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学说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剩余价值理论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和资本积累的机制,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和矛盾。
本文将从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剩余价值的实现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进行探讨。
**剩余价值的概念**在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中,“剩余价值”一词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而获取的利润,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与其获得报酬之间的差额。
剩余价值不同于商品价值,它是劳动力价值与劳动力所生产的商品价值之间的差额,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概念之一。
**剩余价值的产生**剩余价值的产生源于劳动过程中的剩余劳动时间。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而资本家则将劳动力用于生产商品。
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中创造的价值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等于劳动者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即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则超过了劳动者所得报酬的部分,即剩余价值。
这部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转化为利润,用于资本的扩张和积累。
**剩余价值的实现**剩余价值的实现是指剩余价值被转化为利润的过程。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的实现通过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来完成。
资本家通过出售劳动者生产的商品,获得超出生产成本的价格,从而实现剩余价值。
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资本家通过控制生产成本和市场销售策略来最大化剩余价值的实现。
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剩余价值概念、产生和实现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机制和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利益关系。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理论背景
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劳动价值论的探讨为马克思的剩余 价值理论提供了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使得剩余价值的产生和积累 成为可能。
工人阶级的贫困
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马克思试图揭示这一现象的根源。
理论发展历程
萌芽阶段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详 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这一理 论经历了长期的酝酿和探索。
,即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转化
02
资本家通过购买和销售等环节,将剩余价值从商品转化为货币
。
剩余价值的实现
03
资本家通过市场销售,将剩余价值实现为货币收入。
剩余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
市场供求关系
市场供求关系对剩余价值的 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市 场供过于求,会导致商品销 售困难,剩余价值难以实现
。
产品质量
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推动了资本家不断追求效率,通过改进技术和 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03
剩余价值的分配
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
01
工资
工人通过出卖劳动力获得工资, 工资是资本家为了获取剩余价值 而支付给工人的报酬。
02
03
利润
地租
资本家通过投资获得利润,利润 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再投 资和扩大生产规模。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不仅创造了自身 价值,还为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使资本 得以增殖。
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制度基础,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 并控制生产过程。
相对人口过剩
相对人口过剩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必要条件,它保证了资本家可以雇 佣到足够的劳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之一的剩余价值理论观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观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观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研究和批判得出的。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劳动者出售劳动力给资本家,并通过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但是由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工具,使得劳动者只能得到劳动力的价值,剩余价值则由资本家占有。
这种剥削现象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观点1.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会不断压低劳动者的工资,使得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维持在最低限度,而资本家则通过占有剩余价值获得丰厚的利润。
这种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关系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剥削现象的存在。
2. 剩余价值的实现方式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剩余价值的实现主要通过市场经济的交换过程来实现。
资本家通过将商品卖给消费者,以此转化为货币形式的剩余价值,进一步积累资本。
这种经济交换过程中,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劳动力和剩余价值的交换,而资本家则通过这种交换获得了剩余价值。
3. 剩余价值率的波动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劳动价值之比。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率的波动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技术进步和劳动组织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剩余价值率可能会下降;反之,如果劳动生产率下降,剩余价值率可能会上升。
三、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1. 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本质,即剥削和阶级矛盾。
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有助于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径和方向。
2. 为工人阶级的觉醒提供理论指导剩余价值理论为工人阶级的觉醒和解放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过了解劳动者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工人阶级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利益诉求,通过团结和斗争争取自身权益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教材之一,其中包含了众多重要的理论。
本文将聚焦于该教材中的剩余价值理论,探讨其内涵、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之一。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所创造的劳动价值与其所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额,这部分价值归资本家所有。
剩余价值的存在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密切相关,是资本主义经济利润追求的基础。
剩余价值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现象。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者必须出售自己的劳动力以换取工资,而劳动力的价值远远低于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
这种差距导致了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获取了巨额利润。
这种剥削关系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可避免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根源之一。
剩余价值理论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矛盾。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矛盾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协调。
剩余价值理论表明,资本主义经济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然而,生产力的增长并未解决剩余价值分配不公的问题,反而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分化。
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
剩余价值理论还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作为受剥削最深的阶级,应当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剥削的本质及其对劳动者的剥夺,为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工具和动力。
在实践中,剩余价值理论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下,剩余价值的归属从资本家转变为全体劳动者,实现了价值创造的公有化。
这样一来,社会主义社会能够更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富裕。
总之,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现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并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论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学说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摘要: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加深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分析它是否与当代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资本、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了价值,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因为它不仅揭示了剥削的秘密,而且对指导如何消灭剥削在当代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关键词:剩余价值的来源;剩余价值的分配;剩余价值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围绕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核心问题即剩余价值理论,系统地研究了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50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详细地分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各派的理论观点,肯定了他们在科学理论上的贡献,批判了他们的谬误,公正地评价了他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透彻地阐明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庸俗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
《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关政治经济学史的经典著作。
马克思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所运用的方法论,以及评价各个学派、各个代表人物的原则和依据,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概述19世纪的资本主义正处于早期的成长阶段,社会经济还不是很发达,企业经营规模也不是很大。
当时的生产主要依靠工人体力来完成,资本家想获得高额的利润只有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这样工人的反抗情绪很激烈,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其基本观点有以下几点:资本家通过支付工资购买工人的劳动,通过工人长时间的劳动来获取再生产资本;资本家的资本分为两部分:“可变资本”和“不可变资本”,“可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工人劳动力的那一部分,“不可变资本”是指购买机器设备、原料等的资本;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这是分别用来创造工人劳动价值和新价值的;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叫“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刻分析。
马克思认为,商品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获得的工资,而这个差额就是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企业雇佣工人从事商品生产活动,工人创造出的价值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等价交换的价值,即用来购买工人劳动力的工资,另一部分是工人超过工资的价值创造,即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企业从生产中获取利润的源泉,也是资本积累的基础。
马克思强调,资本家通过掌握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实现了对工人的剥削,使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家的收益。
同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会加强对工人的管理和压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这种竞争与压榨的过程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在马克思看来,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核心问题,只有通过彻底的社会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消除剩余价值,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公正。
总之,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工人被剥削的本质和剩余价值作为资本积累基础的重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它通过对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批判,揭示了剥削和阶级斗争的本质。
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和矛盾。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概念及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商品的价值形成和实现过程。
马克思强调,商品的价值与其所含劳动时间成正比,而剩余价值则是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与其所得报酬之间的差额。
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来源于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而资本家通过占有和控制生产资料,将一部分社会生产资料剥夺劳动者,使劳动者无法实现劳动价值的全额回报,从而实现对剩余价值的占有。
这一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意义重大。
首先,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即资本家通过剥夺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实现自身利益的追求。
其次,剩余价值理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的矛盾与冲突,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然导致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的结果。
最后,剩余价值理论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
二、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弊端。
首先,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生产关系。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掌握生产资料,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
劳动者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占有则是资本家剥夺劳动者剩余劳动的结果。
这种生产关系导致了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其次,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贫富分化。
通过占有和控制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积累财富,形成富人与穷人的巨大差距。
剥夺劳动者剩余价值的过程,使劳动者的贫穷和剥削不可避免。
这种贫富分化不仅导致社会不公平,还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先进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分析和理解社会历史的方法,并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剩余价值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它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剥削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的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和福利,剩余的价值部分被剥削者即资本家所占据。
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劳动力价值是指劳动者通过价值创造的能力所决定的,而剩余价值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减去其自身工资所得后的剩余部分。
在剩余价值理论中,劳动者通过无偿提供劳动创造了剩余价值,而资本家则通过占有和支配这部分剩余价值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的本质和目的,即资本家剥夺劳动者剩余价值的过程。
剩余价值的存在使得资本家获得了财富和权力的积累,加剧了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而劳动者则在这种剥削和压迫下,面临着贫困、剥夺和不平等。
随着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规律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现方式。
他指出,剩余价值的产生取决于剩余劳动量的增加和生产资料的技术条件。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通过提高劳动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资本家能够更有效地剥削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然而,马克思主义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批判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理论无法完全解释经济现象并预测未来趋势,因为现实中存在着复杂的市场和政治因素。
此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和工会组织,使劳动者获得较高的工资和福利,减少了他们所遭受的剥削程度。
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仍然是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社会阶级矛盾的重要工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正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深入批判的重要理论基础。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其自身生存和再生产所需的价值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形式,而劳动者只能以出卖劳动力的方式,被迫参与到资本家的生产过程中。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可以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取多于其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
剩余价值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还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首先,剩余价值的产生使得资本家能够不断扩大资本积累,从而导致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劳动者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贫困和剥削。
其次,剩余价值的产生也带来了商品经济的扭曲。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成为创造剩余价值的手段,而资本家通过无止境的增长追求最大化利润。
这种利润至上的追求导致了商品生产的过剩和资源浪费,而不是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此外,剩余价值的产生也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充满了不平等和不公正。
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权力,而劳动者则不得不忍受压迫和剥削。
这种不平等的现象不仅在经济领域表现出来,也在社会和政治领域对劳动者造成了不公正和不平等的待遇。
基于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刻分析,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实现剩余价值归劳动者共有的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旨在通过消除私人所有制,建立公有制经济的方式来解决剩余价值问题。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归劳动者共有,劳动者能够共同决定生产过程和分配方式,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公正。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提供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批判。
通过剖析剩余价值的产生和现象,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贫富差距、商品经济扭曲和不平等现象。
剩余价值学说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概念:在商品交换中,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称为“劳动价值”,而超过工人所得报酬部分的剩余部分则称为“剩余价值”。
2.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通过计算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比较时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量与投入资本(即生产资料)之间的比例来确定企业获得利润。
3. 生产力发展对剥削程度和阶级斗争的影响: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工
人阶级将逐渐意识到自己被压迫和被剥夺,并开始进行反抗。
4. 资本积累、危机及其解决方法:由于资本家追求最大化利润导致资源枯竭、市
场饱和等问题,从而引起经济危机。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彻底
解决这些问题。
总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了社会制度下各种矛盾运动规律以及如何实现
历史进步。
浅谈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
浅谈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摘要: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目的,反映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了运用、验证和发展。
《资本论》在对资本主义产方式进行解剖时运用了矛盾的辩证法、具体与抽象、历史与逻辑的辩证法。
它通过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自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以其物质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有机体;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历史考察,阐明了它的发生、发展到走向灭亡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从而检验和证明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对于我国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剩余价值的来源;剩余价值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集中阐述的剩余价值学说,既对于我们注重研究探索现代化建设规律、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对于我们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剩余价值规律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也是有条件的。
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起决定性作用有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私有制达到它的历史发展顶点,资本及其对立物——劳动都被私有化;二是雇佣劳动成为劳动力存在的主要方式;三是商品经济发展到它的历史顶点,一切都成为商品,一切都被市场化。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能一下子消灭剩余价值,消灭剥削。
不仅如此,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剩余价值、消灭剥削。
历史已经证明,过早地提出这样的口号和任务,就会导致极“左”思潮的泛滥。
那么,剩余价值和剥削在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存在,同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有哪些根本的不同呢?它的存在条件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呢?首先,所有制条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我们建立起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始终保持国有企业的全民所有属性,这不仅消除了资本、劳动、商品全盘私有化的可能,而且也使非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联系,有利于最终形成公有制经济同非公有制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社会经济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过程中的剩余价值生成和分配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剖析其核心观点和影响,通过透彻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社会变革的可能路径。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超过其工资的部分。
剩余价值率则是剩余价值与工人劳动力价值的比率。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根源。
二、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接受工资作为劳动的价值回报。
然而,工人的劳动力价值远远大于其所得工资,剩余的价值就是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
这个过程体现了马克思所说的剥削。
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差异。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而资本家却获得了劳动力产生的全部价值。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贫富差距的不平等。
三、剩余价值分配的方式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决定了不同社会经济阶级的命运和社会的稳定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分配主要通过工资形式和利润形式。
工人得到的工资只能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而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剩余价值大部分流向资本家,使其积累更多的财富。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和影响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经济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和不公平,为工人阶级的觉醒和解放提供了思想基础。
其次,剩余价值理论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的爆发提供了解释,认为这些问题源于剥削和利润追逐。
此外,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命运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资本主义无法永远存在,最终将被社会主义取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解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本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思想,其中之一便是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之一,它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进行详细的解析和探讨。
一、剩余价值的定义和产生过程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值已经得到补偿的前提下,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的超过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不仅仅是生产者,更是雇佣者的雇佣劳动力,他们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环节:资本主义社会首先会通过生产工具的购买等方式,投入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而后,工人将在雇佣劳动中利用这些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其中不变资本转化为商品中的价值,而可变资本则转化为工人所提供的劳动力价值。
在生产的过程中,工人所创造出的商品价值等于不变资本加上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
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过程的必然产物。
二、剩余价值和剥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存在的剥削问题。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于剩余价值产生和占有的原则,资本家通过占有和控制生产资料,以雇佣工人的方式使得工人的劳动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工人的劳动力价值与其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之间形成了一个差额,而这个差额就代表了资本家对于工人的剥削程度。
这种剥削关系迫使工人永远处于劳动和生活的边缘,而资本家则获得了巨额的利润。
因此,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存在的剥削和阶级矛盾问题。
三、剩余价值的流转和利润的形成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作为一种经济形式,具有自己的流转和变现方式。
剩余价值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被转化为利润,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运行的重要环节。
剩余价值通过商品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转化为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秘密,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点,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重要经济学理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即资本家剥削工人所赚取的超过工人劳动价值的部分。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利润的本质表现,也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核心。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利用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来获取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三、剩余价值的分配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了资本的积累和再投资,从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获取更多的利润。
剩余价值通过资本的循环和积累,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实现了分配。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点,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秘密,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剩余价值理论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核心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资本家剥削工人所赚取的超过工人劳动价值的部分是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实现的重要目标。
在当代社会,剩余价值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剩余价值理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本质和规律仍然没有改变。
无产阶级仍然在为解放自己和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而剩余价值理论则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结合了生态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的知识,旨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浅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
浅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摘要: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钥匙。
本文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亚当。
斯密,大卫,李嘉图对剩余价值及其特殊形式利润、利息、地租的探讨开始,研究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继承和发展,论述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发现过程,并研究剩余价值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
关键词:剩余价值;劳动力;资本一、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对剩余价值的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和继承前人的政治经济思想基础上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继承配第、斯密、李嘉图等人的思想。
(一)威廉·配第的主要观点1配第的劳动价值论及马克思对此的评价配第认为商品的自然价格,或者说它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商品的自然价格是和采掘银子的劳动生产率和所费劳动成正比的,并且由它作为等价形态表示出来;商品是由使用价值和价值之分的。
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也就没有价值。
马克思与配第的最大区别在于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
马克思对此认为;“他把交换价值看成货币,正如交换价值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的那样,而把货币本身看成存在着的商品,看成金银。
他受着货币主义的观念束缚,把特种的实在劳动即采掘金银的劳动,叫做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
他实际上是说,资产阶级的劳动应该生产的不是直接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是那种在交换过程中能够通过自身转移而表现为金银,即表现为货币、交换价值、物化一般劳动的使用价值。
”2配第对地租、地价和利息的阐述地租是工人剩余劳动所创造的。
配第从他的工资概念出发,使他看到工资是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产品价值的一部分。
他认为工资加上种子就是农产品的生产费用,剩余的部分就是地租。
“配第把地租归结为剩余劳动,因而归结为剩余价值之后说道,土地不过是资本化的地租,即一定年数的地租,或者说,一定年数的地租总额。
”配第把一定年数归结为祖、父、孙三代可以同时生存的年数。
“我们估计英格兰这三代人可以同时生存的期间为二十一年,因此土地的价值也大约等于二十一年的年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其核心观点之一。
剩余价值理论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其所得报酬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并通过剥削来实现资本积累的观点。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刻揭示,其核心概念主要包括劳动价值、商品价值、剩余价值和剥削。
劳动价值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通常以劳动时间为度量单位。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价值。
商品价值是指商品所具有的价值,它由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投入与商品中所蕴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应。
剩余价值是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价值与其所得报酬之间的差额。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被资本家占有,这部分被占有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剥削是指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的方式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资本家以资本所有者的身份,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劳动者。
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出的价值超过他们所得到的报酬,这种行为就是剥削。
剥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实现机制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剩余价值的实现主要通过两种途径: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实现。
资本家通过引进机械化设备、采用分工生产以及组织劳动的方式,使劳动者在相同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进而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实现。
资本家通过加班加点、提高劳动强度和压缩劳动时间等方式,使劳动者工作时间延长,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理论的批判与展望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制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资本积累的原因和机制。
同时,剩余价值理论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形成和剩余价值产生的基本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源泉与流转方式,对于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分析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一、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是在商品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劳动者在工资和生活资料等付出之外所创造的具有价值的部分。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而劳动力的使用与其价值相比价值实现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形成了剩余价值。
二、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以工资的形式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而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工资的支付,这就形成了剩余价值。
在流通过程中,剩余价值在商品交换中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资本家的统治地位。
三、剩余价值的实现方式剩余价值的实现主要通过商品交换和资本运动来完成。
在商品交换中,通过市场实现剩余价值的转化,即通过销售商品使剩余价值转化为现金,并成为资本家的利润。
在资本运动中,剩余价值通过资本的再投资和扩大规模,进一步实现价值的增殖与积累。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本质和产生机制,深刻揭示了剥削的实质和阶级矛盾的对立,为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特点,还为解决阶级矛盾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
总之,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实现方式的阐述,为我们认识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深入研究和应用剩余价值理论,对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我们将回顾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阐述马克思如何在他的经济学理论中构建和发展了这一学说。
接着,我们将分析剩余价值学说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实际运用,揭示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运行规律的深刻揭示。
在概述部分,我们还将简要介绍剩余价值学说在历史上的发展和影响,包括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它如何被后来的学者和政治家用于理解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践。
我们还将概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目的,阐述我们将如何通过对剩余价值学说的深入研究,来揭示其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和潜在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为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也为探索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二、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作为其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这一学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内容: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此基础上,他区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指出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的价值。
这一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深入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通过劳动不仅再生产了自己的劳动力价值,还生产出了一个超出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部分,即剩余价值。
这个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利润的源泉。
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形式: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马克思探讨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以利润、地租和利息等形式瓜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基于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的学说体系,它以无产阶级革命为目标,旨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剩余价值理论是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分配和再生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本文将从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以及剩余价值理论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概念解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超过工人工资和生活必需品价值的部分,它代表了资本家的利润和财富的源泉。
剩余价值的概念核心是劳动时间的价值创造,而资本家通过占有和控制生产资料,使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创造出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转化为利润。
马克思将剩余价值分为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两个不同的形式。
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剩余价值的形成是通过剥削劳动者的劳动而产生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将其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而资本家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能够支配劳动过程。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了劳动价值,这部分劳动价值等同于工人的工资和工作所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
然而,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创造的劳动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工资和生活必需品的价值,这部分超过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分析和批判的关键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剥削和不公平。
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占有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和阶级划分,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获取利润和财富,而劳动者则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计。
这种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机制使得财富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加剧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不平等。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和财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剥削工人阶级,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的积累。
然而,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占有也埋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的种子。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1. 引言1.1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概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的深刻揭示。
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的价值与其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额,也就是劳动者实际创造的价值中被剥削的部分。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存在的剥削现象,即劳动者以自己的劳动创造了价值,但只能获得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工资,剩下的部分则归资本家占有。
马克思认为,剥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动力。
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剩余价值,进而扩大自己的资本积累,形成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不断增长的“资本主义的财富之山”。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劳动者进行生产劳动时,通过不断增加劳动力价值而创造出的超过工资的价值。
剩余价值的实现方式主要通过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来实现,资本家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来维持和扩大其资本。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的潜在矛盾与危机,并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剩余价值理论也引发了许多学术争议,有些人认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不符合现实经济的规律,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一理论对于理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剥削与剩余价值的关系剥削与剩余价值的关系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马克思看来,剥削是指资本家通过雇佣劳动力来获取更多利润的行为。
而剥削的根本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让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
工人的劳动力只能创造出等同于自身生活所需的价值,而资本家通过支付工资,获得了工人所生产出的商品的全部价值。
这就导致了剥削的存在。
剥削的实质就是资本家占有并侵吞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即工人所创造的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额。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劳动的直接产品,是劳动者获得的报酬之外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摘要: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加深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分析它是否与当代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资本、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了价值,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因为它不仅揭示了剥削的秘密,而且对指导如何消灭剥削在当代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关键词:剩余价值的来源;剩余价值的分配;剩余价值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围绕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核心问题即剩余价值理论,系统地研究了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50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详细地分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各派的理论观点,肯定了他们在科学理论上的贡献,批判了他们的谬误,公正地评价了他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透彻地阐明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庸俗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
《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关政治经济学史的经典著作。
马克思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所运用的方法论,以及评价各个学派、各个代表人物的原则和依据,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概述19世纪的资本主义正处于早期的成长阶段,社会经济还不是很发达,企业经营规模也不是很大。
当时的生产主要依靠工人体力来完成,资本家想获得高额的利润只有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这样工人的反抗情绪很激烈,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其基本观点有以下几点:资本家通过支付工资购买工人的劳动,通过工人长时间的劳动来获取再生产资本;资本家的资本分为两部分:“可变资本”和“不可变资本”,“可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工人劳动力的那一部分,“不可变资本”是指购买机器设备、原料等的资本;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这是分别用来创造工人劳动价值和新价值的;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叫“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资本家通过加强对工人的剥削来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分别是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是“绝对的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以及许多非产业部门的收入也是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来的。
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阶级社会,其中资本家阶级的统治建立在对大量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和控制基础之上。
工人阶级的生产资料被完全剥夺,不得不依靠为资本家阶级劳动而生活。
但由于工人的剩余劳动采取了剩余价值的形式,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几乎完全被商品交换关系的表面现象所掩盖。
表面看起来,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交易是公平的。
但这一阶段完成后,我们所看到的就不是自由和公平,而是进入了“生产的秘密角落”,这里隐藏着人们现在已经熟悉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的资本家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
直到剩余价值理论创立,对此类问题做出科学的回答,马克思研究出该理论是一项伟大的历史功绩,使我们对剥削及剩余价值问题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并了解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二、马克思剩余价值的来源,了解和掌握剩余价值的来源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一)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基本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有两个条件。
第一,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才能把他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第二,劳动者必须丧失生产资料,如他有生产资料,他就会生产,出卖自己的劳动产品,而不是出卖劳动力。
劳动力作为商品,也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能力,资本家购买的,正是劳动者的这种劳动能力。
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在它的消费过程,也就是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中,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创造出较劳动力价值本身更大的价值来。
这超过的那一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一个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还必须同时是一个使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家所雇佣的工人的工作日,即工人所从事劳动的时间,一部分劳动时间是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这部分叫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时间支出的劳动叫必要劳动,工作日中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的那部分时间,不是为劳动者自己,而是为资本家劳动的,这一部分时间叫做剩余劳动时间。
在这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剩余劳动。
剩余价值就是剩余劳动的凝结,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三)资本的本质资本就是一种能带来剩余的价值。
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和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结果。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由于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新价值,能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所以称之为可变资本。
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只是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它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不会变动它的价值量,所以称之为不变资本,它是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
(四)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家为了生产剩余价值,他们追逐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一是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二是靠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所产生的剩余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主要依靠延长工作日或加大劳动强度等手段来实现。
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叫相对剩余价值,主要依靠革新技术装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等手段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质就是获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时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对剩余价值的追逐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无限性。
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经济规律,它既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部性质,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都受这个规律所支配,又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正是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又会加深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由此决定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走向灭亡。
三、剩余价值的分配剩余价值生产出来后,还要在资本家间进行分配。
剩余价值的分配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一回事,利润掩盖着剩余价值。
因为剩余价值只同可变资本有关,利润则表现为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
这也就使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了。
随之而来的是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转化为生产价格,其结果,利润的真正性质和起源就完全被掩盖起来,价值决定的基础也被掩盖起来。
马克思在揭示了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利润的分割问题。
由于商品资本独立化为商业资本,所以作为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的利润便分割为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这种形式的分割是受平均利润率支配的。
作为职能资本家,由于借用货币资本而以报酬形式支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则表现为利息。
马克思在阐明了利润的分割之后,还考察了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和地租问题。
他指出,资本主义地租不过是租佃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体现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
马克思揭露批判了“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这样所谓的“三位一体”公式,指出这是现实社会经济关系的异化,是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转化表现形式。
从而马克思完成了他的剩余价值理论。
四、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在现代,正确深化理解和运用剩余价值依然有着深刻的意义,可以正确地指导我们现代化建设。
消灭私有制并非是单纯地建立公有制,也并非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解读为实现传统的全民所有制,而是要实行社会所有制。
马克思认为实行国家所有制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实行社会所有制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社会主义阶段只能建立公有制,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有可能和必须实现社会所有制。
因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才能实现完全社会生产,这种社会生产要求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作为国家所有制主体的国家也就消亡了,国家所有制也不存在了。
在存在国家的条件下,所实行的只能是公有制,而不可能是社会所有制。
(一)剩余价值的实践意义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及实行社会所有制的能力,只能在市场经济中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
非公有制中必定存在剩余价值。
科学地运用剩余价值理论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并不一定要说这就是剥削,并不是这样就背离了社会主义消灭剥削的本质。
因为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被我们集中起来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国计民生的大的工程项目的开发和发展都是离不开这些集中起来的资金。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是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说明了剩余价值论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基础。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前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途径。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指出利润全部被生产资料的占有者独占了,工人仅获得作为劳动力再生产的补偿的工资,这就是资本主义剥削存在的原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理论需要活学活用,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主义社会承认劳动者对劳动力资本的所有权,工人的劳动力资本也参与到了利润的分配中,并且在不同的所有制制度下利润也不仅仅是只被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所独占。
通过理论的内在逻辑推导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和剩余价值等经济范畴仍然存在,并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促进作用。
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不同的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之间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平等合作关系。
(二)剩余价值在第三产业及未涉及领域的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利润、利息、地租以及许多非产业部门的收入也是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来的。
并且认为只有产业工人的活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其他生产要素以及商业、服务业等非生产性行业的职工都不能创造新价值。
但是在现代看来,随着社会分工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劳动概念内涵的扩大,原来一些被认为不创造价值的众多行业和职业的劳动者都开始发生变化,例如,第三产业经研究被认为是创造价值的。
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范围由原来的体力劳动创造剩余价值逐步向体力、脑力劳动者共同创造价值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