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报告》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活动二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活动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探究准备一、探究目的1.培养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二、材料用具实验中可能用到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可能用到的实验用具是:。
探究过程一、提出问题馒头或米饭在口腔内经过细细咀嚼后,其中的淀粉是否发生变化呢?二、作出假设馒头、米饭中含有的淀粉是没有甜味的,在这个事实的启发下,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制定计划本实验___ ______(填“需要”或者“不需要”)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小组讨论,制定的实验计划如下:1.取两支试管,用标签编号为1、2。
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注入mL淀粉液。
2.向1号试管中注入mL唾液,向2号试管内滴入mL清水。
分别振荡,然后同时放入盛有37°C左右的温水中,分钟后同时取出两支试管,冷却。
3.向冷却后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两滴。
四、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注意要设计对照实验,注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处理条件。
2.搜集唾液之前要先用清水漱口。
五、进行实验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六、实验结论与分析认真记录和分析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加以比较,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__ _ 。
七、交流与分析将本小组设计的探究方案和所得实验结果同其他小组交流,分析各种探究方案的优缺点。
综合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加深对唾液在淀粉消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八、疑惑与讨论1. 本组的实验成功了吗?如果没有成功,分析讨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 如果本组的实验成功了,想一想本组的实验是否还有不足之处?尝试改进本组的实验。
4.2.2 消化和吸收(练习)(原卷版)
消化和吸收一、单选题1.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不会经过()A.咽B.胃C.大肠D.肝脏2.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组成。
下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
图中表示消化道组成的是()A.①②③⑧④⑨B.①②③④⑥⑨C.①②③④⑤⑥D.⑦①②③④⑨3.下列关于“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B.馒头的消化与牙齿、舌的作用分不开C.要让唾液发挥最佳作用,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D.试管内的混合液,如果加碘变蓝,则证明试管内淀粉已被唾液消化4.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药物对胃产生刺激。
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根本原因是()A.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B.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D.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5.如图为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关于结构和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①是肝脏,是体积最大的消化腺B.②是胆囊,贮存的胆汁能乳化脂肪C.③是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只能消化糖类D.④是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6.我们每天都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来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下列有关消化和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口腔和食管基本没有吸收功能B.胃可吸收大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C.脂肪最终会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D.蛋白质最终会被分解为氨基酸,在胃内可被初步消化7.下列关于人体消化道不同器官对食物进行处理的方式,其中作用原理与另三个不同的是A.口腔内牙齿咀嚼馒头B.胃肠蠕动使食物混合C.小肠内胰液消化瘦肉片D.胆汁将脂肪块乳化为脂肪微粒8.肝炎患者厌食油腻的食物,是因为分泌过少A.胰液B.胃液C.胆汁D.唾液9.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一定量的消化液,充分混合震荡后,放入370C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消失。
则下列消化液中最佳组合是:()A.唾液、胆汁、肠液 B.胃液、肠液C.胰液、肠液、胆汁 D.肠液、胰液10.淀粉、蛋白质被消化后的物质分别是()A.葡萄糖、氨基酸B.氨基酸、葡萄糖C.葡萄糖、甘油D.氨基酸、脂肪酸11.下列营养成分中,不经消化直接被人体吸收的是()A.水、脂肪酸、淀粉B.维生素、葡萄糖、无机盐C.甘油、无机盐、蛋白质D.氯化钠、氨基酸、脂肪12.下列结构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的是()A.小肠内表面有皱襞B.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C.小肠内表面有绒毛D.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13.下列有关小肠特点的叙述中,与其吸收功能不.直接相关的是()A.小肠很长且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B.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小肠内有肠腺,且有多种消化液D.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很薄14.下列营养物质与消化器官、消化产物不相符的是()A.淀粉——口腔——麦芽糖B.蛋白质——小肠——氨基酸C.脂肪——胃——脂肪酸D.淀粉——小肠——葡萄糖15.下列器官中含消化酶种类最多的是A.肝脏B.胃C.小肠D.大肠二、综合题16.图1是“平衡膳食宝塔”,图2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3是小肠壁纵切图。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关于“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专题检测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C.①和②正确D.①②③都正确
4.某同学想知道自己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作用,他取三只试管,分别编号为①、
②、③。然后进行下列实验:
试管号
123
4
5
①
②
③
加入加入2毫升清水
2毫升加入2毫升唾液
淀粉糊加入2毫升唾液
充分
振荡
放在37℃
水浴中
10分钟
滴碘液
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将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取出
试管;各加入2mL双缩脲试剂(边加边振荡),用沸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
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实验步骤不正确②温度设置不合理③不能用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③向3支试管中各滴一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
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D.①④②③⑤
3.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3支大小
关于“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
1.右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
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试管
1
2
加入物质
淀粉糊+唾液
淀粉糊+唾液
温度
37℃
0℃
加入碘液
不变蓝
变蓝
A适宜的温度D.效率很高
2.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淀粉的消化吸收
淀粉的消化吸收
淀粉是一种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食物中,如米饭、面包、土豆等。
人体消化淀粉主要经过口腔、胃和小肠三个阶段。
1. 口腔消化:淀粉的消化过程从口腔开始。
当人们咀嚼食物时,唾液中的淀粉酶(ptyalin)被释放出来,开始将淀粉分解为可
消化的糖类(葡萄糖)。
然而,这个过程只是初步的淀粉消化,且只会发生在食物在口腔中停留的短暂时间内。
2. 胃部消化:当食物通过咽喉进入胃部时,口腔中的淀粉酶在胃酸的作用下会逐渐失活,因此胃部并不是淀粉的主要消化器官。
在胃部,淀粉继续被酸性环境中的胃酸(盐酸)分解,并转化为胃中微生物可以利用的营养物质。
3. 小肠吸收:当食物从胃进入小肠时,淀粉开始在这一阶段得到有效的消化和吸收。
这是由于胰腺会分泌胰岛素,以及其他消化酵素,包括淀粉酶和葡萄糖酶,来继续分解淀粉为葡萄糖。
葡萄糖是一种胶体物质,可以通过小肠的绒毛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
总结起来,淀粉的消化过程可以归纳为:咀嚼时,口腔中的淀粉酶开始分解淀粉;胃部中的胃酸会继续分解淀粉成为微生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最终在小肠中的消化酶的作用下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并吸收进血液中。
淀粉知识点
淀粉知识点:从头到尾的思考过程淀粉是一种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饮食中的很多食物中,如米饭、面条、面包等。
淀粉在我们的身体中发挥着重要的能量供应和储存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逐步探索淀粉的相关知识点,从头到尾地了解它的形成、结构、功能和消化过程。
第一步:淀粉的形成淀粉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产物。
当光合作用进行时,植物会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以淀粉的形式储存起来。
这个过程发生在植物的叶子和绿色部位,其中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关键组织。
第二步:淀粉的结构淀粉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由大量葡萄糖分子直接连接而成,而支链淀粉则具有分支结构,其中的葡萄糖分子通过α-1,6-糖苷键连接在一起。
这种分支结构使得支链淀粉更容易消化和吸收。
第三步:淀粉的功能淀粉在植物中主要起到能量储存的作用。
当植物需要能量时,它会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并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
此外,淀粉还可以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提供所需的碳源。
第四步:淀粉的消化当我们摄入含有淀粉的食物时,淀粉需要经过消化过程才能被我们的身体吸收利用。
消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口腔和小肠中。
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分解成较小的碳水化合物单元。
随后,进入小肠后,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会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然后通过肠道壁被吸收进入血液中。
第五步:淀粉的代谢一旦葡萄糖进入血液,它可以被身体的细胞利用,提供能量。
身体的细胞会将葡萄糖通过细胞呼吸的过程转化为三磷酸腺苷(ATP),并用于维持生命活动和各种生物化学过程。
多余的葡萄糖可以被肝脏和肌肉细胞储存为糖原,以备不时之需。
结论淀粉在我们的日常饮食和身体健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了解淀粉的形成、结构、功能和消化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淀粉对我们的身体所起到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合理摄入淀粉,以维持身体的能量供应和健康。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设计者: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雷秀芳一、探究实验目标1、通过实验法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结论。
2、通过实验进行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及其探究能力。
二、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将淀粉进行分解。
三、实验材料准备淀粉纸、碘液、试管、胶头滴管、烧杯、清水、标签纸、镊子四、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1、课前制作淀粉纸:将5克小麦粉放入干净的烧杯中,放入20毫升清水搅拌匀,再放入30毫升清水,置于放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边加热边搅拌,至沸腾成糊状。
取一张干净的擦镜纸,用干净的毛笔蘸取浆糊均匀的涂于擦镜纸的两面;取另一张擦镜纸,用毛笔蘸取浆糊,不均匀的较厚的涂在上面,晾干后即成。
说明:使用擦镜纸作淀粉的载体的原因:擦镜纸纤维的含量高,韧度好,杂质少,不易坏,吸附淀粉的能力强;唾液对纤维不具有分解能力;纯白色,有利于观察颜色的变化。
2、将制好的淀粉纸裁剪成1厘米宽,4厘米长的长条,高温灭菌后备用。
3、取支干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置于烧杯中待用。
4、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取出一张涂抹均匀的淀粉纸放入口腔中,待浸透后取出,用镊子贴于1号试管的内壁;取出另一张涂抹均匀的淀粉纸,用滴管滴入清水,使其浸透,用镊子贴于2号试管的内壁;再取一张涂抹不均匀,较厚的淀粉纸放入口腔中,待浸透后取出,用镊子贴于3号试管的内壁。
5、将三只支试管握于手心,注意握住贴有淀粉纸的部分。
6、8分钟后,分别用滴管向淀粉纸上滴入两滴碘液,观察并记录各自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现象及结论现象:1号中没有变蓝,说明1号中的淀粉被分解了;2号试管中变蓝,说明2号试管中的淀粉没有被消化。
3号试管变蓝了,说明淀粉的分解还需要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等物理性消化。
结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分解作用,在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下,淀粉在口腔中将会被初步消化。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871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87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低碳生活”已成为时髦的话题,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其原因之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A. 吸收二氧化碳B. 吸收水和无机盐C. 生产有机物D. 释放二氧化碳2、在显微镜下观察“bpq”;看到的是()A. bpqB. bdqC. bqqD. qbb3、我国海南岛,森林植被繁茂,动物种类众多,形成这种格局的主要因素是()A. 水分和温度B. 水分和大气中二氧化碳C. 水分和土壤养分D. 阳光和温度4、某些幼儿常服钙片,仍表现缺钙的症状,原因可能是A 缺乏铁元素 B缺乏蛋白质 C 缺乏维生素D D缺乏维生素C5、【题文】右图是人血涂片示意图;对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①能吞噬入侵的病菌.B. ②能运输养料和废物.C. 缺铁或蛋白质会影响③的功能.D. 输血时血型不合④会凝集成团.6、【题文】下列不是呼吸道的生理功能的是A. 清洁空气B. 湿润空气C. 温暖空气D. 产生嗅觉7、【题文】在做胸部的X光检查过程中,医生要求你吸气后闭气不动,吸气过程中你的肋骨和膈的运动方式是()。
A. 肋骨上举,膈舒张而上升B. 肋骨上举,膈收缩而下降C. 肋骨下降,膈舒张而上升D. 肋骨下降,膈收缩而下降8、(2015•淄博)由于内分泌分泌异常,导致人体患巨人症、糖尿病的原体分别是()A. 甲状腺、肾上腺B. 垂体、胰岛C. 胸腺、垂体D. 甲状腺、胰岛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____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10、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____.11、流动脉血的血管叫动脉,流静脉血的血管叫静脉.____.12、取2支试管,1号试管加2ml浆糊、2ml清水,2号试管加2ml浆糊、2ml唾液,并将试管置于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同时取出两试管,冷却,向两试管各滴入2滴碘液.____号试管没有变蓝,这是因为淀粉被分解成____的缘故.13、根据下面的反射弧示意图,填出反射弧结构:____① ____→②____→ 神经中枢→③____→④14、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作出假设:____ .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 .实验完成后你认为怎么处理鼠妇?____ .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5、自然界中的生物只会受到同种生物的影响,不会受到种外其他生物的影响。
大米是如何被消化的原理
大米是如何被消化的原理
大米被消化的过程主要涉及到口腔、胃和小肠的消化作用。
1. 口腔消化:当我们咀嚼大米时,口腔中的唾液开始发挥作用。
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能够分解大米中的淀粉分子为较小的碳水化合物(麦芽糖),由此开始了消化过程。
2. 胃消化:经过咀嚼后的大米进入胃部。
在胃中,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开始起作用,但它们并不会分解大米中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
然而,胃部的机械搅拌作用和胃液的酸性条件有助于将大米与其他食物混合均匀。
3. 小肠消化:胃处理后的食物进入小肠。
在此时,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包含淀粉酶,它可以将淀粉分解为更小的碳水化合物片段。
同时,小肠壁上的肠腔葡萄糖转运蛋白可以帮助将这些碳水化合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
最终,这些碳水化合物会经由血管进入肝脏进行进一步代谢,以获取身体所需的能量。
未被吸收的残渣则进入结肠,形成粪便,最终排出体外。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说课稿
(三)实施计划(合作探究)
1、分组分工 (2人取唾液2人负责两根试管边水浴加热边 摇匀,2人做观察记录,1人拿温度计测水温, 1人随时加入热水)
2、清点仪器(试管2只,温度计1个,量筒1,滴 管1,稀碘液1瓶,脱脂棉) 3、取材:取少许可溶性淀粉(宁少勿多)和较多 的纯净唾液(宁多勿少),注意取唾液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 泡沫水箱、热水、冷水、电热水器(100度 开水)量筒、试管、温度计、滴管、小刀、 脱脂棉、馒头、清水、稀碘液等。
四、实验设计原理
在人体正常体温( 37℃ )的条件下,大 约5~10分钟唾液能对淀粉进行消化,那么 用什么来检验呢?用稀碘液能检验淀粉是 否完全被消化。
五、实验教学内容
(四)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设计表格做好记录
试管编号 1
2
3
4
加入碘液 是否变蓝
不变蓝
变蓝
结论: 正常体温下,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七、实验创新要点
改传统的用酒精灯加热为泡沫水箱热水浴加 热,一次加热的试管多,效率高,非常适合分组 实验,并且温度好控制,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在这里控制水温是关键,水桶中的水温低于37摄 氏度,要加开水升高温度,加开水时时要拿出试 管,以免温度过高使得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
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变量唾液
可溶性淀 粉与2ml 唾液搅拌 混合。
可溶性淀 粉与2ml清 水搅拌混 合。
放入37℃左右的温水 中5—10分钟
各 4加 4
滴 碘 液 摇 匀
,
1-2
这是我的水浴加热装置,热水取自电热水 器烧开的水,随时升温保持恒温37摄氏度, 每次加开水,试管必须从从水浴加热装置 中取出,以免温度过高破坏酶的活性。
食物的消化
胃液分泌受不同食物的影响,蔬菜、蛋白质类食物促进胃液分泌作用较强(浓肉汤、鸡汤、骨头汤和各种煮熟的蔬菜),碳水化合物也有促进胃液分泌的作用,脂肪类食物则抑制胃酸的分泌,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食物由胃进入小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一般食物入胃后5分钟 就开始有部分食物排入十二指肠,但完全排空需要4-6小时;胃排空的时间与食物的量和性质有关,一般流体食物比固体食物排空快。各类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排空较快,蛋白质较慢,脂肪更慢。因此,人们吃了油腻的食物后不易饥饿就是这个原因。混合性食物,排空时间约为4-5小时 。
小肠液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一种弱碱性液体。成年人每天分泌1-3L 。小肠液含有多种与消化有关的酶,对食物中三大营养素成分都有消化作用。其中主要的消化酶有淀粉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脂肪酶、肠肤酶等。这些酶和胰液中的消化酶及胆盐相互配合,把食物中的多糖和双糖分解成单糖。这样食物在小肠内就彻底完成了化学分解,消化成完全可以被肠壁吸收的物质。大肠的功能:大肠中不含或只含少量的消化酶,所以大肠无明显的消化作用。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大肠内有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利用肠内某些简单的物质合成人体需要的维生素K 和B 族维生素,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未加入唾液的淀粉样品,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
结果分析
实验组淀粉含量降低,说明唾液中的 消化酶能够分解淀粉,实现消化作用 。
对照组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说明没 有消化酶的作用,淀粉未被分解。
对理论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实际应用价值
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有助于指导人们合理安排饮食,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等需要控制淀粉摄 入的人群。此外,对于口腔健康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唾液分泌不足或消化酶活性降低可能影响淀 粉的消化,进而影响营养吸收和口腔健康。
唾液对淀粉消化过程的调节
唾液分泌量受到神经和 体液因素的调节。
当食物进入口腔时,通 过神经反射可以刺激唾 液腺分泌更多的唾液。
此外,一些激素和神经 递质也可以调节唾液的 分泌量,从而影响淀粉 的消化过程。
除了调节唾液分泌量外 ,神经和激素还可以调 节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淀粉的消化效 率。
05 实验设计与方法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 化作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唾液的生理功能 • 淀粉的消化过程 •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结果与讨论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生物学和生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淀粉是食物 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之一,其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对于能量供应和身体健康具 有重要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在设定的时间点,使用离心机将淀粉 颗粒与消化液分离,收集上清液。使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中淀粉的含 量。
数据分析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的 淀粉含量变化,分析唾液对淀粉的消 化作用。
中考专题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如图,请完善实验方案
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如图,请完善实验方案:(1)实验步骤:第一步:取一小块馒头切成碎屑,分成两等份,分别加入到甲、乙两试管.第二步:向甲、乙两试管分别注入2mL 清水和唾液,搅拌均匀.第三步:将两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8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稀碘液,摇匀.第四步:观察并记录试管中的颜色变化.(2)预期结果:乙试管内的物质不变蓝色,原因是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了.(3)预期结论: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在实验过程中,向甲试管加清水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2)、(3)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可以把淀粉消化分解为麦芽糖,淀粉可使碘液变蓝色.甲试管注入的是清水,不能分解淀粉,试管内的淀粉没有被分解,所以滴入几滴碘液变蓝;乙试管注入了唾液,试管内的淀粉被分解,所以滴入几滴碘液不变蓝;该实验说明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故答案为:(1)清水;(2)乙;(3)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注意找出实验设置中的变量和对照实验.知道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碘液遇到淀粉变蓝色.2.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提出了甲、乙两个探究方案如下:(每套培养皿中放等量来自同一木头的锯木屑,且保持湿润.)方案分组培养皿锯木屑是否灭菌处理是否接种细菌培养环境方案甲A组一套5克灭菌不接种无菌条件B组一套5克不灭菌不接种自然环境方案乙A组一套5克灭菌不接种无菌条件B组一套5克灭菌接种无菌条件请分析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你认为方案乙更能说明问题,并简述理由:设计了对照实验、控制了单一变量.考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实验中对照实验的设计.解答:解:由题干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应设置是否存在该种细菌,方案甲内不能确定细菌种类.方案二中单一变量为是否接种该种细菌,同时控制环境条件是无菌条件保持了变量一致.故乙方案更能说明问题.因其设计了对照实验、控制了单一变量、排除了无关因素的干扰.故答案为:乙;设计了对照实验、控制了单一变量、排除了无关因素的干扰.3.某同学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设置了如下实验:Ⅰ、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C块不做处理.Ⅱ、取3克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为①、②、③号,然后做如下处理: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将C馒头块放入③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1)该实验尽管用了三支试管,但必须每两两一组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进行对照.(2)该同学将A块和B块馒头用刀细细地切碎,目的是为了模拟咀嚼作用.(3)将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作一组进行探究,其实验变量是有无唾液.(4)10分钟后,滴加碘液,①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消化.分析:“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是: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37℃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据此解答.解答:解:(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设置对照实验的目的是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该实验中1号试管起对照作用.(2)将A块和B块馒头用刀细细地切碎,目的是为了模拟咀嚼作用.(3)将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作一组进行探究,其实验变量是有无唾液.(4)①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因此①号试管内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不变蓝色;③号试管中的淀粉与唾液淀粉酶的接触面积小,没有被完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也变蓝色.②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故答案为:(1)对照;(2)咀嚼;(3)唾液;(4)①;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消化.4在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质量分数为0.01%的高锰酸钾溶液和滴入适量的果蔬提取液;在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蒸馏水和滴入适量的果蔬提取液;在3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馒头碎屑和2滴碘液;在4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馒头碎屑和2滴碘液。
查补易混易错点05 人体的营养-【查漏补缺】2023年中考生物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
查补易混易错05 人体的营养人体营养主要介绍了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并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整个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探究生活中常见食物中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以及它们在食物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探讨不同食物间营养成分的差异,了解不同类型食品中营养成分及其含量情况,从而掌握科学的饮食方法,为以后的学习研究奠定基础。
(二)论述了一个重要概念,即食物必须经过物理和化学等一系列复杂变化,才能被我们人体吸收和利用。
为这一复杂进程提供大面积反应场所的正是人体的消化系统。
这部分内容将演示实验与探究活动结合,清楚地展示了消化和吸收的全过程,最后突出小肠在人体吸收中的重要地位。
(三)主要学习合理膳食的概念和意义,以及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营养状况。
因此,这部分既是本章内容的小结,也是对前面知识的应用,是对本章内容的拓展和升华。
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6大类营养物质,不同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含量不同。
而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都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随着对食物营养的深入认识和食品搭配的不断探索,人们的饮食观念越来越理性,饮食方式越来越科学,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希望有更多的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出现在餐桌上。
人体的营养这部分知识内容也是学生了解人体物质的运输、人体能量的供应和代谢废物排泄的基础。
在考试中,常结合人体的呼吸、循环、泌尿等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较大的试题进行考查,难度较大。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糖类、脂肪、蛋白质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是发挥作用的主次不同:蛋白质以供给原料为主,糖类以供给能量为主,脂肪是储备能源。
它们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顺序为:糖类、脂肪、蛋白质。
(2)脚气病≠脚气:脚气病是缺少维生素B:引起的,脚气是真菌感染引起的,两者的病因和症状都不同。
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淀粉,脂肪,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它们的消化过程是人体能够吸收并利用这些营养物质的重要步骤。
下面将对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淀粉的消化过程1. 淀粉是一种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主要由淀粉酶分解成葡萄糖。
淀粉酶最初在口腔内就开始起作用,当我们咀嚼食物时,唾液中的淀粉酶会开始分解淀粉。
2. 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胃部,在胃酸的环境下,淀粉酶会被破坏,但仍有一些淀粉继续被分解。
食物会进入小肠,小肠内的胰腺会分泌胰蛋白酶,而在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剩余的淀粉会完全分解成葡萄糖。
3. 葡萄糖被吸收到血液中,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二、脂肪的消化过程1. 在胃部,一些脂肪开始被胃酸和酶分解,但大部分脂肪仍然是大块的。
2. 脂肪的主要分解工作在小肠内进行。
胰脂肪酶和肠内脂肪酶是两种主要的脂肪分解酶。
胰脂肪酶在小肠的上段起作用,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而肠内脂肪酶则在小肠的下段将甘油和脂肪酸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分子,使其更容易被消化吸收。
3. 分解后的脂肪会和胆汁混合,形成乳糜,用以运输脂肪。
脂肪被吸收到肠道上皮细胞中,再进入淋巴和血液循环。
三、蛋白质的消化过程1. 蛋白质的消化主要发生在胃部和小肠内。
在胃部,胃蛋白酶和胃酸开始分解一部分蛋白质。
但主要的蛋白质分解工作是在小肠内完成的。
2. 在小肠内,胰蛋白酶、肠蛋白酶和肽酶等酶类分解蛋白质。
胰蛋白酶主要分解蛋白质成肽和多肽,肠蛋白酶和肽酶则进一步将肽和多肽分解成氨基酸。
3. 氨基酸被吸收到肠道上皮细胞中,再进入血液循环,为机体提供所需的氨基酸。
以上便是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每一种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都经历着复杂的消化过程,最终被人体吸收利用。
这也说明了饮食均衡营养的重要性,保证人体获得充足的各种营养成分。
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是人体内复杂而精密的生物化学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很多酶的作用,还需要协调配合的消化道结构和内分泌系统。
下面将继续扩写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消化道激素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要点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淀粉在口腔中已经开始被消化。
2.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针对实际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验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设计思路〗本节探究活动以“分组探究”模式开展,因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关键有三步:一是制备淀粉糊并取定量;二是收集唾液;三是水温调节控制。
所以我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每人做一步,这样既可保证每个环节都得到探究又可节省时间。
该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
淀粉糊的制备、唾液的收集方法由教师提供并指导学生完成。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淀粉糊的浓度不宜太大,以免消化不完全。
还应给学生解释不同人的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不等,为确保淀粉消化完全,收集的唾液应尽可能纯一些,这样就要求学生在收集唾液之前要漱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太行山脚下,教学条件与城市相比较为简陋,但我校为重点中学,教学设施与本县其他学校相比又较为优越,但还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探究需求,只能以小组探究模式展开,由于教学资源有限,探究的内容也要受到限制,不能一课多探。
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求知欲望强烈,学习态度积极,回答问题踊跃,但学习方法相对比较传统,缺乏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才能发现问题。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探究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探究技能,提高了组织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交流协作精神。
假设的提出、方案设计和验证假设等是教师引导的结果,也是学生利用科学研究方法主动探究的结果。
学生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就能够利用这种方法和已有的知识,主动地探究自然的奥秘,了解生物的习性和自然界的千变万化,从小就培养适应生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消化系统的器官和消化过程
消化系统的器官和消化过程消化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负责将摄入的食物分解、吸收和排出体外。
它由多个器官组成,每个器官都承担着特定的功能,共同参与着消化过程。
以下将对消化系统的器官和消化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入口,主要包括牙齿、舌头和唾液腺。
牙齿通过咀嚼食物,将其破碎成小颗粒,方便后续消化酶的作用。
舌头则帮助咀嚼过程,并将食物推入食管。
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含有消化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二、食管食管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通过蠕动的运动将食物推送至胃部。
食管内壁有黏膜,能够顺利地将食物传输到下一个消化器官。
三、胃胃位于食管的下方,是消化系统中最大的器官之一。
胃内分泌胃液,其中含有消化酸和消化酶,能够将蛋白质分解为更小的分子,为后续吸收做准备。
同时,胃蠕动还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半液状物质,称为胃食糜。
四、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最长的器官,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十二指肠主要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其内分泌胆汁及胰液将脂肪分解为小颗粒,提供给后续肠道吸收。
空肠和回肠则负责吸收营养物质,将其转运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
五、肠道肠道包括大肠和直肠,其主要作用是将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和体内产生的废物聚集起来,并排出体外。
大肠对水分和电解质进行吸收,使粪便变得浓稠。
直肠则负责暂存粪便,直到排便时排出体外。
六、肝脏肝脏是消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消化腺器官,位于腹腔中上部。
肝脏拥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可以过滤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进行代谢。
此外,肝脏还产生胆汁,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汁会通过胆管进入十二指肠。
七、胰腺胰腺既是内分泌腺体,也是消化腺体。
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对蛋白质、淀粉和脂肪进行分解。
胰液的分泌受到胃内食物的刺激而增加,通过胆管与胆汁一同进入十二指肠。
消化过程:消化过程可分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个阶段。
机械性消化主要发生在口腔和胃部,通过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破碎成小颗粒,增加其表面积,利于后续的化学性消化。
人教版七下生物4.2.2消化与吸收练习题
消化与吸收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C.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D.牙齿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2、在人的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A.胃B.大肠C.小肠D.口腔3、小肠的结构特点中,能扩大吸收面积的是()①肠腺②小肠很长③环形皱襞④绒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C.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D.细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5、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部位依次是()A.小肠和肝脏;胃B.小肠;胃和小肠C.胃;口腔和胃D.胃;小肠6、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却作用也很大的营养物质是()A.水B.糖类C.维生素D.纤维素7、食物在消化道中被消化,营养物质吸收进血液,通过血液的流动送往全身组织细胞,你认为输送营养的主要物质是()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8、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是()A.肝脏B.胰腺C.唾液腺D.肠腺9、以下流程图不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染色体的变化: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均分→染色体进入两个新细胞B.难分解的有毒物沿食物链积累: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C.淀粉在消化道中被分解的顺序:口腔→胃→小肠D.光线进入眼球: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10、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的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A.小肠很长,约5﹣6米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行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C.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D.小肠内壁有小肠腺,分泌含有多种消化酶的消化液11、在一实验中,把新鲜蔬菜、水果、肉类、鸡蛋、米饭等碎化混合,然后要求只能选择两种消化液混合物将碎状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在提供相应的最佳外界环境及同等质量的条件下,选择()种混合物可取得最佳效果.A.唾液与胃液B.胃液与肠液C.肠液与胰液D.胰液与胆汁12、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内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结果发现其中的脂肪类物质还没有被消化,蛋白质却已被初步消化,那么该部位应是()A.口腔B.食道C.胃D.小肠13、下列关于“口腔对于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B、馒头的消化与牙齿、舌的作用分不开C、要让唾液发挥最佳作用,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D、试管内的混合液,如果加碘变蓝,则证明试管内淀粉已被唾液消化14、下列结构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的是()A.小肠绒毛壁薄,上有微绒毛B.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D.小肠黏膜有皱襞和小肠绒毛15、食物经口腔消化后经食道进入胃,食物成分中比原来增加了()A.维生素B.氨基酸C.麦芽糖D.葡萄糖16、某病人的消化道内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有维生素、水、氨基酸、少量麦芽糖、无机盐、脂肪酸、纤维素。
中考生物挑战压轴题-专题05 人体的营养
专题05 人体的营养一、选择题1. 如图是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步骤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水浴加热的最佳温度是30℃B.最终2号试管不变蓝,说明淀粉没有被消化C.实验结论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D.若水浴加热30分钟,则两试管都不变蓝2. 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小肠消化、吸收功能受损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良而产生的综合征,会出现腹泻、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等症状,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可能是该病病因()A.小肠绒毛受损B.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缺乏C.小肠内胆汁缺乏D.小肠内胰岛素缺乏3.下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图甲中T0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②图甲中T a、T 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的原理不同③图乙A点对应的温度为T0④图乙中T b~T c麦芽糖积累量相同说明此时酶活性最高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 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下接大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如图是小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肠内表面有[1]皱襞、[2]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B.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C.[3]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利于吸收营养物质D.某人为减肥切除一段小肠,以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这样做会影响人体健康5. 运动员吃了巧克力之后,精神振奋重新赢得比赛。
这些巧克力为运动员参加比赛提供了()A.能量来源B.蛋白质来源C.维生素来源D.精神安慰剂6. 关于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种物质的消化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淀粉的消化场所是口腔,麦芽糖的消化场所是小肠B. 蛋白质最终的消化产物为氨基酸C. 消化脂肪的酶来自胆汁、肠液和胰液D. 脂肪的消化场所是胃和小肠二、非选择题7. 填字母A、动物血①神经炎,脚气病B、胡萝卜②佝偻病C、海带③缺铁性贫血D、辣椒④夜盲症E、稻米⑤地方性甲状腺肿F、牛奶⑥坏血病8.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表,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学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3、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二、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施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方案,初步培养科学探究中对照实验的设计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
三、学习重点:
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多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3、规范操作滴管和量筒等实验器具
学习过程:
1、我们在吃馒头时总会感觉到有甜味,为什么???由此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几
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清水,作为1号试管的_____实验。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3、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口腔中_____,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4、由此可见,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_____性消化,又能进行_____消化。
5、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37。
C的水为试管保温???
6、用图标的形式写出淀粉的消化过程:
7、很多人在咀嚼馒头时会觉得有甜味儿,主要是因为()
A、馒头里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B、淀粉在口腔里被分解成葡萄糖
C、淀粉在口腔里被分解成麦芽糖
D、吃馒头口感好
8、下列关于淀粉消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淀粉在口腔里能被消化成麦芽糖
B、未经消化的淀粉在胃液里继续消化成麦芽糖
C、淀粉消化成麦芽糖,在小肠里进一步消化成葡萄糖
D、淀粉在小肠里可以被消化成葡萄糖
9、将一支加入一定量浆糊和唾液的试管放入37。
C的水浴中保温5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浆糊不变蓝,这说明()
A、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B、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试管内有淀粉存在
D、淀粉已不存在
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