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类)培养方案(080501)
东南大学2015级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2015级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7bc1900242a8956bece4c5.png)
东南大学 2015级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门类:工学专业代码: 080501 授予学位:工学学制: 4 制定日期: 2015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能源高效转化与洁净利用、能源动力装置与系统、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运行管理、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教学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综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熟练地掌握能源转化与洁净利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能够设计能源与动力运行系统,能够根据工程需要提出能源利用系统解决方案及改进措施;2.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团队中独立负责与承担某一项专业领域的工作;3.有良好的修养和道德水准,具有高尚职业道德;4.在能源与动力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或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5.具备较强学习能力,能不断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6.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热心服务地区,国家和社会。
二.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环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人文科学素质修养,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有十二项。
(1)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所需的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等基础理论以及力学、机械、材料、电气、控制、计算机方面与能源与动力工程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能源与动力应用方面的专业实践技能。
(2)善于发现与能源与动力相关的实际工程中存在的复杂问题,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工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得出有效结论。
(3)针对能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完成技术方案在工程上的具体实施。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最新科学技术信息的方法,熟练掌握专业相关的绘图、设计、模拟计算等软件。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8ad1cf6f1aff00bed51ea9.png)
技术、干燥技术、洁净煤燃烧技术、能源经济与管理、核动力装置与设备、太阳能技术、电厂化学及水处理、数
值计算与建模、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燃烧及其污染防止、供热工程、制冷技术发展前沿、新能源及新发电技
术等
十. 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学分绩点要求
参照东南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要求150学分,即
门类:
东南大学2012级 环境工程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工学
专业代码:
081001
授予学位:
学制: 四年
制定日期: 2012年6月
工学学士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城市和村镇水、气、固体废
弃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 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 技术人才。 二. 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热物理、核工程、核技术的基础理论,受到核工程、核技术方面的实践 训练,具有从事核工程、核技术的实验研究、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机械学、工程热物 理、流体力学、核技术与核工程等基础知识; 3.获得核技术、核工程方面的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5.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查阅相关专业的国内外科技文献资料;了解化学学科的理论前沿,以及新技术与新设备 的发展动态; 6. 具有敬业与开拓进取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 力,能在各方面协调发展 四.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计划080501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计划080501](https://img.taocdn.com/s3/m/c7c1a3390722192e4536f6f0.png)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计划(080501)(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如工业炉窑、能源利用);制冷与低温技术(如冷库工程、制氧工程、中央空调工程);动力工程(如动力机械、电厂锅炉)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1、思想品德素质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为国家昌盛繁荣、为现代化建设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扎根基层、踏实肯干、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的良好素养和道德品质;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具有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新时代大学生风貌。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2)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3)具有本专业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3、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一定的基本体育知识,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技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有意识的增强体魄,提高心理素质、审美情操,保证身心健康。
山东科技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方案
![山东科技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aaa0a7f46527d3250ce01c.png)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门类:工学,二级类:能源动力类,专业代码:080501)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制冷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的,具备热力系统及设备的软硬件研究、开发、设计、运行和技术管理能力的,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利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技术,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制冷工程、控制理论等。
了解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知识;3、掌握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技术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生产组织和市场营销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四、主要课程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及电子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热电厂设备控制、工业锅炉、汽轮机原理、制冷原理与装置、换热器原理与设计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动力机械设备拆装实习、生产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工业锅炉(制冷)课程设计、热电厂系统(小型冷库)课程设计、专业创新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热能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
![热能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s://img.taocdn.com/s3/m/d4abf39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6.png)
热能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坚实的能源动力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具有发现科学问题、勇于创新探索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善于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国际视野、优秀的人文与科学素养,能胜任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未来的杰出人才,满足社会对能源动力工程及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需求。
二、基本要求本科毕业生应拥有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坚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理论基础,牢固掌握能源动力工程领域基本原理和方法。
(2)具有发现科学问题、开拓和创新知识的科学素养;具有解决能源动力工程领域实际工程问题能力。
(3)具有对能源动力工程领域的设备、流程和系统的分析、研究和设计能力。
(4)具有在专业实践中掌握并熟练使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
(5)具有现代工程管理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执行、团队组建和领导能力。
(6)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
(7)具有国际视野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8)具有终生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本科培养总学分175,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2;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8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13门,40学分机械设计基础(1)(3学分)、机械设计基础B(2)(2学分)、机械设计基础B(3)(2学分)、制造工程基础(3学分)、理论力学(4学分)、材料力学(4学分)、工程材料(2学分)、工程热力学(4学分)、传热学(3学分)、流体力学(4学分)、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3学分)、控制工程基础(3学分)、燃烧理论(3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2) 体育 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
常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常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37dbf7168884868762d6b8.png)
常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501)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遵循教学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基本训练,具备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从事热工设备、动力工程和制冷与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营销等方面工作,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毕业生的基本要求1.思想道德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具有献身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强烈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具有艰苦奋斗、勤奋学习、实干创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具有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良好道德品质。
2.知识结构(1)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针对本专业的技术问题建立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解决;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查阅外文资料,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写基础。
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及应用,达到学校规定的二级水平;掌握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和经济管理知识。
(2)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包括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本专业所必需工程热物理基础,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学、工程燃烧学,能利用这些具体理论解决各类热工问题;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控制工程基础,包括电工电子学、测试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和方法。
(3)专业知识掌握热力发电厂系统及设备的设计计算、运行调节和优化方法。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70a507482fb4daa58d4b4b.png)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501)一、专业介绍简介:本专业培养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能源动力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从事能源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的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办学定位:结合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教学、科研和“大工程观”特色,体现“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适应能源动力和石油石化行业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动力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基本训练,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从事热工设备、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工程、新能源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营销等方面工作,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2.毕业要求要求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意识;要求2:掌握与能源动力专业相关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要求3: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动态;要求4:获得能源与动力工程方向的实验技能、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要求5:获得工程实验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及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来解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新能源开发过程复杂问题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能源、环境、法律、安全、健康等因素;要求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求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设计、研发、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要求8: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要求9: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能够应用能源与热工常用软件模拟或分析计算流体、传热、燃烧等热工问题;要求10: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专业外文文献,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29db0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2.png)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工学,能源动力类,080501)一、培养目旳本专业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以锅炉与热能供应、低温制冷、电厂为重要方向,培养具有能源生产、转化、运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节能减排理念,能在工业、民用领域从事能源动力、人工环境、新能源研究开发、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应用管理等工作旳创新创业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定1.知识规定(1)具有较扎实旳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纯熟掌握其基本原理与措施;(2)纯熟掌握一门外国语、计算机基础知识;(3)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文献检索和文字表述能力;(4)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旳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科学基础旳理论知识,具有一定旳专业知识,有关旳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范围旳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旳理解;(5) 具有本专业所必需旳制图、运算、试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以及一定旳基本工艺操作技能以及专业创新和创业能力。
2.能力规定(1)具有较强旳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旳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件进行工程体现和交流旳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重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旳基本能力。
(2)本专业学生重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旳基础理论,学习多种能量转换及有效运用旳理论技术,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旳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及系统旳设计、运行、试验研究旳基本能力。
(3)能比较纯熟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理解本学科国际前沿性旳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一定旳创新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3.素质规定(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旳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旳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旳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遵法、团结合作旳品质;具有良好旳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930b10cc7931b765ce15ee.png)
动力与机械学院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80501专业名称: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Energy, Power System and Automation)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等方面专业知识,能在大型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抽水蓄能电厂、核电厂、大型调水及流体输送等相关部门从事设计、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主要研究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发电厂动力设备及其它流体机械的运行智能化、远程化、网络化及实时监测和集中控制,能源动力设备的安全性、经济性、灵活性、清洁性的研究和现代化管理等。
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学分要求:总学分为15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工科平台课程:大学物理、线性代数、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制图、工程经济与管理。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测试技术、自动控制原理。
专业主干课程: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锅炉原理、水轮机、水轮机调节、水电厂自动装置、泵站工程、泵站自动化、核电站系统与设备。
七、双语课程泵站工程( Pumping Stations) 、水轮机运行(Hydrulic Turbine Opration)、透平机械振动与平衡(Vibration and Balance of Turbo-machinary)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要求参加和完成军训、生产劳动、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热能动力工程培养方案
![热能动力工程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b5eba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d.png)
热能动力工程培养方案一、课程目标本热能动力工程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在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2.能够设计和优化热能动力系统;3.具备运行、维护和管理热能动力设备的能力;4.具备解决热能动力系统问题的能力;5.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分为基本要求和进阶要求两个层次。
2.1 基本要求2.1.1 专业知识和能力学生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和能力:•熟悉传热、传质和热工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理解热能转化和能量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燃烧、燃料和燃烧室的基本知识;•熟悉热能设备和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管理;•具备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软件进行热能动力系统设计和优化的能力;•具备进行热能设备检测和故障排除的能力;•熟悉热能设备和系统的节能和环保要求;•具备撰写技术报告和进行专业演讲的能力。
2.1.2 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以下实践能力:•进行热能设备和系统的实验操作;•进行热能动力设备检测和故障排除;•进行热能动力系统的实际运行和维护工作;•进行热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2.2 进阶要求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生应具备以下进阶要求:2.2.1 创新能力学生应具备以下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热能动力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够参与科研项目并提出创新研究思路;•能够开展新技术和新材料在热能动力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2.2 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应具备以下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解决复杂热能动力系统问题;•能够承担热能动力工程项目的团队管理和协调工作。
三、培养方案3.1 课程设置学生应完成以下课程学习:1.热力学基础2.传热学3.流体力学4.热工流体力学5.燃烧理论与技术6.燃气轮机原理与技术7.蒸汽与气体动力机械8.煤炭与石油燃烧技术9.热能动力系统设计与优化10.热能设备检测与维护11.热能工程实验12.热电联供与新能源利用13.热能系统节能与环保3.2 实践教学学生应完成以下实践教学环节:1.热能动力系统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将学习和掌握热能动力系统的实际运行和检测技术。
0805能源动力类
![0805能源动力类](https://img.taocdn.com/s3/m/ffdda0d280eb6294dd886cd4.png)
0805能源动力类080501热能与动力工程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等。
专业实验: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前景:主要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的安装、开发、营销等工作。
分布院校:【北京市】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市】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学院、天津商学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河北省】河北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理工学院、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建筑科技学院、燕山大学、华北工学院【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工业大学、包头钢铁学院【辽宁省】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大连水产学院、鞍山科技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化工学院【吉林省】吉林大学、东北电力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佳木斯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华东理工大学【江苏省】江苏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江苏工业学院、苏州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浙江省】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福建省】集美大学【江西省】南昌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山东省】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建筑工程学院、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烟台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河南省】河南科技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焦作工学院、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平顶山工学院【湖北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化工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南省】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广东省】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五邑大学、湛江海洋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大学【重庆市】重庆大学【四川省】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贵州省】贵州工业大学【云南省】昆明理工大学【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省】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推荐报考院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培养目标(Ⅱ、Academic Objectives)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量转换与利用和动力工程领域具有宽厚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较高文化素质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能 源动力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
三、培养要求(Ⅲ、Academic Requirement)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能量转换与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接受现代工程师的基
本训练,具备进行热能与动力工程及设备的设计、优化运行、研究创新与生产管理的综合能力。专 业教学阶段设五个课程模块:热能动力、热力发动机、热能工程、制冷空调与低温工程、热工过程 自动化,学生可任选其一修读。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类)培养方案(080501)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080501)
(2010 版)
一、专业简介(Ⅰ、Major Introduction)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宽口径专业,包括电厂热能动力、热力发动机、热能工程、制冷空调与
低温工程和热工过程自动化等五个专业方向,培养具备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热工自动 化、制、 产品研发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The objectives for this major are for advanced engineering talents with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to acquire a broad, fundamental-based knowledge, solid specialty knowledge as well as basic practical skills; to possess the ability for practice and comprehensive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to have high level cultur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moral; to be capable of the works in research, design, teach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peration management in the field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This major are for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of the power engineering, energy conversion and effective utilization; receive the basic training as modern engineer and gain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in design, optimal operation,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of thermal energy & power engineering and equipment. Students may select one of the five curriculum modules such as thermal energy & power engineering, thermal heat engine, 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refrigeration air-conditioning & cryogenic engineering, and thermal process automation in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ge.
四、学制与学位(Ⅳ、Length of Schooling and Degree) 学制:四年。 按计划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Length of Schooling: 4 years
1
Students who complete all the required courses will be conferred the bachelor’s deg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