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秘旨
少林气功原旨和内功五拳精意
少林气功原旨和内功五拳精意气功原旨调息之功,即不动以养气之学,道家谓之听息,盖神与气本属一体,所以气静则神恬,神恬则气足。
技击臻此境界,而后可达上乘,可称绝技,否则仍不过野道旁门,终难入于名家巨子之林也。
夫人之气息,由于呼吸司于肺部,而鼻为出入之门。
凡技击学步之始,先须使脉气沉静,直达丹田(脐下一寸三分)。
而用功之法,先宜将身体正直站立,两脚前后踏平,挺腰阔胸,两手叉腰,听气自然之出入,默记其息数,或由一数至五数,或由一数至十数。
但不宜计数太多,以免心神之昏乱。
此调息之法也。
至听息较调息为深,每于朝夕演习时,从容运使,不可着力。
出一掌也,当平肩直腰,若气自肩腋而来,直贯于掌缘五指之间,静心听之,臂腋掌指之间,似有膨胀伸张之意。
此外运腰挺脚,亦复如是。
坐立行动,总以气息沉静为主,久之习养功深,无论如何动作,气亦不为之喘促,世技击家所谓上灵下实、练气不浮之功效也。
但有事须注意者,气以顺养为要,而不可逆制。
初学步时,偶于用力猛烈,则气必喘息。
故不可强忍以争胜于人前,否则肺部暗受其损害,必致不可救疗,每见少年人常患此病,故为之警告耳。
一、龙拳练神练时周身无须用力,遍体活泼,伸缩自然,起落有方,暗听气息沉于丹田。
步由斜马站,拳掌合抱胸。
串步提屈腿,脚尖朝外踩。
上下掌分开,左前右耳轮。
右掌心朝上,左掌心上亮。
身微向前屈,微屈单腿立。
落步跟后腿,掌势反扭回。
前掌朝上托,后掌打下着。
目视正前方,龙形够一半。
右龙容易使,专看左龙换。
回身扣脚踪,转身又龙形。
目开一线明,舌顶口水生。
鼻息自然寻,精神日渐宏。
初习十五度,继至五十功。
缓和此势练,循环内气增。
二、虎拳练骨练时须鼓实全身之气,一气整贯,始终不懈,关节开放,骨节通灵,骨壮坚实,功力大增。
斜马站得牢,拳掌合抱好。
两手急变相,落在腹旁挂。
掌心俯下倾,弧弓挂上胸。
串马步必跟,脚落又撵空。
小马推上去,半马急用功。
此势叫虎形,势简艺术深。
内意如龙状,呼吸莫发声。
左右上步使,两种都一样。
少林内功秘诀旨要
少林内功秘诀旨要少林内功是汉族武术流派中河南少林派气功的基本功法之一,是以站裆为基础,着重于腰腿(根基)的霸力和上肢运动的锻炼。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少林内功秘诀旨要。
少林内功秘诀旨要少林内功秘诀旨要一、守元凡是练拳习功的入,第一紧要的是固其精气,守其元阳。
精稳则真气旺盛。
真气旺盛则精神焕发,化精转气,传布到全身内外各处。
则可身体健壮,百病难生,气力强大。
为练真功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守元这一步、最重要的是平心静气。
提高精神修养,见色无心,心无杂欲,持之以悟)意欲不兴则无阳自固。
平日勤苦得来的功夫,切不要贪一时的欢乐而前功尽弃,否则真功难成,望学习的人时刻收束身心,谨记莫违。
少林内功秘诀旨要二、知止拳法的内功,以止心系念,专心一致,心乎气和为初步要求心念止住,精神就安定;精神安定,就可以专心练功习拳,自然技术易掌握而劲气的周运也能细心体会出来了.如此也就渐渐进入。
了神妙的境地。
今有一种方法,我在这里简略的讲一下。
无论盘坐、倒卧还是站桩静立,只要一开始行功,就把一切杂务乱想都放下,将意念放出到无限远与法界虚空相合,静心保持沉稳安祥,一灵独觉的状态,直到渐渐地感觉不到自己和外界的存在。
自觉要收功的时候,返回神意进入体内忧陀那(下丹田)片刻,使神气回归集聚而没有遗漏。
之后,再双手叠合搓热,裸露出腹部以脐为中心,正反各摩四十九转,接下来浴面,揉耳、拍头散火以全功。
止念静定当中,神静了下来就可以体觉到细微的感应,有的时候耳朵里各种声响越来越大甚至落针的声音听起来象个炸雷”经络,皮下气血串流或痒或跳。
脑袋中光彩眩目,见到鬼怪仙佛。
这些都是人功后自然产生的现象千万不要惊慌恐惧,立即收功。
只要一心静定,任其自生自灭,忽然精神一片空寂而心中感觉一片朗朗光明,又是别有洞天了。
少林内功秘诀旨要三、气法真言秘要第一步养气功夫:一般没有练习拳法的普通人,大多不是气虚就是气实,身体虚弱的人元气不足,血行不旺,叫做气虚。
而多数身体看似强壮的人,血气方刚,但气浮且燥,叫做气实。
道家气功入门口诀
道家气功入门口诀道家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修炼身体和精神,达到增强健康和内力的功法。
道家气功以其简单易学、适合各个年龄段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本篇文档将介绍道家气功的入门口诀,帮助读者迈出气功修炼的第一步。
一、正确认识气功气功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健身方法,它以调整呼吸,增强体质、调和人体的阴阳气血、增强免疫力和延缓衰老等多种功效而闻名。
正确认识气功的目的和效益,是进行气功修炼的第一步。
气功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活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道路。
二、静心放松气功修炼的前提是保持一颗平静安宁的心。
从修炼之初开始,就要学会静下心来,排除杂念,让自己的思绪回归到内心深处。
可以选择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坐在舒适的座位上,闭上眼睛,调整呼吸,全身放松。
三、调整呼吸呼吸是气功修炼的重要环节。
气功强调通过调整呼吸,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机能平衡。
在练习气功时,我们可以采用腹式呼吸,即通过放松腹部肌肉将气息导入到丹田(即脐下的身体中心位置)。
在练习过程中注意深呼吸、缓慢呼吸,并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过程上。
四、运动身体气功通过特定的体位和动作来调整身体的能量流动和器官功能。
常见的气功体位包括站立、坐姿和卧姿。
在练习中,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位,配合一些简单的动作,如转身、扭腰、摇头等,来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
而且这些运动非常简单,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五、保持纪律气功修炼需要坚持和勤奋。
在开始修炼之后,要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练习。
无论是时间还是强度,都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安排。
特别是在修炼的初期,要注意不要过度锻炼,以免引起不适。
同时,要遵循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步提高修炼的难度和强度。
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气功修炼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更是一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过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气功修炼至关重要。
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的摄入;规律作息,保证充分的休息;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压力和焦虑的情绪。
【最新编排】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功法秘籍(下)
【最新编排】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功法秘籍(下)6.力劈华山预备姿势: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重心在两脚之间;两腕交叉于胸前约10厘米处,指尖朝上(图40)。
动作:手指朝上,用内劲向上举起直插云霄,双臂伸直(图41),同时吸气;用力徐徐朝前下方成弧形劈下(图42)。
同时呼气;放松,略停1,3秒,双手从裆下直线缓缓向上提至胸前,同时吸气;直腰,两手松直,指尖朝上,恢复预备姿势,同时呼气。
做7遍。
要求:下劈时腿要挺直;劈下后不低头,目视前方。
功用:本动作劲发于腰部,力运四肢末梢,气走手、足三阴三阳经。
久练之则气走全身、百脉通畅。
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忌用力过猛。
7(海底捞月、怀中抱月预备姿势:同“力劈华山”的预备姿势(图40)。
动作:两手掌心朝前,成拉幕状缓缓向左右水平分开,坐腕,用力向两侧平推成“大字桩”(图43),贯气于掌根,同时吸气;松腕,手放平,弯腰,手缓缓下落捞月(海底捞月),屈腕,指尖相对(图44),同时呼气;向上捞起,上身随势而起,直腰屈肘,两臂运动,掌指着力,似抱重物状缓缓端起至胸前(怀中抱月),同时吸气(图45);两手交叉于胸前,同时呼气,恢复预备姿势。
反复做7遍。
要求:弯腰捞月时两腿要挺直,不低头,目视前方;上身随势而起时,要垂肩坠肘,颈部不僵直。
功用:海底捞月,气贯掌指,蓄劲待发;向上捞起,则锻炼腰背,通手六经脉,并可提升“中气”。
故对内脏下垂疾患有一定疗效。
8(霸王举鼎预备姿势:继“海底捞月”中的“怀中抱月”势(图45)。
动作:接上式,两手缓缓用力上托至锁骨处放松,前臂内旋,翻掌向上,中指相对,用内劲徐徐上举,腰、腿、臂均用力挺紧勿松,成“举鼎”状(图46),同时吸气;随即两臂放松,向外划弧至与肩平时坐腕,运劲外撑成“大字桩”(图43),停1,3秒钟,再放松,徐徐下落,恢复原势,同时呼气。
做7遍。
要求:上举时臂要挺紧,并保持指端相对;成大字桩时,要收腹挺胸,两腿夹紧,劲往下沉至足心。
气功心法精要
气功心法精要修炼气功的宗旨:为民造福修炼的行为准则: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忠、孝、仁、义、礼、智、信。
人人都做护道的使者,不做毁道的恶人。
心法及练功要领:修成大道出迷途,才算人间伟丈夫。
日月同明永不朽,乾坤并老壮玄都。
(龙门派祖师邱长春语)顺则凡,逆则仙,只在中间颠倒颠。
(张三丰)垂帘明心守祖窍,见着性光是功夫。
心诚则灵,信则灵。
气功定义:气功是一门研究人体在特定意念主导下,进行身、息、心自我调练,通过恬淡虚无、导气益真以达到治病、保健、调能、延年目的的方法和理论的科学。
气功,古人称导引、吐纳、练气、静定、参禅、炼丹、摄神、养性、修真、守一、易筋洗髓和反朴归真等,名目繁多,且常因修为内涵及宗派习惯而改易。
如今,它以涉及到当代的人体科学、医学科学、健身科学、古今哲学、生物化学、物理学、武技学、精神学以及宗教、历史、国防、杂技等多方面领域。
气功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强身健体,进一步的目的就是济世利人。
《黄帝内经》云:正气常存,邪不可干。
比较起来说,对于疗疾健身医学是科学的办法,但却是消极的;而体育锻炼是积极的,却是不科学的;只有气功对人生的保健,才是最积极、最科学的。
我们道家文化中最主要的思想是:盗天地,夺造化,实现“我命在我不在天”,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目的。
道家养生重三宝。
三宝者:精、气、神也。
道家长生法要“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一贯工程,总是以此三宝为基础,为材料。
(萧天石语)精气神三者是相互关联、相互转化的,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主体,存则具存,亡则具亡。
气功锻炼归根到底就是这个根本。
精化气,气化神,神滋精。
一、练功要有三心———恒心、诚心、信心。
二、练功要具备三个条件————松、静、自然。
三、练功的三个基本要素———调形、调息、调心。
形正则息调,息调则心静。
练功的关键在于调心,静就是练功,恍恍惚惚的虚静态即为气功态。
致虚极,守静笃。
长生无妙药,只在一静中。
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定是深度的入静态,慧是能够洞彻宇宙本原的大智慧,即大彻大悟。
秘宗气功
秘宗养身法范德功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一、基本功之内功1、六字治脏法:呵嘘呼呬吹嘻每天子时(半夜23-1时)后,午时前(中午11-13时)静坐叩齿咽津,念此六字,可以去五脏之病而强壮内膜,但宜轻念、耳不闻声,须一气直下,此法效应如神。
2、行功诀:肝用“嘘”时目睁睛、肺宜“呬”处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睥病“呼”时须撮口,三焦有热卧“嘻”宁。
3、按季节行功诀:春“嘘明目木扶肝,夏日“呵”心火自闲、秋“呬”定收金,润肺。
冬“吹”水旺坎宫宁,三焦长宫“嘻”除热,四季“呼”睥上化餐,切忌出声闻两耳,其功直胜保神丹。
”4、治病行功诀:“嘘”属肝外主目,赤翳昏蒙泪如哭,只因肝火上来攻、“嘘”而治之效最速。
“呵“属心外主舌,口中干苦心烦热,量疾深浅以“呵”之,喉结口疮并消灭。
“呬”属肺外主皮毛,伤同咳嗽痰如胶,鼻中流涕兼塞热,以“呬”治之医不劳,“吹”属肾外主耳,腰膝酸痛阳道痿,微微吐气以“吹”之,不用求力须药理。
“呼”属肺主中土,胸膛腹胀气如鼓,四肢滞闷肠泻多。
“呼”而治之复如故。
“嘻”属三焦治壅塞,三焦通畅除积热。
(1页)二、基本功之外功1、心功行动时必先冥心息思,静气凝神,绝情欲,以保守元神,又名养神法。
2、首功两手掩两耳门,即以第二指叠中指上弹耳根骨作响(81次)可治风池邪气。
两手扭颈左右反顾,肩膊随转、两手相叉抱颈而似视,使手与颈争力,可去肩痛目昏。
3、面功用两手掌摩擦极热后、摩擦面部,皆要摩到如楷汗然。
再用唾液入掌心,向面上摩擦之。
4、耳功以手按两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49次)平坐伸一足、屈一足、横伸两手、直竖两掌、向前若推门状,扭劲左右顾各七次。
名为聪耳功。
5、目功每睡醒且不开目,用两大拇指背相合摩擦,擦热后楷目(14次)仍紧闭左右转眼球各(7次)。
紧闭少时忽大睁开,用两手拇指背曲骨重按两眉旁小穴(攒竹穴)二十七遍。
手摩两目颧上转到耳根(耳根穴)三十遍。
再用两手从两眉中间(眉心穴)开始入脑后发际、咽津。
武当气功...
武当气功...武当山炼性修真秘旨武当山炼性修真秘旨,是武当高道修炼内丹所隐秘承传的功理功法,是武当气功的精髓。
其功理功法文献见于武当拳法研究会在本山挖掘出的二幅条图。
其一《武当山炼性修真全图》,刊于《武当》杂志总一期;其二《武当山玄机心法图》,刊于《武当》总17期,这是武当道教修炼内功的两个姊妹图示。
前者重功理,后者重功法,二图结合,构成武当道派炼性修真的完整文献。
此二图创自何时何人已无可考证。
据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鉴定:“炼性修真全图”为南岩宫道人刘理卿复刻于1924年五月,(一说是光绪十四年四月十四日纯阳圣诞吉日,云水道人慧生子吴明玄所刻)。
此图与道藏所载《太极先天之图》同出一理。
即得玄牝之窍而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而五气朝元,取坎填离,还精补脑,而炼神还虚,复归无极,描述修身炼性之理。
“武当山玄机心法图”是以隐语阐述修功的方法,此图亦出自南岩宫监院刘理卿刻存。
图有楹联:“半帘月影三杯酒,满院花香一局棋”。
图上方刻有在《道藏》等典籍中未曾记载的玄天上帝与太上老君的一段对话文字,阐明了炼性修真的功理。
此二图是武当山道庙现存的珍贵木刻版文物。
已引起海内外武术气功界及学术界的珍视,确认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并纷纷进行探讨。
武当山三天门悟性气功此功全称“武当山三天门老君洞悟性气功”。
原在武当道内高层秘传。
在1983年武术挖整高潮中,经武当拳法研究会多次动员,始由武当山住庙老道人朱诚德献出。
朱生于1898年,辈列紫霄宫全真龙门派24代。
朱诚德早年因贫苦,在南阳玄妙观出家从道,遇武当山挂单道人金宇成,得秘授此功。
金道长则受传于龙门22代道长王理阳。
此气功特点是:先两脚交叉盘坐,脚掌朝天,后将双手各伸三指撑地,撑起盘坐,整体悬空,离地约10厘米,随即前俯上体,下腭过膝,前后左右运转,筋骨柔和如绵。
1984年,全国体育记者夏令营到紫霄宫,朱诚德时已85岁,应请表演这套功法,目睹者无不为此绝技惊叹。
朱道长还擅长武当传统太极拳。
气功秘诀
气功秘诀意守丹田,内炁循环。
一呼一吸,生物场圆。
百病无入,遇事不烦。
持之以恒,谦心修炼。
场场交融,天地之间。
万物有灵,阳光阴电。
与门非门,密排身边。
再上一成,自主通关。
色空无界,质能转换。
前生来世,世代相传。
下探黑洞,上至天边。
一粒沙石,世界万千。
浩瀚宇宙,兆亿光年。
穿梭时空,奥秘无限。
乐在其中,苦在当前。
肉体凡胎,有神有仙。
大爱无心,大悟无言。
炁即暗物,近磁似电。
波粒二项,虚实相变。
充满密码,主掌人寰。
当今人类,用脑空前。
古人圣杰,意出丹田。
脑筋想事,快马加鞭。
用心办事,计谋多端。
炁丹运事,大道为先。
能供智商,科技发展。
能用情怀,长治久安。
能回气海,中庸浑圆。
三分天下,随机调遣。
釋道儒法,已定坤乾。
众生云云,道法自然。
强者生存,物种优璇。
强弱过之,物极必反。
太极八卦,早有指点。
二生万物,黑白良缘。
微机呈现,告知倪端。
分子原子,不断递减。
老子孔子,万古流传。
时光隧道,可以越穿。
虚拟世界,并不虚幻。
修炼炁功,起始不难。
腹式呼吸,排除杂念。
感应全身,细胞单元。
酸痒涨麻,聚电疏散。
心净若无,超越自然。
天人合一,近乎圆满。
月圆之寂,偶有零献。
同乐分享,传递祝愿。
多多见笑,愚人湖边。
王姓家刚,山东济南。
感应相通,有缘碧莲。
武当自然外气功(附补气通络止疼助功秘方)
武当自然外气功(附补气通络止疼助功秘方)该功民间称为南功,是一种专门习练外气的武当内功。
该功法简单,易学易练,得气快,见效快,安全可靠无偏差。
一般人按资料自学一个小时就能基本掌握功法。
练习260至2000个小时左右,95%以上的学员皆能指掌发气,既能治己病,又能治人病。
外气放,周天通,经络通,身心松,健康长寿乐融融。
武当自然外气功,分聚气功,进气功,运气功三部功法组成。
一、聚气功,马步站桩聚气法1、姿势:会身放松站立,两脚开立如肩同宽。
沉肩垂肘,曲肘抬臂,抬至小臂与上臂约成90,同时曲膝下蹲,站立角度(小腿与大腿)30至90。
掌心朝下,10指松直,指与指之间略分开,间距3毫米。
全身放松。
眼视前方。
即成马步站桩聚气功法姿势。
2、呼吸:采用平时自然呼吸方法。
3、意念:采用良性意念法。
练功时看电视想问题,听轻音乐,轻声谈话均无妨。
重在姿势。
4、练功时间:早晚各练30:60分钟。
随时随地可练。
7天之后每次练功不得少于60分钟,功时越长功力越大。
牢记:多一分酸、疼、累、苦就多一分气。
苦中求乐,梅花香自苦寒来!5、收功:用鼻轻轻地慢慢地吸足气,慢慢直立,手自然下垂, 并同时将气徐徐从口中呼出。
切记吸气勿猛,呼气纳匀长。
尔后作深呼吸几次,散一下步即功毕。
二、进气功,掌心开合进气法接上式马步站桩,掌心朝下转腕至掌心相对,慢慢地合拢,即两掌心相合,掌心相对,间距1公分不接触。
约3分钟以后轻轻地慢慢地拉开至1米。
3分钟后又轻轻地、慢慢地相合,仍间距1公分,不接触,3分钟后又轻轻地慢慢地位开约1米,……如此反复习练60分钟后按上法收功。
三、运气功,指掌自然发气法接上式马步站桩,练掌心开会3次。
待指掌得气之后,改掌心相,对为10 指尖相对,掌心朝胸部,如抱物状。
中指可接触,3分钟后同样轻轻地慢慢地拉开至约1米。
3分钟后又相合10指尖相对,中指可接触,……如此反复练习。
如果指掌开合觉得指掌有麻、热、胀、跳动,似有吸引力,磁力等感觉时,即可发放外气了!此时,气为我用,随心所欲,妙趣横生,乐在其中。
古传八段锦及行气练气秘要,赶紧收藏!
古传八段锦及行气练气秘要,赶紧收藏!罗疃八极拳宗师李大忠公、家传《把计诠》图谱手杪本,内有“八段锦囗诀”,“练武行气秘要”,“习武练气秘要”,发表出来为武术爱好者及八极拳研究者提贡史料以据,同时在古拳经书中,摘选了“气法指要”“内锦气血入门六章”,并转载了“八段锦图说”和“八段锦动作口诀”,有爱好者可一同参阅。
八段锦囗诀八段锦囗诀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单举手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脚固肾腰练武行气秘要习武练气秘要(古拳经秘籍摘选)气法指要,内锦气血入门六章。
气法指要紧闭牙关口莫开,口开气泄力何来,须分存气常充腹,贯通筋骨壮形体,翻复回旋身辗动,煞手休将气放怀,终朝习练常如是,体坚胜似铁钢胎。
内锦气血入门六章其一:但识拳技空操练,内锦机关怎得知,漫道工深特不上,还须运气立根基。
其二:内壮形骸气作君,流通筋骨保此生,饶君刚健如狼虎,不知运气定伤身。
其三:金刚气诀本无踪,怙徹仙径路便通,要知至道通旋处,先教呼吸到脐宫。
其四:丹田呼吸气流通,肚腹腰肢渐渐充,一往一来须着意,心归到处气归宗。
其五:百骸运到始成功,浑身气血自流通,不希骇世争名利,可向无为悟通踪。
其六:气到功成乐自然,不争名利不希仙,有意人间播名誉,纵此途岐别有天。
八段锦图说【立式八段锦】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动功功法。
八段锦由八节组成,体势动作古朴高雅,故名。
八段锦形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
简介:八段锦是我国宋代民间流行很广的导引法之一,后来在流传过程中又分为南北两派。
北派“武八段”,以刚为主,主要采用马步姿式;南派“文八段”,以柔为主,一般采用站式,故又称立八段。
南派文八段后来又分化出一种坐式八段锦。
两手托天理三焦【一】两手托天理三焦自然站立,双脚分开稍宽于肩,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目视前方,舌抵上腭,以鼻纳气,意守丹田。
双手收至腹前,五指伸直并拢,两手指尖相对,掌心向上,徐徐抬至胸前,然后使掌心翻向内、下、外、上,边翻转边向上托起。
修炼气功的三大要诀
各派气功因修炼方法不同,进入人体内修的深浅程度亦有差异。
内修之道是以人体内环境为修炼核心。
要成功进入内修之道,必须先懂气功中的“调身、调心、调息”,而且这三方面必须相互协调磨合方能奏效。
调身“调身”,顾名思义就是对身体的调控。
这里所指的“身体” ,包括外在的皮肉筋骨和内在的五脏六腑血脉。
调身的整个意义,就是对“形”的调控。
气功对“形”的调控与西方运动不同,其修炼方法主要在于一个“松”字,这个“松”就是通往终极养生之道的重点所在。
气功的松是整体及全面的,不只在静态下放松,在运动过程中也要求放松。
气功讲求阴阳,动作注重一松一紧、一阴一阳的变化,但气功中的紧,也是在松柔之下进行。
气功运动是以体内之生物电为原动力,而非单一外在肢体的松紧变化。
这股人体生物电有说就是气功中的所谓“气”,更有发现说生物电在人体表面是有固定分布和传导路径,这与中医的经络及穴位之说颇为近似。
在人体生理方面,有研究指出气功的放松确可让身体周边阻力降低,增加血液流通量,有利细胞生长和提升免疫力。
从中国文化上,松的结果是透,即“松透”,而透的终极是“透空”。
这一切也正好说明“松”是一种有利于能量传递和释放的手段,一个可与宇宙大自然相融合的养生之道。
调息“息”指呼吸,“调息”是指对呼吸的调控。
进一步来说,也就是对“气”的调控。
这个“气”,除大自然的空气,也代表着气功中人体生物电的气。
气功对呼吸的要求是深长、细匀、柔和、缓慢,与人类正常的呼吸,每分钟15-16次十分接近。
除一些特殊修炼或功法上的特别要求,如“六字诀”的发声吐气外,一般气功所采用的都是鼻吸鼻呼的自然呼吸。
自然呼吸是人体自离母体后的一种与生俱来的呼吸模式,这种呼吸模式须在放松、无外设阻力下进行。
吸气后,以气的穿透力带动周边肢体活动,即气功中的所谓“气动形随之” ,是一种可以低能量消耗吸取较多氧量的人体活动模式。
再深入一点去分析,调息的终点也就是回归大自然。
初习气功,要做到呼吸放松并不容易,我们可尝试把自己想象为一个吹气公仔、一个气球。
pcp2008 医学电子书---------
预防医学、卫生学营养卫生、食品卫生1. 中华职业医学.2. 实用医学多因素统计方法.3. 美国妇女自我保健经典——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4. 食物营养成分表(北京地区).5.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6. 医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w.7. 美国最新临床医学问答——营养学.8. 科学补钙.9. 现代职业医学_王莹1996.10. 中国人怎么吃.11. 女性的身体个人必备手册.12. 食品营养和食品卫生.13. 性的报告 21世纪版性知识手册.14. 英汉-汉英美容医学词汇.15. 医学多变量统计与统计软件.16. 3岁宝宝技能训练与对策问答.17. 夜间育儿:怎样让婴幼儿入睡.18. 教养难带宝宝百科:养育0-5岁高需求孩子的必备知识.19. 自我分析情态的更新.20. 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衡量与评价.21. 医学美学.2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手册.23. 伤害流行病学.24. 病历书写错误400例.25. 医患沟通理论与实践.26. 戒烟者的自述“吸烟与我”真人真事征稿选.27. 放松自己大步走!:雅各布松(Jacobson)肌肉放松法.28. 医学营养学_黄承钰2003.29. 现代性医学(第二版).30. 实用卫生统计学学习指导.31. 超级育儿通.32. 新生儿营养学+.33. 病历书写与示范.34.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实用手册+.35.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下.36. 食物与食物相克.37. 健康育婴魔法书.38. 医院健康教育处方.39.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第四版).40. 卫生保健学学习指导.41.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医学影像科.42. 百年医学科技进展.43. 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44.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 第2册.45.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上.46. 医院管理制度.47. 职业健康安全专业基础.48. 新生儿回家了.49. 化学品职业危害分类控制技术.50. 医学创新由来.51. 北京大学医学教材营养与食品卫生学.52. 母乳哺养完全指南.53. 不再疲惫战胜疲劳和不良感觉的十种方法.54. 如何喂养挑食孩子.55. 宝宝安睡魔法书.56. 常用食物相克1000问.57. 现场流行病学案例与分析.58. 医学数据挖掘.59. 健康在我心中.60. 医院感染学.61. 中国医院院长手册(第二版).62. 职业卫生也职业医学.63. 实用医院财务管理.64. _医学统计学习题全解指南.65. 求医不如求己.66. 实用流行病学学习指导.67. 医疗文书书写规范与病案管理.68. 中国医学人文教育历史、现状与前景.69. 不生病的智慧.70. SPSS医学统计速学速用.71. 伤害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72. 医学史十五讲.73. 中国医学人文评论:第1卷.74. 协和医事.75. 护士站必备丛书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指南.76. 医学统计实战练习.77. 实用医院形象策划.78.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六版).79. 婴幼儿的科学喂养:构筑一生健康的基石.80. 环境卫生学(第六版).81.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六版).8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83. 流行病学(第6版).84.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实用指南.85.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培训教材.86. 研究生规划教材统计分析在医学课题中的应用.87. 卫生统计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88. 医院规范化管理操作范本.89. 医院规范化管理操作范本.90. 儿童少年卫生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91. 预防医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2版).92. 卫生统计学(第6版).93. 2008执业药师过关必做3000题(中药学类).94. 从头到脚说健康.95. 病历书写规范(修订版).96. 研究生教学用书医学统计学第二版.97. 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精神卫生:新的了解、新的希望.98. 2008年世界卫生报告初级卫生保健.99. 医学统计学与 SPSS 软件应用.100. 中国医学人文评论:第2卷.101. 卫生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102. 病案信息技术精选模拟习题集.103. 性高潮的科学.104. 8年制医学文献信息检索.105. 现代医院消毒学(第2版).106. 2009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预防医学.107. 不生病的智慧4 易经内病外治法.108. 患者安全医疗救治的核心作用:国际版.109.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精神科2008.110. 2009药师(药剂士)职称考试强化训练习题集.111. 医院管理流程图解.112. 病理学与病理学技术精选模拟习题集.113. 200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应试指南公共卫生执业医师(上册).114. 2009最新修订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应试指南公共卫生执业医师下. 115.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解析临床执业助理医师.116. 不生病的智慧2 健康饮食精华·吃好不吃药.117. 不生病的智慧3 易经养生说明书.118. 新编医院管理教程(第二版).119.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应试指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2009最新修订版. 120.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案例版供预防医学类专业使用.121. 医院科室管理学.122. 英文病历书写基础.123. 21世纪外科医师锻造之路124. 不生病的智慧5:佛道武药中的养生保命真法125. 专科医院经营管理实录126. 医院安全目标管理实践127. 食物与食物相克128. 简明食物营养成分表129. 中国食物成分表130. 养生师技能培训教材中医养生简论中国医学1. 目录--中国医学理论2.北京中医学院首届研究生论文汇编.3.世界易医传统生命科学大会论文集.4.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研究新进展 '九七北海国际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5.伤科论文汇编第三辑.6.医学科学论文汇编七.7.山东省中药学会第四次学术经验交流会(上册)论文选编.8.中医的科学原理.9.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10.第四届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1.中医火神派探讨.12.全国中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13.四诊研究论文汇编.14.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上的应用.15.全息诊疗学.16.论文汇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院五十周年.17.医学中西结合录.18.中医与传统文化.19.社区中医诊疗实用教程上.20.社区中医诊疗实用教程下.21.目录--.-.习题、试题及题解22.中医急诊医学.23.国家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复习应试强化训练.24.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特色疗法(英汉对照).25.走进中医对生命和疾病的全新探索.26.二零零六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复习应试全书(上册).27.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题及真题汇析.28.二零零七年全国临床中医全科医学专业中级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29.中医各家学说习题集.30.中药学(师)考试过关必做三千题.31.医师资格考试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习题集.32.医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33.中西医结合医学主治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34.目录--.-.中医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35.中国历代中医格言大观.36.中国特色医疗新技术+.37.中华传世医方下民间秘方=.38.中华传世医方上名医验方=.39.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喻嘉言医学全书.40.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孙一奎医学全书.41.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李中梓医学全书.42.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冯兆张医学全书.43.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王肯堂医学全书.44.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沈金鳌医学全书.45.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叶天士医学全书.46.明清名医全书大成薛立斋医学全书.47.明清名医全书大成万密斋医学全书.48.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缪希雍医学全书.49.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汪昂医学全书.50.明清名医全书大成龚廷贤医学全书.51.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王孟英医学全书.52.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武之望医学全书.53.明清名医全书大成陈士铎医学全书.54.轩岐救正论.55.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医古文.56.中华经典医书第二集.57.中华经典医书第三集.58.中华经典医书第五集.59.中华经典医书第七集.60.中华经典医书第四集.61.秦伯未医学名著全书.62.中华经典医书第六集.63.中华经典医书第一集.64.中华名医高新诊疗通鉴+.65.刘柏龄治疗脊柱病经验撷要.66.科学研究论文汇编失眠症用“水针疗法”疗效观察.67.柯新桥中医医学论文集.68.名师与高徒第二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选粹.69.名师与高徒:第三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选粹.70.徐大椿医书全集(下册).71..医古文-学习重点、复习要点、考试难点_.72..医古文习题集_.73..医古文自学辅导_.74.目录--.中医预防、卫生学75.目录--.养生76.气功谚语手册.77.金华养生秘旨与分析心理学.78.中医补气血集成.79.中医预防医学.80.人体使用手册(二零零六年版).81.人体使用手册.82.太医养生宝典_中医世家漫谈三分治七分养.83.中华养生智慧.85.黄帝内经·养生智慧.86.和谐中华丛书曲黎敏养生十二说.87.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二.88.中医养生保健百科.89.中国龙文化养生之道.90.人体通补手册.91.中医养生学.92.目录--.气功93.气功秘旨.94.气功精选三辑佛家、道家气功精选.95.中国自在气功.96.新灵子术.97.生命的修炼易道气功养生.98.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99.灵子术秘传.100.中国硬气功功法荟萃.101.双人瑜伽教程.102.武林秘籍珍本八宝硬所功阐秘.103.目录--.中医基础理论104.经络功法——古代秘传长寿术.105.金匮要略易解.106.伤寒论新义.107.伤寒论集注.108.图表注释伤寒论新义.109.内经五运六气学中医时间气象医学.110.金匮玉函经二注二十二卷.111.伤寒论今释.112.易医妙用.113.中国医学大成(八)重刊金匮玉函经二注.114.珍本医籍丛刊身经通考.115.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伤寒论.116.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117.中医运气学解秘医易宝典.118.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119.阴阳五行运气八卦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20.黄帝内经导读.121.聿修堂医书选素问识素问绍识灵枢识难经疏证. 122.经筋疗法.123.中医望诊相法.124.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基础与临床.125.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126.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第二版).127.实用整脊医术.129.中医基础理论.130.思考中医对自然与生命的时间解读伤寒论导论.131.中国针灸穴位通鉴(上卷).132.中国针灸穴位通鉴(下卷).133.中国针灸经络通鉴.134.五运六气临床应用大观:天人合一诊疗法.135.当中医遇上西医历史与省思.136.人体腧穴全真解剖图谱.137.活解伤寒论.138.类经(附:类经图翼类经附翼).139.中医经络探秘经络整体调整对皮肤医疗·美容·抗衰老的突出效果(上册). 140.中医经方临床入门.141.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中医学基础习题集.142.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伤寒论(第二版).143.伤寒论方证新识.144.全身经穴应用解剖图谱日汉对照_严振国二零零六.145.循经推运医学(下册)+.146.循经推运医学(上册)+.147.经络图解(第三版).148.针灸经络穴位图解.149.伤寒论案例版.150.医道求真《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研究.151.中医学基础修订版.152.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15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154.中医名家师讲稿丛书印会河中医学基础讲稿.155.伤寒发微.156.郝万山伤寒论讲稿.157.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讲稿.158.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金匮要略(第二版).159.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160.《黄帝内经》告诉了我们什么?关于生态医学思想的溯源及其现代意义研究. 161.黄帝内经太素.162.实用人体腧穴解剖图谱.163.全注全译黄帝内经上.164.全注全译黄帝内经下.165.何平叔解读《黄帝内经》古中医学的人体疾病观.166.胡希恕病位类方解.167.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上卷).168.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下卷).169.现代中医药文库中医时间医学全书.170.伤寒论阴阳图说P.171.黄帝内经使用手册阳气启动人体大药.172.黄帝内经使用手册阳气启动人体大药.173.古中医学堂丛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 174.跟《黄帝内经》学养生.175.目录--.中医临床学176.目录--.中医诊断学177.中医证候诊断治疗学.178.痰饮浅说.179.中医痛证诊疗大全.180.掌纹与疾病.181.中医舌苔图谱.182.现代掌纹诊病.183.中医手掌诊疗学.184.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中西医临床疼痛学.185.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186.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187.金氏脉学.188.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第二版.189.症因脉治.190.手掌诊病基础图解.191.脉法精粹.192.现代掌纹诊病图谱.193.周楣声脉学.194.百病望诊与图解.195.人体全息诊疗学.196.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197.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第二版).198.常见症状中医鉴别诊疗学.199.中医诊断学.200.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白话解.201.耳穴诊断学.202.实用中医诊断学.203.掌纹诊病实例分析图谱.204.最新实用诊脉法.205.五天学会望手诊病.206.观手知健康:经络全息手诊.207.国际剑锋手健康法学术论文集.208.中医望诊彩色图谱.209.实用中医瘀血病证治.210.中医探解基因密码干支医学新探.211.我的脉学探索八五%的精准脉诊是如何炼成的. 212.中医诊断学新世纪第二版.213.中医证候学(上册).214.中医证候学(中册).215.中医证候学(下册).216.朱文锋中医辨证学讲课实录.217.中医望诊彩色图谱.218.目录--.中医治疗学219.保健针灸与按摩.220.活血化瘀疗法临床实践增订本.221.中医熏洗疗法大全.222.推拿手法技巧图解P.223.实用中医内科大膏药手册.224.熏洗疗法.225.点穴疗法.226.实用按摩推拿大全P.227.中国民间推拿术.228.中国推拿治疗学P.229.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230.火罐疗法.231.足药浴疗法.232.实用推拿手法彩色图谱.233.经穴点压疗法.234.新兴膏药应用指南.235.现代疑难病中医治疗精粹.236.推拿手法彩色图谱.237.中医病机治法学.238.捏脊.239.新手法治疗颈臂腰腿痛.240.全息经络刮痧法.241.捏脊疗法.242.实用穴位埋线疗法.243.药浴学.244.穴敷疗法聚方镜.245.中国手法诊治大全.246.人体X形平衡法.247.中医治法与方剂(第四版).248.拍打疗法.249.拔罐疗法.250.熏洗疗法.251.疑难顽怪病论治.252.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253.中医症状治疗学.254.实用美容美体熏浴术.255.中医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大系中医诊断治疗学.256.中医汽雾透皮治疗新法.257.应激反应与中医证候中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中英文本. 258.捏脊.259.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260.(便携式)推拿学学习记忆手册.261.捶背捏脊敲出身体免疫力.262.疑难病症中医治疗研究.263.实用图示捏脊疗法.264.中医辨证论治学.265.《孙子兵法》与疑难疾病的治疗.266.目录--.针灸学、针灸疗法267.重订铜人腧穴针灸图经.268.中国灸疗学.269.针灸补泻手法.270.大成水针刀疗法.271.灸疗治百病.272.太乙神针.273.中国针灸復健医学+.274.针灸玉龙经神应结合注.275.中国针灸荟萃第二分册现存针灸医籍+.276.中国针灸年纪(一九九一年卷)+.277.神经疾病针灸疗法.278.针灸有效病症.279.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280.针灸临证指南.281.医学手相微经络平衡整体诊疗论.282.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中国第一大发明的科学验证(增订版). 283.针灸资生经.284.中国灸法治疗学.285.针灸聚英.286.董氏奇穴针灸学.287.五行磁吸针磁疗针灸学.288.中风病与醒脑开窍针刺法.289.中国针灸证治通鉴+.290.一二五种常见病穴位疗法秘验.291.实用灸法手册.292.灸法养生.293.中国平衡针灸.294.常见病的一针疗法——单穴疗法验案汇萃.295.浮针疗法.296.平衡针法临床精要.297.肩周炎一针治疗法.298.郑氏针灸全集.299.点压特定穴治疗小儿脑瘫.300.腹针疗法.301.针灸临床辨证论治.302.针灸推拿全书.303.针灸大成.304.皮下针疗法治百病.305.针刀疗法.306.小针刀疗法.307.实用保健灸法.308.水针疗法.309.切脉针灸治癌.310.中国水针治疗学.311.特种灸法临床精要.312.针灸秘验.313.太乙神针灸临证录.314.穴位温灸疗百病.315.实用水针注射技巧.316.实用腕踝针疗法.317.手到病除中国神奇手疗大全.318.针刀医学原理_朱汉章.319.水针疗法与穴位埋藏.320.刀中刀疗法骨伤疼痛的新疗法.321.灸具灸法.322.实验针灸学.323.针灸学.324.灸疗法.325.管氏针灸经验集.326.针灸治疗临床配穴处方手册.327.金针王乐亭经验集.328.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针灸治疗学.329.浮针疗法速治软组织伤痛.330.艾灸疗法.331.人体药库学.332.临床灸学汉英对照.333.中国针灸史图鉴(上下卷).334.实用针刀术.335.针灸治痛(第二版).336.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_黄龙祥二零零三.337.水针疗法治百病.338.放血疗法控制论在中医和放血疗法中的应用. 339.实用动物针灸手册.340.中国刺血疗法大全_王峥二零零五.341.实用灸疗.342.实用水针疗法.343.耳穴贴压疗法治百病.344.艾灸疗法治百病.345.中国特种针法丛书皮肤针.346.针灸学推拿(按摩)学.347.针灸穴位图解.348.藏医火灸疗法(藏汉对照).349.兽医针灸学.350.一针疗法《灵枢》诠用.351.三棱针.352.经穴减肥.353.针灸治验录.354.火柴棒医生手记.355.针法灸法图解(修订版).356.现代中风针灸康复术.357.谢锡亮灸法.358.自然疗法丛书灸疗治百病.359.勉学堂针灸集成.360.习题集针灸推拿学分册(供中医药类专业用).361.针灸基本功.362.针刀临床治疗学.363.针灸六绝:神经病针灸现代疗法(第二版).364.针灸学_石学敏二零零七.365.针灸学(第二版).366.针灸聚英.367.实用时间针法秘要周易与针灸学.368.针灸时间医学概论.369.中国民间刺血术.370.金针秘传.371.温灸疗法.372.图解艾灸疗法.373.实验针灸学供针灸推拿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研究生使用. 374.简明针灸学.375.实用舌针学.376.银质针导热治疗软组织痛.377.古法针刺举隅_张士杰一九九五.378.实验针灸学习题集.379.浮针疗法(第二版).380.艾灸美容技法(图解).381.特色疗法丛书刺络放血疗法.382.当代名老中医经典-新针灸学.383.中医独特疗法·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第二版).384.实测经络针灸学概要.385.实用火针疗法.386.小动物针灸技法手册.387.火针临床应用.388.循证针灸学.389.虚者灸之.390.筋长一寸寿延十年香港名医朱增祥拉筋复位法.391.对症穴位按摩大图典.392.热敏灸实用读本.393.目录--.其他疗法394.常用腧穴临床发挥.395.内丹养生功法指要.396.气功经脉入门附:全息诊疗与经络诊疗.397.治癌秘方——我治癌三拾四年医案.398.清·黄元吉养生静功心法注释.399.手足纹诊病及图解医学肤纹学.400.生活百味山药治百病.401.神仙济世良方.402.埋线疗法治百病.403.中国药膳大辞典(修订版).404.中国药膳辨证治疗学.405.中医饮食调补学.406.中国空劲气功术(初级教材).407.西方现代临床按摩系列基础临床按摩疗法:解剖学与治疗学的结合. 408.疾病与饮食丛书-肝·胆·胰腺病食谱.409.护肝食疗必读.410.腰腿痛——患者最想知道什么.411.中风后遗症靳三针特效治疗.412.乙肝病药膳食疗.413.图解小儿按摩除百病.414.中医药膳学.415.绿色健康通道实用足浴自我治病大全.416.自然疗法丛书足浴治百病.417.刃针微创治疗术.418.家庭足浴全书.419.足浴足疗治百病.420.痛证等常见病症的病因与手法治疗:关节肌肉的失衡与矫正.421.西方现代临床按摩系列按摩药理学.422.西方现代临床按摩系列按摩师临床指南(第三版).423.儿科推拿学.424.西方现代临床按摩系列运动保健按摩疗法_李国惠二零零八译b. 425.临床筋伤推拿学.426.从头到脚自我按摩法.427.└─目录--.医案、医话(临床经验)428.内蒙古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粹.429.中医临证录.430.长江医话.431.增评柳选四家医案.432.回春錄新诠.433.海外医话.434.中医临证薪传录.435.医林五十年.436.向日老中医临证实录.437.名医别录(辑校本).438.中医百家药论荟萃.439.二续名医类案(上集).440.医学微言.441.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三.442.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443.黄元御医书十一种下四圣心源四圣悬枢素灵微蕴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444.三十年临证探研录.445.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咳喘肺胀卷(上卷).446.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外感热病卷下卷.447.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消渴卷.448.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449.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男科卷.450.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儿科卷(上卷).451.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五官科卷.452.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胸痹心痛卷.453.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奇症卷.454.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心悸怔忡卷.455.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痹证卷(下卷).456.明清十八家名医医案.457.医方集解.458.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头痛眩晕卷.459.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妇科卷(上卷).460.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淋证癃闭卷.461.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水肿关格卷下卷.462.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腹泻痢疾卷.463.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胃痛痞满卷(下卷).464.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癫狂痫卷.465.古今名医临证金鉴·黄疸胁痛臌胀卷(上卷).466.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外科卷.467.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血证卷.468.痹症治验.469.中医临床经验选编.470.麻瑞亭治验集.471.伤寒六经求真.472.军马常发病教材(三年制试用本)(上册).473.军马常发病教材(三年制试用本)(下册).474.闻过喜医辑.475.清宫医案研究:横排简体字本第一册.476.曹沧洲医案.477.清宫医案研究:横排简体字本第二册.478.清宫医案研究:横排简体字本第三册.479.清宫医案研究:横排简体字本第四册.480.张岫云医案百例附:张岫云老大夫学术思想.481.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施今墨临床经验集.482.清代名医医话精华(精装).483.施今墨医案解读.484.杏林霜华北京铁路总医院名老中医经验集.485.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叶桔泉.486.广州近代老中医医案医话选编.487.上海名老中医金匮典藏.488.郑钦安医书阐释.489.上海市名中医学术经验集.490.沪上中医名家名科.491.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古法针刺灵方治验.492.陈可冀学术思想及医案实录.493.当代名医临证治验实录.494.名医师承讲记.495.中医临证思辨录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策论精选. 496.经典传承临证录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医案精选. 497.薪火传承集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精选. 498.冷庐医话.499.中华名老中医学验传承宝库.500.周仲瑛医论选.501.津沽中医名家学术要略第一辑.502.二续名医类案(下集).503.目录--.中医内科504.中医内伤火病学.505.眩晕、中风证治.506.温病纵横.507.痧胀玉衡.508.实用中医心血管病学.509.温病浅谈.510.今日中医内科(下卷).511.今日中医内科(中卷).512.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温病学.513.杂病辨治.514.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治.515.中医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大系中医内科五脏病学.516.今日中医内科(上卷).517.实用中医心病学.518.实用中医消化病学.519.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内科学.520.现代中医心病学.521.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22.赵绍琴内科学.523.现代中医肝脏病学.524.中医内科学习题集.525.现代名中医哮喘诊治绝技.526.中医内科学(供中医类专业用).527.现代名中医冠心病治疗绝技.528.现代名中医高血压中风治疗绝技.529.中医内科证候辨析与应用.530.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第二版).531.现代名中医糖尿病治疗绝技.532.中医睡眠医学.533.糖尿病的中医特色疗法(英汉对照).534.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白话解.535.中医内科急症学精要.536.心血管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第二版).537.4.呼吸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第二版).538.4.中医题库丛书中医内科学考试题解.539.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中医内科学. 540.中医肝病案例选.541.颜德馨中医心脑病诊治精粹.542.中医内科学习题集.543.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内科学(第二版).544.肝病中医治疗合理用药与常用中药肝损伤.545.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温病学(第二版).546.中医讲稿系列刘景源温病学讲稿.547.现代中医心血管病学.548.中医肾脏病学.549.痰瘀相关学说与疑难病治疗.550.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551.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从五行到五脏相关.552.实用中医心血管病诊疗学.553.邵长荣实用中医肺病学.554..中医肾脏病学_.555.目录--.中医外科556.中国大肠肛门病学.557.错骨缝的诊断与治疗.558.中医美容学.559.今日中医外科.560.中国肛肠病学+.561.中医临床大系中医外科治疗大成.562.外科全生集四卷.563.外科十三方考.564.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外科学.565.丁氏痔科学.566.中医外科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567.中国古代医学骨科源流略.。
中医综合 气功学 气功基础口诀
中医综合气功学气功基础口诀
中医综合学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学科,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概念
和技术。
气功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和运
动来改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的方法。
以下是气功的基础口诀:
1. 调息齐气:调息齐气:
- 放松身体,静坐或站立。
- 深吸一口气,感受气息进入身体。
- 慢慢吐气,感受气息排除体外。
- 重复数次,调整呼吸,使其平和有节奏。
2. 调理养生:调理养生:
- 练舒展运动,如太极拳或气功套路。
- 保持良好的饮食惯,多吃蔬菜水果,少食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 保持充足的睡眠,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态平和。
3. 调适能量:调适能量:
- 想象体内有一股能量,称之为"气"。
- 在呼吸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丹田(脐部)。
- 想象气从丹田发出,贯穿全身,促进身体健康。
- 慢慢调整体内气的流动,使其达到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4. 调心壮志:调心壮志:
-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 学会放松和冥想,减少内心的压力。
- 培养耐心和毅力,坚持练气功。
- 通过气功来调节情绪,提高自信心和壮志。
以上是气功的基础口诀,希望对你了解和研究中医综合学和气功有所帮助。
开始实践这些口诀,慢慢体会气功对身体和心灵的益处。
记住,坚持和耐心是取得进步的关键。
道家气功疗法六字真言
道家气功疗法六字真言*导读: 1、预备式:整套功法都以预备式为基础,每个字动作之前先做好预备式。
即:松、静、自然。
松是肌肉关节放松,但松而不懈。
静是排除1、预备式:整套功法都以预备式为基础,每个字动作之前先做好预备式。
即:松、静、自然。
松是肌肉关节放松,但松而不懈。
静是排除杂念,情绪安定。
自然,是呼吸、动作纯任自然,不憋气,不用力呼吸,动作轻松舒适自然大方。
姿态端正,两足平站开立与肩同宽,两膝放松似屈非屈,松腰塌胯,含胸拔背虚腋,沉肩膀坠时,目平视而反观,屏息体会脉搏之跳动,待呼吸微微绵绵如安睡状态再开始练功。
当放松之时,心中默念,头脑松、肩背松、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心空,腹松、腰脊都松驰,臀部松,两腿松,膝松、足部松、五趾松、两臂十指都放松轻微摆动,松弛如肉之欲坠。
2、呼吸法:本功法一律采用顺腹式呼吸,就吸气时引天空之清气,进入肺中,胸部扩张压迫横膈膜下降,则小腹自然隆起。
本功法先吐后纳。
以念字为吐,呼气尽。
呼气时,开口读字用提肛收腹缩肾之力压出各脏腑之浊气。
初练时,为了调整口型,可发出大声音,待把口型练熟能调动内气时,则呼气读字诀,吐气如微风习习不使耳闻,这一点很重要。
待该经络中之浊气全部吐尽,则两唇轻闭,舌抵上腭,用鼻吸入清新之空气开始吸气的过程,横膈膜随吸气之势向下扩张,小腹隆起,吸气纯任自然。
吸气尽可用一个短呼吸稍事休息,再做第二次呼气读字,每个字连做六次后,做一次调息。
练六字决,吐气时任其自然,足踵不着意,只用吐浊纳清调整气机,通任督二脉,也叫吐纳法。
3、各读字、口型的练法(1)嘘字功发音:嘘XU阴平,音需读希迂。
口型: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伸,舌的两边向中间微微卷起。
动作:两手叠于小腹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子则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内外劳宫相对,以鱼际穴压在肚脐上,劳宫穴对下丹田,两眼尽力睁大,并内视肝区,开始呼气读嘘字,呼气尽,再自然吸气,可做一个短呼吸稍事休息,再呼气并读嘘字。
气功疗法六字真言
气功疗法六字真言
1.预备式:整套功法都以预备式为基础,每个字动作之前先做好预备式。
即:松、静、自然。
松是肌肉关节放松,但松而不懈。
静是排除杂念,情绪安定。
自然,是呼吸、动作纯任自然,不憋气,不用力呼吸,动作轻松舒适自然大方。
姿态端正,两足平站开立与肩同宽,两膝放松似屈非屈,松腰塌胯,含胸拔背虚腋,沉肩膀坠时,目平视而反观,屏息体会脉搏之跳动,待呼吸微微绵绵如安睡状态再开始练功。
当放松之时,心中默念,头脑松、肩背松、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心空,腹松、腰脊都松驰,臀部松,两腿松,膝松、足部松、五趾松、两臂十指都放松轻微摆动,松弛如肉之欲坠。
2.呼吸法:本功法一律采用顺腹式呼吸,就吸气时引天空之清气,进入肺中,胸部扩张压迫横膈膜下降,则小腹自然隆起。
本功法先吐后纳。
以念字为吐,呼气尽。
呼气时,开口读字用提肛收腹缩肾之力压出各脏腑之浊气。
初练时,为了调整口型,可发出大声音,待把口型练熟能调动内气时,则呼气读字诀,吐气如微风习习不使耳闻,这一点很重要。
待该经络中之浊气全部吐尽,则两唇轻闭,舌抵上腭,用鼻吸入清新之空气开始吸气的过程,横膈膜随吸气之势向下扩张,小腹隆起,吸气纯任自然。
吸气尽可用一个短呼吸稍事休息,再做第二次呼气读字,每个字连做六次后,做一次调息。
练六字决,吐气时任其自然,足踵不着意,只用吐浊纳清调整气机,通任督二脉,也叫吐纳法。
3.各读字、口型的练法。
气功修炼操控气流实现超凡力量的秘籍
气功修炼操控气流实现超凡力量的秘籍气功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修炼方法,通过调节身体内部的气息和能量流动,以达到增强健康、调整心态、提升精神力量的目的。
而在气功修炼的过程中,操控气流更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功夫。
下面将为你介绍气功修炼操控气流实现超凡力量的秘籍。
第一步:坐定调息气功修炼的第一步是坐定调息。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身体保持舒适的姿势,闭上双眼,慢慢深呼吸,感受身体内外气流的运动。
随着呼吸的进行,逐渐调整呼吸的节奏,放松身心,让自己进入一个平静的状态。
第二步:集中注意力在调息的基础上,集中注意力是操控气流的关键。
闭目呼吸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空气进入体内,然后再慢慢呼出。
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专注,让杂念不断消散,只留下与气息相关的情感和感觉。
第三步:提升气息力量为了实现操控气流的目标,我们需要提升气息力量。
在调息的过程中,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气功练习,如腹式呼吸。
通过深呼吸,扩大呼吸的幅度,增强气息的流动和聚集,逐渐提升气息的力量。
第四步:意念引导气流当气息力量逐渐增强后,我们可以用意念来引导气流。
闭目静坐时,可以想象自己身体内部有一股无形的气流在流动,通过意念的引导,调整气流的方向、速度和强度。
可以用手势来配合,如手掌贴近身体,想象气流从手掌中产生。
第五步:练习气功招式当我们掌握了操控气流的基本技巧后,可以尝试练习一些特定的气功招式。
这些招式通常包括手势、动作和呼吸的配合,通过调整气流的流动,实现一些超凡的效果,如推开物体、形成气墙等。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经验,我们可以将操控气流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总结:气功修炼操控气流实现超凡力量的秘籍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和积累的过程。
通过坐定调息、集中注意力、提升气息力量、意念引导气流和练习气功招式,我们可以培养出操控气流的能力,从而实现超凡的力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气功修炼需要时间和耐心,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追求效果。
只有通过科学正确的方法,才能真正掌握操控气流的奥秘,达到心态平静、身心健康的目标。
气功的功理功法和诀窍
气功的功理功法和诀窍气功是一种古老而奇妙的修行艺术,涵盖了丰富的功理、功法和诀窍。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气功功理、功法和诀窍。
一、气功功理1. 气的本质:气是一种物质形态,是潜在于万物中的一种能量,是生命的统一体。
气可以分为内气和外气。
内气存于人体内,外气则包括空气、地气、水气和生物气等。
2. 气的运行:气在人体内的运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经络运行,另一种是气团运行。
经络运行指气通过经络进行循环输送,在经络上形成一条稳定的气流。
气团运行指气团在人体内不断变化、聚散,从而形成各种疏密不一的气场。
3. 气的分类:气可以按照不同的特性进行分类,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五行气、阴阳气、天地人三才气和五脏六腑气等。
4. 气功的作用:气功修炼的最终目的是使自己的气场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从而达到养生、强身、延年益寿的效果。
同时,气功还可以治疗一些疾病,提高人的精神层次和修养。
1. 坐功:坐功是气功中较为基础的功法,通过并腰、直腰、颈肩等动作放松身体,调整呼吸,帮助气按照特定的路线循环流动,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
2. 站功:站功是一种站立式的气功修炼方法,帮助练习者统一呼吸,深入锻炼气团的收放和适度的内外循环。
站功的动作主要包括半蹲、提天、拍肺、翻背等。
3. 行功:行功是一种气功动态形式,多为身体微动或轻缓的步行、踏桥等。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呼吸调控、全身协调等手段,使气在全身畅通。
4. 套路功:套路功是气功的基本训练动作,它是气功较为正规的形式,通常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旨在帮助练习者逐步提升气功水平。
三、气功诀窍1. 憩气:憩气指的是调整呼吸,使呼吸顺畅平稳。
在气功练习中,调整呼吸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坐功时更为显著。
练习者应通过深呼吸、缓慢呼贯等方式调整呼吸,帮助气流更为畅通。
2. 调心:调心指的是调整内心的平衡,保持心态稳定。
练习气功的人往往需要有内心的平衡,心态淡然。
在气功练习时,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易失控等情况。
自然门气功绝技!
拍钉穿木
力卷钢板
二指夹钢棍
自然门气功乃于空处用功以意导气不加丝毫气力丝毫色相意到手到意止手止使气纯养归根以气为本是为气功
自然门气功绝技!
自然门气功乃于空处用功,以意导气,不加丝毫气力、丝毫色相,意到手到,意止手止,使气纯养归根,以气为本,是为气功。本门功成,自有神勇,腾闪刺扎,气不上浮;有急有徐,有刚有柔;机息渺茫,动则万变;不固执以求气,不着相以用力;神乎神乎至于无形,飘乎渺乎至于无声;愈练身体愈健,愈老身体愈康,虽外观赢瘠,内实充盈,此其所以为气功也。
潜息气功(秘传)
潜息气功(秘传)潜息气功潜息气功属自发动功,其发功就是采用某种手段调动这种自我调节、自我平衡运动的出站桩口诀两脚平行与肩齐,两膝稍曲偏微力;人静放松两手垂,自然呼吸呼向膝,膝盖发酸腿儿颤,跳跳蹦蹦出奇迹,意念口诀我转转转,我飘飘飘,朝阳当头照,脚踩白云涛;晴空碧万里,东海正长按站桩诀站好后,一般就会发功。
若不发功、就两手慢慢拾起,合十于下丹田前20厘米处,并顺势变掌,阴病变阳掌,阳病变阴掌。
当意念“我转转转”时,想到身体向左打转转(女性向右).当意念“我飘飘飘”时,想到站在一片白云之上,阵阵轻风吹来,飘摇在碧天之下,云海之上。
按此法,敏感者意念一到就来功。
来功后身体晃动,东转西转,动作各异,要顺其自然。
动作大了要睁眼,动作小了就闭眼,要呕吐就守住会阴。
时而内视各脏腑、病灶,但不要执着,不要死守丹田,不要运大小周天。
每次发功半小时至两小时。
但收功要慢,气归下丹田就行了。
发功后,练上十天半月,动作就如同打太极拳一样。
这时要快速调气。
快速调气法就是很快地把内气调动起来的方法,调气口诀顺势呼气暗用力,后天之物化精微;半吐半纳慢收回,存于丹田滚惊雷。
发功后,顺着自发的动作暗暗用力.这里用力不能太过、不能出汗,不能喘气,意想把吸的、吃的后天之物化为“气”存于丹田,这种方法会使人气感强烈,很快打通大小周天。
待打通大小周天后,就要开穴,开穴要在春夏,首先开劳宫。
每到收功前,两手抱球于下丹田处,一开一合,到两劳宫穴有气一进一出的感觉时,表示穴窍打通了。
劳宫打开后,要与宇宙交换,吐向天宇,纳归丹田。
吐纳要配合呼吸和动作。
吐气时,手向前缓慢伸出,慢慢呼气;纳气时,手向丹田缓慢收回,慢慢吸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气功锻炼要领气功锻炼的方法有许多种,各种锻炼的功法均有其不同的要求和独具的特点。
但是,从总的来说,所有的功法也都不能离开其共同需要的原则要领。
这些在练功当中所必须共同遵循的法则,我们称之为练功要领。
气功锻炼的要领,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心情舒畅,戊戌变法自然,意气相依,动静结合,阴阳结合,水火既济,练养相兼,循序渐进。
第一节心情舒畅所谓心情舒畅,其外在表现是面带微笑。
也就是说练气功的人,平时要注意涵养道德,处事为人乐观大方,不追求虚荣,不贪图名利地位,不妒嫉贤能,不做亏心事,这样就能使心情宽畅,面带微笑。
这种笑是发自心底的喜和乐,不是哈哈大笑,也不是虚伪的干笑,更事是阴险狡猾之人那种皮笑肉不笑的奸笑。
做到了心情舒畅,面部也就自然地产生笑意了。
纵使是处在逆境之中,或遭受诬蔑、诽谤、委屈、冤枉之后,亦淡然处之,不为一时的挫折、困难所影响,始终保持身心的平和舒畅,做到“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这们做,对于涵养道德,修炼气功,保持身心的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节顺应自然气功中所谓的顺应自然,是指在锻炼过程中,应该按照自然规律进行,不可急于求成,勉强行事,不能冥顽不灵,拘泥执着,更不可不切实际、异想天开。
世间万物的发展,无一不是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中所支:“歧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
帝曰:有期乎?歧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
帝曰:不生化乎?歧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己,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乎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化有大小,期有近远。
这段话的内容,“不仅论述了物质内部运动与外部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而且指出了外部相对静止的期限,取决于物质内部的产业化历程,即大化期长,小化期短。
另外,文中还指出了器物自身的运动(产化)形式----升降出入,是天地间万物自身产业化的普遍规律。
所谓出入,就是进行自身内部与外部世界的交换,升降是自身内部的自我调整。
这两种运动正常,自身平衡得以保持;否则,平衡即遭破坏。
此二运动一旦终止,该事物即解体不复存在。
升降出入(在气功中称作‘升降开合’) 在万物中是按其自然规律进行的,在人则是可变的,气功锻炼中的姿势升降开合、气机升降开合、意念升降开合等,都是合理也顺应万物的自然之性(《中华气功学基础教程。
经典理论基础》)。
所谓万物自然之性,其含义包括:“无所勉强”、“天、地、人的固有规律”以及“虚无真朴”。
本节谈的主要是气功“三大要素”的顺应自然问题。
在气功锻炼中,姿势、呼吸、意念这三个方面既要实现功法要求,又要达到自然原则。
如何体现这一原则呢?那就是在姿势、呼吸、意守的操练过程中,都得不拿劲,不勉强,顺其自然。
姿势方面不论坐、卧、站、行走都应体现自然舒适,在实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不宜过分拘泥分寸的要求,初期练功时不自然,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便可逐渐达到自然。
呼吸也是如此,不论是逆呼吸、顺呼吸,都不能勉强用力,而应逐渐练习,在顺乎自然的情况下,逐渐达到要求。
意守方面更要注意自然,意守不能过于集中,要似守非守,绵绵若存。
即不能不守,也不能强守,如此则可谓合乎自然了。
至于这三者如何进行升降开合,则在各种功法中均能体现,故不在此作述。
只要在练功中自自然然,无所勉强,遵循天、地、人的固有规律而行,按照气功功法长期修炼下去。
即能由后天返先天,达到“虚无真朴”的自然归真境界。
上面所说的自然,初看起来似乎很容易,但是,认真实践起来却并非这么容易做到了。
故此,将先辈们及本人的有关经验综述如下:一、入静自然入静自然,这是指精神活动的自然宁静。
但静也不是绝对的,它是与动相对而言的。
因为从本质上讲,人体的生命活动在每一个瞬间都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变化着的。
因此,静只是相对的。
人在清醒状态下,大脑问题在比较紧张地工作着,既然工作,就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所以,大脑需要在一暄的时间内有一个安静状态,以消除疲劳并贮存能量。
因而,练气功时强调入静。
但是,气功的入静与自然睡眠不同,它是在觉醒状态下的一种特殊的安静状态。
所以,气功的入静,不是完全的静止。
怎样才能自然地入静呢?其关键是掌握“恬淡虚无”。
也就是说,注意功德修养,淡漠名利之心,远离酒色财气,不存非分之想,对功中境况景象能泰然处之,“如此锻炼下去,久而久之,自然能够胸怀淡泊,安分循理,心平气和,不愧不怍,宠辱不惊,梦魂恬适,神气安闲,自得其乐。
这便是真正的恬淡虚无了”(《中国自在气功。
基础理论》)。
我认为,通过意守活动(详见本书第八章第一节“调整意识”)而渐达“恬淡虚无”的境界,即为自然入静了。
二、呼吸自然在呼吸锻炼中,是应当顺乎自然的。
这就是说呼吸行气时,要做到:悠悠自在,不烦不虚;缓缓进行,不急不馁;气行细长,绵绵不断;息息均匀,不粗不短。
这样就能做到自自然然,舒舒服服地进行呼吸了。
但是,顺乎自然,不等于听其自然。
清代李涵虚在《道窍谈》中说:“一呼一吸名曰一息,须顺其自然,勿听其自然。
”(见《道藏续编第一集》)说明在气功的呼吸锻炼中,只能顺其自然,不能听其自然,如平时的呼吸一样,那就不能说是呼吸锻炼了。
顺乎自然在气功锻炼中的真实含义应该是在自然的原则和前提下,按照一定的呼吸形式和具体要求并在意识的主导下进行的,目的是为了能在整个气功锻炼中,发挥其积极的良好作用。
为此,在锻炼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练习呼吸时,要循序渐进,自然轻松,不要过于拘执,以免造成形体和精神上的紧张。
2.要掌握好调整呼吸的火候,对呼吸“勿忘勿助”。
即不能忘记主动去调整呼吸,同时也不要勉强对呼吸状态提出某种要求,而施加助力。
3.气功中呼吸的悠长细匀的现象,是循序渐进而慢慢修炼得到的,不可能凭主观愿望一蹴而就。
所以,在高息当中,如不注意顺乎自然而急于求成的人,是会酿成“拔苗助长”的客户端的。
4.当练功到一定的功候,进入“静养”状态时,可暂时放掉一下有意识的呼吸锻炼,以促进练功程度达到高度的安静状态。
5.在呼吸锻炼时,如能做到腹式呼吸和气沉丹田,当然是好的。
但要注意不能为了追求达到或加强气沉丹田的效果需强力行之,否则会造成胸膈胀痛,胁肋不舒等弊病。
6.胎息,须在丹田呼吸有基础后再加相当时期的锻炼才能形成,所以应按自然规律,一步一步地练下去。
有些人以不正确的“闭气”方法勉强为之,梦想加快速度形成胎息,结果不但不成功,反易结成“幻丹”,导致弊端,故不可不慎。
三、放松自然松、指形体状态的放松,静,指意念活动的宁静。
松静是练气功的根本要求,欲臻松静之境,又需顺应自然,切勿生硬去做。
要做到“松”字,练功时不但要做到肢体放松,不能有所紧张,而且在精神上也要做到放松,不能紧张。
只有精神不紧张了才能做到肢体的真正放松。
“松”不是松松垮垮的松散无力,松是与紧相对而说的。
在练功当中,也许有的同志不能很好地将身体的各部放松。
对此,思想上切不可着急,更不要强行,只要意念中有各部放松的概念,动作不骄揉造作,身心恬愉,神态自若,不可有骄矜张扬之意(除练硬气功的扬眉怒目,气壮山河的特有神态外),也不要有自卑不如人之念,一切纯任自然。
四、效果自然练功切忌追求效果。
效果之生,唯赖乎功夫。
俗话说“功到自然成”,若追求效果早至,则易烦躁而精神不专一,尽然影响练功效果。
对于练功者来说,既要有热心,又必须有“四心”,只注意实地练功,不要计较练功效果,也就是“只计耕耘,不计收获”。
如此练功,效果则自然而至。
人与人的体质有所差别,各自的“悟性”亦相差甚远,再说还存在着另外一些主观和客观上的差异,练功的效果或速或迟,或显或隐,或大或小,焉能人人一样!有些气功师说某种功法练几月几日,甚至几小时就能出功效,而且百试百效。
这种说法是不实在的,过于武断了一点。
我们所说的练功到什么时候,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这是相对而言的。
我在教功过程中,多数的赏是在正常的进度上出现功效的,但也有少数人过速或太迟,快的于首次练功时就出效果,慢的则在练功几个月之后才出现功效。
我认为,练功后在体内发生的反应,无论是内在气脉的,还是外在形体的,都是人体自发机能。
对此,既不要予期其至,也不要阻其期至。
其至后,更不要主动地,盲目地导引,而应顺其自然。
如是则周天易于贯通。
第三节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在练功过程中,把动与静很好地结合起来。
所谓“动”,是指形体外部和体内真气的运动,前者可视为“外动”,后者可视为“内动”。
所谓“静”,是指形体和精神的宁静,前者可视为“外静”,后者可视为“内静”。
我们现在所谓的“动功”与“静功”的划分方法,是在气功入静状态的前提下,以练功时形体的动与静来定的。
动功是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练动功后,能使气血流通,经络疏畅,从而取得强身治病的效果。
古人曾说:“动则生阳,过动伤阴,阴伤而阳亦伤也。
”意思是说,长方脸能生阳,是能增强生命力的。
但是,如果动太过,又没有很好地与静结合起来,则容易伤阴。
阴一旦受伤,必定累及阳而导致阳亦受伤,最后导致阴阳两伤。
静功的最大特点是能够练神、养神。
但神是寓于形体中的。
不练动功,形体不壮,筋骨不强,则神无所寄也。
古人说:“静则生阴,过静伤阳,阳伤而阴亦伤也。
”意思是说,静能起到生阴的作用,有利于津、精、血液的生成。
但没有与动结合起来的“过静”,则反会伤阳,最后亦必然导致阴伤面形成阴阳两伤。
此乃“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根之原理。
动与静,是相对而说的。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运动中发展和变化的,绝对的静止是没有的。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气血流行不畅,就必定会发生疾病,而要保持气血通畅,就必须使其更好地运动。
因此,在动与静的练法和结合上,有的以动为主,有的以静为主,但是,总以动静相兼为妥。
也就是说,练静功时,要做到“静中求动”、“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在练动功时,要做到“动中求静”、“动中有静”、“动静相兼”。
总之,只有把动功与静功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锻炼,才能相得益彰,不致有偏。
第四节意气相依意,是指练功者的意念活动,这是大脑的功能。
练功时通过意念活动的锻炼,可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气,是指人体的真气,它也包括呼吸之气。
因此,意气相依,就是练功者在入静的状态下,使体内的呼吸运动、意念活动及真气一致起来。
进行呼吸锻炼时,要使呼吸随着意念的活动缓慢进行,在自然的前提下,逐步把呼吸锻炼得柔细匀长,就象“春蚕吐丝,绵绵不断”那样。
进行真气的锻炼时,则是练功者以自己的意念活动结合呼吸运动去调动“真气”的勃发。
真气在意念的作用下,越聚越多,最后便可看碟行循经络运行(一般先走任督二脉),没有意念的引领,意念活动跟随着真气行走,此时称为“以气领意”、“意随气走”,然后便发展到“以意领气”,“气随意行”,进而逐步达到“意气相依”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