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旁间隙与周围间隙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咽旁间隙与咽旁肿瘤的影像诊断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沙炎
颈部的筋膜
颈浅筋膜
包绕颈阔肌
颈固有筋膜浅层(封套层)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鞘,腮腺囊、咀嚼肌
颈固有筋膜深层
包绕舌骨下肌群、与浅层形成胸骨上间隙
颈内筋膜(壁层/脏层)
脏层包绕颈部器官、壁层向两侧形成颈动脉鞘
椎前筋膜
前界为覆盖咀嚼肌间隙的筋膜(颈固 有筋膜浅层)
外界为覆盖腮腺深叶的筋膜(颈固有 筋膜浅层)
后方为颈动脉间隙和咽后间隙前缘的 筋膜(颈内筋膜壁层) 内容:脂肪成份为主,血管、神经
咽旁肿瘤
占头颈部肿瘤的0.5% 良性78%~80% 恶性18%~20%
原发咽旁间隙肿瘤
异位小唾液腺 神经鞘瘤 血管瘤 间叶来源肿瘤
腮腺深叶来源
咽旁间隙脂肪受压内移 腮腺深叶形态消失 肿块凸入咽旁间隙呈哑铃状 二腹肌后腹受压后移或内移
发现右腮腺肿块6年,质硬。
咀嚼肌间隙(masticator space)
由封套筋膜在下颌骨前缘处分开,覆盖翼内肌 和咬肌,附着在下颌支的下缘形成。位于咬肌 内侧面与下颌支(上部)外侧骨壁之间。前界 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下颌支后缘;上界平颧弓 下缘;下界以咬肌附着于下颌支处为界
间隙内主要有下颌骨、咀嚼肌及经下颌切迹而 来的咬肌神经、血管等组织
咀嚼肌间隙的占位一般为感染和肉瘤。
F/36张口疼痛1月
滑膜肉瘤
小结1
以前广义的咽旁间隙肿瘤的影像定 位极易概念混淆
应与解剖学定义一致
咽旁和咽旁间隙
小结2
咽旁间隙脂肪的移位方向 颈内动脉的位置变化 腮腺深叶与肿块的形态 与咽侧壁、咀嚼肌下颌骨等关系
颈动脉间隙来源占位
颈内动静脉分离或向外后移位 咽旁间隙受压前移 相应的神经症状( IX-XII 、颈交感)
F/57
F/42 声音嘶哑3月 颈动脉体瘤
发现左颈肿物呼吸不畅4月
咽后间隙(retropharyngeal space)
位于咽旁间隙后方,在颈内筋膜壁层和椎前筋膜 之间。向上延伸到颅底;向下可达横膈。其内部 被分隔为左、右两部分。内有咽后组淋巴结及脂 肪
临床表现
无痛性口腔或颈部肿块,常为体检时偶然发现 耳闷塞感及听力下降,肿块位于鼻咽水平 吞咽困难,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肿瘤位于口咽
水平 压迫Ⅸ-Ⅻ脑神经而产生相应症状,如声嘶,发音
困难、吞咽困难等,累及颈交感链可产生Horner 综合症。 恶性肿瘤常可引起疼痛,侵犯翼内肌可引起张口 困难甚至牙关紧闭
内界为覆盖咽缩肌和腭帆张肌、腭帆提肌的筋膜 (颈内筋膜脏层)
前界为覆盖咀嚼肌间隙的筋膜(颈固有筋膜浅层) 外界为覆盖腮腺深叶的筋膜(颈固有筋膜浅层) 后方为颈动脉间隙和咽后间隙前缘的筋膜(颈内
筋膜壁层) 内容:脂肪成份为主,血管、神经、异位腺体等
内界为覆盖咽缩肌和腭帆张肌、腭帆 提肌的筋膜(颈内筋膜脏层)
M/31
腺泡细胞癌
神经鞘瘤
来源:
V3的分支
影像表现
位置 形态、密度、信号、强化 病理基础
F/40,右耳听力下降2年 伴咽异物感
重 要 的 间 接 征 像
咽旁血管瘤
沿间隙类圆形或适形生长 CT平扫略低密度,增强轻度强化有延
迟强化的特点 MR T1W等低信号,T2高或略信号,延
迟强化特点同CT 术中单靠触诊难以发现肿瘤
F66,体检发现左咽部肿物
咽粘膜间隙(pharyngeal mucosal space PMS)
位于颈内筋膜脏层与咽后、侧壁粘膜之间,上 至颅底下达环状软骨水平。该间隙后邻咽后间 隙,外侧邻咽旁间隙,内、前方为气道。
内有粘膜上皮、小涎腺、淋巴组织、咽缩肌、 咽鼓管咽肌等。
谢谢大家!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影像定位
周围见受压变薄的咽旁脂肪 颈内动脉位于肿块后方可受压 腮腺深叶与肿块间有脂肪分隔或形
态基本完整 鼻咽口咽侧壁或翼肌为受压改变 颅底孔道的扩大
异位小唾液腺来源
混合瘤最常见,80-90% 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 影像表现
位置 形态、密度、信号、强化
F/76,体检发现右咽旁肿块
M/51发现左口咽肿块1月
NHL
颈动脉间隙(carotid space)
由颅底一直延伸到主动脉弓。其舌骨水平以上部 分与咽旁间隙相邻,位于腮腺间隙内后方、咽旁 间隙后外侧、咽后间隙外侧。
间隙内有颈动脉鞘及其包绕的颈内动脉、颈内静 脉,还包括第Ⅸ、Ⅹ、Ⅺ、Ⅻ对颅神经等。
该间隙内最多见的肿瘤为神经鞘瘤和副神经节瘤 (颈动脉体瘤、颈静脉球瘤和迷走神经体瘤)。 神经鞘瘤多发生在迷走神经或交感链
咽后间隙内最常见的占位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咽后 淋巴结肿大,其中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尤应引 起重视,注意与交感来源N鞘瘤鉴别
咽后淋巴结
颈内动脉外后移位 咽旁间隙前移 鼻咽有肿块 或有其它原发肿瘤史
F/41回缩性涕血2月余
M/39,打呼数月
F/43 发现左颈肿块1月,咽痛20天,左咽侧后隆起,粘膜表面光,TB
腮腺间隙(Parotid Space)
是指腮腺囊内的潜在性间隙,其上界为外耳道 及颞下颌关节,下界为下颌角的稍下方,前界 为咬肌及下颌支,后界为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 缘和二腹肌后腹,内侧界为茎突肌群及咽旁间 隙,外侧界为腮腺表面筋膜
间隙内有腮腺,腮腺内导管、腮腺内淋巴结、 面神经及血管。
腮腺以穿行于腮腺内的面神经及其分支为标志, 分浅叶和深叶。浅叶位于面神经的浅面,较大; 深叶位于面神经的深面,与咽旁间隙相邻。
包ຫໍສະໝຸດ Baidu椎前肌,与颈内筋膜壁层之间形成咽后间隙(器官后间隙) 与脊柱之间形成椎前间隙
上颈部的重要间隙
咽旁间隙 咽粘膜间隙 咀嚼肌间隙 腮腺间隙 颈动脉间隙 咽后间隙
咽旁间隙的解剖学定义
位于咽周深部类似倒金字塔形,底为颅底,大部 分为颞骨岩部颅外面尖端指向舌骨大角。
常见肿瘤包括鼻咽癌、口咽癌、鼻咽和口咽淋 巴瘤、血管瘤、小唾腺来源肿瘤等。
咽粘膜间隙占位表现
临床、CT发现肿块突向腔内 咽旁肿块与鼻咽、口咽侧壁相连无脂肪分隔,
咽旁间隙脂肪受压向外推移 有静脉石时可提示为血管瘤 表面不光滑,提示为MT,可伴咽后淋巴结肿大
F38,咽部不适,PE:左软腭片状紫色物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沙炎
颈部的筋膜
颈浅筋膜
包绕颈阔肌
颈固有筋膜浅层(封套层)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鞘,腮腺囊、咀嚼肌
颈固有筋膜深层
包绕舌骨下肌群、与浅层形成胸骨上间隙
颈内筋膜(壁层/脏层)
脏层包绕颈部器官、壁层向两侧形成颈动脉鞘
椎前筋膜
前界为覆盖咀嚼肌间隙的筋膜(颈固 有筋膜浅层)
外界为覆盖腮腺深叶的筋膜(颈固有 筋膜浅层)
后方为颈动脉间隙和咽后间隙前缘的 筋膜(颈内筋膜壁层) 内容:脂肪成份为主,血管、神经
咽旁肿瘤
占头颈部肿瘤的0.5% 良性78%~80% 恶性18%~20%
原发咽旁间隙肿瘤
异位小唾液腺 神经鞘瘤 血管瘤 间叶来源肿瘤
腮腺深叶来源
咽旁间隙脂肪受压内移 腮腺深叶形态消失 肿块凸入咽旁间隙呈哑铃状 二腹肌后腹受压后移或内移
发现右腮腺肿块6年,质硬。
咀嚼肌间隙(masticator space)
由封套筋膜在下颌骨前缘处分开,覆盖翼内肌 和咬肌,附着在下颌支的下缘形成。位于咬肌 内侧面与下颌支(上部)外侧骨壁之间。前界 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下颌支后缘;上界平颧弓 下缘;下界以咬肌附着于下颌支处为界
间隙内主要有下颌骨、咀嚼肌及经下颌切迹而 来的咬肌神经、血管等组织
咀嚼肌间隙的占位一般为感染和肉瘤。
F/36张口疼痛1月
滑膜肉瘤
小结1
以前广义的咽旁间隙肿瘤的影像定 位极易概念混淆
应与解剖学定义一致
咽旁和咽旁间隙
小结2
咽旁间隙脂肪的移位方向 颈内动脉的位置变化 腮腺深叶与肿块的形态 与咽侧壁、咀嚼肌下颌骨等关系
颈动脉间隙来源占位
颈内动静脉分离或向外后移位 咽旁间隙受压前移 相应的神经症状( IX-XII 、颈交感)
F/57
F/42 声音嘶哑3月 颈动脉体瘤
发现左颈肿物呼吸不畅4月
咽后间隙(retropharyngeal space)
位于咽旁间隙后方,在颈内筋膜壁层和椎前筋膜 之间。向上延伸到颅底;向下可达横膈。其内部 被分隔为左、右两部分。内有咽后组淋巴结及脂 肪
临床表现
无痛性口腔或颈部肿块,常为体检时偶然发现 耳闷塞感及听力下降,肿块位于鼻咽水平 吞咽困难,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肿瘤位于口咽
水平 压迫Ⅸ-Ⅻ脑神经而产生相应症状,如声嘶,发音
困难、吞咽困难等,累及颈交感链可产生Horner 综合症。 恶性肿瘤常可引起疼痛,侵犯翼内肌可引起张口 困难甚至牙关紧闭
内界为覆盖咽缩肌和腭帆张肌、腭帆提肌的筋膜 (颈内筋膜脏层)
前界为覆盖咀嚼肌间隙的筋膜(颈固有筋膜浅层) 外界为覆盖腮腺深叶的筋膜(颈固有筋膜浅层) 后方为颈动脉间隙和咽后间隙前缘的筋膜(颈内
筋膜壁层) 内容:脂肪成份为主,血管、神经、异位腺体等
内界为覆盖咽缩肌和腭帆张肌、腭帆 提肌的筋膜(颈内筋膜脏层)
M/31
腺泡细胞癌
神经鞘瘤
来源:
V3的分支
影像表现
位置 形态、密度、信号、强化 病理基础
F/40,右耳听力下降2年 伴咽异物感
重 要 的 间 接 征 像
咽旁血管瘤
沿间隙类圆形或适形生长 CT平扫略低密度,增强轻度强化有延
迟强化的特点 MR T1W等低信号,T2高或略信号,延
迟强化特点同CT 术中单靠触诊难以发现肿瘤
F66,体检发现左咽部肿物
咽粘膜间隙(pharyngeal mucosal space PMS)
位于颈内筋膜脏层与咽后、侧壁粘膜之间,上 至颅底下达环状软骨水平。该间隙后邻咽后间 隙,外侧邻咽旁间隙,内、前方为气道。
内有粘膜上皮、小涎腺、淋巴组织、咽缩肌、 咽鼓管咽肌等。
谢谢大家!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影像定位
周围见受压变薄的咽旁脂肪 颈内动脉位于肿块后方可受压 腮腺深叶与肿块间有脂肪分隔或形
态基本完整 鼻咽口咽侧壁或翼肌为受压改变 颅底孔道的扩大
异位小唾液腺来源
混合瘤最常见,80-90% 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 影像表现
位置 形态、密度、信号、强化
F/76,体检发现右咽旁肿块
M/51发现左口咽肿块1月
NHL
颈动脉间隙(carotid space)
由颅底一直延伸到主动脉弓。其舌骨水平以上部 分与咽旁间隙相邻,位于腮腺间隙内后方、咽旁 间隙后外侧、咽后间隙外侧。
间隙内有颈动脉鞘及其包绕的颈内动脉、颈内静 脉,还包括第Ⅸ、Ⅹ、Ⅺ、Ⅻ对颅神经等。
该间隙内最多见的肿瘤为神经鞘瘤和副神经节瘤 (颈动脉体瘤、颈静脉球瘤和迷走神经体瘤)。 神经鞘瘤多发生在迷走神经或交感链
咽后间隙内最常见的占位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咽后 淋巴结肿大,其中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尤应引 起重视,注意与交感来源N鞘瘤鉴别
咽后淋巴结
颈内动脉外后移位 咽旁间隙前移 鼻咽有肿块 或有其它原发肿瘤史
F/41回缩性涕血2月余
M/39,打呼数月
F/43 发现左颈肿块1月,咽痛20天,左咽侧后隆起,粘膜表面光,TB
腮腺间隙(Parotid Space)
是指腮腺囊内的潜在性间隙,其上界为外耳道 及颞下颌关节,下界为下颌角的稍下方,前界 为咬肌及下颌支,后界为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 缘和二腹肌后腹,内侧界为茎突肌群及咽旁间 隙,外侧界为腮腺表面筋膜
间隙内有腮腺,腮腺内导管、腮腺内淋巴结、 面神经及血管。
腮腺以穿行于腮腺内的面神经及其分支为标志, 分浅叶和深叶。浅叶位于面神经的浅面,较大; 深叶位于面神经的深面,与咽旁间隙相邻。
包ຫໍສະໝຸດ Baidu椎前肌,与颈内筋膜壁层之间形成咽后间隙(器官后间隙) 与脊柱之间形成椎前间隙
上颈部的重要间隙
咽旁间隙 咽粘膜间隙 咀嚼肌间隙 腮腺间隙 颈动脉间隙 咽后间隙
咽旁间隙的解剖学定义
位于咽周深部类似倒金字塔形,底为颅底,大部 分为颞骨岩部颅外面尖端指向舌骨大角。
常见肿瘤包括鼻咽癌、口咽癌、鼻咽和口咽淋 巴瘤、血管瘤、小唾腺来源肿瘤等。
咽粘膜间隙占位表现
临床、CT发现肿块突向腔内 咽旁肿块与鼻咽、口咽侧壁相连无脂肪分隔,
咽旁间隙脂肪受压向外推移 有静脉石时可提示为血管瘤 表面不光滑,提示为MT,可伴咽后淋巴结肿大
F38,咽部不适,PE:左软腭片状紫色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