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讲义9
实验心理学讲义
– (二)音高与强度的关系
• 频率不是决定音高的唯一因素 • 强度:
– 中等频率时强度在1000-3000Hz间没什么影响 – 低频增加强度时,音高降低 – 高频增加强度时,音高升高
第二节 听觉
二、听觉的实验研究
– (三)掩蔽现象
• 1.定义
– 一个可听声由于其它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发生困难,前者必 须增加强度才能重新听到,这种强度阈限提高的过程即为声 音的掩蔽效应。
– β=OSN/ON
• β>1时,即OSN>ON ,即判断标准较严,倾向于“无信号”的判 断。 • β<1时,即OSN<ON,即判断标准偏低,倾向于“有信号”的判 断。 • β=1时,这时判断倾向适中,漏报率等于虚报率,击中率等于正 确否定的概率。
(二)辨别力指数(d′)
• 衡量被试判别力大小的一个参数。
– (二)测量
• 3.光照度(E)
– 定义:光源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 公式:E= ∮ /A(A为表面积) – 单位:勒克司(Lux, lx),即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m2 表面上所产生的光照。
• 4.反射系数(ρ )
– 定义:某表面反射的流明数与入射到该表面的流明数之比
• 5.光亮度(L)
–颜色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位置恒常性
第二节 知觉现象的研究
• 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
好
第二节 知觉现象的研究
• 错觉
–不可能图 形
第二节 知觉现象的研究
• 错觉
–视错觉
• 线条错觉
第二节 知觉现象的研究
• 错觉
–视错觉
• 大小错觉
第二节 知觉现象的研究
• 错觉
–视错觉
实验心理学幻灯课件(2024)
26
情绪类
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 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可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 情绪。
2024/1/30
动机概念及作用
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 活动的内在原因,是行为 的直接动力。
情绪与动机关系
情绪可以激发和维持动机 ,动机也可以影响情绪的 产生和变化。
27
情绪与动机对行为影响理论模型介绍
米勒魔法数字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通过一系列实验发 现,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7±2个 组块。这一发现被称为米勒的魔法数 字,它揭示了短时记忆容量的有限性 及其对项目组织和加工的影响。该实 验对于理解短时记忆的存储和提取机 制具有重要意义。
2024/1/30
25
06 情绪与动机对行 为影响实验研究
2024/1/30
2024/1/30
测量单个刺激呈现后被试作出 反应的时间。
测量多个不同刺激呈现后被试 作出相应反应的时间。
测量被试对两个或多个相似刺 激进行辨别并作出反应的时间 。
12
反应时法在认知过程研究中应用
01
02
03
04
知觉研究
通过测量被试对不同刺激的反 应时间,研究知觉的辨别、识
别和再认过程。
注意研究
利用反应时法研究注意的分配 、转移和选择性等特性。
2024/1/30
21
05 记忆过程实验研 究范式与案例分 析
2024/1/30
22
记忆过程分类及特点概述
2024/1/30
记忆过程的分类
根据信息在大脑中存储和提取的方式,记忆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 阶段。
各阶段特点
感觉记忆具有短暂的保持时间和有限的容量;短时记忆具有较短的保持时间和有限的容 量,但可通过复述转化为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具有相对持久的保持时间和巨大的容量,
实验心理学讲义
绪论实验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实验心理学是以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19世纪以来,心理学家使用生理学、物理学和数学方法运用在心理学研究之中,使心理学走上了实验研究的科学之路。
•一些哲学家和生理学家赫尔姆霍茨、韦伯、费希纳和冯特等人率先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一些感觉和知觉范围内的问题,他们的共同努力促进了实验心理学的形成。
•冯特奠定了心理学研究的实验基础之后,众多后来者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发展出了众多的心理学研究流派。
一、实验心理学的形成•(一)韦伯•韦伯(1795-1878)是德国解剖家、生理学家,感觉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1795年6月24日生于萨克森的维登堡,1815年获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两年后任该校医学院讲师,1818年任解剖学和生理学助力教授,1821年任教授。
主要从事血液循环和感觉,特别是触觉的研究工作。
代表著作有:《论触觉》(1834)、《触觉与一般感觉》(1846)等。
•韦伯对心理学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用实验系统证明了两点阈限的概念,二是发现了韦伯率。
•韦伯第一次用实验证明和测量了两点阈限•阈限概念本来是赫尔巴特提出的,但是缺乏实验的根据。
韦伯先用圆规的一个尖端同两个尖端交错着接触被试的各部分皮肤,然后一点点扩大两点之间的距离。
在不用视觉的情况下,让他把从一点到两点的距离感觉报告出来。
韦伯把刚刚能辨别出皮肤上两个刺激点的最短距离称为两点阈限。
这一概念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至今仍在广泛的应用。
•韦伯提出了心理学上第一个定量的差别阈限定律即韦伯率•韦伯首先发现重量的最小可觉差异,确定两重物之间的最小可觉差异与标准之比是一个常数。
后来又推广到研究皮肤表面的两点阈,线的长度和音的高低,发现它们的比值也是一个常数。
据此,韦伯于1834年提出了韦伯率,即差别阈限的定律。
•刚能察觉出刺激有差别时,刺激得增量和原来刺激值的比是一个常数。
韦伯率用数学公式表示:△I / I = K•(I : 代表标准刺激的强度△I :代表刚能一起感觉的刺激曾量,亦即差别阈限 K :代表常数)•韦伯既打破了对阈限的哲学思辨,又超越了对感觉现象用经验检验的局限,在心理学史上他第一次对感觉与外在刺激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定量分析,用数学公式表示出人的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了心理学的第一个定量法则——韦伯率。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2021/3/8
7
盐 城 师 范 学 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刺激与反应
• 心理实验的特点是要求有机体对刺激作反应。
• 刺激是指一定对象或情境对有机体施加的作用 和影响。
• 反应是由神经、肌肉或腺体所实现活动及变化。
• 刺激与反应是相对的,有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有可能成为刺激,但不是一切变化都是刺激, 只有引起某种反应的变化才是刺激。
2021/3/8
5
盐 城 师 范 学 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实验的特点
• 可以选择方便的时间和地点使现象发生,并在 事前为进行观察做好充分的准备。
• 可以使所要研究的现象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发 生,反复进行观察,验证观察的结果。同时可 把条件叙述出来,使别人能照样重复,核对结 果。因此实验具有可核对性或可验证性。
2021/3/8
3
盐 城 师 范 学 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心理实验设计的必要性
• 心理学的实验对象是动物和人,动物和人的心 理现象是极其复杂,是极易受各种因素影响的。
• 要想探求某种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就 必须控制其中一部分因素,以便观测其余因素 所发生的作用,或者先控制一部分因素,之后 再控制另一部分因素,以便逐步探明各个因素 所起的作用。有时不仅要探明单个因素的作用, 还要探明多个因素的交互作用。这样就必须做 好实验设计,才能有效地控制实验因素。
问题的选定(1)
• 实验是对现象或事件提出“为什 么”“怎么样”等问题,并探求其答案
的科学手段。所以,进行实验首先要选 定问题。
• 问题往往从如下四个方面来的:第一是 来自实际的需要。
实验心理学讲义(带字库)
四、
再认记忆
临床诊断
社会认知
以攻击性行为研究为例(Ulehla和Adams,1973)
第三节
一、差别阈限法、等距量表与
(一)差别阈限法
–
–
尽管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物理量上是不相等的,但是由于它们在心理感受上具有等距性,因而能够用来建立等距的心理物理量表。
Fechner
批评的声音
(二)
–
•
•
二、数量估计法、比例量表与
•
–
–
–
–
–
(二)因变量
(
•
•
–
–
–
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
•
•
•
•
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
•
•
–
–
–
–
因变量的敏感性
•
•
–
–
•
(三)无关变量
–
–
六、心理学规律的性质
•
•
•
七、理论和实验的关系
第二章
•
•
•
•
•
•
•
一、选
(一)问题的来源
•
•
•
•
•
(二)实际调查与文献综述
•
–
–
•
•
二、假
•
•
–
–
•
•
•
•
–
•
–
三、设
(二)视敏度
1
2
(
(
a
觉察测试采用一条线或一个点,只需让被试者判断在一个视野里刺激是否存在即可。
b
解象是知觉某一模式具体元素之间分离的能力。
c
2024版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人机交互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应用于人机交互领域,帮助设计师 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习惯,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
28
THANKS
2024/1/26
29
观察的定义
在自然条件下对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系统 的记录和描述,以了解事物的真实状态和 发展变化。
实验与观察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强调实验方法的运用,但观察 也是获取数据的重要手段。实验和观察相 辅相成,共同推动心理学的发展。
2024/1/26
8
变量与控制
变量的定义
变量的选择与操作
在实验中可以操作和测量的因素或特 征,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选择合适的变量, 并对其进行精确的操作和测量,以保 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控制变量的方法
通过随机化、双盲法、对照组等方法 控制实验中的干扰因素,确保实验结 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024/1/26
9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1 2
实验设计的类型 包括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析因设计等 多种类型,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 设计。
学习曲线实验
01
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效率和速度,如迷宫学习实验、条件反射实
验等。
记忆保持与遗忘实验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研究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如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自由回忆
实验等。
记忆干扰与抑制实验
03
研究不同记忆之间的相互干扰和抑制现象,如前摄抑制和倒摄
抑制实验等。
13
思维与决策实验
实验心理学讲义
第一章 绪论关键词费希纳 冯特 艾宾浩斯 权威 注意凝聚 先验 经验观察 自我校正 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 个案研究 调查研究法 无干扰观察 无干扰测量 相关研究法 零结果 天花板效应 地板效应 知情同意权课程讲义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今天,实验心理学已经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代表和主力,这一地位的取得离不开实验心理学创生之初众多研究者的工作和贡献。
其中又尤其以三位学者的工作最具里程碑意义,他们是:费希纳(Gustav Theodor Fechner)、冯特与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
一、费希纳(一)对心理学的贡献1. 联系心理与物理世界费希纳采用物理学方法研究感觉生理,以探讨哲学心理学中身心关系的问题。
1860年他在韦伯定律(Weber’s law)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的费希纳定律(Fechner’s law)。
其公式为:S = K log R。
其中:S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为实际刺激强度,K为常数,log为取对数。
费希纳定律表明:由剌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
当剌激量越大时,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所需要的变化量也越大。
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2. 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创造了三种感觉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最小可觉差法(method of 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s)、正误法(method of right and wrong cases)和均差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
这三种方法虽然关注的只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感觉,但它们第一次将人类的心理现象量化地表达出来,使人们有可能对人类心理进行实验研究。
迄今为止,这些方法以及它们的变式仍被运用于心理学研究中。
(二)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费希纳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可以借用波林下面的这段话来评价其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没有费希纳……也许仍然会有一种实验心理学……可是,在实验体中,却不可能出现如此广泛的科学范畴,因为,如果测量不能成为科学的工具之一,则我们很难认为某个课题是符合科学的。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一、引言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二、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
2.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的感知、认知、情绪、行为等心理现象。
3.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调查方法、观察方法等。
三、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2.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分析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
3. 观察方法:观察方法是通过观察被试的行为、表现等来研究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
四、实验室实验1. 实验室实验的优点:可控性强、重复性强、精确度高。
2. 实验室实验的缺点:实验情境与现实生活存在差距、被试可能产生实验效应。
3. 实验室实验的设计: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变量等。
五、现场实验1. 现场实验的优点:实验情境更接近现实生活、易于观察被试的自然行为。
2. 现场实验的缺点:可控性相对较弱、重复性较差、可能受到外部因素干扰。
3. 现场实验的设计:自然实验、干预实验等。
教学建议:在讲解每个知识点时,结合具体的实验案例进行阐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对实验心理学的兴趣。
六、心理学实验的基本设计1. 独立组设计: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差异。
2. 依赖组设计:同一组参与者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差异。
3. 混合设计:将参与者按照某种特征分组,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组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异。
七、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1. 数据收集:通过实验工具(如问卷、测验、行为观察等)收集数据。
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讲义
实验心理学(课程代码 02108)第一章绪论P15-P16)双盲实验、不让主试与被试接触、让整个实验都在计算机上实现。
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
数量上的变化如颜色的浓淡,质量上的变化如人的性别。
自变量(P2)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当自变量的水平(数量)有了变化,它导致了行为(因变量)的变化,行为是处在自变量的控制之下,这个自变量是有效的。
自变量的种类(P3-P4)自变量的种类主要有刺激特点自变量、环境特点自变量、被试特点自变量、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因变量(P4)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因变量的可靠性(信度)(P5)因变量的一致性,是指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此时因变量是可靠的。
反之,被试有时得分很高,有时得分很低,那么这种因变量就是不可靠的,它缺乏一致性。
因变量的有效性(效度)(P5)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自变量混淆(P5)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由自变量造成的,而是由其他的因素,即没控制好的额外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无效的,或者产生了自变量混淆。
额外变量(P6)自变量以外,能影响因变量变化的因素。
自变量的混淆的原因(P7)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即额外变量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对额外变量的处理方法(P7)消除、保持恒定。
自变量的交互作用(P11)如果一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实验里,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
主试(P14)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要向被试者交代任务,让被试者熟悉实验的要求。
他要向被试发出刺激,并通过实验收集实验的资料,即被试的反应。
被试(P14)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来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实验者效应(P15)主试者的态度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第二节 心思量表的建立
▪ 等级陈列法举例〔见P97〕 ▪ 某广告公司要对10张广告的优劣作评选,
请来了17名评判者〔即被试〕。评判的方 法是让被试将10张广告排成美到丑的一个 顺序。经过众多被试的比较,就可求出全 体被试对同一广告评判的等级的平均值, 这个值就是广告的平均等级。各广告按平 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个顺序量表。
方法。此法的详细步骤是主试先呈现一个 规范刺激,例如,一个分量,并赋予规范 刺激一个客观值,例如为10,然后让被试 以这个客观值为规范,把其它不同强度比 较刺激的客观值,放在这个规范刺激的客 观值的关系中进展判别,并用数字表示出 来。然后计算出每组被试对每个比较刺激 量估计的几何平均数或中数,再以刺激值
▪ 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关于大小常性的 对照研讨:
第二节 心思量表的建立
▪ 伯雷斯等人以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正常人的大小常性要高; ▪ 汉米尔顿等人那么以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正常人的大小常
性要低; ▪ 皮什克姆-史密斯等人的看法以为他们彼此并没有差别。 ▪ 这些情况,以前总以为是实验条件和方法的不同呵斥的,
▪ 对数定律表示:心思量是刺激量对数的函 数,即当刺激以几何级数添加时,心思量 那么以算术级数添加。
▪ 这两个定律只适用中等强度的刺激。
第二节 心思量表的建立
▪ 二〕幂函数定律 ▪ 史文斯定律:指的是心思量S〔如长度的客
观单位〕是物理量I〔如线段的长度〕的幂 函数,用公式表示即S=bIa。其中b是由量 表单位决议的常数,a是觉得通道和刺激强 度决议的幂指数。幂函数的指数值决议了 按此公式所作心物关系曲线的详细外形。 这就是史蒂文斯提出的幂定律或称史蒂文 斯定律。
▪ 3.什么是比例量表?通常是怎样建立这种 量表?
实验心理学 PPT课件
ABBA方法说明
• ABBA可抵消线性的顺序效应,也可抵消线 性的痕迹效应。ABBA加BA因为痕迹效应和前面发生的处理本 身的性质有关。如当按AB顺序安排时,除 顺序效应外,A对B还有痕迹效应;而当按 照BA顺序时,B对A又没有痕迹效应,所一 加上BAAB也不能抵消这种非线性的痕迹效 应
4
二、自变量的类型和控制
• 定义: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 者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
• 类型:
★课题变量(作业变量、刺激变量、任务变量) ★环境变量 ★被试变量 ★暂时的被试变量
5
问题与讨论
• 问题:许多研究者把被试特质作为自变量来处理, 但它们本身并不是真正的自变量,为什么?
• 讨论:真正的自变量必须是由实验者直接操纵的 他们感兴趣的行为或事件。虽然实验者能操纵生 理、经验、刺激自变量(控制自变量),但无法 直接操纵被试特质。实验者不能创造被试的性别 也不能使被试达到某个年龄。因此被试变量最好 看作是分类变量(选择变量)而不是操纵变量。
• 统计控制法(statistical control):在实验结 束后采用协方差分析(共变数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把影响结果的因素分析出来, 以达到对额外变量的控制
24
匹配的技术:共轭控制(yoke control)
• 共轭控制:给对照组被试的任务以实验组 特定被试的作业为转移。
– 定义:变量(variable)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 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变量是至少有两种取值 的事件或行为)。
– 类型:三类最基本的变量
• 刺激变量(stimulus variable) • 机体变量(organism variable)[被试变量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一、课程简介1. 课程目的:使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2. 课程内容:涵盖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3. 课程安排:共10讲,每讲45分钟。
二、第一讲:实验心理学概述1. 讲义内容: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PPT设计:使用时间轴展示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插入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图片,增强视觉效果。
三、第二讲:实验设计1. 讲义内容:讲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随机分组、控制变量等。
2. PPT设计:使用图表和案例来说明实验设计的原则,插入实验设计的流程图,便于学生理解。
四、第三讲:实验操作1. 讲义内容:介绍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包括实验准备、实验进行和实验记录等。
2. PPT设计:制作实验操作的步骤列表,插入实验操作的相关图片,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五、第四讲:实验数据分析1. 讲义内容:讲解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等。
2. PPT设计:使用图表和实例来展示实验数据分析的方法,插入统计分析的公式和示例数据,帮助学生理解。
六、第五讲: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1. 讲义内容:详细介绍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调查实验等。
2. PPT设计:通过对比图表和实际案例,展示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增强学生的理解。
七、第六讲:实验心理学伦理1. 讲义内容:强调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包括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等。
2. PPT设计:设计伦理问题的情景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增强其伦理意识。
八、第七讲:实验心理学应用1. 讲义内容:介绍实验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临床、商业等。
2. PPT设计: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实验心理学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九、第八讲:实验心理学案例分析1. 讲义内容:分析具体的实验心理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具体过程。
实验心理学课件PDF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 展机制,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同时,它还致力于探索心理现象与生理、环境等 因素的相互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通过设 计各种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 常用的实验设计包括随机对照 实验、双盲实验、交叉设计等 。这些设计有助于控制实验条 件,减少误差,提高研究的内
选择反应时
呈现两种或多种刺激,要求被试根 据不同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并 测量反应时间。
辨别反应时
呈现两种或多种相似的刺激,要求 被试辨别它们之间的差异,并测量 反应时间。
信号检测论
信号检测任务
在噪音背景下呈现信号,要求被 试判断信号是否存在,并测量被
试的判断标准和反应偏向。
感受性测量
通过改变信号的强度或噪音的水 平,测量被试在不同条件下的感
发展历程
实验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期,随着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实验方法逐渐被引入到心理学研究中。20世纪初 ,行为主义学派兴起,推动了实验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此后,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学派的出现不断丰富 和完善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过程和行为表 现。它关注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变化,以及这些反应和变化与生 理、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观察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仪器收集数据的 过程,是实验的基础。
实验心理学强调实验方法的重要性,但观 察也是获取数据的重要手段。实验和观察 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基础 。
变量与控制
自变量的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产生研究则探讨书面的/口语的思想表达的 方式及特征,包括合乎逻辑的/语法的、习俗的 或非正规的语言内容。
注意事项
其一,因变量测量的时刻。它涉及即时加工与 延时加工的区分,前者是指在阅读或听说的过 程中,动态发生的对语言材料的加工;后者指 在阅读或听说结束后,完成特定任务时发生的 加工。——眼动轨迹分析技术可较好的对语言 即时加工进行考察
实验证据
Taft & Graan(1998)采用语音启动中介范式研究发现, 在语义决定任务中,语音规则在词汇通达中不起作用 (直通模型);在命名任务中,规则词和不规则词的反应 时却存在差异(语音中介模型)。
言语产生
相关研究发现,影响命名反应潜伏期的重要因 素有两个:(1)命名一致性。命名一致高的物体, 命名反应的潜伏期短;(2)词频。词频主要影响 语音的提取,而非语义和句法信息提取。
语义、句法信息和语音模式分别存储在说话人 的记忆中,并且语义和句法信息并没有剥离, 它们只是与语音模式的提取处在不同的加工阶 段,受制于不同因素的影响。
2.从句法到语音:音韵编码
早期关于音韵编码的理论和认识是从语误开始的。 一种语误发生在单词交换时,句子重音的位置不 变,表明韵律结构的确定与单词的语音填充处于 两个不同的阶段;另一种语误是音素的交换,如 音素在填充阶段可能被错置。
在关于音韵编码中的填充阶段究竟是从左至右序 列进行还是并行加工的?Jescheniak等(2003)采 用图画词汇干扰范式进行研究后认为,在多词话 语开始发音之前,话语中各个词的音韵编码都得 到了一定程度的激活,激活水平依词在话语中位 置不同而改变:位置越靠后,激活程度越低。
二.语言理解
语言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视觉或听觉的言语材 料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它往往 涉及三个不同水平的加工层面:词汇、语句和 篇章。
(一)词汇理解
词是最小的意义单位,各种复杂的语义都 依靠词来表达。
词汇理解是指通过视觉或听觉通道接收词 形或语音信息、提取词义的过程。
1.视觉词汇通达
心理语言学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对各种脑损伤 患者的研究,人们发现,不同的语言过 程(读、说、听或写等)有存在一些争议。
当前心理语言学研究主题主要有三个: 语言获得与发展、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
研究主题
语言获得与发展研究涉及个体生命初期对第一 语言的获取与运用,以及语言障碍产生原因等 方面的认知机制与神经基础问题;
直通理论认为,词的意义可直接由词形信息获 得,语音的提取是词义通达后的附加过程。— —词的形-义通达模型
语音中介理论认为,词义的获得需要先把词形 信息转换成语音,有语音激活词的意义,语音 信息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词的形-音-义 模型
双通道理论认为,词的形-义通达和形-音-义 通达同时存在,哪条通道起作用取决于实验材 料的频率等因素。
第九章
心理语言学
章节内容
一.言语产生 二.语言理解 三.语言习得与发展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乔姆 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语言结构有 两个层次:表层与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是句子结构,深层结构是句子 所表达的意义,可以通过转换规则形成 不同的表层结构。其研究方法以反应时 技术为主。
2.语言信息提取的时间进程
词条(包含语义和句法信息的抽象心理表征) 和语音提取是相继的两个过程,还是同一提取 过程的两个方面,涉及二者提取的时间进程问 题。
Levelt(1994)的研究表明,语义编码的结束先 于语音编码。
张清芳、杨玉芳(2004)的研究发现,图画命名 (说出图画意义的汉语字词)的早期就存在语 义激活,而语音的激活相对较晚。同时,在他 们的实验中,由于汉字字形结构的影响,其字 形与语义、语音激活的先后顺序依次为:语义、 字形、语音。
其二,实验设计。由于项目材料可能存在的差 异,在进行心理语言学实验时,应采取被试设 计加项目设计的方式,以避免项目效应和被试 效应的混淆。
一.言语产生
(一)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1.储存的语言信息 一般认为,记忆中储存的语言信息包括语
义、语音模式和词汇形式,以及句法信息(词 在句中的正确使用)。 相关证据: A.采用自然观察,对言语失误个案数据进行收 集、归类与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舌尖 现象(TOT) B.言语产生实验,其最常见的实验范式是图片 命名,考察的指标是对图画命名的反应潜伏期。
(二)整合存储的信息
1.从认知到句法:语法编码 (1)语法编码的两阶段模型
在语误分析的基础上,Garrett提出 了语法编码的两阶段模型:第一阶段进行 词条的选择;第二阶段决定各成分的顺序, 所有的附加成分(如英语中的后缀)也在 这一阶段生成。
语法编码
语义替换错误(男女替换)和单词交换错误 (主宾语交换)均符合同类交换原则(名词与 名词、动词与动词交换),这一现象表明,语 法上的归类(名词、动词等)和词条的角色 (主语、宾语等)应在同一水平进行加工。
语序错误的语误表明,存在确定词序的阶段, 且附加成分作为短语的固有部分在该阶段被加 工,不会随着后期语音的提取错误而发生变化。
语法编码
研究发现,概念上激活了的词条会启动 一系列句法程序,这些程序会建立短语 的、从句的和句子的模式,以满足对语 法功能的表达。
Bock(1986)的研究表明,句式的选择 (主动句或被动句)可以由词条启动, 而语音的提取在句式选择之后。
(2)递进的加工模式
Kempen & Hoenkamp(1987)认为,语法编码过程可以 在少量信息可用时就开始,而且多个加工水平 可以立刻投入操作,从而使说话人在计划好整 个句子之前就可以开始表达。——递进加工
相关研究表明,递进加工中的计划单元可能是 从句、短语、单词、音节或音位,它往往随着 产生的难度而变化。同时,说话人还可以对计 划单元的大小进行调节(Schriefers et al,199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