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

合集下载

《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Land Economics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掌握土地的基本特性与功能,理解人地关系原理、土地报酬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对地租理论、土地价值与价格理论及其内涵能够正确把握和分析,能独立思考如何协调好土地利用和土地分配中人与地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和综合经济效益,以发挥土地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二)能力目标:具备应用土地市场均衡模型,分析正相关政策或社会经济事件对土地资源配置(或利用)效果的技能;具备评价和确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初步技— 1 —能;具备评价具体行政区域土地利用(或某种类型土地)效益的初步技能;具备利用竞租理论分析具体区域的土地空间布局的基本技能。

(三)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土地经济学专业素养和能力,使学生具有从经济学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土地资源利用和配置相关问题的概念化能力和意识,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土地财产制度,了解我国现行的土地所有制度和使用制度。

(二)理解中国土地市场体系构成、特征及其运行特征;理解土地利用生态效益评价;理解城市土地规模利用;理解报酬递减规律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地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地价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理解中国土地税制的演变和发展。

(三)掌握土地概念、特点与功能;掌握土地供给与需求概念、影响因素以及供需平衡分析方法;掌握土地市场管理目标、原则和手段;掌握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的形成原因与条件,各种地租之间的异同以及图形表示方法;掌握竞租理解及其对土地使用配置的影响;掌握各种区位理论以及城市空间布局理论;掌握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图形和定量分析方法;掌握土地规模利用原理及农用地规模利用的类型、途径及适度土地规模的确定方法;掌握地价内涵、类型、地价与其他价格的关系以及地价管理目标和手段。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导论2学时第一节土地的概念与特点1学时知识点:土地含义及其特点第二节土地的功能与分类1学时知识点:土地功能第三节土地经济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知识点:土地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本章小结重点:土地概念、特点及其功能,土地经济学研究对象难点:土地经济学研究对象— 2 —思考题:1.如何全面把握土地的特性?2.土地具有哪些功能?3.土地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哪些?作业:1. 土地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对土地合理利用有何启示?2. 举例说明土地在国民经济不同部门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

第四章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1ppt课件

第四章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1ppt课件

土地规模 扩大与规 模报酬变 化之间有 三种情况
固定规模报酬 —规模扩大幅度等于规模报酬的增长幅度
递增规模报酬 —规模扩大幅度小于规模报酬的增长幅度
递减规模报酬 —规模扩大幅度大于规模报酬的增长幅度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土地规模利用
使土地利用处于报酬递增的阶段 以获得土地规模经济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规模经济
29.13
16.32
4.24
12.08
12.81
100 37.95
20.77
4.72
16.05
17.18
200 46.83
27.66
57.75
21.91
19.17
300 51.91
33.31
6.70
26.61
18.60
400 55.41
38.29
7.58
30.71
17.12
600 60.18
47.07
75
138
400万以上的10个, 200-400万的 23个
城市(镇)规模通常是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指 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直接影响城市用地的增多,在不同规模 等级的城市间,城市规模等石级河子越大高学经,贸人学院均建设用地越少。
我国的城市土地规模效益 城市化的经济动力是集聚经济,由于集聚经济的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3.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应注意的 问题
(1)尊重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扩大的 经济规律,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 (2)必须注意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 营的条件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确定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并不容 易,因为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 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它具有以下特 征:

土地规模适度经营的内涵

土地规模适度经营的内涵

土地规模适度经营的内涵1.土地规模经营的实践经验现实中,规模经济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围,正因为如此,施蒂格勒的生存检验法才更具有现实意义。

如果我们将生存检验法运用于农业生产,那么,若以使用土地的数量作为评判农业生产规模的大小,则可以观察我国农村土地改革后20年间,农业生产规模的变化趋势。

如果以家庭为经济组织的小块农地经营的比重下降,则说明这样的经济组织不具有规模效率;如果比例变化不明显,则说明这种农业经济组织是有效率的。

如果经营大面积农地的大农场比重上升,那么,说明这种大农场的经营是有效率的,并且处于进一步扩张或兼并的状态。

就我们调查的东北三省来看,从实践上说土地的规模经营问题也难以找出确定的边界。

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这样的:如果一个农民在正常的耕作条件下,不使用农业机械,也不使用除草剂等生化技术,那么,满负荷工作的界限大概是耕作40亩农田。

如果使用除草剂等生化技术、全程种植使用机械化(除了收割),收割采用雇用临时农民工,则一个农民的满负荷工作是耕作2000亩农田。

如果全程机械化,采用生化技术,并雇佣长期工人,类似于一个小农场,则我们调查最大的耕作亩数是6000亩农田,但会出现管理上的问题,这种规模可能更类似一个小农场。

由于农业机械的可租赁和市场化程度提高,在东北的农村,农业耕作除了收割用人工以外,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操作,而除草等田间管理,也基本上实现了生化技术而不再使用人工。

这也验证了哈特的理论,当农机械这种专用性投资可以拆分即可租赁时,土地的机械化程度就真正由要素的机会成本决定了,也就是说,当劳力成本较高时,小片土地也可以实行机械化操作。

据我们调查,除了北安等大型机械化农场以外,农地耕作的技术投入、机械化程度、产量水平和标准化程度甚或是投入成本基本上与土地耕作亩数无关(祥见专栏2)。

按照斯蒂格勒的市场生存检验法,一种有效率的生产组织形式或经营规模是由市场决定的,或者说,经过一个长期的观察,市场存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经营规模是不等的,这说明,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均不能确定土地规模经营的界限或内涵,或者说土地规模经营界限是市场依据不同的条件确定的,因此,有效率的土地经营规模是不统一的。

第四章 规模经济理论

第四章  规模经济理论
四、企业并购活动是实现规模经济的有效途径
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可以找到企业实现生产中的规模经济的有效途径,即通过购并活动使其资产、管理能力等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得到不断下降的LAC曲线。但是LAC曲线下降到最低点以后开始上升,这说明作为特定的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是可以无限扩张的,适宜的生产规模受到购并后企业资产存量、管理能力、人员分工等因素的限制,所以生产规模一旦超出了最优状态,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在大多数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企业在得到规模内在经济的全部好处之后,规模内在不经济的情况往往要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才会出现,所以大型企业之间的购并要考虑购并后是否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中小企业要实现生产中的规模经济,通过购并扩大生产能力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但购并需要成本。中小企业往往存在资金瓶颈,然而在存在聚集经济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也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这时大可不必从事购并活动。
5.由“木桶理论”可引出这样的推论:一个企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发展必须关注“瓶颈”环节,即找到最短的一块木板,只有做长了那块木板才可增加木桶的盛水量。如果将各项因素看成是支撑整个企业管理运作的平台,那么各部分能力的强弱失调,必将使得整个企业管理陷入混乱之中。快速做长短板子的最好方法是整合,整合可以在内部进行,也可以在外部展开,比较而言,内部整合更为平稳。但长时间的以内部生产要素为改造重点的工作基本完成之后,单个企业所能挖掘的资源也将逐渐枯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面对“短板子”而没有做长的材料和能力。所以,转变思路,通过外向整合对全社会乃至全球的经营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和集成,依靠大环境上台阶,无疑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三、规模经济理论对企业购并行为的启示
1.规模经济理论告诉我们,通过购并活动实现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必然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企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随着对较多的人力和机器的使用,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够更合理和专业化;人数较多的技术培训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管理,也都可以节约成本。但是随着规模的继续扩大,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用图形表示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产业经济学第4章 市场集中与规模经济

产业经济学第4章  市场集中与规模经济
和关键生产线的规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企业规模经济:若干个生产同类产品的工厂
或处于生产工艺过程不同层次的若干工厂通 过水平和垂直联合组成一个企业,产生比分 散经营更高的经济效益。
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通常按照不断下降的平均成本函 数来定义,而范围经济通常以一个企业生 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 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
适者生存法
由施蒂格勒提出,他认为,在一个产业中,如果全部 企业拥有完全相同的资源,处于完全相同的经济环境, 则最佳规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最强,发展 最快。
其基本假设是,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 高的企业。如果某一规模范围内的工厂市场份额正在 不断提高,那么,这些工厂的规模就是有效率的。
这两个指标的优缺点?
(4)、赫希曼一赫芬达尔指数 (Hirschman—— Herfindahl index)
由于以上三个指标都有一些不足和缺 陷,产业组织学者又引入了赫希曼——赫 芬达尔指数,简称HHI指数。它是某特定行 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 用公式表示为
n
2
n
HHI
大规模
小规模
极高寡占型 寡占型
70<C8
高、中寡占型 40<C8 <70
低集中竞争型 20<C8 <40 竞争型
分散竞争型 C8 <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 >200
年生产额<200 年生产额<200 年生产额<200 年生产额<200
资料来源:〔日〕植益草.产业组织论,1982年版,p16
100%

土地集约利用与规模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与规模利用

安德森首先注意到了 科学技术因素的影响作用 在合理的经营制度下,土地的生产率可以无限制地逐年提高 但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这种提高是有限的。土地肥力会递减,一定量的土地能供养的人口是有限的
威斯特首次正式提出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在耕作改进的过程中,原生产物数量的增加将耗费日益增大的费用,或者换句话说,土地纯产品和它的总产品的比例是持续递减的
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
村办集体农场 厂办农业车间
联户农场 粮农联合体
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
土 地 流 转
01
节目录
02
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途径
节目录
01
城市规模与土地利用 房地产开发与土地规模利用
02
第三部分 城市土地规模利用
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经济效益比较
城市规模与土地利用
西尼尔给其内涵增加了“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这一重要条件 引入“若干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作为其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 研究报酬的领域从农业生产部门回到了农业生产单位 报酬作为不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演变成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把“报酬递减规律”从农业领域推广到一般生产领域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发展和完善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由于受土地生产力的因素限制的作用,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在同一地块上连续投入劳动和资本,土地报酬增加随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达到一定限度时,随着投入量的增加土地报酬就会递减的现象。
Px(Py):单位投入(产出)量价格;
要获得土地利用的高效益,就要有大量的投入;
如果某项固定资产投入已达到最佳点,就不应再增加这种投入了;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应把所有投入(包括固定资产的投入)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变动生产要素类,按照报酬递减规律的思想,求得这些投入的最适量。

产业经济学16本科第四章

产业经济学16本科第四章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
二、范围经济的一般来源
范围经济可以由以下几方面因素产生: 1.生产技术设备的通用性。 2.中间产品或零部件的多用途性。 3.研究与开发的外溢效应 4.声誉效应。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
三、规模(或范围)不经济的原因 造成规模(或范围)不经济的原因主要有: 人工成本上升;激励和官僚影响;以及专门化资 源的分摊等三个方面。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
五、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 规模经济是指在给定时点上,大量生产能获得 的成本优势。而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 或称经验曲线,则是指由于经验和专有技术的 积累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当人们获得经验以后, 一般能够改善他们完成特定任务的绩效。 通常,我们用进步比率(progress rate)来衡 量学习的效果。利用学习曲线,企业可以获得 成本优势,从而产生学习效应或学习经验。
提供的服务多样化,企业能够降低成本,则存在着 范围经济。 一般地,我们用平均成本函数的下降来定义规模经 济,而用相对总成本的节约来定义范围经济。也就 是说,如果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生产多种产品与分 离成两个或更多的企业进行生产时,整体生产的总 成本低于分离生产的总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
三、范围经济
二、企业的适度规模
关于适度规模 理论上,一般运用平均成本曲线来确定企业的
适度规模;实践中,人们主要采用适者生存法、 工程分析法和成本-利润比较法等方法来衡量企 业的适度规模。 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平均成本法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平均成本曲线的变化过程:
我们借助于图来描述规模经济与平均成本、边 际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城市规模 《城市经济学》PPT课件

第四章  城市规模  《城市经济学》PPT课件

【二】城市规模经济
城市规模经济的具体表现可以从居民个人、企业和城市三个层面分析。
首先,从个人的角度考察,城市规模效益主要表现在居民货币收入和公共设施的便利两个方面。 居民货币收入可以用工资水平来表示。 假设城市生产函数是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函数:
可以得出城市工资的估计方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城市规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规模经济与适度规模
【二】城市规模经济
其次,从厂商的角度考察,相应的城市规模效益的主要内容来自生产效率和市场容量两方面。有大量证 据证实,生产效率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对私人企业和公共事业都是如此。例如,斯维考特曾经发现, 城市人口增加一倍,与之相联系的似乎是劳动生产率增长6%;而市场容量无疑是与城市规模正相关的。 市场容量越大,厂商的生产就可以有足够的需求来支撑,并且市场容量越大,劳动队伍以及这种队伍所擅 长的技能范围越广泛,可以迅速获得的服务与物资等的范围也越广阔。所有这些因素,都趋向于增加厂 商的利益。
图4-5 “城市病”的表现形态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城市规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成长与规模边界
【三】城市蔓延与城市增长边界
(一)城市蔓延的表现
城市蔓延(urban sprawl)是指在城市核心区以外的一种低密度、蛙跳式的空间发展模式。
实际上,生产效率和市场容量是互为促进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指随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

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

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合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

按照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

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这种意义上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小最佳规模(mininum optimal scale 以下简称mos)”。

上述定义具有普遍性,银行业规模经济便由此引伸而来。

规模效益是指各种生产要素都作等比例增加时,对产量变动的影响程度。

如果企业的产出增加大于投入增加,则企业支出会使规模效益增加。

如果企业的产出增加小于投入增加,则企业规模效益会减少。

如果投入与产出以同样的比例增加,则规模效益不变。

一、规模经济所谓“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是西方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学术用语,通常是指扩大生产规模引起经济效益的增加,它反映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规模经济一般表现为大规模经营通常具有的优越性。

但不是说规模越大越好,关键是以规模效益(或称规模报酬)的大小来决定经营规模。

二、规模效益所谓“规模效益”(return to scale),是指当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按相同比例增加时,产量的增加变化情况。

只有当经营规模扩大,其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量全部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时,这种经营规模才具有规模效益;其产量增加比例大于投入量增加比例的比数愈大,则规模效益愈好。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土地: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并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结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特性(1)自然特性①位置固定型②面积有限性:土地的面积具有不可再生性,面积有限迫使人们必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③质量差异性:由于土地自身的条件(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以及光照和相应的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土地的较大质量差异性。

④功能永久性(2)经济特性:是人类在土地自然特性基础上长期利用土地的过程中产生的①供给的稀缺性②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③报酬递减的可能性④利用后果的社会性3.土地的功能承载、生育、资源、生态、财产和资产4.土地的分类2007年:分为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2017年:分为12个一级类、73个二级类第二章:土地利用概述1.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和转换。

同时又是个经济问题,并且内涵是动态的。

2.土地利用的内容(1)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3)编制土地利用规划(4)土地开发(5)土地保护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利用程度分析: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改造程度,以及土地收到人为影响的变化程度(2)利用结构分析:可以了解土地利用是否与需求结构相吻合,了解现有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否与土地的自然性状相适应。

(3)利用效益分析在农业上,用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经济作物产量、水果产量等。

对城镇土地,所看重的是单位土地面积带来的收益(利润/纯收益)。

除经济效益外,还要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土地开发:广义的土地开发是指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清理、整治,使之可投入使用,包括把无法利用的土地加以改造,然后投入利用的活动;也包括对农业用地进行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后,使之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活动(也就是非农业土地开发)。

狭义的土地开发即土地开垦,是指把适宜耕作的生荒地开垦为耕地种植农作物的过程。

土地经济学第四章__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

土地经济学第四章__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
产 成 本 C 短期平均生产成本曲线
经营规模 O A B
图4-1 短期平均成本与规模经济

>
规模经
规模经营… 规模经营
平 均 成 本 MC AC
M 经营规模 O 4-2 M’ 规模经
注:① 由各时期 所组成; ② 为 最低点,即企业追求的适度经营规模。
土 地 经 济 学>第四章 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 第四章 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
是指当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按相同比例增加时, 产量的增加变化情况。是衡量经营规模是否产生规 模经济的关键。
土 地 经 济 学>第四章 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 第四章 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
金华市10个家庭农场土地规模经营情况 金华市10个家庭农场土地规模经营情况 10 单位: 单位:元
经 营 规 模 亩均 产值 80亩左右 80亩左右 45亩左右 45亩左右 10亩左右 10亩左右 综合平均 205 217 282 235 1986——1988年三年平均 1988年三年平均 1986 1988 亩 均 劳动消耗 201 186 309 232 亩 均 纯收入 5 31 -21 5 2837 1232 1962 劳 均 纯收入 百元 投入—产出 投入 产出 1816 117 91 103
大规模
0.77—1.54 公顷 10 2866 1347.00 2.77 47 371.23
特大规模
>1.54公顷 1 2115 1441.00 3.22 76 589.25
土 地 经 济 学>第四章 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 第四章 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
二、适度规模经营 >农用地适度规模 农用地适度规模
土 地 经 济 学…

土地估价管理基础与法规: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利用

土地估价管理基础与法规: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利用

土地估价管理基础与法规: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利用一、规模经济和规模经济原理。

规模经济,是指土地使用者和生产经营者按照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可能获得的经济利益。

规模经济反映生产要素的集中水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规模报酬是指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同时按相同比例增加时产量发生变动的情况,所以,规模经济追求的是具有最低平均成本的经营规模。

从规模经济原理看,规模经济能够分别从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两方面来考察。

内在经济是指,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在扩大规模时,从自身内部所引起的经济收益的增加。

外在经济是指,整个经济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企业增加了收益。

经营规模扩大也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收益的减少。

这种现象叫外在不经济。

所以经营规模扩大后,会引起收益增加、收益减少或者收益不变三种不同的情况。

二、适度规模的原则,至少应是规模收益不变,尽可能使规模收益递增,而不能使规模收益递减。

我国现在不但要提升劳动生产率,重要的还要同时极大地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

所以,我国农业经营和土地规模经济必须与集约经营同步发展。

在人均土地相对较多及新开发地区,或乡镇企业发达而非农业人口比率激增地区等有较好条件的地区,应依据规模经济原理积极倡导适度规模经营,以促使土地利用中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土地生产力。

地租理论地租理论是土地经济学最基础的理论和核心部分。

一、地租概述(一)地租的概念及分类马克思主义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因为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马克思按照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将地租分为三类: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前两类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普遍形式,后一类地租(垄断地租)仅是个别条件下产生的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形式。

西方经济学回避地租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把地租定义为物主将其所有的土地、房屋或任何财产租给他人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并不一定专指出租土地而获得的租金。

按照这个定义,把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和经济地租两类。

土地经济学土地规模经营

土地经济学土地规模经营

二、土地规模经济 (一)土地规模经济
1、土地规模经济的概念
是指由于土地利用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单位土 地面积收益的增加,或是指在此情况下而产生的单 位土地产品收益的增加或成本的下降。
2、最佳经营规模
长期成本最低点的经营规模称为最佳经营规模。
A
B
LAC
M
O
M'
土地经营规模
图10-1 土地规模经济和土地规模不经济
六、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途径 (一)国外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途径
1、土地政策 1)政府参与地产市场,疏通土地流通渠道, 有计划有目的地转移土地所有权。 法国 50年代 法兰西银行
即劳均土地经营规模 =α*农村非农产业劳均年
纯收入/农业经营平均单位面积纯收入
Sα=α*Rn/Rα α≥1 ——必要规模
3)考虑农业经营项目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根据 农忙季节劳均所能负担的耕地最大面积作为适度经 营规模。
即以参加农业经营的劳动力本身可能负担耕 地面积的能力作为判断准则。
——内部可能规模
1.2
0.6
0.64 0.67
0.54 0.55
1.00 1.07
0.57 0.55
1.27 1.33
0.58 0.55
解:a,我们在粮食产量(y)和劳均承包土地面积 (x)之间,直接建立生产函数模型;
b,根据散点图,选择对数曲线函数形式y=a+blnx;
c,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参数值b=0.0695, a=0.39则建立的生产函数模型为
第四章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 §4.1 土地规模经济原理
一、土地规模报酬
1、固定规模报酬 当土地规模扩大的幅度等于规模报酬扩大的幅

第四章 生产规模的确定

第四章   生产规模的确定
资金供给量的大小与生产规模密切相关。 基本投入物是指用于项目经营的主要原材 料、中间产品和主要的燃料及动力等。
五、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一个项目需要有许多企业或单位协作配套, 从投入方面看,拟建项目于它配套的前序 项目的生产能力相适应;从产出看,与后 序项目生产能力配套。
六、其他因素
土地:尽可能少占用土地;考虑可能供给的
(一)确定起始生产规模 1.项目在国内销售,且无法用进口替代 (1)由规模经济要求决定最低生产能力。 (2)由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最小规模, 只有大于这一规模,项目才能立项,否则 才能立项。 (3)由主要工艺和设备技术参数决定的 最小规模,只有大于这一规模,才能在市 场上购买到所需设备。
第四章 生产规模的确定
规模经济理论 生产规模的制约和决定因素 确定生产规模的方法
第一节 规模经济理论
一、生产规模的界定
企业的生产规模是指生产要素在企业的
集中程度。 是指所设定的正常生产运营年份项目可 能达到的生产或者服务能力 。
工业项目:正常生产运营年份可能达到的最
大年产量或年产值。加工处理的原材料数量 (豆油加工厂);装机容量(发电厂);设 备能力(毛纺厂)。 农林水利项目:年产量、种植面积、灌溉面 积、防洪治涝面积、水库容量、供水能力等。 交通运输项目:运输能力、吞吐能力等。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以年处理量、服务能力等。
一、经验法
根据国内外同类或类似企业的经验数据, 考虑生产规模的制约和决定因素,确定 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的一种方法。
在确定生产规模之前,找出与该项目相同
或类似企业,特别是找出几家规模不同的 企业,并计算各不同规模企业的主要技术 经济指标,然后,综合考虑制约和决定拟 建项目生产规模的各种因素,确定一个合 适的规模。 例:p82

土地经济学PPT教案

土地经济学PPT教案
第5页/共22页
➢ (二)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 模不经济
➢ 1.外部规模经济——指整个行 业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 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 济利益。
➢ 2.外部规模不经济——指整个 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 和产量增加而第6页使/共2得2页 个别生产经 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四、集聚经济:空间意义上的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一个企业的规模扩大而获得的效益 ,并不是两个以上的企业集中在一起所获得的效 益。 产生集聚经济的原因: 1.规模扩大中大数规则的作用 2.劳动力供给的互补性和生产的互补性 3.企业间交通、通讯费用的节约 4.消费的多样性 5.公共产品的存在
第7页/共22页
➢ 五、外部性问题“内部化”产生的规模经济

外部性,是指一项经济活动不仅决定着自己
的经济效益,还给活动以外的第三者或者社会带
来影响。

如果这种影响降低了第三者的福利水平,就
是外部不经济;相。外部性,是相对
于一定范围而言的,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形成的
➢ (2)减少过大城市的方法, 就是建设新城市。
➢ (三)城市规模与土地利用
效率
第14页/共22页
(P249页 图 )
第15页/共22页
➢ 二、房地产开发和土地规模 利用
➢ (一)公共设施的不可分性 与土地规模利用
➢ (二)开发过程中的外部性 与土地规模利用
➢ 1.外部经济“内部化”带来的 经济效益
第16页/共22页
➢ 2.外部不经济“内部化”带来
三、城乡统筹下的城市化与土地规模利用
➢ (一)城乡统筹与土地规模利用的必要性 ➢ (二)城乡统筹土地规模利用试验及其主要做法 ➢ (三)城乡统筹土地规模利用试验的评价与展望

第四章-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

第四章-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

从有效利用土地的角度看,中国的城市化应该使集 约型而非扩散型城市化.发展乡镇企业应以“乡镇工业 园区”为模式,发展小城镇应积极扶持其成长,尽快达 到适度规模.
第四节 我国城市规模与土地规模经营
二、我国房地产的开发和土地规模经营
(一)公共设施的不可分性与土地规模利用 在房地产开发中,存在一个能够满足开发项目功能发
外部规模经济:指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 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利益。 外部规模不经济: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 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土地规模经济的一般来源
1.内在规模经济和内在规模不经济
内在经济: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从自身内部分工、产业 和产品结构、技术政策与科技含量、集约经营和企业 管理等因素的改善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增加。
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 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特征: 1.地区性 2.动态性 3.层次性 4.适应性 在我国,现实的农业土地规模效益的内涵与一般经
济学中的规模经济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在评 价我国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效益,评价我国农业土地适 度规模经营时,必须留意其特殊性.
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规模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 固定成本分摊的节省,因此其直接的效果表现为单位 成本的降低.所以常采用生产函数分析来判断规模经 济是否存在.
城市按照拥有的非农业人口数可分为大、中、小三类。
城市化(urbanization):又称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社会 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 改变的过程。表现为: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 演化为城市地区;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改 善等。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与城市土地规模经营
M’

土地经济学知识重点汇总

土地经济学知识重点汇总

土地经济学知识重点汇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土地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土地:是一个由各项自然因素并综合了人类劳动的自然—经济综合体2.土地概念的区分(1)土地与土壤土壤是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

①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

②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是肥力,即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的生产能力。

③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而土地是由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

(2)土地与国土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包括领土、领空和领海(3)土地与景观土壤、风化壳、大陆沉积物、潜水和地表水、植被、近地表大气及物理化学作用彼此紧密联系的综合体称为景观,例如黄土高原、砂质荒漠、冰川山地等都属于一定的景观类型。

它与土地的最大区别主要在于只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而极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体”的影响。

(4)土地与土地资源资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包括自然界中没有经过加工而以现存形式存在的一切天然财富。

广义的资源包括:资金、设备、人力、时空等。

土地资源:是指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来源,是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

(5)土地与土地资产,土地资本资产:为一定经济主体所拥有的,能够带来一定收益的各种财产和权益的总称。

广义的资产是指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土地资产:是指归一定经济主体所拥有的(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经过一定的经营方式,能够实现增值的土地。

土地资源与劳动的结合,具有所有权与获益性。

土地资本:为提高土地生产率而投入并固定在土地上的资本。

其收益是利息或经营利润,而不是地租,如灌溉排水工程、施肥等。

3.土地的自然特性①位置固定性②面积有限性③质量差异性④功能永久性4.土地的经济特性①供给的稀缺性②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③报酬递减的可能性④利用后果的社会性5.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的关系①土地的自然特性是土地自然属性的反映,是土地所固有的,与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我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问题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后,通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我国建立起了集体组织经济和国 营农场,实行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经营。
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我国普遍实现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双 层经营形式。就农业土地规模而言,形成了以农户为 单位的小规模经营。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加速和市场经 济的发展,小规模经营的一些固有弊端也日渐显露出 来。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一些地区开始扩大农业土 地规模经营的探索。
1.单个生产设备的不可分性; 2.各生产要素间相互联系的不可分性。 内部规模不经济:指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在规模扩大时由自 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指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 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利益。 外部规模不经济: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 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指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 物质装备程度和生产技术结构相适应,保证土地生产率 有所提高,并能使农业专业劳动收入达到或者略高于其 他行业同等劳动力收入水平时,一个务农劳动力所经营 的耕地面积.
总之,在我国现阶段,农业土地规模效益的多样性 和复杂性是客观存在的,对农业土地规模效益作出判断 的各经济主体所代表的集团利益的差别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就决定应该正视这种标志的多元性,寻求各经济主体 利益之间的相互协调,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挥所需的基本公共设施建设的要求,并使得基本公共设施 得以充分利用的最低的合理用地规模。以居住小区开发为 例,其合理用地规模,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制约:
第一、所设置的居住区级商业、文化娱乐、医疗公共设 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第二、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条件。 第三、居民社区活动和管理方面的影响。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1.集聚经济与集聚经济效益 2.区位经济与优位经济效益 3.外部经济“内部化”经济效益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第四节 我国城市规模与土地规模经营
一、我国的城市规模和规模效益
城市规模
建制镇 小城市 中等城市 大城市 特大城市 超大城市
人口(万人)
5万以下 5-20万 20-50万 50-100万 100-200万 200万以上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土地规模经济的一般来源
1.内在规模经济和内在规模不经济
内在经济: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从自身内部分工、产业 和产品结构、技术政策与科技含量、集约经营和企业 管理等因素的改善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增加。
2.外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规模不经济
外在经济:经济规模、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 成本下降,而使企业增加了收益。 外在不经济:经营规模扩大可能引起的企业经营收益 的减少。
37.89
13.11
800 63.41
54.87
10.65
44.22
8.54
1000 65.82
62.04
12.04
50.00
3.78
1200 67.73
68.76
13.36
55.40
-1.03
1500 69.98
78.23
15.26
62.97
-8.25
注:无论效益还是成本,都是相对值,即其占GDP的比重。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规模收益的三种形式
1.规模收益递增
规模扩大后,收益增加的幅度大于规模扩大的幅度
2.规模收益递减
规模扩大后,收益增加的幅度小于规模扩大的幅度,收 益绝对减少,边际收益为负,规模不经济。
3.规模收益不变(或固定规模报酬)
收益增加的幅度等于规模扩大的幅度,不可持久
收 益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经营规模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与城市土地规模经营
二、城市土地
城市土地:是指属于城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包括 市区土地、建成区土地和规划区土地。 城市土地的特点: 1.位置决定价格 2.交通运输的依赖性 3.多层立体利用 4.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5.建筑物价值可分性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与城市土地规模经营 三、城市土地规模经营的经济分析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二)适度城市规模的确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实的城市规模,就是
由集聚经济和集聚不经济的平衡关系所决定的.
U
不稳定
稳定
0
P1
P0
P2
市场经济下的城市规模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三)城市规模与土地利用效率
从人均用地面积来看,城市规模的扩大同样存在明 显的规模效益.城市规模越大,土地经营集约度就越高, 人均土地的利用也就越节约.小城市由于集约化程度较 低,一般用地规模偏大,是土地资源的一种隐性浪费.
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经济效益比较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由于集聚经济的存在,在一定的限度内城市规模 越大,经济效益就越高。
以上分析仅仅反映了城市集聚经济所带来的经济 效益,而没有考虑城市集聚不经济所造成的外部 成本。一般地说,直接享受集聚经济效益的是企 业,而直接负担集聚不经济成本的是消费者。
与经济效益相比,外部成本的估计要困难得多。 王小鲁等人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不仅计量 分析了城市规模总效益,还推算了包括政府负担 部分和居民负担部分在内的外部总成本,从而得 到了城市规模净效益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变化的 情况。
16.32
4.24
12.08
12.81
100 37.95
20.77
4.72
16.05
17.18
200 46.83
27.66
57.75
21.91
19.17
300 51.91
33.31
6.70
26.61
18.60
400 55.41
38.29
7.58
30.71
17.12
600 60.18
47.07
9.18
第四节 我国城市规模与土地规模经营
(二)开发过程中的外部性与土地规模利用 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来说,扩大土地利用
规模可以使得许多外部性问题 “内部化”,从 而提高房地产开发的经济效益。 1.外部经济“内部化”化带来的经济效益 2.外部不经济“内部化”化带来的经济效益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第四节 我国城市规模与土地规模经营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与城市土地规模经营
一、城市及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一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是国 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城市按照拥有的非农业人口数可分为大、中、小三类。 城市化(urbanization):又称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社会 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 改变的过程。表现为: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 演化为城市地区;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改 善等。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当把土地规模效益限定为纯收入时,适度经营规模就 是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取得最大纯收入的规模.
当把土地规模效益确定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 态效益的综合时,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评价,往往就需要 一个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
此外,从解决现实矛盾的角度考虑,我国还以提高收 入和生产水平作为确定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标志.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 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特征: 1.地区性 2.动态性 3.层次性 4.适应性 在我国,现实的农业土地规模效益的内涵与一般经
济学中的规模经济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在评 价我国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效益,评价我国农业土地适 度规模经营时,必须留意其特殊性.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第二节 农业土地规模经营
一、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土地经营 二战后,西方国家迅速实现工业化,从农村吸收
了大量的劳动力,使得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 迅速下降。各国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过程:农业 用地总量趋于减少,而农场的用地规模相应扩大。农 场的数量在不断减少。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第二节 农业土地规模经营
我国的城市土地规模效益 城市化的经济动力是集聚经济.由于集聚经济的存
在,城市规模越大,经济效益就越高.在土地利用上,城 市规模效益显著.
土地利用上的规模效益,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随 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均创造的GDP不断提高的结果.二 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均占用的土地面积不断节约 的结果.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人均建设用地 城市数量 (m2)
239
143
378
108
205
88
48
75
37
注:城市数量是指1998年数据,全国总城市668个。 城市(镇)规模通常是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指
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直接影响城市用地的增多,在不同规模 等级的城市间,城市规模等石级河子越大高学经,贸人学院均建设用地越少。
我国存在着城市规模效益,但是并不是城 市越大,规模效益越高.为了获得最大的城市规 模效益,必须努力实现城市的适度规模。对照 规模净效益较大的城市规模标准,我国目前的 中小城市的规模都还没有达到适度规模。因此, 需要充分发挥大城市的适度规模优势,重视发 展小城市规模效益,推进小城镇加快向中等城 市转化。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经济效益:指当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按相同比例
增加时,产量的增加变化情况。
C
C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生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SAC

LAC


M
经营规模
M’
石土河地子规大学模经经贸济学与院 规模不经济
经营规模
经济学中的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指企业经营实体规模扩大而在企业内部产 生的效益。在生产阶段,规模经济是因为生产设备的不可 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