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发酵实用工艺学试题集

合集下载

氨基酸工艺学复习题综合测试题

氨基酸工艺学复习题综合测试题

综合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用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如果是菌体,则进行分离提纯可采用的方法是()A.蒸馏过滤C.过滤沉淀C.萃取离子D.沉淀萃取2.下列物质中,不能为异养生物作碳源的是()A.蛋白胨B.含碳有机物C.含碳无机物D.石油、花生饼3.培养生产青霉素的高产青霉素菌株的方法是()A.细胞工程B.基因工程C.人工诱变D.人工诱变和基因工程4.以下发酵产品中不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是()A.味精B.啤酒C.“人造肉”D.人生长激素5.对谷氨酸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A.菌体是异养厌氧型微生物B.培养基属于液态的合成培养基C.谷氨酸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无关D.产物可用离子交换法提取6.用于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需添加的生长因子是()A.氨基酸B.碱基C.核苷酸D.生物素7.关于菌种的选育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育的菌种不经过人工处理B.诱变育种原理的基础是基因突变C.通过有性杂交可形成工程细胞D.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构建工程菌8.谷氨酸棒状杆菌扩大培养时,培养基应该是()A.C:N为4:1 B.C:N为3:1 C.隔绝空气D.加大氮源、碳源的比例9.灭菌的目的是()A.杀灭细菌B.杀灭杂菌C.杀灭所有微生物D.杀灭芽孢10.能影响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因素是()A.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B.机械搅拌C.发酵罐散热及水分蒸发D.B、C都对11.在发酵中有关氧的利用正确的是(B )A.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B.微生物只能利用发酵液中溶解氧C.温度升高,发酵液中溶解氧增多D.需向发酵液中连续补充空气并不断地搅拌12.当培养基pH发生变化时,应该()A.加酸B.加碱C.加缓冲液D.加培养基13.大量生产酵母菌时,不正确的措施是(A)A.隔绝空气B.在对数期获得菌种C.过滤沉淀进行分离D.使菌体生长长期处于稳定期14.基因工程培育的“工程菌”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B)①石油②人生长激素③紫草素④聚乙二醇⑤胰岛素⑥重组乙肝疫苗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15.不能以糖类作为碳源的细菌是()A.假单胞菌B.乳酸菌C.甲基营养菌D.固氮菌16.不能作为异养微生物碳源的是()A.牛肉膏B.含碳有机物C.石油D.含碳无机物17.根瘤菌能利用的营养物质的组别是()A.NH3,(CH2O),NaCl B.N2,(CH2O),CaCl2C.铵盐,CO2,NaCl D.NO2,CO2,CaCl218.配制培养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制作固体培养基必须加入琼脂B.加入青霉素可得到放线菌C.培养自生固氮菌不需要氮源D.发酵工程一般用半固体培养基19.下列属于微生物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的是()①牛肉膏②蛋白胨③氨基酸④维生素⑤碱基⑥生物素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质20.在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时,培养基中可以不含有()A.碳源B.氮源C.生长因子D.水和无机盐21.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A )A.碳源B.氮源C.无机盐D.生长因子22.下列关于生长因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B.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矿质元素C.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D.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23.下列营养物质中,不是同时含有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的是()A.牛肉膏B.蛋白胨C.生物素D.酵母粉24.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物质配制而成,这些物质是()A.指示剂或化学药品B.青霉素或琼脂C.高浓度食盐D.维生素或指示剂25.纯培养是其中(A )的培养物。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题集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题集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题集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 液化:是利用液化酶使淀粉糊化,粘度降低,并水解得到糊精和低聚糖的程度。

2.糖化:是用糖化酶将液化产物进一步彻底水解成葡萄糖的过程。

3.发酵热: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称为发酵热,发酵热= 生物热+ 搅拌热- 蒸发热- 辐射热- 显热。

4. DE值:即葡萄糖值,表示淀粉水解程度及糖化程度。

DE值= 还原糖/ 干物质× 100%5. DX值:糖液中葡萄糖含量占干物质的百分率。

6. 代谢控制发酵:就是用遗传学或其它生物化学的方法,人为的改变、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产物大量生成、积累的发酵。

7. 噬菌体效价: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的粒子数。

8. 发酵转换:当发酵条件发生改变时,必然会影响到生物代谢途径分支的关键酶的酶量和酶活性的改变,从而导致发酵方向发生转换,从而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9. 淀粉液化:利用α-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

10. 临界溶氧浓度:指不影响菌的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氧浓度。

11. 末端产物阻遏:是指由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的过量累积时而引起的反馈阻遏,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反馈阻遏。

12.糖酸转化率:产出的谷氨酸与投入的葡萄糖总量的百分比,糖酸转化率= 产出的谷氨酸/ 投入的葡萄糖量× 100% = (产酸水平×放罐体积)/ (种子用糖量+ 发酵培养基用糖量+ 流加糖量)× 100% 。

13. 生物素的“亚适量”:指淀粉糖原料产谷氨酸生产过程中,控制发酵培养基的生物素浓度在5~6μg / L,此浓度即为生物素的“亚适量。

生物素是催化乙酰CoA 羧化酶的辅酶,参与脂肪酸的合成,从而影响磷脂合成及细胞膜的形成。

它的作用主要影响谷氨酸产生菌细胞膜的谷氨酸通透性;同时也影响菌体的代谢途径。

因此,为了形成有利于谷氨酸向外渗透的细胞膜,必须使磷脂合成不充分,因而必须要控制生物素“亚适量”。

氨基酸发酵1

氨基酸发酵1

《发酵技术》习题第一部分基础练习一、名词解释1.末端产物阻遏2.分解代谢物阻遏3.代谢调控4.营养缺陷型菌株5.外源诱导物二、问答题1.氨基酸的主要生产方法?2.氨基酸发酵中常用的菌种主要有哪三种类型?3.氨基酸是典型的代谢控制发酵产品,在其合成过程中具有哪些特殊的代谢调控模式?4.何谓代谢互锁?5.优先合成主要出现在氨基酸合成途径的什么位置?第二部分技能训练一、选择题1.下面的叙述()可应用于发酵。

A、发酵需要无氧条件下发B、发酵过程发生时需要DNAC、发酵的一个产物是淀粉分子D、发酵可在大多数微生物细胞中发生2.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和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是在()。

A、无酶时B、无ATP时C、无氧时D、有细胞色素时3.从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能形成氨基酸()。

A、在糖类分子的一个碳原子上置换一个羧基B、接合一个ATP分子到糖类分子上C、在酶分子上改变活性部位D、用一个氨基去替换中间化合物的一个氧原子4.为使淀粉和纤维素进行代谢而提供能量,()。

A、它们必须第一步变成脂肪分子B、它们的葡萄糖单位必须被释放C、环境中必须有游离氧存在《发酵技术》习题D、遗传密码必须起促进作用5.磷酸吡哆醛不参与下面哪个反应?()A、脱羧反应B、消旋反应C、转氨反应D、羧化反应6.链霉素发酵的最好氮源是()A、脯氨酸B、谷氨酸C、亮氨酸D、组氨酸7.对于青霉菌,每摩尔葡萄糖通EMP和TCA循环彻底氧化共产生()摩尔ATP。

A、34B、36C、38D、39二、问答题1.培养基中的无机盐成分对氨基酸发酵有何影响,应如何控制?2.怎样消除谷氨酸发酵中的反馈抑制?3.赖氨酸合成途径都经过DAP(二氨基庚二酸)途径,此途径中的关键酶——天冬氨酸激酶哪两种氨基酸的协同反馈抑制?该种抑制类型有何特点?第三部分综合应用1.总结实际生产中提高发酵产率的主要措施?选育高产菌种,改良菌种性能;改进发酵工艺。

2.分析柠檬酸的发酵生产中有哪些人为的代谢调控点?这些具体操作是为了克服代谢途径中的哪些不利因素?3.简述L-色氨酸的代谢调控机制,并论述L-色氨酸高产菌的育种思路,在发酵条件控制中应注意的问题?4. 试设计筛选高产L-赖氨酸的科研方案(包括出发菌株的选择、生物合成途径的调节机制、遗传标记的筛选、发酵条件的控制等)。

生物工程氨基酸工艺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物工程氨基酸工艺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物工程氨基酸工艺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共20分)1.关于利用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生产实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A.常用的谷氨酸产生菌有好氧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等B.生产用的培养基通常是由豆饼的水解液、玉米浆、尿素、磷酸二氢钾、氧化钾、硫酸镁、生物素等配制而成的液体培养基,从培养基的成分上分析,该培养基为合成培养基C.发酵过程中应通过发酵罐上面连接的通气、搅拌、接种、加料、冷却、PH检测等装置严格控制发酵条件D.提取出来的谷氨酸用适量的Na2CO3溶液中和后,再经过过滤、浓缩、离心分离等步骤,便制成了味精2.与阳离子树脂进行交换时,在无其他离子干扰的情况下,下列哪种氨基酸优先被吸附(A):A.赖氨酸(PI=9.74)B.亮氨酸(PI=5.98)C.谷氨酸D.天冬氨酸(PI=2.77)3.下列哪一种不属于必须氨基酸(D)A.IleB.LeuC.MetD.Arg4.关于谷氨酸发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生产上所用谷氨酸产生菌的种类与Lys产生菌基本一致B.其两大类原料的发酵工艺主要区别在于发酵过程是否需要添加青霉素、表面活性剂等C.与Lys发酵相比较,谷氨酸发酵要消耗更多的氮源D.加晶种起晶时,需要控制溶液的pH,以利于较大结晶颗粒的形成5.氨基酸发酵过程中若发生噬菌体污染时会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D)A.发酵液光密度值急剧下降B.发酵液泡沫增多、粘度增大,甚至呈胶体C.C源、N源以及氧的消耗减慢甚至停滞,排气中CO2含量迅速下降D.以上说法都对6.关于结构类似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是赖氨酸的结构类似物B.α-噻唑丙氨酸(α-TA)是亮氨酸的结构类似物C.a-氨基b-羟基戊酸(AHV)是苏氨酸的结构类似物D.以上说法都对7.从代谢控制育种的角度出发,下列关于选育高产谷氨酸菌株途径中可行的是(C)A.选育以琥珀酸或苹果酸为唯一碳源的菌株B.选育不分解利用谷氨酸的突变株C.A和BD.以上均不可行8.以乳酸发酵短杆菌生产赖氨酸,从合成途径上看,赖氨酸的合成(B)A.受到苏氨酸的单独反馈抑制B.受到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协同反馈抑制C.受到半胱氨酸的单独反馈抑制D.受到亮氨酸的反馈抑制9.对采用谷氨酸棒杆菌合成芳香族氨基酸的调控机制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D)A.预苯酸脱氢酶受到络氨酸的轻微抑制B.预苯酸脱水酶受到苯丙氨酸的反馈抑制时,酪氨酸可解除这种抑制作用C.色氨酸强烈抑制临氨基苯甲酸合成酶的活性D.以上说法都正确10.以下是对氨基酸工业的描述,其中说法正确的是(D)A.氨基酸的生产最早是采用水解蛋白质的方法B.中国谷氨酸的生产量居世界第一C.除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国内不能实现产业化生产外,其他氨基酸均已完全实现国产化D.以上说法都正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目前国内谷氨酸提取工艺主要有;等电点法、离子交换法和等电点-离子交法。

发酵工艺研究考核试卷

发酵工艺研究考核试卷
B.次级代谢产物
C.终级代谢产物
D.预级代谢产物
8.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发酵工艺的控制参数?()
A.温度
B.湿度
C.溶氧
D.搅拌速度
9.发酵过程中,如何判断微生物的生长状态?()
A.观察细胞形态
B.检测生物量
C.检测代谢产物
D.以上都对
10.下列哪种方法常用于分离纯化微生物?()
A.离心法
B.滤膜法
C.稀释涂布法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与温度成正比。()
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糖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3.发酵过程中,溶氧量越高,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越多。()
4.发酵培养基的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没有影响。()
C.光合作用
D.转化作用
2.下列哪种微生物是酒精发酵的关键菌种?()
A.酵母菌
B.大肠杆菌
C.霉菌
D.蓝藻
3.发酵过程中,对pH值的控制主要是为了:()
A.调节微生物的生长速度
B.保证产品的质量
C.提高微生物的代谢能力
D.维持发酵液的透明度
4.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发酵罐的常见类型?()
A.搅拌罐
B.气升罐
C.避免微生物的变异
D.以上都对
20.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发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中的微生物计数?()
A.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B.比浊法
C.稀释涂布平板法
D.滴定法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氨基酸发酵必考题

氨基酸发酵必考题

第一章1 生长因子:从广义来说,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等均称为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不是所有微生物都必需的,它只是对于某些自己不能合成这些成分的微生物才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

生物素的作用:生物素的作用主要影响谷氨酸产生菌细胞膜的谷氨酸通透性,同时也影响菌体的代谢途径。

生物素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又叫做维生素H或辅酶R。

维生素B1(硫胺素):对某谷些氨酸菌株发酵起促进作用。

他的盐酸盐分子式为C12H17ClN4OS.HCl第二章2 谷氨酸发酵过程PH调节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添加碳酸钙法当采用生理酸性铵盐作为氮源时,由于NH4被利用,剩下的酸根引起PH 下降,在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就能调节PH。

但是,碳酸钙用量大,在操作上易引起染菌,而且对产物的提取有影响。

此法在工业上不使用。

(2)液氨或氨水添加法在发酵过程中根据PH变化流加氨水或液氨调节PH值,同时作为氮源。

氨水价格便宜,来源容易。

氨水作用快,应采用连续施加的方法,最好能够自动控制连续流加。

国外均用此法,国内少数工厂使用。

(3)尿素流加法是目前国内味精厂普遍采用的方法;优点是由于尿素的分解、利用及PH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容易控制。

流加的量和次数主要根据PH值的变化,还应考虑到菌体生长,耗糖、发酵的不同阶段来决定。

如果菌体生长缓慢,耗糖慢,要采取少量多次流加,维持PH稍低些,以利长菌。

当长菌快,耗糖快,流加量应多些,PH值可偏高些。

发酵中后期为有利于促进谷氨酸合成,维持PH 7.0-7.2为好。

第三章3 PH值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产物形成:①影响酶的活性,PH值的高或低能抑制微生物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使细胞的代谢受阻;②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从而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泄;③影响培养基某些营养物质和中间代谢产物的离解,影响微生物对这些物质的利用;④PH值的改变往往引起菌体代谢途径的改变,使代谢产物发生变化。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卷A答案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卷A答案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卷A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1、代谢控制发酵:就是用遗传学或其它生物化学的方法,人为的改变、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产物大量生成、积累的发酵。

2、DE值:即葡萄糖值,表示淀粉水解程度及糖化程度。

DE值=还原糖/干物质×100%3、噬菌体效价: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的粒子数4、发酵转换:当发酵条件发生改变时,必然会影响到生物代谢途径分支的关键酶的酶量和酶活性的改变,从而导致发酵方向发生转换,从而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5.淀粉液化:利用α-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

6.临界溶氧浓度:指不影响菌的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氧浓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蛋白质水解液抽提法,化学合成法,酶法,微生物发酵法2.控制磷脂的合成添加表面活性剂油酸缺陷型甘油缺陷型温度敏感型(能写出任意三条即可)3.长菌型细胞转移期细胞产酸型细胞4.α-型结晶β-型结晶自然起晶加晶种起晶5.等电点法离子交换法锌盐法6.离子交换法菌体钙离子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淀粉水解糖制备中,酸解法的工艺流程?答:淀粉、水、盐酸→调浆→进料→水解→冷却、中和→脱色→过滤→糖化液2、酸法制备淀粉水解糖的质量要求有哪些?答:(1)糖液透光率>90%(420nm)(2)不含糊精、蛋白质(起泡物质)。

(3)转化率>90%。

(4) 还原糖浓度>16%(5)糖液不能变质3、氨基酸发酵菌种为什么要定期分离纯化?有什么意义?定期分离纯化的原因:因为工业生产菌种酵母自身发生了退化,退化的原因:(1)菌种的自发突变在10-8左右(2)由于菌种大多为诱变菌种,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发生回复突变。

菌种纯化的意义:(1)保证产品的稳产、高产(2)进行生产育种。

4、氨基酸生产中,泡沫对发酵的影响?①发酵液逃逸②感染③降低装填系数,设备利用率降低④影响氧传递(答出任意三条即可)5、氨基酸生产菌菌种的来源有哪些?(1)向菌种保藏机构索取有关的菌株,从中筛选所需菌株。

发酵工艺学题库

发酵工艺学题库

发酵工艺学题库发酵工艺学题库一、名词解释1、发酵(广义)利用生物细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过程,它包括厌氧培养的生产过程,以及通气(有氧)培养的生产过程。

2、生物转化生物细胞或其产生的酶能将一种化合物转化成化学结构相似,但在经济上更有价值的化合物。

3、菌落指微生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体。

若来自一个细胞,则为纯培养或称克隆。

4、酶活性调节是指一定数量的酶,通过其分子构象或分子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反应的速率。

5、激活在激活剂的作用下,使原来无活性的酶变成有活性,或使原来活性低的酶提高了活性的现象。

6、前(体)馈激活指代谢途径中后面的酶促反应,可被该途径中较前面的一个中间产物所促进。

7、反馈抑制(feedback inhibition)反馈抑制是指代谢的末端产物对酶(往往是代谢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活性的抑制。

8、次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一般是稳定生长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9、淀粉的溶解或液化淀粉糊化后,如果提高温度至130℃,由于支链淀粉的全部(几乎)溶解,网状结构彻底破坏,淀粉溶液的粘度迅速下降,变为流动性较好的醪液,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溶解或液化。

10、糖化以无机酸或酶为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使淀粉水解,将淀粉全部或部分转化为葡萄糖等可发酵性糖的过程。

11、前体物质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其自身结构并无多大变化,但产量却因前体的加入有较大提高。

12、抑制剂加入后会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使另一途径活跃,从而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某种代谢产物,或使正常代谢的某一代谢中间物积累。

13、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所有微生物,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

14、微生物的热阻是指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主要是温度和加热方式)下的致死时间。

15、无菌空气是指通过除菌处理使空气中含菌量降低在一个极低的百分数,从而能控制发酵污染至极小机会,此种空气称为“无菌空气”。

生物工程专业《氨基酸工艺学》

生物工程专业《氨基酸工艺学》

生物工程专业《氨基酸工艺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生物工程专业《氨基酸工艺学》课程试卷A一、填空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味精是的商品名称,含有一分子的结晶水,其分子式为,在℃以上逐渐失去结晶水。

2、双酶法淀粉的水解通常使用和两种酶,其作用特点分别是和。

3、谷氨酸等电点提取工艺是根据的原理确定的。

4、赖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与其他氨基酸不同,存在两条不同的途径,即和途径,前者存在于细菌、绿藻、原生虫和高等植物中,后者存在于酵母、霉菌中。

5、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多少,既与有关,又与有关。

6、DE值,即,表示淀粉水解程度及糖化程度,是指的百分率。

7、氨基酸生物合成调节机制的两种基本模式是和。

8、在味精生产中,成品往往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出现色黄的原因是,出现色灰青的原因是。

9、在采用锌盐法提取谷氨酸的工艺中,_ ______物质对谷氨酸锌盐析出有显著的影响。

在pH=下,生成谷氨酸锌沉淀,然后在酸性条件下溶解沉淀,调pH到,谷氨酸析出。

10、氨基酸主要用作食品补充剂、饲料添加剂、临床营养制剂以及氨基酸药物,此外,还应用于等新领域。

11、谷氨酸制味精过程中,中和操作时一般应先加后加,否则会发生消旋化,生成DL-谷氨酸钠。

12、在谷氨酸发酵中,溶解氧的大小对发酵过程有明显的影响。

若通气不足,会生成,若通气过量,会生成。

得分评卷人二、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好气性发酵需要大量无菌空气,在工程设计上,一般要求过滤后空气的无菌程度为()。

A.N=10-2 B.N=10-3 C.N=10-4 D.N=10-52、下列哪种氨基酸发酵是在供氧不足的条件下产酸最高?()A.精氨酸 B.赖氨酸 C.苏氨酸 D.亮氨酸3、谷氨酸发酵产酸期的最适温度一般为()。

A.30℃~32℃ B.32℃~34℃ C.34℃~37℃ D.38℃~40℃4、糖蜜原料谷氨酸发酵中,若添加青霉素,添加时间应该在菌种生长的()期A.适应期 B.对数生长期早期 C.对数生长期末期 D.衰亡期5、谷氨酸发酵培养基中碳氮比的控制,哪一个更合理()。

氨基酸工艺学思考题

氨基酸工艺学思考题

1章1 简述淀粉的组成答:淀粉是一种碳水化合物,经分析后得知组成淀粉的化学元素有碳、氢、氧,其百分比为碳44.4%,氢6.2%,氧49.4%。

淀粉分子是由许多葡萄糖脱水缩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用(C6H10O5)n这个实验式来表示。

2 分析玉米淀粉生产中浸泡工序的目的答:玉米子粒坚硬,有胚,需经浸泡工序处理后,才能进行破碎。

玉米通过浸泡,①可以软化子粒,增加皮层和胚的韧性;②水分通过胚和皮层向胚乳内部渗透,溶出水溶性物质;③在浸泡过程中,使粘附在玉米表面上的杂质脱落。

3 简述淀粉水解糖生产的意义答:①糖化:淀粉→葡萄糖;②淀粉水解糖:通过糖化制得的水解糖液;③氨基酸生产菌种不能直接利用淀粉。

4 简述淀粉制葡萄糖的基本原理答:淀粉分子是由许多葡萄糖脱水缩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通过加水脱聚制成葡萄糖。

5 DE值dextrose equivalent value、DX值dextrosevalue答:工业上用DE值(葡萄糖值)表示淀粉的水解程度或糖化程度。

糖化液中还原性糖全部当做葡萄糖计算,占干物质的百分比称为DE值。

糖液中葡萄糖含量占干物质的百分率为DX值。

6 葡萄糖的复合反应答:在淀粉糖化过程中,生成的一部分葡萄糖受酸和热的催化作用,就通过糖苷键相聚合,失掉水分子,生成二糖、三糖或其他低聚糖等,这种反应称为葡萄糖复合反应。

2 C6H12O6→C12H22O11+H2O7 淀粉的水解方法有哪些?答:酸解法、酸酶法、酶酸法、双酶法。

8 简述双酶法制糖的特点答:优点:①由于酶具有较高专一性,淀粉水解的副产物少,因而水解糖液纯度高,糖液得到充分利用;②酶解反应条件温和;③可以在较高的淀粉浓度下水解;④酶解法可用粗原料;⑤双酶法制得的糖液颜色浅,较纯净,无苦味,质量高,有利于糖液的充分利用;缺点:9 淀粉液化starch liquefacation,淀粉糊化starch gelatinization,淀粉老化retrogradation答:为了增加糖化酶作用的机会,加快糖化反应速度,用α-淀粉酶将大分子的淀粉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的过程称为淀粉的液化。

发酵工艺学试卷

发酵工艺学试卷

7一、填空题(每空0.5分, 共20分)1, 微生物发酵过程中释放的净热量叫发酵热 , 其中产热的因素有: 生物热、搅拌热;散热的因素有: 蒸发热、辐射热、显热。

2, 发酵过程中与微生物发酵有关的生物参数包括菌体浓度、菌体形态。

3, 生产菌种制备过程中影响孢子质量的因素有培养基(原材料和水质)、培养温度和湿度、培养时间和冷藏时间、接种量。

4, 发酵过程中, 微生物对氧的需求量可用摄氧氯和呼吸强度两个物理量来表示。

5, 发酵中产生大量泡沫的危害有降低生产能力、引起原料浪费(逃液)、影响菌体呼吸、引起染菌。

6, 摄氧率测定的方法包括停气测定法和不停气测定法。

7, 微生物的DNA 损伤的修复方式主要有光复活作用、切补修复、重组修复、 SOS修复、 DNA聚合酶的矫正作用。

其中引起真正突变的有: 重组修复、 SOS修复;不发生突变的有:光复活作用、切补修复、 DNA聚合酶的矫正作用。

8, 实罐灭菌以及发酵设备的灭菌中, 灭菌要点主要包括有设备的严密性、温度与压力相对应、无灭菌死角等。

9, 霉菌的杂交育种的一般过程主要有选择直接亲本、异核体的形成、杂合双倍体的形成、体细胞重组。

10, 培养基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原材料、水质、灭菌质量等。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共30分)菌种衰退是指菌种经过长期人工培养或保藏, 由于自发突变的作用而引起某些优良特性变弱或消失的现象。

2, 分批发酵:分批发酵是指在一个密闭系统内投入有限数量的营养物质后, 接入少量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 使微生物生长繁殖, 在特定的条件下只完成一个生长周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期间只进行一次投料, 一次接种, 一次收获, 也叫间歇培养。

3, 摄氧率:摄氧率是指单位体积发酵液每小时消耗氧的量, 单位为mmol/(L·h)。

4, 临界菌体浓度:临界菌体浓度是指菌体呼吸不受抑制的最大菌体浓度, 通常指摄氧氯(OUR)与氧传递速率(OTR)相等时的菌体浓度。

发酵工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发酵工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9.临界氧浓度
答:微生物对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有一个最低要求,这个浓度叫临界氧浓度。
20.菌体生长速率
答:每小时单位质量的菌体所增加的菌体量。
21.生物热(Q生物)
答:产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热能。
22.搅拌热(Q搅拌)
答:由于机械搅拌,高速运转造成液体之间、液体和设备之间的摩擦,从而产生热能。
3.有机氮源主要有、、。
答:尿素、动植物粉类、玉米浆
4.有机氮源中的动、植物粉类主要有、、、和。
答:黄豆粉、棉子粉、菜子粉、玉米粉、鱼粉
5.培养基按用途分为、、。
答: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
6.在培养基中碳源不足,易出菌体,甚至;氮源不足,则易出现菌体繁殖量。
答:过早衰老、自溶、偏少
7.在选用天然农副产品原材料时,要做到定、定、定、定、定。
28.发酵过程中的中间分析项目主要有、、、、、。
答:抗生素效价、pH、糖含量、氨基氮和氨氮、磷、菌丝浓度和黏度
29.基因工程菌常用的培养方法有、、、、。
答:分批式培养、流加式培养、连续培养、透析培养、固定化培养
30.废水的处理方法有、和。
答:物理、化学、生物处理
二、单项选择题
1.生产酵母菌的发酵属于()
A.碳B.氮C.氧D.水
答:C
26.有利于氧溶解的条件是()
A.温度升高B.温度降低C.容质含量增加D.降低罐压
答:B
27.有利于氧溶解的条件是()
A.温度升高B.增大罐压C.容质含量增加D.降低罐压
答:B
28.导致pH上升的因素是()
A.酸性物质的生成B.碱性物质的消耗C.添加硫酸铵D.添加氨水
答:D
29.导致pH下降的因素是()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题库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题库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营养缺陷型2.DE值3.糊化4.发酵热5.代谢控制发酵6.发酵转换7.双酶法制糖8.生物素亚适量9.“强制控制”发酵10.连续等电点二、判断改错题1.谷氨酸生产菌都是生物素缺陷型,但并不都是需氧型微生物。

()2.赖氨酸一般采用732﹟强碱性阳离子树脂进行离子交换法提取。

()3.糖蜜原料发酵生产谷氨酸应添加青霉素或表面活性剂,其最适添加时间在生长对数期的初期。

(√)4.α-淀粉酶既能水解淀粉分子中的α-1,4葡萄糖苷键,也能水解α-1,6葡萄糖苷键。

()5.糖浓度对赖氨酸发酵有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赖氨酸生成量随糖浓度增加而增加,因此,以维持高糖浓度发酵对菌体生长和赖氨酸生成都有利。

()6.谷氨酸长菌阶段对氧要求比发酵时低,溶氧水平过高会抑制长菌。

(√)7.谷氨酸发酵前期,由于菌体大量利用N源进行自身繁殖,pH变化活跃且较高(pH7.3~7.7)。

这种pH暂时的较高对菌体生长繁殖影响不大,同时还能抑制杂菌生长。

(√)8.在赖氨酸提取精制过程中,可以省去对洗脱液进行真空浓缩的步鄹。

()9.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尿素或氨水作发酵培养基氮源时,一般实际用量比理论值要大。

(√)10. 强力味精(或称特鲜、超鲜味精)配方中主要成分是味精、呈味核苷酸及氯化钠。

其中呈味核苷酸主要是3’-鸟苷酸钠或3’-肌苷酸钠。

()11. DE值,即葡萄糖值,表示淀粉水解程度及糖化程度。

是指糖化液中葡萄糖实际含量占干物质的百分率。

()12.谷氨酸结晶具有多晶型性质,分为α-型结晶和β-型结晶,其中是β-型结晶等电提取的理想结晶。

()13.在谷氨酸发酵中适当降低用磷量、增加用钾量可以提高谷氨酸的产量。

(√)14.发酵过程中通气量的大小对谷氨酸发酵有明显的影响,发酵产酸阶段的通气量要低于菌体生长繁殖阶段。

()15.谷氨酸发酵产酸期最适的pH值为7.0~7.2。

(√)16.在发酵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铜离子,可提高糖质发酵赖氨酸的产量。

发酵工艺学习题答案

发酵工艺学习题答案

发酵工艺学习题答案发酵工艺学习题答案发酵工艺学习题是发酵工艺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解答一系列问题来检验学生对发酵工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下面将给出一些常见的发酵工艺学习题及其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发酵工艺。

一、简答题1. 什么是发酵工艺?答:发酵工艺是指利用微生物(如酵母菌、细菌等)在特定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代谢,产生有用产物的一种工艺。

它是一种将生物资源转化为有用产品的方法。

2. 发酵工艺有哪些应用领域?答:发酵工艺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酿酒工业、饲料工业、制药工业等领域。

例如,面包、酸奶、啤酒、乳酸菌制剂等都是通过发酵工艺生产的。

3. 发酵工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发酵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pH值和营养条件下,通过对底物的代谢,产生有用产物。

微生物通过分解底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有机物,释放出能量并产生副产物。

4. 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有哪些?答: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有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等。

不同的微生物对不同的底物具有特异性,因此在发酵工艺中选择适宜的微生物对产物的质量和产量有重要影响。

二、计算题1. 一批发酵液中初始糖浓度为50g/L,发酵过程中有30%的糖被消耗,求发酵结束后的糖浓度。

答:糖的消耗率为30%,即剩余糖浓度为70%,则发酵结束后的糖浓度为50g/L * 70% = 35g/L。

2. 一批发酵液中初始细菌数为1×10^6 CFU/mL,经过12小时发酵后,细菌数增至1×10^8 CFU/mL,求细菌的增长速率。

答:细菌的增长速率可以通过计算细菌数的对数增长量来获得。

初始细菌数的对数为log(1×10^6) = 6,发酵结束后细菌数的对数为lo g(1×10^8) = 8,增长速率为(8-6)/12 = 0.17 log(CFU/mL)/h。

三、综合题1. 某种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乙醇,其产酒率为0.4g/g。

氨基酸工艺学试卷A05-06第二学期

氨基酸工艺学试卷A05-06第二学期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生物工程专业《氨基酸工艺学》课程试卷A注意事项:1. 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学号、专业名称写在指定位置;2. 密封线和装订线内不准答题。

一、填空题(共28空,每空1分,共28分)1、氨基酸除了在饲料、食品、医药等方面的应用之外,近年来又拓展了新应用领域、开发出了新产品,主要有、、、等。

2、现有谷氨酸生产菌的细胞形态多为、或形。

3、D110菌株是一种耐谷氨酸生产菌,该菌种适合于以为原料的生产。

4、在谷氨酸发酵中,生成谷氨酸的主要酶有、和三种。

5、葡萄糖生成谷氨酸的理论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葡萄糖生成赖氨酸盐酸盐的理论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

6、利用温度敏感型突变株进行谷氨酸发酵时,影响产酸的关键是。

7、在采用锌盐法提取谷氨酸的工艺中,_ ______物质对谷氨酸锌盐析出有显著的影响。

在pH=下,生成谷氨酸锌沉淀,然后在酸性条件下溶解沉淀,调pH到,谷氨酸析出。

8、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溶解氧大小主要由和两大因素决定。

9、强力味精又称新味精或特鲜味精,它的鲜味相当于味精鲜味的5倍。

它是由味精配以适量的和或两种物质各占一半的混合物精制而成。

10、糖蜜原料发酵生产谷氨酸应添加青霉素或表面活性剂,其最适添加时间在。

11、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对生物素的要求是,而在赖氨酸发酵生产中要求生物素。

12、在赖氨酸的提取精制过程中,对洗脱液进行真空浓缩的目的是和。

13、氮源是合成谷氨酸氨基的来源,谷氨酸发酵的碳氮比一般控制在为好。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菌株FM84-415属于赖氨酸产生菌。

()2、如果培养条件不适宜,会出现“发酵转换”现象。

若谷氨酸形成过程中NH4+过量,则生成的谷氨酸又会转变为乳酸。

()3、谷氨酸制味精过程中,中和操作时一般应先加谷氨酸后加碱。

()4、大多谷氨酸生产菌其ɑ-酮戊二酸氧化能力缺失或微弱。

()5、谷氨酸发酵产酸期的最适温度一般为30℃~32℃。

氨基酸工艺学考试

氨基酸工艺学考试

氨基酸工艺学考试1 作为谷氨酸发酵工业原料的水解糖液,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 糖液中还原糖的含量要达到发酵用糖浓度的要求。

(2) 糖液洁净,是杏黄色或黄绿色,有一定的透光度。

水解糖液的透光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糖液质量的高低。

透光度低,常常是由于淀粉水解过程中发生的葡萄糖复合反应程度高,产生的色素等杂质多,或者由于糖液中的脱色条件控制不当所致。

(3) 糖液中不含糊精。

糊精并不能被谷氨酸菌利用,它的存在使发酵过程泡沫增多,易于逃料,发酵难以控制,也容易引起杂菌污染。

(4) 糖液不能变质。

这就要求水解糖液的放置时间不宜太长,以免长菌、发酵而降低糖液的营养成分或产生其他的抑制物,一般现做现用。

淀粉水解方法及其优缺点:酸解法又称酸糖化法。

它是以酸(无机酸或有机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将淀粉水解转化为葡萄糖的方法。

优点:用酸解法生产葡萄糖,具有生产方便、设备要求简单、水解时间短、设备生产能力大等优点。

缺点:水解作用是在高温、高压及一定酸度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酸解法要求有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的设备。

淀粉在酸水解过程中研发生的化学变化是很复杂的,除了淀粉的水解反应外,尚有副反应的发生,这将造成葡萄糖的损失而使淀粉的转化率降低。

酸水解法对淀粉原料要求较严格,淀粉颗粒不宜过大,大小要均匀。

颗粒大,易造成水解不透彻;淀粉乳浓度也不宜过高,浓度高,淀粉转化率低,这些是酸解法存在的待解决的问题。

酶解法是用专一性很强的淀粉酶及糖化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工艺。

优点:(1) 采用酶法制备葡萄糖,酶解反应条件较温和。

因此,不需耐高温、高压、耐酸的设备,便于就地取材,容易运作。

(2) 微生物酶作用的专一性强,淀粉水解的副反应少,因而水解糖液的纯度高,淀粉转化率(出糖率)高。

(3)可在较高淀粉乳浓度下水解,而且可采用粗原料。

(4)用酶解法制得的糖液颜色浅,较纯净,无异味,质量高,有利于糖液的充分利用。

缺点:酶解反应时间较长(48h),需要的设备较多,需要具有专门培养酶的条件,而且酶本身是蛋白质,易引起糖液过滤困难。

氨基酸工艺学随堂作业答案

氨基酸工艺学随堂作业答案

绪论 (2)一、填空题 (2)二、单项选择题 (2)三、判断题 (2)四、简答题 (3)六、问答题 (3)第一章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3)一、填空题 (3)二、单项选择题 (3)三、判断题 (3)四、名词解释 (4)五、简答题 (4)第二章谷氨酸发酵机制 (4)一、填空题 (4)二、单项选择题 (5)三、判断题 (5)四、名词解释 (5)五、简答题 (5)第三章GA菌 (6)一、填空题 (6)二、单项选择题 (7)三、判断题 (7)四、名词解释 (7)五、简答题 (7)六、问答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谷氨酸发酵控制 (8)一、填空题 (8)二、单项选择题 (8)三、判断题 (9)四、名词解释 (9)五、简答题 (10)六、问答题 (11)第五章噬菌体与杂菌防治 (12)一、填空题 (12)二、单项选择题 (12)三、判断题 (12)四、名词解释 (12)五、简答题 (13)六、问答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谷氨酸的提取 .. (13)一、填空题 (13)二、单项选择题 (13)三、判断题 (14)四、名词解释 (14)五、简答题 (14)六、问答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谷氨酸制味精 .. (14)一、填空题 (14)二、单项选择题 (15)三、判断题 (15)四、名词解释 (16)五、简答题 (16)六、问答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试题集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 液化:是利用液化酶使淀粉糊化,粘度降低,并水解得到糊精和低聚糖的程度。

2.糖化:是用糖化酶将液化产物进一步彻底水解成葡萄糖的过程。

3.发酵热: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称为发酵热,发酵热 = 生物热 + 搅拌热 - 蒸发热 - 辐射热 - 显热。

4. DE值:即葡萄糖值,表示淀粉水解程度及糖化程度。

DE值 = 还原糖 / 干物质× 100%5. DX值:糖液中葡萄糖含量占干物质的百分率。

6. 代谢控制发酵:就是用遗传学或其它生物化学的方法,人为的改变、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产物大量生成、积累的发酵。

7. 噬菌体效价: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的粒子数。

8. 发酵转换:当发酵条件发生改变时,必然会影响到生物代谢途径分支的关键酶的酶量和酶活性的改变,从而导致发酵方向发生转换,从而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9. 淀粉液化:利用α-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

10. 临界溶氧浓度:指不影响菌的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氧浓度。

11. 末端产物阻遏:是指由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的过量累积时而引起的反馈阻遏,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反馈阻遏。

12.糖酸转化率:产出的谷氨酸与投入的葡萄糖总量的百分比,糖酸转化率 = 产出的谷氨酸 / 投入的葡萄糖量× 100% = (产酸水平×放罐体积) / (种子用糖量 + 发酵培养基用糖量 + 流加糖量)× 100% 。

13. 生物素的“亚适量”:指淀粉糖原料产谷氨酸生产过程中,控制发酵培养基的生物素浓度在5~6μg / L,此浓度即为生物素的“亚适量。

生物素是催化乙酰CoA羧化酶的辅酶,参与脂肪酸的合成,从而影响磷脂合成及细胞膜的形成。

它的作用主要影响谷氨酸产生菌细胞膜的谷氨酸通透性;同时也影响菌体的代谢途径。

因此,为了形成有利于谷氨酸向外渗透的细胞膜,必须使磷脂合成不充分,因而必须要控制生物素“亚适量”。

14. 种子扩大培养:指将处于休眠状态的保藏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摇瓶、种子罐等逐级扩大培养,从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的过程。

15. 营养缺陷型:对某些必须的营养物质(AA)或生长因子的合成能力出现缺陷的变异菌株或细胞。

必须在基本培养基(如由葡萄糖和无机盐组成的培养基)中补加相应的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

16. 流加发酵:也叫补料分批发酵、半连续发酵、半连续培养。

它是以分批培养为基础,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一种发酵方法。

17. 糊化:淀粉在热水中能吸收水分而膨胀,最后淀粉粒破裂,淀粉分子溶解于水中形成带有粘性的淀粉糊,此过程称为糊化。

18. 连续等电点法:是指在大量谷氨酸晶体存在的条件下,一边连续等当量添加发酵液(或谷氨酸锌盐溶液)与盐酸(或硫酸)使溶液始终在结晶点PH3.0(或PH2.4),一边连续从底部打出谷氨酸结晶液,送入育晶罐(池)继续育晶的工艺。

19. 尿素中毒:就是在以尿素为氮源的谷氨酸发酵中,菌体长时间处在pH8.0以上,严重影响到菌体的生长和谷氨酸的积累。

20. 亚稳区:在溶解度曲线与过饱和溶解度曲线之间的带状区域。

21. 结晶:是指溶质自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形成新相的过程。

只有当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溶解度后,才可能有晶体析出。

其中,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是结晶的前提;过饱和度是结晶的推动力。

二、填空题1. 谷氨酸生产菌在发酵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菌体形态的变化。

大致可以分为长菌型细胞、转移期细胞和产酸型细胞三种不同时期的细胞形态。

2. 至今氨基酸生产方法虽有抽提法,化学合成法及生物法(包括直接发酵法和酶转化法),但绝大多数氨基酸是以发酵法或酶转化法生产。

3. 根据原料淀粉的性质及采用的水解催化剂的不同,水解淀粉为葡萄糖的方法有下列三种:酸解法、酶解法、酸酶结合法。

4. 谷氨酸发酵中,谷氨酸产生菌只有一条生物合成途径中,生成谷氨酸的前体物为α-酮戊二酸。

5. 谷氨酸制味精过程中,中和操作时一般应先加谷氨酸后加碱,否则会发生消旋化,生成DL- 谷氨酸钠。

6. 在谷氨酸发酵中,溶解氧的大小对发酵过程有明显的影响。

若通气不足,会生成乳酸或琥珀酸,若通气过量,会生成ɑ-酮戊二酸。

7. 谷氨酸的晶型分为α-型结晶和β-型结晶两种,等电点提取谷氨酸时,首先必须形成一定数量的晶核,然后才能进行育晶。

谷氨酸起晶有自然起晶和晶种起晶两种方法。

还有一种起晶方法叫刺激起晶。

8. 在谷氨酸发酵中,生成谷氨酸的主要酶有谷氨酸脱氢酶(GHD)、转氨酶(AT)和谷氨酸合成酶(GS)三种。

9. L-谷氨酸在水溶液中的等电点是3.22。

10. 淀粉生产葡萄糖的理论转化率为111.11%,实际收率仅有105%-108%。

葡萄糖生成谷氨酸的理论转化率为81.7%11. 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溶解氧大小主要由通气量和搅拌两大因素决定。

12. 糖蜜原料发酵生产谷氨酸应添加青霉素或表面活性剂,其最适添加时间在生长对数期的初期。

13. 双酶法淀粉的水解通常使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两种酶,其作用特点分别是内酶、只能水解α-1,4糖苷键和外酶、水解非还原末端,专一性差。

14. 谷氨酸等电点提取工艺是根据等电点时,正负电荷相等,总静电荷等于零,谷氨酸溶解度最小的原理确定的。

15. 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多少,既与搅拌和通气强度有关,又与培养基性质有关。

16. 谷氨酸产生菌大多为生物素缺陷型(一般是细菌),因此在谷氨酸发酵时通过控制生物素亚适量,引起代谢失调,使谷氨酸得以积累。

谷氨酸产生菌应仅有微弱ɑ-酮戊二酸脱氢酶活力,使ɑ-酮戊二酸继续氧化能力微弱。

17. 谷氨酸发酵机理:谷氨酸以α-酮戊二酸为碳架,当以糖质为发酵原料时,合成途径包括EMP、HMP、TCA循环、乙醛酸循环及CO2固定反应。

18. 谷氨酸制味精工艺中,谷氨酸中和温度选择60-70℃,中和液PH控制在6.0-6.6。

除铁离子的方法主要用硫化钠和树脂法。

脱色的方法主要有活性炭脱色和树脂脱色法。

19. 谷氨酸发酵污染噬菌体后的挽救:并罐法、菌种轮换或使用抗性菌株、放罐重消法、罐内灭噬菌体法。

20. 目前国内各味精厂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提取谷氨酸:等电点法、离子交换法、金属盐法、盐酸水解-等电点法、离子交换膜电渗析。

21. 根据菌体发酵过程变化和作用将发酵分为:①适应期②对数生长期③转化期④产酸期。

22. 国内谷氨酸发酵采用等电点提取工艺,归纳起来有带菌体直接常温等电点、带菌体冷冻低温一次等电点、除菌体常温等电点、浓缩水解等电点和低温浓缩等电点等。

23. 等电点提取谷氨酸的原理:谷氨酸分子中有两个羧基和一个碱性氨基等电点为pH3.22,当Glu所处溶液的pH等等电点时,它的溶解度最低,Glu会以晶体析出,得以和发酵液中的残糖等杂质分离。

24. 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的原理:离子交换法从发酵液提取谷氨酸,是谷氨酸与发酵液中其它同性离子性质不同,树脂对这些离子的吸附能力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树脂将这些离子分别选择地吸附,然后根据吸附能力差别,用洗脱剂分别先后洗脱。

三、判断改错题1. 谷氨酸生产菌都是生物素缺陷型,但并不都是需氧型微生物。

()2. 赖氨酸一般采用732﹟强碱性阳离子树脂进行离子交换法提取。

()3. 糖蜜原料发酵生产谷氨酸应添加青霉素或表面活性剂,其最适添加时间在生长对数期的初期。

(√)4. α-淀粉酶既能水解淀粉分子中的α-1,4葡萄糖苷键,也能水解α-1,6葡萄糖苷键。

()5. 糖浓度对赖氨酸发酵有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赖氨酸生成量随糖浓度增加而增加,因此,以维持高糖浓度发酵对菌体生长和赖氨酸生成都有利。

()6. 谷氨酸长菌阶段对氧要求比发酵时低,溶氧水平过高会抑制长菌。

(√)7. 谷氨酸发酵前期,由于菌体大量利用N源进行自身繁殖,pH变化活跃且较高(pH7.3~7.7)。

这种pH暂时的较高对菌体生长繁殖影响不大,同时还能抑制杂菌生长。

(√)8. 在赖氨酸提取精制过程中,可以省去对洗脱液进行真空浓缩的步鄹。

()9. 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尿素或氨水作发酵培养基氮源时,一般实际用量比理论值要大。

(√)10. 强力味精(或称特鲜、超鲜味精)配方中主要成分是味精、呈味核苷酸及氯化钠。

其中呈味核苷酸主要是3’-鸟苷酸钠或3’-肌苷酸钠。

()11. DE值,即葡萄糖值,表示淀粉水解程度及糖化程度。

是指糖化液中葡萄糖实际含量占干物质的百分率。

()12. 谷氨酸结晶具有多晶型性质,分为α-型结晶和β-型结晶,其中是β-型结晶等电提取的理想结晶。

()13. 在谷氨酸发酵中适当降低用磷量、增加用钾量可以提高谷氨酸的产量。

(√)14. 发酵过程中通气量的大小对谷氨酸发酵有明显的影响,发酵产酸阶段的通气量要低于菌体生长繁殖阶段。

()15. 谷氨酸发酵产酸期最适的pH值为7.0~7.2。

(√)16. 在发酵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铜离子,可提高糖质发酵赖氨酸的产量。

(√)17. 有一些谷氨酸生产菌能分解淀粉、纤维素、油脂、酪蛋白以及明胶等。

()18. 赖氨酸、异亮氨酸和苏氨酸等天冬氨酸族氨基酸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菌呼吸受抑制,产酸能力显著下降。

()19. 工业上淀粉液化操作中,为保持液化时的α-淀粉酶活力应加入Na+作保护剂,来提高α-淀粉酶的稳定性。

()20. 谷氨酸制味精过程中,中和操作时一般应先加谷氨酸后加碱,否则就会生成DL-谷氨酸钠。

(√)21. 菌株FM84-415属于赖氨酸产生菌。

()22. 如果培养条件不适宜,会出现“发酵转换”现象。

若谷氨酸形成过程中NH4+过量,则生成的谷氨酸又会转变为乳酸。

()23. 谷氨酸制味精过程中,中和操作时一般应先加谷氨酸后加碱。

(√)24. 大多谷氨酸生产菌其ɑ-酮戊二酸氧化能力缺失或微弱。

(√)25. 谷氨酸发酵产酸期的最适温度一般为30℃~32℃。

()26. 谷氨酸菌都是需氧型微生物,因此在长菌阶段应加大通气量。

()27. 赖氨酸结晶具有多晶型性质,分为α-型结晶和β-型结晶。

其中是α-型结晶等电提取的理想结晶。

(√)28. 谷氨酸发酵中后期,一般pH值控制在7.0~7.4,若pH过低,会使ɑ-酮戊二酸积累而不转化为谷氨酸。

(√)29.赖氨酸、异亮氨酸和苏氨酸等天冬氨酸族氨基酸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菌呼吸受抑制,产酸能力显著下降。

()30.糖浓度对赖氨酸发酵的影响不大,可以采用高糖发酵。

()四、单项选择题1. 赖氨酸发酵需要丰富的生物素和有机氮,应用 B 来制备淀粉水解糖。

A.酸解法 B.双酶法 C.酶酸法 D.酸酶法2. 谷氨酸发酵过程pH值的调节方法中, D 方法在工业上不使用。

A.液氨 B.尿素 C.氨水 D.碳酸钙3. 下列菌株中, C 属于赖氨酸产生菌。

A.Hu7251 B.FM84-415 C.AS1.563 D.WTH-14. 为了调整味精的含量规格,通常在味精中添加一定量的精制食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