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关于永靖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永靖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永靖县地处甘肃省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是国家农业综合扶贫开发县,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库的重要移民县和全国第二批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县辖17个乡(镇),总人口20.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12万人,总耕地面积54.39万亩。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农业生产从地域特征上分为东西山区和川塬区,川塬区以灌溉农业为主;东西山区山大沟深,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为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州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依托区域优势,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特色产业经营发展。在黄河、湟水河沿岸的川塬区,发展“两高一优”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果品经济林;在东西山区着力发展旱作农业,东部山区重点发展百合和马铃薯,西部山区重点发展马铃薯和全膜玉米。目前,全县农业生产逐步向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方向迈进,初步建成了东、西山区以全膜玉米、脱毒马铃薯、优质百合为主,川塬区以特色蔬菜为主的农业生产格局,形成了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一、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特色蔬菜产业持续发展。我县川塬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是蔬菜产业发展的理想场所,蔬菜种植已成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
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截至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9万亩,其中温室蔬菜1.5万亩(3000座),拱棚蔬菜1.25万亩(13000座),高原夏菜1.35万亩,主要种植番茄、甜瓜等6个大类,120多个品种,其中以番茄、黄瓜、草莓、番瓜、茄子、甜瓜、辣椒等7类蔬菜为主。年产各类商品蔬菜17.05万吨,实现产值14217万元,蔬菜种植销售的收入占种植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48%。蔬菜产品除满足本县城乡居民需求外,主要销往青海、宁夏、陕西、新疆等周边省区和甘肃省兰州、武威、甘南等城市;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县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无公害生产水平显著提升。一是无公害认证规模逐渐扩大。在全县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7.5万亩,生产的西红柿、草莓、百合等14个产品取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并取得了“刘家峡红枣”、“刘家峡西红柿”两个地理证明商标准用证书。二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针对历年检测存在的突出问题,调整检测重点和方向,扩大检测范围和频次,增加种类和数量,对产地、市场销售的蔬菜实行定点和随机抽检,每年检测蔬菜样品1000多个,平均合格率为99%以上。三是基地监管工作到位。按照“县上部署、部门指导、乡镇组织、干部带头、农户实施”的原则,全面建立了生产过程档案,制定了严格的产品追溯制度,生产的蔬菜产品完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要求。
——脱毒马铃薯产业逐步形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东西山区群众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来重点培育,以县良种场
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为依托,通过提认识、引良种、建基地、调结构、拓市场,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目前,扩繁脱毒苗125万株,在良种场、杨塔等乡镇建成防虫网棚原种田530亩、一级良种田8000亩、二级良种田9000亩,引进马铃薯示范推广陇薯3号、庄薯3号、新大坪等10个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筛选出适合我县的接班新品种。同时,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马铃薯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种植效益,确保群众用上放心良种。通过修建良种贮藏库,延伸壮大马铃薯产业开发的链条,逐步实现马铃薯由特色产业向优势产业的转变。目前,已在县良种场、杨塔乡徐湾村新建1000吨马铃薯良种贮藏库3座。为农民增收和马铃薯的增产扩繁发挥了重要作用。
——百合产业规模化发展。百合是我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现已成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支柱产业。近年来,我们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把关山乡、徐顶乡、陈井镇百合产业建成“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农业百合示范基地,现种植面积已达2.9万亩,被列为“兰州百合”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主要销往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外销量达12.3万吨,外销额达11685万元。同时,培育了一批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百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效益,使百合产业成为市场竞争力强、产加销分工合理的支柱产业。今年,全县百合留床面积稳定在2.1万亩以上,年总产量达到1.5万吨;百合良种普及率达95 %以上,100%
的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无公害产品质量标准;商品转化率达95%以上,逐步建立健全国内外百合系列产品销售网络,实现百合产品销售标准化、特色化、规范化、品牌化。
二、影响特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测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县生产的农产品,绝大部分仅在县内及周边地区相互调剂,少数进入省内市场,缺乏农产品创汇途径,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科技培训不到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目前,由于我县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的基础薄弱,应用新技术从事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包装的能力;缺乏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缺乏科学经营管理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同时,基层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市场信息体系,仅仅注重产中服务,缺乏产前、产后服务。
3、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与资金投入缺乏。农业的特色化离不开信息化,农户信息不通,会导致生产趋同化。由于许多农户不了解、不熟悉市场,往往在生产安排上彼此模仿,盲目跟从,导致市场供求失衡,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下。而且,由于我县农业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积累少、生产周期长、气候变化大等原因,使投资特色化农业生产的资金不足,成为制约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影响了群众的收入。
4、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服务滞后。各农户在生产与经营管理中的“各自为政”,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使农业生产难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