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思辨性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材料作文思辨性课件(课堂PPT)
![高考材料作文思辨性课件(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5d770591a300a6c30c229fa9.png)
3
一、注意材料的整体性
材料作文的材料不能孤立地看,必须注 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例如: 一锅米饭,放到第二天,水汽就会干了 一些;放到第三天,味道恐怕就有问题;第四 天我们发现,它已经变坏了,再放下去,就要 发霉了。可是,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情况,在古 代,父母生下女儿,就在地窖里埋下一坛米做 的酒。十七八年后,这酒竟然成了女儿婚礼上 的佳酿,人们还给它起了个美丽而惹人遐想的 名字:女儿红。
记者问道:“这是你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就能拿到金牌, 觉得这枚金牌对你意味着什么呢?”周洋回答说:“嗯,这 是我的梦想吧,然后我觉得我拿了金牌以后,我可能会改变 很多,以后会更有信心,然后也可以让我爸爸妈妈生活得更 好一点儿。”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参加全国 政协体育界别分组讨论,谈起有运动员夺冠后感谢父母,于 再清说:“小孩儿有些心里话没有表述出来”, 运动员得奖 感言“说孝敬父母感谢父母都对,心里面也要有国家,要把 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父母就完了,这个要把它提出来。”
提高材料作文的
思辨性
1
思辨性
作文思辨的辨证性,要用辨证的观点 来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避免片面地 看问题;联系地看问题,避免孤立地看问 题。
2
思辨性作文题(命题)
1、中心与边缘 3、坚守与改变 5、选择(放弃) 7、 方圆 9、法与理
2、铭记与忘记 4、瞬间(永恒) 6、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8、人与自然 10、 灾难和财富
11
他表示,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德育。于再清在两会中的这句话 ,成为今天各大论坛微博谈论的焦点!
周洋父母表示,周洋年龄小、经历少、很单纯,希望领导 不要挑字眼。周妈妈王淑英说,“国家花这么多钱培养孩子 ,能忘了国家吗?我的孩子进入国家队以来,天天只有三件 事,训练、吃饭、睡觉。孩子今年为国争光了,她不会油嘴 滑舌地唱高调,我跟她爸也是普通老百姓,没接触多少社会 ,不是能说会道的,也不会给孩子说那些大道理。”“作为 一个中国人谁不爱国?我们培养孩子,也是要为国争光!领 导挑字眼,是不是没必要?为国家争得那么大的荣誉,这点 小问题算事儿吗?”王淑英表示,下次和孩子交流时会告诉 她先感谢国家后感谢父母。
高考作文复习:思辨类作文课件
![高考作文复习:思辨类作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02360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2.png)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近日,一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这首5分半钟的歌曲, 将白居易《琵琶行》600多字的诗全编进去了,毫无堆砌之感,副歌部分还用了戏 剧唱腔。仅上传两天,就收获2万多次点击。网友纷纭点赞“终于找到了背古诗的 正确姿势”。
材料2:202X年春节,河南卫视春晚将舞蹈《唐宫夜宴》搬上舞台,这支舞蹈展示 了唐朝少女从教坊日常到赶赴夜宴一展才艺的全过程,舞台还运用了先进技术,串 联起多件国宝级文物,令表演者身入其境、观众沉醉其中,节目一播出,便收获了 热议和好评。
当然,众人拾柴火焰高,朋友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一直是一个 重要的角色。
在“孤独”和“朋友”中寻找一平衡,而非消极避世,而非左 右逢源。
我们倡导在角隅中守一份士人初心,以独立锋利之目光应对多 变环境中的刀光剑影,自开一片天地;以身连广宇,体验朋友带给我 们的人世温暖和精神认同,同时也散发出自己身处于社会中的微光,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至弱不坠青云志 至强不失慎独心
弱者不恒弱,勤自锻造,久久为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
强者不恒强,慎独慎微,携手共进,则“立于不败之地也,而不失 敌之败也”。
在至弱时磨炼,在强盛时慎独,必将“无坚不可摧,无往而不胜”。
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下去却很远;有些路,看起来很远,走下去却 很近。
遵从本心,忘路之远近
“不走平常路”看起来很远很波折,然而却促成了自身技艺进阶的 一个飞跃。不得不说,他们选择的路,似远而实近——这不是因为老天的 眷顾,而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勇气、耐心和专注。
所谓的“捷径”,实际走来可能比想象中更曲折难走,即似近而实远。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思辨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53张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思辨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53张](https://img.taocdn.com/s3/m/3ef5595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a.png)
思辨类作文的类型
2.辨析整合型: 就是对似成定论的见解、格言、
观点、认识等进行质疑整合,在整 合的基础上,从全新的视角进行辩 证分析的作文。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诗经·小雅·小旻》 意思是:在道路上盖房筑室,遇到人就和他商量。路人持反对意见,所以不能
学生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深入挖掘,会发现每一个意想不到的偶然的“转折”背 后都存在着一种必然,这是历史的,客观的,必然的。平常的生活可能突现危机, 这是一种“转折”,危机中抓住转变的风口,积极应对,这何尝不是新的转折呢。 危机中有转机,困局中开新局,还能说我们对事物的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吗?这样, “转折”的思辨性就脱颖而出!
什么是思辨类作文?
“思”就是思考的意思。思考是写作思辨类作文的前提,思考的内容为 材料或话题存在的内涵、深刻的哲理,从而使立意更准确,更全面,更深 刻。
“辨”就是辨别的意思。分析所谈事物是否符合科学思维、逻辑思维、 历史思维、道德思维、哲学思维等,全面客观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展开 分析,从而使观点更科学、更正确、更有逻辑性。“思”和“辨”二者相 辅相成,不可偏颇。
2018年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
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
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
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
2023年全国甲卷
1.审读材料,寻找关键 关键句: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成了时间的仆人。 关键词:人 时间 技术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课件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c67e9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e.png)
阅读下面的材料,精准立意。古人云:“修身,同道相益;事国,同心共济。”亦有人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两句都在强调“同”的重要作用,“同”是志同道合、同心同德,是成人成事、富民强国的重要保证。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和”是指每个人既能保持自己的个性,又能够和睦相处、和谐共生,这不仅是人际交往的智慧,是万事万物共存共生之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境界,历久弥新,永放光芒。同:和:看似对立,互补统一:
既要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
保持一致,保持一心。
保持个性,保持不同。//和睦、和谐
和,指不同,异中有同,不同因“同”而和谐。不同的个性,共同的目标,和谐共生。觉醒年代中不同个性的人,为了相同的目标——拯救中国 而相聚在一起。当今时代不同个性的人,为了相同的目标——复兴中华 而奋斗在一起。教室里不同个性的同学,为了共同的目标——理想大学 而相互支持。同,指相同,同中有异,虽异,却和谐。相同的德行,不同的性格。同样都是忠君为国,不同的忠臣良将却呈现了不同的性格:邹忌讽齐王,婉转有致;魏征谏太宗十思,循循善诱;比干劝谏,坚定执着,不惜生命。相同的目的,不同的做法。同样都是为了解救水深火热中的国家,为了这相同的目标,人们采取不同的做法,有的人凭靠职权为民请命,有的以笔作枪针砭时弊,有的聚众演讲开启民智,有的举兵起义勇于抗争。
成功既要抓住机遇,更要拒绝诱惑。
1.审题不准确,偏离题意,是这次作文最大的通病,也是最大的失分点。(1)完全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忽略写作要求,仅选取材料、写作任务或写作要求的只言片语展开写作;(2)未能准确全面理解材料内容和含意,断章取义只抓住材料的某个关键词甚至撇开材料另起炉灶,没有涉及“有益”与“无益”来写作,(3)只阐述对“有益”与“无益”的权衡取舍,未能涉及国家、时代、人民的要求,也没谈到青少年的人生规划。2.结构混乱,思路不清晰,逻辑不严谨。在行文中体现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和思考,但观点不够集中鲜明,不能基于关键词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二元思辨,感悟不够深刻,层次不分明,逻辑混乱,有拼凑之感。3.大段抄袭作文材料、现代文、文言文阅读材料、语言运用语段,想蒙混过关,也充分暴露出学生阅读积累的匮乏。4.内容单薄,素材匮乏,所举的例子啰嗦冗长,有的甚至一个例从开头讲到结尾,成了“四不像”作文。5.语言干枯、乏味,字数不够,相当一部分学生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涂抹严重。
既要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
保持一致,保持一心。
保持个性,保持不同。//和睦、和谐
和,指不同,异中有同,不同因“同”而和谐。不同的个性,共同的目标,和谐共生。觉醒年代中不同个性的人,为了相同的目标——拯救中国 而相聚在一起。当今时代不同个性的人,为了相同的目标——复兴中华 而奋斗在一起。教室里不同个性的同学,为了共同的目标——理想大学 而相互支持。同,指相同,同中有异,虽异,却和谐。相同的德行,不同的性格。同样都是忠君为国,不同的忠臣良将却呈现了不同的性格:邹忌讽齐王,婉转有致;魏征谏太宗十思,循循善诱;比干劝谏,坚定执着,不惜生命。相同的目的,不同的做法。同样都是为了解救水深火热中的国家,为了这相同的目标,人们采取不同的做法,有的人凭靠职权为民请命,有的以笔作枪针砭时弊,有的聚众演讲开启民智,有的举兵起义勇于抗争。
成功既要抓住机遇,更要拒绝诱惑。
1.审题不准确,偏离题意,是这次作文最大的通病,也是最大的失分点。(1)完全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忽略写作要求,仅选取材料、写作任务或写作要求的只言片语展开写作;(2)未能准确全面理解材料内容和含意,断章取义只抓住材料的某个关键词甚至撇开材料另起炉灶,没有涉及“有益”与“无益”来写作,(3)只阐述对“有益”与“无益”的权衡取舍,未能涉及国家、时代、人民的要求,也没谈到青少年的人生规划。2.结构混乱,思路不清晰,逻辑不严谨。在行文中体现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和思考,但观点不够集中鲜明,不能基于关键词相互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二元思辨,感悟不够深刻,层次不分明,逻辑混乱,有拼凑之感。3.大段抄袭作文材料、现代文、文言文阅读材料、语言运用语段,想蒙混过关,也充分暴露出学生阅读积累的匮乏。4.内容单薄,素材匮乏,所举的例子啰嗦冗长,有的甚至一个例从开头讲到结尾,成了“四不像”作文。5.语言干枯、乏味,字数不够,相当一部分学生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涂抹严重。
2023届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之思辨类+课件23张
![2023届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之思辨类+课件23张](https://img.taocdn.com/s3/m/1e58ca8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3.png)
● 作者认为才如利剑,是一个人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必要条件。就像斩马杀 敌“良玉不如铁”一样,一个人有德无才,很难大有作为。德如良玉,是一 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根本保证。就像同在炉中易销而玉不热一样,一 个人有才无德,不可能在事业持久,最终必定失败。
●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结合生活实际,在主题班会上做一个发言。
作文审题立意 之
思辨性材料
一、何为思辨?
●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人和事物是具有 复杂性的、多样性的、又是具有可能性的,这就为我们实现思辨 性的目标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材料往往是具 有“争议性”的,这里的“争议性”就是指站在哪个角度看都有 一定的道理。
●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如新与旧,得与 失,拙与巧等等。审题时,找到题目或材料中的"关系",才能 在表达上实现思辨,准确立意。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元末明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基在《苦斋记》一文中写道:“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 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 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一文中说:“大抵天下事从苦 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复兴中学高二年级近期要举行一次“读书交 流会”活动,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读书交流会”发言稿,体现你的感悟与 思考。
(1)互相矛盾:
● 例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拙与巧互相矛盾
● 当今时代,崇尚“巧”的大有人在,如果再来倡导守“拙”,似乎已不合时 宜。但也有人认为,“巧思”有余而“拙力”不足是普遍性问题——“巧思” 指要有科学的谋划,严密的举措,解决好“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拙 力”则是恒心、毅力和韧劲,干事时总想“一击必杀”“一搏必胜”,这样 反而难以成大事、克险阻。
●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结合生活实际,在主题班会上做一个发言。
作文审题立意 之
思辨性材料
一、何为思辨?
●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人和事物是具有 复杂性的、多样性的、又是具有可能性的,这就为我们实现思辨 性的目标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材料往往是具 有“争议性”的,这里的“争议性”就是指站在哪个角度看都有 一定的道理。
●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如新与旧,得与 失,拙与巧等等。审题时,找到题目或材料中的"关系",才能 在表达上实现思辨,准确立意。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元末明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基在《苦斋记》一文中写道:“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 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 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一文中说:“大抵天下事从苦 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复兴中学高二年级近期要举行一次“读书交 流会”活动,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读书交流会”发言稿,体现你的感悟与 思考。
(1)互相矛盾:
● 例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拙与巧互相矛盾
● 当今时代,崇尚“巧”的大有人在,如果再来倡导守“拙”,似乎已不合时 宜。但也有人认为,“巧思”有余而“拙力”不足是普遍性问题——“巧思” 指要有科学的谋划,严密的举措,解决好“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拙 力”则是恒心、毅力和韧劲,干事时总想“一击必杀”“一搏必胜”,这样 反而难以成大事、克险阻。
高考材料作文思辨性ppt课件
![高考材料作文思辨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81474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f.png)
综合两则材料,其实告诉我们, 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不仅需要获取信息,
更需要对信息的思考与辨识,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 迷失自我。
2
•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我们的生活一步也离不开信息。 借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手机、电脑等媒介,我们获取 了丰富多彩的信息,提高了学习、工作、生活的效率和品 质。
•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一辈子没走出她的房子多远。 在 她死后,人们在她的抽屉里找到一千多首诗作,这才发现 了一个伟大的诗人。她思维的深度,是当年好多辉煌一时 的人物所无法抵达的。
•
议论文
4
• 【2015浙江高考语文作文】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
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
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
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
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
• 相反,是你,柳宗元,被贬永州后,被“永不起用”的 条文吓坏了,被那里的“穷山恶水”所吓坏了,你怕了,怕 得忘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圣人训,于是,你整日 寄情山水,毫无政绩可言。
• 所以,怕与不怕不在于你所面临的境遇,不在于你所处 的环境,而在于你是否拥有一颗战胜困难、积极乐观的心。
13
思辨性作文立意步骤
•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一辈子没走出她的房子多远。 在 她死后,人们在她的抽屉里找到一千多首诗作,这才发现 了一个伟大的诗人。她思维的深度,是当年好多辉煌一时 的人物所无法抵达的。
立意的方向: 1、根据第一则材料立意,去阐述信息化时代的好处。
2、根据第二则材料立意,摆脱繁杂的网络信息干扰,除去浮躁,潜心执着 做事。
更需要对信息的思考与辨识,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 迷失自我。
2
•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我们的生活一步也离不开信息。 借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手机、电脑等媒介,我们获取 了丰富多彩的信息,提高了学习、工作、生活的效率和品 质。
•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一辈子没走出她的房子多远。 在 她死后,人们在她的抽屉里找到一千多首诗作,这才发现 了一个伟大的诗人。她思维的深度,是当年好多辉煌一时 的人物所无法抵达的。
•
议论文
4
• 【2015浙江高考语文作文】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
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
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
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
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
• 相反,是你,柳宗元,被贬永州后,被“永不起用”的 条文吓坏了,被那里的“穷山恶水”所吓坏了,你怕了,怕 得忘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圣人训,于是,你整日 寄情山水,毫无政绩可言。
• 所以,怕与不怕不在于你所面临的境遇,不在于你所处 的环境,而在于你是否拥有一颗战胜困难、积极乐观的心。
13
思辨性作文立意步骤
•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一辈子没走出她的房子多远。 在 她死后,人们在她的抽屉里找到一千多首诗作,这才发现 了一个伟大的诗人。她思维的深度,是当年好多辉煌一时 的人物所无法抵达的。
立意的方向: 1、根据第一则材料立意,去阐述信息化时代的好处。
2、根据第二则材料立意,摆脱繁杂的网络信息干扰,除去浮躁,潜心执着 做事。
高考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ppt课件
![高考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39514fa26925c52cc5bfbc.png)
15
以上三种写法,可根据自身的写作水平来选择
其一。“定点钻探,不及其余”属于基础写法,高
考一般将此类文评为二类文;“八二比例,重点突
出”属于较高层次的写法,高考一般将此类文评为 一类文下;“兼顾多者,辩证分析”属于高层次的
写法,高考一般将此类文评为一类文上。
16
二 、误区警示
1. 观点不明 因试题材料蕴含有多个观点,又因一些考生极 力想辩证分析,所以极易将多个观点杂乱地出现 在文章中,进而造成文章中心不明确。如2016年 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考生一会儿 赞同虚拟世界,一会儿赞同现实世界;一会儿又 反对虚拟世界,一会儿又反对现实世界。
对规则的讨论,试题材料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只是说:“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 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只说争论而不表 明写作倾向,让试题在思辨中又充满了文题,实则为社会现象评 论型作文题,要求考生就事论事。同时,此作文题又充满 了思辨性,即要求考生一定程度上联系现实,全面地思考 “分数”的意义,思考表扬与批评的运用,思考孩子成长 过程中的进步与退步问题,思考如何科学地对待孩子的成 长问题。 综合两个孩子的情况和“吻痕”与“掌印”的寓意, 从教育方式的角度看,可以这样立意:在对孩子的教育中, 严格的要求与严厉的责罚固然必要,但对孩子的进步,要 多鼓励肯定,尤其不能苛求完美。 如果写议论文,要求就事论事,对漫画所揭示社会现 象发表看法,再分析其原因与危害,最后指出解决的办法。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以“分数”的线索,记叙成长过程中 7 的酸甜苦辣,用故事引起读者对“唯分数论”教育方式的
21
3.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
如《远近结合,感知自然》之片段——
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 (从近处感知自然的好处)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完全把握天 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高效地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 于人类。(从近处感知自然的弊端)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 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进而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 既可亲身体验自然,又能了解有关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利用现代科技感知自然的好处) 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 自然的距离。人们创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 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 美。(指出与自然相处的恰当的方式)
以上三种写法,可根据自身的写作水平来选择
其一。“定点钻探,不及其余”属于基础写法,高
考一般将此类文评为二类文;“八二比例,重点突
出”属于较高层次的写法,高考一般将此类文评为 一类文下;“兼顾多者,辩证分析”属于高层次的
写法,高考一般将此类文评为一类文上。
16
二 、误区警示
1. 观点不明 因试题材料蕴含有多个观点,又因一些考生极 力想辩证分析,所以极易将多个观点杂乱地出现 在文章中,进而造成文章中心不明确。如2016年 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考生一会儿 赞同虚拟世界,一会儿赞同现实世界;一会儿又 反对虚拟世界,一会儿又反对现实世界。
对规则的讨论,试题材料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只是说:“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 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只说争论而不表 明写作倾向,让试题在思辨中又充满了文题,实则为社会现象评 论型作文题,要求考生就事论事。同时,此作文题又充满 了思辨性,即要求考生一定程度上联系现实,全面地思考 “分数”的意义,思考表扬与批评的运用,思考孩子成长 过程中的进步与退步问题,思考如何科学地对待孩子的成 长问题。 综合两个孩子的情况和“吻痕”与“掌印”的寓意, 从教育方式的角度看,可以这样立意:在对孩子的教育中, 严格的要求与严厉的责罚固然必要,但对孩子的进步,要 多鼓励肯定,尤其不能苛求完美。 如果写议论文,要求就事论事,对漫画所揭示社会现 象发表看法,再分析其原因与危害,最后指出解决的办法。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以“分数”的线索,记叙成长过程中 7 的酸甜苦辣,用故事引起读者对“唯分数论”教育方式的
21
3.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
如《远近结合,感知自然》之片段——
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 (从近处感知自然的好处)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完全把握天 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高效地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 于人类。(从近处感知自然的弊端)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 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进而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 既可亲身体验自然,又能了解有关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利用现代科技感知自然的好处) 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 自然的距离。人们创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 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 美。(指出与自然相处的恰当的方式)
高考材料作文思辨性完整ppt课件
![高考材料作文思辨性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fe061bf01dc281e53af077.png)
.
5
二、要注意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材料作文的“料”常常是摆出现象,提出问题, 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 质,要分析“料”的深层意蕴。
[材料1]某杂志社做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 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 “乐于助人”。 [材料2]某单位在一些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 查:“你如果遇到别人遇到麻烦事时会怎样对 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
3
一、注意材料的整体性
材料作文的材料不能孤立地看,必须注 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例如: 一锅米饭,放到第二天,水汽就会干了 一些;放到第三天,味道恐怕就有问题;第四 天我们发现,它已经变坏了,再放下去,就要 发霉了。可是,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情况,在古 代,父母生下女儿,就在地窖里埋下一坛米做 的酒。十七八年后,这酒竟然成了女儿婚礼上 的佳酿,人们还给它起了个美丽而惹人遐想的 名字:女儿红。
•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写好 标题和开头一二段,要求文段中要引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用古 诗词或名言名句。
.
18
.
8
例如:
“南天一柱”为张家界“三千奇峰”中的一座, 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袁家界景区 南端,海拔高度1074米,垂直高度约150米,顶 部植被郁郁葱葱,峰体造型奇特,电影《阿凡达 》中“潘多拉星球”中的大量原型来源于世界自然 遗产张家界群山,其中“南天一柱”就成为《阿凡 达》“哈利路亚山”即悬浮山的原型。张家界“南天 一柱”被当地管委会正式更名为《阿凡达》“哈利 路亚山”。当地风景主管部门称,之所以改名是要 向外界传递一个重要信息:张家界不仅属于世界 ,也已经走向世界。
写好作文,除了要有思辨的思维,还要把文章写得 准确、鲜明、生动,整体富有文采。
高考写作指导思辨类作文写作方法指导课件41张
![高考写作指导思辨类作文写作方法指导课件41张](https://img.taocdn.com/s3/m/622fa61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7.png)
通常说,汽车的自动变速器只有三个档位,分别为前进档、倒档和空档。 前进档和倒档分别控制着汽车的前行和后退,而空档用于停车时使用,既可以 保护发动机也可以避免重新启动时突然移动产生危险。汽车的运行,不可能永 远以最高的速度向前行驶,根据对外部环境的判断,及时切换档位才能保证行 程的安全。
以 上 材 料 给 人 启示,引发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 考。
停止
第二层:平缓时前进,是把握机会久久为功,于正
确的通路上驰而不息。
第三层:疲惫时暂停,偶尔挂个空档,才能为前行
积蓄力量,驶向精彩未来。
原题呈现
(三)厘关系,确定文章立意
海、板、人三者互 相影响,相互联动, 形成修己身,借外 物,抓机遇的内在 联系——以修己身 为前提,以借外物 为手段,以抓机遇 助力时代发展为目 的。
中心论点: 练好“冲浪”真本领,实现民族大复兴 分论点筋骨句: (1)修己身是前提,要外炼体魄,内炼意志。 (2)借外物是手段,要借助工具,为我所用。 (3)抓机遇是目的,要找准平台,助力时代发展。
修己身,借外物,抓机遇,三位一体,互相促进, 是成为时代冲浪者必备素养。
(三)厘关系,确定文章立意
简约与繁复
(五)有章法,写好主体段落
1.主体段落常见写法:
五步法:①观点句+②阐释句(过渡)+③论据句(叙例)+④论证句 (议例)+⑤结论句(结合论点总结拓展) 四步法:①观点句+②阐释句(过渡)+③论据句(叙例)+④论证句 (议例) 三步法:①观点句+②论据句(叙例)+③论证句(议例)
2.主体段落写作示例:
二元思辨 类 型
多元思辨
壹
2021—2022年高考作文风向标:思辨类作文
以 上 材 料 给 人 启示,引发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 考。
停止
第二层:平缓时前进,是把握机会久久为功,于正
确的通路上驰而不息。
第三层:疲惫时暂停,偶尔挂个空档,才能为前行
积蓄力量,驶向精彩未来。
原题呈现
(三)厘关系,确定文章立意
海、板、人三者互 相影响,相互联动, 形成修己身,借外 物,抓机遇的内在 联系——以修己身 为前提,以借外物 为手段,以抓机遇 助力时代发展为目 的。
中心论点: 练好“冲浪”真本领,实现民族大复兴 分论点筋骨句: (1)修己身是前提,要外炼体魄,内炼意志。 (2)借外物是手段,要借助工具,为我所用。 (3)抓机遇是目的,要找准平台,助力时代发展。
修己身,借外物,抓机遇,三位一体,互相促进, 是成为时代冲浪者必备素养。
(三)厘关系,确定文章立意
简约与繁复
(五)有章法,写好主体段落
1.主体段落常见写法:
五步法:①观点句+②阐释句(过渡)+③论据句(叙例)+④论证句 (议例)+⑤结论句(结合论点总结拓展) 四步法:①观点句+②阐释句(过渡)+③论据句(叙例)+④论证句 (议例) 三步法:①观点句+②论据句(叙例)+③论证句(议例)
2.主体段落写作示例:
二元思辨 类 型
多元思辨
壹
2021—2022年高考作文风向标:思辨类作文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深思明辨++笃行致远——思辨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深思明辨++笃行致远——思辨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5de10d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5.png)
高考作文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
1、过程与结果 2、整体与部分 3、原因和结果 4、必然与偶然 5、内容与形式 6、现象与本质 7、对立与统一 8、共性与个性 9、内因与外因 10、量变与质变
11、主要与次要 12、个体与集体 13、认识与实践 14、主观与客观 1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6、真理与谬误 17、否定与否定之否定 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9、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20、社会环境与个人成长
楚人过河
战国时,楚国的国君下令袭击宋国。但是去宋国要经 过一条很宽很深的大河。于是就派人先去测量河水的深浅, 然后在测量器上做好标志。但那天很不巧,河水突然大涨, 楚国人不晓得,依旧按原来测量的标志在深夜里偷渡。结果 被淹死了1000多人,楚军万分惊恐。原来测量时是可以渡过 去的,现在河水已经上涨了,而楚国人还是按照旧的标志渡 河,因此遭到了失败。
辩证思考
• (1)“辉煌与遗憾”是矛盾的统一
• 遗憾强调成就属于过去,要想取得辉煌的成绩需要重新开始; 遗憾可以弥补,但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总结教训将来 才可能辉煌。遗憾对辉煌有促进作用,要想辉煌,就必须正 视遗憾;反反之,一个人如果一直沉浸在辉煌的过去中,骄 傲自满,就会给以后留下遗憾
辩证思考
巩固练习
• 材料一:2021年8月31日,在赛场中国女排对意大利女排3:0完胜,郎平向国 人致歉;8月2日下午,中国女排3比0完胜阿根廷队比赛结束,总教练郎宣布辞 职。但连输三场的中国女排提前失去小组出线机会,这是中国女排继1992年巴 塞罗那奥运会时隔29年后再度折戟。未进入前八名的中国女排排名创新低。她 说“留点遗憾更好,让年轻人更有梦想,更有渴望,去追求下一个目标”。
巩固练习
•要求:请结合材料,体现你对其中启示意义的感 悟与思考。请以“辉煌与遗憾”为话题,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 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高考语文复习-思辨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思辨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7b7e7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c.png)
• [审题]
• 作文题材料列举了三种对待“得与失”的认识。这三句话具有内在的联系,讲 的是对待“得与失”的三种态度,也是三种人生“认知”。材料的关键词是“得 与失”“终点”“起点”“过程”。考生在体悟这段材料时,思考不能仅限于表 面,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发掘出关键词的深刻内涵。“终点”,侧重于结束、 盖棺定论、结果;“起点”,侧重于总结经验后继续前行,是面向未来,是新的 征程;“过程”,是重在享受、体味经历过的事情。在此基础上,考生需要由此 及彼,联想与材料相关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并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视角去 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得与失”的选择,很多人在做 出选择后懊悔、无奈,但也有很多人能够正确权衡两者关系。积极的人生,应该 从得中看到失,从失中捕捉得,这样,才能让自己收获从容美好的人生。写作时, 考生可以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从中发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突出起 点、过程、终点的关系;可以设计“断、舍、离”的曲折情节,表现人生境域的 不断升华;可以选择时代热点,写大国崛起之用人理念;也可以定位人性人情, 写人与人赤诚相交,互相成绩……可以从多角度审问反思,表达具有个性化的观点 认识。
•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 青年的感悟与思考。
•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审题]
• 材料部分着眼于围棋、象棋和跳棋当中蕴含的智慧,要求考生写一篇作文 体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思考。围棋、象棋、跳棋,三类棋各有特点: 围棋棋子地位均等,重在谋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掠地为旨;象棋各 子自有规则,各按规则,各司其职,以取对方主帅为旨;跳棋多人参与,棋 子平等,需要彼此借力前行,以最快到达终点为旨。作文题以棋为喻,微言 大义。棋虽小,道则深,小中喻大,其中的为人处世之道、成功之道、立国 之道,耐人寻味。审题时可以某种棋为写作重点,也可以三种棋综合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爱国就是为了国家的荣誉拼搏 2.有家才有国,爱父母是爱国的前提(基础) 3.夺冠后想让父母过得好一点很正当! 4.有国才有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5.有了团队的舞台,才有精彩的演出! 思辨意识: 1.爱国与孝亲不可或缺 2.客套多了真情就淡了 3.尊重人性与德育教化
作文要求:根据“材料1”和“材料2”,自拟题目,联系 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
特别提示考生“注意”:把“材料1”和“材料2”结合起 来思考。
大部分考生知道“结合”,提出“要助人为乐,不要悄悄 走开”的论点,但只是拘泥于表面现象,未能深究本质。 两则调查材料实际上披露了一系列内在矛盾:一方面希望 别人乐于助人,别一方面自己却不愿去帮助别人,不愿用 行动去实践理想的道德境界。对人对已的不统一,理想与 行动的不统一,知与行的不统一,说与做的不统一…… 都明显体现出一个双重道德标准的问题。
.
他表示,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德育。于再清在两会中的这句话 ,成为今天各大论坛微博谈论的焦点!
周洋父母表示,周洋年龄小、经历少、很单纯,希望领导 不要挑字眼。周妈妈王淑英说,“国家花这么多钱培养孩子 ,能忘了国家吗?我的孩子进入国家队以来,天天只有三件 事,训练、吃饭、睡觉。孩子今年为国争光了,她不会油嘴 滑舌地唱高调,我跟她爸也是普通老百姓,没接触多少社会 ,不是能说会道的,也不会给孩子说那些大道理。”“作为 一个中国人谁不爱国?我们培养孩子,也是要为国争光!领 导挑字眼,是不是没必要?为国家争得那么大的荣誉,这点 小问题算事儿吗?”王淑英表示,下次和孩子交流时会告诉 她先感谢国家后感谢父母。
.
例如:
“南天一柱”为张家界“三千奇峰”中的一座, 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袁家界景区 南端,海拔高度1074米,垂直高度约150米,顶 部植被郁郁葱葱,峰体造型奇特,电影《阿凡达 》中“潘多拉星球”中的大量原型来源于世界自然 遗产张家界群山,其中“南天一柱”就成为《阿凡 达》“哈利路亚山”即悬浮山的原型。张家界“南天 一柱”被当地管委会正式更名为《阿凡达》“哈利 路亚山”。当地风景主管部门称,之所以改名是要 向外界传递一个重要信息:张家界不仅属于世界 ,也已经走向世界。
.
二、要注意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材料作文的“料”常常是摆出现象,提出问题, 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 质,要分析“料”的深层意蕴。
[材料1]某杂志社做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 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 “乐于助人”。 [材料2]某单位在一些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 查:“你如果遇到别人遇到麻烦事时会怎样对 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
一、注意材料的整体性
材料作文的材料不能孤立地看,必须注 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例如: 一锅米饭,放到第二天,水汽就会干了 一些;放到第三天,味道恐怕就有问题;第四 天我们发现,它已经变坏了,再放下去,就要 发霉了。可是,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情况,在古 代,父母生下女儿,就在地窖里埋下一坛米做 的酒。十七八年后,这酒竟然成了女儿婚礼上 的佳酿,人们还给它起了个美丽而惹人遐想的 名字:女儿红。
• 分析以上材料,自定立意。
.
有同学从材料中得出一个结论:张家界之所以越来 越令人心驰神往是因为抓住了机遇。然后由此发散 开去——大谈特谈机遇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怎样才 能更好抓住机遇。这种情况属于乱发散,没有抓住 材料的一个合理点来集中思考。属于偏题。
也有同学从材料中得出这个结论:张家界借助于《阿 凡达》更出名了,然后发散开去——“出名之后”是 怎么样,再联想到有许多名人出名之后又是怎样的情 况。
记者问道:“这是你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就能拿到金牌, 觉得这枚金牌对你意味着什么呢?”周洋回答说:“嗯,这 是我的梦想吧,然后我觉得我拿了金牌以后,我可能会改变 很多,以后会更有信心,然后也可以让我爸爸妈妈生活得更 好一点儿。”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参加全国 政协体育界别分组讨论,谈起有运动员夺冠后感谢父母,于 再清说:“小孩儿有些心里话没有表述出来”, 运动员得奖 感言“说孝敬父母感谢父母都对,心里面也要有国家,要把 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父母就完了,这个要把它提出来。”
提高文思辨的辨证性,要用辨证的观点 来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避免片面地 看问题;联系地看问题,避免孤立地看问 题。
.
思辨性作文题(命题)
1、中心与边缘 3、坚守与改变 5、选择(放弃) 7、 方圆 9、法与理
2、铭记与忘记 4、瞬间(永恒) 6、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8、人与自然 10、 灾难和财富
.
以上材料千万不能孤立看,如果我们只注意到 材料的局部,或紫色的部分,或黑色的部分, 我们都将会造成审题立意的错误或者偏差。只 注意紫色的部分,我们也许会得出:时间能改 变一切,量变到质变等结论;而当我们把材料 的前后部分结合起来看,(特别注意材料中 “可是”二字)得出的结论显然不一样:人生 需要锻造,成功需要艰辛努力,环境、条件对 人的影响,做事要注意方式、方法等。
这种情况也是属于只有发散,没有合理的集中,没有 由表及里,或由因探果,或由 果溯因。“更出名” 是“果”,我们要集中思考的应该是“因”——张家 界更出名的原因是什么,张家界出名与《阿凡达》之 间的关系。是宣传?是包装?该不该?对不对?
.
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给作文立意。
第21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决赛中,孤军奋战的90 后小将周洋力挫群雄,以破赛后纪录的成绩问鼎金牌,3000 米接力打破韩国人的垄断贡献自己的力量。在1000米的比赛 中为了完成教练战术,牺牲自己的利益,保证团队的整体利 益。打破了短道速滑女子项目由韩国人一统天下的局面。
优秀考生善于思辨,抓住两则材料暴露出的矛盾, 透过现象深挖本质,提炼出“高扬道德的大旗”、“道义 对人类精神有巨大影响”、“无为即有错”等哲理性论题, 使文章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
三、要注意发散和集中的关系 即紧扣材料来立意,确定的主题有且
只有一个。
材料作文临场构思必须做到发散与集中的 统一。“发散”,既即从材料出发,联想 开去;“集中”,即将发散思维所得筛选 定向,聚焦一点提纲挈领。用六个字概括 这种关系,即“撒得开,收得拢”。
1.爱国就是为了国家的荣誉拼搏 2.有家才有国,爱父母是爱国的前提(基础) 3.夺冠后想让父母过得好一点很正当! 4.有国才有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5.有了团队的舞台,才有精彩的演出! 思辨意识: 1.爱国与孝亲不可或缺 2.客套多了真情就淡了 3.尊重人性与德育教化
作文要求:根据“材料1”和“材料2”,自拟题目,联系 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
特别提示考生“注意”:把“材料1”和“材料2”结合起 来思考。
大部分考生知道“结合”,提出“要助人为乐,不要悄悄 走开”的论点,但只是拘泥于表面现象,未能深究本质。 两则调查材料实际上披露了一系列内在矛盾:一方面希望 别人乐于助人,别一方面自己却不愿去帮助别人,不愿用 行动去实践理想的道德境界。对人对已的不统一,理想与 行动的不统一,知与行的不统一,说与做的不统一…… 都明显体现出一个双重道德标准的问题。
.
他表示,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德育。于再清在两会中的这句话 ,成为今天各大论坛微博谈论的焦点!
周洋父母表示,周洋年龄小、经历少、很单纯,希望领导 不要挑字眼。周妈妈王淑英说,“国家花这么多钱培养孩子 ,能忘了国家吗?我的孩子进入国家队以来,天天只有三件 事,训练、吃饭、睡觉。孩子今年为国争光了,她不会油嘴 滑舌地唱高调,我跟她爸也是普通老百姓,没接触多少社会 ,不是能说会道的,也不会给孩子说那些大道理。”“作为 一个中国人谁不爱国?我们培养孩子,也是要为国争光!领 导挑字眼,是不是没必要?为国家争得那么大的荣誉,这点 小问题算事儿吗?”王淑英表示,下次和孩子交流时会告诉 她先感谢国家后感谢父母。
.
例如:
“南天一柱”为张家界“三千奇峰”中的一座, 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袁家界景区 南端,海拔高度1074米,垂直高度约150米,顶 部植被郁郁葱葱,峰体造型奇特,电影《阿凡达 》中“潘多拉星球”中的大量原型来源于世界自然 遗产张家界群山,其中“南天一柱”就成为《阿凡 达》“哈利路亚山”即悬浮山的原型。张家界“南天 一柱”被当地管委会正式更名为《阿凡达》“哈利 路亚山”。当地风景主管部门称,之所以改名是要 向外界传递一个重要信息:张家界不仅属于世界 ,也已经走向世界。
.
二、要注意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材料作文的“料”常常是摆出现象,提出问题, 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 质,要分析“料”的深层意蕴。
[材料1]某杂志社做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 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 “乐于助人”。 [材料2]某单位在一些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 查:“你如果遇到别人遇到麻烦事时会怎样对 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
一、注意材料的整体性
材料作文的材料不能孤立地看,必须注 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例如: 一锅米饭,放到第二天,水汽就会干了 一些;放到第三天,味道恐怕就有问题;第四 天我们发现,它已经变坏了,再放下去,就要 发霉了。可是,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情况,在古 代,父母生下女儿,就在地窖里埋下一坛米做 的酒。十七八年后,这酒竟然成了女儿婚礼上 的佳酿,人们还给它起了个美丽而惹人遐想的 名字:女儿红。
• 分析以上材料,自定立意。
.
有同学从材料中得出一个结论:张家界之所以越来 越令人心驰神往是因为抓住了机遇。然后由此发散 开去——大谈特谈机遇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怎样才 能更好抓住机遇。这种情况属于乱发散,没有抓住 材料的一个合理点来集中思考。属于偏题。
也有同学从材料中得出这个结论:张家界借助于《阿 凡达》更出名了,然后发散开去——“出名之后”是 怎么样,再联想到有许多名人出名之后又是怎样的情 况。
记者问道:“这是你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就能拿到金牌, 觉得这枚金牌对你意味着什么呢?”周洋回答说:“嗯,这 是我的梦想吧,然后我觉得我拿了金牌以后,我可能会改变 很多,以后会更有信心,然后也可以让我爸爸妈妈生活得更 好一点儿。”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参加全国 政协体育界别分组讨论,谈起有运动员夺冠后感谢父母,于 再清说:“小孩儿有些心里话没有表述出来”, 运动员得奖 感言“说孝敬父母感谢父母都对,心里面也要有国家,要把 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父母就完了,这个要把它提出来。”
提高文思辨的辨证性,要用辨证的观点 来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避免片面地 看问题;联系地看问题,避免孤立地看问 题。
.
思辨性作文题(命题)
1、中心与边缘 3、坚守与改变 5、选择(放弃) 7、 方圆 9、法与理
2、铭记与忘记 4、瞬间(永恒) 6、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8、人与自然 10、 灾难和财富
.
以上材料千万不能孤立看,如果我们只注意到 材料的局部,或紫色的部分,或黑色的部分, 我们都将会造成审题立意的错误或者偏差。只 注意紫色的部分,我们也许会得出:时间能改 变一切,量变到质变等结论;而当我们把材料 的前后部分结合起来看,(特别注意材料中 “可是”二字)得出的结论显然不一样:人生 需要锻造,成功需要艰辛努力,环境、条件对 人的影响,做事要注意方式、方法等。
这种情况也是属于只有发散,没有合理的集中,没有 由表及里,或由因探果,或由 果溯因。“更出名” 是“果”,我们要集中思考的应该是“因”——张家 界更出名的原因是什么,张家界出名与《阿凡达》之 间的关系。是宣传?是包装?该不该?对不对?
.
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给作文立意。
第21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决赛中,孤军奋战的90 后小将周洋力挫群雄,以破赛后纪录的成绩问鼎金牌,3000 米接力打破韩国人的垄断贡献自己的力量。在1000米的比赛 中为了完成教练战术,牺牲自己的利益,保证团队的整体利 益。打破了短道速滑女子项目由韩国人一统天下的局面。
优秀考生善于思辨,抓住两则材料暴露出的矛盾, 透过现象深挖本质,提炼出“高扬道德的大旗”、“道义 对人类精神有巨大影响”、“无为即有错”等哲理性论题, 使文章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
三、要注意发散和集中的关系 即紧扣材料来立意,确定的主题有且
只有一个。
材料作文临场构思必须做到发散与集中的 统一。“发散”,既即从材料出发,联想 开去;“集中”,即将发散思维所得筛选 定向,聚焦一点提纲挈领。用六个字概括 这种关系,即“撒得开,收得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