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财财政学最新复习纲要(期末复习整理)

合集下载

大学课程--财政学复习资料整理

大学课程--财政学复习资料整理

大学课程--财政学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1.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2.简略的财政概念:从实际工作来看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从经济学来看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3.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4.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5.资源配置: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6.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7.财政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手段: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规范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通过转移性支出使每个社会成员维持基本生活需要8.财政实现稳定发展的机制和手段: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在财政实践中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的作用;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9.经济稳定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10.社会公平分配:经济公平、社会公平P36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1.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而不是市场提供政府运行机制和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

2.准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方式:政府授权经营;政府参股;政府补助。

3.提供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部门应采取国有国营模式。

4.财政部门要求:财政支出的来源受严格立法约束;财政支出的规模都有制度的严格规定;公共部门是非营利性部门;财政支出的安排具有高度透明性;公民有对财政支出的知情权。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财政补贴:指一成员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向某一企业或某一产业提供财政补助,或价格或收入的支持,结果直接或间接增加从其领土输出某种产品,或减少向其领土内输入某种产品,或因此对其他成员利益造成损害的政府性行为或措施,是一种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国际贸易手段。

P124外部效应:它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而对其他人带来利润或损失的现象,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同样市场竞争也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从供给方面表达。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结构性赤字:是充分就业水平下的赤字,是由政府的财政政策主动决定的。

P246铸币税:是国家凭借发行货币的垄断权通过发行货币而取得的收入。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税收。

P253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归属于直接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间接税:凡是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归属于间接税(商业课税)市场失灵:它与市场效率相对应,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经济学统称为市场失灵。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取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收入分配不公。

经济波动。

P25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生产者决策的影响,即税收的调节作用,它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财政学》期末总复习doc资料

《财政学》期末总复习doc资料

《财政学》期末总复习刘方军一、名词解释1.预算外资金是指一部分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财政收支,是财政体系的辅助环节。

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国家规定的收支项目安排使用。

2.全额累进税率是对课税对象的全额都按照与之相应的等级税率计征。

3.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他机构,用外国贷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4.国家决算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它反映年度国家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也是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

5.税率指国家征税的比率,也就是税额与课税对象之比。

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税率一般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6.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一种专项补助制度,是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的重要手段。

7.产业结构指各产业部门之间、各产业部门内部各行业及企业间的构成及相互制约的比例关系。

8.社会消费性支出指非物质生产领域的非生产性积累和保证各级政权履行职能所需的各种经费的支出。

9.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缩小或扩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10.财政管理是在认识财政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具有权威性的财政政策、财政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运用经济手段发挥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作用以及运用行政、法律手段、规定、约束和引导财政工作按照一定的准则和规范活动。

二、简答题1.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角度,分析财政收入的来源。

1.财政收入是货币形态的社会产品价值,从它的价值构成看,不外是C、V、M三部分。

(1)财政收入中来自价值C部分,过去仅限于国有企业上交财政的折旧基金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为维护企业经营管理权限,折旧基金已全部交给企业管理使用。

(2)目前我国来自V的财政收入主要有,直接向个人的征税;直接向个人收取的规费收入;居民购买的国库券;国家出售高税率消费品的税收转稼收入;服务行业和文化娱乐等企事业单位上交的税收,一部分是通过对V的再分配转化来的。

财政学复习提纲最终版

财政学复习提纲最终版

财政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公共产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免费搭车外部性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瓦格纳法则成本效益分析法金融成本和效益影子价格社会贴现率内部收益率社会消费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失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财政补贴明补暗补财政收入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税收收入增值税消费税问答题1、自然经济的特征2、计划经济的特征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4、运行规范和有效的现代市场经济的五个共同特点是什么?中国是否具备这些特点(举例说明)?5、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条件(完全竞争市场)6、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8、简述亚当·斯密的财政原则9、凯恩斯学派的主要财政观点和政策主张有哪些?你同意这些观点和主张吗?10、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治理?面对中国当前的通胀问题,你认为政府可以采取什么措施?11、简述拉弗曲线并作图12、萨伊定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13、政府失效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15、举例说明什么是纯公共产品、混合产品和私人产品16、简述庇古模型并画图说明17、玛丽和露易丝是邻居。

在冬季,如果要用扫雪机打扫玛丽门前的雪,就不可能不打扫露易丝门前的雪。

玛丽在扫雪这项服务的边际收益是10-X,X是街道被打扫的次数;露易丝的边际收益是8-2X。

扫雪的边际成本是9美元。

画出这两条边际收益曲线、总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找出扫雪服务的效率供给水平。

19、纯公共产品的特征20、分别举出一个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例子21、科斯定理适用于以下各种情况吗?Why?(1)同住一个宿舍的几位大学生共用厨房,有的使用者从来不清洁他们做饭时弄脏的厨房。

(2)在巴西,捕捞和出售热带鱼是非法的。

可是,在亚马逊河的一些边远地区,上百潜水者前来捕捞热带鱼,在国际黑市上出售。

如此众多的潜水者正在耗竭热带鱼的存量。

(3)大气污染(4)在华盛顿州,许多农场用焚烧的方法清理麦茬儿,为下一季种植做准备。

(完整版)财政学复习提纲

(完整版)财政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1、市场失灵的含义和表现(原因)含义: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2、政府干预的手段(1)立法手段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3、收入分配职能(机制,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第四章1、教育支出:义务教育是纯公共物品,高层次教育属于混合物品2、我国近年来教育经费的变化(哪些地方做得好)我国近年来的变化趋势1基本特征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重高。

2全国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预算内教育经费每年均大幅增长。

3自1998 年以来,连续五年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重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

4除了政府投入外,目前已经形成政府投入、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收取学费和杂费及其他经费等多种形式、多元化的教育资金来源。

第五章1、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特点:追求宏观效益,注重社会效益,有能力投资大型的、长期的项目范围:社会公共性、公益性和基础性的投资领域,高新技术重要能源和资源以及稀缺资源的开发领域。

第八章1、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的概念: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中的价格变动,把所那税收转移到他人负担的行为和过程2、税收的转嫁方式:(1)前转(又称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或要素的价格,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2)后转(又称逆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商品或要素的价格,将税负转移给商品或要素的提供者:(3)其他方式:混转、消转、税收资本化3、税收转嫁的一般规律:(1)商品税比较容易转嫁,但所得税一般不易转嫁(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商品课税容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商品课税比较不容易转嫁。

财政学复习提纲0

财政学复习提纲0

财政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市场失灵概念: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

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现实的市场不是完全的自由竞争,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

市场失灵表现: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

公共需要:是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公共定价的概念: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就是应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及技术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2.收入分配职能: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已经进行或完成的各种财富和收入分配的结果所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调整或再分配。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主要是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财政的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可概括为通过财政分配对人们的生产、消费、储蓄、投资等行为发生影响,以实现国民经济中总供需的平衡和持续、稳定增长即社会条件不断改善的职能。

财政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第二章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混合物品:兼备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特征,如教育、医疗等。

社会公共需要的概念: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如社会秩序的维护、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这种需要不是个别的需要。

公共生产: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是所有权归政府所以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财政学复习重点大全

财政学复习重点大全

财政学复习重点大全第一篇:财政学复习重点大全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道德风险:指市场交易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行为时,所发生的另一方故意损人利己的情形逆向选择:指市场交易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外生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情形财政支出规模:绝对规模是指财政支出的绝对数,相对规模是指财政支出的相对数额比GDP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或各项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规定的负有代纳税人扣留税款并缴纳税款义务的单位或个人计税依据:是指征税对象的计量标准税基:是指征税对象中的应税部分定额税率;它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征税比例比例税率: 是对同一课税对象,无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受益原则;是将纳税人从政府公共支出中所获得的利益大小作为税收负担分配的标准支付能力原则;按照纳税人的个人福利状况来相应安排他们的税收负担,包括横向公平原则和纵向公平原则税收中性;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增量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确定的零基预算;是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个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部门预算:由政府各个部门编制,反映政府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政府预算1.掌握税收主要的分类方法(1)按征税对象分类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2)按税负能否顺利转嫁分类直接税间接税(详细见152)(3)按计税依据分类从价税从量税(详细见153)2.掌握财政支出主要的分类方法(1)按最终用途分类:财政投资性支出财政消费性支出(2)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有偿性)转移性支出(无偿性)(3)按国家职能分类:军事职能行政统治职能经济建设职能社会文化职能其他职能3.掌握公债的特点、种类、负担的衡量特点:1 借债主题不同 2 偿债依据不同 3 信用等级不同种类1 国家借款与发行债卷 2 内债外债 3 可转让国债与不可转让国债 4 凭证式公债与记账式公债4.掌握财政支出增长理论(书62页)(1)瓦格纳法则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财政支出规模必然增长。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第一篇:财政学复习资料财政学复习资料一、案例描述在经济学家的圈子里,提起“科斯的灯塔”或者“灯塔经济学”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灯塔”在经济学里是公共物品的代名词,关于灯塔的故事也就成为公共经济学的经典故事。

灯塔是船只安全航行的一种必要设施。

作为早期的海上强国之一,英国的灯塔制度是发展最早、最完善的。

早期的英国,灯塔设施的建造和灯塔服务,与别的产品一样,也是由私人提供的。

为了满足航海者对灯塔服务的需要,一些临海人家出钱建设了灯塔,然后根据过往船只的大小和次数向船只收费,以此获取维护灯塔设施的日常开支的费用(维护灯塔的费用和人员费用),并获取投资收益。

建造灯塔的人后来发现,有些船只总是想方设法逃避缴纳灯塔使用费。

他们或者绕过收费站逃避付费,或者干脆就宣称没有享用灯塔的服务,拒绝交费。

这种现象扩散开来,自觉交费的船只越来越少,以致灯塔经营者入不敷出。

于是,灯塔经营者专门建立了一支队伍,配备了专门的装备来监督和核查过往船只的交费情况。

这样一来,虽然灯塔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支出也增加了,灯塔经营还是入不敷出。

经营者被迫再次提高收费,然而收费的提高促使更多船只试图逃避付费,而雇用更多人员监督收费又会使成本进一步上升。

如此这般。

私人灯塔制度终于维持不下去了,没人愿意再出钱建造灯塔。

但是灯塔对于船只安全航行的必要性并未改变,航海者还是需要灯塔这种服务。

最后,只能卣英国临海的各个地方政府出资兴建和维护灯塔的运营。

二、案例分析为什么灯塔这种物品最后必须由政府来提供,而大多数一般的物品和服务,譬如汽车这种产品或者搬运工的服务,都可以由私人企业提供呢?原因就在于,灯塔是公共物品,而汽车或者搬运服务都是私人物品。

政府经营的灯塔起初一切如常,但时间一长,人们发现,作为公共物品的灯塔总是维护不善,管理不良,风吹日晒也没人去及时维护,设备损坏的频率比私人经营时高得多,有些灯塔常年失修,有些只是勉强使用。

虽然不用再专门雇人来维持收费,过往船只也不用再额外交费,似乎是节约了社会资源,但是,由于经常损坏,实际上政府花在灯塔上的钱比私人经营时的成本(包括雇人的费用)还要多。

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学对象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3.加强税收调节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1)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2)公共需要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2、特征:(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不享用(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财政支出概论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财政学期末考试内容资料整理

财政学期末考试内容资料整理

----------------------第一章1.财政学:通过对政府制度运行的具体研究,力图使政府制度的发展更符合全民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目标。

2.财政学研究对象:政府的与预算有关的经济行为(公共经济部门).3。

公共财政:公共财政特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财政;生产建设性财政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形态.第二章1.公共产品及其特征:既有非竞争性又有非排他性的这类产品和服务就被称为公共产品。

2.纯公共产品:严格满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

(例:国防、外交、司法、社会治安、生态保护、气象预报、航标灯与其他交通指示规范等。

)3.混合产品(准公共产品)A类:具有非竞争性但却具有排他性的混合产品(公园);B类(又称拥挤性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但却具有竞争性的混合产品(电视机、公路、大桥)。

4.市场失灵:当市场无法有效率的进行资源配置时,我们称之为市场失灵。

5.外部性(外部效应):经济行为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除自身外,还给别人带来收益或损害。

---------------------------------------------------------精品文档----------------------6.正的外部性:来自外部的利益.7.负的外部性:来自外部的成本。

8.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A财政政策及其特点: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从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种类: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B货币政策及其特征: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总需求的政策。

最新财政学期末复习重要资料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财政学期末复习重要资料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要资料第一、二章复习题一、填空1. 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

2.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政府决策失误、、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3. 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4. 财政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5*. 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

6*. 自马斯格雷夫于1959年出版的《》首次引入公共经济学概念,随后冠以公共经济学的著作得以陆续出版。

答案:1.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2.寻租行为3.非排他性,非竞争性4.收入分配职能5.0.3~0.46.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二、判断1. 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2. * 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0.4~0.5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

3.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

5. 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竞争性上。

6. 公共财政是针对计划经济时期所谓的“生产性财政”或“建设性财政”提出的。

7. 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8. 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9. 公共需要是对相于私人需要的,因而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是矛盾的。

答案:1. √2. ×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0.3~0.4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3. ×虽然存在市场失灵,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不是越多越好4. √5. ×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排他性上6. √7. √8. √9. ×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并不一定是矛盾的三、不定项选择1. 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A. 国防B. 花园C. 教育D. 桥梁2. 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A. 国防B. 花园C. 教育D. 桥梁3. 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 垄断B. 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C. 收入分配不公D. 经济波动4. 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 立法和行政手段B. 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C. 财政手段D. 强制手段5.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A. 政府决策失误B. 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C. 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D. 寻租行为6.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A. 历史性B. 非排他性C. 非竞争性D. 单一性7. 财政的基本职能是:A. 资源配置职能B. 收入分配职能C. 组织生产和销售职能D.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8. 完整的市场体系是哪几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A. 家庭B. 企业C. 政府D. 中介9.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A. 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B. 规范工资制度C. 加强税收调节D. 通过转移支出答案:1. A 2.BCD 3.ABCD 4.ABC 5.ABCD6.BC7.ABD8.ABC9.ABCD四、术语解释1.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

财政学考试复习纲要

财政学考试复习纲要

财政学考试复习纲要财政学考试复习纲要第一章1.如何理解财政的概念?(1)财政是一种分配活动;(2)财政的主体是国家;(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4)财政分配的依据主要是国家的权力;(5)财政分配主要采用价值形式;(6)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

第二章1.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资源配置状态的任何重新调整已不可能在不减少一个人福利的情况下去增加另外一个人的福利。

2.什么是市场失效?市场失效的表现是什么?定义:市场由于自身原因而不能配置资源,或虽然可以配置资源,但是配置资源的结果却不符合社会所能接受的效率和公平标准的现象,称之为市场失效或市场失灵。

表现:(1)不能提供公共产品(2)难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3)难以解决垄断和自然垄断问题(4)解决不了信息不充分问题(5)解决不了收入公平分配问题(6)解决不了经济总量平衡问题3.什么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对比有哪些特点?定义:是和私人产品相对应,是指应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特点:(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私人产品的效用则是可分割的。

(2)消费的非竞争性,私人产品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

(3)受益的非排他性,私人产品在受益上是必须具有排他性的。

4.公共财政的概念?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了弥补市场失效,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从事的经济行为,其是与市场经济有内在联系的一种财政类型或模式,是财政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5.外部效能的概念?所谓外部效能,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了其他的经济主体,但却没有因为好的影响而得到利益补偿。

6.私人产品的概念?是指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私人需要的产品。

第三章1.简述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内容及其实现?含义: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作为国家和政府的一种分配手段,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将社会资源按照国家职能的要求,合理地配置于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使其得以充分利用的职能和功能。

财政学复习纲领(完整版)

财政学复习纲领(完整版)

财政学复习纲领第一章财政学导论1.财政:公共部门所从事的经济活动。

2.混合经济:公共部门经济及私人部门经济的有机混合体。

公共部门:一个社会中属于政府所有、并贯彻执行政府方针政策的经济组织的总和。

公共部门的判断标准:①所有权标准:由政府所有或政府出资占控制地位;②活动特点标准:活动为非市场导向。

同时满足两个标准的部门才算公共部门。

第三部门:各种非政府、非盈利性的民间组织或志愿性社团。

3. 公共部门及私人部门的构成公共部门包括政府和公共企业,私人部门包括家庭和私人企业。

公共企业:政府出资设立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生产性组织。

4. 混合经济是一种既有市场力量又有非市场力量并相互作用的经济模式。

公共经济及私人经济之间的作用及联系是通过各种要素及收入在公共部门及私人部门之间多渠道、全方位的流动而实现的。

5.“混合经济论”提出的客观经济背景:①西方国家的政府由不干预转向积极的、大规模的干预。

②· “混合经济论”直接来源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汉森和萨缪尔森等人对混合经济论的形成及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混合经济是一个体制概念,不应赋予它太多的意识形态的色彩。

6. 财政学:将整个国民经济划分为“公共”和“私人”两个部分,并从“公” 及“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公共部门经济活动及其对整个经济运行所产生影响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类无穷的需求。

7.财政学的研究对象①生产什么:1、有多少社会资源可以用于公共产品的生产;2、决定公共产品生产的种类以及每种公共产品占有多少社会资源数量。

②怎样生产:1、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来进行生产;2、由谁来生产。

“怎样生产” 的派生问题。

③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最终由谁消费、由谁受益。

④如何作出决策:财政学研究在现行政治体制下如何作出社会决定。

8.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哪些事情需要由公共部门来办理,哪些事情需要由私人部门来办理;2、需要由公共部门来办理的事情应采取怎样的方式办理;3、公共部门及私人部门之间的分工以及公共部门办理的方式,会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4、怎样的公、私结构和公共部门办理的方式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

财政学复习提纲范文

财政学复习提纲范文

财政学复习提纲范文
一、财政学的概述
1.财政学的定义和目的
2.财政学的发展历程
3.财政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二、财政收入
1.财政收入的概念和分类
3.财政收入的结构和变动原因
三、财政支出
1.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
2.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
3.财政支出的调控功能和影响因素
四、预算制度与财政管理
1.预算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2.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
3.财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五、税收理论与实践
1.税收的定义和功能
2.税收的分类和特征
3.税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问题
六、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
1.财政政策的定义和目标
2.财政政策的工具和调控效应
3.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挑战
七、债务与财政稳定
1.债务的概念和分类
2.债务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3.债务对财政稳定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八、财政与发展
1.财政的动因和目标
2.财政的方向和措施
3.财政的评估和展望
九、国际财政与全球经济
1.国际财政的基本特点和问题
2.国际财政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3.国际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政策调控
十、财政学的前沿问题与发展方向
1.数字财政与智能财政
2.创新财政理论与实践
3.财政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和挑战
以上是一个财政学复习提纲,主要包括财政学的概述、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制度与财政管理、税收理论与实践、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债务与财政稳定、财政与发展、国际财政与全球经济、财政学的前沿问题与发展方向等内容。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部分财政理论(第一章)Ⅰ市场失灵:一、市场失灵的概念和主要表现(一)概念:市场失灵指的是在市场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所有资源,而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

(二)主要表现:①资源配置失效:信息不充分也不对称;竞争失灵;外部性(含义:是指某一个个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有正负外部性之分);偏好不合理②收入分配不公平③市场经济的宏观不稳定性二、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别(1)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在产品消费中,很难将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利益之外;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只有其产权所有者拥有享有该产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产品之外(2)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消费者消费某产品时并不能影响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利益;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随着消费人数的增加,边际成本也随之增加。

两者的区别:(1)提供主体不同: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私人物品由市场提供;(2)特征不同: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3)用途不同:公共物品为了满足公共需要,私人物品为了满足私人需要三、政府失灵原因: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政府干预失误、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越位:是指应当而且通过市场机制办好的事情而政府却通过财政手段人为地参与缺位:是指该由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办的事情而政府没有办好或没有办Ⅱ、财政一、财政的含义及特征(一)含义: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二)特征:1、财政运行是财政收支的矛盾统一:财政收支是财政运行的主线,全部财政都是围绕财政收支运行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有两条渠道:一是市场,二是政府。

财政收支过程就是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

财政收支运行的规律是,由政府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公共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复习纲要考试题型:不定项选择题、判断、概念辨析、案例分析(含计算)、论述第一章政府市场与财政职能财政的基本特征:①公共性与阶级性②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③收入与支出的对称(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及特征和分类: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众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纯公共物品和准(混合)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具体表现: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缺陷。

表现:(1)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事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外部效应的含义及相关内容: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

政府失灵或失效的原因及表现:①政府决策失误②寻租行为③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④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①立法和行政手段②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③财政手段(+1政府的宏观调控)财政的各职能的基本内容:(1)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广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的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因此,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资源配置效率用什么指标来表示、如何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提高资源配置的总效率以及财政在配置资源中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a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C.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d.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e.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经济公平,指根据在收入创造过程中要素的贡献来决定收入分配,着眼于分配规则或分配过程的公平合理,强调分配的效率社会公平,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社会各阶层居民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着眼于分配结果的公平,要缓解社会不同阶层因收入差距带来的矛盾,追求社会的稳定发展。

公平衡量指标:系数< 1 ,系数越小,越趋于公平。

根据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出于0.3 —0.4 之间被视为合理区间。

我国目前的系数已近接近0.5,说明收入差距已经较大,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式A、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B、规范工资制度。

改进和完善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C、加强税收调节;D、通过转移性支出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经常性项目和资本性项目保持收支平衡,未出现大的逆差或顺差。

实现的机制和手段:a.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b.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c.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和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d.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4)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

第二章公共产品生产与提供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含义: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来提供并不代表由~来生产,即公共提供不等于公共生产。

公共产品包括准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其理由是:(1)由于纯公共品的非竞争性,使得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私人提供就得不到所期望的最大利润。

(2)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因具有非排他性,消费者会期望“免费搭车”(消费者不会自愿花钱购买这种产品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获利) 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3.政府补助。

公共定价含义及形式: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产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

从定价政策来看,公共定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共定价;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

一般方法 a.平均成本定价法: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的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b.二部定价方法:基本费+从量费c.负荷定价法:按不同的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财政支出效益内涵:a.财政支出的内源性效益,指财政支出本身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内源性效益又分为三个方面,即财政支出总量效益、财政支出结构效益,财政支出项目效益。

B.财政支出的部门效益,指使用财政支出的公共部门财政年度内的工作效益。

C.财政支出的单位绩效。

任何一项财政支出最终都要通过公共部门分配到具体的使用单位,因而资金使用单位既是支出链中的最终环节,也是资金使用效益的直接体现者,财政支出能否得到相应的支出,发挥最大的效益,最终取决于使用单位。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将项目的受益收入和支出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收益的一种经济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效益能用货币单位计量的情况2.最低成本法,又称最低费用选择法:不用以单位货币计量备选项目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1)3E原则: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兼顾的原则(2)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相衔接的原则(4)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财政支出分类(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含义、区别、作用):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A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这些支出有一个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现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国家职能。

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B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共同点,即财政付出了资金,缺无任何所得,这里不存在交换的问题,这类支出即为转移性支出,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按财政支出经济性质的分类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区别):(1)、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

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

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

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

(3)、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它们收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

总结: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

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财政支出规模衡量指标:财政支出规模可以用绝对数指标来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指标即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表示,由这两个基本指标又可以衍生出反映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三个指标。

(1)财政支出增长率,以∆G(%)表示。

财政支出增长率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即所谓“同比”增长率。

(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表示。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以MGP表示。

该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多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

财政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1)、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2)、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即在危急时期,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财政支出的比重会增加。

但在危急时期过去以后,公共支出并不会退回到先前的水平,因此,每一次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都会导致财政支出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这种财政支出上升的规律,被称为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一)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1)、经济性因素: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张律和当前经济政策等(2)、政治性因素:a、政局是否稳定b、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c、政府干预政策(3)、社会性因素:包括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