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东南亚伊斯兰金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研究所助理研
究员
①穆罕默德·易拉赫等著,朱乃肖等译:《全球化与国际经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第4~5页。

全球化背景下的东南亚伊斯兰金融
骆永昆※
伊斯兰金融是一种建立在“伊斯兰法律(沙里亚)
”原则之上的金融活动。

其实践活动的核心是“遵从沙里亚的金融业务”(SCF ),主要特点包括:1.禁止收取和支付利息;2.交易有禁忌,不准涉足烟、酒、猪肉、武器以及经营色情、赌博等行业;3.强调“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即赢利时,交易者参加分享收益;亏损时,也要分担风险;4.金融产品必须符合“沙里亚委员会”的基本原则;5.禁止投机行为。

伊斯兰银行是现代伊斯兰金融业的发端。

1975年,埃及建立伊斯兰发展银行(IDB ),拉开伊斯兰金融的序幕。

如今,全球共有70多个国家的300多家银行开展伊斯兰金融业务,涉及中东、非洲、亚洲、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伊斯兰金融不断向非伊斯兰国家渗透,形成全球扩散之势。

从全球范围看,除中东伊斯兰国家外,东亚是另一个伊斯兰金融的活跃区。

以马来西亚为首的东
南亚国家是东亚伊斯兰金融的主力军;日本、中国以及中国香港等紧随其后。

笔者以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伊斯兰金融将呈现区域化发展的特征。

东南亚最有可能首先实现伊斯兰金融一体化。

一、东南亚伊斯兰金融兴起的背景:全球化
所谓全球化是指,一个全球在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各方面变得越来越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过程①。

从人类发展视角看,全球化归功于知识的传播、世界通讯和交通的迅猛的发展;从文化视角看,全球化体现在通过娱乐文化和新闻消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从经济视角看,全球化通过在赋予国家创造高科
东南亚纵横AROUND SOUTHEAST ASIA 2010.6
摘要:全球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维度,其中经济全球化最为重要。

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为金融的全球化。

20世纪70年代,伊斯兰国家创建现代伊斯兰金融业,并逐步将伊斯兰金融推向全球,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伊斯兰金融体系。

本文试以东南亚地区为例,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东南亚伊斯兰金融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关键词:伊斯兰金融东南亚
全球化
The Islamic Finance in Southeast Asia under Globalization Process
Luo Yongkun
Abstract :Globalization occurs in such areas as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and society.Among the process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inancial globalization.In 1970s ,the Islamic states established the modern Islamic financial industry ,and gradually spread it to the whole world.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slamic finance in Southeast Asia under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Key Words :Islamic finance ,Southeast Asia ,Globalization
50
技职位和使世界大约30亿人民或是约世界一半人口脱贫来诠释自己;从政治视角看,全球化通过全世界民主制度和原则的传播来发展自己①。

全球化通过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多个层面影响伊斯兰金融。

首先,在社会文化层面,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全球化是东南亚伊斯兰金融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自20世纪以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家哈桑·班纳、毛杜迪、赛义德·库特布以及霍梅尼先后在伊斯兰世界宣扬和推广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伊斯兰世界和国际社会影响巨大。

在国际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推动下,“伊斯兰教法学家和经济学家从传统伊斯兰经济理论出发,结合当今世界的金融、贸易体系,针对伊斯兰现代主义对利息禁令所作的狭义解释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金融理论”②,为伊斯兰国家建立伊斯兰金融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1979年,霍梅尼革命胜利后和苏联入侵阿富汗,将全球伊斯兰复兴推向高潮③。

同年,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宣布拨款260万林吉特建立东南亚伊斯兰研究中心。

1981年,马哈蒂尔出任马来西亚总理后,明确表示支持伊斯兰复兴运动,并将伊斯兰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来源之一。

马哈蒂尔政府提出“建立伊斯兰教银行(1983年)、伊斯兰教典当行、伊斯兰教保险公司(1985年)、伊斯兰教发展基金会(1984年),目的是将伊斯兰发展理念引入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表明政府的伊斯兰属性”④。

除马来西亚外,1989年,印度尼西亚乌来玛委员会(MUI)也召开“利息和银行问题”小型研讨会,同意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伊斯兰银行。

其次,在经济层面,伊斯兰金融运动的全球化为东南亚伊斯兰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它不仅使伊斯兰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和影响着世界经济。

国际伊斯兰金融运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建立伊斯兰银行为主要特征。

在国际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影响下,利比亚、伊朗、巴基斯坦等伊斯兰国家的领导人率先提出伊斯兰国家有一条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在伊斯兰世界开辟了一条独特的伊斯兰金融之路。

1972年,纳赛尔社会银行在埃及首都开罗成立,成为“战后第一家面向城市客户的伊斯兰银行”⑤。

“该行以发放无息短期信贷为主要业务,帮助小商人、小手工业者等社会下层民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银行首次实行盈亏共担原则,贷款只限于社会开发用途,不得转存到其他有息商行或放债取利”⑥。

除纳赛尔社会银行外,阿联酋的迪拜伊斯兰银行也发展得有声有色。

该行首次推出储蓄账户和投资账户。

储蓄账户不付利息,相当于“通行证”,据此可从银行获取无息贷款。

投资账户相当于定期储蓄,存入一年后可按协议书获取一定的投资利润⑦。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伊斯兰金融业已经在包括英、美、法、日等非伊斯兰国家的全球蓬勃发展。

如今,全球已有300多个金融机构和300多家“符合沙里亚的信托基金”,遍及75个伊斯兰和非伊斯兰国家。

2000年,全世界“符合沙里亚的资产”总额为1400亿美元,并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2008年已增至1万亿美元。

预计到2013年,伊斯兰金融业的总资产和海外投资将达到4万亿美元⑧。

伊斯兰金融的全球化趋势不仅促进了伊斯兰国家之间的联系,也使欧美等国参与到其中,伊斯兰国家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

英国自2007年起推动伊斯兰金融业务,并在各年度预算中取消对伊斯兰金融相对不利的税收规定和限制,力争成为穆斯林与西方的“伊斯兰金融通道”。

与此同时,欧美银行以伦敦为基地,通过组建分行、开设伊斯兰金融窗口等方式积极涉足伊斯兰金融。

在股票领域,道琼斯推出“伊斯兰股价指数”、英国富时推出“沙里亚适合股”,争先界定伊斯兰金融投资范围。

东南亚乃至全球伊斯兰金融发展有了更广泛的国际舞台。

二、东南亚伊斯兰金融的发展特色:本土化
尽管东南亚的伊斯兰金融业深受国际伊斯兰复兴运动和伊斯兰金融运动的影响,但由于东南亚各国的国情、历史、文化不同,其伊斯兰金融业发展也
①穆罕默德·易拉赫等著,朱乃肖等译:《全球化与国际经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第4~5页。

②⑦许利平等著:《当代东南亚伊斯兰发展与挑战》,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第244页,第245页。

③④范若兰等著:《伊斯兰教与东南亚现代化进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174页版,第184页。

⑤许利平等著:《当代东南亚伊斯兰发展与挑战》,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第244页。

⑥金宜久:《当代伊斯兰教》,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78页。

⑧陈双庆:《伊斯兰金融业及其发展特点》,《国际资料信息》2009年第2期。

51
呈现明显的国别特色。

(一)完整齐备的马来西亚金融体系
马来西亚的伊斯兰金融体系在东南亚,乃至整个世界都是独树一帜。

这不仅表现在马来西亚的伊斯兰金融体系完整、齐备,包括伊斯兰银行、伊斯兰保险市场和伊斯兰金融市场三大支系,而且伊斯兰金融体系与传统金融体系并行不悖,呈现“双系统”特征①。

第一,伊斯兰银行系统。

马来西亚伊斯兰银行系统共有三种形式,即伊斯兰银行、伊斯兰商业银行和伊斯兰金融公司。

马来西亚伊斯兰银行始于1983年。

当年马来西亚政府颁布《伊斯兰银行法案》,规定中央银行负责伊斯兰银行的开设和经营业务。

同年3月,第一家伊斯兰银行——
—马来西亚伊斯兰银行有限公司成立。

1989年,政府制定《银行和金融机构法案》,进一步规范伊斯兰银行业发展。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马伊斯兰银行金融系统小规模改组调整。

1999年第二家伊斯兰银行——
—马来西亚土著知识银行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是由马来西亚土著银行和商业银行合并而来。

迄今,马来西亚共有伊斯兰银行2家,分行136家。

除伊斯兰银行外,马来西亚政府还积极调整伊斯兰金融系统机构,成立伊斯兰商业银行和伊斯兰金融公司。

目前,马来西亚拥有24家伊斯兰商业银行,下设1663家分行,总资产达187亿林吉特。

马来西亚共有18家伊斯兰金融公司、82家分公司和3家独立公司。

金融公司下设招商银行5家和清算银行7家。

第二,伊斯兰保险市场。

1984年,马来西亚政府颁布《伊斯兰保险法》,并于1985年成立第一家伊斯兰保险公司——
—马来西亚伊斯兰保险有限责任公司。

1988年,马来西亚央行行长被任命为该公司董事长,这使伊斯兰保险公司置于央行的监管之下。

1988年,马来西亚第二家伊斯兰保险公司——
—国民伊斯兰私人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迄今,两大保险公司共有113家分公司,总资产达5.72亿林吉特。

马来西亚的伊斯兰保险分为两类,即家庭保险业务(伊斯兰生命保险)和一般性保险业务。

截至2006年3月,马来西亚共有伊斯兰保险公司8家,保险资产占全国总资产的5.6%,业务占全国市场的6.7%。

第三,伊斯兰金融市场。

马来西亚的伊斯兰金融市场包括伊斯兰外汇市场和伊斯兰资本市场。

马来西亚伊斯兰外汇市场成立于1994年,是世界上最规范的伊斯兰外汇市场,经营范围包括伊斯兰期货贸易、银行间投资和伊斯兰银行的清算业务。

伊斯兰资本市场是马来西亚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负责制定和推动马来西亚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研究工作。

目前,马来西亚伊斯兰资本市场包括三种形式:
一是伊斯兰债券市场。

1990年,“马来西亚壳牌”公司发行1.2亿林吉特的伊斯兰债券,成为全球伊斯兰债券的最初发行地。

马伊斯兰债券市场主要经营中期伊斯兰债券和短期伊斯兰商业债券。

与海湾国家不同的是,马来西亚允许无担保的伊斯兰债券,即只要发行人在发行债券时有足够的有形资产作支持,发行人就可发行债券。

20世纪90年代,马来西亚伊斯兰债券发行量较小,进入21世纪后逐步扩大。

2006年年底,马来西亚伊斯兰债券规模达420.2亿林吉特,占债券发行总量的55.4%。

至2008年年底,马来西亚苏库克债券的发行量占全球发行总额(1036亿美元)的三分之二,成为全球苏库克债券发行量最大的国家。

2006年,国库有限公司还发行可转换伊斯兰债券27.5亿林吉特,使马来西亚成为世界首个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国家。

二是伊斯兰基金市场。

马来西亚伊斯兰基金市场主要经营伊斯兰单位信托基金。

至2006年时,伊斯兰单位信托基金已初具规模,经营公司达100家,占马来西亚基金总数的24%。

其中,50家为股票基金,18家为伊斯兰债券基金,19家是平衡基金,其余为货币市场基金、结构化产品基金和固定收益基金等。

马来西亚伊斯兰基金市场潜力巨大。

从1997~ 2006年,伊斯兰单位信托基金的复合增长率达33.8%,超过整个基金产业15.4%的增速。

2006年8月,KPJ保健有限公司发行Al-`Aqar KPJ I-REIT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并在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

Al-`Aqar KPJ I-REIT成为全球第一个伊
①关于马来西亚伊斯兰金融系统的介绍,可参见《专题五:马来西亚:伊斯兰金融系统的发展概况》,原载《东南亚经济运行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469页。

本文部分内容引自该文。

52
斯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随后陆续又有11家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行,发行规模超过30亿林吉特。

迄今,马来西亚已有89支伊斯兰投资基金,在伊斯兰基金市场遥遥领先。

三是伊斯兰股票市场。

马来西亚伊斯兰股票市场发展迅速。

截至2006年年底,共有886只伊斯兰股票在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挂牌交易,占交易股票的86.1%。

伊斯兰股票总市值达5916.2亿林吉特,占股票市场总值的64.26%。

2006年年底,吉隆坡伊斯兰指数共包括了521只伊斯兰股票。

2007年1月,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构建FBM EMAS Shariah Index伊斯兰基准指数拓展其指数系列,以使投资者更有效率地追踪伊斯兰投资产品。

如今,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可开发一种可交易的伊斯兰指数,如伊斯兰指数基金及其衍生品。

(二)雄心勃勃的印度尼西亚伊斯兰金融
印度尼西亚穆斯林人口近2亿,是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国家,伊斯兰金融发展潜力巨大。

印度尼西亚伊斯兰银行成立于1991年。

成立时共筹集资金50亿美元,由前总统苏哈托、基金会和政府官员及富商共同出资。

该银行于1992年3月正式投入营业,主要负责向印度尼西亚的中小企业提供5000~100万美元不等的各类贷款。

银行开业后,由于要求贷款的人数众多,且贷款风险较大,因此,近97%的贷款申请未获批准。

在1997年金融危机中,印度尼西亚的伊斯兰银行并未受到太大冲击,免遭信誉危机。

苏哈托下台后,印度尼西亚伊斯兰银行的地位进一步加强,政府新出台的两个银行法规允许非伊斯兰银行开设专门的伊斯兰支行,甚至完全转成伊斯兰银行。

一些国有银行已经筹备按伊斯兰原则建立伊斯兰支行①。

2002年,印度尼西亚发布《伊斯兰银行发展蓝图》,指出印尼伊斯兰银行面临四大挑战:1.缺乏全面、合适的监管工具;2.缺乏市场份额;3.公众缺乏相关知识;4.缺少支持伊斯兰银行运作的有效机制。

蓝图提出至2011年,印度尼西亚将建立符合标准沙里亚金融规则的伊斯兰银行,谨慎实施伊斯兰业务,确保金融体系稳定,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伊斯兰金融体系。

蓝图将分三个阶段(2002~2004年;2004~2008年;2008~2011年)实施②。

在发展蓝图的指导下,自2002年起,印度尼西亚的伊斯兰金融业务发展加速。

先是发行伊斯兰股票。

2002年,雅加达伊斯兰指数在雅加达股交所上市。

二是伊斯兰银行业资产有所上升。

截至2006年,印度尼西亚伊斯兰银行在全国银行总资产中仅占1.6%,较2005年底的1.4%略微上升。

但2006年伊斯兰银行的营业额较2005年大幅增长79%,达到8.76万亿印尼盾(13.6亿美元);租赁业务即伊贾拉服务的营业额剧增164.7%;伊斯兰单位信托投资公司的资产总值上涨17.6%,资产净值大约6.637亿印尼盾。

三是发行伊斯兰债券。

2008年,印度尼西亚通过沙里亚债务法案,鼓励发行伊斯兰债券。

同年4月,印度尼西亚加入世界伊斯兰债券集团。

2009年1月31日,印度尼西亚正式发行伊斯兰债券。

2009年4月,印尼财政部首次发行五年期美元苏库克6.5亿美元,主要用于印度尼西亚国内的电力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30%被中东投资者购买,为危机后面临资金短缺的亚洲国家提供了新的吸引外资思路。

四是伊斯兰基金有所突破。

印度尼西亚大约有20种伊斯兰基金,约占印尼所有共同基金数量的5%,但其价值却只有业界的1.3%。

至少17家在雅加达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发行了伊斯兰债券,在已发行债务证书的上市公司中占10.5%,发行总价值2.2万亿卢比。

此外,截至2006年,印尼的伊斯兰保险和再保险公司也增长至47家。

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表示,政府将对有关监管机制进行必要改革,以支持伊斯兰银行业的发展。

为此,印度尼西亚政府将尽快制定有关伊斯兰银行、税务和证券交易的法律草案,为国有和私营企业通过发行伊斯兰债券、吸引全球的伊斯兰投资者扫清障碍。

印度尼西亚各银行也纷纷表示考虑在它们的贷款组合中增加伊斯兰产品,而且还试探着采取收购行动,以提高它们的伊斯兰银行潜力。

(三)国家全力保障的文莱伊斯兰金融
文莱虽是小国,但其伊斯兰金融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视。

“马来伊斯兰君主制”的政体是文莱伊斯兰金融业的强大靠山。

文莱历任苏丹重视发展伊斯兰,
①范若兰等著:《伊斯兰教与东南亚现代化进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6页。

②具体内容可参见印尼央行报告:The blueprint of Islam-ic Banking development in Indonesia.
53
主张在现代化建设中保持伊斯兰原则。

政治上,颁布多项伊斯兰政策,如禁酒令等;经济上,建立“文莱伊斯兰教信托基金”和“文莱伊斯兰银行”;社会建设上,拨款修建清真寺和穆斯林中小学,加强伊斯兰教育。

文莱政府强力推行“马来伊斯兰君主制”,全力保障作为立国哲学的伊斯兰文化。

文莱在1984年独立后就积极筹备建立文莱伊斯兰银行。

1991年10月,文莱伊斯兰教信托基金会成立,旨在提供伊斯兰形式的金融服务和商业事务处理方式,允许穆斯林以伊斯兰教所接受的方式进行投资,同时鼓励他们为朝觐的目的而进行储蓄①。

这是文莱伊斯兰金融业发展的最早雏形。

1993年1月,政府将文莱国际银行改组为文莱伊斯兰银行,成为文莱唯一的一家国有银行,文莱王室拥有80%股权。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莱又先后成立了3所银行,即文莱伊斯兰信托基金、拜杜里银行和文莱发展银行②。

保险业方面,文莱伊斯兰保险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占有全国保险业的16%,在全国设11家分支机构。

2000年7月,文莱政府宣布成立文莱金融中心。

文莱苏丹称,建立文莱国际金融中心“旨在把文莱建成金融、银行、证券和保险中心”。

金融中心将同时提供一般服务和伊斯兰金融服务。

为此,政府将把所有的文莱发展银行更名为文莱伊斯兰发展银行,将依据伊斯兰教法进行管理,不计贷款利息③。

2006年,文莱政府首次发行苏库克,价值9600万美元。

此后,经营苏库克保险成为文莱政府的日常活动。

(四)后来居上的新加坡伊斯兰金融
经济发展迅速的新加坡欲借伊斯兰金融发展成为连接中东与亚洲的国际金融中心。

自2004年起,新加坡先后修改了金融规则和税收制度,并取消了对伊斯兰金融的差别对待。

随着法制、税制的修正与完善,新加坡的伊斯兰金融活动急速升温。

2005年,新加坡货币厅(MAS)允许当地银行开展利润分享业务。

新加坡于同年加入伊斯兰金融服务董事会(IFSB)。

据MAS统计,2005年新加坡资本运作资产总额从2001年的166亿美元急增至433亿美元,其中来自中东的运作资产2005年创纪录地增长30%。

2007年5月,新加坡商业银行DBS与GCC合资在新设立了“亚洲伊斯兰银行(IBA)”,准备向亚洲、中
东的富裕阶层提供包括资产运作、苏库克发行在内的更多金融服务。

2008年11月,MAS开始建立苏库克保险工具,为新加坡的金融机构提供符合沙里亚教法的资金支持。

2009年1月,新加坡启动价值2亿新元的第一批伊斯兰债券项目。

(五)不断发展的泰国伊斯兰金融
虽然伊斯兰金融对于泰国这样的佛教国家来说还算新事物,但早在1987年,泰国南部的北大年就建立了北大年伊斯兰储蓄合作社,截至2001年,该合作社的资产已达9000万泰铢。

此后,泰国又有至少4家伊斯兰储蓄合作社相继建立。

1998年,泰国的政府储蓄银行开设伊斯兰金融业务窗口,提供伊斯兰金融服务。

1999年,泰国农业银行和农业合作社也开通了伊斯兰金融窗口,全方位提供伊斯兰金融业务。

2002年,泰国通过伊斯兰银行法令,为泰国伊斯兰银行的建立铺平道路。

2004年,国会通过伊斯兰银行管理条例,2005年8月,首家伊斯兰银行在泰国正式对外营业。

2009年4月,泰国股票交易所(SET)和英国富时指数(Financial Times Stock Ex-change)创建“FTSE、SET沙里亚指数”。

该指数可用于广泛的伊斯兰产品包括:资金、贸易交换资金和其他与指数相关的产品。

三、东南亚伊斯兰金融的发展趋势:区域化
在伊斯兰金融逐渐全球化的今天,东南亚的伊斯兰金融应该走向何方?笔者以为,东南亚伊斯兰金融区域一体化是基本发展趋势。

首先,区域一体化是伊斯兰金融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前所述,近年来,全球伊斯兰金融发展迅猛,逐步呈现区域化特征。

2000年,在海湾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GCC)6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曼)的主导下,“国际伊斯兰金融机构总评议会”、“国际伊斯兰金融市场”、“伊斯兰金融服务委员会”、“国际伊斯兰调停中心”等机构相继成立,开始在伊斯兰金融标准化以及伊斯兰金融纠纷的国际仲裁中积极扮演主导角色。


①②刘新生、潘正秀:《列国志文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18页,第139页。

③范若兰等著:《伊斯兰教与东南亚现代化进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页。

54
①易诚:《伊斯兰金融产品与传统金融产品的比较》,《华
北金融》2006年第5期。

②许利平等著:《当代东南亚伊斯兰发展与挑战》,时事出版社,
2008年版,第1页。

③胡晓:《马来西亚如何建设国际伊斯兰金融中心》,《银行家》2007年第8期。

外,海合会国家还相继组建多家资本金过亿美元的大型伊斯兰银行,并为跨境业务开展大力推动区域内银行重组,同时也以货币统一为目标,积极推进金融制度标准化和货币整合。

在东盟,1995年,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
文莱组建“东盟伊斯兰保险集团”,加强伊斯兰保险合作。

1997年,“东盟再保险国际有限公司”作为离岸再保险组织在马来西亚纳闽岛建立,东南亚伊斯兰保险成功实现多边合作。

其次,东盟伊斯兰金融区是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目前,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有三种形式,即: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以及
“10+1”和“10+3”区域合作。

东盟伊斯兰金融区属于次区域经济合作范畴,是对现有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的有益补充。

东盟伊斯兰金融区一旦建成,可首先形成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新加坡的海岛伊斯兰金融区,为区域内各国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援助,促进区域经济的融合。

第三,伊斯兰金融区域化是防范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表明,自由化的传统金融体制存在较大风险。

反之,伊斯兰金融体制受
“伊斯兰教法”约束,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金融的稳定与安全。

“伊斯兰金融体系是建立在绝对禁止支付或收取任何预定的有保证的收益率基础之上的。

这种做法杜绝了利息概念,阻止了对债
务工具的使用”①。

因此,伊斯兰金融体系可在一定
程度上有效防范金融危机。

第四,东南亚穆斯林人口众多,伊斯兰金融发展具有市场。

东南亚11国现有人口5.4亿,穆斯林人口2.2亿,
约占整个东南亚人口的40%②。

其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为伊斯兰国家,穆斯林人口比重分别为88%、60%和67%,且3国均属“伊斯兰国家会议组织”(OIC )的成员,在伊斯兰世界有一定的影响力。

除上述3个伊斯兰国家外,东南亚还有一个
“马来世界”,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泰国南部、菲律宾南部和东帝汶,这些地区的伊斯兰信奉者多为马来人,伊斯兰金融在此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第五,马来西亚颁布多项措施促进多边合作。

2006年8月14日,马来西亚宣布建立“伊斯兰金融中心”计划,政府积极推进多边合作。

1.放宽伊斯兰金融业务,提供全面的优惠政策。

马来西亚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加大伊斯兰金融的国际化力度,包括向国内外金融机构颁发伊斯兰金融业务牌照、提高外资在伊斯兰银行的持股上限、给予伊斯兰银行更多自主权,以及鼓励本国伊斯兰金融机构进军海外。

目前,
联昌国际投资银行(CIMB )等机构通过股权并购、合资等方式打入巴林、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海外市场。

此外,政府颁布多项措施增强伊斯兰金融市场吸引力。

如规定免除选择用外国货币从事营业活动、
且根据《伊斯兰银行法》注册的伊斯兰银行或业务单位,以及根据《伊斯兰保险公司法》注册的伊斯兰保险公司或业务单位2007~2016年的所得税等。

2.全面推进国际合作。

双边层面,马来西亚与韩国、
英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多个国家的伊斯兰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于2009年2月与英国签署伊斯兰金融合作谅解备忘录,拓展伊斯兰金融市场。

在多边层面,2002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伊朗、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苏丹、巴林和科威特等8国在吉隆坡成立“伊斯兰金融服务委员会”(IFSB ),制定和发展伊斯兰金融体系的统一标准与程序。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加强与伊斯兰发展银行(IDB )、伊斯兰金融机构会计与审计组织(AAOIFI )的国际合作。

在人才培养方面,马来西亚还建立金融领导国际中心(ICLIF
)、国际伊斯兰金融教育中心(IN -CEIF )、伊斯兰银行与金融研究所(IBFIM )和证券业发展中心(SIDC ),并推出专门为央行设计的伊斯兰金融课程(CBCIF ),为各国伊斯兰金融监管者提供相关的理论与实务培训③。

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