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方法和意义》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哲学家对读书的理解,往往不是关注读书的种类,或是读书的方法,而是关注读书的意义。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读书的意义,不仅要从个体的知识需要来理解,更重要的,是把读书作为人类历史性活动的实践来理解,从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来理解。

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其重要性在于,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

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方式。

“智山慧海传薪火”,知识与智慧的薪火相传,端赖于书写的文字,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古人早就重视读书,孔子的一生,既是教育者的一生,也是学习者的一生、读书人的一生“韦编三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孔于热爱读书、勤奋读书的生动写照。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而“濡”最广义的所指,就是“读书人”。

读书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受到高度尊敬,是中华文明崇尚读书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

③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的阶梯,但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

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

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颜回是孔子唯一认定的“好学”的弟子,所以,至少读书是这种孔颜之“乐”的重要部分。

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以“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

④现代人读书无非两种,读专业之书和读非专业之书。

有一种说法,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

我以为,读非专业的书,大可“好读书,不求甚解”;而读专业的书,则切不可不求甚解。

用司马迁的话说,应该“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不同的书要求不同的读法,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没有固定的模式。

《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含答案)

《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含答案)

《读书:目的和前提》练习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人民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旨在了解世界文学而进行的作品选择将因人而异:它不仅取决于一位读者为满足这个高尚的需求能够牺牲多少时间和金钱,还取决于许多其他的因素。

对这个人也许柏拉图是最可敬的智者,荷马是最可爱的诗人,对于他,柏拉图和荷马始终将成为全部文学的中心;可对另一个人,占据这个中心位置的也将是另一些名字。

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本身,进而再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他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

仅仅因为某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解它就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而特错。

恰恰相反,每个人都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

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做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

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

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

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

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

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

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含答案)

《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含答案)

《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读书,认识古今有思想的人,让我们生活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生活在更加广阔的思想世界里。

读历史,让我们突破自己狭隘的视角,站在社群、民族、国家以至文明的角度,了解文明的变迁、社会的兴衰。

宋太宗赵光义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召集文人学者编写了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太平御览》。

该书编成后,尽管国事繁忙,宋太宗还是坚持每天阅览三卷。

有时因事耽误了,他还要在闲暇时再补上。

有人认为他实在太辛苦了,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A.yì zhì xiá juànB.yì chì xiá ju nC.ài zhì xiá juànD.ài chì xiá ju n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佳节来临之际蓝田县各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迎接充满希望的2019年。

②小明和小强息息相通,都喜欢武术,在大学不约而同地报名参加了武学社。

③在王警官的帮助下,李叔叔改掉了一劳永逸的恶习,将小卖部的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

④经典小说的情节没有展开前,势必有很大的篇幅交代背景,需要用耐心去拨开迷雾,才能渐入佳境,最后豁然开朗。

⑤出生于国画世家,又深入研习了西洋画,深得中西艺术精髓的他,在作品中表现出放荡不羁的画风,充分展现了他的个性。

⑥华春莹说:“任何一个有正常判断力的人都能看清此事本质。

希望加方能看清楚,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要做火中取栗的事情。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④⑤⑥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我们的经典诗文,浩如烟海,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我们的传统美德,经久不衰,如春日的鲜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吴黎宏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

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

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显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

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

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

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已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

由是,心智El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

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

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

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一样被烤得烟消云散。

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

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________,________。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修正,十分重要。

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

读书的意义及方法

读书的意义及方法

读书的意义及方法多读书、多学习、多求经验,就是前途的保障。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读书的意义及方法,欢迎阅读!读书的意义:就像旅行者乐于谈论他们在旅途中的奇遇,读书人也很愿意书写他们在读书过程中的体验。

在18岁以前,并没有机会读到很多的好书。

2007年,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北京。

偌大的校园中,唯一挚爱的是那时还略显简陋的图书馆。

在随后的六年中,我读遍了这里我偶遇到的好书,并在近乎痴迷的阅读中发现并重塑了自我。

至今记得第一次走进图书馆的情景:紧凑排列的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书籍,过道两侧的书桌上坐满了开卷阅读的年轻人。

安安静静地徜徉在书架之间,视线扫过书脊上的书名,然后凭感觉拿起一本就站在那里阅读。

那些文字将外在的世界全部取消、抹除,只留下我在作者建构的世界中,品味狂喜与孤独。

那个时候,只是痴迷读书,却从未想过读书的意义。

后来,偶然间读到林语堂先生《读书的艺术》一文,其中的不少观点读来颇似知音: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 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 一个人在十二小时之中,能够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二小时,完全忘怀眼前的现实环境...... 这么一种环境的改变,由心理上的影响说来,是和旅行一样的。

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 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

所谓美丽的脸孔,不是脂粉装扮起来的脸孔,而是纯然由思想的力量创造起来的脸孔。

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 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还没有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那本杰作只会留下不好的滋味。

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

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

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3课课后分层训练(二十一)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3课课后分层训练(二十一)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课后分层训练(二十一)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一、语用小题夯基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路是人类向大山虔诚的叩首,一阶一阶地修下来,不异于朝圣路上的长揖匍匐。

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如果地球史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葳蕤的植被,把山体包裹得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绿意中,时时有嶙峋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泄露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小小的提示。

更有当头的棒喝,________,让你心生敬畏。

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明明是从山顶滚下来的,却如何能在临渊处戛然而止?如梦中人的夜游,在即将失足的________顿然醒悟,岂不惊出一身冷汗?那朵朵石莲花,在绽放之初,肯定伴着一声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巨响,那声音与光阴碰撞,碎成了三分烟尘、七分流水。

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渡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

山梁便是桥面,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

变质片麻岩、冰川遗迹、灾害地质遗迹,躺在书本上的这些文字全都立体、骨感得________。

浩劫与创伤、不屈与桀骜,全都原始地裸露着,棱棱角角,没有被精于世故的圆熟覆盖,也没有来得及被________的传说消费。

我的目光与之相撞,仿佛碰到了时光凌厉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B.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C.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如果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D.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如果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解析:选C 根据画线句整体语意可知,第二句不能使用被动句。

第一句定语语序不当,应为“时空真正的主人”,排除A、B两项。

第二句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果”应该放在第二句句首,排除D项。

第八单元“读书明智”(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

第八单元“读书明智”(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

知识点: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古人谈读书》一文呈现了三则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将孔子、朱熹、曾国藩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化为精炼的文字,使其蕴含深刻的哲理,旨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忆读书》一文没有理论化的说教,而是另辟蹊径,如话家常。

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话,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

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结论。

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缓缓流进学生的心中,使其终身难忘。

《我的“长生果”》这篇散文在内容上,恰当地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将其和饱含情感的叙述结合起来,增强了话语表现的动感和力度;在结构上,从首段的点题、总起,到按时间顺序的回忆,使得全文线索清晰,完整紧凑。

作者在文中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表达了对书的深厚感情和对阅读的热爱,感情真挚,层次分明。

本单元在阅读时,要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从不同角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到五年级上册,我们要继续深入,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如读《忆读书》中要求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总结她认为的好书的标准;《我的长生果》中要梳理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及她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相比于四年级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本单元训练的提升之处在于学生要根据要求对课文的内容要点对信息进行提取、归纳和整理,要求不同,把握的内容要点就不同。

比如要完成忆读书的课后第一题,梳理作者读书的经历,就要知道作者读书的不同阶段、所读书目的名字,再通过她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梳理出她认为的好书的标准。

“梳理信息,把握要点”的技巧(1)用各种符号在书中圈画用不同的符号圈画作者年龄或时间、书名,以及作者的评价感受等信息。

在圈画重点信息时,如何利用圈画的符号,做到既准确,又一目了然。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内阅读训练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内阅读训练

《读书:目的和前提》课内阅读训练一、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回答下面问题少年时代,我()熟悉并可以利用的是我祖父的巨大藏书室。

在它数以千计的卷帙里面,绝大多数我()不感兴趣,也永远不会()感兴趣。

可是就在这故书堆中,渐渐地,我()发现了另一类东西。

一开始吸引我的()不多的那么几本书;但正是它们,促使我慢慢地将这显得如此无聊的藏书()翻了一遍,并且()发掘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那不过是一部配有格兰威尔引人入胜插图的《鲁滨逊漂流记》,以及两巨册1830年出版的四开的《一千零一夜》的德译本,同样配有插图。

这两部书告诉我,在灰色的大海里也可以捞到珍珠。

从此我便孜孜不倦地搜寻大厅中那一个个高高的书架,经常在扶梯顶上一坐就是几个钟头,要不便趴在地板上,让周围一摞一摞的书将自己围起来。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读到了巴尔扎克的名字。

书架上有几册还是他生前出版的十六开蓝色硬纸面的德译本。

我没有忘记,我怎样第一次翻开他的作品,却几乎不懂他说些什么。

主人公的财务状况竟描写得如此详尽,每个月入息多少,从母亲方面得到的遗产是多少,还有希望得到多少遗产,以及欠债多少,等等。

我大失所望。

我所期待的是充满狂热与纠葛的故事,是前往陌生国度的旅行,或者是甜蜜而冒险的艳遇;谁知没有这一切,却要我去操心一个年轻人,一个还完全陌生的年轻人的钱包!我厌烦地将那本蓝色小书放回原处,从此许多许多年都没再读巴尔扎克,直至很久很久之后重新发现他;这次才是认认真真的发现,一劳永逸的发现。

又过了若干年,一次与书籍有关的新体验带给了我满足。

在此之前,通过父亲的指点,我已认识了老子,最先读的是格里尔(Gill)的译本。

随后开始出版“中国丛书”,即卫礼贤(Richard Wilhelm)翻译的中国经典著作;在我看来,这是当今德国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高度发达的、最高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的一支,以往对于德国读者只是陌生的稀罕物,现在已为我们所拥有,不是像往常那样从拉丁文和英文转译过来,经由第三者或第四者倒手,而是直接由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半辈子、对中国精神了如指掌的德国人所译。

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1)

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1)

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

他说:“这不能。

须大雪下了才好。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________起一个大竹匾,________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________在棒上的绳子只一________,那鸟雀就________在竹匾下了。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________起一个大竹匾,________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________在棒上的绳子只一________,那鸟雀就________在竹匾下了。

横线上的动词准确、详细地写出了________,表现了闰土的________。

(2)给这段话加个小标题:________。

(3)文段中的省略号表示()A. 说话断断续续。

B. 列举省略。

【答案】(1)支;撒;缚;拉;罩;捕鸟的经过;聪明能干(2)雪地捕鸟(3)B【解析】【分析】(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

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2)考查拟定小标题。

阅读短文,概括出段意,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3)解题时了解省略号的作用:列举的省略、表示说话吞吐、话未说完、语意未尽、语意的跳跃、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依据句意可知,此处省略号是表示列举省略。

故答案为:(1)支、撒、缚、拉、罩、捕鸟的经过、聪明能干(2)雪地捕鸟(3)B【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应用。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屹)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

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陈来《读书的意义》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来《读书的意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哲学家对读书的理解,往往不是关注读书的种类,或是读书的方法,而是关注读书的意义。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读书的意义,不仅要从个体的知识需要来理解,更重要的,是把读书作为人类历史性活动的实践来理解,从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来理解.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其重要性在于,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方式。

“智山慧海传薪火”,知识与智慧的薪火相传,端赖于书写的文字,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古人早就重视读书.孔子的一生,既是教育者的一生,也是学习者的一生、读书人的一生“韦编三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孔于热爱读书、勤奋读书的生动写照.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而“濡”最广义的所指,就是“读书人”。

读书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受到高度尊敬,是中华文明崇尚读书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

③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的阶梯,但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

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颜回是孔子唯一认定的“好学”的弟子,所以,至少读书是这种孔颜之“乐”的重要部分.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以“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

④现代人读书无非两种,读专业之书和读非专业之书。

有一种说法,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

我以为,读非专业的书,大可“好读书,不求甚解”;而读专业的书,则切不可不求甚解.用司马迁的话说,应该“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不同的书要求不同的读法,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读中国文化的经典,这里我推荐宋代大儒朱熹的读书诀:“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

”朱熹在这里讲的主要是读经典之书的方法,也就是把读书作为修养自己心性的一种活动。

阅读的方法和技巧(14篇)

阅读的方法和技巧(14篇)

阅读的方法和技巧(14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14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11.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读书过程中,把你以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或精彩的段落,随时用笔圈点勾勒出来。

在你读不懂的地方随时用笔作个记号,待通篇读完后再认真思考或向别人请教。

2.勤查字典、词典课外阅读时一般没有老师领导,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很可能会遇到许多“拦路虎”。

这时你可以请教你的第二任老师——字典,“他” 能帮你扫清阅读障碍,同时也丰盛了我们的知识。

3.勤记笔记或写阅读心得在读书过程中,把书中精美的句子、精彩的段落摘抄下来,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充实和丰盛自己的知识。

读完书后,可以把你的感受、受到的启发写在笔记本上。

这样不仅提高了你的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而且还养成了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4.勤于思考,积极讨论读完一篇文章要回过头来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还要想一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阐明什么。

遇到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让别的同学也读一读那篇文章,然后共同讨论。

阅读的方法和技巧2技巧一:注重第一段以及每一段的段首在阅读的时候要抓住关键信息,第一段一般会告诉你整篇文章在讲些什么,而段首会提醒你这一段的大意是什么。

英语的形合特点特别明显,它会把最主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

阅读类文章像汉语一样的按照原因经过结果的排列的并不多。

技巧二:要把握全局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一篇英语文章你已经很仔细地查出了每个单词的意思,并且把每个句子都逐字逐句的翻译出来了,但是对整篇文章的意思还是模棱两可,这就是因为没有把握整体,只把目光放在了个别字句的原因。

把握整体,这样可以提高你的意会能力,有些生词根本没有翻字典的必要,放在大局中你完全可以猜出来这个单词的意思。

那么在无形中你的阅读速度就会提高了。

"技巧三:要注重词汇量的积累英文阅读,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词汇量。

如果你读一篇文章,十个单词就要查五个的话,那么这样的阅读速度是无论如何也提不高的。

读书方法-阅读方法之默读法

读书方法-阅读方法之默读法

阅读方法之默读法默读就是无声阅读,通过限制音量来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了无声阅读的好处,这不仅不会降低你接受信息的质量,而且可以更好地帮你掌握文章的内容。

默读法训练的关键是不能有“四动”:1.不能“唇动”2.不能“舌动”3.不能“颌动”4.不能“喉动”练习时翻书跟眼睛的动作都要快,书页翻过之后眼睛要立即扫射到新内容上。

默读法训练文章:独自飞上蓝天杰克·芬彻1976年7月28日,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梅德福机场,从事飞行25年的潘·帕特森从未碰到过这种奇事,他面前这个坐在轮椅里的年轻人麦克·亨德森,一个四肢瘫痪的人居然想学飞行。

帕特森瞟了一眼亨德森的四肢,他的大腿软弱无力,根本无法使用尾舵踏板,他又怎么能驾驶一吨多重的飞机呢?最让这位飞行教员伤脑筋的是亨德森的手,他的五指虽在,但基本不能动。

帕特森认为这是不可能飞行的。

然而是什么促使他没有照直说呢?也许是眼前这个年轻人显而易见的决心以及他那迫切的表情。

无论如何,有某种东西在这位直率健壮的飞行教员内心引起了共鸣。

他说:“也许我可以教你,但按照联邦飞行条例,你必须具备自己上下飞机的能力。

”说罢,朝不远一架单引擎教练机努努嘴:“我去准备一杯咖啡,如果我回来的时候你登上了飞机,那我们就算说定了。

”8年前,22岁的亨德森是一名海岸警卫队队员,一次不幸从船坞上跌落下来,刚巧摔在一根漂浮着的圆木上,摔伤了第五根与第六根脊椎骨,致使他胸部以下完全瘫痪,手臂也没有多少活动能力。

医生说他永远也站不起来了,没有别人的帮助就无法生活下去,但他积极锻炼恢复身体。

3个星期以前,他被人抬着坐了一次飞机。

当时他曾想到自己可以学开飞机。

他有时间,有特级抚恤金做学费。

当时他主要担心的是自己是否有操纵飞机的能力。

然而现在他才认识到,登上飞机的艰难也许不亚于驾驶它。

他身体的恢复还远远胜任不了一架派珀·切罗基的挑战,那驼峰似的座舱、宽宽的下翼在早霞中光彩夺目。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与方法训练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与方法训练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与方法训练语文阅读理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答题技巧和方法的训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与方法训练。

一、答题技巧1. 仔细审题在解答语文阅读理解题目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仔细审题。

审题的过程就是理解题目要求的过程,只有明确了题目要求,才能确保答题的方向正确。

在审题过程中,要关注题目的关键词,如“概括”、“解释”、“阐述”等,这些关键词能够帮助我们把握题目的答题方向。

2. 抓住文章主旨一篇优秀的文章,其主旨通常隐含在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部分。

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信息,提炼出文章的主旨。

抓住了文章主旨,就能在解答题目时有的放矢,避免答题偏离主题。

3. 筛选关键信息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筛选出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通常包括文章的论点、论据、结论等。

这些信息对于解答题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筛选关键信息的方法有:根据题目要求寻找相关信息、利用关键词定位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提取信息等。

4.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语文阅读理解中的一项重要技能。

在解答题目时,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推理。

推理的过程要注意逻辑的严密性,避免出现跳跃性思维。

逻辑推理的方法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

5. 语言表达在解答语文阅读理解题目时,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答题的质量。

因此,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和条理性。

准确表达是指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简洁表达是指在满足题目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条理表达是指答题时要有层次感,分点阐述。

二、方法训练1.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精读是指细致地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每一个细节;略读是指快速浏览文章,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

在阅读理解训练中,要将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对于重点段落和关键信息要进行精读,对于一般性内容可以采用略读。

新人教版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10议论性文本阅读(含答案)

新人教版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10议论性文本阅读(含答案)

专题训练(十) 议论性文本阅读一、[2018·威海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10分)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陈凌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

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

”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

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静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

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

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

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让人生气象万千。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

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

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 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

实用类文本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快节奏的信息化社会,劝导人们开卷读书的很多理山正在变得缺乏说服力。

阅读能让人获得有用的知识?上网似乎也可以;在书本中感受远方?那为什么不去旅游呢;领略名著带给人的震撼?看改编的电影岂不更方便?于是,阅读即便没有变成小众的,似乎也变得奢侈起来。

然而,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足以让人废寝忘食。

一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

这也是阅读有别于其他文娱活动的根本特征,即它是不依赖其他感官的、高度个人化的精神活动。

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已相处,并在这种周行而不殆的智识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

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

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智成熟的现代人。

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口可憎S这并不仅仅在讲旁观者的感受, 更是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

那些带着墨香的书页在你指尖哗哗流淌,或记载着高深玄妙的思想,或传递着历史深处的信息,在你的脑海中排列为奇妙而华美的文字城堡。

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

我们在阅读中将重新发现自己,这也正是“人文日新”的真义。

如果说和他人相处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能力,那么与自己相处则体现一种可贵的精神定力。

太多人习惯了众声喧哗,却无法和自己平静地相处片刻。

只有阅读才能给人这种能力。

我们在阅读中学着和自己对话,正如我们在终极的意义上独自面对人生一样。

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救赎,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凝望。

而这,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

阅读也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相处。

我们提倡阅读,并非为了闭门不出、与世隔绝。

阅读不是为了逃避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热爱他人。

从阅读中,我们不仅在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

《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训练(含答案)

《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训练(含答案)

•《读书:目的和前提》基础训练一、基础知识1.根据注音填写汉字。

shè()猎卷zhì()毫不xùn()色时máo()咖fēi()2.下列划线的词语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兴”读xīng,发出。

因书籍很多而感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主人公的财务状况竟描写得如此详尽,每个月入息多少,从母亲方面得到的遗产是多少,还有希望得到多少遗产,以及欠债多少,等等。

我大失所望(不及所料,失望)。

C.“丛书”头一本是孔子的《论语》,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如何惊异和心驰神往(心神向往),书中所说的一切对我如何既陌生又正确,既符合我的预感和期望又美好无比。

D如果说印度在弃绝尘世方面已臻佳境(“臻”读zhì,到达。

已经进入好的境界),令人感动,那么,古代中国在精神修养方面创造的奇迹也毫不逊色。

3.下列对中国古典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由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

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B.《道德经》,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

分上下两篇,《道经》《德经》。

C.《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

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D.《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成书于战国末期,是在吕不韦主持下编撰的一部名著。

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4.下列对外国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又名《天方夜谭》。

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B.《鲁滨逊漂流记》是法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

部编版-语文-高一-第六单元第13课课后分层训练二十一读书 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部编版-语文-高一-第六单元第13课课后分层训练二十一读书 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课后分层训练(二十一)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一、语用小题夯基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路是人类向大山虔诚的叩首,一阶一阶地修下来,不异于朝圣路上的长揖匍匐。

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如果地球史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葳蕤的植被,把山体包裹得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绿意中,时时有嶙峋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泄露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小小的提示。

更有当头的棒喝,________,让你心生敬畏。

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明明是从山顶滚下来的,却如何能在临渊处戛然而止?如梦中人的夜游,在即将失足的________顿然醒悟,岂不惊出一身冷汗?那朵朵石莲花,在绽放之初,肯定伴着一声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巨响,那声音与光阴碰撞,碎成了三分烟尘、七分流水。

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渡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

山梁便是桥面,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

变质片麻岩、冰川遗迹、灾害地质遗迹,躺在书本上的这些文字全都立体、骨感得________。

浩劫与创伤、不屈与桀骜,全都原始地裸露着,棱棱角角,没有被精于世故的圆熟覆盖,也没有来得及被________的传说消费。

我的目光与之相撞,仿佛碰到了时光凌厉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B.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C.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如果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D.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如果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解析:选C 根据画线句整体语意可知,第二句不能使用被动句。

第一句定语语序不当,应为“时空真正的主人”,排除A、B两项。

第二句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果”应该放在第二句句首,排除D项。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13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13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1.识字辨形卷帙.(zhì ) 已臻.佳境(zhēn ) 豁.然开朗( huò)苍穹.(qiónɡ ) 点缀.(zhuì)2.辨清词义(1)做客作客[辨析]读音、词性相同,都有“当客人”的意思。

从时间上看,“作客”时间长,“做客”时间短;从参照对象看,“作客”者是相对于“当地人”而言,“做客”者是相对于“主人”而言;从处所看,“作客”之处一般是地方、区域,“做客”之处一般是单位、家庭;从目的来看,“作客”通常是因为求学、谋生、创业等原因而寄居在他乡,现实功利性较强。

“做客”则是因为接受别人的邀请或主动探访别人,目的是沟通感悟,交流思想等。

[运用]①应“艺术人生”主办方邀请,冯巩________该节目,与主持人朱军品酒、品情、品人生。

②在________他乡、旅途孤寂之时,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昔日朋友,写诗以寄情。

(2)偶然偶尔[辨析]都表示不经常性。

“偶然”着重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跟“必然”相对;“偶尔”着重于数量,次数少,跟“经常”相对。

[运用]________预测到一项诺贝尔奖也许并不难,但是能够连续预测九项诺贝尔奖,就不能仅仅归结于________吧。

[答案](1)①做客②作客(2)①偶尔②偶然3.积累词语(1)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

(2)牵强附会: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

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1.走近作者(1)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

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挖棉田阅读理解及答案

挖棉田阅读理解及答案

挖棉田阅读理解及答案近两年来,挖棉田成为了一种热门的读书方式。

以《挖棉田》为代表的挖掘性阅读,在国内外广受欢迎。

这种阅读方式是指通过深度挖掘一本书的内涵和背景,从而更好地领略其意义和价值。

下面,本文将重点讨论挖棉田阅读的本质、方法和意义。

挖棉田阅读的本质挖棉田阅读的本质是通过深度挖掘一本书的内涵和背景,找出其中的精华和价值。

在阅读中,读者需要通过细读、理解和分析,深入挖掘出书中的重要内容和意义。

这种阅读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提升阅读者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挖棉田阅读的方法挖棉田阅读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在阅读前,读者需要先了解此书的背景、作者的写作动机及其写作风格。

同时,读者应该明确自己想要从这本书中获得哪些知识和经验。

2. 细读和理解。

在细读的过程中,读者应该逐字逐句地读,反复阅读重点段落,理解其含义。

在理解的过程中,读者可以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加深对书中内容和概念的理解。

3. 分析和总结。

在阅读完成后,读者需要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

可以制作笔记和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重要的知识点和经验。

挖棉田阅读的意义挖棉田阅读的意义在于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书中的内容,发现其中的隐藏价值和深层意义。

通过挖棉田阅读,读者不仅能够获得书中的知识和经验,更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认知。

此外,挖棉田阅读还有助于提升读者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位优秀的读者。

《挖棉田》阅读理解《挖棉田》是一本描写中国文化和社会变革的小说,由著名作家马良所著。

此书主要描述了一个农村家庭的生活和命运,通过描绘这个家庭的兴衰和变化,展示了中国三十年来的巨大变革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在挖棉田阅读的过程中,读者需要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文化和社会变革。

此书展示了中国在三十年来的巨大变革,描绘了人们面对改革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同时,书中也探讨了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对于读者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①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

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

《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

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

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

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②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

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

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

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③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④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

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

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⑤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
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

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选自2018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的。

B.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

C.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D.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

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

C.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

D.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

C.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

D.文章探讨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

参考答案:1.(3分)A 2.(3分)D 3.(3分)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