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后海上风电中央财政补贴将全部取消
风电、光伏不再享受补贴,生物质发电继续被扶持

风电、光伏不再享受补贴生物质发电继续被扶持今年2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自2020年起,新增海上风电和光热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由地方按照实际情况予以支持,按规定完成核准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存量海上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按相应价格政策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
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管理办法。
风电平价上网已在路上国内风电行业从发展最初直到现在,背后都离不开政策的扶持。
1986年5月,我国第一座示范性风电场马兰风电场实现发电,标志国内风电发展拉开帷幕。
2003年,实施风电特权招标政策。
2007年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风电被列为六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十二五”前期,风电开发速度加快。
随着自2010年起全国范围内弃风限电问题加剧,2012年弃风率高至年度最高点,风电装机增速跌入谷底,行业发展进入冷淡期。
2012年-2014国家多次出台激励政策,内容涉及风电并网消纳、上网电价、补贴、特高压建设等方面。
此后,风电弃风率明显改善,风电行业步入发展新赛道。
直到2019年5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文将陆上和海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改为指导价并逐年下调。
并另外规定,自2021年起,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
光伏行业发展基调已定国家加大力度推行光伏补贴退坡。
去年4月,国家发改委将三类资源区集中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改为指导价,分别为每千瓦时0.4元、0.45元和0.55元。
同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进平价上网项目建设。
从2013年至2020年,三类资源区光伏标杆上网电价8年共下调了6次,降幅达6成;分布式补贴下调4次,工商业分布式降幅高达88%。
在政策的保驾护航下,国内可再生能源行业得到茁壮成长,截至2019年底,全国累计风电装机2.1亿千瓦,光伏发电2亿千瓦。
风电国产补贴或取消 中国企业未受影响

风电国产补贴或取消中国企业未受影响
6 月
7 日,路透社援引美国驻世贸组织大使Ron Kirk 称,中国已同意停止对使用国产而非进口部件的风电企业提供600 万到2200 万美元的补贴。
Ron Kirk 认为,这有助于为美国清洁技术企业和工人提供公平竞争环境。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一位人士在表示,对于这一事件的进展了解不
全面,目前不便回应。
而国家能源局一位人士则称,并未听到中国同意取消补
贴的消息,并且,取消补贴也不会对中国企业有实际影响。
2010 年10 月15 日,美国贸易办公室正式启动了针对中国清洁能源政策的301 调查,涉及了风电、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清洁能源行业,150 余家企业被牵扯其中,而风电行业首当其冲。
事实上,被美国贸易办公室当作补贴依据的,是2008 年我国财政部出台的名为《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
该《办法》针对的是中资或中资控股的风机设备和零配件生产企业开发并实现产业化
的1.5 兆瓦以上的新产品,且只对生产的前50 台进行补贴,每千瓦补贴600 元人民币,整机制造商和零配件制造商各拿50%。
财政部认为,这样的补贴方式是以奖代补,实现了只对产业化研发成果
受到市场认可的企业进行补助。
但美国贸易办公室则认为,这些补贴的实施,
是美国风机出口到中国的障碍。
不过,在中国风机设备制造商看来,即便没有这一补贴,中国风机的成
本优势,也会成为美国风机出口中国的障碍。
虽然《办法》推出的目的,是鼓励技术创新而非降低国产风机的造价,
但美方对此紧抓不放,并于2010 年12 月向世贸组织就中国对风能制造商的补。
风电上网电价及补贴政策综述

风电上网电价及补贴政策综述一、风电上网电价政策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发展规模的壮大,风力发电成本迅速下降,政府也逐步下调风电上网标杆电价。
2019年起,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改为指导价,作为风电项口竞价的最高限价,要求陆上风电在2021年实现全面平价,体现了全面实施竞争配置的政策导向。
*1/Mh)1•标杆电价阶段2009年7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09) 1906号),按照风能资源状况和工程建设条件,把全国分为四类资源区,并核定了对应的标杆上网电价。
同时规定,风电项LI上网电价包括脱硫标杆电价和绿电补贴两部分;上网电价在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以内的部分,山当地省级电网负担,并随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调整而调整;高出部分通过全国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分摊解决。
该分摊制度延续至今。
2014-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风电行业发展情况,接连出台多份政策文件,对陆上风电的标杆上网电价进行了3次降价调整。
并鼓励通过招标等竞争方式确定陆上风电项LI的业主和上网电价;同时规定,通过竞争方式形成的上网电价不得高于国家规定的当地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水平。
2.指导价阶段2018年,根据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18) 47号)要求,从2019年起,新增核准的集中式陆上风电项U和海上风电项U应全部通过竞争方式配置和确定上网电价。
以竞争的方式配置风电项LI和竞价上网成为风电行业新趋势。
2019年5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9) 882号)提出,集中式项EJ标杆上网电价改为指导价, 新核准上网电价通过竞争方式确定,不得高于项U所在资源区指导价;对于分布式项II,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由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直接协商形成上网电价,不享受国家补贴;不参与市场化交易的,执行项LI所在资源区指导价。
国内风电的发展历程全

国内风电的发展历程纵观我国风电发展史,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早期示范阶段(1986-1993年):主要利用国外赠款及贷款,建设小型示范风电场,政府的扶持主要在资金方面,如投资风电场项目及支持风电机组研制。
二、产业化探索阶段(1994-2003年):首次建立了强制性收购、还本付息电价和成本分摊制度,由于投资者利益得到保障,贷款建设风电场逐渐增多。
但此时国产的风力发电机功率不稳定,效率低,国内大功率的风力发电机组十分依赖进口,国产发电机占比仅有30%,国外如西班牙的歌美飒、丹麦的维斯塔斯、美国的通用电气这些外企进口的机组占据了当时国内70%的份额。
三、风电行业产业化高速阶段(2004-2010年):主要通过实施风电特许权招标来确定风电场投资商、开发商和上网电价,通过施行《可再生能源法》及其细则,建立了稳定的费用分摊制度,迅速提高了风电开发规模和本土设备制造能力。
在国家政策和各类补贴的推动下,这段时间里风电行业实现了数年的高速增长,在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8.97GW,此时国内风电设备国产化率已达到90%o当时新生了比较有名的企业代表有金风科技、明阳智能、华锐风电(由于当时激进的扩张已退市)四、弃风现象严重阶段(2011年2012)由于早期我国大部分的风电站集中建设在三北地区(远离用电量大东的南沿海地区),风电发电不稳定,发电量时大时小无法实现稳定供给,再加上当时储能设施配套和特高压输电的不完善,导致出现严重的弃风弃电现象。
与此同时,风机产品故障问题也开始显现,国内风电场后发生多起大面积脱网事故。
为此,政府监管趋严,电监会要求已经电网运行的风电场要通行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核查,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的要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改造计划。
由于风电电网检测资源不足,风电整机企业排队等待检测,影响电网速度。
五、弃风现象改善,装机量增长阶段(2013年2015)一方面,风电弃风率在2013和2014年出现下滑:2013年冬季气温同比偏高,供暖期电网调峰压力较小,风电消纳较好的夏秋季来风增加,同时全国电力负荷同比增速提升,弃风率呈现一定好转;另一方面,受2015年以后的网风电标杆电价下调影响,2015年出现较为强烈的抢装潮,推动2015年新增装机达30.75GW,为历年最高值。
国家能源局:风电将扔掉补贴拐棍

国家能源局:风电将扔掉补贴拐棍
本刊讯
【期刊名称】《电器工业》
【年(卷),期】2017(0)6
【摘要】5月23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开展风电平价上网示范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各地于6月30日前申报风电平价上网示范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明确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风电平价上网示范工作,是为了落实国务院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有关要求:【总页数】1页(P5-5)
【关键词】能源发展战略;补贴;风电;示范项目;上网;电平;国务院
【作者】本刊讯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01
【相关文献】
1.风电在新能源中需要率先摆脱补贴——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在2017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的致辞 [J],
2.国家能源局发布2014年光伏发电统计信息/国家能源局发布煤层气勘探开发行
动计划/国家能源局发布2014年风电产业监测情况 [J],
3.国家能源局:风电将扔掉补贴拐棍/中巴经济走廊首台高效清洁燃煤机组投产发电/
澳科学家研发精准控光技术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 [J],
4.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 [J], ;
5.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 [J],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电补贴将分步退出至2022年全取消

风电补贴将分步退出至2022年全取消
佚名
【期刊名称】《电力设备管理》
【年(卷),期】2017(000)010
【摘要】10月16日下午,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在2017北京国际风能大会(CWP2017)开幕式上表示,风电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需要在新能源当中率先摆脱补贴依赖。
基本思路就是分类型、分领域、分区域的逐步退出,在2020年至2022年基本上实现风电不依赖补贴发展。
全国首个智慧停车+充电一体化充电桩在深圳投用在深圳市交委的大力支持下,10月24日,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全资子公司——深圳南方和顺电动汽车产业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南方和顺公司)建成投运全国首个“智慧停车+充电一体化”路边充电桩试点项目。
该项目针对当前充电站建设布点不均衡、充电设施建设用地资源极度紧张等痛点,创新开展“智慧停车+路边充电”一体化模式的探索。
【总页数】2页(P12-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81
【相关文献】
1.国产风电补贴并非全部取消价格优势仍将保持 [J], 李泽民
2.风电补贴2022年全面取消 [J],
3.发改委:取消补贴后将继续重点鼓励风电 [J],
4.我国已取消对风电设备的补贴 [J],
5.《中国风电发展线路图2050》发布2020年风电业或取消补贴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发改委完善风电上网电价2021年陆上风电全面实现平价上网

Energy Internet能源互联网28Ⅰ电力系统装备 2019.11国家发改委完善风电上网电价2021年陆上风电全面实现平价上网□记者 灵溪《通知》同时指出,2018年底之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
自2021年1月1日开始,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
近日,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关于风电2020年实现与煤电平价上网的目标要求,科学合理引导新能源投资,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推动风电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风电价格政策进行相关调整。
调整海、陆风电上网电价《通知》规定,将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改为指导价。
新核准的集中式陆上风电项目上网电价全部通过竞争方式确定,不得高于项目所在资源区指导价。
具体内容为,2019年Ⅰ~Ⅳ类资源区符合规划、纳入财政补贴年度规模管理的新核准陆上风电指导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34元、0.39元、0.43元、0.52元(含税、下同);2020年指导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29元、0.34元、0.38元、0.47元。
指导价低于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含脱硫、脱销、除尘电价,下同)的地区,以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作为指导价。
《通知》同时指出,2018年底之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
自2021年1月1日开始,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
“陆上集中式风电项目按照这个价格调整,可以说基本符合行业的预期”。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风电产业近十年的稳定发展,通过规模化、技术创新,度电成本实现了大幅度下降。
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其资源配置问题

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其资源配置问题作者:李宁来源:《现代盐化工》2020年第04期摘要:当今世界能源结构正在发生变革,发展新能源产业是世界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国全面深化能源领域改革,进而实现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
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面临的资源错配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
将从资源错配的角度,研究当前能源转型时期新能源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切入点,为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这对优化要素配置、提高生产率、促进产业发展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制约问题;建议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有研究少有人将资源错配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相关联,这是制约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资本配置扭曲会显著降低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造成国民经济的产出损失,从而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这已是共识。
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面临的资源错配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
本研究将从资源错配的角度,研究当前能源转型初期新能源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为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弥补不足,这无疑对优化要素配置、提高生产率、促进产业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对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因素的研究中,马占龙[1]认为生产端缺乏技术支撑、消费端存在购买偏见、产业政策不合理等问题。
姚劲[2]认为关键技术突破难;人才缺乏;市场不成熟,成本较高;缺乏长远的系统规划。
王蕾[3]认为新能源产能过剩问题虽有所缓解但依然存在;大型或尖端能源装备制造能力及关键材料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现有能源体制不利于“平价时代”背景下新能源的发展。
在资源错配方面,RESTUCCIA等[4],HSIEH等[5]提出了分析资源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的基本模型。
聂辉华等[6]指出资源错配是造成企业生产率不高的重大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后海上风电中央财政补贴将全部取消
让海上风电行业“提心吊胆”的文件,即将公布。
正处于热火朝天的我国海上风电,两年之后将迎来艰难时刻。
多位行业知情人士向能见透露,2020年1月3日上午,国家财政部组织召开了一次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通气会,宣布2021年之后将取消海上风电国家补贴。
与此同时,省级财政补贴可能也较为渺茫,意味着中国海上风电即将提前进入平价时代。
去年5月风电平价上网的时间表一出,为了获得高补贴电价,我国风电行业迎来了抢装潮。
与陆上风电严格的并网时间限制相比,政策对海上风电可谓非常呵护,不仅补贴最高,而且给予了发展窗口期。
然而财政部给出的定论,意味着这种呵护也即将到头了。
对于准备在海上风电领域大干一场的许多企业来说,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将时间拉回三个月前,2019年9月,国家财政部曾组织召开会议,就发布“三部委关于非水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若干意见”这份文件,征求行业意见。
此文件明确提出:海上风电和生物质发电由地方核准的,未来由地方解决补贴。
这是国家主管部门首次明确传递国家将停止海上风电补贴的信号。
中国这一轮海上风电爆发式增长源于2018年。
当年5月18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从2019年起新增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应全部通过竞争方式配置和确定上网电价。
按照该通知,已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就能锁定2019年之前的每千瓦时0.85元的上网电价,这催生了2018年的海上风电项目“抢核准”浪潮。
2019年5月2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将陆上、海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均改为指导价,规定新核准的集中式陆上风电项目及海上风电项目全部通过竞争方式确定上网电价,不得高于项目所在资源区指导价。
2018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
并将2019年新核准近海风电指导价调整为每千瓦时0.8元,2020年调整为每千瓦时0.75元。
新核准近海风电项目通过竞争方式确定的上网电价,不得高于上述指导价。
对2018年底前已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如在2021年底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核准时的上网电价;2022年及以后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并网年份的指导价。
这个政策进一步催生了抢装潮。
截至2019年10月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达510万千瓦,已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77%,2020年底实现“十三五”目标几无悬念。
但是全行业不得不直面的一个现实是,海上风电是目前度电成本最高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海上风电目前0.85元/度的标杆电价,约核每度电补贴0.4元左右,是陆上风电度电补贴金额的3倍左右。
而陆上风电年平均发电2000小时,海上风电年平均发电3200小时,海上风电的利用率是陆上风电的的1.6倍。
这意味着,海上风电补贴强度与陆上风电补贴是近4.5倍的关系。
中国各能源品种度电成本发展趋势
去年初,有政府官员曾公开算账:海上风电每年新增100万千瓦,年发电小时数按3000计算,约核发电30亿度电,需要国家补贴12亿元。
同样金额可以补贴450万千瓦陆上风电的发展。
已发展至万亿规模的新能源产业,补贴拖欠的缺口巨大,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测算,截至2018年底,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已经达到2000亿元,这还不算2019年以后的新增补贴。
时至今日,当陆上风电和光伏已经迈入平价,在巨大的欠补压力下,相关部门反思并采取行动:中国是否需要补贴海上风电这么昂贵的电源?答案是明确的,否定的。
当然,如果国家财政能够支撑,如果能源供应形势紧张,如果风电“十三五”规划目标没有完成,再给5年补贴,中国海上风电产业链成熟,届时有望退出补贴、实现平价。
这无疑对于产业发展是最理想的状态。
然而现实却没有如果。
近半年来,不少行业专家发声,希望补贴能够延续到2025年,不要将多年培育发展起来的战略新兴产业扔在半路上,并给出了下一步促进海风发展的路线图:江苏、福建、广东、浙江、山东等沿海经济大省,只要在电费中增加0.006元/千瓦时的可再生能源附加,即可支撑当地海上风电发展。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就认为,未来5年,我国海上风电的度电成本有望下降40%以上,到2025年基本实现平价无补贴。
此时必须对海上风电保持一定的补贴,逐步退坡,保证一定的市场容量,才能维持海上风电进一步发展的步伐,避免一个具有远大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半途而废。
但是据称江苏、浙江、山东等地能源主管部门和财政就此并未达成一致。
地方的初衷是用国家补贴支持地方产业发展,怎会如此轻易接盘?
目前,只听闻广东有可能会给一定的地方补贴。
国补取消,省补渺茫,意味着2021年之后,中国海上风电将从高电价时代一步迈入平价。
当然,业界对于这份文件早有心理准备。
对于投资商来说,要保证2018年底前已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在2021年底前全容量并网,保住0.85元的电价。
对于2019年竞争配置获得补贴电价的海上风电项目,大多数开发商考虑排序测算,用这两年的时间,冲刺2021年底前全容量并网,确保电价落袋为安。
只是时间紧任务重。
截至2019年底前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已超过47GW,绝大部分都无法并网发电,海上风电抢装已成必然。
这是因为与陆上抢装潮不同,海上风电机组满足可靠性和合规要求的产品和厂家有限。
主要原因是陆上风电所选的机组基本都是当前主流风电机组,其供应
链和生产工艺较为成熟,抢装的机组质量风险相对可控,开发商可选择的厂家和机组相对较多。
投资巨大和验证期长两大因素,使得短期内海上风电产能难以快速扩张。
产能严重不足的前提下,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并网,与所选机组的厂家交付能力密切相关,与所选机组的供应链可获得性密切相关。
如何选择机组、如何聚集上下游供应链,成为开发商决战2021全容量并网的关键因素。
2019年初竞价政策出台导致陆上风机抢装进而机组价格上涨,抢装与供应链能力不足是否会导致海上风机价格上涨?这也将成为影响海上风电发展的未知因素。
2021年过后,海上风电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