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学习之道
论语学而第一译文
论语学而第一译文《论语・学而第一》原文如下: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者,仁之本与!”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能信其言,虽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圣也乎?” 子贡曰:“固天纵之圣,又何疑焉?” 子禽曰:“然则夫子何以为之?”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道反是。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非和也。
礼来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小宗,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问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义若何?”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1.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习:时常温习、练习。
•说(yuè):通“悦”,愉快。
《论语》学习之道
《论语》学习之道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哪些东西真正有价值。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虽然学习了,但效率未必很高,学到的东西也未必都对我们有价值,未必都能深入到自己的生命中去。
我们该问问自己,我们要学些什么,应该怎样去学习,学到的东西又怎样才能跟我们的生命融合起来呢?《论语》里有很多智慧,而智慧在人心里酝酿形成,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后天的学习。
每个人都有“学”的心愿,可人的“学”质量却又不同。
什么人能够真正学出效率来?这里面大有深意。
孔子曾云:“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是每天连饭都不吃,连觉都不睡,天天在那儿冥想,一定要把世界想明白,那想破了脑袋也没有多大用处,倒不如好好去学。
一个人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达到理想之境。
这就需要你向不同的人去学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几个人走在一起,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如何向他学习?无非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向书本学习,不如向人世学习。
如果有这样一种“学”的悟性,那么也就处处皆可学。
子贡问孔子:孔圉(yú)为什么得到“文”的谥号?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勤勉而又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的谥号是“文”。
一个人内心有智慧,敏感多思,而且好好去学,甚至愿意向比自己差的人去请教问题。
这是一种难得的态度,而态度又往往能够决定一切。
端正了学习的态度,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去学习呢?学习需要联想,要举一反三。
孔子的教育方法就是这样,他的原则是:“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治学就需要“愤”与“悱”。
什么叫“愤”?就是一个人的思想,用到快要穷尽处,特别想要探索,想要发奋努力知道结果。
论语中的学习之道
浅谈《论语》学习之道《论语》作为体现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是我国文人争相追捧和学习的书籍,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史上的地位,即使在如今开放与发达的今天,论语中的大智慧仍然灼灼生辉。
《论语》开篇为《学而》篇,且在后面篇章中多次提到孔子关于学习的观点,下面我就学习方面简要探讨一下孔子的学习之道。
一、学会“温故知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是在距今2500多年前一代圣人孔子对学习方法的阐述,也即是注重复习。
身处现代的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的手段,通过做实验来得出重复学习的重要性,其中最为有名的是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深刻揭示了复习可以极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而当时的孔子也已经意识到复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知识,鼓励学生“学而时习之”,让他们找到学习的快乐,对我们现在也很有借鉴意义。
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第三省就是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用心温习了吗。
可见,“学而时习之”的方法在学习中的应用是多么必要啊。
二、学习中注重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倦怠。
这一点作为一名学生,我体会的非常深刻。
我们为了了解历史经济文化等社会主要构成,必须要阅读大量的书籍,但是如果只知道读书不知道反思思考,总结归纳,读过的书就像春风拂面,读完除了一阵清爽之外别无他获,这就是学而不思的后果。
《卫灵公》中说“吾尝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 以思, 无益, 不如学也”思考的基础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只思考不学习,思绪就会不受控制,自己的想法也无法用最准确的文字来表达,最终只会疲倦但什么也得不到。
在学习中思考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找到学习的乐趣。
举个简单的例子:平时背诵古诗词,多数的学生觉得这是一件痛苦的事,究其原因所在,不过是他们把背诗词当做一项任务来做,因此只知道死记硬背,完全不去理会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诗人写的每首诗都有一定的背景,如果我们在背诗时加入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带入诗人的位置,就会感受到诗人们或悲伤,或豪迈,或无奈,或孤独,或兴奋,或迷茫的心境,这时背诗词就会被当做探索诗人们创造的意境,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提上来了。
《论语》中的学习思想
教育文化论坛20i o年s期《论语》中的学习思想王云云(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摘要:‘论语>中孔子对学习问题的探讨呈现为系统的思想学说。
孔子的学习思想包括主客统一的学习条件,习、擘、思交融的学习对象与方法,认知与体验结合的学习阶段,“为己”以“爱人”的学习目的。
这些问题均围绕现实学习活动展开。
学>-7的最终目标是成就君子式的理想人格,即体现为“为己”以“爱人”的推己及人的过程。
关键词:学习思想;孔子:君子中圈分类号:13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0)05一0047—04《论语》以“学而时习之”开篇,“学习”问题贯穿全篇。
《论语》中“学”字共出现65次,可见孔子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思想。
纵观孔子一生,钱穆认为:“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学。
”【11孔子认为学习是人获取知识的途径,尽管他有生知、学知等的区分,但无论是就其本人抑或普通人,他都主张“学而知之”,“生而知之”只是“虚悬一格”K J。
长久以来,学人对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颇多,但对其学习思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深入剖析孔子的学习思想,不仅对我们认识儒家思想有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从事学习活动也有现实意义。
现代汉语中,“学习”是合成词,由古汉语单音词“学”与“习”结合而成。
《说文解字》说:“学,觉悟也”,“习,数飞也”。
朱熹认为,“所谓学者,有所效于彼而求其成于我之谓也。
以己之未知,而效夫知者,以求其知者;以己之未能,而效夫能者,以求其能,皆学之事也”,“习之谓鸟数飞”旧j。
所以,“学”是人类特有的一项认知活动,“习”则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实践活动。
儒家思想家所探讨的“学习”则是限于“人”的现实活动,是人获取特定文化知识或技能、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
学习思想是思想家对现实学习经验进行总结反思而形成的理论学说,包括对学习的主体(学习者)、学习的客体(学习对象及内容)、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目标等问题的探讨,其产生可以孔子的学习思想为标志。
论语学习之道的读后感7篇
论语学习之道的读后感7篇读后感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需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的观点服务。
你会写论语关于学习之道的读后感吗?下面我给大家带来论语关于学习之道的读后感,盼望大家喜爱!论语关于学习之道的读后感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
我读了《论语》之后,《论语》给了我在生活中的许很多多的启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开头,我对这句话怀疑不解,但在之后亲身体验过后我就全明白了。
学校里骄阳似火的下午的第一节课上,我们开头学习一首古诗,我们在课堂上专心发言,用心听讲,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响了,一节课如流水般风速雷池地过去了,这节课的主要资料我全都学会了。
其次天早上,我一踏进教室,就听到同学们那铿锵有力的声音,看到同学们在朗朗上口的读着昨日新学的那首古诗,我也加入了同学们的队伍一齐读了起来,我一读,就发觉了崭新的学问,这不正是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也体会过。
一次,远方家乡的表妹来我家住了几天,她和我很聊得来,也有共同的爱好爱好。
也有人不理解我,但我从不记恨别人,也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假如学了,然后再按必需的时间去实习它,不是也很兴奋吗?有了志同道合的伴侣从遥远的地方而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心里从不怨恨,莫非不也是正人君子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指学习方法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写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道德修养的,还有的论语是写学习看法的和写人生哲理的,总之,论语如天上的一颗颗灿烂的繁星一样多,也像繁星一样指引着我们人生的道路,告知我们正确的方向。
读了《论语》,我明白了要温故知新,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孝敬父母。
论语关于学习之道的读后感2简洁而经典的语句,是中国古诗文的特点。
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而倍受瞩目。
语文版《论语》选读10 学以致其道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 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 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 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 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 (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 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 吧?”
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 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例如,这五 种道德品质中的“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是在功名利权上 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让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也是合乎客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 件。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品格,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孔子认为,好胜, 争取名声;夸功,争取名利;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的原则。 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 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二者 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孔子和他的学生认为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之一:致其道(以)(19.7) 目的之二:为己(为了)(14.24) 目的三:为君子(成为)(6.13)
2、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学 什么?(学习内容)
学道(15.32) 学义、信(13.4)
学礼(3.15) 学孝、忠、仁(1.7)
贫。”
【译文】 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
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励学篇 (北宋)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孔子的学习名言
孔子的学习名言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朝闻道,夕死可矣。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14、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5、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7、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0、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浅析《论语十二章》中的治学之道
浅析《论语十二章》中的治学之道作者:卢榕倩来源:《课外语文·下》2016年第08期【摘要】《论语》中涉及了诸多的治学思想。
《〈论语〉十二章》虽然只摘选了《论语》中的十二则语录,但是我们却能从中了解到孔子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等。
联系当今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我们可以进一步把握和理解孔子的治学思想,并从中受到教益和启示。
【关键词】《论语》;治学之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孔子作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现存20篇,492章,人教版七年级(上)教材选录了《论语》中的十二则语录,主要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思想品德修养等方面。
本文就从《〈论语〉十二章》中所谈到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浅析孔子的治学之道。
一、自主学习孔子的博学多识,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自身的勤奋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此处的“时习”,理解为“按时复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此处的“温故”理解为“温习旧知识”。
可见孔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复习巩固”这一环节。
复习巩固不但能强化固有知识,同时还能促成知识的更新。
量的积累必然产生质的飞跃。
孔子在践行自主学习的同时,还深刻认识到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从而使自主学习行之有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教师不能代替的。
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体现。
一个只学习不思考的人,很容易被书本牵着鼻子走,最终学无所得。
一味空想却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的人,那么他所做的学问也仅仅是搭建的空中楼阁。
主动、独立、自控的学习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孔子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不亦说乎”。
“我的学习之道”征文范文
“我的学习之道”征文范文“我的学习之道”征文范文篇1学,对于我们来说,最熟悉莫过于学习。
有人说,学习很难,也有人说,学习很简单,当然,难有难的说法,简单也有简单的说法,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学习不是压力,不是我们所怨恨的东西。
孔子的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把学习当做朋友,以学习为乐。
我们这个年纪,几乎天天都在学习,学知识啊,学做人啊,学礼仪啊等各种各样的学,就说说我们最熟悉的吧——学知识。
有些人能够学到知识,那是因为他们在用心去学,用心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但有些人学不到知识,怎么学都学不会,那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学习,无法体验学习的快乐吧。
在我看来,学习,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他可以让人变得富有,也可以让人流落街头。
其实,学习并不难,只要你把学习当做朋友,不要把他当做压力,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不要逼自己去学,也不要让别人逼你去学,这就够了。
当然,学知识故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懂道理。
一个人的好坏,多半是由个人的人格决定的,一个人成绩好,但如果人格不好,那再好的成绩也只是白搭。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要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追求人生的真理。
学,以快乐为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每天都要记得笑一笑!“我的学习之道”征文范文篇2每一天在学校我总是第一个到学校的,然而这种日子太长了,我上课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困了,很多的时候即使老师找我谈过话之后我也还是继续在课堂上睡觉。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不再那么早到学校了,于是这样我每天都能多睡一会儿,这样下去我上课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那么困了,上课的时候也能够认真的听老师讲课了。
这样的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我发现我的考试成绩有了提高。
我的心里也变得非常的开心,于是我就乐呵呵的回家了。
一次考试结束了,但是学习的日子却没有结束,我还是要继续好好的学习的,要在课堂上听老师的话。
我在课堂上也要试着积极发言,老师总是说我平时上课不发言,我会听老师的话在课堂上好好发言的。
《论语选读》主题3 第10课 学以致其道
第十课学以致其道1.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期鲁国人。
字子渊,亦称颜渊,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门十哲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2.樊须姓樊名须,字子迟,亦称樊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齐国人,一说是鲁国人。
他是一个农民,在其未拜孔子为师之前,已在季氏宰冉求处任职。
孔子回鲁后樊拜其为师。
他求知心切,三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还问“知”“崇德、修业、辩惑”等,他有谋略,并具有勇武精神,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
樊迟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继承孔子兴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遇。
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称“先贤樊子”。
其重农重稼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
《论语》中的学习始终以致用为纲,以德行为本。
“学”是为了修身养性而成为“君子”,君子行“仁”而为政。
为了达到学以修身、学以成仁的目的,孔子论述了许多学习之道。
本课主要是关于治学修养方面的论述。
孔子认为,君子学习的终极目的是获得道,而要达到道的境界,就要通过学习这种方式来实现。
孔子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学问好不好,不在于他的文化知识怎么样,而在于他能不能实践“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
对待学习,要实事求是,虚心好学,要广泛地学习,踏实地思考。
从《论语》中的记载来看,孔子的弟子很多,其中很多人都有专长,通过学习都能出仕为官,并能把学过的东西用于治理国家,而且很有能力,这都说明孔子学以致用的教育是有成效的。
《论语十则》
邓雷
复习旧知:《<论语>六则》
在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中,我们学习了从《论语》中节选 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六则论语。请大家一起朗读。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二)概括文章大意与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 挥,着重阐释了儒家思想的修身 之道。对儒家的做人标准、理想 追求、道德行为以及人际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都有所涉及,这 些真知灼见,千百年来影响着我 们,是东方思想文化的精髓。
(三)成语溯源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你能用这些 成语造句吗?
意思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 不促成别人的坏事。美,好 的。恶,坏的,不好的。
(八)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应该成就别 人的好事的美德,不应该促成别人的坏事 的恶行。小人与此相反。”
既从正面提出君子应该怎样做, 又从反面指出不应该怎样做, 表达全面,观点鲜明,语气肯 定。先说君子,再说小人,形 成对比,从而强调“成人之美” 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重要方面。
想一想
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 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 识不去复习吗?
“三省”指哪三方面?请用现代汉语回答。
《论语》学而篇原文、译文及感悟
《论语》学而篇原文、译文及感悟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并按时去练习和实践,不也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去怨恨别人,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感悟:孔子在这里提出了在精神层面上对人生至关重要的三件事情,一是学习,二是交友,三是自处。
这三件事处理好了,人生就会快乐。
先说学习。
孔子最看重学习,对学习的重要性反复强调。
学习可以带给你终身的持续不断地快乐。
孔子所说的"学",主要指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方面的学问。
学习了之后,一定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才能让道德修养成为自己的习惯,才能让学到的道理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再说交友。
人生之成功常常得益于几个或一群好友,人生之快乐也常常来自一两个知己或一群好友。
要多向先辈,向有成就的人去请教,去学习。
再说处世。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欣赏自己的时候,不能怨天尤人,要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并且努力坚持下去。
自己是否幸福,取决于自己,不在外人如何评价,更不能奢求于外。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作乱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
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
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感悟:父母疼爱子女是物种延绵的生物本能,而孝顺父母需要提倡和教育。
孝悌是"为仁”的基础,求"仁"应该从孝悌做起。
孝悌之于社会和人生的双重意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最终合二为一。
当更多的人成为品行高尚的君子,社会必然会形成良风美俗。
从《论语》看孔子的学习之道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可以效法的人,选择它的优点而学习,看到它的缺点而自我检查自己如有就予以改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的内容
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立志要高远,行为要坚守道德,要富有仁爱精神,娴熟地掌握技艺”。
“道、德、仁、艺”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他提出的教育学习的内容。“志于道,据于德”体现了精神思想方面的要求,“依于仁,游于艺”体现了生活处世方面的要求,由此可看出孔子倡导的是全面的学习,既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习,也包括精神思想的提升,这在我们今天的教育就体现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学习需要向他人学习,需要交流、探讨,遇到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我们不能嫉妒而是要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优点、长处我们不能打压而要努力学习、弥补,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不能自卑而要奋起直追、努力超越。
4.勤奋有恒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
学习也具有选择性,学习歪理邪所、迷信谬论,不仅不能促使自己进步,反而会毒害自己,是自己走向歧途,危害他人和社会,一次在学习是要对说学知识进行筛选,吸收那些有益的知识,摒弃那些歪理邪说、谎言谬论。
3.温故知新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已经学过的要经常温習,这样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就可以为人师了。”
一、什么是学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思想、观点,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读《论语·学而篇》有感_心得感悟五篇范文
A lot of fatigue in life is because we chased ourselves for too long. We can't change our lives, but we can brightenour mood.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读《论语·学而篇》有感_心得感悟五篇范文论语学而篇的读后感篇一:这一学期,我们学校老师的共读书目是《论语》,对于论语,可能最现认识及熟的时候,就是上学的时候学习过,论语的一些精华,到目前最会背的几句也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等等,都是在学校时语文课堂上学过的几句。
但是在看过三字经之后觉得,不管是《三字经》还是《论语》还是《道德经》的相同之处,都是围绕我们中华民族最注重的礼仪、道德、仁义,诚信之事所写。
论语的学而篇第一中-共有十六章,我最喜欢的就属里面的第四章孔子的弟子曾子的所说的。
原文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过来是:曾子说:“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以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经常复习了呢?”从这章里面我明白,一个人的要想提高自身条件,自身修养,就务必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吾日三省吾身”,书中说的是我每一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对,一个人如果每一天都从多次反省自己,你的修养必须会逐步提高。
“为人谋忠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就应反思的事情,做人不管对什么人都就应尽心经力的去帮忙她。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是我们现代社会每个人读最需要反省的。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就是诚信待人,以诚信为主,而这一句就是教我们做人必须要诚实,诚实是金嘛!诚实的同时还要守信用,就就应应那句信者,诚也嘛;“传不习乎”。
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经常复习呢!我觉得我做的有点欠佳,因为我不是一个自觉地人,对待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到持之以恒。
论语学而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Do not keep anything for a special occasion, because every day that you live is a special occasion.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论语学而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论语学而篇学习心得体会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
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论语》中对于教育思想方面的内容对我启发很大。
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他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贤愚,机会均等。
用今天的话来说,孔子非常尊重学生。
在教育的方法上,孔子主张因材施教,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触类旁通,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循序渐进。
本学期我所教的课文中,讲的就是孔子与学生的故事,再次重读孔子的《论语》,让我再次接受了教育。
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孔子认为进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其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以为当时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著名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读孔子的《论语》,让我想到了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实际,发现孔子的很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仍被继续沿用,仍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一部经典著作。
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了,提出了学是思的基础,思又能使学不断深化和扩大,阐明了学和思的辨证关系,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学思结合。
论语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论语》中谈论学习方法的内容不是很多,但其中有关学习方法的名言,对我们今天的学习还是具有指导作用的。
现依据摘录的内容浅谈自己的认识。
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语一1、学与思的结合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这句话的大意是: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求学者无不想通过学习而有所收获,但古往今来,为何学者如牛毛,而成者如麟角呢?其根本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没有做到学与思的有机结合。
例如学习语文离不开背诵,特别是名诗名文必须要逐字逐句,甚至是一字不漏地背诵,但背诵绝不是死记硬背,机械式的记忆,而是要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句式的特点及内在的逻辑联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这样背起来才连贯,不会结结巴巴,不会把句子读断,或增一字减一字,从而形成学习语文的语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背诵不是求知的目的,求知的目的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前担下学会运用知识。
如果硬背,机械式的记忆,完全不领悟文章的含义,像鹦鹉学舌那样,就不可能活学活用知识。
由此可见,要想提升自己,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努力去学,并把学与思密切结合起来,做到“口而诵,心而惟”,这样才能在死的书中,读出活的知识来。
2、注重复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认为学了知识后,并按时去复习它,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同时更认为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从中会有新体会、新发现。
这两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也不过时,值得我们借鉴。
通常我们把复习叫作“炒现饭”,认为这项工作意义不大,不如用这个时间去学新的知识。
其实不然,因为学的知识越多,遗忘就越快,如果不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收获甚少。
求学者一定要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绝不能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事。
论语十二章高中语文概括主题
《论语十二章》高中语文概括主题《论语十二章》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篇目,涵盖了多个方面的主题。
本文将从学习之道、修身养性、人际交往、道德伦理、理想与现实、情感表达、为人处世、传统与现代等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概括主题。
一、学习之道《论语十二章》中提到了许多关于学习的原则和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等。
这些语句告诉我们,学习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巩固,同时要注重思考和创新。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修身养性《论语十二章》中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提高自己的修养。
修身养性是一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关键。
三、人际交往《论语十二章》中提到了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等。
这些语句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以诚相待、和谐相处。
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道德伦理《论语十二章》中强调了道德伦理的重要性,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等。
这些语句告诉我们,要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追求正义和真理,远离邪恶和利益。
道德伦理是一个人品质和价值的体现。
五、理想与现实《论语十二章》中提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如“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等。
这些语句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追求,同时要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理想与现实应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六、情感表达《论语十二章》中提到了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怒则思贤友之谏,疾则思世人之言。
”等。
这些语句告诉我们,情感表达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同时要尊重他人的情感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
• 学到的事物,必须谨慎地经过深入的思虑, 也就是养成想好了才接受的习惯,才不致 受害。
原文
•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今译〕 孔子对子路说:「仲由,我平日所说的 道理?你都能知道吗?知道就说知道,不知 道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建议
• 不断温故知新,以求终生学习。务使自己 活到老学到老,永远赶上时代而不落伍, 生活才有乐趣!
原文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ài)。」 〔今译〕
孔子说:「只知道学习而不加以思索, 将迷惘无所得Biblioteka 只靠思索而不学习,将危 疑不安。」
生活智慧
• (一)孔子这一句话,要和述而篇所说:「举一隅而示之, 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配合着理解。学的要领,应该 是养成举一反三的习惯。从举一反三的思虑中,进一步理 解和领悟,比较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 • (二)同时,也要和学而篇的「学则不固」合起来想。我们 学习,主要用意应该是使自己多一些选择,而不固执一偏。 学则不固的学,指有思虑的学,经过深入的思虑,觉得是 一种值得采用的参考意见,才列入不固的选择方案之中 • (三)从他人得来的东西,称为学。自己动脑筋去思索、探 究、分辨和选择便是思。无思的学,实在很可怕。思而有 得的学,才是有益于身心的学问。特别是现代资讯发达, 各种言论都可能出现,更加需要慎思明辨,然后才可以放 心地实践。
生活智慧
• (一)自认为比别人高明,就容易自满自大。有人 提出建议,不屑一顾。向人家请教,会觉得没有 面子。这样下去,愈来愈孤独,愈来愈固执而不 进则退,终究难以赶上时代而遭到淘汰。 • (二)不耻下问,已经成为一种良好的修养。其实 隔行如隔山,人人各有所长,哪里有什么耻不耻 的问题?应该改为虚心请教,更为合适。 • (三)文的意思,是勤学好问。孔子把它分开来说 明,说成聪敏好学,加上不耻下问,使我们更加 明白。凭这两个优点,追谥为「文」,是十分恰 当的。
建议
• 人人勤学好问,社会自然和谐。从自己做 起,自然互相感应,共同进步
•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不如丘之好学也。」 • 〔今译〕
孔子说:「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 也必定有像我这样忠实诚信的人,但不一 定像我这样好学。」
生活智慧
(一)不好学,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段时 间不学,就有如不懂事理的人,听不明白,也想 不明白。我们必须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才 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这里所说的学,是明白道理,而不是今天大 家所重视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只能用以谋生, 很难提升道德修养。做人做事的道理,才是学的 重点。 (三)再博学多闻的人,也不能停止学习。因为内 外环境持续在变化,必须不断学习,以期赶上时 代,不致落伍。
生活智慧
(一)先把知识分成正知与非正知两类,确信为正知 的,可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没有把握的, 宁可不知为不知。别人要传布,是他的事,我们管 不着。我们自己谨慎,是我们自己应有的态度。 (二)正知与非正知,实在很难讲。我们要订立自己 的标准,想妥分辨的原则,然后逐步去尝试和判断, 以期愈来愈明确。 (三)一般来说,读圣贤书,只要不扭曲原本的意思, 不胡乱添加自己的意见,应该是正知。我们的意思 是,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大概没有什么问题。
建议
• 养成学而时习之的良好习惯,随时学习, 永远不间断。
原文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 〔今译〕
孔子说:「对于学问,了解它不如喜 爱它,喜爱它又不如乐在其中。」
〔生活智慧〕
(一)勉强自己去读书,或者居于?要而求取知识, 或者为了父母或其他的人而读书,最多成为一个 了解学问的人。其效果,一定不如从心里头就喜 欢读书的人。 (二)原本喜欢读书的人,很容易为其他的乐趣所转 移,而变成不喜欢读书。要全心投入,贯彻终生 学习,必须从心里头深爱读书,才有资格称为陶 醉在学问之中的人。 (三)扩大来说,我们从事任何工作,最好能够培养 兴趣,乐在其中,以期有更好的成果。快乐地读 书、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这样的人生,该 有多好。
建议
• 培养自己的兴趣,使自己生活得更愉快。
建议
• 不要胡乱更改成语,更不应该乱用成语。 以免久而久之,大家搞不清楚成语的用意, 反而造成严重的沟通障碍。
原文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 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 〔今译〕
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会谥为文 呢?」孔子说:「他聪敏而爱好学问,不 以向下属请教为耻,所以谥为『文』。」
《论语》中的学习之道
孙玮鸿
原文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今译〕 孔子说:「温习以前所学而能体悟出 新的道理,可以做别人的师长了。」
生活智慧
• (一)新的意思,不完全是时间的变迁,偏重于新旧的 差异。新的重点,是性质的改变,愈来愈合理。愈新 愈好,才是我们所要的。愈新愈糟,那就是开倒车。 虽然是新的,还不如旧的好,又有什么用? • (二)学过的东西,能够产生新的知识和体会?主要原 因,是自己有所长进。反过来说,温故却不能知新, 表示自己还没有长进。这时候要更加用心举一反三, 更深一层地去认识,才是真正的温故。 • (三)知新不一定完全来自温故,学习新的东西,也就 是以前没有学过的,也叫做知新。终生学习就是不断 地求取新知识,求得知新的扩展。一方面温故,一方 面知新。双管齐下,效果当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