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宋元时期》:汉至元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100人教PPT课件
▪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答案:B
▪ (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14)有人这样评 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 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 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 主张
▪ A.限制君权
▪ B.削弱相权
▪ C.实行君主立宪制
▪ D.废除三省六部制
▪ (2013年福建高考17题)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 “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 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 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 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 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才的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行政效率;③有利 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④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 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中央集权。 消极: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不利于 培养人的进取精神。
重点提升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对基本矛盾及 发展趋势
▪ ⑴两大基本矛盾: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 ▪ ⑵发展趋势:①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
②武帝:“推恩令”(概念)
▪ 唐朝:藩镇割据
⑴唐中期:设节度使—特点:政治上较大自主权, 经济上控制财政,军事上拥有武力;
⑵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形成—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⑴措施: 军事—收兵权,抽精兵,实禁军; 行政—文官任地方长官(知州),设通判监督; 财政—地方税收中央掌控(转运使)。 ⑵ 特点: ①全面削弱地方实力,加强中央集权; ②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③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⑶影响: 积极:改变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考点一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知 识 点 梳 理:
一、中央集权与中枢权力 体系的演变 二、选官制度
三、监察谏议制度
知识点梳理:
一、中央集权与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 (1)、中央集权的演变 西汉 唐 宋 元 (2)、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
1.秦朝: 2.汉朝: 3.隋唐:
① 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对分散, 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保护。 ② 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 2.特点: 维护其阶级利益。 ①以皇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 ③ 战国法家思想的影响。 ②宗法关系渗透到政治制度的建设。 ③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始终,人治高于法治。
④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强化。 ⑤制度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⑥政治与伦理相结合,儒家思想是其理论基础。
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 担政务,逐渐演变为正式的辅政机构。 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 或仆从中另选出一些人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方, 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 循环…… 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 更加强。 因此在封建社会里,皇帝治国变成了治官,治官变成了集权,而 集权则又导致了冗官冗吏,腐败丛生,国亦难治。这种不断的转移与 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动的基本规律。
四次循环都使中枢机构原有权力下分散,皇权加强。
问题:指出秦朝以后中枢机构的四次大规模“循环”, 结果是否如其所言?
第一次:汉武帝时设立“中朝”决策机构,限制“三公”权力。 第二次:宋代以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 的行政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第三次:明朝废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内阁制形成。 第四次:清朝雍正帝增设军机处。
高考历史第一单元复习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2008·高考宁夏文综卷)《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
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
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 (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 )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
【解析】 本题为材料选择题,注意材料中“诛大姓皇甫氏, 盗贼止息,号为善政 ” 及题干中 “ 记载尚有许多 ” ,表明本
政机构,郡 权力地位世 守、县令由 袭
派出机构,
行政长官直 接对中书省
皇帝任免
负责 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
作用和影响
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
1 . (2008· 海南高考 ) 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
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 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 )
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
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 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 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3.(2009·浙江文综)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
第二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
的加强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 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两大基本矛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038人教PPT课件
(一)两汉:中外朝制度
1.调整原因:
皇帝
中朝 决策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外朝 执行
丞御 太
相
史 大
尉
夫
有事上报
九卿
丞相位高权重, 威胁皇权。
2.运作程序:
3.影响:
相权一分为二; 削弱相权,加强 皇权。
唐代三省六部制
皇帝
皇权独尊
三省
(相权一分为三)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审议机构)
评价: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分工明确,互
六部
相制衡,削弱了相劝 ,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减少决策失误,提
吏户礼兵刑工
高办事效率;是中国 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
创造。
唐朝中期,政府要在某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 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1.唐太宗时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
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
B 防御的诏令,接下来应该做的是( )
A.交唐太宗裁定
B. 交门下省审议
C. 交枢密院出兵 D. 交尚书省执行
B 2、元朝时期,由中央直辖的省份是 ①河北 ②河南 ③山西 ④山东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监察
宗教、西藏
中书省代替了前代的三省,上承 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
小结: 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朝代 措
施 对君权的影响
秦
三公九卿
汉 中、外朝制度 隋唐 三省六部制
设参知政事、枢密使
第3课 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必修一)(原创教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皇帝制度、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元朝一省二院等有关中央制度的历史概念以及郡国并行制、藩镇节度使、行省等有关地方政治制度的历史概念;(2)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行省制度的开端;(3)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汉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5)通过对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历史,明晰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兴衰,培养学生正确的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3)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法:演讲法、讨论法★课标解读: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两汉时期“汉承秦制”,汉初实行三公九卿制,后来三公权力逐渐被内廷的尚书台所取代;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三省六部制取代了三公九卿制;宋元时期,基本形成中书省主政,枢密院主军事的局面,北宋又设参知政事、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
2、(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 夏朝:禅让制到世袭制- 禹传启,家天下2. 商朝:内外服制度- 内服:王畿之地,商王直接统治- 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区,有较大自主权3.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分封制:- 目的:巩固统治- 对象:同姓子弟、功臣、前代贵族- 内容:授民授疆土-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是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后期导致了诸侯争霸- 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礼乐制: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背景- 秦的统一- 法家思想2. 内容- 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 中央官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九卿制)- 地方官制:郡县制3. 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 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与封国并存- 汉武帝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唐中后期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形成- 宋太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加强中央集权2. 君主专制的演进- 汉武帝设中朝:限制相权- 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宋朝分割相权: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枢密使分割军权、三司使分割财政权- 元朝中书省:相权反弹3.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察举制:汉武帝时期,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科举制: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 明朝: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2.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五、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斗争3. 在发展过程中,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等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中历史必修一: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一: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点归纳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地方管理由削弱到加强(西汉时期地方政治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又有所变化。
为巩固封建统治,西汉初年实行郡县制、封国制并行制。
后来,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导致“王国问题”,严重威胁到西汉中央政权。
景帝“削藩”到武帝推行“推恩令”,逐步削弱王国的势力,解除了王国对西汉中央政权的威胁。
)(1)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2)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治乱”,将诸侯任免权收归中央。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弱化王国,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东汉时期,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到东汉末年,州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制转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2.隋唐的道州县隋文帝废郡,地方行政机构实行州县两级制。
唐太宗时,在隋朝州县两级制的基础上,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
唐肃宗时,道演变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
3、唐朝: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玄宗在边境置藩镇,长官叫节度使,后发展为割据势力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生叛乱,长达8年,唐朝由盛而衰。
4、北宋:进一步加强(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改变唐后期以来“君弱臣强”的局面,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对地方采取极端限制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举措是: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设置枢密院调军,兵部统军,充实禁军并实行更戍法;中央派文官做地方官,防止武将割据;财政上,地方税收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转运使转运中央掌控。
宋朝地方政权分州、县两级,又将唐朝的“道”改为“路”,在州县之上。
)(1)措施:①军事(兵):收兵权,编禁军②行政(权):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③财政(钱):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开支(2)评价: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三冗”(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为北宋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第一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隶属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之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围绕着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两条主线展开,而本课汉至元的政治制度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单元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承接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下启第四课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因此需要注意课程之间的联系。
然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政治制度变化多,需要加以补充说明,引导学生进行教学。
本课重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本课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元朝行省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能够再现皇权与相权斗争、藩镇割据、科举考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
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2)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教学设计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骆,名科航,科学的科,航天的航,以后你们叫我骆老师就可以啦。
初来乍到,先了解一下,胡老师要求你们背的内容下去背没有啊,下面我抽查啦,谁主动来?那就课代表吧,中央和地方主要讲的是什么和什么的矛盾? 生:……师:看来还是不错的。
部编高中历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精美版
昭宣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在内朝预闻政事。 ——《汉书》
问:(1)材料一中所言“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指的是什
么? 由贵族将相变为布衣将相
(2)结合汉材武料帝二、在三列,侯说以明汉外武选帝任选丞任丞相相。的原渠因道及:原列因侯。为 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列侯后代多腐败 堕落、犯法丢爵。
(3)材料四叙述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三、四叙述的汉代中央官
节度使安禄
山、史思明起 兵反唐,唐由 盛而衰
持续百多年,
严重削弱了中 央集权,是五 代十国的祸根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时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矣!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8、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②省下分设路、府、州、县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隶属关系
制的变中化外反映朝了制什度么(实质或问内题朝?制度)。实质是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隶属关系
( 默1眨从材①眨他22对桃中1东从燕21日从61节②实 桃我①温增1③③像21859、1、、4、3默眼汉料行眼的诊花外流汉子光汉度导质花睁行床设设设针、、、、、、) 中没不中时 间 至 四 省 间 死 下 谢 朝 逝 至 去 倾 至 使 致 是谢 开 省 参 宣 宣 尖成自好生成无汉 国有断国,,元:制,因药了制水元了城元安官削 了眼制知慰慰上功己问命功论武 古一发古便时政中度时颇:,度,政,而政禄僚弱 ,睛度政司司一需打的对需才帝代种展代从间治朝便间为分有(叶治有下治山机相 有,便事((滴要败人某要能: 地不了地凝像制,利像奇封再或落制再,制、构权 再太利、掌掌水成自,些成、颁 方通专方然一度内了一巧易开内纷度来时度史和, 开阳了枢管管滴本己只人本知布 行过制行的匹的朝中匹,形的朝纷的的光的思军加 的又中密边边在,的做来,识“ 政蔑主政1海 8多 为 去在东燕呢太里轻它 规种 界双飞演也央飞历成时制,演时摆演明队强 时在央使远远大时远了说时多良习一良2求、 、9洋么时;身流子?匆算轻推 制视义制能则成。和是药打学、没当眼驰变。对驰史地候度荏变候上变起的皇候西对、民民海间远五是间么中卓,像后逝去有。着悄引而本2真劳,,的学有你恩 度、中度2航着便针层水了时无,悄导断,前的地的上方。)苒;的兵臃权 。方地三族族里也多分美也卓诚动而真三、问天还,尖行能层,,,奈八地令 的忍央的我事对的,犹正个高是生不过骏方骏有割。的印反肿。 。方司地地,是于种丽是着如上。成腐叶有我朝千挪们是时氛是豫无条峰的异能” 重受集重果一了6朽落再真来多移登书去马的马“据时记唐,的使区区我间一比的的一,围充、价件只信常对、缺滴习。纷来的寒日了, 大和权大上生的里满拖的是对心珍自没。,管,烛势光在,形管))的种别愚,种如乏水惯流纷的会雨子;知的珍,思延是:攀,贵己有削 变奋变热滴;年,时愿晚已我识怪从理从影力就身唐成理日惜成人人这成果哪想将能多登只的说一情在从,荏候意来经也弱 革斗革的癖就儿的不够观它有东今种我,我斧,这后由“,子本打;些本缺,大而在苒;去风从茫殿。是实还劳断察而不西天不王 是就是则海形思等的杨相,我茫堂5们加们声不样层盛三加滴对,败人,乏现有动滋、不断学通,、无里成绪谁时柳信胭手然国 :可:。成这不。养多是培到过从书的强的”给悄层而冗强在对的的对热异,性,的光枯一脂中跟书本些悦恐1吃仰养了蔑任封 (以(是纸我9格向相就了些泪溜着籍身了身的割悄腐衰”了时的时。一时情想之惧苦望的、何什视世上的,新濡这,讲,去旋地 征如节法理。、它信生么、源界边中边传据地朽局中间间生间,画日而的以 样 有 述 相 ; 转同约的?2多的心命东忍泉, 服))的饼 子7性一沫 悄 再 时 留 像 。一飞央飞说留,。面央的。的都的则人1研人。、吸对西受一充 滴0格年。 悄 青 光 醉 针 于中 的把1。究来2学、时和收某个逝集逝,慢,集流珍为珍无2饥 在就悠 地 的 倒 , 尖 是迈、钥2。、说到当,奋都些央 命窗, 时5决长 , 时 流 几 上去—人匙而权而传慢为权里惜某惜异1才苦、不人很一你斗口无 间定7岁 慢 候 的 时 一,—天集 运,有想好就就可来多、个,去,去说地北,,就个就纸补 的你月 慢 ; 电 重 滴又洗天它真没问不可耻说东人人权7人于 流一平 地 桃 影 ? 水是手都能,巩,是消宋巩没是目是上、正盼。是西先的要以不们事 里生静 消 花 , 时 滴一的学得帮意头去征美的人从3光就我固我其逝埋固有对标对画人。 ,的, 逝 谢 可 间 在年时到0助义,睡服丽诀自,是到、是没1成无 了 了 幻 若 大芳候一我们了们弟了下了声成而成饼的苦25的窍只己觉的靠有通有败稍3事 , , 想 白 海草,、点加们干。命,,的做他、教过的多的赵,了多音本奋本充天声。纵亦 穿 有 终 驹 里绿日东我开有运这就了内9生一强养这音2即是 了 再 归 过 ,,子的西、启工民工匡穿积民,的斗的饥才奔些是五心1来7个的许,逝蹉 新 开 幻 隙 我捉从努,、、我心头人一开分就人头许作族作义了贫族也节。节,只也跎 衣 的 想 , 的不水。力而积人匆灵。的下种始拥最脑多没。 , 时 , 忽 日住盆往求的忙极的像国像加新积国没约约无是1一子的奋有大的多有3朝 点 候 现 然 子时里学往天,者智生不斗愚一、的第的一家一害衣弱家有。。补火影花 了 。 实 而 滴光过没所才书相慧都要人,切智破一窗子夕 鞭 但 是 矣 在豪去学有只本信之颗的颗,,的的影于花为学;他,者产个口。拾 炮 是 如 ! 时不;得到是是只窗某很就耻而是一标去闪一闪篡点祸一子事,只, 。 , 此 时 间留吃到的火我有。个多于是是绝切志认有捡 一 聪 无 间 的情饭是别花善推4耀。耀夺了根。。。要目。发个靠望求就、识时的 年 明 奈 正 流的的的发,良动标有问2他,自是世的的帝鞭。把想间尽 , 的 。 如 里越时好现8要的自而的价从最己、善界学的是 一 , 在 小 ,出候昨处想朋己金金位炮使奋人值学大,自于的问消枯 岁 你 默 河 没手,,日使友才斗的,习的愚提己。过色色。。它逝萎 , 告 默 里 有指日学只它;能。终人中资者问打书于才。 渐 诉 里 的 声的子不到成我推的的成身。2所产一。败就用使当 渐 我 算 水 音缝从过的0熊悠动为1得是切、日自是作光光熊我有 接 , 着 , ,隙饭是是1熊闲世愚到希求、 当光己一装们时 近 我 , 看 也。碗错愈火,界芒芒熊人的望他成 一倾的艘饰注间 , 们 八 似 没里来的焰书,。一。人城远功 个船是的 的火意时偷的千不有过愈。,我只2切。2而远需小,虚到要偷日多动影去发3哪真要64流流焰来1、、下多要小、它假时利远子日,子;觉就诚推4造书,于成的行、好载;星星,间用离为子其。默自只的动就籍时比本心动无的着完。时,什已实太默己有伙自一一哪自好光别,念是论想人全林间我么经在阳时的学伴己己比摆人治时变才法们依样样就花,整一从淌他,无习。就。一上打间成愈能是在学谢因理去我。有便知!生能,,只1架的败恐也成、十知问了为凌不手在脚从。学活推8梯印惧的是为、知分识上结结有春时乱复中默啊凝1习于动6子记。一行学的识钱的的红间的返溜默,然!善世、束束学,,了了习。。! 从指尖划过还来不及的感双受眼我前,脚过将边去飞。所去我有了觉。察的等他一去我的睁切匆开化匆眼了和为,太绕伸阳出再指手见柔遮,挽这。时算,又他溜又走从了遮一挽日着。的我手掩边着过面去叹,息天。黑但时是,新我来躺的在日床子上的,影他儿便又伶开伶始俐在俐叹地息从里我闪身过上了跨。过,从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人民版必修1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习目标]一、法令出一1.皇帝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秦始皇确立的“皇帝”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
2.特点以及影响皇权具有(1)独断性。
和随意性的特点,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2)历代官僚体制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二、君权和相权1.君权与相权的矛盾(1)“相”是帝王的政治助手。
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
(2)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
帝王往往采取限制相权2.限制相权的措施(1)。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建立由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2)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宋代:设中书门下,其长官职务相当于丞相。
为了分散丞相权力,曾增设参知政事,”为副丞相;设枢密院管军事;设三司总理财政。
[图解识记]唐朝三省六部制[易错提醒]唐中书省与元中书省职权不同唐代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其职能是参与决策;元代中书省则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两者名称相同,但职权差别较大。
[深度点拨]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具体趋势表现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越来越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小。
总趋势是君主专制程度不断提高,这是由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沿革(1)秦朝: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的行政机关内,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御史大(2)夫汉代: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由属下的官员承担。
汉武帝设,以监察地方政治。
刺史发展:唐代设置(3)御史台;宋朝设置提点刑狱司;元朝规定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等。
2.评价(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局限: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图解识记]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五、行省的设置1.背景元以前地方制度的演进。
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
县、郡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1)三级。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完美版)
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
地”。
------《元史》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
①历史原因:吸取唐朝实行节度使导致权力的分散国家动乱、北宋过分集权 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教训. ②现实原因: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③民族因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元朝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设置
五代建立者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xù ,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共性何在? 对北宋统治者在治国方略上又有何影响?
北宋地方分权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 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 涂炭,其故何也?”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2、酎( zhòu )金夺爵
汉武帝采取的一项打击王侯势力的措施。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
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
半数。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目录 CONTENTS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 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2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3 题点冲关 提能演练 4 课时训练 规范提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考点一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代 (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 推恩令 ”。 (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二、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 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 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四、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 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 (2)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 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 (3)以强化君权为核心,程度空前。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 狱的严酷等方面。 (4)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 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学以致用 1.《朱子语类》记载:“本朝(宋)……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 了,州郡遂日久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宋代为何“收 权”?如何认识朱熹“州郡遂日久困弱”的论断?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186人教PPT课件
分散相权, 断削弱, 加强皇权 皇权不
北宋 元
①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 机构②设参知政事、枢密 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二府 三司)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分割相权, 断加强
加强皇权
相权反弹
二、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时间 先秦时期
汉朝 魏晋南北朝
制度 世卿世禄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方式
世袭
自下而上推荐 评定授官
趋势: 中央权 力不断 加强; 地方权
加强 宋
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 设通判;掌控赋税
加强;但三冗; 积贫积弱
力不断 削弱
新元
发 展
行省制,宣慰司, 加强,重大变
宣政院辖地
革,省制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内外朝制度
皇帝 (决策权)内朝
尚书令 侍中
外朝 (执行权) 三公九卿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西汉:内外朝制度 2、唐:三省六部制
总结巩固
承上启下
秦 朝:
建 立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个
两条
三个
中心
主线
演变
皇帝制
专
制
主
三公
义
九卿制 中
央
郡县制 集 权
中央与地方 地方机构
的斗争
的演变
皇权与相权 的斗争
中央官制 的演变
选官制度 的演变
明清: 空前加强
四个时期 (汉唐宋元)
汉初郡国并行制 唐后期藩镇割据 宋朝地方分权制
元朝行省制
西汉中外朝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北宋二府三司制 元朝一省两院制
小试牛刀
3.《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 “干德三年(965)三月,朝廷进行遣官立转运使, 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
复习课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材基础知识梳理】
二、君主专制的强化(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4.元朝:一省两院制,相权反弹
(1)内容: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相 权扩大。同时,设立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宣政院 (民族宗教和西藏地区的事务),形成一省两院制。
(2)发展:元朝后期,宰相权力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 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比较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异同。
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权力 来源
世袭
皇帝任免
皇帝任免
拥有 权力
拥有封地和统治权
只有俸禄,无封地, 只有俸禄,无封地,
无统治权
无统治权
与中 央关 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 地方独立性
中央垂直管理,地 方绝对服从中央
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受中央节制,绝对服 从中央
作用 和影 响
(2)内容: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别负 责决策、审议和执行,相互牵制;尚书之下分设吏、户、 礼、兵、刑、工六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3)演变:唐开元时期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体制),实 现决策权与执行权一体化。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示意图
皇帝
中书省 (决策、草拟政令)
尚书省 (执行命令)
3.宋朝:收财、政、军三权
(3)特点:
①分化事权,相互制约; ②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③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4)影响: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 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 也造成“冗兵、冗官、冗费”、 积贫积弱的局面,引发严重的 社会危机。
【教材基础知识梳理】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教材基础知识梳理】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青岛二中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考点0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普查讲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演进a.理解汉武帝加强皇权的措施(1)(经典题,3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
……屡举贤良文学之士。
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
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
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根据材料,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
(3分)解析:对于材料题的解读需要抓住关键信息,尤其是括号的注释语。
如材料中的“郡举贤良”“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平民”“朝觐奏事”“大臣数诎”等信息可知汉武帝任用贤良文学之士,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2018海南单科,2分)《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这表明在西汉( )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答案:C解析: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分封制,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可知,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故C项正确;秦朝时官僚制度已经建立,故D项错误。
b.从分割相权的不同方式入手,分析唐、宋加强君主专制的异同点(3)(2018年全国Ⅱ,4分)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汉至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2016届一轮复习人民版).
(2013·山东卷)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 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解析:自秦汉至宋元,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自主性逐 渐被削弱,故A项正确。秦统一全国后,确立了皇帝制度, 皇帝拥有最高行政权。自秦汉至宋元,君主专制呈加强趋 势,故B项“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与史实不符。 自秦汉至宋元,宰相并未退出权力中心,故C项不正确。D 项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 答案:A
1 2 3
1.(2015· 天津高考)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 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 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重点讲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价值
(1)有利于维持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
(2)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3)选官制度的标准化、制度化对国家选拔官员,维护统治的长 治久安起了重大作用,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赋税征收以及防止 了人民的反抗。 (4)选官制度的变化和完善,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
B 【解析】“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说明A解读错误;“ 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说明强调集体 议决,因此选B ;C在题干中没有充分体现,而且中国 古代在中枢权力中往往是分化权力、削弱相权,从而加 强皇权;“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说 明D解读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 演变·元朝中书省。
元朝
行省制度 。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要求: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大矛盾及斗争: ①中央与地方权力之间的矛盾:
解决:调整地方机构----分散、限制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②相权与皇权的矛盾:
解决:调整中央政府官制--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断
加
强
实行一省制,相权短暂恢复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①建立中朝
皇帝
中朝
外朝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丞御太 史
相大尉 夫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九卿
(二)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度
(1、中央机构):
皇帝
影响:
重大创造, 历朝沿袭。
中书省
①起草诏令
尚书省
③ 负责执行
门下省
②封驳审议
吏 户 礼 兵刑 工
相权被割 皇权加强
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制
①产生、发展历程: 产生:隋朝:约605年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 考试选官;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历程:隋(约605年)创立---唐完备---宋改革 完备---明鼎盛----清衰落废除(1905年).
②影响:前期积极: 选官制度的进步,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扩大 统治基础; 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结合,提高了官员素质 ★后期消极(主要在明清): 忽视自然学科,影响科技进步;八股取士,钳制思想, 摧残文化。
2、地方:
①设道(监察)—州—县三级; ②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宋太祖加强 中央集权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司) 中 枢 (三衙)
高一历史(第3课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的做法后来被宋沿袭
皇帝 中 书 吏 户 礼 尚 书 兵 门 下 刑 工
宋朝
皇帝 行政 军事 枢 (三衙) 密 侍 殿 侍 院 卫 前 卫
马 军 司 司 步 军 司
财政 三司使
中 书 度 盐 户 门 支 铁 部 下
政 事 参 知
元:中书省制
皇帝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2.唐末至五代的割据战乱 唐末至五代的割据战乱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 地方: 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 辖地 省—路—府—州—县和宣尉司 路 府 州 县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 央集权,巩固了统一。 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 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九品中正制 选拔推荐 科举制 分科考试
你如何评价科举制? 你如何评价科举制?
作用: 作用: 选官任命权力收归中央, ①选官任命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 中央集权 抑制了士族门阀势力, ②抑制了士族门阀势力,庶族平民 得以参与政权, 得以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 为历朝沿用, ④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局限性:考试单一, 局限性:考试单一,忽视了生产实用 性知识
祸 大 。 ”
祸 小 ; 不 削 , 反 迟 ,
亦 反 。 削 之 , 其 反 亟 , 今 削 之 亦 反 , 不 削 “
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高中历史 1.4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 课程标准 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
社会发展的影响。 1. 明为什么要废丞相制度? 学习视点 2.清设立的军机处有何特点? 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有何特点?
明朝内阁制的建立
1.明太祖废丞相 (1)过程 ①明朝刚建立时,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 ,总揽全国政务。 ②明太祖朱元璋下令革除中书省和 丞相 ,以六部作为最高一级的行政机构。 (2)影响:宰相制度被废除,全国 军政大权 集中于皇帝一身,君主专制达到 新的高度。
二、微观点拨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下级依附 上司,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了全国的一切大 权,国家所有政治制度内容的设置,无一不是为了确保这种权力的集中,确保 君主意旨的畅通无阻。 (2)人治高于法治。人治的实质是权治、官治,是独裁统治。 (3)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是相当完备的,从君 主到官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统治网络严密周全。 (4)宗法关系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 中。 (5)在漫长的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 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2.明清时期,为进一步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曾在东北、西北和西 南区设置过哪些管理机构?
【精讲】 (1)东北:明成祖时,在黑龙江入海口附近设置奴儿干都 司。
(2)西北:清朝乾隆年间,平定回部贵族的叛乱,在新疆地区设置伊 犁将军。
(3)西南:清朝雍正年间,政府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 同管理西藏。
5.清朝的疆域:清朝初期,中国疆域西跨 葱岭 ,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 黑龙江北的 外兴安岭 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 台湾 及附属岛屿钓鱼 岛、赤尾屿等,南包括南沙诸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宋元时期》:汉至元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
史料一(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
东晋则侍中始优。
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
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
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史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
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史料三(宋代)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宋史》[史料解读]
(1)从史料一信息“重用内朝”得出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由“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得出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由“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得出隋唐时期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主要展现了汉至唐中枢机构的演变。
(2)史料二反映了三省的运行机制。
由史料二中“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可以看出三省中“中书、门下”的职能。
(3)史料三说明宋代决策权归属中书机构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财权集中于三司,这反映出北宋通过分化事权,加强皇权。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概括从汉至唐中枢机构的演变。
[提示]演变: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隋唐时期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提示]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
(3)综合以上史料,归纳古代中国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提示]方式:(另设机构)转移相权;分割相权(相互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