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旁间隙与周围间隙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
咽旁间隙的解剖和肿瘤诊断
一、咽旁间隙正常解剖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 , PPS)是位于咽肌环与咀嚼肌群和腮腺之间由深筋膜围成的脂肪间隙,左右各一,上自颅底,下至舌骨水平,大致呈倒置的锥形。
严格而言,咽旁间隙并非由深筋膜围绕而成,而是位于这些结构之间的为脂肪充填的一个间隙,其构成和周围结构复杂,通过组织亦较繁杂,以往文献对此的表达很多,但常有所出入。
咽旁间隙的内侧壁为颊咽筋膜,此筋膜上自颅底,包绕咽颅底筋膜和咽缩肌外侧;外侧壁为翼内外肌、腮腺和二腹肌后腹的筋膜;前界自上而下依次为蝶骨翼突内侧板后缘及其颊咽筋膜、翼内肌、腭舌肌及腭咽肌筋膜;后壁为覆盖颈锥和锥前肌的锥前筋膜;顶部为岩锥和蝶骨大翼局部;底部为二腹肌后腹和舌骨大角连接处及颌下腺的包膜。
由此可见,咽旁间隙内邻鼻、口咽侧壁,其内侧的主要结构有咽肌环、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咽鼓管、咽隐窝和扁桃体等;外邻翼内外肌、下颌骨、腮腺、二腹肌后腹等;后邻颈锥横突、头长肌和头前直肌〔头长肌位于头前直肌之内侧〕;前邻翼内肌和翼内板;上起自颅底;下止于颌下腺和舌骨。
由茎突及其附着肌肉〔茎突舌骨肌、茎突咽肌和茎突舌肌〕、韧带〔茎突舌骨和茎突下颌韧带〕和茎突咽筋膜组成的隔膜将咽旁间隙分为茎突前、后两个间隙〔或称茎突前、后区〕。
茎突前间隙内主要为脂肪组织,外侧有腮腺深叶伸入,内侧有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通过〔腭帆张肌位前部,呈扁三角形,腭帆提肌位腭帆张肌前方,呈椭圆形〕,间隙内有许多神经和血管结构通过,包含下颌神经〔第Ⅴ颅神经第三支--Ⅴ3神经〕及其分支舌神经、下牙槽神经、颞神经,上颌动脉及其分支、咽升动脉、咽静脉丛和淋巴组织等。
茎突后间隙主要通过颈动脉鞘〔CS〕,其中包含颈内动静脉、Ⅸ-Ⅻ颅神经、颈交感干、球体组织和淋巴结等。
有人认为颈动脉鞘并不属于咽旁间隙,它是由深筋膜包裹的一个独立的间隙,下达主动脉弓,分为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
其内贯穿全长的成份有颈内静脉、迷走和交感神经及颈深淋巴链;舌骨上区还有第Ⅸ-Ⅻ对颅神经和颈内动脉,舌骨下区为颈总动脉。
咽喉部影像解剖咽喉部病变的影像诊断
MRI检查的优点是软组织分辨率 高、无辐射损伤,但费用较高,
且检查时间较长。
04 咽喉部病变的影像诊断流 程
初步诊断
了解病史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家族史、用药史等,以便 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
观察影像特征
医生通过观察咽喉部影像,如X光片、CT或MRI等,初步判断病 变的性质、位置和范围。
CT检查可以发现咽喉部肿瘤、炎症、囊肿等病变,以及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CT检查的优点是分辨率高、可以多角度观察,但费用相对较高,且存在辐射损伤的 风险。
MRI检查
MRI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 查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咽喉
部软组织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MRI检查可以发现早期肿瘤、炎 症等病变,以及了解病变对周围
确诊与治疗方案制定
病理诊断
对于需要确诊的病变,医生可能会进行病理诊断,即通过活检或 手术后进行病理组织检查。
制定治疗方案
医生根据确诊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放疗等。
治疗效果评估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 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5 咽喉部病变的影像诊断案 例分析
会厌囊肿的影像诊断案例
总结词
会厌囊肿是咽喉部常见的良性病变,通 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囊肿的大小和位 置。
VS
详细描述
会厌囊肿的影像诊断主要依靠喉镜和CT 检查。喉镜可以直接观察囊肿的大小和位 置,而CT则可以显示囊肿与周围组织的 界限。大多数会厌囊肿没有症状,但如果 囊肿较大或继发感染,可能会出现喉咙不 适、异物感等症状。治疗会厌囊肿的方法 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喉咽部病变类型与影表现01会厌囊肿
口咽和口咽部病变影像学
口咽部间隙
也称为深筋膜间隙,是颈部深筋膜之间的 间隙,它的构造和解剖十分复杂,间隙内
含疏松结缔组织,也有器官、血管、神经 肌束等结构
咽旁间隙
是咽侧壁最重要的间隙,内含脂肪。其前外 界是翼肌,后外界是腮腺,内侧壁为咽上肌 和腭咽弓。 茎突和腭帆张肌将其分为前后两部: 茎突前咽旁间隙主要是诸茎突肌和腮腺深叶。 茎突后咽旁间隙内有血管、神经等.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是由于口 咽腔的狭窄,睡眠时气流通过口咽部的阻 抗大大地增加,氧气吸入量的减少影响了 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而产生的一系列心、 脑系统的缺氧症状。
吞咽功能
• 咽部肌群受大脑皮质活动支配而作反射性
的吞咽活动. • 参与吞咽的有软腭(V、IX)、咽后壁 (IX)、会厌(X)和食管(X)等处的颅神 经传入纤维,吞咽中枢在延髓的网状结构 迷走神经核附近,传出神经包括第V、IX、 XII对颅神经。
口咽部肿瘤
• 口咽部与口腔相连,因此,临床肉眼检查
十分方便,活组织检查也易行,病变诊断 不难。但是相当多原发于黏膜下肿瘤没有 粘膜异常或藏于组织陷窝内(如腭扁桃腺 窝,舌根部等),不易发现。CT和MRI 可 较清晰地发现肿瘤并能评价肿瘤侵犯周围 组织结构的情况及有无颈部淋巴结的转移。
口咽部鳞癌
口咽部肿瘤黏膜源性多见,其中鳞状上皮癌多见。 CT扫描时见肿块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呈不均匀 强化,病灶中央常见坏死,MRI具有较长的T1弛 豫时间,在T1加权图像上为等信号,于周围组织 难于区分,T2加权像上信号较高,但不均匀,其 内常见坏死、囊变。 。
• 颈深筋膜间隙的解剖结构极其复杂,通常以舌骨
为界,分为舌骨上和舌骨下两个区域。口咽部深 筋膜间隙通常包括咽后间隙、椎前间隙、咽旁间 隙、嚼肌间隙、舌下间隙、颌下间隙等等, 临床上常见的感染间隙有咽后间隙、嚼肌间隙、 咽旁间隙。口咽部颈深筋膜间隙多由相邻器官的 感染扩散或蔓延而来,如扁桃腺炎、咽喉炎、牙 周炎等,也可以来源于局部组织的损伤,也有一 部分感染来源于淋巴道和血行性感染,病原菌多 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由厌氧 菌引起。
MRI在诊断咽旁间隙病变中的价值分析
MRI在诊断咽旁间隙病变中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20例咽旁间隙病患者进行MRI诊断,总结咽旁间隙肿瘤的MRI特点,评价MRI对咽旁间隙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的咽旁间隙肿瘤20例,全部行MRI检查,一段时间后分析观察结果。
结果:腮腺深叶来源肿瘤9例,其中良性混合瘤5例,恶性肿瘤4例,肿瘤与腮腺深叶间的脂肪间隙消失,颈内动脉无或向后稍移位。
颈动脉鞘来源肿瘤10例,与腮腺深叶间的脂肪间隙存在,颈内动脉均明显向前移位。
其中神经鞘瘤8例,迷走体瘤2例,后者可见明显流空。
来自三叉神经的神经鞘瘤1例,与腮腺深叶的脂肪间隙存在,颈内动脉无移位。
结论:咽旁间隙肿瘤主要来自腮腺深叶和颈动脉鞘,MRI是鉴别咽旁间隙肿瘤最可靠的影象学检查方法,值得面向大众推广。
关键词:MRI诊断;咽旁间隙病变;价值分析The value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parapharyngeal space lesions.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MRI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mor in the parapharyngeal space,and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MRI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of parapharyngeal space tumors by MRI diagnosis of 20 patients with parapharyngeal space.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20 cases of hemopharyngeal space tumor confirmed by pathology,and all the MRI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after a period of time.Results:there were 9 cases of parotid deep leaf origin,5 of which were benign mixed tumors,4 cases of malignant tumor,the fat gap between the tumor and the deep leaves of the parotid gland disappeared,and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had no or backward displacement.There were 10 cases of carotid sheath tumors and the fat gap between the deep leaves of the parotid gland,and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was significantly shifted forward.There were 8 cases of schwannoma,2 cases of vagus tumor,and the latter was obviously empty.One case of schwannoma from the trigeminal nerve was found in the fat gap between the deep lobe of the parotid gland and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was not displaced.Conclusion:the tumors of the parapharyngeal space are mainly from the deep lobe of the parotid gland and the carotid sheath,and MRI is the most reliable imaging examination method to identify the tumors of the parapharyngeal space,which is worthy of popularizing.Keywords:MRI diagnosis;Parapharyngeal space lesions;Value analysis 前言:发生于咽旁间隙的病变种类较多,其中最常见的为来自腮腺和颈动脉鞘的病变。
咽旁间隙及其周围间隙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 PPT
F/57
F/42 声音嘶哑3月 颈动脉体瘤
发现左颈肿物呼吸不畅4月
咽后间隙(retropharyngeal space)
位于咽旁间隙后方,在颈内筋膜壁层和椎前筋膜 之间。向上延伸到颅底;向下可达横膈。其内部 被分隔为左、右两部分。内有咽后组淋巴结及脂 肪
咽后间隙内最常见的占位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咽后 淋巴结肿大,其中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尤应引 起重视,注意与交感来源N鞘瘤鉴别
颈内动脉外后移位 咽旁间隙前移 鼻咽有肿块 或有其它原发肿瘤史
F/41回缩性涕血2月余
M/39,打呼数月
F/43 发现左颈肿块1月,咽痛20天,左咽侧后隆起,粘膜表面光,TB
是指腮腺囊内的潜在性间隙,其上界为外耳道 及颞下颌关节,下界为下颌角的稍下方,前界 为咬肌及下颌支,后界为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 缘和二腹肌后腹,内侧界为茎突肌群及咽旁间 隙,外侧界为腮腺表面筋膜
占头颈部肿瘤的0.5% 良性78%~80% 恶性18%~20%
原发咽旁间隙肿瘤
异位小唾液腺 神经鞘瘤 血管瘤 间叶来源肿瘤
临床表现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0
周围见受压变薄的咽旁脂肪 颈内动脉位于肿块后方可受压 腮腺深叶与肿块间有脂肪分隔或形
F/40,右耳听力下降2年 伴咽异物感
重 要 的 间 接 征 像
F66,体检发现左咽部肿物
位于颈内筋膜脏层与咽后、侧壁粘膜之间,上 至颅底下达环状软骨水平。该间隙后邻咽后间 隙,外侧邻咽旁间隙,内、前方为气道。
内有粘膜上皮、小涎腺、淋巴组织、咽缩肌、 咽鼓管咽肌等。
常见肿瘤包括鼻咽癌、口咽癌、鼻咽和口咽淋 巴瘤、血管瘤、小唾腺来源肿瘤等。
间隙内有腮腺,腮腺内导管、腮腺内淋巴结、 面神经及血管。
咽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咽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咽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一、引言咽旁肿瘤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其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影像学检查在咽旁肿瘤的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将对咽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进行详细介绍。
二、影像学检查类型1.颈部超声检查:颈部超声可用于初步评估咽旁肿瘤的大小、形状和组织结构特征,特别适用于颈部淋巴结的评估。
2.颈部CT扫描:颈部CT扫描是常用的咽旁肿瘤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能够观察肿瘤的边缘、内部结构以及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3.核磁共振成像(MRI):MRI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咽旁肿瘤图像,尤其对于软组织的观察更为敏感,可以清晰显示咽旁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
4.PET-CT扫描:PET-CT扫描是一种功能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评估咽旁肿瘤的代谢活性,对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三、咽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1.单个实性肿块:咽旁肿瘤通常呈现为单个实性肿块,其密度或信号强度因肿瘤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边缘特征:咽旁肿瘤的边缘可以是光整的、分叶状或不规则的,光整的边缘多见于良性肿瘤,不规则的边缘则可能提示恶性肿瘤。
3.强化特征:注射造影剂后,咽旁肿瘤的强化特征可以提供有关肿瘤的血供情况的信息,可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
4.侵犯周围结构:咽旁肿瘤可侵犯喉返神经、颈动脉、颈内静脉等周围重要结构,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肿瘤对这些结构的侵犯程度。
四、咽旁肿瘤的鉴别诊断1.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边缘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强化特征,结合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2.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鉴别:颈部淋巴结的评估是咽旁肿瘤影像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根据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和强化特征进行鉴别。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颈部超声图像、颈部CT图像、颈部MRI图像、PET-CT图像等。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良性肿瘤:指具有一定细胞学特点,不具有浸润和转移能力,一般生长缓慢。
咽部影像诊断
鼻咽癌
鼻咽癌侵犯颅底
喉部影像诊断
喉癌
软组织肿块影 喉周间隙和会厌前间隙等消失 喉部软骨破坏 声带增厚、固定,声门裂不对称 颈部淋巴结肿大
喉 癌
腮腺肿瘤
良性肿瘤
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或 稍不均,可有斑点状钙化或囊变
恶性肿瘤
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 常有出血、坏死和囊变
再见 !
谢谢观看
增强呈不均匀或环形强化
甲状腺病变影像诊断
甲状腺肿
结节性和弥漫性 甲状腺弥漫增大,密度可不均,边界可模糊
甲状腺腺瘤
边界清楚的稍低或等密度肿块,可有钙化
甲状腺癌
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混杂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肿块,常 有坏死、囊变和钙化,不均匀强化
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腺瘤
复习思考题
慢性乳突炎、胆脂瘤的平片、CT表现 鼻窦炎的影像表现 鼻咽癌的CT、MRI表现 甲状腺腺瘤、腺癌的CT表现
咽旁间隙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手术路径的选择
~
延 向外 下 . 于咽 腔 外 侧 . 位 咀嚼 肌 间 隙 的深 方 。 I 查 可 MR 检
性 肿 瘤 中涎 腺 来 源 占 比例 最 高 (4 . 他 偶 发 有 恶 性 神 3 %) 其
经 鞘瘤 , 神 经 细胞 瘤 、 索 瘤 、 性 纤 维 组 织 细 胞 瘤 、 成 脊 恶 恶 性 黑 色 素 瘤 、 性 血 管 内皮 细 胞 瘤 、 性 单 纤 维 瘤 、 纹 肌 恶 恶 横 肉 瘤 等[ 咽旁 间 隙 肿 瘤 常 常 隐 匿 性 生 长 . 明 显 l 症 3 1 。 无 临床 状 许 多患 者 肿 瘤 生 长很 多年 , 到 出现 咽部 异 物 感 、 鼓 直 咽 管 堵 塞 、 音 嘶 哑 或 颈 部 肿块 才被 发 现 。 痛 、 声 疼 肿瘤 侵 犯 翼 内肌 造 成 的 张 口受 限 以及 神经 麻 痹 症 状 提示 恶性 肿 瘤 、 神 经 鞘 瘤 或 副 神 经 节瘤 嘲 症 状 及 体 格 检 查 对 于 咽 旁 间 隙 肿 瘤 的鉴 别 诊 断 没 有 明 显 帮 助 . 因此 影 像 学 检 查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腮 腺 深 叶 来 源 的 多形 性 腺 瘤 、 经鞘 瘤 、 动脉 体 瘤 等 神 颈 常 见 肿 瘤 在 影像 检 查 上都 有各 自鲜 明 的 特 点 . 于 术 前 初 对
大 。 上 部有 舌 咽 神 经 、 下 神 经 、 神 经 斜 行 越 过 , 颈 其 舌 副 而
组 织 集 中 区域 的疾 病 诊 断 中具 有 较 大 优 势 。C T扫 描 范 围 的上 界 应 包 括 海 绵 窦 . 下达 舌 骨 水 平 轴 位 上 咽 旁 间 隙 表 现 为 前 窄 后 宽 的三 角形 . 突 前 间 隙 呈 低 密 度 影 . 抵 翼 茎 前 内板 , 至茎 突 , 后 外 斜 向 前 内 : 突后 间隙 呈 软 组 织 密 后 由 茎 度 冠 状 面 咽 旁 间 隙 表 现 为 一 个 低 密 度 的倒 锥 形 , 内 上 从
咽后间隙感染和脓肿、咽旁间隙感染和脓肿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咽旁间隙感染和脓肿
❖ 咽旁间隙化脓性炎症,早期为蜂窝织炎,随后组 织坏死溶解形成脓肿
❖ 致病菌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其次为金黄色葡萄 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 常见感染途径 ❖ 邻近器官或组织化脓性炎症的扩散(主要),牙
源性(智齿冠周炎)、腺源性(急性或化脓性扁 桃体炎)多见 ❖ 医源性感染及外伤 ❖ 经血流和淋巴系感染
临床表现
❖ 可分急性和慢性 ❖ 急性以小儿(3个月-3岁婴幼儿)多见,起病急,
多有畏寒、高热、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患儿因 咽痛拒食,常见吞咽困难,语言不清,不同程度 呼吸困难,发声时因咽部共振腔缩小,患儿有鸭 叫样语音或哭声。
❖ 慢性一般见于成人(多由颈椎结核引起),脓肿 较大时可出现咽部阻塞及吞咽困难
临床表现
食欲不振,头痛不适,持续高热,间有寒战,呈脓 毒型热。咽侧及颈部剧烈疼痛,吞咽障碍,语言含 混。
咽旁前隙感染因侵及翼内肌,可出现牙关紧闭,张 口困难。咽部检查可见咽侧壁隆起,软腭及腭弓充 血水肿,扁桃体被推向咽腔中央。如为后隙感染, 不引起牙关紧闭,扁桃体不被推移。
❖ 病变常为单侧;若炎症范围弥漫,亦可累及中线 椎前间隙,进而累及对侧咽旁间隙;咽旁间隙脓 肿常与翼颌间隙脓肿合并存在。
治疗
❖ 脓肿形成前:及时给予足量敏感的抗生素及适量的 类固醇激素等药物治疗,以防止感染蔓延和并发症 的发生;并结合支持疗法和其他辅助治疗,如局部 理疗,多数病人可获痊愈。
❖ 脓肿形成后:除上述治疗外,应施行脓肿切开排脓 术。
❖ 咽旁间隙脓肿可伴同侧颈淋巴结肿大,咽旁间隙 脓肿者可伴有异物,X线、CT表现为条状高密度 影MR表现为条状低信号影
男性,39岁。曾被鱼骨刺伤咽喉,张口受限20天,左侧头、 耳疼。予“拔骨”后缓解,4天前又张口受限
咽旁间隙的解剖与肿瘤诊断
一、咽旁间隙正常解剖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 , PPS)是位于咽肌环与咀嚼肌群和腮腺之间由深筋膜围成的脂肪间隙,左右各一,上自颅底,下至舌骨水平,大致呈倒置的锥形。
严格而言,咽旁间隙并非由深筋膜围绕而成,而是位于这些结构之间的为脂肪充填的一个间隙,其构成和周围结构复杂,通过组织亦较繁杂,以往文献对此的叙述很多,但常有所出入。
咽旁间隙的内侧壁为颊咽筋膜,此筋膜上自颅底,包绕咽颅底筋膜和咽缩肌外侧;外侧壁为翼内外肌、腮腺和二腹肌后腹的筋膜;前界自上而下依次为蝶骨翼突内侧板后缘及其颊咽筋膜、翼内肌、腭舌肌及腭咽肌筋膜;后壁为覆盖颈锥和锥前肌的锥前筋膜;顶部为岩锥和蝶骨大翼部分;底部为二腹肌后腹和舌骨大角连接处及颌下腺的包膜。
由此可见,咽旁间隙内邻鼻、口咽侧壁,其内侧的主要结构有咽肌环、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咽鼓管、咽隐窝和扁桃体等;外邻翼内外肌、下颌骨、腮腺、二腹肌后腹等;后邻颈锥横突、头长肌和头前直肌(头长肌位于头前直肌之内侧);前邻翼内肌和翼内板;上起自颅底;下止于颌下腺和舌骨。
由茎突及其附着肌肉(茎突舌骨肌、茎突咽肌和茎突舌肌)、韧带(茎突舌骨和茎突下颌韧带)和茎突咽筋膜组成的隔膜将咽旁间隙分为茎突前、后两个间隙(或称茎突前、后区)。
茎突前间隙内主要为脂肪组织,外侧有腮腺深叶伸入,内侧有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通过(腭帆张肌位前部,呈扁三角形,腭帆提肌位腭帆张肌后方,呈椭圆形),间隙内有许多神经和血管结构通过,包括下颌神经(第Ⅴ颅神经第三支--Ⅴ3神经)及其分支舌神经、下牙槽神经、颞神经,上颌动脉及其分支、咽升动脉、咽静脉丛和淋巴组织等。
茎突后间隙主要通过颈动脉鞘(CS),其中包括颈内动静脉、Ⅸ-Ⅻ颅神经、颈交感干、球体组织和淋巴结等。
有人认为颈动脉鞘并不属于咽旁间隙,它是由深筋膜包裹的一个独立的间隙,下达主动脉弓,分为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
其内贯穿全长的成份有颈内静脉、迷走和交感神经及颈深淋巴链;舌骨上区还有第Ⅸ-Ⅻ对颅神经和颈内动脉,舌骨下区为颈总动脉。
咽旁间隙与周围间隙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共61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咽旁间隙与周围间隙占位性病变的影 像学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界为覆盖咀嚼肌间隙的筋膜(颈固有筋膜浅层) 外界为覆盖腮腺深叶的筋膜(颈固有筋膜浅层) 后方为颈动脉间隙和咽后间隙前缘的筋膜(颈内
筋膜壁层) 内容:脂肪成份为主,血管、神经、异位腺体等
内界为覆盖咽缩肌和腭帆张肌、腭帆 提肌的筋膜(颈内筋膜脏层)
迟强化特点同CT 术中单靠触诊难以发现肿瘤
F66,体检发现左咽部肿物
咽粘膜间隙(pharyngeal mucosal space PMS)
位于颈内筋膜脏层与咽后、侧壁粘膜之间,上 至颅底下达环状软骨水平。该间隙后邻咽后间 隙,外侧邻咽旁间隙,内、前方为气道。
内有粘膜上皮、小涎腺、淋巴组织、咽缩肌、 咽鼓管咽肌等。
前界为覆盖咀嚼肌间隙的筋膜(颈固 有筋膜浅层)
外界为覆盖腮腺深叶的筋膜(颈固有 筋膜浅层)
后方为颈动脉间隙和咽后间隙前缘的 筋膜(颈内筋膜壁层) 内容:脂肪成份为主,血管、神经
咽旁肿瘤
占头颈部肿瘤的0.5% 良性78%~80% 恶性18%~20%
原发咽旁间隙肿瘤
异位小唾液腺 神经鞘瘤 血管瘤 间叶来源肿瘤
间隙内主要有下颌骨、咀嚼肌及经下颌切迹而 来的咬肌神经、血管等组织
咀嚼肌间隙的占位一般为感染和肉瘤。
F/36张口疼痛1月
滑膜肉瘤
小结1
以前广义的咽旁间隙肿瘤的影像定 位极易概念混淆
应与解剖学定义一致
咽旁和咽旁间隙
小结2
咽旁间隙脂肪的移位方向 颈内动脉的位置变化 腮腺深叶与肿块的形态 与咽侧壁、咀嚼肌下颌骨等关系
腮腺间隙(Parotid Space)
是指腮腺囊内的潜在性间隙,其上界为外耳道 及颞下颌关节,下界为下颌角的稍下方,前界 为咬肌及下颌支,后界为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 缘和二腹肌后腹,内侧界为茎突肌群及咽旁间 隙,外侧界为腮腺表面筋膜
间隙内有腮腺,腮腺内导管、腮腺内淋巴结、 面神经及血管。
腮腺以穿行于腮腺内的面神经及其分支为标志, 分浅叶和深叶。浅叶位于面神经的浅面,较大; 深叶位于面神经的深面,与咽旁间隙相邻。
颈动脉间隙来源占位
颈内动静脉分离或向外后移位 咽旁间隙受压前移 相应的神经症状( IX-XII 、颈交感)
F/57
F/42 声音嘶哑3月 颈动脉体瘤
发现左颈肿物呼吸不畅4月
咽后间隙(retropharyngeal space)
位于咽旁间隙后方,在颈内筋膜壁层和椎前筋膜 之间。向上延伸到颅底;向下可达横膈。其内部 被分隔为左、右两部分。内有咽后组淋巴结及脂 肪
M/31
腺泡细胞癌
神经鞘瘤
来源:
V3的分支
影像表现
位置 形态、密度、信号、强化 病理基础
F/40,右耳听力下降2年 伴咽异物感
重 要 的 间 接 征 像
咽旁血管瘤
沿间隙类圆形或适形生长 CT平扫略低密度,增强轻度强化有延
迟强化的特点 MR T1W等低信号,T2高或略信号,延
M/51发现左口咽肿块1月
NHL
颈动脉间隙(carotid space)
由颅底一直延伸到主动脉弓。其舌骨水平以上部 分与咽旁间隙相邻,位于腮腺间隙内后方、咽旁 间隙后外侧、咽后间隙外侧。
间隙内有颈动脉鞘及其包绕的颈内动脉、颈内静 脉,还包括第Ⅸ、Ⅹ、Ⅺ、Ⅻ对颅神经等。
该间隙内最多见的肿瘤为神经鞘瘤和副神经节瘤 (颈动脉体瘤、颈静脉球瘤和迷走神经体瘤)。 神经鞘瘤多发生在迷走神经或交感链
咽旁间隙与咽旁肿瘤的影像诊断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沙炎
颈部的筋膜
颈浅筋膜
包绕颈阔肌
颈固有筋膜浅层(封套层)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鞘,腮腺囊、咀嚼肌
颈固有筋膜深层
包绕舌骨下肌群、与浅层形成胸骨上间隙
颈内筋膜(壁层/脏层)
脏层包绕颈部器官、壁层向两侧形成颈动脉鞘
椎前筋膜
咽后间隙内最常见的占位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咽后 淋巴结肿大,其中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尤应引 起重视,注意与交感来源N鞘瘤鉴别
咽后淋巴结
颈内动脉外后移位 咽旁间隙前移 鼻咽有肿块 或有其它原发肿瘤史
F/41回缩性涕血2月余
M/39,打呼数月
F/43 发现左颈肿块1月,咽痛20天,左咽侧后隆起,粘膜表面光,TB
腮腺深叶来源
咽旁间隙脂肪受压内移 腮腺深叶形态消失 肿块凸入咽旁间隙呈哑铃状 二腹肌后腹受压后移或内移
发现右腮腺肿块6年,质硬。
咀嚼肌间隙(masticator space)
由封套筋膜在下颌骨前缘处分开,覆盖翼内肌 和咬肌,附着在下颌支的下缘形成。位于咬肌 内侧面与下颌支(上部)外侧骨壁之间。前界 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下颌支后缘;上界平颧弓 下缘;下界以咬肌附着于下颌支处为界
影像定位
周围见受压变薄的咽旁脂肪 颈内动脉位于肿块后方可受压 腮腺深叶与肿块间有脂肪分隔或形
态基本完整 鼻咽口咽侧壁或翼肌为受压改变 颅底孔道的扩大
异位小唾液腺来源
混合瘤最常见,80-90% 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 影像表现
位置 形态、密度、信号、强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76,体检发现右咽旁肿块
临床表现
无痛性口腔或颈部肿块,常为体检时偶然发现 耳闷塞感及听力下降,肿块位于鼻咽水平 吞咽困难,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肿瘤位于口咽
水平 压迫Ⅸ-Ⅻ脑神经而产生相应症状,如声嘶,发音
困难、吞咽困难等,累及颈交感链可产生Horner 综合症。 恶性肿瘤常可引起疼痛,侵犯翼内肌可引起张口 困难甚至牙关紧闭
谢谢大家!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包绕椎前肌,与颈内筋膜壁层之间形成咽后间隙(器官后间隙) 与脊柱之间形成椎前间隙
上颈部的重要间隙
咽旁间隙 咽粘膜间隙 咀嚼肌间隙 腮腺间隙 颈动脉间隙 咽后间隙
咽旁间隙的解剖学定义
位于咽周深部类似倒金字塔形,底为颅底,大部 分为颞骨岩部颅外面尖端指向舌骨大角。
常见肿瘤包括鼻咽癌、口咽癌、鼻咽和口咽淋 巴瘤、血管瘤、小唾腺来源肿瘤等。
咽粘膜间隙占位表现
临床、CT发现肿块突向腔内 咽旁肿块与鼻咽、口咽侧壁相连无脂肪分隔,
咽旁间隙脂肪受压向外推移 有静脉石时可提示为血管瘤 表面不光滑,提示为MT,可伴咽后淋巴结肿大
F38,咽部不适,PE:左软腭片状紫色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