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学科课程标准解读实施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学科课程标准解读实施细则
吃透和领会课程标准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是规定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它规定着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目标和教材纲要、教学要点等重要内容,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依据,是教师有效教学的纲领性导向。所以,必须下功夫解读历史课程标准,这是搞好历史教学工作的前提。
一.解读要求
1.用新课改理念进行解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这是课程标准的精髓所在。解读时要本着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新课程的目标是三维的,不是单向的。它统筹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谋求逻辑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注重启发引导并重视学生主体的民主参与,建构精心预设与灵活生成相统一的过程。好教师的标准不再是会教教材,而是会在课标引领下巧用教材。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既尊重课标与教材,又依据所教学生的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对教材做恰当的改造,使教与学有机统一,坚决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2.深入学习领会课程标准,重视课程标准的导向作用。首先必须认真阅读和研究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以及倡导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明确相关的课程内容及本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宏观上把课标要求分解在各册教材和每一单元每一课中,重点和难点一步到位。历史教学评价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考察学生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注意考察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不但要注重学生今天的现实,也要注重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上把每个知识点讲到怎样的深度都做了一定的规定,比如“内容标准”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要求:(1)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2)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3)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
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要求。这样,就可以克服我们在教学中不知道怎样把握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的问题。有些教师刚接触到新教材时,未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也就不能从旧教材的体系中摆脱出来,所以就一些知识点到底讲到怎样的深度和广度胸中无数,不敢轻易少讲,因而导致每节课的教学任务都无法完成,这成了很多教师的困惑。而认真阅读和研究教学要求之后,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该抓的抓,该放的放。
3.解读课标要与我们选用的人教版教材有机结合。结合课程标准通读各册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用课改教材编者的主观精神去反观课标,领悟理解教材,对比新旧教材呈现方式的重大变化,弄清新教材的内在理念和精神实质。比如初中历史课程用六本教材呈现,它打破了历史学科的王朝体系,不以朝代更替为划分历史阶段的依据。课程标准从历史发展的客观真实过程出发,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将历史过程分成若干长时期和若干阶段,这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课标》突出了对全球历史进程中的古代历史文明、近代历史转型、现代历史发展的经济现代化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民主化、文化思想多样化轨迹的历史阐述。
又如高中必修《历史Ⅰ》,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这一模块共设有9个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3)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4)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5)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6)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前五个学习专题所包含的内容,基本上与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相一致,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三种不同社会形态发展阶段的基本线索和特征,这五个学习主专题不同的历史侧面,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貌。后四个专题主要反映的是世界历史的内容,时间断限从古代希腊罗马直至20世纪末。九个学习专题共同构成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中外政治生活发展史的学习内容。
再如对于高中历史《必修2》经济史课标的解读,应兼顾时序性、整体性、典型性原则,并贴近学生的生活,尽量减少抽象的理论色彩,重在学生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线索和重大典型性事件进一步加深认识,以为将来的深造或者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学习经济史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主要在于内容繁杂、涉及面广。因此,经济史教学要抓住三点:第一,阐明一个基本观点,即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
变革,而生产工具的进步又以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为前提和保障。第二,整理经济发展的轨迹,提示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明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有继承关系,而且各种经济门类,如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三,利用多种手段把经济史讲具体、讲生动。例如,讲解时点面结合,纵横联系,语言生动形象,通过图表、照片、资料、数字等力图“重现”历史现象。
解读时还要弄清从宏观上弄清各册教材的逻辑结构,并抓住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的线索和灵魂,如果把历史学科分为六部分,各部分的核心内容分别是:(1)中国古代史: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2)中国近代史前期: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探索(即近代化历程);(3)中国近代史后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4)中国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程);(5)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核心是科技进步启导下的近代化);(6)世界现代史:国际格局的演变(核心是科技进步启导下的现代化)。
4.联系社会历史背景和国家政策进行解读。今天的政治就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应坚持自身必要的价值引导和人文启迪,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提高历史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智慧的挑战性和吸引力。所以在解读时有机联系当今的大事要事,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高中还要特别注意研究怎样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政治课中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去解释历史现象,去解决社会现实问题,预见和指导未来。为了提高解读课标的能力,还必须适当阅读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弄清主要的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便从中发现异同,启发思路。
5.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之间不要割裂,注意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联系。把世界历史作为中国历史的大背景通盘考虑,才会思路清,方向明。比如,高中历史必修一,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的时期,也是西方资产阶级向世界扩张和争夺市场的时候,所以如果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结合起来,如与义和团运动等加以联系,各专题之间就能形成有整体感、有逻辑联系的较为完整的历史画面。再比如,学习两次工业革命这段历史时,可以考虑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
6.解读课标,还要注意归纳新旧教材知识体系的不同。新教材的体系打乱了旧教材的体系,进行了重新编排,这样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同时,在知识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原先是重点的,现在不是了;原先详细叙述的,现在整合了。原先没有的,现在作为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