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果树环境与果园生态系统的.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乔木果树往往影响畦内光照,后期易减 产,甚至品质下降。
无机械操作道型 (P291)
果树栽植密度甚高,长方形栽植,无机械 操作道。
果树群体形成很快,光能利用串很高,甚 至l~2年获得高产,间作更少。
本型有些果树如苹果、梨、桃跳试验成功, 但生产上尚未推广。
间栽型 (P291)
果树成行(带)栽植,行(带)间很宽,果农间 作或果渔(牧)间营,要求果树植株高大;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
3、果园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与分配
能量在不同范围和阶段都有一个分配问题。除辅助能量以 外,太阳辐射能和空间光进入果园生态系统之前,已经进 行两次分配。
第一次分配是生物因外的太阳辐射和空间光,经过地球大 气层时,约有43%的能量被散射、反射、扩散而返回太空 中,10%的能量被吸收,到达地表面的太阳辐射,约占47 %(以晴天中午计)。
果园立体经营就是发挥果园垂直结构的优 势,增加果园层次。
如地上乔灌草结合,果树成层整形,饲养畜禽 (渔)蜂;
地下进行深翻熟化覆盖免耕,充分利用表层和 下层土壤;
从而得以改善生态,充分利用日光、土地 等自然资源,增加生物量。
水平结构
果园生态系统中的水平结构,主要指果园 中有机体个体、种群或群落之间的水平格 局。
因此,太阳和地球是果树最根本的宇宙环境。
地球环境
与果树有直接关系的有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 圈和生物圈,前四者为生物圈的物质基础和环境。
大气圈中直接构成果树气体环境的部分,只是下部对流层的约
16 km的厚度。 水圈包括地球表面71%的海洋、内陆淡水水域以及地下水等,构
成果树所需水分的物质基础。
而只能在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下,根据或模拟自然因子对 果树的作用和果树的生态规律。采取一些仿生的人为措施, 以取得更好的果树生产效益。
所以,自然因子的综合与果树的相互关系,是果树生态的 基本内容。
第二节 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果园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的一种。 在生态系统中,其结构和功能是核心。 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指组成成分和配置关系; 生态系统的功能,就是指能量转换和物质循
就果树来说,如温带分布苹果,亚热带分 布着柑桔,热带分布椰子、芒果等。
生长环境
又称生境,是指生物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 在地区环境范围内,由于环境各种因素的
变化,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生长环境,如山 体的坡向、高度和土壤的类别等,则生长 着不同的果树。
小环境
是指接近植物个体表面或个体表面不同部位的环 境。
在果园生态系统中,不同的动物种群却有一定的 栖居和觅食空间,这就决定各种群的活动(如飞翔) 能力和相应的空间层次所能提供的觅食条件。
鸟类(大、中型在乔木层,小型在灌木层)—— 蝉(树干)——昆虫成虫(灌木层、草本层)— —幼虫(树冠层)——鼠类(地下)
果园生态系统中的成层现象还表现在生态 环境因子的垂直变化。
第三章 果树环境与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
功能
第一节 果树的环境
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 果树环境的组成因子
第二节 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果园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结构组成 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果树环境
果树的环境是指果树所生存的地点(包括果树地 上与地下两部分)周围空间一切因素的总和。
行(带)内密植成篱,其光照好,光能利用率 高,丰产优质,果农双丰收,但管理较不 方便。
密度变化型(P291)
采用计划密植,果园群体密度随植株长大, 由密变稀,又由稀变密,以充分利用植株 间空隙,间作减少,果树光能利用率高, 可提高早期的后期产量,是目前密植常用 类型。
平面型 (P291)
环境时刻影响着果树,反过来果树也影响着环境的变 化。
研究果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要了解果树的 特性,还要了解它们生活环境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 相互作用的关系。
果树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 。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不加人工干涉的外界自然条 件的总和。
可分为字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生长环境、 小环境和体内环境六个层次。
因果树栽培密度、树形大小、耕作制度、 栽培方式、整形方法不同而表现不同类型。
稀植大树型(P291)
果树栽植密度稀、树形大,其四周都有间 隔;
树冠高,可长期进行间作; 群体高大,形成慢,果树本身光能利用不
经济; 树冠半圆形,植株个体特性强,果树早期
产量低。
篱型 (P291)
果树栽植密度增加,株行距1:2左右,株间 很快相连,果树群体成为树篱,只有行间 有间隔。
狭义的人工环境是指人工严格控制下的果树环境。
如果园地膜和天膜覆益、果树设施栽培(温室或大棚、无土栽培、 果树微体培养)、果园防寒(旋风机、加温、覆盖)等。
三、果树环境的组成因子
1、气候因子:如光、温度、水分、大气等。 2、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的物理、化学等性质、土壤
生物与微生物等。 3、地形因子:即地球表面的起伏,如山岳、高原、
平地、洼地、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等,这些 常常是重要的间接因子。 4、生物因子: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5、人为因子:人对果树资源的利用改造、栽培和破 坏,其中包括环境污染。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为因子的作用日益加 强,但它决不能替代自然因子。“人定胜天”无非是人类 的美好愿望.
转换与循环,其形式和特色虽然有区别,但实质相同,都 是运动,是能量与物质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运转流 动。因此,常称为能量流和物质流。
这两个流赋予自然界一切生物以活力,即生存力、生长力、 作功力、生产力和繁殖力,以及对外界的影响能力等。这 就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一)果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三)果园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 自然界成熟群落的生态系统,最能充分地
利用土地和空间,合理的人工生态系统也 能较充分地利用土地和空间。
我们从果园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 构,来看系统中各组成成分是如何利用果 园的空间和土地的。
垂直结构
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垂直结构,在不同的高度 (深度)内,生物种群和生态要素的数量、质量 都有变化,具有层序性。
根据植物界的植被水平(地球环境)、群落和种群 水平(区域环境和生长环境)、个体水平(小环境) 和细胞组织水平(体内环境)划分的。
宇宙环境
果树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除了地球本身所 提供的一切物质基础外,最根本的能源动 力,主要是由太阳辐射所提供的。
有了物质和能源的供应,果树才能生产出 果品和其他有机物质。
果树根的内生菌根,体内的微生物等也是果树体内环 境因素。许多生理作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都 通过内环境进行,一些寄生、共生作用也在内环境中 进行,它们对果树的生长发育也具有重大影响。
二、人工环境
广义的人工环境包括果园环境和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果树群 落的一些控制、防治等措施。
人为的环境污染、干扰和破坏果树资源,以及污染果园也是人工 环境的一个方面。
能量流就是生物系统内,非生物环境经有机体, 再至外界环境所进行的一系列能量转换的过程。
1、能量流的基本特点
能量流是单向的 能量以不同形式进行转换 生态系统内能量流符合热力学的定律,具
有总量守恒,形式转换,逐级分散的规律。
2、能量转换的过程及级次
食物链和营养级(P294) 百分之十定律 生态金字塔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代谢过程和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在自然界是多种多样的。
(二)果园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P278)
果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 其组成结构越复杂,组成成分越多,则越稳定,资
源利用越充分,生物量越高; 但超出一定限度,则也造成社会经济效益的下降。
源自文库
非生命成分
包括棚架形、匍匐形、盘状形果园。 群体叶幂层薄,呈平面状,光照好,群体
完成后,植株间无间隙,品质优,但果树 群体光能利用较差。
混栽型(P291)
如庭园绿化中和岩石山中散种果树,与其 他植物混栽。
二、果园生态系统工的能量转化及 物质循环
在果园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各组分之间,通过能 量的转换和物质循环来发生联系。
例如,果树根系表面的土壤环境——根际pH值、根际 微生物、菌根等。
又如枝、叶、果表面的小气候或微气候和微生物。
这些小环境都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有的影响很 明显。如果树菌根。
根际有固氮细菌共生,则生长比一船果树良好。
体内环境
是指果树体内的环境。
如叶片内部直接和叶肉细胞接触的气腔、气室内的环 境。
果园生态系统内的层次,主要由不同高度、生长 型和生物型的植物构成。地上部分的层次一般有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四个层次。
防护林和多数果树属乔木层,防护林下层和四旁 灌木属灌木层,一般间作物和杂草属草本层,地 面覆盖物和其中地衣、苔解等生物属地被层。
果园中的成层现象,不仅反映在植物层次方面, 也反映在动物的成层配置。
根据食谱不同,又可分为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两 类。
此外,还有一种杂食类消费者,它介于草食动物 和肉食动物之问,既吃植物,又吃动物,如某些 鸟类、果狸、人类。
还原者
属于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 括某些原生动物,如蚯蚓或腐食性动物如 蚂蚁;
它们把复杂的动植物有机残体分解为简单 的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土 壤中或大气中去,被果园植物再利用。
岩石圈是地球的外壳,是水圈和土壤圈的基础。由于各种岩石的
性质不同,所形成的土壤肥力也大有差异,与果树生产关系密
切。 生物圈是生活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等界面上的生物,
构成一个有生命的生物图。
区域环境
由于经度、纬度和高度的不同,使地球表 面形成各种各样的自然地理景观,如陆地、 沙漠、高山、高原、平原和江河湖海等, 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中居住着与环境相适应 的植被和动物。
主导因子——太阳辐射 温度 湿度 二氧化碳浓度
果园生态系统的地下也存在垂直结构。
由地表向下至一定深度,生物的组成种类均呈 成层分布,主要生产者(绿色植物,如果树等) 的根系和分解,传递者(微生物和蚯蚓等)以及 一些穴居的小动物和昆虫等。
这些组分在地面覆盖和免耕的果园中自地表以 下呈倒金字塔形的成层分布。
生产者 消费者 还原者
生产者
主要指植物(果树、防护林、间作、草类 等)和光合细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初 级生产的作用,故亦称初级生产者。
它们把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 固定在地球上,成为一切生命活动的能源。
消费者
以植物或动物为食的生物,是消费者,它们自己 不能生产食物,只能利用植物所制造的现成的有 机质,直接或间接从植物中得到能量。
非生命成分是果园生态系统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物 质和能量的源泉,以及活动的场所。
包括生物圈中的三个基质:大气(圈)、水(圈) 和岩石土壤(圈)中的非生命部分,其中包括人 类栽培施用的物质如农药、化肥等。
所以,非生命环境包括:气候因子、无机物质和 有机物质。
生命成分
果园生态系统中的生命部分根据它们在生 态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中所处的 机能,也就是营养方式(或称级次)的不 同,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
环。
一、果园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组成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P277)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自然区域范围内,生物群 落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的,具有一 定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复合体。
系统中,以生物为主体,以非生物环境条件为条件。 表现为:能量不断地流动,物质不断地循环,信息不断的传递,
本型果树密度较上型增加一倍或以上,群 体较矮,形成较快,采用纺锤形或断面近 三角形的扁形树冠,果树光能利用率较亩, 早期产量增加,行间间作减少,目前生产 上应用最多。
畦栽型 (P291)
又称多行型。果树栽植密度进一步增加, 成畦栽植,畦内有多行果树,纵列、横列 成斜列。
畦间有机械操作道,果树铰矮小,其群体 形成快,果树光能利用率和早期产量进一 步提高,间作进一步减少。
无机械操作道型 (P291)
果树栽植密度甚高,长方形栽植,无机械 操作道。
果树群体形成很快,光能利用串很高,甚 至l~2年获得高产,间作更少。
本型有些果树如苹果、梨、桃跳试验成功, 但生产上尚未推广。
间栽型 (P291)
果树成行(带)栽植,行(带)间很宽,果农间 作或果渔(牧)间营,要求果树植株高大;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
3、果园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与分配
能量在不同范围和阶段都有一个分配问题。除辅助能量以 外,太阳辐射能和空间光进入果园生态系统之前,已经进 行两次分配。
第一次分配是生物因外的太阳辐射和空间光,经过地球大 气层时,约有43%的能量被散射、反射、扩散而返回太空 中,10%的能量被吸收,到达地表面的太阳辐射,约占47 %(以晴天中午计)。
果园立体经营就是发挥果园垂直结构的优 势,增加果园层次。
如地上乔灌草结合,果树成层整形,饲养畜禽 (渔)蜂;
地下进行深翻熟化覆盖免耕,充分利用表层和 下层土壤;
从而得以改善生态,充分利用日光、土地 等自然资源,增加生物量。
水平结构
果园生态系统中的水平结构,主要指果园 中有机体个体、种群或群落之间的水平格 局。
因此,太阳和地球是果树最根本的宇宙环境。
地球环境
与果树有直接关系的有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 圈和生物圈,前四者为生物圈的物质基础和环境。
大气圈中直接构成果树气体环境的部分,只是下部对流层的约
16 km的厚度。 水圈包括地球表面71%的海洋、内陆淡水水域以及地下水等,构
成果树所需水分的物质基础。
而只能在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下,根据或模拟自然因子对 果树的作用和果树的生态规律。采取一些仿生的人为措施, 以取得更好的果树生产效益。
所以,自然因子的综合与果树的相互关系,是果树生态的 基本内容。
第二节 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果园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的一种。 在生态系统中,其结构和功能是核心。 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指组成成分和配置关系; 生态系统的功能,就是指能量转换和物质循
就果树来说,如温带分布苹果,亚热带分 布着柑桔,热带分布椰子、芒果等。
生长环境
又称生境,是指生物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 在地区环境范围内,由于环境各种因素的
变化,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生长环境,如山 体的坡向、高度和土壤的类别等,则生长 着不同的果树。
小环境
是指接近植物个体表面或个体表面不同部位的环 境。
在果园生态系统中,不同的动物种群却有一定的 栖居和觅食空间,这就决定各种群的活动(如飞翔) 能力和相应的空间层次所能提供的觅食条件。
鸟类(大、中型在乔木层,小型在灌木层)—— 蝉(树干)——昆虫成虫(灌木层、草本层)— —幼虫(树冠层)——鼠类(地下)
果园生态系统中的成层现象还表现在生态 环境因子的垂直变化。
第三章 果树环境与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
功能
第一节 果树的环境
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 果树环境的组成因子
第二节 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果园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结构组成 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果树环境
果树的环境是指果树所生存的地点(包括果树地 上与地下两部分)周围空间一切因素的总和。
行(带)内密植成篱,其光照好,光能利用率 高,丰产优质,果农双丰收,但管理较不 方便。
密度变化型(P291)
采用计划密植,果园群体密度随植株长大, 由密变稀,又由稀变密,以充分利用植株 间空隙,间作减少,果树光能利用率高, 可提高早期的后期产量,是目前密植常用 类型。
平面型 (P291)
环境时刻影响着果树,反过来果树也影响着环境的变 化。
研究果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要了解果树的 特性,还要了解它们生活环境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 相互作用的关系。
果树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 。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不加人工干涉的外界自然条 件的总和。
可分为字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生长环境、 小环境和体内环境六个层次。
因果树栽培密度、树形大小、耕作制度、 栽培方式、整形方法不同而表现不同类型。
稀植大树型(P291)
果树栽植密度稀、树形大,其四周都有间 隔;
树冠高,可长期进行间作; 群体高大,形成慢,果树本身光能利用不
经济; 树冠半圆形,植株个体特性强,果树早期
产量低。
篱型 (P291)
果树栽植密度增加,株行距1:2左右,株间 很快相连,果树群体成为树篱,只有行间 有间隔。
狭义的人工环境是指人工严格控制下的果树环境。
如果园地膜和天膜覆益、果树设施栽培(温室或大棚、无土栽培、 果树微体培养)、果园防寒(旋风机、加温、覆盖)等。
三、果树环境的组成因子
1、气候因子:如光、温度、水分、大气等。 2、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的物理、化学等性质、土壤
生物与微生物等。 3、地形因子:即地球表面的起伏,如山岳、高原、
平地、洼地、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等,这些 常常是重要的间接因子。 4、生物因子: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5、人为因子:人对果树资源的利用改造、栽培和破 坏,其中包括环境污染。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为因子的作用日益加 强,但它决不能替代自然因子。“人定胜天”无非是人类 的美好愿望.
转换与循环,其形式和特色虽然有区别,但实质相同,都 是运动,是能量与物质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运转流 动。因此,常称为能量流和物质流。
这两个流赋予自然界一切生物以活力,即生存力、生长力、 作功力、生产力和繁殖力,以及对外界的影响能力等。这 就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一)果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三)果园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 自然界成熟群落的生态系统,最能充分地
利用土地和空间,合理的人工生态系统也 能较充分地利用土地和空间。
我们从果园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 构,来看系统中各组成成分是如何利用果 园的空间和土地的。
垂直结构
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垂直结构,在不同的高度 (深度)内,生物种群和生态要素的数量、质量 都有变化,具有层序性。
根据植物界的植被水平(地球环境)、群落和种群 水平(区域环境和生长环境)、个体水平(小环境) 和细胞组织水平(体内环境)划分的。
宇宙环境
果树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除了地球本身所 提供的一切物质基础外,最根本的能源动 力,主要是由太阳辐射所提供的。
有了物质和能源的供应,果树才能生产出 果品和其他有机物质。
果树根的内生菌根,体内的微生物等也是果树体内环 境因素。许多生理作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都 通过内环境进行,一些寄生、共生作用也在内环境中 进行,它们对果树的生长发育也具有重大影响。
二、人工环境
广义的人工环境包括果园环境和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果树群 落的一些控制、防治等措施。
人为的环境污染、干扰和破坏果树资源,以及污染果园也是人工 环境的一个方面。
能量流就是生物系统内,非生物环境经有机体, 再至外界环境所进行的一系列能量转换的过程。
1、能量流的基本特点
能量流是单向的 能量以不同形式进行转换 生态系统内能量流符合热力学的定律,具
有总量守恒,形式转换,逐级分散的规律。
2、能量转换的过程及级次
食物链和营养级(P294) 百分之十定律 生态金字塔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代谢过程和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在自然界是多种多样的。
(二)果园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P278)
果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 其组成结构越复杂,组成成分越多,则越稳定,资
源利用越充分,生物量越高; 但超出一定限度,则也造成社会经济效益的下降。
源自文库
非生命成分
包括棚架形、匍匐形、盘状形果园。 群体叶幂层薄,呈平面状,光照好,群体
完成后,植株间无间隙,品质优,但果树 群体光能利用较差。
混栽型(P291)
如庭园绿化中和岩石山中散种果树,与其 他植物混栽。
二、果园生态系统工的能量转化及 物质循环
在果园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各组分之间,通过能 量的转换和物质循环来发生联系。
例如,果树根系表面的土壤环境——根际pH值、根际 微生物、菌根等。
又如枝、叶、果表面的小气候或微气候和微生物。
这些小环境都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有的影响很 明显。如果树菌根。
根际有固氮细菌共生,则生长比一船果树良好。
体内环境
是指果树体内的环境。
如叶片内部直接和叶肉细胞接触的气腔、气室内的环 境。
果园生态系统内的层次,主要由不同高度、生长 型和生物型的植物构成。地上部分的层次一般有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四个层次。
防护林和多数果树属乔木层,防护林下层和四旁 灌木属灌木层,一般间作物和杂草属草本层,地 面覆盖物和其中地衣、苔解等生物属地被层。
果园中的成层现象,不仅反映在植物层次方面, 也反映在动物的成层配置。
根据食谱不同,又可分为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两 类。
此外,还有一种杂食类消费者,它介于草食动物 和肉食动物之问,既吃植物,又吃动物,如某些 鸟类、果狸、人类。
还原者
属于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 括某些原生动物,如蚯蚓或腐食性动物如 蚂蚁;
它们把复杂的动植物有机残体分解为简单 的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土 壤中或大气中去,被果园植物再利用。
岩石圈是地球的外壳,是水圈和土壤圈的基础。由于各种岩石的
性质不同,所形成的土壤肥力也大有差异,与果树生产关系密
切。 生物圈是生活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等界面上的生物,
构成一个有生命的生物图。
区域环境
由于经度、纬度和高度的不同,使地球表 面形成各种各样的自然地理景观,如陆地、 沙漠、高山、高原、平原和江河湖海等, 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中居住着与环境相适应 的植被和动物。
主导因子——太阳辐射 温度 湿度 二氧化碳浓度
果园生态系统的地下也存在垂直结构。
由地表向下至一定深度,生物的组成种类均呈 成层分布,主要生产者(绿色植物,如果树等) 的根系和分解,传递者(微生物和蚯蚓等)以及 一些穴居的小动物和昆虫等。
这些组分在地面覆盖和免耕的果园中自地表以 下呈倒金字塔形的成层分布。
生产者 消费者 还原者
生产者
主要指植物(果树、防护林、间作、草类 等)和光合细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初 级生产的作用,故亦称初级生产者。
它们把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 固定在地球上,成为一切生命活动的能源。
消费者
以植物或动物为食的生物,是消费者,它们自己 不能生产食物,只能利用植物所制造的现成的有 机质,直接或间接从植物中得到能量。
非生命成分是果园生态系统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物 质和能量的源泉,以及活动的场所。
包括生物圈中的三个基质:大气(圈)、水(圈) 和岩石土壤(圈)中的非生命部分,其中包括人 类栽培施用的物质如农药、化肥等。
所以,非生命环境包括:气候因子、无机物质和 有机物质。
生命成分
果园生态系统中的生命部分根据它们在生 态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中所处的 机能,也就是营养方式(或称级次)的不 同,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
环。
一、果园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组成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P277)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自然区域范围内,生物群 落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的,具有一 定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复合体。
系统中,以生物为主体,以非生物环境条件为条件。 表现为:能量不断地流动,物质不断地循环,信息不断的传递,
本型果树密度较上型增加一倍或以上,群 体较矮,形成较快,采用纺锤形或断面近 三角形的扁形树冠,果树光能利用率较亩, 早期产量增加,行间间作减少,目前生产 上应用最多。
畦栽型 (P291)
又称多行型。果树栽植密度进一步增加, 成畦栽植,畦内有多行果树,纵列、横列 成斜列。
畦间有机械操作道,果树铰矮小,其群体 形成快,果树光能利用率和早期产量进一 步提高,间作进一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