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小说中的时间意识
在延迟中迷失他乡_浅析卡夫卡_城堡_中的弥赛亚意识
卡夫卡的作品一如其他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样,给人一种说不尽、道不完的余味。
正如加缪所言:“卡夫卡的全部艺术在于使读者不得不一读再读。
它的结局,甚至没有结局,都容许有种种解释,这些解释都是含而不露的。
”而《城堡》作为作者生前未完成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这么一部“没有结局”的小说,充分呈现了一个开放型的格局,被认为是最具“卡夫卡风格”的重要作品。
《城堡》也因其多重而深刻的寓意、荒诞离奇的内容以及言而未尽的结局给读者留下许多“暗渡迷津”,因而被认为是一部“迷宫”式的小说。
《城堡》以一个模糊的名字K为主人公命名。
K是一个“土地测量员”,在一个日暮时分来到城堡下的一个附属的小村庄。
此时K疲惫不堪,等待着来自城堡的消息,然而只等到一个不知道是谁打来的电话,或者是城堡中的官员或者是官员的一个小小的秘书给他的电话,说他可以担任城堡的土地测量员,有什么事他可以问这个小村庄的村长。
等到K去见村长,然而村长又说他们根本不需要土地测量员。
K也收到城堡里一个重要官员克拉姆的信,说K可以担任城堡的土地测量员,但这封信又显得含糊其辞。
K为了找到克拉姆来确认自己的身份和职务,用尽各种手段,包括去勾引克拉姆的情妇弗丽达,但是K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克拉姆。
他自己也一直没有担任他的土地测量员工作,K用尽各种手段始终没有得到城堡的认可。
他只能徘徊在城堡附属的村子里面,但是他也不被村子里的村民们认可,他一心想成为这个村子的村民并在那里结婚生子,但是,这些事情都被莫名其妙地延迟和阻挡。
最后随着小说的戛然而止,K的生活也被永远地放在去城堡的路上。
小说中K不断努力让村子里的人认可自己的身份,想成为村子里的一员,这不禁让人想到历史上犹太人辛勤努力、渴望结束散居流亡而过安定的生活。
来自城堡的消息被不断地延迟,让K在绝望和痛苦中挣扎,正如迟迟不来的弥赛亚救赎一样,让犹太信徒们望眼欲穿却又杳无音信。
虽然人们对于弥赛亚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有些观点却是一致的。
文学作品中的时间与空间意识
文学作品中的时间与空间意识导言:文学作品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再造和再现,其中的时间与空间意识是作者通过叙事方式将读者带入故事世界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时间与空间意识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一、时间意识的表现形式1.1 时间顺序的安排在文学作品中,时间的安排往往不是按照线性时间来进行,而是根据情节需要进行调整。
例如,作者可以使用倒叙、闪回等手法,使得故事的时间顺序更具吸引力,增加悬念,引发读者的思考。
1.2 时间跨度的展示时间跨度的展示是指作者在作品中通过描写人物的成长、变化或社会历史的发展来展现时间的流逝。
通过时间跨度的展示,读者可以感受到事物的变迁和历史的进程,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人物和事件的背景。
1.3 时间暗示的运用时间暗示是指作者通过细节和隐喻等手法,暗示出作品中一段时间的流逝或者人物的经历。
这种方式可以使得作品更加富有层次感,读者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推理来理解故事中的时间线索,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二、空间意识的表现形式2.1 空间描写的细腻作者通过对环境、场景、氛围的描写来营造作品的空间感。
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描绘,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作品所在的地点和环境,进一步投入到故事中。
2.2 空间变换的巧妙运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运用空间的变换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通过改变人物的位置、场景的变化,作者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加深读者对于故事的参与感。
2.3 空间象征的意义空间象征是指通过对特定空间的描写来传递作品的意义或者主题。
例如,作者可以通过描写一个封闭的密室来表达人物内心的孤独感,或者通过描写广阔的天空来表达人物追求自由的愿望。
这种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引发读者的共鸣。
总结:时间与空间意识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们通过时间顺序的安排、时间跨度的展示以及时间暗示的运用,使得故事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层次感。
同时,通过空间描写的细腻、空间变换的巧妙运用以及空间象征的意义,作品的空间感更加真实和丰富。
关于课文探讨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时间与空间意识
关于课文探讨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时间与空间意识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时间与空间意识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产生的一个文学运动,它在文学创作上提出了一系列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实验性的技巧。
在这一运动中,时间与空间意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课文中关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时间与空间意识的内容,并分析其表达方式和效果。
一、时间意识现代主义文学对时间的感知和表达与传统文学有着明显的不同。
传统文学中,时间常常是线性的,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人物经历事件的过程也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来叙述。
然而,在现代主义文学中,时间意识变得模糊不清,充满了不连贯和不确定性的元素。
在课文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时间意识通过以下方式表达:1. 时间断裂:现代主义文学中常常采用非线性的叙述结构,通过将故事的不同片段进行碎片化的呈现,来突破传统线性叙述的束缚。
这种时间断裂的表达方式往往使人感到困惑和迷失,但也更加贴近了人类的真实感受和思维方式。
2. 时间交叠:在现代主义文学中,时间的流动并不是简单的前后关系,而是可以同时存在于不同的时空维度中。
通过叙事的交错和穿插,作者在文本中创造了多重时间存在的感觉,使读者产生错乱和不稳定感。
3. 时间的主观感受:现代主义文学注重表达个体内心世界的体验和感受,时间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时间的感知和经历因人而异,每个人对时间的体验都是独特的。
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和思维流,现代主义文学将时间呈现为个体内心的体验和反映。
这些表达方式使得读者在阅读现代主义文学时常常感到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无常性。
与传统文学中的时间观念不同,现代主义文学通过破坏时间的线性性和连续性,向读者展示了时间的多维度和多样性,使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思考和理解。
二、空间意识空间是现代主义文学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传统文学中,空间往往是一种静态的背景,人物活动发生在其中。
而在现代主义文学中,空间成为了有独立存在和表达力的概念。
浅析卡夫卡《变形记》的表现主义特征
浅析卡夫卡《变形记》的表现主义特征文章来源:其他点击次数:958表现主义文学思潮发端于20世纪的德国,它是由绘画艺术领域扩展而来的。
它在文学理论和批评史上主要是指以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和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阿诺·里德等人为代表的以艺术为表现的文艺理论。
表现主义文学思潮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表现得尤为强大,来自奥地利的小说家卡夫卡便是表现主义小说创作方面的代表。
笔者认为,《变形记》作为卡夫卡最著名的中篇小说,其所变现出的表现主义文学的特征是很值得读者去探讨的。
一、融合对立的元素——现实与非现实、正常人与非人、合理与荒诞的矛盾组合表现主义与印象主义相反,它认为文学并不是像一面镜子似的复制生活,有时经过变形的生活反而更贴近生活的真实。
在小说《变形记》当中,无论是现实与非现实的场景,合理与荒诞的事物,还是正常人与非人都可以共存于作品当中。
这些元素看似矛盾却不损减作品的艺术价值,而且能和谐地融为一统一体。
矛盾的各方并不消除对立关系,却在对立状态中互相抗衡、冲击,比较、映衬,使读者产生非常新奇的审美感受。
《变形记》这部小说便产生了强大的艺术张力,从而增加了作品的审美意蕴。
小说从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开始说起,给全文奠定了一个荒诞的基调。
在现实的世界里,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人变成的甲虫这种不现实的动物却还在小说当中的现实生活里存在着。
作者用写实的手法写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发生的一系列的事,唯有由人变来的甲虫以及它的活动是不现实的。
但是这一切并不会给人造成一种谬感。
作者很巧妙地将人与动物的思想动作结合起来。
格里高尔刚变成虫时,心里面还会想着“起床这么早,”他想:“会使人变傻得。
人是需要睡觉的。
”他始终惦记着他的家人,惦记着他的工作,他忘不了它是一个人。
“接着他让自己靠向附近一张椅子的背部,用他那些细小的腿抓住了椅背的边。
这使得他得以控制自己的身体”,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却还具有人的意识,甚至可以用人的意识控制动物的躯体。
以时间的方式思考存在
以时间的方式思考存在作者:张莉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年第04期在卡夫卡的作品中,时间叙事不仅仅是一种叙事技巧,更多的是一种哲学观念对文本的直接参与。
卡夫卡的时间哲学构成其时间叙事体系内各部分之间的本质性关联。
卡夫卡的时间叙事技巧与时间哲学在根本上具有不可调和的双重性悖反特征。
就时间叙事艺术而言,对立物表现为运动与静止、循环与延宕、断裂与绵延;在更深的时间哲学层面,则是有关永恒与瞬间、艺术时间与日常时间、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行动与徒劳、希望与绝望、存在与虚无。
卡夫卡;时间叙事体系;时间哲学I521.45A001607时间是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的重要命题,甚至可以说,现代派小说在本质上萌发于对传统时间观念的解构。
作为叙事技巧层面的时间,其线性结构逐步趋向立体化,呈现出交叉、多维度、非匀质、多重循环、叠置、悬隔等复杂交织的迷宫特征。
然而,任何创作手法无一不是萌发于创作意识,亦即创作主体对存在和世界的感受和体验,同样,处于叙事表层的时间试验正是基于创作者敏锐的时间意识。
自觉的时间意识经过有意识地提纯、归理与整合,可以建构出独特的时间概念体系,外显于时间哲学。
萨特(JeanPaul Sartre, 19051980)在《〈喧嚣与骚动〉:福克纳小说中的时间哲学》(Time in Faulkner: The Sound and the Fury)一文中指出:“批评家的任务是在评价小说家的技巧之前首先找出他的哲学观点。
显然,福克纳的哲学是一种时间哲学。
”①同样,探讨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的时间叙事,首要的同样是展现隐匿在叙事技巧之下的卡夫卡的时间哲学。
在卡夫卡的小说创作中,叙事的时间艺术是其不可遏制地呈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现象。
然而长期以来,关于这一重要美学现象的研究却一直被学界所忽视,从而显露为一种思考的空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种研究的忽视与思考的空缺至少是双重性的。
简述卡夫卡《变形记》的主旨-定义说明解析
简述卡夫卡《变形记》的主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极具名气和影响力的小说作品,通过描述主人公格雷戈尔·萨姆薇尔的变形来探讨人类存在和社会压力的主题。
故事开始于一个普通的早晨,当格雷戈尔从一个不悦的梦中醒来时,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昆虫,这一变形成为整个故事的起点。
《变形记》中的主要人物格雷戈尔是一个普通的商业旅行员,过着平凡的生活,并以对家庭的责任感而自豪。
然而,他的变形使他无法继续参与日常的家庭和工作活动。
这导致了家庭成员和周围社会对他的隔离和排斥。
整个故事中,格雷戈尔试图寻找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面临着对个人身份和社会期望的挑战。
卡夫卡通过描绘这种变形,探索了人类存在的本质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格雷戈尔的变形可以被视为一个象征,代表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困惑、受困和无法适应的状态。
这个象征性的意象引发了对个体与社会之间紧张关系和人类存在的深入思考。
此外,《变形记》通过揭示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探讨了人类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格雷戈尔的家人和雇主对他的变形反应各异,从不接受到漠然置之。
这种态度的变化揭示了人们对他人差异的体察和反应的不同方式,进一步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态度和对他人的排斥。
总的来说,卡夫卡的《变形记》通过描绘一个平凡人变形后的遭遇,探讨了人类存在和社会压力的主题。
这个故事引发了对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人类对差异的态度以及个体面对困境时的自我发现和变通的思考。
这部小说深入探讨了人性的脆弱性和对他人的态度,给读者带来了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层思考。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变形记》是卡夫卡的经典小说之一,通过描写主人公格里高利·索姆斯的奇特遭遇和心理变化,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社会的异化和个体在社会中的孤立等主题。
本文将按照以下几个要点来简要描述《变形记》的主要结构。
首先,《变形记》的故事情节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从《变形记》中看卡夫卡的后现代创作特征
文学之光ENXUNZHIGUANGW12 Mar. 2016 MAGAZINE从某种程度上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一直被公认为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家,但是,随着人们对后现代主义作品的认识,发现卡夫卡作品中也带有后现代主义的色彩。
为此,本文笔者便以《卡夫卡》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进行分析,以此更好地加强对作品的认识。
一、前言从某种程度上看,后现代主义的时代,卡夫卡也是后现代主义的先驱,在精神、思维方面等方面与后现代具有相通的,若是我们从后现代的视角出发,或许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卡夫卡的作品。
二、《变形记》中的人物形象零散化表达(一)主体的死亡在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中,主体已经逐渐丧失了中心地位,没有追求绝对和真理,更没有改变现实生活中的乌托邦冲动,作为主体的人物,已经逐渐消失了。
在《变形记》中,一开始便写道格里高尔一早上便醒来了,逐渐发现了自己已经变成大甲虫,并且对于自身的行为已经不能受到控制,作为主体中的格里高尔已经死亡了,与现实之间没有联系了,但是他没有对自己的表现很关心,而是马上联想到自己的差使,那就是人必须要要足够的睡眠。
在笔者看格里高尔的人物形象,他长期忙于工作,因为担心被老板责罚,对于生病都不允许,他只是机械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在他的眼中,日常生活没有了任何的工作、工作职责,这样的生存使得人无疑是像物体一般存在,而且,在小说中,很多次都写到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在他的眼前进行晃动,而这种甲虫的小腿就是日常生活的琐事,最终使得格里高尔的生命逐渐走到尽头。
(二)历史断裂的分析从某种程度上看,历史的断裂,这是后现代主义小数中对于主体意识消亡的一种特征,并且随着作品人物主体性的消弱,使得其历史感逐渐蜕变。
在历史感的消失后,便引起了后现代时间意识的变化。
而且,从现在是过去发展,并逐渐呈现出来的结果,但是,在后现代的时间意识中,历史感的逐渐消失已经打断了时间的连续性,过去和未来从时间上的链条上逐渐消失。
海边的卡夫卡读书心得
海边的卡夫卡读书心得•相关推荐海边的卡夫卡读书心得(精选22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读书心得好好记录一下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书心得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边的卡夫卡读书心得(精选2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边的卡夫卡读书心得篇1小说《海边的卡夫卡》由奇数章和偶数章两个故事交替展开。
奇数章讲述一名叫做田村卡夫卡的少年,于十五岁前夜离家出走的故事;偶数章以一名叫做中田的老人为中心展开,讲述了其奇异的遭遇。
奇数章用写实手法讲述卡夫卡的故事,偶数章用魔幻手法表现中田的奇遇。
初读这本书时,还是在上高二,读完只是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及得到一些难以名状的感触。
再次翻开,读完,晦涩感似乎少了一些,故事也稍稍清晰了一些。
如村上春树在序言中所说:“田村卡夫卡君的许多部分是我,又同时是你。
”田村卡夫卡君只不过是以极端的形式将我们十五岁的实际体验和经历过的事情作为故事承揽下来。
先说田村卡夫卡,“卡夫卡”在捷克语里的意思是乌鸦,对应书中那个叫乌鸦的少年,也就是卡夫卡自身深处的意识。
为了摆脱父亲对他“弑父辱母”的诅咒,为了寻找母亲和姐姐,为了逃离那个正在被损毁的地方,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于十五岁前夜离家出走。
卡夫卡的父亲虐杀猫君,收集猫的活灵,用来做成笛子,其隐喻便是灵魂的禁锢者。
卡夫卡的离家出走是其对自由的追寻。
中田君代卡夫卡杀掉琼尼·沃克,也就是卡夫卡的父亲。
后来卡夫卡在其打工暂住的图书馆提出了馆长是其母亲的假说,并与其交媾。
再到后来,卡夫卡在梦中与樱花有染。
在梦境与现实之间,卡夫卡一步步地去验证了父亲的诅咒。
在诅咒应验后,选择了走入森林深处的卡夫卡进入了“彼世”。
卡夫卡与俄狄浦斯王承受着相似的诅咒,但与之不同的是俄狄浦斯王在命运面前奋起抗争,但在命运的安排下又不得不接受诅咒。
而卡夫卡为了让诅咒结束或是说用别样的方法挣脱这个诅咒,选择了去接受诅咒。
书中将命运比喻成沙尘暴“穿过猛烈的沙尘暴,穿过形而上的,象征性的沙尘暴······从沙尘暴中逃出的你已不再是踏入沙尘暴时的你。
卡夫卡《变形记》
我们对传统小说的阅读最惯常 的思路即按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 节、环境来展开阅读。在传统的小 说中,最讲究人物形象的塑造、性 格的刻画。一部小说价值的大小就 看其是否提供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 象。可在《变形记》中,我们并没 有看到有哪些强烈的令人难忘的个 性留下来,人物几乎都湮没在一片 荒谬、冷漠之中。
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 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 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背景链接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 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黑暗的现实、痛 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 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 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 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 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 性的社会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 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小说阅读的魅力往往就体现在加速与减速的交 织,一张一弛,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叙述与描写 是控制小说速度和产生故事波澜的法宝。
叙述腔调:叙述者流露出的感情色彩、 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化的特征;它或多 或少带有作者的影子和烙印,与小说或作者 的风格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腔调即风格。
例如,伍尔夫小说的睿智与抒情,海明 威小说的内敛与沉潜,芥川龙之介小说的深 刻与蕴藉,鲁迅小说的幽默与深刻,余华小 说的冷峻与悲悯……
问题探究
3.小说在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时,进行心理描写 的手法有哪些?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有什么特征?
[明确] 小说用内心独白、回 忆、联想、幻想等手法来表现 人物的心理活动。
卡夫卡的小说是如何在荒诞的情节中体现真实的社会内涵
卡夫卡的小说是如何在荒诞的情节中体现真实的社会内涵导语:卡夫卡是20世纪著名的作家,他生前只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业余作家,可是等他去世很多年后,他的作品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
他的小说具有独特的风格,他使用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展现了现代人的异化现象。
他开创了新的文学思潮,被很多新的文学流派奉为文宗。
一、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点卡夫卡的小说突破了传统小说的模式,但是和现实主义小说也具有很大的区别。
卡夫卡的小说情节带有明显的荒诞色彩,在故事中,并没有明确地交代出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身份,并且故事发展不受到时空的限制。
同时,小说的气氛也扑朔迷离,厄运往往没有预告和铺垫,就突然降临到了主人公的身上。
主人公经常会被一些莫名奇妙的麻烦给纠缠住,并且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都无法摆脱掉这个麻烦。
为了解决麻烦,主人公往往会进行长时间的努力,但是与主人公想象的不同,这些麻烦怎么努力都无法解决,甚至还会遇上更多的荒诞的麻烦。
主人公最后都会陷入孤立无援的绝望境地,并且最后的结局也以悲剧而告终。
从艺术上分析卡夫卡的小说,我们会发现他的小说情节并没有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人物性格的描写也比较单薄,甚至缺乏发展变化。
环境描写也缺乏准确性和具体性,也没有生动的景物描写。
但是这些荒诞的事件使得小说带有强烈的神秘色彩。
而作者平淡、滞重的语言风格,更是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卡夫卡还在世的时候,人们并没有十分重视他的小说。
他去世很多年之后,人们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才逐渐意识到了,卡夫卡的小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新颖创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卡夫卡的小说在荒诞的表面之下,具有深刻的寓意。
小说主人公孤独、失落、恐惧感受,真实地再现了现代人的困惑感与危机意识,具有引人发省的力量。
卡夫卡的小说大多数都是寓言式的小说模式,这一类的小说并不要求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面,但是要求小说中要包含有深刻的内涵。
在卡夫卡的理解中,世界是荒诞而绝望的,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都是被某种巨大的力量和权威笼罩着。
时间:现实和异化之门的打开者——《变形记(节选)》中时钟意象解读
时间:现实和异化之门的打开者——《变形记(节选)》中时钟意象解读摘要:《变形记(节选)》中的时钟反复出现,与人物的异化和命运无形当中产生了密切的关联。
时间的流驶是无情的,但是又是惊警的。
格里高尔的生活被时间控制了,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权;心灵被时间锁住了,陷入了孤独和无助;而家庭、社会中也无法给他关心和交流,最终让他成为“失语者”,在时钟的敲击中,逐渐陷入绝望。
关键词:时钟时间现实异化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下册课文《变形记(节选)》中,时钟这一意象多次出现,催促着门内变形成为甲壳虫的主人公格里高尔依旧在现实工作的紧迫中思考行动,引出了门外格里高尔家人、协理依次出场。
时间,成了现实和异化之门的打开者。
门外是冷酷的现实世界,门内是孤独的异化甲壳虫,时钟催促着这扇门打开,也警醒着属于自然的甲壳虫一旦触碰现实社会,必然寸步难移,悲剧终了。
一、生活被时间牢牢掌控时钟,意在表明格里高尔的生活被时间牢牢掌控。
时钟的敲响在文中不断提及,爸爸、妹妹、妈妈、协理等一系列与主人公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物陆续登场,推动者小说情节的发展。
生活被时间牢牢掌控,而不是自己牢牢掌控时间。
格里高尔的悲剧在时钟的紧迫下,逐渐拉开序幕。
1、生活被时间牢牢掌控,挤压了私人生活空间在时钟的紧张与格里高尔安静的放松之间,我们能够感受格里高尔疲惫的心灵,虽然他还在机械的思维着今天的工作,完全没有顾得上自己的身体所产生的变化。
故此,在格里高尔挪动身体下床前的安静中,外部时间在飞快变化。
在封闭的空间内,格里高尔的内心非常简单——除了工作还想着工作。
在房间外的催促其实也还是工作,在这紧张跳动时间的间隙内,格里高尔的安静无疑是放松的甚至是享受的,至少内心还留有一片安宁,可以看看窗外的风景。
纷繁内卷的社会,作为一名小职员可怜而无奈。
社会生活的侵占与自然生活的缺失,公事吞噬着私人的生活空间,格里高尔的异化正是无力改变的体现。
2、生活被时间牢牢掌控,造成内心无处安栖格里高尔时间相当紧张,从凌晨四点开始到早上七点都有工作安排,无论是赶火车还是谈客户,一直在奔走忙碌。
意识流小说中的时间与空间表现方式分析
意识流小说中的时间与空间表现方式分析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小说流派,以心理描写和意识流的方式呈现人物内心的思想、感受及其变化,重视表现人类意识和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
其中,时间与空间表现方式成为其独特的特征,下面将从这两个维度对意识流小说进行分析。
一、时间表现方式时间是意识流小说构建意识维度的关键因素,是反映人类内心变化的重要维度。
因此,意识流小说在时间表现上往往将人物的思想、意识,并列于事件、行动之前,利用记叙、回忆、凭空想象等手法,构建出一种非线性的时间感受。
其中,时间跨度和时间流逝是其独特的时间表现方式。
时间跨度时间跨度是指意识流小说中从一个事件到另一个事件之间的跨度,有时会出现由一个事件引发的想法不断往回扯到过去发生的事情。
在《独唱团》中,谷崎润一郎将主人公竹久夢二一天中的经历,都深入其内心,将其自己心理描写和动作严格对应,刻意追逐着自己的想法,展示了时间和精神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利用回忆的方式,回顾了李斯达德的历史、国家和宗教的发展,整个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
时间流逝时间流逝是指意识流小说的时空感受是动态的,意识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类似流水一般。
在《华丽的贾福琪》中,卢梭表现了人物状态的变化和时间流逝的感受:从生理上描述了角色发病与逐渐恢复健康的过程,从情感上展示了主人公对现实的认知态度变化。
在《飘》中,玛格丽特·米切尔将空间虚拟化,用时间、人物、感受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展示了思想的流动,情感的变化,时间的呼之欲出。
二、空间表现方式空间是意识流小说另一个表现深层人类意识和情感的维度,一方面,作品更强调了心理空间的深度和复杂性;另一方面,虚拟空间的构建也为作品带来了强烈的想象力和写作灵活性。
心理空间心理空间是意识流小说中的一个核心观念,指的就是人类内部的心理情感空间。
在《阿尔托莫魔戒》中,托尔斯泰巧妙地使用了人物内在的想象之力,为读者营造出一种非常真实、直观、生活化的情境。
卡夫卡最经典的十句话
卡夫卡最经典的十句话《卡夫卡最经典的十句话》弗朗茨·卡夫卡,捷克著名小说家,被誉为20世纪文学的巨匠之一。
他的作品深刻地探讨了存在、宿命、异化等主题,为文学世界贡献了许多经典之作。
以下是卡夫卡最为经典的十句话,这些语录展现了他对生命、人性以及社会的独特见解。
1. "人只有独自一人时,才是真正的人。
"这句话体现了卡夫卡对孤独与个体存在的思考。
他认为,人在孤独中能够更真实地面对自己,找到内心深处的真实本质。
2. "时间不仅是一种概念,而是一种必然。
"卡夫卡对时间的理解超越了常规,他将其看作一种无法逃避的力量,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命运是一场不断重复的梦,而我们却无法醒来。
"卡夫卡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沉思,人生如同一场梦境,却难以摆脱其中的纠结。
4. "存在是一种无法回避的责任,我们生而为人,就注定要面对生存的压力。
"他强调了存在本身是一种责任,而人类生存的过程中必然面对各种压力与挑战。
5. "沉默是一种最强大的呐喊。
"卡夫卡通过这句话传达了对于沉默的深刻理解,有时候,不言而喻的沉默更能传达出内心的真实声音。
6.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无法触及的黑暗。
"他揭示了人性深处的复杂性,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无法言说的阴影与矛盾。
7. "理解是一种奢侈品,很少有人能够承受得起。
"卡夫卡对于理解的看法强调了其珍贵性,因为在人际关系中,理解是一种难以获得的宝贵财富。
8. "寻找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旅程,而不是目的地。
"这句话表达了对于探索与寻找的态度,强调了过程中的收获与体验远比结果更为重要。
9. "真正的自由是认清自己的局限并接受它们。
"卡夫卡对自由的理解不是摆脱一切束缚,而是在认知自己的基础上找到一种内在的宽容。
10. "思考是最危险的事情,也是最宝贵的事情。
从叙述视角切换角度解读《海边的卡夫卡》性描写
从叙述视角切换角度解读《海边的卡夫卡》性描写作者:魏紫荆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7期摘要:《海边的卡夫卡》中田村卡夫卡与佐伯多次交合并在梦中“奸污”樱花。
但在性过程描写中,叙述视角并非从一而终,而是经过了“你”“我”的多次切换,理解叙述视角的切换对了解主人公的心理呈现与发展、性描写的内涵以及主题揭示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文本细读与比较,对小说性描写转叙位置进行分类并作原因效果探析,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关键词:《海边的卡夫卡》;叙述声音;自我意志;暴力作者简介:魏紫荆(1997.9-),女,山东淄博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2叙述视角指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它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的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
视角的转换意味着要改变读者看世界的方式,从而营造出虚实相交的效果。
[1]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田村卡夫卡线(开头章与奇数章)章中,小说内容基本以“我”第一人称叙述,以卡夫卡的视角看待身边发生着的一切。
但在部分性过程描写中,叙述视角进行了切换,叙述声音发出者变得扑朔迷离。
笔者认为叙述人称的切换不仅使该小说呈现出别致的艺术效果,同时影响着情节发展并有一定的主题暗示意义。
一、卡夫卡与佐伯的性过程描写“我”对假设上的母亲女性佐伯很有好感,甚至后来深深恋上她(恋到不知自己恋的是十五岁的少女佐伯还是近五十岁的现在佐伯)。
但是性行为刚一开始,第一人称视角就瞬间被切换为第二人称的抒写,读者从跟着卡夫卡感知佐伯的气息,瞬间变成一个第三者从外面静静看着卡夫卡与佐伯的交合。
以一种客观的从外部切入的角度观看并叙述,而不继续写卡夫卡的主观感受。
为什么?笔者认为是因为村上的这段性描写并非要表达卡夫卡对佐伯性的渴求与接受,而是表达卡夫卡与别人尤其是所爱之人建立联系时的被动性。
性描写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屡次出现,但它的意义早已不单纯是性,更象征着人物与人物彼此之间的深层对话体认与理解。
存在“何”在:昆德拉小说中的时间之思
2 0 年第 4 06 期
No. 2 06 4, 0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 u n l fF y n a h r l g ( o il ce c ) o r a u a g Te c esCo l e S ca in e o e S
人 , 且将她 一同赴死 ” 并 。然 而 ,在 这 之 前 他 仅 仅 见 了 她 一 “ 面 ” 一 次 无 意 识 的 “ 小 的 玩 笑 就 使 他 选 择 了这 样 一 个 毫 无 j 小 机 缘 的可 怜 的 乡 间女 招 待 , 然 作 为 他 的 佳 人 伴 侣 , 入 生 竟 进
总 第 1 2期 1
Su No. 2 m 11
存 在“ " : 何 在 昆德 拉小 说 中的时 间之 思
陈 虹
( 京师范大学 , 苏 南 江 南 京 2 0 4 ; 陵 学 院 , 徽铜 陵 10 6 铜 安 2 40 ) 4 0 0
摘 要 : 时 间 ” “ 问题 是 西 方 存 在 主 义 哲 学 中 最 为 核 心 的 问题 , 为 以勘 探 “ 在 ” 己任 的 现 代 小 说 家 , 兰 ・ 作 存 为 米
昆 德拉 也 表 示 出对 “ 间 ” 高度 重视 , 小 说 中他 对 “ 然 ” “ 朽 ” “ 春 ” 时 间 命题 进 行 哲 理 意 义 上 的 阐 发 , 时 的 在 偶 、不 、青 等 以 此 表 达 对 人 类存 在 境 况 与 意 义 的思 考 。 ,
关 键词 : 间; 时 存在 ; 然; 偶 不朽 ; 青春 ; 永恒轮 回 中图分类号 :1 64 I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3 0 2 0 ) 4 0 8 3 1 0 —4 1 (0 60 —0 3 —0 然 因素在人 的一生 中所起 的戏剧 性作 用 : 马斯与特里莎 的 托 相识不过是六次 “ 偶然” 的结 果 :七年 前 , “ 在特 丽莎 居住的城 市 医院里偶然发现 了一起疑难 的脑膜 炎 , 了托 马斯所在的 请 科主任急诊 。但是 , 出于偶然 , 科主任犯 了坐骨神经痛病 , 动 弹不得 , 于是派托马斯带他到这家外省 医院 。城里 有五 家旅 馆, 可托 马斯 又出偶然 , 在特里莎打工 的那 家下 榻 。 还是出于 偶然 , 再乘车回去前一段时间 , 于是进 了旅馆 的酒吧 。 特里莎 又偶然当班 , 偶然为托 马斯 所在的那桌客人提 供服务 。【 ” 对 于托马斯来说 , 是一个 “ 她 被放在树脂深覆 的草 筐里 , 顺水 漂 到他床 榻之岸 的孩 子 , 因为她 , 他忘记 以前生活 中的任 何 使
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时间叙事与意识流派
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时间叙事与意识流派在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时间叙事和意识流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一直以来都是文学作品中探讨的焦点。
然而,在现代主义小说中,时间叙事和意识流派的运用变得更加突出和复杂。
本文将探讨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时间叙事和意识流派的特点和影响。
在传统小说中,时间叙事通常是按照线性结构展开的。
故事从开始到结束,时间的推移是逐渐进行的,读者可以清晰地感知到时间的流逝。
然而,在现代主义小说中,时间叙事变得模糊、错综复杂。
作家不再按照传统的线性结构来叙述故事,而是使用非线性的叙事方式。
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时间跳跃、重复和交错,使得读者不再能够轻易地跟随故事的发展。
这种非线性的时间叙事方式给读者带来了挑战,需要他们以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解读故事。
意识流是现代主义小说中另一个重要的特征。
它是一种以人物内心的思想、感受和意识为中心的叙事方式。
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作家可以更加深入地刻画人物的个性和心理。
詹姆斯·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巧妙地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主人公们的内心世界。
无论是畅快淋漓的蒙他讷喜剧舞台,还是正面临人生反思的斯蒂芬,读者都能够通过他们的思维流程来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
这种深入的描写方式使得作品更加富有现实感和真实性。
时间叙事和意识流不仅仅是现代主义小说的特色,它们也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主义之后,很多作家都借鉴了时间叙事和意识流的手法,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例如,威廉·福克纳的作品中也经常出现时间跳跃和非线性叙事的手法。
通过这种非传统的叙事方式,他成功地传达了作品中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类似地,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也以意识流的形式展现故事,她通过内心世界的描写,成功地呈现了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总结来说,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时间叙事和意识流派展示了一种对传统叙事方式的质疑和挑战。
通过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和深入的意识流描写,作家们探索了更加复杂、多变的叙事形式。
《时间的礼物》:意识流小说中的时间与记忆的编织
时间的礼物:意识流小说中的时间与记忆的编织引言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中独特的一种写作风格。
在这样的作品中,作者通过展示角色内心的思想和感受,来呈现复杂且流动不定的时间与记忆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以《时间的礼物》为例,探讨意识流小说如何透过时间与记忆的编织,展现出独特而精妙的叙述方式。
1. 意识流小说简介1.1 定义意识流小说是一种以人物内心活动为基础的叙事形式。
它模拟了人类思维和感知方式,在笔触上实现了连续、杂乱、非线性和隐喻等表达手法。
### 1.2 起源与发展意识流小说起源于20世纪初期,并迅速发展成为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重要的分支。
包括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威廉·福克纳等作家都对这种写作风格有着重要贡献。
2. 时间与记忆在《时间的礼物》中的编织2.1 时间的非线性表达在意识流小说中,作者常常突破传统叙事的时序,通过插入回忆、闪回和前瞻等手法来展示时间的多变性。
《时间的礼物》中也不例外,读者可以感受到时间在作品中如潮水般涌动,交织出错综复杂的情节。
### 2.2 记忆的碎片化描写记忆是人类思维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意识流小说中被特别强调和丰富地展现。
《时间的礼物》中经常出现散乱、模糊、不完整甚至互相矛盾的记忆片段,这种叙述形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人物内心体验和情感起伏。
3. 时间与记忆编织所带来的效果3.1 真实感与沉浸感意识流小说实现了对角色内心世界深入挖掘,并以纷繁复杂而真实性格呈现给读者。
《时间的礼物》通过其非线性和碎片化的叙述方式,让读者与人物共享情感和体验,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 3.2 反思与启发时间与记忆的编织为读者提供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理解途径。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被迫思考角色行为和决定背后的原因,进而反思自身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结论《时间的礼物》通过意识流小说这一独特叙事风格,巧妙地编织了时间与记忆之间错综复杂而又深刻的关系。
卡夫卡《城堡》的时间主题
卡夫卡《城堡》的时间主题作者:周滢王芳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6期摘要:在《城堡》中,无处不存在着令人感到荒谬不适的时间问题。
卡夫卡用主人公对时间不合常理的安排、神秘消失的下午和自相矛盾的客观存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庞大的权力机构,带领我们不断去深思、去认识这个世界。
关键词:卡夫卡《城堡》时间荒诞作为卡夫卡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无论从艺术上还是从思想上来看,《城堡》毫无疑问都是“卡夫卡式”的典范。
由于它的未完成性和作者临终前“孤独、痛苦、恐惧”的精神状态,历来有无数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城堡》,试图通过此书理解作者矛盾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
时间作为连接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事件之间的纽带,在小说创作中通常都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是小说情节中最有活力、最敏感的因素。
作家们对自己的小说在时间艺术上的不同处理,往往能产生奇特的效果。
本文就将从时间角度切入,来探究时间问题带给文本的荒诞感。
一、作息的不正常与人类的有限性虚构作品中的时间,首先是指作品中故事发生所需要的时间。
根据卡夫卡的设想,《城堡》故事的时间,总共是七天。
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K.消耗在与《城堡》里的其他人物的长篇对话上的时间占去了他在村里生活时间的一大半。
这种设置在通常的小说里几乎是看不到的。
他在故事时间的前三天里,有丰富的行为动作,主要就是绕着城堡打转(城,11)、就许可证和助手的问题打电话(城,19-20)、收到第一封信并跟着信差回家(城,21)、到贵宾酒店与卖啤酒的姑娘做爱(城,33-39)等。
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努力以各种方式找到进入城堡的突破口。
但到了第四天,K.开始把大把大把的时间都消磨在冗长的对话里,原本积极寻求进入城堡的办法的态度变得越来越消极,导致原本就渺茫的机会变得更加渺茫。
虽然有论者说卡夫卡生前曾对挚友马克斯·布洛德透露过《城堡》的结尾大致是K.仍不懈进行斗争,直到精疲力竭,奄奄一息之时——这已经是第七天了,此刻城堡终于传来允许他在此地居住和工作的消息。
现代“时间”
博尔赫斯的“时间”
《交叉小径的花园》:从表面上来看,这很 似一篇间谍小说,它讲述了一战期间在英国 为德国当间谍的主人公俞琛在同伴被捕、自 己被追杀的情况下,为了把重要情报告知德 国上司,而不惜杀死汉学家阿尔贝的经过。 故事的讲述又以俞琛被捕后狱中供词的方式 展开,且以欧洲战争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的 推迟为切入点,引人入胜。但作者真正的意 图却在于阐述自己的时间观念,所讲的故事 ,只不过是自己的时间观念的一个例证。
窗框的影子显现在窗帘上,时间是七点到八点之间,我又 回到时间里来了,听见表在滴答滴答地响。这表是爷爷留下 来的,父亲给我的时候,他说,昆丁,这只表是一切希望与 欲望的陵墓,我现在把它交给你;你靠了它,很容易掌握证 明所有人类经验都是谬误的归谬法,这些人类的所有经验对 你祖父或曾祖父不见得有用,对你个人也未必有用。我把表 给你,不是要让你记住时间,而是让你可以偶尔忘掉时间, 不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时间上面。因为时间反正是征服不了 的,他说。甚至根本没有人跟时间较量过。这个战场不过向 人显示了他自己的愚蠢与失望,而胜利,也仅仅是哲人与傻 子的一种幻想而已。
普鲁斯特的心理时间
小说在回忆中建构的不是一个有顺序有因果 的故事时间,而是一种心理时间。
倒退着,回到过去,在过去的时间中寻找到 了幸福,并确证了自我。
柏格森的时间哲学:时间是人类直觉性的内 在的“绵延”。
福克纳的“时间”
《喧哗与骚动》:小说讲述的是南方没落 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游 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 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 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 方淑女身份而恨疚交加,竟至溺水自杀。 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 ,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力。本书 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 堕落展开,最后则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 三部分的“有限视角”作一补充,归结全 书。小说大量运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 流手法,是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现代派小 说的经典名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键词 : 夫卡 ; 间意识 ; 卡 时 存在 ; 体验 时 间作 为一 种哲学 范 畴 , 是 客观事 物 存在 的 既 基础 , 又是 客观 物质运 动 的方式 。 在胡 塞尔 的《 内在 时间意 识现象 学 》 , 将 时问分 为 “ 中 他 内在 的时 间” 、 “ 客观 的时 间” “ 界 的时 间”Im。 谓 “ 、世 I )所 K P 内在 的时 来 自他 的 内心 世界 ,罗杰 .口 蒂在评 价卡 夫 卡的 力洛 创作 时说 :对 卡夫 卡来说 , “ 艺术表 现是 他 内心世 界
社 ,9 8 19 .
[1 4卡夫卡. 卡夫 卡中短篇小说集【 ] M. 上海 : 上海译文 出版 社 ,
20. 0 6
『1= . 57恒 时间性 : 自身与他者一 从胡塞尔. 海德格尔到列维纳
斯【 . M】 南京 : 江苏人民出版社 ,0 8 20.
( 责任编辑 : 王天保 )
8 9
研究生论坛
语文知识
21 0 2年第 2期
是 K仿 佛存在 于不 真实 的幻境 中。
留着小 孩子 一样 的心态 。这 是环 境 对人 的压 迫 , 人
《 乡村医生》 , 中 乡村医生半夜 出诊 , 没有出行 工具 , 毫无希望 , 却无 意间在猪 圈里发现 了两匹高 头 大马 。这时 , 马驾着 “ 子便 向前 跑 了 , 车 就像 木 头 在潮水中漫游那样” 医生“ 。 所有的感官都在狂风暴 雨 的侵 扰下没什 么反 应 了” “ 这也 只是 一刹 那 的 ,但 功夫 , 因为我已经到那儿 了, 病人 家的院门仿佛就 在我 家的 院门 口开 着 呢。” 是 当医生 诊病 后要 迫 可 切地逃 走 时 ,原来 风驰 电掣 的马 车竞 慢如蜗 牛 , 时 间在此 刻无 限地延 宕下 去 , 加深 了焦 虑 的程 度 。而 此时医生赤身裸体 , 皮大衣挂在马车后面 , 他却无 法 够着 , 治 愈 的病 人 一个 个在 他 身 边经 过 , 没 他 却 人 伸 出援 手 。时 间 的延 宕 反而 造 成一 种 空 间 的凝 固, 医生 面 临 的是 一 种 无 限接 近死 亡 的胶 着 、 搁 悬 状态。 这种 内心的时间体验仿佛只有在梦中才会实 现。 按照心 理学 的说法 , 梦 中 , 们经 历 的是 潜 意 在 人 识 中的 自我 , 们 日常生 活 中没有 机会 表 现 出来 是人 的 自己。我们潜 在 的焦虑 在梦 中会 被放 大 , 以更 并 明确 的形 式表 现 出来 。 卡夫 卡让 医生从 实 际的 日常 生 活 中走 出来 , 在梦 中实 现真 正 的 自我 。通 过这 种 时 间体 验 , 表现 了人 的生 存境 遇 的虚幻 和人 被 小说
的投影和客观化 , 使这个看不见的世界变得可以看
见 。” 5 【 5 珊・这种 内在 的时间 意识并 非 是缺 乏提示 的 ) 时间倒 置 , 不是 如意识 流 般 的时间 先后 可 以互 相 也
间” 即根据主体 自身的体验去把握时间, , 亦可称为 主观 时间 。可 以说 , 学作 品 中 的那 些关 于 时 间 的 文
收 稿 日期 :0 2 4 3 2 1— —
感受只是一两个钟头 , 而客观上却 已是从早晨到暮 色降临。这种时间体验 ,让人感到 K的迷茫与无 助, 也让 人感 到城堡 的庞 大 和神秘 。更耐人 寻 味 的
作者简介 : 文荟 (9 8 )女 , 邢 17 一 , 内蒙古包头人 , 集美 大学文学院 比较文学与世 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体验 和 感 悟往 往 都 与这 种 “ 内在 的时 间 ” 有着 密 不 可分 的关 系 。 卡 夫卡 在 他 的小 说 中就 对 时 间 表 现 出 了独 特 的体验 和感 悟 , 他往往 把对 时 间 的感受 同人 的境 遇 联 系起 来 , 深刻 地揭示 出人 存在 的荒谬 和被 异 化 的 情形 , 而对人 的存 在进 行哲 学化 的思 考 。本 文试 进 从虚幻的时间和现实的时间两个方面来谈谈 卡夫 卡小说 中的时 间意识 。
参考 文献 :
【] 1 胡塞 尔. 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 [ . M】 北京 : 华夏 出版社 ,9 9 19 .
【】 。 ‘ 2爱 莫 福斯特著 , 苏炳文译_、 面面观【 . : /说 J M] 广州 花城出
版社 ,9 4 18 .
[ 罗杰 ‘ 洛蒂. 3 ] 加 论无边 的现 实主义[ . M] 天津 : 百花文艺 出版
临近 。
时 间 问题 是人 存 在 的核 心 问 题 。海 德 格 尔 曾 说 :对时 间进行 阐述 , 明任何 一种 存 在之 理解 都 “ 表 必 须 以时 间为 其视 野 。 ” 卡 夫卡 小 说 中 的时 间 圈 意识 正表 明 了他 对 生命 存 在 的看法 , 把对 时 间的 他
异 化 的本质 。 二 、 实的时 间 现
异 化 了 , 能按照 正常 的过 程完成 人 的成长 。 不 在 《 条狗 的研究 》 , 狗带着 天 真 向成 年 狗 一 中 小
发问, 得到 的 回答 却是 沉默 。 我 ” “ 现在 已年老 , 回忆
狗类 的生 活却 “ 只看 到 衰败 ” 因为 年青 的狗 “ , 已经 有 了一颗 相 当老 的狗 的心 灵 了 ” 。年青 的狗 的 唯一 的雄 心壮 志是要 变成 老狗 。 我 ” “ 对整 个 狗类进行 审 视 ,发现 今天 的狗 比早先 一代 还要 失 落和退 步 , 以
卡夫卡小说 中的时问意识
卡夫 卡小说 中的时间意识
邢 文 荟
( 集美 大学文学院 , 福建 厦 门 3 12 ) 6 0 1
摘
要 : 夫卡 在 小说 中对 时 间表现 出异样 的感 悟 和独特 的体验 , 往往把 对 时间的感 受 同人 的境遇 卡 他
联 系起来, 揭示存在的虚幻和不真实性。关注卡夫卡小说 中的时间表达有助于深入理解卡夫卡小说的
一
、
虚 幻 的时 间
卡夫 卡小说 中的时 间意识 既不 同于传 统小 说 ,
也不同于现代派小说的意识流 。 传统小说按时间顺 序来 安排 事件 的叙 述 , 然叙 述 中 的时 间顺 序 为 因 虽 果关 系所 掩盖 , 但小 说整 体 的时 间线 索是 清晰 明 白 的 ,它们或以事件的发生时间为顺序安排情节 , 或 先写结尾再回述 , 或从中间写起 。 传统小说中, 由于 作家对 时间有 明确 的交代 ,对倒叙 插 叙有 提示 , 因 此 时 间是 有序 的 。意识 流 的小 说 常把 人 在 过 去 、 来 或现在 的某 个 时刻相 互倒 置 、 未 互相 渗 透 , 并 以此 展现 人物 的 内心体验 。 种意识 的流动 常使读 这
一
渗透。在他的小说 中, 时间大致是清晰可循 的。如 《 变形记》 中:一天清晨” “ “ ,时间已经六点半了” , “ 都快到六点三刻 了”“ ,都已七点 了”“ ,直到黄 昏时 分” “ ,直到深夜”“ ,第二天凌晨” 城堡》 “ 。《 中:K到 村子的时候 , 天色 已经很黑了” 《 。不幸》 “ 中: 那是十 月一天的傍晚” 揭穿拙劣的骗子》 “ 。《 中:晚上将 近十点 钟 ” 《 。 判决 》 :那是 春 暖花开 的季节 , 中 “ 在一 个 星期 天 的上午 ” 总 之 , 夫卡小 说 中的时 间看上 。 卡 去让人 清楚 明 白 , 有先 有后 , 有迹 可循 。 读者 深入 但 阅读小 说后 ,就 会感 到这 些时 间 明显缺 乏客 观性 。 卡夫卡 的 时间意 识既是 他 心灵世 界 的展 现 , 是 日 也 常生活带给他的切身体验。 他在 日 记中写道 :两个 “ 时 间走 得 不一 致 , 内心 的那 个 时 钟发 疯 似 的 , 者 或 说着了魔似 的, 或者说无论如何 以一种非人的方式 猛跑 着 ; 部 的那 个则 慢腾 腾 以平常 的速度 走着 。 外 ” 他在小 说 中就展 现 了两种 互相 矛盾 的 时间意 识 , 内 心的时间与客观外在的时间不一致 。在《 城堡》 中, 土地测量员 K在去往城堡的途 中,在大路拐弯的 “ 地方 , K认 出来他 们 已经离 客 栈很 近 了 ,看 到暮 色 已经降临, 他感到非常奇怪 。难道他跑 了一整天了 吗? 照他估计 , 那至多不过一两个钟头, 他出门的时 候, 还只是早晨 , 他没感觉到他需要吃什么东西 , 只 不过 是短 短 的一段 时 间以前 ,到 处都 还是 白昼 , 可 是 现在夜 幕 已笼 罩在 他 们头 上 了 ” 。m K的 内心
前的狗讲真话 , 而今 ,真话 ” “ 不知道到哪儿去了。 狗 类 如今 已失去 了年青 一代 的 真诚 和激 情 , 变得 沉默 不语 、 喜欢发 问 , 不 变得麻 痹 、 软弱 无 能 。狗 类 在漫 长 的时光 中没有 新 的追求 , 只求 变 老 , 年老 是 自 而 然而然的过程 , 是不需要企求就能达到的。卡夫卡 常用动 物 的处 境来 象征 人类 的生存 境 遇 , 有时 更将 自己的感 情 转移 到所写 的对 象上 。 卡夫 卡要揭 示 的 是, 随着 时 光 的 流 逝 , 是 一 代 比一代 进 步 , 不 而是 “ 毫无 称道 之处 ” 。科学 的进 步越 来越 快 , 以为 这 他 不值得 称颂 , 因为这预示 着 某种 死亡 也越 来越 快 地
者感 到 时间不 确定 , 间的倒 置 或断 裂是 没有 提示 时 的。这种 意识 流使 时 间混 乱 和主 观化 , 是读 者 经 但 过思 考 排序可 归 纳整理 出一 张有 先有 后 的时 间表 。
如意识流小说家伍尔芙的《 到灯塔去》 及乔伊斯的 《 尤利西斯》 莫不是如此。 卡夫卡小说 中的时间意识
感受同人 的存在境遇联 系起来 ,通过其切身的体 验 ,更加深入地表达了人之生存处境的虚幻和荒
谬。 ’
卡夫卡 在其作 品中 以时 间观 念来 反思 历史 , 思 考人的存在意义和整个人类的现状。在《 女歌手约 瑟 芬及 其 耗子 民族 》 , 夫 卡借 约 瑟芬 的歌 唱得 中 卡 不 到人们 的共 鸣表达 了对童 年 的珍 视 。 在卡夫 卡看 来, 儿童“ 得有 时间当儿童 ”得有足够的时间来玩 , 耍, 这是他们“ 特殊的自由”有了充足的时间, , 儿童 才可 以无忧 无虑 , 闲 自在 。 悠 而事 实上 , 孩子 刚跑 了 几 步就得像 大人 一样 照顾 自己了 。 童年 的 时光非 常 短 暂 , 夫卡 认 为侵 占儿 童成 长 的空 间 、 儿 童 成 卡 让 人 化是非 常危 险 的 , 这样对 待 儿童 的 民族也 是没 有 希 望 的民族 。卡夫 卡用 了“ 子气 ” 孩 一词 , 为这 样 认 的民族氛 围就是做什么事都 “ 不动脑筋 ”“ ,轻率鲁 莽” 。而成 年人 的时间太 过漫 长 , 乏激 情 与兴趣 , 缺 在某 种程 度上 是未 老先 衰 , 样 的 民族 是不 能前 进 这 的。 卡夫卡 曾经预 言 , “ 从一 个孩 子直 接转变 为 他 将 白发苍苍 的老 翁 。” 他显 然 已经意识 到 自己没有 成 长 的 过程 就会 变 得 苍 老 , 没办 法成 长 , 他 只是 还 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