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生产学[1]
猪生产学知识点总结

猪生产学知识点总结猪生产学是畜牧养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猪的生产生理、生态环境、饲养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猪是一种重要的养殖动物,其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且猪肉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猪的生产学知识对提高猪的生产效率、改善猪肉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繁殖生理、产仔管理、仔猪护理、饲养管理、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1. 繁殖生理(1)发情期:母猪的发情期约为21天,通常可分为发情前期(2-3天)、发情期(2-3天)、发情后期(1-2天)。
(2)怀孕期:母猪怀孕期约为114天,通常分为早期(0-40天)、中期(41-80天)、晚期(81-114天)。
(3)配种:母猪发情后可进行配种,一般采用人工授精或自然配种。
(4)产子:母猪怀孕期满后,一般会在孕前一周内进行产前护理,包括准备产房、清理产床、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等。
(5)分娩:母猪一般在晚上分娩,分娩时需要密切观察母猪的情况,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2. 产仔管理(1)产房准备:在母猪分娩前要将产房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清洁卫生、保温防寒等。
(2)产仔前:母猪分娩时需要密切观察,如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3)产仔时:母猪分娩时一般会产下5-15头仔猪,产下后需要将仔猪放在温暖的地方,将产崽羊仔嘴、鼻、口内污垢清洁干燥、防止广泛而窒息。
(4)产仔后:母猪分娩后要及时给母猪补充适宜营养、保持卫生健康等。
(5)仔猪护理:仔猪需要进行疫苗预防与抗体检查、饲养环境要保持适宜温度、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等。
3. 仔猪护理(1)仔猪饲养环境:仔猪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光照、通风等环境。
(2)仔猪饲养管理:合理饲料配制、科学投喂等工作。
(3)仔猪养护:对仔猪进行疫苗预防与抗体检查、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健康等。
(4)仔猪管理技术:采用合理的饲养管理技术,包括提高饲料品质、节约饲料成本等。
4. 饲养管理(1)饲料管理:保障合理的饲料配制、科学投喂等工作。
第五章猪生产学

养猪学
2003.8
69
养猪学
2003.8
70
养猪学
2003.8
71
养猪学
2003.8
72
养猪学
2003.8
73
汉 代 瓦 砖 上 的 猪 刻 饰
养猪学
2003.8
74
“猪”字的甲骨文
养猪学 2003.8 75
数例不同“猪”字的字形与字体
养猪学 2003.8 76
养猪学
2003.8
77
野猪
养猪学
2003.8
90
野猪
养猪学
2003.8
91
野猪
养猪学
2003.8
92
野生中的野猪
养猪学
2003.8
93
野猪
养猪学
2003.8
94
野母猪产仔
养猪学
2003.8
95
野猪的种类:
欧洲野猪 : 地中海野猪 大西洋野猪 南欧野猪 蒙古野猪 华北野猪 亚洲野猪: 印度野猪 华南野猪 日本野猪 喜马拉雅野猪
二、猪场建设与常用设备
(一)场址选择与布局 距主要居民生活区、风景区、水源、河流等 3-5公里 离主要交通干道2-3公里 有水、电供应 可在山区或半山区
养猪学
2003.8
7
猪 舍
猪舍间距 猪舍跨度 舍内净高 场区道路 (粪道) 猪舍地面 -2%
养猪学
7-15m 7-15m 2.4-2.8m 设清洁道(料道),污染道 坚实、平整、不滑,坡度为1%
2
种 猪
繁殖周期23周 母猪淘汰
配种妊娠阶段 ——配种1.5周 ——妊娠15.5周
分娩泌乳阶段 ——产前1周入产房 ——哺乳4-5周 ——仔猪留圈0-1周
猪生产学定义

猪生产学定义猪生产学是一门研究猪的生物学特性、饲养管理、繁殖育种、疾病防治以及猪场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学科。
它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改善猪的健康状况、优化猪的繁殖和育种以及保障猪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猪的生物学特性猪是一种哺乳动物,具有许多适应于生存和繁殖的生物学特性。
这些特性包括:1.1 猪的分类与分布猪属于哺乳纲、偶蹄目、猪科。
根据不同的特征和环境适应性,猪可分为若干个品种和亚种,分布于世界各地。
1.2 猪的生理特点猪的生理特点包括体温调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这些特点与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密切相关。
1.3 猪的行为习性猪的行为习性包括觅食、活动、睡觉、社交和繁殖等方面。
这些行为习性会影响猪的生产和管理。
1.4 猪的生长发育特点猪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和行为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优化猪的生产和管理。
2.猪的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提高猪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方面是实现高效饲养的重要环节:2.1 猪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猪的营养需求取决于其生长阶段和生理状态。
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满足猪的营养需求,提高其生产性能。
2.2 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应采取不同的饲养和管理措施,以满足其营养和生理需求。
2.3 猪舍环境与设施良好的猪舍环境和设施是保障猪健康和提高生产性能的基础。
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光照、卫生条件等方面的控制和管理。
2.4 饲养管理技术饲养管理技术包括饲喂技术、饮水管理、消毒制度、免疫程序等,这些技术对于保障猪的健康和提高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3.猪的繁殖育种猪的繁殖育种是实现种猪优良遗传特性的重要环节。
以下方面是实现高效繁殖育种的关键环节:3.1 猪的繁殖生理基础了解猪的繁殖生理基础是实现高效繁殖育种的前提。
这包括发情周期、受精过程、妊娠和分娩等方面的知识。
3.2 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提高种猪的繁殖效率,减少疾病传播。
猪生产学1

猪生产学猪生产是现代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行业,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猪已成为了最重要的家禽之一,因为其短时间内产出较多的肉类资源,并且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所以备受青睐。
但是,要进行高效的猪生产,不仅需要完善的技术支持,更需要科学的运营管理和全面的市场了解。
一、现代猪生产的技术骨干(一)高效的育种技术:现代猪生产被公认为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中关键的因素在于高质量的繁殖与血系优化。
在此基础下,人们通过选种和甄别,不断筛选有质量的猪种,让其猪肉的品质更高,更受欢迎。
比如说,目前市场上的国内种猪品种,其生长速度指标相比传统品种已经提高一倍。
(二)高效的饲养管理:众所周知,猪是一种口粮型动物,这也就注定了其生产过程的关键在于饲养管理。
科学化的饲养和管理是确保生产效益和提高猪肉品质的关键因素,除良好的环境卫生保障外,猪的日常营养供给和运动负荷也需科学恰当。
比如说,为了避免疾病,猪圈必须保证通风透气,经常清洁,室温稳定等,同时饲养员也需要掌握严格的饲养管理制度。
(三)科学的饲料配方:猪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营养和能量支持,如果饲料配方得当,其生长速度可加快将近30%。
这也就意味着,合理的饲料搭配和配料技术是一个现代化猪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论是民间还是商业饲养都应该对饲料配方有足够的认识。
二、猪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一)环境污染问题:传统的猪场大多不够卫生,养殖密度过大,猪圈附近空气有秽臭和氨气污染。
这些环境污染会对养殖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而且还会导致猪肉质量下降。
(二)疾病问题:猪生产中经常出现各种疾病,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以确保猪的健康及产品的品质。
目前,市场上推出的新疫苗与抗病药剂,已经极大方便了猪农手中的防病工作。
(三)行业监管不足:由于猪生产行业十分活跃,市场监管机构却不容易进行有效的监管。
这也就引起了一些不诚信或质量不过关的商家在市场上献丑。
因此,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和相关法规也是非常中重要的。
《各论:猪生产学》课件

分析副产品的经济价值,包括市场前景、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考虑 ,以促进副产品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THANKS
感谢观看
国外地方品种
如比利时长白猪、丹麦长白猪等, 在育种和生产中也有重要应用。
培育品种
01
02
03
培育品种
指通过人工选择和育种手 段,在一定地区或国家范 围内形成的遗传资源。
中国培育品种
如大白猪、杜洛克猪等, 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性 能高等特点。
国外培育品种
如美国杜洛克猪、英国约 克夏猪等,在生产中广泛 用于杂交利用。
通过人工方法采集公猪精液,经过处 理后输送到母猪体内,提高母猪受孕 率和产仔数。
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将优质胚胎转移 到受体母猪体内,实现优良基因的快 速繁殖。
繁殖障碍处理
针对母猪不孕、流产等问题,采取相 应措施,如治疗疾病、调整饲养管理 等,确保母猪正常繁殖。
饲养管理
分阶段饲养
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将饲养过程 分为哺乳期、生长期和育肥期, 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饲养管
卫生与安全
强调屠等方面的规定和标准。
肉品加工
肉品分类
01
根据猪的部位和用途,将猪肉分成不同的类型,如里脊肉、五
花肉、排骨等,并介绍各种肉品的特征和用途。
肉品加工技术
02
介绍常见的肉品加工技术,如腌制、熏烤、卤煮等,以及这些
技术对肉品品质的影响。
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繁殖障 碍性疾病,以母猪流产、死胎 和胎儿畸形为主要特征。
猪伪狂犬病
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 、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以发热、神经症状和消化道症
状为特征。
疾病诊断与预防
诊断方法
猪生产学复习资料[1]
![猪生产学复习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93a27a4af5335a8102d220bc.png)
具、食槽、饮水器等最容易建立起条件反射。 第一节 猪的经济类型 猪的品种很多,有多种划分方法: (1)依培育程度分:原始品种、培育品种、 过渡品种; (2)依产地或来源分:国外品种、中国品种; (3)依成熟早晚分:早熟型、晚熟型; (4)依经济用途分:脂肪型、瘦肉型、兼用型。 一、脂肪型 脂肪型的特点是生产脂肪多,体躯短、宽而深,头颈重,体躯丰圆,皮薄毛稀,体质细致, 耐粗抗热。 二、瘦肉型 瘦肉型猪的特点是产瘦肉多,脂肪少,体躯长,头颈比例小,后躯腿臀发达,背线、 腹线基本平直,四肢长而粗壮,生长速度快,能有效地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转化为肌肉。 主要指标:瘦肉率在 55%以上,膘厚 3cm 以下,体长大于胸围 15cm 以上,眼肌面积 28 平方厘米以上。 以大约克、长白、杜洛克等为代表。 三、兼用型 瘦肉率在 45%~55%,其体型特点、肉脂比例等各项指标都介于瘦肉型和脂肪型猪之间。 我国一些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属于这一类型。 第二节 我国地方猪品种类型 一、我国地方猪品种的特点 我国具有丰富的猪种资源,其共同特点是: 繁殖力强,肉质好,性情温驯,能大量利用青粗饲料; 但也存在着生长速度较慢,屠宰率偏低,膘较厚,瘦肉率偏低等缺点。 。 二、我国地方猪品种类型 我国地方猪品种一般按自然区域分类,共划分为六大类型,具体归属的猪种如下。 华北型:民猪、八眉猪、黄淮海黑猪、汉江黑猪、沂蒙黑猪。 华南型:两广小花猪、香猪、隆林猪、滇南小耳猪、粤东黑猪、海南猪、槐猪、五指山猪、 蓝塘猪。 江海型:太湖猪、姜曲海猪、东串猪、虹桥猪、圩猪、台湾猪、阳桥猪。 西南型:内江猪、荣昌猪、关岭猪、乌金猪、成华猪、雅南猪、湖川山地猪。 华中型:金华猪、宁乡猪、华中两头乌、湘西黑猪、大花白猪、莆田猪等等。 高原型:藏猪。 第三节 地方品种类型介绍 一、华北型 分布:淮河、秦岭以北,包括东北、华北、内蒙古等。 特点:体躯较大,嘴筒长,耳大下垂,额间多纵行皱纹,皮肤厚,被毛长而密,毛色多为 黑色。繁殖力强,但增重较慢。 民猪 产地:原产于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以东北三省为多。
畜牧课件《猪生产学

疾病预防:定 期进行疫苗接 种和疾病检测, 防止疾病的发
生和传播
添加标题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提高猪的免疫力
添加标题
加强猪舍卫生管理, 保持清洁干燥
添加标题
定期进行消毒,防 止病原微生物的传 播
添加标题
加强营养管理,提 高猪的抗病能力
添加标题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 猪,防止疫情扩散
添加标题
加强猪舍通风换气, 保持空气流通
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温度、 湿度、时间等
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包括设备 清洁、人员卫生等
猪肉的贮藏与运输:包括温度、湿 度、包装等
猪肉的食用安全:包括烹饪方法、 食用量等
大白猪: 体型中等, 生长速度 较快,肉 质优良
杜洛克猪: 体型中等, 生长速度 较快,肉 质优良
汉普夏猪: 体型中等, 生长速度 较慢,肉 质优良
约克夏猪: 体型中等, 生长速度 较慢,肉 质优良
皮特兰猪: 体型中等, 生长速度 较慢,肉 质优良
品种:包括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等
生长周期:从出生到成熟需要约6个月
繁殖管理:猪的 繁殖管理包括配 种、妊娠、分娩、 哺乳等阶段
选择育种:选 择优良的种猪
进行繁殖
杂交育种:利 用不同品种的 猪进行杂交, 提高后代品质
基因编辑:通 过基因编辑技 术,改良猪的
某些性状
胚胎移植:将 优良种猪的胚 胎移植到其他 母猪体内,提
高繁殖效率
克隆技术:利 用克隆技术, 复制优良种猪, 保持其优良性
状
品种改良:通过杂交、选择、育种等手段,提高猪的品种质量
良种推广:通过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品质
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改良和推广 技术支持: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养殖户掌握品种改良和良种推广的 技术和方法
猪生产学1

(五)提供有机肥料
猪的排泄量大,肥效高,不仅含有农作物所需的氮、磷、 猪的排泄量大,肥效高,不仅含有农作物所需的氮、 钾等元素,还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以改良土壤, 钾等元素,还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以改良土壤,不板 保墒能力好。当前,有机肥料很受关注, 结,保墒能力好。当前,有机肥料很受关注,对生产安 全食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全食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机肥料通过加工可以作饲 料。 一头50公斤体重的猪 每年排粪1300公斤 公斤体重的猪, 公斤, 1900公斤 公斤, 一头50公斤体重的猪,每年排粪1300公斤,尿1900公斤, 合计3200公斤 相当于104公斤硫酸铵 NH4)2SO4, 公斤, 公斤硫酸铵( 合计3200公斤,相当于104公斤硫酸铵(NH4)2SO4, 18公斤氯化钾(KCL),67公斤过磷酸钙(CaH2po4)。 18公斤氯化钾 公斤氯化钾(KCL),67公斤过磷酸钙 CaH2po4)。 公斤过磷酸钙( 在惨入垫土,可达5000公斤以上 公斤以上。 在惨入垫土,可达5000公斤以上。在过去养猪是为了积 肥人们说:一头猪就是一个小化肥厂。如果规模饲养, 肥人们说:一头猪就是一个小化肥厂。如果规模饲养, 还的考虑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环境污染也是当前的大问 还的考虑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怎么办呢?可搞良性循环模式,猪粪喂鱼、制沼气、 题,怎么办呢?可搞良性循环模式,猪粪喂鱼、制沼气、 上果树肥田等。生产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 上果树肥田等。生产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
第一节 中国养猪概况
一、 养猪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改善人民的食物构成 (一)、改善人民的食物构成 食物构成{植物性食物 粮、 果、 菜 {动物性食物 肉、 蛋 、奶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 是我们仍以植物性食物性为主。要赶上发达国家以 动物性食物为主,就要改变现在的食物构成,就要 增加肉、蛋、奶的比例,要增加肉、蛋、奶的比例, 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我国人民有吃猪肉的习惯,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喜 欢吃瘦肉,所以大力发展瘦肉猪生产,是利国力民 的好事。同时提高了养猪的效益。
猪生产学试题A卷解答及评分标准07-08第一学期[1]概述
![猪生产学试题A卷解答及评分标准07-08第一学期[1]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6a108aca0116c175f0e4899.png)
一、名词解释1)屠宰率:胴体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
即:胴体重/宰前活重×100%。
2)工厂化养猪:指以工业生产方式安排生产,品种杂优化、设备机械化、饲料功能化、环境标准化、生产工艺化、作业流水化、免疫程序化、产品规格化批量化的一种养猪生产形式。
(或者:指以工业生产方式,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进行高效率的养猪生产,使猪群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以及猪场的劳动生产率都达到高效率。
是现代化养猪的重要组成部分。
)3)杂种优势利用:又叫经济杂交,指的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有效选择。
4)初生个体重:是指仔猪在出生后吃初乳前称重所得的个体重量。
5)猪的生物学特性:是指猪所共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内在性质。
1)后腿比例:后腿重占胴体重的百分比。
即:后腿重/胴体重×100%。
2)集约化养猪:指以“集中、密集、约制、节约”为前提,按照养猪生产的客观规律,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而采取的对猪群、劳动力、设备的合理配置和适度组合的经营形式。
3)经济杂交:又叫杂种优势利用,指的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有效选择。
4)断奶窝重:是指断奶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
5)性周期:我们把母猪上一次发情排卵到下一次发情排卵的这段时间称之为性周期或发情周期。
二、判断题1)猪在胚胎期骨骼系统优先发育,表现为初生仔猪头部比例较大;(-)“骨骼”改“神经”2)对种公猪而言,形成精液的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和蛋氨酸,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氨基酸是赖氨酸;( + )3)三元杂交与单杂交进行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三元杂交充分利用了杂种仔猪的杂种优势;(-)“仔猪”改“猪”4)后备猪若饲养管理条件较差,虽然月龄已达到初配时期而体重较轻,必须推迟配种,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使其体重尽快达到要求;(+)5)对假死仔猪常用的方法是人工呼吸法。
(+)1)猪在胚胎期神经系统优先发育,表现为初生仔猪头部比例较大;(+)2)对种公猪而言,形成精液的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和蛋氨酸,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氨基酸是蛋氨酸;(-)蛋氨酸3)三元杂交与单杂交进行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三元杂交充分利用了杂种母猪的杂种优势;(+)4)达到性成熟的后备公母猪具有了繁殖能力,应该及早安排配种;(-)应该及早安排配种5)对假死仔猪急救常用的方法是用手捂住猪的嘴两边往里吹气的人工呼吸法。
《猪生产学》实验一 最终版

《猪生产学》实验一08动科王俊080905110095一、实验名称:不同品种猪的外貌特征观察和体尺测定并对其进行评分。
二、实验目的:(1)观察不同品种猪的外貌特征。
(2)掌握利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猪不同性状的方法并对不同品种猪的体尺进行测定。
(3)根据猪的体长和胸围计算出其体重并进行营养估计(4)掌握猪的外貌评分方法三、实验设计的仪器设备及测定方法:成年猪、保定架、专用称、软尺、记录本等(1)姿势。
测量时地面须平坦,姿势正直,头部不偏歪或上举或下垂,下颌与胸腹应基本上在一条水平线上。
(2)体长。
从两耳根中点连线的中部起,用卷尺沿背脊梁至尾根的第一自然轮纹止。
(3)胸围。
在肩胛后缘用卷尺测量胸围。
松紧度以卷尺自然贴紧毛皮为宜。
(4)腹围。
用卷尺测量。
(5)腿臀围。
从臀部上方距尾根20cm处为起点,用卷尺沿腿臀内侧绕大腿量到尾根。
(6)体高:自髻甲处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用仗尺的主尺放在猪左侧前肢附近,然后移动横尺紧贴甲最高点,读主尺数即体高。
(7)体重估计按上述方法测出胸围与体长,根据下列公式估算猪的体重:体重(kg)=胸围(cm)×体长(cm)/营养系数营养系数:142或156或162其中,营养优良者用142,营养中等者用156,营养不良者用162。
四、实验项目(1)观察不同品种猪的外貌特征(2)不同品种猪的体尺测定(单位:cm)(3)不同品种猪的评分评分标准(采用百分制)精神良好:10分头颈结合良好:10分胸腰结合良好:10分四肢结实:10分腹部不下垂:10分性欲旺盛:20分前胸宽(公猪):10分后躯开阔(母猪):10分乳房发育良好(母猪):20分睾丸发育良好(公猪):20分五、实验报告(1)试述猪体尺测定的过程及注意事项答:在测定过程中,测定部位一定要准确,米尺要拉直,要猪在放松,安静等状态下进行测定。
(2)估计所测定猪的体重答:根据公式体重(kg)=胸围(cm)×体长(cm)/营养系数在此营养系数选取156,计算得大白猪公猪体重=111(Kg)大白猪母猪体重=105 (Kg)(3)对打分后的种猪进行评价答:对所打分的种猪进行分析:总体较好,但公猪的前胸及背腰结合的程度不很理想。
猪生产学课件

II 长白猪-Landrace
原产地:丹 麦
特征特性:全身白色,体躯长呈流线型,耳
向前倾,嘴比大白猪长,颈肩秀巧,肋骨多12根,背腰特长,后躯发达;乳头数7-8对
生产性能:日增重快,饲料报酬在 3以下 ,胴体瘦肉率64-68%,初产母猪平均产 仔数为10.8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为 11.33头
荣昌猪
内江猪
Ⅵ、高原型
分布:青藏高原。气候干燥寒冷,养猪以
放牧为主
特征:头狭长,耳小竖立,形似野猪,毛 多为全黑,少数有黑白花和红毛。产仔数为
5~6头,生长慢,抗逆性强
代表猪种:藏 猪
阿坝藏猪(Tibetan)
合作猪
2、中国地方猪种种质特性
❖ 繁殖力强 :性成熟较早,产仔数多,母性好,
利用年限长,发情症状明显
代表品种:太湖猪、江苏姜曲海猪、湖北阳新 猪
太湖猪 梅山猪
Ⅲ、华中型
分 布:长江和珠江之间广大地区,饲料供应丰富
特 征:外型与华南猪接近,圆桶型体型,毛色黑
白花,头尾多为黑色,“两头乌”,横行皱纹; 生产性能:介于南北之间,产仔数为10~13头,肉 质细嫩,瘦肉率低;
代表品种:金华猪(采用黑豆、大麦和胡萝卜等
特征:被毛多为全黑,偶在末端有白斑,体躯
较大,四肢粗壮,背腰窄;皮厚毛粗,抗寒力 强,额间多纵行皱纹,嘴筒较大;乳头8对左 右。繁殖性能好,产仔数12头以上;生长较慢 ,吊架子法肥育;屠宰率低,产肉性能差
代表品种:东北民猪和西北八眉猪
东北民猪
山东省黄淮海黑猪
青海八眉猪
江苏省黄淮海黑猪
青海八眉猪
Th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Pig Breeding and Production was established in 1931.
《猪生产学》课件

猪的生理特点
消化系统
猪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 小肠和大肠等部分,具有较高的消化 吸收能力。
呼吸系统
猪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 肺等,能够满足猪在不同环境下的呼 吸需求。
猪的行为习性
01
02
03
群居行为
猪是群居动物,喜欢在群 体中生活,有一定的社会 等级和行为规范。
采食习性
猪是杂食性动物,对食物 的种类和味道比较敏感, 喜欢甜味和香味。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3
猪的营养与饲料
猪的营养需求
能量需求
猪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支持其生长、繁殖和维 持正常生理功能。
蛋白质需求
蛋白质是猪生长和维持的重要营养素,对繁 殖和免疫系统至关重要。
矿物质和维生素需求
猪需要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来维持健康。
猪的饲料种类
蛋白质来源
如豆粕、鱼粉等,用于提供猪所需的蛋白质 。
谷物类
如玉米、小麦、大麦等,是猪饲料的主要来 源。
《猪生产的生物学特性 • 猪的生产技术 • 猪的营养与饲料 • 猪的生产经营与管理 • 猪生产学的未来发展
01
猪的生物学特性
猪的品种与分类
品种分类
根据生产性能、外貌特征、生态 环境等,将猪分为瘦肉型、脂肪 型和肉脂兼用型。
品种特点
不同品种的猪具有不同的生长速 度、饲料转化率和肉质特性,适 应不同的生产需求。
饲养计划的制定
讲解如何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饲养计 划。
饲养环境的控制
介绍如何保持猪舍的卫生、温度、湿度等适宜条件,以提高 猪的生产性能。
猪的疫病防治
常见疫病的识别与防治
列举常见的猪疫病,如猪瘟、猪流感等,并介绍其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
《猪生产学(1)》课程教学大纲

猪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Hog Production学时数:32学分数:2适用专业:动物医学(专科)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猪生产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它是研究猪的生物学特性、经济学特性、遗传育种、营养与饲养、生产管理和产品处理加工等理论和实践过程的一门科学。
近年来,养猪业在广东省的发展十分迅速,养猪生产的专业化、工厂化程度较高,现代科学技术应用较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有关家猪生产的各环节及相关知识,它们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以后从事教学、生产、科研等工作必备的,同时《猪生产学》也是推动广东畜牧业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养猪业的发展概况及特点,熟悉国内外主要猪品种的特点,掌握现代养猪业的育种方法、猪繁育体系的建立、猪的繁殖技术、幼猪的培育条件、生长育肥猪和种猪的饲养及管理基本知识,掌握猪场场址选择和布局基本原则。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全部为课堂教学。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4学时)一、基本内容:养猪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国内外养猪业的概况和我们对发展养猪业所肩负的责任,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指导养猪生产的现实意义。
二、基本要求:①了解国内外养猪业的概况、掌握现代养猪业发展特点。
②理解猪的生物学特性、我国养猪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节中国养猪业概况第二节国外养猪业概况一、基本内容:猪的经济类型、地方良种、我国培育的新猪种、引进的国外良种。
二、基本要求:①了解猪的不同经济类型的特点。
②了解地方猪种的分类、特点。
③熟悉国内外优良猪种的特点。
第一节猪的经济类型第二节中国地方猪种第三节中国培育猪种第三章猪的育种及杂交利用(2学时)一、基本内容:猪的育种目标、种猪的性能测定及选择、猪的品系选育和杂交利用。
二、基本要求:①了解猪的育种目标的确定要求。
②理解种猪的性能测定及选择方法、品系选育方法③掌握猪的杂交利用方法第一节育种目标第二节种猪性能测定第三节种猪的选择第四节猪的品系选育第五节杂交利用一、基本内容:种公猪的营养供应、配种利用以及科学的饲养管理,不同繁殖阶段母猪的饲料控制、适时配种、分娩母猪的接产等。
各论猪生产学课件

16
各类型猪研究和利用的重点
华北型:耐粗性、抗寒性和护仔性。 华南型:早熟性和肉质好。 华中型:肉质好和体成熟早。 江海型:繁殖性能。 西南型:皮、鬃毛品质好,大量吃青饲料及杂交
配合力好。 高原型:皮的结构好及抗光化能力强。
孙宝丽
各论猪生产学课件
17
我国地方猪种生产性能的特点: 繁殖率高:窝产多,母性好,泌乳力强,性早熟. 抗逆性强:耐粗饲,耐寒耐热耐饥饿. 肉质好,风味佳,没有PSE和DFD肉. 生长慢,饲料报酬差,胴体瘦肉率低. 体型小,初生重小,产肉率低.
孙宝丽
各论猪生产学课件
5
2. 我国猪种资源丰富,各具特色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外貌、气候特点、饲料资源、 膳食习惯和社会经济背景等千差万别,各地选种要 求不同,经长期自然与人工选择形成了许多各具特 色的地方品种,有效地保存了猪种资源的多样性。
3. 我国猪种对世界猪种的培育有重大贡献
据《英国大百科全书》:“现在欧洲的猪种,是当 地的猪种和中国猪种杂交而成的 ”。
近年来,西方国家力图利用中国猪种的高产特性来 改良猪种。太湖猪为当代的稀世之宝。
孙宝丽
各论猪生产学课件
6
“金华火腿”
金华 “两头乌”猪
孙宝丽
各论猪生产学课件
7
孙宝丽
各论猪生产学课件
香猪
8
孙宝丽
各论猪生产学课件
9
4. 中国养猪生产历程
解放后,养猪发展经过了五个不同时期:
20世纪50年代 “养猪为过年,养鸭换取油和盐”; 20世纪60年代 “养猪不挣钱,零钱换整钱”; 20世纪70年代 “猪多肥多粮多,一人一亩一猪”; 20世纪80年代,“养猪不挣钱,回头看看责任田”; 20世纪90年代至今,现代化养猪业兴起,“三高农
《猪生产学》教学大纲(5篇范例)

《猪生产学》教学大纲(5篇范例)第一篇:《猪生产学》教学大纲《猪生产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猪生产学;英文名称:swine science课程编码:201013 学分:3分总学时:5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适应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本科各专业先修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生物化学执笔人:黄廷华审订人:杨军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猪生产学》属于学科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国内外猪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猪品种资源及其利用、猪营养及饲料配合、猪各阶段饲养管理及各类群产品及其流通等。
要求学生在学习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饲养学。
家畜繁殖学、家畜育种学等课程基础上,系统学习有关猪生产的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猪生产过程的问题。
引导学生树立经济意识、生态意识和市场观念,在掌握常规生产技术知识的同时,树立现代有机猪养殖业的基本概念。
同时将安全肉质性能评价。
无公害猪等内容充实进去,以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理论教学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
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应当结合各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克服死记硬背个别名词概念和条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通过实物、挂图、幻灯、录象、课堂演示及课外实验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随时修改教材中已过时的内容,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 学时)本章重点 : 世界养猪生产的基本状况,其中包括猪肉在肉食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生猪存栏头数,猪肉产量,地区分布特点以及生产特点,世界猪生产贸易情况,我国猪生产的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悠久的养猪历史一、提供肉食;二、提供肥料;三、提供工业原料;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五、出口换取外汇。
猪生产学概述

猪生产学概述引言猪生产学是畜牧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它研究猪的生物学特性、繁殖、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旨在培养人们对猪的生产和养殖有深入了解的专业人才。
猪作为人类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具有快速生长、高繁殖力、适应性强等特点,因此,猪生产学的研究对于提高猪的生产效益、优化猪肉品质、保障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猪的生物学特性猪是一种哺乳动物,属于犬形目猪科。
猪的体形较大,体长与体高相比较为平衡。
成年猪的体重会根据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在100-300公斤之间。
猪具有厚实的皮肤和毛发,能够适应各种气候条件,但较耐热,不适应极端寒冷的环境。
猪具有快速生长的特点,从出生到屠宰的时间一般在5-8个月之间,取决于品种和饲养管理水平。
猪的繁殖力也很强,母猪一胎可产6-12头仔猪,每年可产仔2-3胎。
猪的产肉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肉质和肉脂率,是优质的肉类资源。
猪的繁殖管理选种与种猪管理在猪的繁殖管理中,选种与种猪管理起着关键作用。
选种是指根据育种目标和要求,从品种中选择适合的猪作为种猪。
在选种过程中,需要考虑猪的遗传背景、繁殖性能、生长性能等因素。
种猪的管理包括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繁殖措施等方面,旨在保障种猪的健康和繁殖能力。
繁殖技术与技术管理猪的繁殖技术是指通过控制繁殖环境、调控繁殖期、优化饲养管理等手段,提高猪的繁殖效果。
常用的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人工孕育、发情监测等。
技术管理方面,需要掌握繁殖期的饮食和营养管理、疾病防控措施等,确保母猪能够正常发情、受胎和分娩。
猪的饲养管理猪的饲养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饲养措施,提供适宜的饲料和环境,保障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在猪的饲养管理中,需要掌握合理的饲喂方法和饲养技术,合理控制饲料的种类和配比,保证猪的饲料消化吸收和能量供应。
此外,还需要做好猪场的环境卫生管理,避免猪受到环境污染和疾病的影响。
猪的疾病防控猪的疾病防控是猪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猪常见的疾病包括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猪生产学》课件

饲料配方与营养需求
1
主要饲料
猪的饲料主要包括玉米、豆粕、鱼粉、骨粉等,配比合理则能满足猪的营养需求。
2
营养需求
猪的营养需求与生长阶段、环境因素、品种等有关,饲料的合理配比能促进生长 发育,提高繁殖效益。
猪的生长关键期管理
1 初生期
猪的初生期是指出生后1-3周,这个时期应特别注意保暖、及时喂奶和空间卫生。
协同作用,才能使母猪受胎并顺利分娩。
3
性腺
性腺是猪的生殖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 睾丸、输精管、附睾、前列腺等。
繁殖助孕
为提高猪的繁殖率,可通过精液冷冻、 人工授精等助孕手段。
猪的泌尿系统
肾脏
猪的肾脏主要起排泄代谢废物和 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是猪的 健康状况的指标之一。
膀胱
猪的膀胱是泌尿系统的一部分, 主要储存体内积攒的尿液,并在 排尿时发挥作用。
猪的循环系统
心脏
猪的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具备泵血和调节血压的功能。
血管
猪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将氧、营养和代谢废物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血液
猪的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组成,具备输送氧气和提供免疫保护的作用。
猪的生殖系统
1
排卵周期
2
猪的排卵周期大约为21天,经过精密的
输尿管
猪的输尿管是连接肾脏和膀胱的 管道,有利于将代谢产物输送到 膀胱,而不影响健康。
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
舍内温度
保持舍内恒温、舒适、适宜, 是维护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的 重要手段。
通风设施
通风设施是猪舍设计的重要组 成部分,能够有效控制空气质 量,促进猪的呼吸和生长。
设备设施
科学的设备设施是保持饲养环 境整洁、有序,防止疾病和事 故的重要保障。
《猪生产学》-PPT课件

2.青年公猪的调教
可塑性很大,良好的习惯是:求偶—爬跨—交配。 要求:求偶时间短,爬跨部位正确,交配时间长,
射精完全;调教不好,易导致胆小、暴躁,利用年 限下降。 环境:在公猪原栏进行,地面不要太滑;公母猪的 必要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母猪:处于发情旺期,易被爬跨,公母体格相当, 最好是刚与其它公猪配过的母猪效果较好; 配种员:协助,不得打骂;遇有难调教公猪,应耐 心,采取观摩方式,反复多次,直到成功; 成功后应连续几天配种,形成条件反射。 2019.8 14 养猪学
社,2019 相关网站:中国种猪信息网 chinaswine 广东养猪信息网 温氏食品集团 中国养猪技术网 sinoswine 2019.8 养猪学
7
(六)考核 期中:完成一编综述; 内容:根据自已的爱好,选择养猪生产中
感兴趣的一个部分进行资料检索和综述; 格式:按一般杂志综述类文章格式要求, 有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 提交:在学期结束前上交,作为期中成绩。 学期总成绩:以期末考试的70%+期中综 述和平时成绩综合的30%计算。
生产实践中如何决定配种时机?
母猪发情期长短因品种、个体而异,短则一天, 长则 6-7 天,平均 3-4 天,青年母猪比经产母猪短。 一看阴户,充血红肿—紫色暗淡---皱缩; 二看粘液,浓浊,粘有垫草时配种; 三看表情,即出现“呆立反应”时配种受胎率 最高; 四看年龄,“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 间”。
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蛋白质;注意氨基酸
2.后备种猪的管理:
1) 加强运动,提高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兴奋
性,促进骨骼和肌肉生长,防止肢蹄疾病和过肥 等,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猪的品种
猪的品种
一、国外引入品种
我国地方品种
国外引进品种
我国培育品种
1、长白猪(L)
产 于 丹 麦 、 原 名 兰 德 瑞 斯 猪生产学猪[1]
特点:
毛白 体长 耳大 前倾
面直
2、大约克夏猪(Y)
产于英国、又称大白猪 特点
毛耳 竖 面 白小 立 凹
猪生产学[1]
3、杜洛克猪(D)
产于美国
猪生产学[1]
(三)兼用型
介于二者之间 体长>胸围5cm左右
猪生产学[1]
二、生产类群划分
(一)哺乳仔猪: 超早期断奶:1周—3周 早期断奶:3—5周 传统断奶:6周以后
(二)保育猪: 断奶—70日齡左右(25—30kg) 哺乳期+保育期=70日齡
猪生产学[1]
(三)育成猪:70日齡—4月龄留种的猪
(一)杂交与杂种优势概念
1、杂交 不同品种或品系间的交配
2、杂种优势
杂种一代(F1)与纯合亲代均值间的差数。杂种优势一
般用杂种优势率来
表示:H%=F1代均值-双
亲该性状均值/双亲均值
如A品种日增重800g,B品种700g,F1代日增重825g 则日增重杂种优势率为10%
猪生产学[1]
(二)杂交的方法
猪生产学[1]
4、对温湿度敏感
在生产中做好冬季的保暖工作和夏季的降温工作
猪生产学[1]
5、群体位次明显,爱清洁
①猪群的规模要适宜,每圈15—20头,大小要均匀。 ②不要频繁调群合圈 ③要固定乳头 ④加强训练,形成三点定位。
猪生产学[1]
第二节、猪的外形与毛色评定
一、外形评定
(一)熟悉猪体表各部位名称 (二)外形要求
1、二元杂交
是指两品种杂交所生产的一代杂种猪全部作为肉 猪饲养的一种方式。
长白(或大白)♂×大白(或长白)♀ ↓
F1: 长大(或大长)
猪生产学[1]
2、三元杂交
是指两品种杂交所生产的一代杂种母猪,选 留其中优秀个体,再与第三品种公猪杂交 所生产的二代杂种猪全部作为肉猪饲养的 一种方式。
长白(或大白)♂×大白(或 长白)♀
↓
F1:长大(或大长)♀ ×杜洛 克♂
↓
F2:杜长大(或杜大长)
猪生产学[1]
3、回交
长白(或大白)♂×大白(或长白)♀ ↓
F1:长大(或大长)♀ ×长白(或大白)♂ ↓
F2:商品猪
猪生产学[1]
4、配套系
配套系是指两个以上专门化品系杂交所生产 的杂种猪。养猪生产中常用的配套系类型是2系、 3系、4系和5系配套,目前生产中主要应用的 配套系有迪卡猪、PIC猪、斯格猪等。
猪生产学
南阳农校 王国强 13838721210
猪生产学[1]
第一章、猪的外貌与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
1、繁殖率高
性成熟及初配年龄早 多胎(2—2.5胎) 多仔(10—12头,高达42头)
猪生产学[1]
2、食性广,饲料转化率高
根据它的特点,在生产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广开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②确定不同阶段猪只饲料中粗纤维含量
猪生产学[1]
5、淮南猪和确山黑猪
猪生产学[1]
三、我国主要培育品种(兼用型或 瘦肉型)
1、泛农花猪
产于周口西华县黄泛区农场,1953到1983年经历了30年培育出了此品种。 特点:毛色为黑白花,黑多白少。
猪生产学[1]
2、三江白猪
产于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区。1973—1983年 经历了10年的培育,是我国培育出来的第 一个瘦肉型猪。 外貌与长白猪近似。 生长速度为666g/日, 料肉比为3.5:1以下 瘦肉率为58.6%以上
配套系猪种有四大优势:一是瘦肉率更高。 配套系瘦肉率在65%~70%之间;二是繁殖能 力更强。配套系一胎产仔12头以上,两年5胎; 三是生长周期更短。配套系长到90千克~100千 克需160天左右;四是成本更低。配套系每长1 公斤肉消耗约2.8千克饲料。
猪生产学[1]
(三)杂交亲本的选择
主要介绍三元杂交亲本选择要求。
特
毛红
点
深浅不一
猪生产学[1]
4、皮特兰猪(P)
产于比利时
猪生产学[1]
5、汉普夏猪(H)
产于美国
猪生产学[1]
总之,国外品种的优点表现为“两高 一快”。即饲料利用率高(2.2左右:1), 瘦肉率高(达到65%左右),生长速度快 (每日1000克左右)。缺点是要求的饲养 管理、营养及环境条件高,肉质较差。
(四)后备猪:5月龄—配种前留种的猪
(五)签定公母猪:参加配种后到产仔断奶 阶段的公母猪(1—1.5)通过对后代鉴定,确 认是否可进入基础群。
(六)种猪:经过鉴定合格的1.5岁以上的公 母猪。 (七)生长育肥猪(肉猪、商品猪) 不做种用,专门用来生产猪肉的猪只。
猪生产学[1]
第二章、猪的品种与杂交利用
1、整体结构 2、分体鉴定
二、毛色
白色对有色呈完全显性
猪生产学[1]
第三节、猪的经济类型和生产类群 划分
一、猪的经济类型
(一)瘦肉型(肉用型、 腌肉型)
1、外形:头小,体躯长浅,中躯长,体长>胸围15cm以上,四肢高, 腿臀丰满,肌肉发达。 2、肉脂比:瘦肉率≧55%,最高65%或更多,背腺厚3.5cm以下 3、生产性能:生长快,5月齡左右达90kg以上,饲料转化率高,2.5:1 左右。 4、代表猪种:L、Y、D、三江白、苏太及标准二元、三元猪
皮薄骨细 是加工火腿
的优质原料
肉质好
猪生产学[1]
3、香猪
产于贵州和广西,是微型猪的一种
特点
早熟易肥 皮薄骨细 肉质香嫩
小猪宰杀食用无奶腥味
是烤乳猪的原料 是人类医学的实验动物
猪生产学[1]
4、南阳黑猪
产于南阳内乡,淅川和邓州,原名师岗猪,又名宛西八眉猪,83年定 为南阳黑猪
特点
毛额 黑部
有 八 字 形 皱 褶
猪生产学[1]
(二)脂肪型
1、外形:头重颈粗,体躯短,宽、深、圆、矮、肥。呈圆 桶形,体长与胸围差不多或胸围>体长2—3cm。
2、肉脂比:瘦肉率45%以下,膘厚5—7cm 3、生产性能:生长慢8—10月齡出栏,料肉比5—6:1.利 用能量转化为脂肪能力强。 4、代表:大部分地方品种属此类型。陆川、内江、宁 乡、太湖等。
1、终端父本(第二父本)的选择:主要使用杜洛克、 皮特兰、汉普夏三个品种。 2、第一父本的选择:瘦肉型猪即可,如长白、大约克夏 等品种。 3、母本的选择:根据品种资源、市场对肉质的需求 等情况来决定。既可用地方品种,也可用国外品种或 我国培育品种。 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主要采取的杂交模式是杜长大或 杜大长两种。
30公斤以下幼猪,<4% 30公斤以上生长育肥猪<6—8%,成年公母猪<10—12%
③选择适合猪只口味的饲料,提高采食量 ④猪舍建造坚固
猪生产学[1]
3、听觉、嗅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生产中的应用:
①寄养及并窝 ②防止母猪压踩子猪(因视觉差) ③安静的环境 ④用假台畜采精 ⑤通过各种条件训练,形成条件反射
猪生产学[1]
二、我国主要优良地方品种(脂肪型)
优点:繁殖力强,耐粗饲,抗逆性强,肉 质好,性情温顺,母性好。 缺点:生长慢,瘦肉率低。
猪生产学[1]
1、太湖猪
产于太湖流域,由七种类型组成。
特点
产仔多(15—16头) 泌乳力强
母性好
猪生产学[1]
2、金华猪(二头乌猪)
产于浙江金华市
早熟易肥
特点
猪生产学[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猪生产学[1]
猪生产学[1]
3、湖北白猪
产于武汉市,1986年培育成功的第二个瘦 肉型猪。
猪生产学[1]
4、苏太猪
产于苏州市,1999年培育成功。
特点
毛黑 产仔多(经产14.5头) 食谱广,耐粗饲 生产性能好:日增重623g,料肉比3.18,瘦肉率56%
猪生产学[1]
第二节、猪的选种
猪生产学[1]
第三节:杂种优势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