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1-5章--课后习题
教育心理学B类1-5章试题
![教育心理学B类1-5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31c2f144431b90d6c85c709.png)
名词解释
• 无意义学习 : • 意义学习
• 1.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 2.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 3.开放课堂教学模式—韦伯★
第七章
• 1.( ) 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 性知识 . ★ • 2.陈述性知识 是以( ) ★来表征。 • 3.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是( )) 的学习 。 • 4.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问题情境、定势、 功能固着、知识经验。
三、多选题
• 1、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包括以下几个子过程 • 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认知过程D动作再现过程E 动机过程 • 2、在班杜拉看来,观察学习中的模仿,可以有 • A直接模仿B间接模仿C综合模仿D象征模仿E抽象 模仿 • 3、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自我效能感的来源不包括 • A替代性经验B言语劝说C情绪唤醒D能力水平
二、单选题
• 1、桑代克的学习理论为 • A顿悟说B试误说C内话说D文化历史说 • 2、桑代克在早期的研究中提出了三条“主要学习律”。 在以下的各选项中。并不属于这三条“主要学习律”的是 • A.效果律B.准备律C.练习律D.强化律 • 3、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律不包括 • A效果律B准备律C练习律D迁移律 • 4、巴甫洛夫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所依据的著名实 验是 • A狗分泌唾液的原理B饿猫开箱的实验C白鼠走迷宫的实验 D白鼠按压杠杆取食的实验
试题演练
第一章,绪论 单选题
•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A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 B影响学习的因素 C师生互动 •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A自然与社会, B理论与实践的交叉学科 •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A唯物主义的思想, B四大原则
二.多选题
•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A教育心理学理论 B学习的理论 C学习的影响因素 D学习的心理过程 •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A 完善心理学科,对教育实践有重要意义 B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C更新教育观念D有助于自我提高 • 3.教育心理学研究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理论结合实践原则 D教育性原则 • 4.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A观察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教育总结法。 • 5.教育心理观察研究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教育心理课后习题集-陈录生著
![教学教育心理课后习题集-陈录生著](https://img.taocdn.com/s3/m/ea82e994a8114431b80dd818.png)
新编心理学课后习题第一章心里学概论一、概念解释1.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心理过程:心里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
3.观察法: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对被试的外部表现及发生条件有目的地观察来了解其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是有目的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以引起被试者某种心理现象,从而研究其规律的方法。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二、填空1.人的心理现象丰富多彩,但一般可以把它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人的认识过程是由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组成的。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里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选择题1.普通心理学是研究 A 的科学。
A.所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B.个心理及其规律C.正常人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心里学基本原理;D.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2. D 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心理学杂志,是心理学史上一个承前继后的人物。
A.费希纳B.赫尔巴特C.韦伯D.培因3. B 的《医林改错》提出的脑髓说比谢切诺夫的反射说还要早30多年。
A.王充B.王清任C.李时珍D.陈大齐四、判断.1.心理现象是异常复杂的,因而也算是神秘莫测的。
(×)2.用观察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实质上就是通过视觉系统去探讨心理活动的规律。
(×)3.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4.心理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紧密联系,因吸食一门设计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
(√)五、问答题1.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是什么?现代心理学有哪些分支?答:理论意义有:(1)心理学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2)心理学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法唯心主义思想;(3)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科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习题集(含答案)
![教育心理学-习题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df6d3480eb6294dc886cb1.png)
《教育心理学》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习题【说明】:本课程《教育心理学》(编号为11003)共有单选题,填空题1,名词解释题,论述题,简答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论述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1.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A.0--2岁B.2--7岁C.7--11岁D.11--15岁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3.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4.依照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A.准备律B.刺激律C.失败一成功律D.成功一成功律5.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A.斯金纳B.巴甫洛夫C.加涅D.苛勒6.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A.完形一顿悟说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7.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8.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A.也是中等B.不利C.关系不大D.最有利9.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A.知识巩固B.知识运用C.知识提取D.知识迁移10.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
小学教育心理学1-6章章节测试
![小学教育心理学1-6章章节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96042672cc22bcd127ff0cee.png)
小学教育心理学1-6章章节测试1. ( )是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
[单选题] *A.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正确答案)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C.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D.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2.心理学具有() [单选题] *A.只有社会属性,没有自然属性B.只具有社会属性C.只具有自然属性D.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正确答案)3.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认知过程的是() [单选题] *A.情绪B.气质C.兴趣D思维(正确答案)4.人的喜、怒、哀、惧属于(B ) [单选题] *A.心理特征(正确答案)心理过程C.认知过程D.个性心理5.小学生的想象多属于() [单选题] *A.空想B.创造性想象C.再造性想象(正确答案)D.批判性想象6.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指() [单选题] *A.感知、记忆和思维(正确答案)B.情绪、思维和意志C.动机、需要和兴趣D.能力、气质和性格7.青少年在童年期思维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青年期以抽象思维为主,这体现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单选题] *A.不均衡性B.阶段性(正确答案)C.顺序性D.个别差异性8.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单选题] *A.阶段性B.整体性C.顺序性(正确答案)D.差异性9.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这一说法所体现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 [单选题] *A.稳定性B.顺序性(正确答案)C.不平衡性D.个体差异性10.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淤泥而不染"。
这种现象说明() [单选题]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B.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利D.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正确答案)11.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的观点。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8章)【圣才出品】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8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4f6bdd7b33d4b14e84246889.png)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这一定义包含三层意思:①教育心理学要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各种心理现象;②在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施教者和受教者是活动的主体、行为的承担者;③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从学科作用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从学科发展来看,教育心理学还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交叉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且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某些特征。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运行的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它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对教育教学活动主体的心理进行研究:(1)客观描述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特点;(2)揭示主体心理活动运行的机制和规律;(3)为促进主体心理健康发展、顺利成长和成才创造条件和提供科学方法指导。
3.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当前国内外教育心理学体系包括学习心理、品德心理、教学心理、教师心理、能力与个别差异、美育心理、体育心理、教育社会心理等内容。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教育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教育心理学研究要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其本质、规律与机制,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的原则。
(2)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指在研究心理现象时应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而加以综合考虑的原则。
只有采取系统性原则,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心理学的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本质及它们的必然联系。
(3)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实验手段与方法应能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的原则,这是关于人的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伦理道德原则。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学习的联结理论)【圣才出品】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学习的联结理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7dee968e0066f5335a8121d2.png)
第5章学习的联结理论1.桑代克和斯金纳是怎样解释学习现象的?他们的理论有什么异同?答:(1)对学习现象的解释①桑代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把动物和人类的学习过程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尝试-错误-再尝试的过程。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作用就是把这些原本联结或者永久保存,或者消除,或者改变而利导。
②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个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操作性条件作用模式由三个部分组成:辨别刺激——提供行为结果的刺激;操作行为——有机体的自发反应;强化刺激——继行为之后出现并与行为相倚的刺激。
认为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消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2)桑代克和斯金纳理论的异同桑代克和斯金纳理对学习现象的解释既有一定的相同点,但又存在许多不同之处:①相同之处桑代克的试误说和斯金纳的强化说都是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②不同之处a.提出理论的实验基础不同桑代克的试误说是用猫走迷笼的实验发现的,而斯金纳的强化说则是在桑代克迷笼的基础上改进的斯金纳箱,以白鼠为研究对象发现的。
b.对学习的解释不同桑代克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尝试-错误-再尝试的过程。
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个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过程,强化在其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c.学习遵循的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练习律、效果律和准备律。
斯金纳的理论主要强调正强化、惩罚等的作用。
2.巴甫洛夫和华生的学习理论有何异同?它们是如何看待学习的规律的?答:(1)巴甫洛夫和华生的学习理论异同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通过用狗作为实验对象,提出了广为人知的经典条件反射。
而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刺激-反应说的代表人物。
他们二者的学习理论异同如下:①相同之处a.巴甫洛夫和华生的学习理论都是学习的联结理论,都是以设想刺激与反应间的直接联系为基础的,都把反应看成是由刺激直接引起的。
《教育心理学》在线测试第01-07章满分答案
![《教育心理学》在线测试第01-07章满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0872cc195f312b3169a52a.png)
《教育心理学》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0:25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公认的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是( )。
A、冯特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2、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3、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的分支学科。
A、心理学B、教育学C、社会学D、管理学4、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中核心是()。
A、学生心理B、教师心理C、学习心理D、教学心理5、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中,始终监控和调整教学过程的是()。
A、评价/反思过程B、教师的教学活动C、学生的学习活动D、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教育心理学是()。
A、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B、是一门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交叉学科C、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D、是一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
A、学生心理B、学习心理C、教师心理D、教学心理3、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在于()。
A、揭示教育中学与教的基本的心理规律B、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C、帮助教师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D、帮助教育主体(主要是教师,同时也包括学习者)做出正确的教学决策4、宏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课堂管理过程D、评价/反思过程5、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以及由这五种要素所构成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交织在一起的活动过程。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E、教学方法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教育心理学既要研究“学”也要研究“教”。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dd919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08.png)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第一部分:学习目标本部分旨在帮助考生明确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包括: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3. 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的分析和理解。
4. 教师心理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
5.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核心内容纲要根据教育部人事司和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制定的《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以下为核心内容纲要: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任务。
-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章:小学生身心发展- 小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第三章:小学生认知发展-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 小学生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的发展。
- 小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第四章: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 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小学生情绪情感调控的方法。
- 情绪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五章:小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小学生人格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 个性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第六章:小学生社会性发展- 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小学生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的发展。
- 社会性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第七章: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心理活动- 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
- 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 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
第八章:教师心理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心理素质的要求。
-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
- 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要求。
第九章: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和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教育心理学的伦理问题。
第三部分:重点题库详解以下为精选习题及其答案,覆盖了各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答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心理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
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心理学1-5章考点习题汇总(最新整理)
![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心理学1-5章考点习题汇总(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54dabeca216147916112874.png)
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心理学1-5章考点习题汇总(最新整理)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研究对象与意义第二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1.高频预测: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A.意志B.能力C.气质D.兴趣答案:A2.高频预测:能力有高低之分,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说明人有()的差异。
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倾向性D.个性心理特征答案:D3.高频预测:触觉、动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A.顶叶B.额叶C.颞叶D.枕叶答案:A4.高频预测: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是()A.谈虎色变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C.望梅止渴D.说到美食流口水答案:B第二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5.高频预测:被誉为“心理学之父”的是()A.华生B.斯金纳C.冯特D.弗洛伊德答案:C6.高频预测:()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A.精神分析学派B.行为主义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答案:C7.高频预测: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是()A.精神分析学派B.行为主义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机能主义心理学答案:C8.高频预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冯特和铁钦纳B.马斯洛和罗杰斯C.华生和斯金纳D.詹姆士和杜威答案:B第二章认知过程第一节感觉1.高频预测: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A.顺应C.提高D.降低答案:C2.高频预测: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A.漂白过程B.明适应C.暗适应D.感觉后效答案:C3.高频预测:野外看到漂亮的花儿,即使是在很远的地方,也会觉得有香味飘来。
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对比B.联觉C.补偿D.错觉答案:B4.高频预测:“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B.对比C.后像答案:B第二节知觉5.高频预测: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便于重点阅读,这是利用知觉的()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B6.高频预测:漫画家在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人们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反映了知觉的()特征。
幼儿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ff63a9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f.png)
幼儿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1-11章——适用于姚梅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一、填空题: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2、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原则、原则、原则和原则;3、观察法的基本形式有、、、;4、幼儿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等几种;二、名词解释:1、教育2、幼儿教育3、观察法三、问答题:1、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3、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是什么4、观察法有何作用有效观察的条件有哪些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一、填空题: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和;2、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一是;3、幼儿个性的差异主要通过、、等方面体现出来;4、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等方面;5、在幼儿思维个体发展过程中, 、、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思维;6、幼儿身体和运动机能发展是按照和法则来进行的;二、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2.年龄特征3.社会性4.性别化5.关键期6.最近发展区7.观察8.感觉9.知觉10、记忆10.想象12.个性13.性格14.情绪和情感15.思维16.遗传素质17.动作思维18.具体形象思维19.抽象思维三、选择题:1.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A、3-4岁B、4-5岁C、5-6岁3.对于方位,幼儿较难掌握的概念是-------------------------------------------A、前后B、上下C、左右4.对幼儿时间定向上起决定作用的是------------------------------------------A、日常生活事件B、日历钟表上的时间信息C、天气变化D、生活制度5.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是--------------------------------------------A、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B、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C、相对较多地采用理解记忆D、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6.根据幼儿记忆发展特点,6-7岁幼儿应着重培养以下方面的记忆能力----A、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形象记忆B、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形象记忆C、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语词记忆四、简答题:1.心理发展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3.为什么说幼儿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依据4.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成人对幼儿的主动性或内疚感会有怎样的影响5.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幼儿心理发展分别起到了什么影响6.为什么说教育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7.试述幼儿言语发展特点8.试述幼儿记忆发展特点9.试述幼儿想象发展特点10.试述幼儿性格发展特点11.试述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12.试述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13.试述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的发展特点14.幼儿时间知觉有何特点15.幼儿观察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16.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基本观点五、综合分析题:1.教幼儿儿歌或复述故事,有几种不同的教法;一种是教师教一句,幼儿跟一句;另一种是先给幼儿讲故事或看图片,然后再全文跟念,哪一种方法好请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说明;2.你是如何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的你认为过早地强迫幼儿接受正规的学科教育对幼儿有什么不良影响3.4岁的红红声称要画一辆汽车,可她在纸上画了3个长方形后又说,这是一个宝盒,在纸的空白处画了许多玩具、糖果,嘴里不停地叫着:“变吧,变吧”,这些玩玩具和糖果画得比盒子还大,画完后,她一本正经地告诉小伙伴:“我们家里有一个宝盒,已经变出了好多东西”;请从这一事例中分析幼儿想象的特点;4.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5.一般人都认为,幼儿园有助于幼儿发展健康的个性,但在某些情况下,幼儿园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是否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为什么试举例说明;6.两个小朋友刚刚因争执而打架,可转眼就和好了,常常眼泪未干又笑了;幼儿刚入园时,看见一个小朋友哭,大家都会哭起来,看见大人笑,他们也会莫名其妙地笑起来;试分析幼儿情感的发展特点;7.离异家庭的幼儿莹莹随父亲和奶奶生活,他们禁止与母亲接触,可是莹莹非常想念她的母亲,于是她常常与小朋友说她常能看到她,她她给她买来了许多东西;请你从幼儿德育的角度谈谈,这位幼儿的表现是什么行为这种行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如果是幼儿园教师,该怎么帮助她8.为什么幼儿园体育、舞蹈等活动中,教师宜采用“镜面示范”的教学方式第三章学习与幼儿心理发展一、名词解释1.学习2.强化物3.发现学习4.接受学习二、简答题1.幼儿学习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各举一例说明2.举例说明应如何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来进行教学3.什么是强化物幼儿园中常用的强化物主要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如何4.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教师、同伴等对幼儿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5.简要解释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举例说明幼儿园教育中怎样合理地应用这一理论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参考答案第1-3章第1章一、名词解释1.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2.幼儿教育即以幼儿为对象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与非幼儿园教育;3.观察法指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进行考察,从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二、填空题1.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2.客观性发展性实践性综合创造3.轶事记录时间取样观察法事件取样观察法行为核查情景观察法情景测查法4.观察法访谈法测量法实验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1.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提高幼儿教育能效3提高教师素质2.第一,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条件,即心理规律,从而使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第二,研究如何应用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去设计教育与教学活动,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学原则;3.1导论2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3幼儿的心理健康4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4.观察法的作用:1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和客观地评价幼儿;2有助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有效观察的条件: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2做好观察记录3消除观察误差第2章一、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P102.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3.社会性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到的如何依据社会规范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尊纪守规等方面的态度、观念和行为;4.性别化即理解和接受性别,并产生社会认可的适合于男人或女人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的过程;5.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和教育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6.最近发展区即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7.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过程;8.感觉是人脑对环境中事物的个别性质的反映;9.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反映;10.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持和重现;11.想象是指人脑对感知到的事物的形象加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12.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独特、整体的心理和行为模式;13.性格是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14.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15.思维是对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16.遗传素质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17.动作思维也称直觉行动思维,其特点是思维伴随着动作或行动来进行,行动停止,则思维也随之停止;18.具体形象思维既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思维;19.抽象思维指依靠语言或文字、数字或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1.保持、重现2 遗传和生理成熟、环境3.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4.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5.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6.从上到下法则、从中心到边缘法则三、选择题:1.A 2.B 3.C 4.D 5.C 6.C四、简答题略五、综合分析题略第3章一、名词解释1.学习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表现出来;2.强化物是指操作反应之后所给予的、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3.发现学习是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4.接受学习是把别人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的学习方式;二、简答题略第四章幼儿游戏及其指导一、填空题1、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和,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2、中国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陶行知、陈鹤琴,他们认为,游戏是适合的一种独特的,也是促进幼儿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3、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游戏、游戏和游戏;4、指导游戏一般从游戏的准备工作、、三个环节入手;5、指导游戏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充分考虑游戏、游戏地点、游戏和幼儿游戏的等;6.形成中国游戏理论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有、、;7. 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和特点将游戏分为两大类, 、;8. 游戏的主要特点有、、、、;9. 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10. 角色游戏的特点是、、;11. 结构游戏的特点是、;12. 表演游戏的特点是、、;13. 有规则游戏一般应包括游戏的、、和四个部分;14. 有规则游戏主要包括、、等几类;15. 教师指导游戏一般从、、三个环节入手16. 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是、、;二、名词解释:、、1、游戏:、2、创造性游戏:3、角色游戏:4、结构游戏:5、表演游戏:6、有规则游戏:7、智力游戏:8、平行游戏:9、合作游戏:10、指导游戏:三、选择题1、提出游戏“剩余精力说”理论是哪位科学家A、弗洛伊德B、格罗斯C、斯宾塞D、霍尔2、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为代表,提出的一种游戏理论是哪种A、认知动力说B、社会性活动说C、社会性情绪表现说3、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哪种游戏A、表演游戏B、体育游戏C、智力游戏D、音乐游戏4、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加入幼儿正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掌握游戏的进程这是哪种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A、平行游戏B、合作游戏C、指导游戏D、参与游戏5.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最有代表性的是哪种游戏A、角色游戏B、表演游戏C、结构游戏D、建筑游戏四、是非判断题1. 剩余精力学说是英国哲学家格罗斯提出的一种有关游戏理论的学说;2、荷兰生物学家拜登代克指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一种本能;3、游戏的虚构性也就是游戏的假想性,是以模仿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为基础,并且受集体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4、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幼儿做游戏是处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5、智力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的、做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6、平行游戏是教师指导游戏的一种方法,是指教师加入正在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掌握游戏的进程;7、定型材料游戏主要包括玩沙、玩水、玩雪等;8、有规则游戏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五、简答题1、游戏的实质是什么2、国内外有关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主要观点是什么3、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是什么4、什么是角色游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教育作用如何5、什么是结构游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教育作用如何6、什么是表演游戏有何教育作用7、结构游戏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该如何指导六、分析论述题2、试述教师指导角色游戏的要点3、创编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各一,并指定游戏的目的、规则、玩法等;第四章答案:一、填空题1、知识语言心智活动2、幼儿特点活动方式心理发展3、角色结构表演4、游戏中的观察教师介入游戏5、时间材料经验准备6. 陶行知陈鹤琴朱智贤7. 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8. 自由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实践性9. 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10. 印象性自主性想象性11. 材料多样性造型性12. 表演性自娱性自创性13. 目的玩法规则结果14. 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15. 游戏的准备工作游戏中的观察教师介入游戏16. 平行游戏合作游戏指导游戏二、名词解释;1、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2、创造性游戏是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典型的、特有的游戏;3、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4、结构游戏又称“建筑游戏”,是幼儿使用多种结构如积木、积塑、沙泥、泥、雪、金属材料等,通过想象和实际的创造行为,构造建筑物或建筑形象的游戏活动;5、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扮演角色进行的游戏;6、有规则游戏是指成人为发展幼儿各种能力而编制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7、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力任务由成人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并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完成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任务;8、平行游戏是指教师接近幼儿,并与幼儿使用相同的游戏材料,但教师不与幼儿相互交往,不参加到幼儿的游戏中去;9、合作游戏:它是指教师加人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掌握游戏的进程;10、指导游戏:它是指由教师建议或开始一个游戏,教师事先定好某写角色,以部分控制游戏的进行;三、选择题1、C2、B3、A4、B5、A四、是非判断题1、非2、非3、非4、是5、非6、非7、非8、是五简答题1、游戏的实质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是对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的模拟活动形式;2、P36--38答:一、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他提出了“剩余精力说”,他认为游戏活动是剩余精力的最好表现,是发散体内过剩精力的方法,剩余精力越多,游戏便越多;二、德国生物学家、新达尔文主义者格罗斯,提出了游戏的练习说或生活准备说;他从生物进化论出发,认为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将来生活做准备;三、荷兰生物学家拜登代克的观点,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四、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满足欲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药铺系是学习新的复杂时间的防,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也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六、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认为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是儿童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七、中国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陶行知、陈鹤琴认为游戏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首先,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其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生活的简单翻版,而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再次,游戏是幼儿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参与、且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3:P38—40答:游戏具有以下的特点:自由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实践性游戏的教育作用: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二、戏能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和言语的发展;以学习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为目的专门性游戏,对峙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游戏活动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加深和丰富幼儿知识的有利手段;三、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形成;首先,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学习着各种角色的优良行为;其次,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意志、性格;总之,游戏可以缩短幼儿掌握道德行为准则的过程;四、游戏能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五、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4、答: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其主要特点:印象性,自主性,想象性;其主要教育作用:它不仅对主动性、独立的和创造性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还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经验、练习手脑共同活动、发展语言和认识能力,对学习认识社会、家庭、集体和社会成员,体验各种社会人物和社会行为,提高社会合作性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5、答:结构游戏它是又称“建筑游戏”,是幼儿使用多种结构如积木、积塑、沙泥、泥、雪、金属材料等,通过想象和实际的创造行为,构造建筑物或建筑形象的游戏活动;其特点:材料多样性、造型性;教育作用:幼儿在堆砌、排列和组合的活动中,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能,区别形体,学习空间关系的知识和整体、部分的概念,学习艺术造型的简单技能,发展感知觉、目测力、操作能力及创造力,手脑并用,磨练幼儿的意志,培养做事认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团结协作的品质;6、答: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扮演角色进行的游戏;其教育作用:表演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对文艺作品的兴趣,加深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发挥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它可以更好地领会作品的主题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受到正面人物品格和性格的熏陶;还有利于学习文学语言,训练口语能力和表演才能,同时给幼儿以快乐和享受;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7、答:结构游戏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定型材料如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等和不定型材料如沙、水、雪等游戏指导;一、定型材料的指导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看图样结构逐步过度到想象结构;教幼儿爱护既然够材料和结构成果,整齐地放材料,会欣赏和评价构造物;二、不定型材料结构游戏的指导;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加深幼儿对沙、水、雪等材料性质的认识,掌握基本的玩法;建立必要的规则;六、分析论述题1答: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扩大游戏的构思范围、充实游戏的内容;二、为幼儿提供时间、场地和玩具三、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主题进行游戏;四、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角色;五、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指导;六、教师可直接参加游戏,以角色身份指导游戏;七、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八、据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对游戏作简要评价;第五章幼儿活动的动机规律一、填空题1、动机是指发动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的;2、和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动机3、动机的种类有多种,就幼儿而言,常见的划分类型主要有:生理性动机与,与与;4、问题情境是指一种适度的,是幼儿、但需要和才能解决的;5、尊重的需要包括、自重和;6、马斯洛指出,如果人在、安全、、等方面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便会产生较强的,努力去探索环境、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二、名词解释1、动机:2、需要:3、内部动机:4、外部动机:5、学习动机:6、认知的动机:7、附属的动机:8、自我提高的动机:9、问题情境:10、诱因:三、非判断题1、动机的种类有好多,就幼儿而言,常见的划分类型主要有: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附属的动机与自我提高动机;2、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人的需要是分成多个层次的,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才有可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3、动机产生的基础是诱因;4、形象鲜明的小木偶等教具能引发幼儿学习动机;5、良好的动机一定会产生好的活动结果;6、动机可以激发活动,一般来说动机越强,付出的努力也将越大;7、社会动机是由人的精神需要产生的动机;8、需要是个体活动的积极的源泉,在活动中起驱力和推动作用;四、选择题1、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为了赢得如教师、父母、同辈等赞许与认可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哪种动机类型A、认知的动机B、附属的动机C、自我提高的动机D、社会性动机2、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有激活作用、指向作用、和什么作用A、推进作用B、维持作用C、驱动作用D、激励五、简答题1、什么是动机其主要作用是什么2、动机的种类就幼儿而言可划分为哪些类型3、幼儿的社会性动机主要有哪些举例说明;4、什么是内部机动和外部机动六、分析论述题1、假定某一幼儿不喜欢从事绘画活动,试分析导致结果的可能原因主要有哪些2、试引用马斯洛有关人的需要层次的理论,来解释幼儿的需要满足与学习动机的关系3、简述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4、引发幼儿学习动机可以采取那些措施第五章答案一、填空题1、维持一定目标动力机制2、需要诱因3、社会性动机外部动机内部动机4、疑难情境力所能及一定努力投入问题状态5、自尊受人尊重6、生理爱和归属尊重学习动机二、名词解释1、动机是指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2、需要是指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3、内部动机是指受到内部动力驱使而活动的一种动机,由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4、外部动机是指受到外部刺激驱使而去活动的一种动机;5、学习动机是指促使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它是一种社会性动机;6、认知的动机是获取知识、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机;7、附属的动机是指为了赢得他人如教师、父母、同辈等的赞许与认同而努力学习的动机;8的动机是指通过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而获得相应地位、威望的动机;9.问题情境是指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是幼儿力所能及、但需要一定努力和投入才能解决的问题状态;10. 诱因是能够激起个体的定向行为,并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三.判断题1、非2、非 3. 非 4. 是 5. 非 6. 是7. 非8. 是四、选择题1、B。
教育心理课后习题-陈录生著
![教育心理课后习题-陈录生著](https://img.taocdn.com/s3/m/405fe57fa417866fb84a8e78.png)
新编心理学课后习题第一章心里学概论一、概念解释1.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心理过程:心里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
3.观察法: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对被试的外部表现及发生条件有目的地观察来了解其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是有目的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以引起被试者某种心理现象,从而研究其规律的方法。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二、填空1.人的心理现象丰富多彩,但一般可以把它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人的认识过程是由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组成的。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里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选择题1.普通心理学是研究 A 的科学。
A.所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B.个心理及其规律C.正常人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心里学基本原理;D.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2. D 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心理学杂志,是心理学史上一个承前继后的人物。
A.费希纳B.赫尔巴特C.韦伯D.培因3. B 的《医林改错》提出的脑髓说比谢切诺夫的反射说还要早30多年。
A.王充B.王清任C.李时珍D.陈大齐四、判断.1.心理现象是异常复杂的,因而也算是神秘莫测的。
(×)2.用观察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实质上就是通过视觉系统去探讨心理活动的规律。
(×)3.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4.心理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紧密联系,因吸食一门设计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
(√)五、问答题1.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是什么?现代心理学有哪些分支?答:理论意义有:(1)心理学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2)心理学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法唯心主义思想;(3)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科学的发展。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行为学习理论)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行为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e5ef01cbe23482fb4da4cc9.png)
第5章行为学习理论一、选择题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B.认知同化的过程C.产生顿悟的过程D.信息加工过程【答案】A【解析】桑代克通过“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
2.桑代克认为对学习的解释应包括某种动机原则,它所对应的学习律为()。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刺激律【答案】C【解析】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且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
这一学习原则体现除了学习应包含动机原则。
3.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A.消退B.泛化C.获得D.分化【答案】B【解析】泛化是指条件作用形成后,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现象。
消退是指条件作用形成后,由于没有无条件刺激的结合,机体对条件刺激的反应逐渐消失的现象。
分化是指条件作用形成后,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不做出条件反应的现象。
4.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答案】B【解析】负强化是指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老师通过消除批评来增强学生良好学习行为发生的概率属于负强化。
5.下面哪位心理学家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A.马斯洛B.韦纳C.班杜拉D.阿特金森【答案】C6.一个学生过分害怕兔子,我们可以依次让他选看兔子的照片,与他谈论兔子,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兔子,让他靠近笼中的兔子,最后让他摸兔子、抱起兔子,消除对兔子的惧怕反应。
这样一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属于()。
A.代币奖励法B.行为塑造法C.系统脱敏法D.肯定性训练【答案】C【解析】系统脱敏法,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eb5bc88e9951e79a892753.png)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B、鲍德温(BaldwinC、詹姆士(James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B.自然条件?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A.学生?B.教师C.教D.学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B)。
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
![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8f4f4f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a.png)
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填空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2.1867年,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发表了(《教育人类学》)第一卷,它是教育和心理知识的必要源泉。
3.1877年,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问世,这就是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4.1896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始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5.1908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是由房宗岳翻译日本小泉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德国的教育学家(赫尔巴特)。
7.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
8.富勒和布朗认为教师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关注学生)三阶段二、单项选择: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C)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A.学生B.教师C.教师和学生D.校长2..在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A)A.桑代克B. 赫尔巴特C.杜威D.乌申斯基3..(C)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维果斯基B. 马卡连柯C.乌申斯基D.卡普捷列夫4.(D)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被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A.乌申斯基B.加涅C.赫尔巴特D.桑代克5. 1924年,(D)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A.房宗岳B.潘菽C.邵瑞珍D.廖世承6.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C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7.学校教育互动系统中的三个核心因素是(C)A.教师、学生、学校B.教、学、环境C.教师、学生、课程D.教师、学生、领导8.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A)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9.(C)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高频知识点练习题本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高频知识点练习题本](https://img.taocdn.com/s3/m/cc51c1b29b89680202d82518.png)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高频知识点练习题本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B.桑代克C.华生D.卡普捷列夫2.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年年年年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B.教师心理C.学生心理D.学习心理4.下列不属于教学环境的是()。
A.桌椅B.课堂气氛C.照明D.课本5.以下哪种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并可以反复验证( )。
A.实验法B.测验法C.观察法D.调查法6.观察法的不足是( )。
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C.作出精确的判断相当不易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皮亚杰认为守恒概念的形成阶段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少年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是()。
A.形象思维B.经验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辩证思维3.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易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 ( )。
A.沉思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场独立型4.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这是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少年期指( )。
岁~6、7岁、12岁~14、15岁、7岁~11、12岁、15岁~25岁6.一个男孩认为又高又细的杯子比又矮又粗的杯子能盛更多的水,尽管在这两个杯子中倒入了同样多的水,他却只注意杯中水的高度,而不会同时考虑到杯子的形状.这个男孩的认知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7.一般能力测量也叫智力测量,是用一定的智力测量量表来衡量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手段。
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是()。
A.瑞文标准推理测验B.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C.比纳—西蒙智力量表D.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二、判断题1.关键期的概念最早由舒尔茨提出来。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941f0e9e314332386893d8.png)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心理学主编李小融第一章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名词术语1、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蒙台梭利:玛丽亚·蒙台梭利(187-1952),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以所从事的医学心理学背景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并于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3、直接教学方案:1960S,贝雷特和英格曼依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原则,创建了贝-英学前教育学校,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了直接教学模式。
4、观察法:是学前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他进行了解。
5、调查法:调查法与观察法不同,她不是直接观察被试者进行某种心理活动时的表现,而是通过其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6、实验法:学前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学前教育教学理论假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育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7、个案法:临床个案法是对教与学的个案做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法.问答1、谈谈学前教育心理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答: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你是如何理解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的?答:萌芽阶段:18世纪至20世纪40、50年代,该时期学前教育心理学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贝尔、意大利的蒙台梭利。
(二)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各种学前教育方案层出不穷。
(三)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前教育心理学由一个研究领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培训1-7
![教育心理学培训1-7](https://img.taocdn.com/s3/m/fa2375bc960590c69ec37615.png)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中小学适用) 2010、11整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选择题:1、1903年,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题的专著出版了,它的作者是【 B 】P9A.斯金纳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 C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3、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作者是【 B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D 】P9A.18世纪 B.19世纪 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5、上世纪60年代初,由谁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
【 B 】P10A.斯金纳 B.布鲁纳 C.皮亚杰 D.布卢姆6、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 A 】P11A.社会文化研究 B.家庭环境研究 C.学校环境研究 D.班级气氛研究7、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哪里引进的【 B 】P12A.俄国 B.西方 C.日本 D.澳人利亚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B 】P12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9、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C 】P10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10、学科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组成部分是在【 B 】P10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众多,其中核心内容是【 B 】P5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涉及【 B 】P7-9A.三大方面 B.四大方面 C.五大方面 D.六大方面13、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C 】。
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全)
![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a7c246f6aef8941ea76e05d6.png)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材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B、4.C、5.D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学与教所涉及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1)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2)学习心理(3)教学心理(4)评定与测量(5)个别差异(6)课堂管理(7)教师心理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2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A、2.D、3.B、4.B、5.D 6.B 7.C二、填空题:1.成熟;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成熟和学习;3.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4.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5. 掌握型、理解型、人际型、自我表达型三、简答题1.什么是关键期?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最邻近发展区?最邻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是: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1-5章--课后习题--答案111选d模仿学习,116选c游泳,122选b和d,170选d 模仿学习。
问答题第二题皮亚杰第二行教儿童道德要交她们遵守“军反”改成“规则”第一章一、解释下列术语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相对,以实证研究为特征的心理学。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特指桑代克于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一般认为,该书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标志。
中译本由陆志韦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书名改为《教育心理学概论》。
潘菽《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大陆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主编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
该书反映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水平。
实证研究:采用观察或实验在实际资料中求取结果,以验证假设并建立理论体系的研究。
准实验研究:与真实验研究相对。
在实验研究中,凡不能严格遵守实验原则来选择被试和控制条件的实验被称为准实验。
课堂教学实验一般为这类实验。
个案研究:定性研究方法之一。
也称案例研究。
通过详细收集、分析典型的个案资料以发现其中暗含的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研究。
思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对。
采用逻辑思考与理论推理所进行的理论研究。
教学设计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和形成性评价,获得教学新产品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1、《学记》2、19世纪末,实验3、美,桑代克4、19035、学生与教师,学习理论及其运用,各种类型的学习6、学习,教学7、教学,教学8、单向道,死胡同,双通道9、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10、《灵魂论》,11、植物,动物,理性12、德、智、体13、比纳、西蒙14、潘菽15、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三、选择1、(1)学习心理学2、(3)知识分类学习论3、(4)4、(4)解决问题5、(3)6、(4)7、(3)四、研究与设计1、(略)2、(略)3、(略)4.两者都是为了解决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
所以其研究过程都遵循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它们的不同点是:前者主要希望解决教育理论问题。
所以其研究强调实验控制,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强调横向比较,即实验班与平行控制班的比较。
后者主要希望解决教育实践问题。
所以其研究侧重开发有效和高效的教学策略和工具,如可观察和测量教学目标、呈现材料的多媒体、测试题等。
其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不强调横向比较,而侧重实验班实施新的教学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即目标参照的测量和评价。
第二章一、解释下列术语表现:指学生外在的、可以观察的行为,如测验的得分、行为举止等。
加涅认为,内部的变化必须通过外在的表现变化反映出来,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指标。
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期待经验的突触: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极小空隙。
它只允许神经冲动由轴突末端传到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以两种方式生成:一是在生命早期,由基因决定的突触超量生成,但在后天环境作用下,选择性地消失。
这样生成的突触被称为期待神经的突触。
二是在后天环境作用下新的突触增生,这样增生的突触被称为依赖经验的突触。
后者增生不受年龄限制,可以延续终生。
依赖经验的突触:详见“期待经验的突触”。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人类认知活动,如注意、知觉、记忆、言语、推理等的大脑机制的新兴学科陈述性记忆:个人能够有意识回忆(或提取)的知识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不能有意识提取但能指导个人做事的过程和操作步骤的记忆。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将人类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
奥苏伯尔的两维学习分类:奥苏伯尔根据机械与有意维度和接受与发现维度将学习分为:(1)机械的接受学习,(2)机械的发现学习,(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4)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四种典型的类型。
在有意义的与机械的和发现与接受之间还有许多中间类型。
如有指的发现学习。
任务分析教学论:加涅的术语,指他依据学习分类理论提出的教学论。
强调不同的学习类型有不同的学习结果、有效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需要根据不同学习类型进行教学设计。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加涅的学习论与教学论代表作。
1965年第一版,1970年第二版,1977年第三版,原名《学习的条件》,1985年第四版改为现名,表明他的研究从学习论过渡到教学论。
二、填空1.行为的2.内在能力和倾向的3.认知、情感、动作技能4.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5.轴突,树突,突触6.潘菽,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智慧技能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学习7.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8.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9. 哲学与经验总结,心理与行为,生物学与神经生理三、选择1. (2)(4)2 .(4)3. (3)4. (2)5. (1)6.(2)7.(4)8.(2)四、研究与设计1.都将学习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这是大多数学习分类系统所遵循的分类框架。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只涉及认知领域,我国学者的分类中的“社会规范”学习相当于加涅的态度学习。
两者都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学习。
然而在这个大框架下,不同分类系统的差异出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上。
加涅划分了三种技能,即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一种特殊的对内调控的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奥苏伯尔分类系统中有知识的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和创造),但未对知识和技能加以划分。
我国学者的分类系统中的知识类似于奥苏伯尔分类系统中的知识。
两者都涉及知识的简单与综合运用。
该分类中的心智技能相当于加涅分类系统中的认知策略。
2.略3.学习现象非常复杂,二战期间心理学家将一种学习的规律用于解释所有学习的规律,在实践中受到了挫折,由此使得心理学家用分类的观点来研究学习。
对四个分类系统的分析评论略。
4.略。
此题可作为学习这两节的学习方式或教学方法。
第三章一、解释下列术语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结果的性质,学习的分类、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的各种学说。
经验主义:哲学认识论之一学派,主张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心理学的一种观点:主张心理学理论只能借由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才能获得。
理性主义:也称唯理论。
哲学认识论之一学派,主张经由先天理性作用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而且这类只是优于和多于经由感觉经验获得的知识。
系列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呈现的刺激材料的顺序不变,要求被试将学习材料原封不动依次回忆出来。
配对联想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同时呈现成对的学习材料,在回忆时,提供每对项目中的一项,被试要回忆出与之配对的另一项。
自由回忆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许多独立的项目,在学习和回忆时,不限顺序。
条件反应: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方式之一。
最初的名称是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指经由后天习得的、专门针对某种刺激的反应。
强化: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
凡施加某种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正强化;凡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负强化。
尝试与错误说: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实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认为机体处在问题情境中会发出许多反应,由于满意的结果,最终学会正确反应。
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指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练习律指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减弱或遗忘;效果律指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
认知地图:托尔曼根据白鼠学习迷宫的实验提出,动物学习不是在一连串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而是在脑内形成了迷宫的格局,托尔曼称之为认知地图。
顿悟说:格式塔学派对学习的解释,认为学习是突然领悟到的知觉经验的重新组织。
思维的适应性控制理论:出生于加拿大的美国心理学家J.R.安德森提出的理论。
按这一理论,人类的一切后天习得的能力都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
情境认知论:关于人类认知学习的一种哲学认识论,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和人类社会实践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
学习社团:也称为学习共同体。
指人们在一起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实践团体。
认知学徒制:学徒制是师傅带徒弟的教学形式。
认知学徒制则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教授认知领域知识和技能。
情境支持的教学:又译抛锚式教学,使学生沉浸在真空的社会情境中的教学。
1.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应2.凡是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3.操作,强化4.在条件刺激出现时或稍后呈现的无条件刺激5.在适当反应之后呈现强化物6.系列学习,配对联想学习,自由回忆学习7.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8.感觉主义,还原主义,联想主义,机械主义9.艾宾浩斯,桑代克10.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11. 知识即生活实践、学习即参与社会团体的实践12. 先天的理性作用13.认知主义,行为主义14.尝试错误,顿悟15. S-R,S-O-R,有机体内部(O)三、选择题1 . (1)2. (1)3. (1)(3)(4)4 . (1)(4)5 .(2)6. (4)7. (1)8 .(2)9. (3)10.(4)12. (1)四、研究与设计可列表比较如下信息加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哲学认识论经验主义理性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结果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记忆与运用运用社会团体的工具和概念的能力,为社会团体创造工具和实践做出贡献学习过程参见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参与社会实践,理解与运用社会的符号系统有效学习条件外部提供可以分辨的信息;学生自身有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文化或社会团体材料和活动评价:信息加工理论属于科学心理学;情境认知理论属于哲学心理学第四章一、解释下列术语知识: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有意识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指个人不具有有意识提取线索,但可以通过其作业表现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是用来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
默会知识:波兰尼划分的一种知识类型,指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
知识的表征: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和记载的方式。
命题:指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
一个命题由一种关系和一组论题(arguments)构成的。
关系一般由动词、副词和形容词表达,有时也用其他关联词如介词表达;论题一般指概念,一般由名词和代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