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方法论-什么是科学与科学研究共40页文档
自然辩证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
科学从包容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并建 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整体作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 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 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 第二1、科学问题的条件
科学问题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当时的知 识背景下无法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根据对背景知识的不同分析,可以有常规问 题和反常问题 事实问题和理论问题 .
2、科学问题的转换
问题转换有不同思路,可以是常规问题和事实问题的 转换,事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转换. 变换思路看,问题可以有逆向转换、互补转换、发散 转换、立体转换.
4、西方的科学价值观 科学价值中立说
强调科学认识中的客观性原则.就科学谈科学
科学负荷价值说
价值是事实的价值,事实也是有价值的事实.科学知 识体系中有价值判断,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有价值判 断.科学是在社会情景中的复杂事业.
二、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
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具有的一种精神气质,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 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主要有: 求真务实精神. 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开拓创新精神.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
人类通过科学来认识自然界的,本部分围绕科 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科学问题为起点, 研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科学事实的经验方 法,研究经由科学抽象、运用各种科学思维 形式建立假说和检验假说的方法,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探讨科学理论发展的多元模式和创 造性思维的激发机制。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2、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 (1)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 (2)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3)从某一理论内部的矛盾(非自恰性)中发 现问题. (4)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 (5)从社会需求和已有的生产技术手段的差 距上发现问题.
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从公众科学素养三要素说起当前,新科技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
科技发展的速度迅猛异常,科技新成果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正把当今世界推向知识经济的新时代。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今国际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因此,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的都在制定和实施高科技计划。
如美国的“战略防御倡议”(Strategic Defence Initiative,简称SDI,后被形象化地称为“星球大战计划”);(1983.3)和《国家关键技术报告》(1991)。
日本的《振兴科学技术政策大纲》(1984.11);西欧的“尤里卡”计划(1985.5);韩国的《G -7高技术发展计划》、我国的“863计划”等等。
而要发展科学技术,实施高科技计划,就必须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因为国家的科技政策,取决于政府和国民对待科学的态度。
公众科学素养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在科学方面的素质和修养。
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公众的科学素养问题。
因为公众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土壤,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公众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科学技术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世界上有一个机构叫“国际促进公众科学素养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的主任叫米勒,他提出的“公众科学素养三要素”,目前被国际上公认为测评国民科学素养的三项标准(通称“米勒标准”)。
其中,第一项标准是: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包括理解科学的基本术语和普遍概念;第二项标准是:公众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三项标准是:公众对科学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的理解和认识。
根据国际促进公众科学素养研究中心的研究结论,“具备科学素养并达到其标准的公众,才能较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它的理想标准是占国民总数的10%”。
第二讲、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二、科学定律
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之上,借助归纳方法或想象、灵感等可 以得出科学定律。 1、科学定律的含义 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 学命题。通常是全称命题。可分为经验定律和理论定 律。 经验定律获取的途径:借助归纳法从科学事实概括出来的 反映事物或现象之间的某种联系,具有描述性、直接实验 性,与观察、实验直接相关。具有直接可判定或测量的经 验内容。 理论定律获取的途径:借助想象、直觉、灵感等得出的对 客体本质的更深刻反映,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它不是直接 源于经验概括,其中的抽象概念也不能从经验中导出。
科学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舒适的条件 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可以随时使用的技术。 在许多场合,科学已经代替了宗教的功能。 科学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与自然的看法。 科学摆脱了神学与宗教的束缚。
问题是:到底什么是科学?
问题一: 什么是科学
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
1、科学的涵义 (1)“科学”的本意 Science源于古拉丁语Scientia, 最初的涵义是“知识”和“学问”。Science在17世纪出 现于法国,19世纪上半叶出现于英国。 “科学家(scientist)”是1838年在英国提出的,最初 的涵义是指缺乏正规训练或者与研究机构并不密切,但在 科学上很有能力的人。20世纪以来才用以专门指以科学为 职业的人。 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启蒙思想家福泽瑜吉 (1844-1901)首次把Science译为“科学”(分门别类加 以研究的学问——“科”即“品类”、“等级”)。 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
批判理性主义
证实与证伪在逻辑上是不对称的。
例如,1亿只白天鹅的观察,也不能证实“所有天鹅皆白色”的命 题,只要观察到1只黑天鹅,就彻底推翻了这个全称陈述。
一般科学方法论
第一章一般科学方法论第一节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含义一、一般科学方法论概念在古希腊语言中,方法论在语义上近似一门逻各斯λδγοs。
在当代理论法学界,对方法论所下的定义较为繁杂,笔者以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知方法论的含义。
⒈从体系化的角度看,方法论是指将“某一领域分散的各种具体方法组织起来并给予理论上的说明”。
①在西方语汇中,方法论既可指“关于方法的理论”,又可指“关于方法的体系”。
②方法论“是由各种方法组成的一个整体的方法体系,以及对这一方法体系的理论阐释”。
③对方法论的内容、结构和功能的分析构成了方法论研究的主要工作。
⒉从对比于一般方法的角度看,方法论是对一门学科基本问题的研究。
例如英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布劳格认为,方法是“指一门学科的技术步骤”,而方法论则是“指对论证一门学科的概念理论和基本原理的研究”。
④“一门科学的方法论是接受或拒绝这门科学的理论或假说的基本原理。
”⑤可见,方法论关乎一门学科之基础问题。
从更深层次讲,方法论是“关于人们科学认识活动的形式和方式的原理的学说说明”。
⑥因此恩格斯所说的“以马克思的全部世界观为代表”的那个“方法”其实是方法论,因为它讲的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⑦⒊从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看,方法论是对“科学研究是否可能”,“又如何可能”问题的探讨。
前一问题是关于科学的哲学根据问题,后一问题对方法论的要求是:它必须探索科学研究的一般途径和共同要素。
“科学方法论要解决科学理论怎样创立,创立以后又怎样验证、评价等问题。
”⑧方法论“是指对给定领域中进行探索的一般途径的研究”。
⑨解决以上问题的前提是研究者必须发现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和大体上的运行法则,否则科学研究尤其是方法论的探讨就成为不可能。
因此,“方法论对研究者带有约束性甚至强制性的规定。
”⑩⒋从研究对象上观察,方法论是从哲学的角度对客体尤其是方法本身的探讨。
学者一般认为,方法论是指运用世界观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来认识世界和认识方法的学说。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概述一、填空题:1、根据研究的问题来源及假设的种类,研究类型大致可分为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三大类型。
2、决定科学方法的要素包括:研究对象、物质手段、思维形式和方法、理论工具这四个要素。
3、模拟方法的基础是模型与原型之间的相似,具体研究可进行数学模拟、物理模拟和功能模拟三种模拟。
4、科学方法论作为科学方法的系统理论,大体上包括四个层次:各种技术手段,操作规程、具体学科门类的共有方法、各门学科共有的方法、哲学方法。
5、假设具有的两个特点:以科学理论与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性、具有推测的性质。
6、科学抽象中的逻辑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
7、科学抽象中的非逻辑方法包括:理想化方法、模型方法、类比方法。
8、“三论”方法包括: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
9、应用系统方法的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关联原则、动态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有序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定量化原则、模型化原则。
10、系统理论方法包括: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理论、突变论。
二、名词解释:1、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验证,具有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个领域中事物现象的本质特性,必然联系或运动规律的理性认识,知识体系。
2、科学研究-------是指用正确反映客观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系统知识去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
3、科学方法------是使科学研究正确进行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
4、假设------是对于一定范围的事物、现象的本质、规律或原因的一种推测性的说明方式。
5、科学实验------源于生产实践,是从生产中分离出来的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是为了预定的认识目的,在严密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客体进行研究的一种手段。
6、科学观察------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方法。
7、数学方法------是指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客观事物及其过程,并对之进行推导、演算和分析,以解决种种心理科学问题。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5、由“抽象的规定”上升到“思维 中的具体”
从抽象到具体:“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 中导致具体的再现”。 把握抽象到具体的逻辑中介 把握抽象到具体的逻辑终点。
要求:
逻辑起点是形成理论的起点, 它必须是:①对事物最简 单和最一般的本质规定;②能构成所研究对象的基本 单位;③包含事物整个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胚 芽”。逻辑起点既是高度抽象,又是合理抽象。 逻辑中介是联结起点和终点之间由一系列的概念、范 畴所组成的中间环节,有如下特点:①在从抽象到具 体的上升运动中,每一逻辑中介所表现的抽象或具体 都有相对的性质,因为先行的概念、范畴总比后继的 要抽象;②它起着沟通、联结的作用,能把最抽象的 逻辑起点和作为思维具体的逻辑终点联结起来,构成 一环扣一环的逻辑整体;③它必须以事物之间的内在 联系为依据,不能任意跳跃。
2、演绎: 演绎法与归纳法相反,是从一般原 理推演出个别结论,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 段论 ,它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大前提:所有的M都是P, 小前提:所有的S都是M, 结论:所以,所有的S都是P
1.大前提 2. 小前提 3.结论 狗都是哺乳动物 哈巴是狗 所以哈巴是哺乳动物
3、抽象与具体的辩证统一
客观事物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 列宁说:“自然界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既是 现象又是本质,既是瞬间又是关系。”
正是这种统一构成了人类认识的基础。整个人类 认识过程包括两个阶段:从具体到抽象的运动阶 段和从抽象到具体的运动阶段。
4、由“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 定”
波普尔: 从逻辑上看归纳推理是不合理的,具体表现 在:
——全称命题不能从单称命题的堆积中推出;
第五讲 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
即(1)除那些真实而已足够说明其现象者外,不必 去寻求自然界事物的其他原因; (2)对于自然界中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 同一种原因; (3)物体的属性,凡既不能增强也不能减弱者,又 为我们实验所能及的范围内的一切物体所具有者, 就应视为所有物体的基本属性; (4)在实验哲学中,我们必须把那些从各种现象中 运用一般归纳而导出的命题看作是完全正确的,或 者是非常接近于正确的;虽然可以想象出任何与之 相反的假说,但是没有出现其他现象足以使之更为 正确或者出现例外以前,仍然应当如此对待。
到了亚里士多德,人类真正步入了理性动物的历史。 到了亚里士多德,人类真正步入了理性动物的历史。 在这里,智慧被视同为形而上学,或是“ 在这里,智慧被视同为形而上学,或是“第一哲 是一种纯粹理论而客观的学科。 学”,是一种纯粹理论而客观的学科。现在西方人 所说的科学也已经奠下了基础,理智已经和神话、 所说的科学也已经奠下了基础,理智已经和神话、 宗教、 宗教、诗歌等非理智的知识和价值领域完全分家。
近代科学这一时期被称为“牛顿时代” 近代科学这一时期被称为“牛顿时代”。牛顿的成 就远不止表现在物理学方面, 就远不止表现在物理学方面,不止完成了对物理世 界的伟大综合, 界的伟大综合,对近代哲学也作了杰出的总结和统 一。 沃尔夫指出: 亚·沃尔夫指出:“近代科学先驱者的哲学思想大都 沃尔夫指出 在牛顿那里重现。但是,各种思潮的真正汇合, 在牛顿那里重现。但是,各种思潮的真正汇合,必 需某种程度的相互适应。牛顿正是完成了这个工作, 需某种程度的相互适应。牛顿正是完成了这个工作, 而且他的贡献还不止于使不同的哲学倾向相互适 作为“历来运用数学方法的大师之一” 应。”作为“历来运用数学方法的大师之一”,牛 顿依据数学发现了现在世人皆知的“牛顿” 顿依据数学发现了现在世人皆知的“牛顿”三大定 但是,他的科学精神更倾向于培根、 律。但是,他的科学精神更倾向于培根、波义耳和 洛克的经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中, 洛克的经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中,他不仅仅依赖于 数学演绎,而且还总是诉诸经验证实。他把这两种 数学演绎,而且还总是诉诸经验证实。 哲学倾向结合起来,形成了实验证实的方法, 哲学倾向结合起来,形成了实验证实的方法,即 四条哲学推理的法则” “四条哲学推理的法则”。
谈谈学习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意义
谈谈学习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意义专业:计算机技术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一般方法的理论, 其本质是属于认识和思维的范畴。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研究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基本过程及其手段、方式的理论体系,是对科学方法、技术方法的总结概括;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一般方法的理论;是关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一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理论体系。
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学习和研究对研究生学习中的价值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和科研指导价值。
其中科学方法论是其科研的一般技术方法性理论,科学技术观是其科研的基本性世界观,它们共同解读了自然辩证法学习和研究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方法以技术创造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技术创造活动中所运用的一般、普遍的方法,从中寻找其规律性。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其过程是认识回到实践的飞跃,最终达到物化的具体形态。
学习科学技术方法论具有如下意义:(1)、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是科研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科学方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科学方法是对科研过程规律性的总结,学习科学方法,能使研究者通晓技术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掌握科研中的各个基本过程和环节以及科研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使研究者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使科研工作少走弯路,获得成功。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些著名的科学家之所以能在科技发展上作出重大成绩,除了其他条件之外,还与他们善于运用正确的科学方法有关。
例如,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经过数十年对天象的观察,积累了大量的行星运行资料,但是由于他不能正确运用数学方法,因而不能从这些资料中得出天体运行的规律性的认识。
而开普勒正是在第谷·布拉赫的大量观察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发现了行星运行三定律。
欧几里得成功地运用演绎方法,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演绎出几何学的宏伟体系;伽利略巧妙地将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结合起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和惯性定律;爱因斯坦创造性地使用理想实验方法,创立了相对论等等,都是这方面比较成功的例子。
科学与技术资料
中国《辞海》和《自然辩证法词典》解释为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或正确反映自 然、社会和思维本质与规律的系统知识,是实践经验的结 晶。”
小 结
英国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 已如此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适合的定 义”、“科学不是个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 单一体。”
08年9月,韩国延世大学研究人员刘圣益和孙荣宇在综合分析以往的血型 类型学研究成果后认为,A型血的人逻辑性较强,并且比较稳重,而B型 血与其他血型相比比较感性。两名研究者强调,一个人的性格取决于各 种遗传特性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不能盲目根据血型判断性格类型。
三、科学划界(3)
关于科学划界问题的研究在西方科学哲学那里大体经历了 4个阶段: 逻辑实证主义的绝对标准 批判理性主义标准 标准消解 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标准
7、科学是人与自然对话
现代科学特别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向我们表明了自然界不能 “从外面”来加以描述,不能好像是被一个旁观者来描述。 海森堡:“自然科学不单单是描述和解释自然;它也是自然和 我们自身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部分;它描述那个为我们的探索问 题 的方法所揭示的自然。”
8、各国对科学的解释
1)原苏联《大百科全书》:“科学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历史地 形成的和不断发展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不断 深入认识的过程。” 2)美国《大百科全书》:“系统化的实证知识,或看作在不同 时期、不同地点所系统化的这样一种知识。” 3)英国《新百科全书》:“科学是按在自然界的秩序对事物进 行分类和对它们意义的认识。” 4)法国《百科全书》:“科学是通过揭示现象之中规律所取得 的全部知识以及作为这些知识之基础的认识论。” 5)德国《百科全书》:“科学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知识的总和, 或者在总体上的描述、有计划的发展及研究。”
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南师大教育技术系网站日期:08-12-13自然辩证法:1、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2、研究对象:认识对象(自然界);认识成果:认识主题。
3、学科内容: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自然界存在无限发展的辨证图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论: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自然规律越来越变成历史的规律,自然科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对科研方法的哲学概括。
自然辩证法具有哲学的学科性质。
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1、科研课题的选择和确定;2、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的设计与进行;3、理论思维方法对科学事实的整理和加工;4、科学假说的建立和验证;5、科学理论的确立和深化。
科学问题的概念与一般结构:科学问题是当时的科学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实践和认识过程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的结构是由问题的指向,疑项和问题的解的应答域预设三要素构成的。
问题的指向就是问题所指的研究对象;疑项是表明人们当前能力(当前状态)与求解理想(目标状态)的差距;应答域指得是问题的提法中预先设置了该问题解的存在域限,并在主观上认定所提问题的解必定存在于这个领域中。
这三个要素围绕着问题的解发挥着各自的特殊功能,并有机的组成了科学问题的一般结构。
科学问题的基本类型:1、基础研究课题:此类课题是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主要目的,从积累科学知识和认识自然的角度看,它对科技发展有着普遍的深远的影响,其成果可对广泛的科学领域产生影响,并对远期生产力的提高具有指导作用。
2、应用研究课题:此类课题是把基础研究成果用于专业技术,或是总结专业技术的实践经验推动基础研究。
此类课题在科学,技术,生产体系中居承上启下的地位。
其成果是以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应用途径的有关知识,一部分形成技术创新,并提出创新或改进的方法,路线,方案和说明,或在实验室范围内研制成功的原理性样品,流程或样机。
[哲学]第一讲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阐述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狄尔泰、马克斯·韦伯,
也可以包括马克思。阐述主义关注社会行动的意 义。它以“移情式理解”为基础,在本体论上反 对基础主义,认为并存在所谓真实外部世界,现 实世界就在“我们(行动创造、思想观念把握) 之中”,它是由多重事实构成的,是一种社会建 构或话语建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是 主观的,因此不可能进行客观分析。社会科学的 目标是阐述社会建构的意义,把这些意义再现为 人类行为理论,它要求研究者理解行为的意义, 用文字来阐述社会环境,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环境。 它倾向于定性研究方法,采取实践取向。关注普 通人如何处理日常事务,试图通过人际互动如访 谈与观察来阐释人们的行为和环境,探究人们是 如何理解现实世界的。
▲定性方法论采取阐述主义立场,认为研究过程是 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主张通过“移情式理解” 来阐述人们的行为。首先它假定局内人视角,即 研究者能够且要用局内人视角而不是局外人视角 来理解现象,局内人视角要求研究者融入当时当 地的社会情境,成为参与者中的一员,学会从参 与者立场出发来进行观察和思考。其次是假定自 然情景观察和思考的可能性。强调不做任凭操纵 和控制,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不要轻易改 变研究情境。再次是假定整体性理解,关注复杂 的的人际互动和相互依赖,不能把各种因素简化 成不连贯的变量或线性因果关系。最后假定研究 中的价值中立的不可能性,认为价值和意义无处 不在,价值与事实无法分离,价值一定是研究过 程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与 社会科学方法论
吴育林
第一章 导论
一、什么是社会科学
1、科学体系中的社会科学 18世纪90年代,法国启蒙思想家孔多塞提出“社会科学” 概念。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社会科学逐渐从哲学和人文 学科中分离出来。 社会科学:用可获得的证据(在实践中获得的、在操 作上是可行的)对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 过程、人的行为、精神产品和文化等)的研究和系统解释 (概括、界定、分类、解释、理论、定律和模型等)以揭 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科学论文写作中的方法论
3. 日本、韩国、台湾等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在政策上都由剥夺农业转变为扶持农业,因而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农业政策的取向。
25
科技论文写作中的方法论
2021/6/17
假说——演绎法和证伪主义
因此,二者的区别之一是:能否避开价值判断?
16
科技论文写作中的方法论
2021/6/17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之间尽管存在着差异,但二者之 间不是绝对的相互排斥的
规范分析要以实证分析为基础,而实证分析也离不开规 范分析的指导。
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分析的成分越多; 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则越具有规范性。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什么学科?
研究方法与方法论
研究与研究方法
研究:针对具体目标进行系统的、受控制的调查 和分析。
目的: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发现现象之间的因 果关系。
方法:描述性和分析性。
9
科技论文写作中的方法论
2021/6/17
研究方法论
对某一领域一般研究途径的研究 对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性的考察和分析问题
思路的研究 对逻辑思维框架的研究
科学论文写作中的方法论
2017年9月
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 基本范畴——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工具 一般性的研究方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研究方法的新趋向
2
科技论文写作中的方法论
2021/6/17
什么是研究?
研究不是偶然发现,但 偶然发现可能导致有成 效的研究;
研究并非是汇集数据和 以某种形式表示出数据 (有效性、条理性、论 证性);
反对者认为,推断仅依赖于相关性,而解释则需要更为全 面的内容。推断成立并不能证实结论,而推断不成立则一 定能证伪。
自然辩证法第二讲科学方法论
1.什么是科学问题?
概念: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 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 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 规定性: (1)科学问题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同一问题, 在不同的事实和经验背景下,其内涵深度是不同的。 如针对遗传的奥妙这一个古老的科学问题,19世纪 末魏斯曼思考出的是“种质”问题,20世纪初摩尔 根讨论出的是“基因”问题,20世纪50年代沃森和 克里克则提出了生物大分子DNA的结构问题。 (2)科学问题是有结构的。蕴涵着问题的指向、 研究的目标和求解的应答域。
1宇宙是突然从无到有地创生2虽然自然选择起了一定作用但不足以解释所有生物物种的起源3大多数动植物是创生的动植物只在很有限的范围内改变4人和猿有着不同的祖先人不是由猿进化而来的5灾异是地理变化的原因
科学的本质与科 学认识
本讲内容
科学的本质 科学的划界问题;科学的划界标准;科学的 形象和特征 科学认识的形成 科学问题及其主要来源;科学事实及其获取 的途径;科学事实中的认识论问题
观察渗透理论的例子
氧的发现史 最先制得较纯氧气的是瑞典药剂师席勒, 1773年,他通过分解硝酸盐,氧化物,碳酸盐等制 得了氧气。当他将燃烧的蜡烛放入这种气体中时, 发现蜡烛更明亮,于是车称之为火气。他从燃素说 出发,认为燃烧是空气中的火气与物体中的燃素相 结合的过程。席勒实际上并没有发现氧气,一年以 后,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又独立制得了氧气。他 用凸透镜聚光加热氧化汞时,发现该物质分解出了 一种气体,老鼠在其中生活的时间比在等体积的空 气中的时间长4倍,人吸入它觉得呼吸轻快多了。 但普利斯特列只是将这种气体看作氧化氮,因为他
( 三)科学的形象和特征
1.科学的各种形象 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生产知识的实践活动; 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科学是一种方法; 科学是一种生产力; 科学是一种文化。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1、科学的含义
从词源的角度来看,“科学”一词源于中世纪拉 丁文“scientia”,原意为“知识”、“学问”;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2)批判理性主义的“证伪原则”
波普尔的看法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不 足之处。
如果只承认证伪是科学划界的标准,那么许多信 口开河的谎言也就都是科学的了,因为谎言都是可证 伪的;这就混淆了科学与非科学的界线。
尔后进入科学时期的是力学,其标志是亚里士多 德力学理论范式的形成;
再后是化学,其标志是“炼金术”理论范式的形 成。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3)历史主义的“范式”标准
库恩认为,最后进入科学时期的是社会科学。 属于社会科学的各学科,不论政治学、经济学、 法律学、社会学等等,至今无不观点分歧,看法不一, 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式”,因而它们仍处于“前范式” 时期,严格说来,它们还都没有进入科学阶段,还都 不配称为科学。
2科学问题产生的源泉从社会生产和实际生活的需要中产生问题从实践与理论的矛盾中产生问题从科学活动的学术争论中产生问题从寻求经验事实间联系的解释中产生问题从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中产生问题从该理论自身的矛盾中产生问题从各个知识领域的空白区产生问题xiamenuniversity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3-1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一、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分析⏹分析:⏹⏹⏹2分析方法的特点⏹、分析方法的特点286-287年,第⏹分析的两种基本类型⏹3、分析的两种基本类型⏹⏹分析的两种基本类型⏹3、分析的两种基本类型⏹⏹⏹4、分析方法的局限分析局限⏹⏹4、分析方法的局限分析局限⏹⏹4、分析方法的局限⏹⏹综合⏹综合:⏹⏹用综合方法研究事物会获得新知识⏹用综合方法研究事物,会获得新知识⏹例地质学史上的“水火之争”例:地质学史上的“水火之争”形成的岩形成的“岩石形成的岩石形成的““水成学说水成学说””维尔纳 岩石形成的岩石形成的““火PK可以追索出原来的火山⏹⏹⏹⏹科学史上,一些看起来对立的理科学史看起来对的理论,也是可以综合在一起的⏹分析与综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分析与综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一)分析和综合⏹分析与综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分析是研究,综合是创造。
什么是归纳推理?例:归纳推理个别性例证般性原理归纳推理:个别性例证——一般性原理或个别性论断——另外的个别性论断⏹归纳⏹⏹⏹所以,所有天鹅都是白的。
⏹形式逻辑根据主词的量把判断分为单称判断、特称判断、全称判断称判断。
⏹从单称判断推导出特称判断或全称判断,从特称判断推导出全称判断都是归纳的过程。
全称判断,都是归纳的过程。
19⏹培根说:“寻求和发现真理的道路只有两⏹培根说:寻求和发现真理的道路只有两条:也只能有两条。
一条是从感觉和特殊事物飞跃到最普遍的公理,把这些原理看到普,看成固定和不变的真理,然后再从这些原理出发,来进行判断和发现中间的公理。
这条道路是现在流行的另条道路是从感条道路是现在流行的。
另一条道路是从感觉与特殊事物把公理引申出来,然后不断地逐渐上升最后才达到最普遍的公理地逐渐上升,最后才达到最普遍的公理。
这是真正的道路,但是还没有试过。
”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完全归纳法是归纳了某类事物的所有对象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第二章 科学研究基本要素2013
要素的 规范性
学术研究要求所使用的名词准确无误,不仅研究 者自己明确,也力求其他人能同样准确无误地理解和 重复研究过程和结论。建筑物的基本构件需要规格、 规范,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同样要有规范、规格。
3
研究要素的重要性
日常沟通中所使用的语言含意不可能十分清晰和 精确。因此,即使日常所发表的很有价值的观点和内
容并不能构成一项研究成果。
基本要素的表达和运用反映了研究者的基本功和 基础技能。研究者的水平和功底体现在这些要素层次
的细节中。
4
2 科学事实的概念
科学活动有两个层面: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
所谓“事实”是对某种特殊的经验的陈述或判断,是人们通过 感觉经验所感知到的现象或过程,是关于世界的个别性的判断,
理解名词的内涵。
有的论文提出一个新概念和名词,接着就举出若干事 例来解释,回避规范的界定,这属于概念不清晰,反映著 者对此概念深入思考不够,未发现概念的特征,即种差。
28
容易出现的问题
②种差被忽视,或者描述范围不恰当。
被界定端切合,亦即两者的范围必须大小相等。 种差,顾名思义应该从同一层次的种族间去找特 征属性,而不能从更高层次“属”的属性中去找种差, 更不能从本属种体系以外的其他属种体系去找种差。
事,作者以为把自己观点表达完了就行,读者自然会接受自己心目中 对此概念和名词的界定,不去考察读者诠释和概念化过程的差异。 另一种是由于不了解定义设定的规范而引发出错误。
27
容易出现的问题可概括如下
①以例代定义。如:字典界定为“像英汉词典那样的
书”。以偏盖全,读者无法应用此定义。正确的做法是在 判定种差给出定义后,举出读者熟悉的例子,有助于读者
9
概念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