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
杨传堂: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

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进一步全面深化贯彻和落实。
交通运输部是大部门制改革的重点部门之一,肩负的任务十分艰巨。
两会期间,记者专访了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
把改革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重点记者: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对于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服务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运输部是大部门制改革的重点部门之一,肩负的任务十分艰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改革决策取得了哪些突破和进展?杨传堂:我们推进了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把改革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重点,应该说取得了比较重大的突破和进展。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配合完成了铁路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铁路管理体制实现了政企分开,组建了国家铁路局,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
国家铁路局组建工作基本完成,2014年1月6日正式挂牌,7个地区监管局的组建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另外,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设立铁路发展基金、铁路运价改革等配套政策的研究制定,调剂车购税资金用于铁路建设,配合国家发改委加快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扎实推进有关职责和机构编制调整工作。
去年11月25日,中央编办印发了交通运输部有关职责和机构编制调整方案,明确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负责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以及邮政行业发展,承担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战略、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拟订及起草职能。
同时明确调整交通运输部部分内设机构设置。
总的来看,这次有关职责和机构编制的调整突出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职责,突出了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职责,理顺了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单位的职责分工,合理调整了机构和编制,有利于完善交通运输大部门制管理体系。
三是取消和下放了17项行政审批事项。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5〕56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5〕56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突出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在资金、土地、财税、路权方面优先支持,着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保障水平。
到2020年,通过加快基础建设,提升服务品质,逐步构建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捷高效、舒适文明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如下:西安市、西咸新区建成“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快速公交为补充、微型公交为衔接、公共自行车为延伸”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万人公交车拥有量达到25标台,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0%,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70%,公共汽(电)车正点率达到85%,新增及更换公交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重达到65%,累计开设10条以上纯电动或混合动力公交专线。
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延安市、汉中市基本建成“常规公交重点发展、快速公交适度发展、公共自行车配套发展”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万人公交车拥有量达到15标台,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40%,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70%,公共汽(电)车正点率达到85%,新增及更换公交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重达到40%,累计开设1-2条纯电动或混合动力公交专线。
榆林市、安康市、商洛市、韩城市及杨凌示范区基本建成“常规公交为主体、公共自行车为补充”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8%,万人公交车拥有量达到10标台,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30%,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70%,公共汽(电)车正点率达到80%,新增及更换公交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重达到30%以上。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德政字〔2017〕62号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正文:----------------------------------------------------------------------------------------------------------------------------------------------------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德政字〔2017〕6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中央、省驻德各单位:为加快转变城市交通方式,进一步健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长效机制,根据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交通运输部《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交运发〔2016〕126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若干意见》(鲁政办发〔2013〕29号)和《山东省道路运输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出如下意见。
一、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城市公共交通,是政府主导的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具有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
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含陵城区建成区)现有公交线路56条,车辆743标台,年客运量4000余万人次,万人拥有公交车7.4标台,出行分担率占机动化出行比例仅为11%;公交场站数量少、规模小,缺乏总体设计和规划布局;公交专用道建设滞后,优先通行权得不到落实,公交通行效率低。
各项数据与国家、省相关标准存有较大差距,总体滞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公共交通供需矛盾更加凸显。
同时,我市中心城区规模不断扩大,群众对公共交通发展需求更加迫切,强力推进公共交通现代化建设提上重要日程。
交通运输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3.06.18•【文号】交运发[2013]368号•【施行日期】2013.06.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交运发〔2013〕368号2013年6月18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对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现提出以下若干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1.深刻领会《指导意见》的核心内涵。
城市公共交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和重大民生工程。
《指导意见》针对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从发展理念、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发展政策和发展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指导意见,实现了多方面的政策和机制创新,是推动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纲领。
各地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指导意见》的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市人民政府为主体,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进一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要坚持方便群众、综合衔接、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设施用地、投资安排、路权分配、财税扶持等方面对城市公共交通给予优先保障,形成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发展、优先发展新局面,努力使公共交通成为公众出行首选。
2.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基本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系统基本形成,较好满足公众基本出行需求。
具体体现在:--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工程发展与应用(2019)87分

考试返回上一级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1.根据本课程,仿生机器人向前开展的首要难题是〔〕。
A.完成自适应B.完成群控制C.完成类进化D.以上都对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2.根据本课程,( )通过“三位一体〞部署部署本国智能制造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A.中国B.法国C.德国D.美国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3.本课程提到,有时只能通过集成实验而不是物理实验研究问题的原因不包括〔〕。
A.本钱太高B.法律不允许C.问题过于复杂D.物理实验过于简单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4.根据本课程,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中的“联〞方向是指〔〕。
A.获得物理世界数据,是信息世界处理和控制的根底。
B.异构网络资源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准确、高效、低能耗的通信。
C.融合设计、融合控制通过决策反应到物理世界的控制模型与系统。
D.维护信息与系统的稳定性,不受外部和内部的攻击。
我的答案:C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5.根据本课程,新工业革命的孕育兴起是智能制造开展的〔〕。
A.背景B.观点C.条件D.意义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6.本课程提到,城市与规划之间存在一定的供应关系,规划的实施主体是〔〕。
A.以环保组织为主导B.以市民为主导C.以政府为主导D.以企业为主导我的答案: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7.从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的分析中可以得出,智业社会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A.信息不对称B.财富不对称C.血缘不对称D.智力不对称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8.机器学习的经典定义是〔〕。
A.利用技术进步改善系统自身的性能B.利用技术进步改善人的能力C.利用经历改善系统自身的性能D.利用经历改善人的能力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9.哪个不属于智能制造的三大核心技术?〔〕A.机器人与网络化技术B.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C.数字化与网络化技术D.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10.?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开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客运系统,大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比例超过〔〕〞的目标。
大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安市城区公交运营模式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大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安市城区公交运营模式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2.23•【字号】大政发〔2021〕2号•【施行日期】2021.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大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安市城区公交运营模式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大政发〔2021〕2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国营农林牧渔场,市政府各办局、各直属机构:《大安市城区公交运营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大安市人民政府2021年2月23日(此件公开公开)大安市城区公交运营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理顺城市公交管理体制,提升城市公交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根据《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 64号)、《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5号)、《吉林省城市公共客运管理条例》、《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3〕12号)和《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中共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实施背景大安市现有城市公交公司1家,为大安市诚信城市公交有限公司。
2009年国家大部制改革,城市公交由城建部门移交交通运输部门管理,根据有关规定成立该公司,现有燃油车110台,公交线路5条,每条线路22台车均挂靠在大安市诚信城市公交有限公司名下,实际为一家一户式经营。
随着城市的加速发展,城市交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目前的公交经营模式在设施建设、技术装备、运营服务等方面均无法保障,如扫码支付车费软件开发与维护、设备更新、新能源汽车及停车场、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应用和健全均难以得到推广。
国发〔2012〕64号《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得到快速发展,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成绩显著,人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但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交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
为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树立优先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
在规划布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运营服务等方面,明确公共交通发展目标,落实保障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新格局。
二、把握科学发展原则一是方便群众。
把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条件、方便群众日常出行作为首要原则,推动网络化建设,增强供给能力,优化换乘条件,提高服务品质,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捷高效。
二是综合衔接。
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一体化水平,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组织管理,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
三是绿色发展。
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快新技术、新能源、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倡导绿色出行。
四是因地制宜。
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条件和交通需求等特点,科学确定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
明确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导方式,选择合理的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适宜的运行管理机制,配套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
三、明确总体发展目标通过提高运输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同时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交通运输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汉政发[2015]10号【发布部门】汉中市政府【发布日期】2015.02.16【实施日期】2015.02.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汉政发[2015]1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为加快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全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方便人民群众出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要求,结合汉中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坚持“方便群众、因地制宜,特许经营、绿色发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的发展原则,在规划布局、设施用地、投资安排、路权分配、财税扶持等方面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给予优先保障。
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经营权特许等措施,按照“一城一交”有序对现有公交资源进行整合,完善以大运量公共汽车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科学编制城市公交规划,充分体现公交优先,使城市公交发展有章可循;根据城市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城市公交线路布局和运力的投放,提高公交覆盖率;加大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大运量城市公交,吸引多方资金参与城市公交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统筹发展城镇公交,做好城市公交与农村道路客运的有机衔接,逐步实现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为市民提供方便周到、便捷高效、经济舒适、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的公交服务。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保障有力、服务优质、设施完善、运营安全、管理规范的总体目标。
──保障有力。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0%以上。
扩大并优化公交服务网络和线网结构,建成区公交线网密度达到3.6公里/平方公里,郊区公交线网密度达到2公里/平方公里;城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农村道路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率达到50%以上,逐步形成与汉中“双百”城市总体规划、汉中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相匹配,多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的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网络。
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

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咸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8.12•【字号】咸政发〔2015〕16号•【施行日期】2015.08.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咸政发〔2015〕1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咸宁高新区:为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和《湖北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与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368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3〕46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规范我市城市公共交通秩序,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保障营运安全,维护乘客、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城市公共交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性事业,遵循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积极扶持、方便群众、安全舒适、绿色发展的原则。
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旅游城市的必然要求。
各级人民政府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责任主体,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主管城市公共交通工作。
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承担的是社会公益性服务,属于公益性企业。
二、强化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引领作用各县(市、区)交通运输部门会同住建、规划、公安、国土、环保等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各地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把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步编制、修编和实施。
通过专项规划引导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以公共交通走廊为城市发展主轴,以主要公交枢纽为节点的城市公交发展格局,实现公共交通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城市交通运输【发文字号】鄂政发[2013]46号【发布部门】湖北省政府【发布日期】2013.10.10【实施日期】2013.10.1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3〕46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落实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人们群众基本出行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资源环境压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科学编制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一)加强规划的编制与衔接。
城市公共交通是典型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
各城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公共交通规划的编制(修订)工作,坚持“方便群众、综合衔接、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管,确保规划执行到位。
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广泛征求住建、交通、公安交管等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意见。
在综合交通规划中明确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原则,逐步形成以公共交通走廊作为城市的发展主轴,以主要客运枢纽作为节点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格局。
在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优先保障公共交通设施用地。
2015年之前各城市要完成公共交通规划的编制及修订工作。
(二)有效配置和利用交通资源。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重点调控各种交通资源,统筹衔接城市内外交通、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以及城市交通与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对外交通之间的有效衔接。
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着重规划落实各种公交场站设施及线网布局。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理念,引导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TOD是什么

TOD是什么?怎么玩转T0D?在前几期城市更新专题内我们提到过浙江的城市更新是以一种“未来社区”的概念来推行,其中,在未来建筑场景中提到推广TOD布局模式。
在10月22日第九届GBE商业综合体高峰论坛上,也单独把TOD列出来进行剖析。
可见,TOD涉及到的产业方方面面,这一期,我们浅谈一下TOD是什么。
TOD,即以公共交通委导向的开发模式,以公共交通为中心,建立起半径400-800米不等的中心广场,其特点在于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一身的“混合用途”。
TOD被正式推进了地产开发商的视野,在面临寸土寸金、寸土难求这一背景的房企来到了存亡之际,TOD理念可应用于城市重建地块、填充地块和新开发土地无疑是为众多房企开了一扇门,但门槛的高度或许也会让很多房企望而却之。
一、TOD政策2012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对新建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间,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土地综合开发,收益用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运营亏损的战略举措,将城市轨道交通的物业发展提升为国家政策层面。
201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针对铁路用地及站场毗邻区域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提出了一系列实施原则和指导措施。
这些都为轨道物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按照多式衔接、立体开发、功能融合、节约集约”的原则,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车辆段上盖进行土地综合开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015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导则》,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工作,推进轨道交通与沿线地区地上与地下整体发展,促进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益提供了规划指导。
2018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对新形势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作出部署,针对规划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规范管理,提出重视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的结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的通知-建城[2014]169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的通知-建城[2014]169号](https://img.taocdn.com/s3/m/1a05245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2.png)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的通知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的通知建城[2014]169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天津市规划局,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重庆市规划局: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和《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的要求,有序推进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现就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下简称“线网规划”)编制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做好线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线网规划是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
及时组织和科学编制线网规划,并将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利于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开发时序、强度相匹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引导城市合理发展;有利于控制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依法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施,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综合效益。
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线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视和加强线网规划编制工作,加强线网规划实施管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把握线网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一是以人为本。
把改善出行条件、方便群众日常出行作为首要原则,以群众实际出行需求和意愿为导向,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二是适度超前。
把握现代城市发展规律,根据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需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地谋划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发挥好对轨道交通设施建设的引导作用。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九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8.11•【字号】九府厅发[2009]73号•【施行日期】2009.08.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九府厅发〔2009〕7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经济开发区、共青城开发区管委会,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驻市有关单位:《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已经2009年7月29日市政府第38次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九年八月十一日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6号)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06]12号)文件精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切实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促进交通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就优先发展我市公共交通事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意义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符合我市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实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两区互动,强工兴城”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要针对当前城市公共交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规划城市路网结构和道路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的统筹建设和综合管理,形成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并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我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协调发展。
综合法律法规

综合法律法规(一)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一-八)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二)部门规章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国家经贸委关于印发《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的通知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生产安全事故档案管理办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交通运输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处理办法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近期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交通运输系统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的通知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三)地方法规及规章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江苏省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江苏省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年度考核与责任制奖惩办法(试行)关于印发《江苏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2007版)》的通知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班组长安全培训工作的实施办法关于切实加强交通安全工作坚决杜绝重特大交通事故的紧急通知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法规收集截止日期为2013年4月1日。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阳城市公共交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阳城市公共交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11.23•【字号】德办发〔2022〕85号•【施行日期】2022.11.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阳城市公共交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德办发〔2022〕85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重点产业功能区,市级各部门:《德阳城市公共交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九届第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1月23日德阳城市公共交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进一步改善我市城市交通结构,提升服务品质,方便群众出行,推动我市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要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战略机遇,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出行权益为出发点,坚持公交优先,突出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实施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战略,按照“规划优先、土地配置优先、路权使用优先、政策扶持优先”和“政府投入为主”的要求,着力完善公交基础设施,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扩大公交网络覆盖面,提升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推动城市出行绿色化、城乡公交一体化,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坚持公交优先,统筹协调。
坚持规划先行,以公交优先促进公交优秀,充分发挥城市公交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城市公交的竞争力、吸引力,让人民群众主动优选城市公交出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14]54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14]54号](https://img.taocdn.com/s3/m/d837563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b.png)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正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14〕54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近年来,我区城市公共交通得到快速发展,以银川市为主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初步形成,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但随着我区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还有较大差距。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以及交通运输部的具体实施意见,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市人民政府为主体,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按照“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和全区城镇化总体空间格局,进一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优先编制城市公交发展规划,优先在设施用地、投资安排、路权分配、财税扶持等方面对城市公共交通给予保障,形成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发展、优先发展新局面,努力使公共交通成为公众出行首选,保障我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是政府主导。
突出城市人民政府在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主导地位,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不断提高公共交通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是规划统领。
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科学合理、更加积极的超前原则,编制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统筹城市、城乡、城际公共交通以及不同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提高交通一体化水平,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组织管理,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发展城市公交优惠政策的通知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发展城市公交优惠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08.15•【字号】庆政办发〔2014〕127号•【施行日期】2014.08.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发展城市公交优惠政策的通知庆政办发〔2014〕12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中、省驻庆有关单位:《庆阳市发展城市公交优惠政策》已经2014年8月4日市政府三届第36次常务会议审定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8月15日庆阳市发展城市公交优惠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甘政办发〔2006〕4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优惠政策提出如下补贴办法:一、燃油补贴根据《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精神,继续落实对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成品油价格补贴政策,确保补贴及时足额到位。
二、车辆购置及设施建设补贴1. 落实税收减免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精神,免征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新购置的车辆购置税;依法免征公共交通车辆的车船税;根据交运发〔2013〕368号文件精神,免征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城镇土地使用税;根据《甘肃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免征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建设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2. 提供财政支持根据《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精神,市政府对公共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停保场站建设,以及车辆和设施装备的配置、更新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府性基金向公共交通倾斜。
3. 划拨公交场站建设用地根据国办发〔2005〕46号文件精神,对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地。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第二十九条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应当分别建立城市 公共交通服务投诉处理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对于投诉事项应当及时核查和处 理,并将结果及时告知投诉人。
第二十一条 城市公共汽(电)车企业应当按照线路运营服务协议确定的数 量配备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辆。
投入运营的城市公共汽(电)车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取得机动车安全技术 检验和尾气排放环保检验合格证明,并按照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设置 车辆运营服务标识和安全警示标识。
国家鼓励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使用节能环保、配备无障碍设施的城市公共交 通车辆。
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拟任重点岗位的人员进行有关 法律法规、岗位职责、职业道德、操作规程、服务规范、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 等方面的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岗。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应当将培 训、考核情况建档备查。
第二十四条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从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运营规章制度和 安全操作规程,维护场站和车厢内的正常运营秩序;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及时 妥善处置,保护乘客安全。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 与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并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五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能源、新装 备,加强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和 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乡居民出行需要,优化配置城乡 公共交通资源,统筹协调城乡公共交通发展,逐步扩展公共交通服务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院关于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代拟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城市公共交通具有运输能力大、集约高效和节能环保等特点,是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重大的民生工程。
2005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六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以来,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运营成绩显著,出行效率不断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仍然偏低。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机动化势头迅猛,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居民出行需求快速增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切实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为此,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树立优先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充分认识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绿色发展、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把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贯穿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布局、交通管理、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舆论导向等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强化优先发展的意识,落实优先发展的措施,建立优先发展的机制,形成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新格局。
二、把握科学发晨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
把方便群众出行作为首要原则,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增强供给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条件,实现群众出行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捷高效。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
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城市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监督、指导,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宏观发展政策、完善相关法规,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协调、密切配合。
三是坚持科学规划。
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方针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组织管理,服务和引导城市发展。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
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条件和交通需求等特点,科学确定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
明确主导的公共交通方式,选择合理的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适宜的运行管理机制,配套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
五是坚持多措并举。
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等方面形成有利于优先发展的基础条件,在财税金融,土地开发、需求管理等方面形成有利于优先发展的政策环境F 在监督考核、质量安全等方面形成有利于优先发展的管理机制。
三、弱有意总体发展目标要根据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规模飞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
各城市要结合实际情况,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系统或网络主骨架建设;进快速公共汽车飞现代有轨电车等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建设。
特大城市、大城市要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机动化出行系统,改善不行、自行车出行条件,发展多种形式的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
假设综合交通枢纽,优化城市公共交通换乘中心功能和布局提高站点覆盖率,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
特大城市基本实现中心城区站点500米全覆盖,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以上。
四、强化规划调控作用要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建设的综合调控,统筹城市发展布局、功能分区和用地配置,科学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公共交通规划,倡导公共交通支撑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划模式。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以突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为重点,合理配置和利用各种交通资源,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协调城市内外交通关系。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要看重落实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功能分工、线网和场站布局及衔接换乘,加强与个体机动化交通、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协调,促进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要与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相协调。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积极发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确保公共汽电车调度中心、停车场飞保养场飞首末站以及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港湾式停靠站的建设,重点推进城市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及步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计划飞同步实施。
保障公共交通运营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提高整体运输能力。
六、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公共交通设施、装备和服务的标准体系。
修订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工程标准,健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
规范轨道交道、公共汽电车等装备的产品标准,建立新能源车辆性能检验等技术标准。
制定公共交通运营的服务标准,构建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公共交通技术政策,明确技术发展方向。
七、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城市政府要将公共交通发展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增加投资规模,支持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十二五”期间,实行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免征公共交通企业新购置的公共汽电车的车辆购置税;依法减征或者免征公共交通车船的车船税;落实对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成品油价格补贴政策,确保补贴及时足额到位。
八、拓宽筹资融资渠道城市政府要支持公共交通企业开展与运输服务主业相关的其他开发业务,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增强市场融资能力。
支持利用优质存量资产,通过特许经营、战略投资飞信托投资、股权融资等多种形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加强银企合作,创新金融服务,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质飞低成本的融资服务。
九、实施土地综合开发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要与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相互衔接,优先保障公共交通设施用地O 加强公共交通用地监管,改变土地用途的由政府收回后重新供应。
对新建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的地上飞地下空间,应当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土地综合开发;对现有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支持原土地使用者在符合规划且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进行立体开发。
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的土地收益优先用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运营亏损。
十、保障公交路权优先增加城市公共交通优先车道设置,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信号优先范围,逐步形成优先遥行网络,提高公共交通行车速度。
集约利用城市道路资源,允许机场巴士、校车、班车使用公共交通优先车道。
加强公共交通优先车道的监控和管理,在拥堵区域和路段取消占道停车,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大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
加大保障公共交通优先通行交通管理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
十一、提高运营服务水平优化公共交通线路飞站点设置,逐步提高覆盖率、准点率和运行速度。
改善公共交通道达性。
加强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9 鼓励以服务质量招投标、政府购买的形式配置公共交通线路资源。
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引入适度竞争,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政府监管,规范企业行为,引导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十二、规范价格补黯机制综合考虑社会承受能力、企业运营成本和交通供求状况,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根据服务质量、运输距离以及公共交通方式间的换乘等因素,建立低票价、多层次、差别化的价格体系,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
合理界定补贴补偿范围,对实行低票价、减免票、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等形成的政策性亏损,对企业在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经营冷僻线路等方面的投入,政府财政给予适当补贴补偿。
完善公共交通企业的会计制度,建立职工工资收入正常增长机制。
十三、鼓励智能交道发展按照智能化、综合化、人性化的要求,推进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线网优化、服务监管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重点建设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车辆运营调度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
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服务效率。
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移动支付体系建设,全面推广一卡通业务。
十四、撞行交道需求管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有效调控、合理引导个体机动化交通需求。
在特大城市尝试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征收拥堵费、建设驻车换乘系统等需求管理措施。
加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建立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停车场差异化收费机制。
对出租车进行有效管理,推广呼叫服务,减少空驶和对城市道路资源的无效占用O 发展中小学校车服务系统,加强资质管理,制订安全和服务标准。
落实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并作为项目实施的前置性条件,严格落实公共交通配建标准,实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大力加强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的宣传和引导。
十五、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城市政府要切实加强公共交通的安全监管,完善安全标准体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制定应急预案。
重大公共交通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法定程序和工程标准,保证合理工期,强化风险评估与防控,加强验收管理。
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作为安全责任主体,要健全安全管理机构,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安排保障经费,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严格实施车辆维修和报废制度,增强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能力。
十六、完善重大决策程序推进城市公共交通重大决策法制化、民主化、公开化。
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部门规章,城市政府配套完善地方性法规,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资金投入、土地开发、路权优先等扶持政策提供法制保障O 规范城市政府公共交通重大决策程序,线网规划编制推行公示制度,运营价格制定及调整实施听证制度,充分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O 建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成本和服务质量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考核评价机制p 加强社会监督。
附件三:关于擂导意见起草情况的说明2009 年11月,温家宝同志在国务院参事室《关于把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的建议》上批示:"请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就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提出意见报国务院。
"根据批示要求,我委会同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君主设部组织有关研究机构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土起草了《关于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代拟稿)》(简称《指导意见》)。
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关于城市公共交道发展的情况近年来,各地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批城市陆续出台了实施意见、白皮书等,从财政投入、路权优先、土地利用、体制改革等方面实施优先政策和措施,进行了大量实践和有益尝试。
据统计, 2010 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45.8 万辆,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670. 1亿人次,分别比2005 年增长51% 和43.5% 0 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2010年底全国有12个城市拥有运营线路,运营里程达到1400 公里,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的骨干。
但是,总体来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速度仍然远不能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基本出行的需要,突出表现在基础设施落后、企业经营困难、服务质量不高、出行比重下降等,多数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与国外城市相比较低。
同时,还存在着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各种公共交通方式发展不平衡,建设运营不平衡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