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差异性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差异性比较
——以中国汶川地震和美国卡特里娜飓风为例
引言:突发事件因为具有突然性、新鲜性、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而备受人们的关注,成为新闻的一个亮点,传播速度非常惊人。当今社会早已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都居住在一个信息的地球村里,且不要说像美国“9·11”那样震撼世界的突发事件瞬间传遍世界,信息的传播达到了惊人的速度,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新闻都在无国界的传播当中,这是任何决策者所无法阻挡的。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报道突发事件的特点,从国内媒体如何报道汶川地震出发,分析我国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的特点,在国外媒体的报道上,选取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报道作为研究样本,从而对国内外媒体在报道突发性事件上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着重比较中外报道突发性事件的立场、角度、意识形态、政治利益等方面的不同,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学习国外优秀媒体的报道方式方法,反省如何加强国内的突发性事件报道,注意到它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外国媒体对中国的刻板印象,用中华民族的声音引领国内以及国际舆论。
一、突发事件
㈠突发事件的定义
所谓突发事件,根据中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①
㈡突发事件的报道
突发事件本身就备受大众关注,更为媒体竞相传播。一般而言,突发事件的性质往往具有负面性、不确定性、危害性乃至灾难性,历来是新闻媒体之间竞争的来源之一,易于产生热点效应。那么,下面就是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几个基本要求:
首先,必须确保内容的真实客观。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真实性就是报道的生命,也是新闻媒体对公众传播信息时最基本的要求。不夸大、不缩小、不炒作、不消极、不造谣、不煽动情绪、不制造恐怖气氛,这些都是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其次,必须确保时效的准确快速。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各家媒体在时间上的比拼一点都不亚于奥运竞赛,谁都想夺得第一时间报道的金牌。这就意味着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重要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那么时效性就是新闻的生命力。无论是采访、写作还是发稿,都要竭尽全力在第一时间内做出迅速反应,“抢”出新闻价值。
最后,必须确保舆论的导向正确。“从传播学的角度上看,媒体主要有三大内容:一是传播新闻;二是传播有用信息;三是传播观念或观点。”②媒体不仅有责任给受众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且有责任做好大众舆论的向导,在报道政治性、敏感性的突发事件时,要求严格谨慎的考究报道方式和内容,引导受众准确、全面地了解事件的情况,正确看待突发事件的发生,把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二、我国媒体在汶川地震中的报道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这不仅市给国人的当头一击,也让我国的媒体措手不及。但是,这一时刻注定要载入史册,我国媒体也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㈠我国主流媒体的报道方法
在汶川地震报道中,中央电视台24小时连续直播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特别节目很引人注目。地震发生后,央视一方面快速派出记者赶赴灾区,另一方面马上联系汶川、成都、绵阳、都江堰以及周边有震感的省市电视台,征集关于地震的一切一手信息,同时专家学者也被请进直播间,直播平台迅速搭建起来。从报道内容来看,在直播初期,央视的报道集中在报告最新消息、救人救命上,以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要。从16日开始,央视对地震的直播进入突发事件的常规报道阶段,报道的主题逐渐向防疫、灾民安置等议题过渡。从整体上来看,虽然报道初期略显凌乱,但报道的主题意识、阶段意识都较
清晰的体现出来。截至5月20日,中央电视台各频道推出的直播特别节目总时长达676小时,创电视直播史纪录。在汶川地震发生18分钟后,新华社就向全国发出了有关地震的快讯,28分钟后就发布了震后第一张图片;第二天《人民日报》就在头版和报头相当醒目的位置发表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的报道,将重大灾情及时告知了受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在当天下午3点04分时的《中国之声》开始播发地震消息,并且邀请了中国地震局的专家介绍汶川地震的情况,在之后的节目中直播了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
除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外、各地方电台电视台、国内各个报刊杂志,也纷纷加入汶川地震报道中来,开设专版专栏,组织专题报道。
中国媒体的迅速反应、信息透明度的提升、信息内容的丰富,都为建立完善突发事件报道机制积累了重要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我国的新闻舆论在国际上的刻板印象。
㈡汶川地震报道的特点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媒体选择了赤膊上阵的方式来面对,这对于中国突发新闻领域规模来说正面临着最大的冲击和突袭,也由此带来了突发新闻报道领域的一次变革,带来了中国对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手法的进步。
⒈充分公开即时发生的信息
自从灾害发生的那一刻起,中国的媒体便显现出超水平的快速反映。不仅从网络,甚至到电视、广播、报纸,都迅速集中到同一阵地,
成为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灾区的信息大本营。
对媒体而言,重大突发新闻事件尤其是灾难性事件的公开报道,一直是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在这场引起全世界媒体关注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国媒体做到最成功的突破点就是快速、充分、透明地公开信息,从而在第一时间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在地震发生十多分钟后,新华社立即发出了第一条快讯。新华社所播发出的英文快讯早于所有外电,早法新社六分钟,早美联社八分钟。新华社在14点47分即发出简明消息:“据中国国家地震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新华网于14时55分42秒公布了地震消息,这是网上最早发布的关于汶川地震的消息,距离地震发生时间仅差27分钟。地震发生28分钟后,新华社发布了第一张图片。地震后3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在新闻频道口播了第一条新闻,之后推出有关汶川地震的新闻直播,同时滚动播出有关抗震救灾的消息和工作进展。与此同时,许多纸媒体也纷纷推出应急预案,各家中央媒体同时在地震当天就进行了报道采访。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此次对四川地震的报道之迅捷、之全面,大大出人们预料。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中国政府对四川地震的迅速反应令人钦佩。”③
⒉媒体报道以关注最具价值的生命为核心
在任何天灾人祸中,没有什么比人的安危更为重要,所以突发性灾难新闻的报道视角,都以关注生命作为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