于一定的工程应用可考虑的特性实例为:易于浇筑,振捣不离析,早强,长期力学性能,抗渗性、密实性,水化温升,韧性,体积稳定性,严酷环境下的较长寿命。

它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下列性能有重点的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以及经济合理性。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 刘小萍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 刘小萍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刘小萍摘要:建筑工程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成就巨大,房产建筑的需求被城市化进程带动的同时,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的研发成为行业突破和生存的重点,而建筑工程最为重要的关键材料则直接决定着设计落地的质量和经济效益,这种背景下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填充此项空白,给大型建筑、高层建筑和特制构筑物带来了可能。

这就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改革的速度非常快,但是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却急需解决。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应用引言近些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程日渐加快,建设规模也日益增大,工程质量与工程结构的耐久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商品混凝土是最主要的建筑结构工程材料,使用范围之广,应用之多也体现出了其不可替代性。

当前,高性能商品混凝土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并且逐渐运用到各种工程项目。

1.高性能混凝土定义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生产具有混凝土结构所需要的各项力学性能,且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重点突出其选材常规,不是特殊材料混凝土,而又具有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高耐久性等特点。

2.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2.1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必要性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推动了很多国家的建筑行业向前发展,特别是大流动性高性能的商品混凝土,大大提高了建筑行业的施工水平,提高了施工的质量节省了劳动力,为较高楼层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可行性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应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这是建筑工程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要求。

2005年建设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通知》,在文件中重点提到了绿色发展理念:建设部部长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专门在大会上作了表示:我们国家将会大力开展科技方面的创新,以此来促进行业的发展步伐,将会大力发展建筑方面的以节能为前提的成套技术,以及能耗比较低的大型的建筑技术等等。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2、混凝土外加剂在商品混凝土中应用初探3、探讨低价中标在建筑工程中的合理应用4、建筑结构的加固与鉴定研究5、建筑工程司法鉴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6、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7、某大学教学楼建筑节能设计8、某水电站施工组织设计9、某框架结构住宅楼的施工组织设计10、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研究11、生态建筑节能模式研究12、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特性研究13、~~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4、~~工程投标报价的分析确定15、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分析16、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分析17、工程项目施工监理研究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选题原则: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原则上尽量选做工程设计型与施工技术型课题,不做理论研究型与管理型课题、1、?高边坡的稳定性评价2、?×××大厦桩基础设计3、?×××滑坡稳定性评价4、?×××道路绿色边坡设计与施工浅析5、?后压浆技术在×××地基施工中的应用6、?×××大厦基坑支护设计7、?×××大楼设计题目1:某厂区综合办公楼基础结构设计内容要求:(包括规定阅读的文献、应完成的程序、图纸、说明书等)根据提供的建筑施工图,完成要求工作量的结构设计(一)设计要求1、?基础:桩基(φ377,有效桩长取24米,单桩承载力为400KN/M2)2、?抗震设防烈度:6度3、?砖砌体:地面以上采用KP1型多孔砖;地面以下采用标准砖。

(二)设计内容与应完成的工作量1、所设计内容的结构说明2、桩及基础平面布置图3、承台祥图4、计算书(三)主要参考资料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等国家规范2、《简明钢筋混凝土设计手册》3、《地基基础设计手册》4、《建筑结构强制性国家标准》5、有关专业课程教材6、所附建筑平面、立面图题目2:某厂区综合办公楼上部结构设计内容要求:(包括规定阅读的文献、应完成的程序、图纸、说明书等)根据提供的建筑施工图,完成要求工作量的结构设计(一)设计要求1、结构形式:钢筋砼框架2、抗震设防烈度:6度3、砖砌体:地面以上采用KP1型多孔砖;地面以下采用标准砖。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

99报 刊 荟 萃kejizongheng 科技纵横一、技术发展的背景混凝土的发展已经有两百余年,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建筑材料和人造材料。

因为混凝土具有制作成本低、质量可靠、使用便捷等特点,混凝土的发展趋势不断上升。

平均值从30年代的10MPa 到70年代的40MPa,大多数发达国家更是使用50MPa 的混凝土。

尽管生产混凝土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资源的利用相对于其他建筑材料来说少很多,但由于需求量过大,也逐渐出现了大规模的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短缺。

所以未来混凝土的发展也要从根本上减少资源的使用,增加工业废渣的二次利用率,注重质量的提升,因为耐久、高强的质量也是另一角度的节约资源。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高性能混凝土”这一说法。

二、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从20世纪60年代到开始20世纪90年代,混凝土技术从高强度、高流态的时代发展成了高性能时代。

而如今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成了土木工程的研究重点。

尤其是如何针对不同环境下的侵蚀程度来提出材料性能的经验和估算大致的使用年限。

综合分析来看,目前的高性能混凝土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

与传统的基准混凝土相比,混凝土的强度变高,耐久性更好,而且混凝土硬化阶段还大大降低了水化热情况,比较之下更节约原材料,对环境的破坏更少。

(二)超高性能混凝土顾名思义,这一类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就是超高强度和密度,其抗压强度高达3000MPa,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应用,在一些如核电站工程等特殊领域也符合建筑标准。

(三)智能混凝土智能混凝土能够对环境进行感知,有自适应性,并且还能够进行自动修复。

已知的智能混凝土类别有损伤自诊断混凝土、温度自调节混凝土等。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前景高性能混凝土(HPC)是近年提出的,在混凝土技术经济型基础上融入了高科技,具有流动性大、强度高、耐久性号、低水化热等特点,这也代表着当今混凝土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HPC 的提出和发展应用,不同建筑的开发设计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引起社会上的重度关注。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ncrete)是一种适应新时代潮流,符合现代建筑风格和经济形势的新型建筑混凝土,其建筑特点最显著的就是耐久性,面对不同使用使用情况,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经济性都是经得起考验的。

1研究背景随着国际经济形势逐渐严峻,中国建筑行业难免面临一些窘境,建筑材料高强度材料造价太高、造价低的建筑材料使用性能又不符合标准、材料源的采集合成过于复杂等等一些建筑行业前后两难的问题,所以必须尽可能解决建筑行业的建筑原材料问题,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应运而生。

随着国外与国内乡村城市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民娱乐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对疫情的警惕与防止,混凝土应用在百姓眼中已经十分普遍,但是在发展混凝土的同时一定要对其性能把握准确。

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对材料源,质量检验,配合比,坍落度,施工条件的要求比一般混凝土的要求更苛刻。

2研究生产材料高强度混凝土是我们根据普通混凝土研究比对,加之一定科学理论的基础提出的新概念。

顾名思义,就是要适应太空中极端的恶劣环境,可以作为建筑材料的新型混凝土。

高强度混凝土是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创新性新能源材料,虽然都是混凝土,但在成分比例功能上却大不相同。

我们以研究普通混凝土的结构性质等为基础,深度挖掘一种可以利用生物资源制成的新型材料。

通过比对二者之间的结构和性质,得出了太空混凝土这一大胆设想。

废旧建筑中具有丰富的资源,若能应用新型原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将会极大地将增强我们在建筑原地中“自给自足”的能力,减少对原生材料的依赖。

而高强度正是完美的利用这一概念。

如果能重复利用建筑场地的砖瓦,钢筋,木材,岩石等材料,加建筑垃圾和建筑土壤组成的,利用原建筑中的原位资源与原生材料的进行二次有机结合,其结果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因此,高强度混凝土的成功研制将为人类的有机住房打下建筑基础和具体可操作性,也为建筑产业的振兴计划做出重大贡献。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概述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具有优异性能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耐久性、抗裂性、耐化学侵蚀性和工作性能等指标均优于普通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旨在提高建筑物的强度、耐久性、安全性和节能性,有利于推动现代建筑技术的进步,提升建筑品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发展历程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由法国的材料科学研究所研发。

90年代初,日本开始大量研究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推广应用并完善了相关标准。

此后,欧美、加拿大、韩国等国家也相继开始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升级,发展趋势也愈加明朗。

技术特点高性能混凝土相对于普通混凝土而言,有着如下的技术特点:1.抗压强度高。

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远高于普通混凝土,可达到100MPa以上。

2.耐久性好。

高性能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致密性好,抵御水侵蚀和化学侵蚀能力强,耐久性好。

3.抗裂性强。

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稳定、伸缩性小,抗裂性强。

4.施工性能优。

高性能混凝土流动性好,施工性能优,便于浇筑,形成均匀、致密的混凝土结构。

5.环保节能。

高性能混凝土采用高强度水泥减少用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符合现代建筑节能环保的要求。

应用领域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1.高层建筑:高层建筑需要承受较大的风荷载和地震荷载,高性能混凝土能够为建筑提供强大的支撑。

2.桥梁和隧道: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提供稳固的结构支撑力,增强桥梁和隧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水利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可以满足渠道、坝体等水利工程中对耐久性、抗渗透、抗冲刷的要求。

4.航空航天工程: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性、抗裂性和耐久性能够保证航空航天工程长期稳定运行。

5.地下管道和储罐:高性能混凝土的耐腐蚀性和耐久性能够满足地下管道和储罐的使用要求。

作为一种优良建筑材料,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很多独特的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和基础工程中。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摘要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是对传统混凝土技术的突破。

本文就高性能混凝土在技术上的发展和应用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钢筋混凝土基础是现代建筑工程中钢筋结构施工的主体。

我国每年的混凝土使用量约为十亿立方米。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前景。

随着现在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兴起和建筑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和发展,将大大提高我们的建筑工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建筑工业的高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提高建筑技术知识的发展。

关键词: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前言在21世纪初,快速发展的建筑技术不断进步,并大大改善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新的混凝土技术不断出现在不同的现代大型建筑中。

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我国经济和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现今高性能的混凝土及施工技术正处在研究阶段。

但我相信,其未来肯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许多施工优点:(1)能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2)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压力,施工相对安全;(3)能减小建筑施工的噪音。

(4)能缩短建设工期。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的方式方法:浇筑速度不能过快,以确保连续不断浇筑,直接滴落不超过3米,同时合理地分配管道,防止过早干涸。

1.高性能混凝士的特性人们又称高性能混凝土为三高混凝土,即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力学性能: (1)良好耐久性:这种具有高性能的混凝土必须具备较好抵抗掺杂和防止介质冲击腐蚀的能力。

且具有高弹模、低收缩、低涂层改变和温度应变,在采用硬化工艺的过程中具有较为稳定的体积和腐蚀特性,细观外形结构致密,不易在空气中产生宏观和微观裂缝,抗掺耐腐蚀能力好。

混凝土在碳化,氯离子的作用和侵蚀,钢筋腐烂,碱性骨料的反应,冻融和破坏这几个方面都可以认为是对于建筑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重大破坏。

(2)优秀的工作性:有更好的能力来填充和防范,同时可以反映出重力作用下的流动性和混凝土化合物的变形。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模板)-大工论文(通过)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模板)-大工论文(通过)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模板)-大工论文(通过)网络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研究中心:层次:专业:年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完成日期: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内容摘要混凝土是现代工程结构的主要材料,高性能混凝土(HPC)是近年来混凝土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通过回顾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讨论了目前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趋势。

阐述了典型高性能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及工程应用,研究高性能混凝土和新型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后可得出结论:高性能混凝土就是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价。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矿物掺合料;配合比;工程应用I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目录III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III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引言混凝土是现代工程布局的主要材料,高性能混凝土是近年来混凝土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通过回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近况,会商了木钱水泥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趋向。

当前一个时期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向为高强化、高性能化、绿色化、高技术化和复合化。

论述了目前高性能混凝土(HPC)的定义、组成、组织布局、共同比设想及养护还有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正在向高强、高性能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材料的发展方向,其应从1824年波特兰水泥发明开始,混凝土材料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以水泥为胶结材的混凝土也取得了具大的发展,由普通混凝土向高性能混凝土发展。

从20世纪以来,混凝土就己成为房屋建筑、桥梁、水利、公路等现代工程结构首选材料,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中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其用量巨大。

据统计,当今我国每年混凝土用量约109m3,并且随着我国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用量将继续快速增长。

人类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又一种新型混凝土涌现出来。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

3 高体积
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直接影 响结构 的受力性能 . 严重 者会影 响结 构 的安全 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 可分成三类 . 一类是混凝土在凝 结过 程 中发生 的体积 变形 . 总称为收缩变 形 : 另一类是混凝土在 承受 荷载 后发主要办法有 : 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 降低其使用应力 。 减少混凝土 中 的水泥浆含量 . 不要过早使混凝 土承受使用荷载等。 弹性变形是所有结构材料共有 的特性 . 混凝土在受力后产生的弹 性变形 比较大 要使弹性变形小 . 就要提高混凝土 的弹性模量。 提高弹 性模量的办法有 : 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 采用弹性模量高的集料 。 改善混
能为基础设施工程提供 1 0 0 年以上 的使用 寿命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 生产 的发展 . 城 市人 口数量逐渐增 多 . 建筑物 的高层化与超 高层 化不 可避免 : 公路 网和高速公路 网、 铁 路网和高速铁 路等基础设施 的大规 模建设 , 跨越大江 、 大河 、 深谷 、 海峡的大跨 和超 大跨桥 , 混凝土作为用 量最大的人造材料 , 不能不考虑它的使 用对生态环境 的影 响 。传统混 凝土 的原材料都来 自 天然资源 。 尽管与钢材 、 铝材 、 塑料等其它建筑材 料相 比.生产混凝土所消耗 的能源和造成的污染 相对 较小或小得多 . 混凝土本身 也是一种洁净材料 . 但 由于它 的用 量庞大 . 过度 开采矿石 和砂 、石骨料 已在不少地方造 成资源破坏并 严重影 响环境 和天然景 观。 有些大城市现 已难 以获得质量合格 的砂石 。 另一方 面. 由于混凝土 过早劣化 . 如何 处置费 I H - v 程拆 除后 的混凝 土垃圾也给环境 带来威
5 高性能混凝土在道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 中的应用及发展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探索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探索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探索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而高性能混凝土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建筑材料。

高性能混凝土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和工程师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和发展历程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混凝土材料,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耐久性、抗渗透性等指标均远高于普通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最初是由日本学者提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随后,欧美等国家也开始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研究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1. 抗压强度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通常在100MPa以上,远高于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 抗折强度优异:高性能混凝土在抗折强度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3. 耐久性好: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够抵抗氯离子、硫酸盐等侵蚀。

4. 抗渗透性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优秀,能够有效阻止水分和有害物质的渗透。

5. 施工性能好: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易于浇筑和成型,能够满足复杂结构的需求。

三、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探索1. 材料优化: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与材料的选择和配比密切相关,研究者通过优化水泥、骨料、掺合料等材料的选择和比例,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2. 掺合料应用:掺合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起着重要作用,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等的应用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施工工艺改进:在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浇筑技术和养护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4. 技术标准制定:制定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于推动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四、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应用领域1. 高层建筑:高性能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优异的性能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2. 桥梁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

##大学毕业论文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专业:__学号:指导20##10月28日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由于影响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因素很多,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应用,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生产施工技术等技术环节出发,初步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施工技术,探讨研发绿色混凝土的必要性,并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质量控制,绿色混凝土目录引言 (1)一、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1)(一)背景 (1)(二)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2)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 (4)(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4)(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特点 (5)三、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 (7)(一)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与其选用 (7)(二)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10)1、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目标和影响因素 (10)2、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2)3、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参数的选择 (13)(三)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15)四、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18)(一)高耐久性能 (18)(二)高工作性能 (19)〔三〕其他 (19)五、研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必要性 (20)六、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21)七、结论 (23)八、参考文献 (25)九、致谢 (27)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引言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ncrete,简写为HPC〕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高性能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具有高耐久性、高强度与高工作性能〔高流动性、高粘聚性、高可浇筑性〕。

总而言之,是一种高技术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以其高耐久性、高工作性、以与高强度特性进入人们的视野。

一、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一)背景传统的混凝土已有近200 年的历史,是近代使用最广的建筑材料,也是当前最大宗的人造材料。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摘要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技术,能够达到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广泛应用于大型桥梁、高层建筑等工程领域。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和特点,然后详细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方法、原材料选择和生产工艺等方面。

此外,本文还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及其对工程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设计方法;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一、引言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强度等级≥C50的混凝土,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强度、耐久性和耐磨性等,广泛应用于大型桥梁、高层建筑以及机场跑道等工程领域,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技术。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久性和更好的抗震性能,因此在特殊的建筑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对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进行系统的介绍,并阐述其设计方法、原材料选择和生产工艺等方面。

此外,本文还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及其对工程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和特点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强度等级≥C50的混凝土,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强度、耐久性和耐磨性等,广泛应用于大型桥梁、高层建筑以及机场跑道等工程领域。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1. 较高的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通常比普通混凝土高出30%以上,甚至达到了100MPa以上。

这种强度优势使得高性能混凝土可以用于需要承受大荷载和极端条件下工作的工程项目中。

2. 良好的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好,其表面不易开裂和龟裂,能够抵御化学侵蚀和冻融循环等自然作用,更长时间地保持其强度和美观度。

这种优点使得高性能混凝土可以用于需要长寿命和高要求的建设项目中。

3. 良好的耐磨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出色的耐磨性,其表面能够承受很高的摩擦力而不会出现磨损。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2。

混凝土外加剂在商品混凝土中应用初探3.探讨低价中标在建筑工程中的合理应用4.建筑结构的加固与鉴定研究5。

建筑工程司法鉴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6。

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7.某大学教学楼建筑节能设计8。

某水电站施工组织设计9.某框架结构住宅楼的施工组织设计10。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研究11。

生态建筑节能模式研究12.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特性研究13。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4。

~~工程投标报价的分析确定15。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分析16.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分析17。

工程项目施工监理研究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选题原则: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原则上尽量选做工程设计型和施工技术型课题,不做理论研究型和管理型课题.1、?高边坡的稳定性评价2、?×××大厦桩基础设计3、?×××滑坡稳定性评价4、?×××道路绿色边坡设计与施工浅析5、?后压浆技术在×××地基施工中的应用6、?×××大厦基坑支护设计7、?×××大楼设计题目1:某厂区综合办公楼基础结构设计内容要求:(包括规定阅读的文献、应完成的程序、图纸、说明书等)根据提供的建筑施工图,完成要求工作量的结构设计(一)设计要求1.?基础:桩基(φ377,有效桩长取24米,单桩承载力为400KN/M2)2。

?抗震设防烈度:6度3.?砖砌体:地面以上采用KP1型多孔砖;地面以下采用标准砖。

(二)设计内容和应完成的工作量1。

所设计内容的结构说明2.桩及基础平面布置图3。

承台祥图4。

计算书(三)主要参考资料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等国家规范2。

《简明钢筋混凝土设计手册》3。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探究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探究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探究摘要:高性能混凝土(HPC)是同时具有以下性能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与优质原材料,配制成便于浇捣、不离析、早期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并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等性能的混凝土,在恶劣的使用环境下寿命长,也就是说高性能混凝土要求高的强度、高的流动性以及良好的耐久性,本文将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做探究。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前景引言:高性能混凝土是建筑用混凝土的趋势,本文所作的总结和探究具有硬顶的参考意义。

高性能混凝土(HPC)是同时具有以下性能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与优质原材料,配制成便于浇捣、不离析、早期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并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等性能的混凝土,在恶劣的使用环境下寿命长,也就是说高性能混凝土要求高的强度、高的流动性以及良好的耐久性。

1、高性能混凝土在我国的发展中国混凝土专家以资深院士吴中伟教授和冯乃谦教授为代表,吴教授在1997 年提出过:“高性能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的基础上采用了现代混凝土制作技术的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配制时对原材料选取要求高,质量管理要求严格;除了水泥、水、集料以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HPC 尽可能满足以下性能:耐久性、工作性、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实用性以及经济合理性。

”冯教授认为:高性能混凝土首先要满足高强度,其次耐久性作为高性能混凝土的最重要技术指标,也应首先予以保证;再次高性能混凝土必须是流动性好、可泵性好的混凝土,以保证施工的密实性,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一般还需要控制坍落度损失,以保证施工要求的工作度。

2、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多年来,为推广高性能混凝土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很多国家的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获得了很好的效益。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原始阶段仅仅是在纯粹的追求混凝土的高强,高强混凝土的发展比严格意义上的高性能混凝土发展要早。

《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上的应用技术研究》范文

《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上的应用技术研究》范文

《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上的应用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建筑工程要求的日益提高,高性能混凝土(HPC)已成为现代桥梁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高强度、耐久性好、工作性能优良等,使其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研究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技术,以提升我国桥梁建设的水平。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高性能混凝土(HPC)以其卓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桥梁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特性主要包括高强度、优异的耐久性、良好的工作性能以及良好的体积稳定性等。

这些特性使得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满足桥梁工程对于材料的高要求。

三、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1. 大跨径桥梁建设高性能混凝土因其高强度和优良的耐久性,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径桥梁的建设。

例如,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中,高性能混凝土可以提供更大的承载能力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此外,在悬索桥和斜拉桥等特殊结构形式中,高性能混凝土也被广泛使用。

2. 混凝土桥面铺装高性能混凝土在桥面铺装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其良好的工作性能和体积稳定性,高性能混凝土可以有效地提高桥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此外,通过添加耐磨、防滑等添加剂,可以进一步提高桥面的使用性能。

3. 海洋环境桥梁工程在海洋环境中,桥梁工程面临着严重的腐蚀问题。

高性能混凝土因其优异的耐久性,成为海洋环境桥梁工程的理想选择。

通过添加防腐蚀剂和增强剂,可以提高高性能混凝土在海洋环境中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

四、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1. 材料研发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需要不断进行材料研发。

通过研究新型掺合料、添加剂和制备工艺等,可以开发出具有更高强度、更好耐久性和更优工作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

2. 施工工艺研究施工工艺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研究适合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包括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

同时,还需要研究如何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性能混凝土探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6年6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摘要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运用;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现状,阐明了高性;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运用;发展;1高性能混凝土介绍;1.1高性能混凝土含义;1990年5月在马里兰州,由美国NIST和ACI;清华大学教授廉慧珍认为:高新能混凝土不是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运用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是很少见的。

尤其中近年来,一种较新的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运用到许多实际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 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与施工的关系,列举了高性能混凝土的运用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随着我国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HPC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运用;发展1 高性能混凝土介绍1.1 高性能混凝土含义1990年5月在马里兰州,由美国NIST和ACI主办的讨论会上,高性能混凝土(HPC)定义为具有所要求的性能和匀质性的混凝土。

这些性能包括:易于浇注、捣实而不离析;高超的、能长期保持的力学性能;早期强度高、韧性高和体积稳定性好;在恶劣的使用条件下寿命长。

即HPC要求高强度、高流动性与优异的耐久性。

我国《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CECS207-2006)中提到: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具有高工作性、高耐久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

清华大学教授廉慧珍认为:高新能混凝土不是混凝土的一个品种,而是达到工程结构耐久性的质量要求和目标,是满足不同工程要求的性能和具有匀质性的混凝土。

我国《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CECS207-2006)还提到:处于多种劣化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高性能混凝土应满足下列一种或几种技术要求:(1)水胶比WC?0.38;(2)56d龄期的6h总导电量小于1000C;(3)300次冻融循环后相对动弹性模量大于80%;(4)胶凝材料抗硫酸盐腐蚀试验的试件15周膨胀率小于0.4%,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不大于0.45;(5)混凝土中可溶性碱总含量小于3.0kg/m3。

1.2 制作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途径混凝土达到高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是使用新型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

由此可见,通过使用高效减水剂,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并使混凝土具有比较大的流动性和保塑功能,保证施工和浇注混凝土密实性,这是高性能混凝土实现途径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通过超细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改善骨料与水泥石的界面结构,改善水泥石的孔结构,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和强度,这是高性能混凝土实现途径的另一方面。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如下独特的性能:1.耐久性。

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用水量,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2.工作性。

坍落度是评价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指标,HPC的坍落度控制功能好,在振捣的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粘性大,粗骨料的下沉速度慢,在相同振动时间内,下沉距离短,稳定性和均匀性好。

同时,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水灰比低,自由水少,且掺入超细粉,基本上无泌水,其水泥浆的粘性大,很少产生离析的现象。

3.力学性能。

由于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材料,强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对于普通混凝土,随着水灰比的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大,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能力强、减水率高,可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

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矿物超细粉可以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改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强度。

4.体积稳定性。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应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

5.经济性。

高性能混凝土较高的强度、良好的耐久性和工艺性都能使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高性能混凝土良好的耐久性可以减少结构的维修费用,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高性能混凝土的高强度可以减少构件尺寸,减小自重,增加使用空间;HPC良好的工作性可以减少工人工作强度,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成本。

前苏联学者研究发现用C110~C137的高性能混凝土替代C40~C60的混凝土,可以节约15%~2 5%的钢材和30%~70%的水泥。

虽然HPC本身的价格偏高,但是其优异的性能使其具有了良好的经济性。

概括起来说,高性能混凝土就是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价。

4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4.1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是当代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十分巨大,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

国内外学者都提出了绿色建筑材料的概念,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绿色建筑材料的重要内容,开发和利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成为混凝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节约更多的资源和能源,对环境的破坏减小到最低限度,使混凝土结构工程健康发展。

4.2 超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如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其特点是高强度,抗压强度高达300Mpa,且具有高密实性,已在军事、核电站等特殊工程中成功应用。

4.3 智能混凝土智能混凝土是在混凝土原有的组分基础上复合智能型组分,使混凝土材料具有自感知、自适应、自修复特性的多功能材料,对环境变化具有感知和控制的功能。

随着损伤自诊断混凝土、温度自调节混凝土、仿生自愈合混凝土等一系列机敏混凝土的出现,为智能混凝土的研究、发展和智能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和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方面,我国水泥质量不稳定,离散性大;在骨料方面,粗骨料质量低劣,含泥量大,级配较差,细骨料细度模数不合要求;在外加剂和外掺料的选择上,尚缺乏充分的适用性的研究。

在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养护措施不到位,使HPC的密实性和质量不稳定;在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方面,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微管中水分的蒸发与凝聚而产生的收缩,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这对HPC的抗碳化、抗冻融循环作用以及抗氯离子扩散等都是不利的,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高,水灰比低,硬化后长期处于水中时,水分通过微管扩散到内部,未水化的水泥粒子进一步水化,产生微膨胀也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为各种有害介质渗透提供通道,给氯离子侵入、碱骨料反应的发生和钢筋锈蚀创造可能;在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方面,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增长不及普通混凝土,而且脆性大,需要特别注意。

同时,在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方面,现在的研究以实验室研究为主,但是实验室的情况与实际工况相差较大,这不利于今后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

三、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一)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其选用1.细集料。

细集料宜选用质地坚硬、洁净、级配良好的天然中、粗河砂,其质量要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标准中的规定。

砂的粗细程度对混凝土强度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砂子越粗,混凝土的强度越高。

配制C50~C80的混凝土用砂宜选用细度模数大于2.3的中砂,对于C80~C100的混凝土用砂宜选用细度模数大于2.6的中砂或粗砂。

2.粗集料。

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选用强度高、吸水率低、级配良好的粗集料。

宜选择表面粗糙、外形有棱角、针片状含量低的硬质砂岩、石灰岩、花岗岩、玄武岩碎石,级配符合规范要求。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要求强度较高,就必须使粗集料具有足够高的强度,一般粗集料强度应为混凝土强度的115倍~210倍或控制压碎指标值>10﹪。

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以10mm~20mm为佳,这是因为,较小粒径的粗集料,其内部产生缺陷的几率减小,与砂浆的粘结面积增大,且界面受力较均匀。

另外,粗集料还应注意集料的粒型、级配和岩石种类,一般采取连续级配,其中尤以级配良好、表面粗糙的石灰岩碎石为最好。

粗集料的线膨胀系数要尽可能小,这样能大大减小温度应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

3.细掺合料。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掺入活性细掺合料可以使水泥浆的流动性大为改善,空隙得到充分填充,使硬化后的水泥石强度有所提高。

更重要的是,加入活性细掺合料改善了混凝土中水泥石与骨料的界面结构,使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与耐久性均得到提高。

活性细掺合料是高性能混凝土必用的组成材料。

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常用的活性细掺合料有硅粉(SF)、磨细矿渣粉(BFS)、粉煤灰(F A)、天然沸石粉(NZ)等。

粉煤灰是火电厂燃煤锅炉排出的烟道灰,它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显著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还对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有重要意义。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粉煤灰宜用含碳量低、细度低、需水量低的优质粉煤灰。

矿渣是高炉炼铁排出的熔融矿渣在高温状态下迅速水淬冷却而成的,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磨细矿渣细度大于水泥,能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

硅粉是电炉法生产硅铁合金所排放的烟道灰,SiO2含量大于9 0﹪,平均粒径约011μm,比表面积>20000㎡/kg,借助大剂量高效减水剂和强力搅拌作用,可以填充到水泥或其他掺合料的间隙中去,并且具有很高的活性,在各种掺合料中对混凝土的增强作用最为显著,是国际上制备超高强混凝土最通用的超细活性掺合料。

4.减水剂及缓凝剂。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且一般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较大(15~20㎝左右),在低水胶比(一般<0.35)一般的情况下,要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坍落度,就必须使用高效减水剂,且其减水率宜在20﹪以上。

有时为减少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在减水剂内还宜掺有缓凝的成份。

此外,由于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低,水泥颗粒间距小,能进人溶液的离子数量也少,因此减水剂对水泥的适应性表现更为敏感。

因大部分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时采用泵送,故掺减水剂后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不能太快太大,否则影响泵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