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文本解读及设计(含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新)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扫除字词障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分析插叙的作用。
•4.学习埋伏笔这种写法的特点。
•5.理解题目的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分析插叙的作用。
难点
理解题目的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设计
2.《爸爸的花儿落了》
课题
2.《爸爸的花儿落了》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这篇记叙文选自小说《城南旧事》,通过插叙,细腻的笔触,表现了一个凄苦而坚强的主题:成长。教学时应该把握感情这个东西,让学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对学生起到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记叙文六要素不陌生,但对插叙比较陌生,教学时要让学生注意回忆和现实间的穿插,一些有象征性的句子也是本文一大特点。
《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小说透过主人公英子童年生活故事的描述,寄托了作者对童年,对北京的缅怀,是悼念她过早离开人世的父亲
四、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衣襟()骊歌()
花圃()叮嘱()
掸子()懒惰()Biblioteka 玉簪花()恐惧()2、解释下列词语
骊歌:
花圃:
叮嘱:
一、引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扫除字词障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4.分析插叙的作用。
•5.理解题目的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走进作者及背景: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她的创作丰富,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人物”。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新人教版《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情分析:《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文章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文章重点写了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而动人,令读者仿佛能依稀的看到文字的幕帘后面,闪烁着一双盈盈的泪眼,“童稚里充满了哀怨,纯真中蕴含了惆怅”。

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4.学习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依据教学目标1、2点制定教学重点为:(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依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为:(1)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2)记叙文中的伏笔与照应。

(3)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生词、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肿胀(zhong zhangg)叮嘱(zhu)骊歌(li)廊堆(yan)徘徊(pai huai)抽屉(ti)2.解释下面的生词:(1)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郁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2)叮嘱:再三嘱咐。

(3)恐惧:惧怕,害怕。

(4)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比喻犹疑不决。

3.阅读全文,质疑。

4.思考:研讨与练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把握文中父亲的思想性格。

2、理解标题的双关意义,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3、学习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重、难点分析](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理解“爸爸”的形象。

(2)理清文章叙述线索,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3)了解并学会运用插叙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

[说课]本文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文章写了主人公经历了许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文章篇幅较长,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行文线索,理解、揣摩、感悟课文内容。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英子跟学生的年龄相仿,所写内容也与学生生活接近,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教师要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与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有所感悟,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的平等对话过程,进而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抓住“情”这一主线,以情导情,就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课教学力图贯彻这些理念。

第一课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介绍作家作品;掌握字词。

2、初读课文,理解标题的双重含义。

3、把握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主要写了那些事。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的记忆中有母亲抚摩你发际的双手,可曾有父亲扛起你前行的臂膀?有母亲万千叮咛时的眼眸,可曾有父亲默默无语中的守望?有母亲时刻陪伴的慈爱,可曾有父亲撑起全家的坚强?如果说母亲的面庞写满的是柔情,那么父亲的脸上刻下的就是沧桑!今天我们就走进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体会童年的小英子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时那一路走来的爱与酸楚。

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

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

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精选12篇)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篇1陈景峰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教案及阅读答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教案及阅读答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教案及阅读答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原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珍惜。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体会作者对家庭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深层次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珍惜。

教学准备:1. 准备原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文本。

2. 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

2. 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二、阅读原文(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原文《爸爸的花儿落了》。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讨论和分析(15分钟)a.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b. 主人公对家庭和亲情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c. 爸爸的花儿落了,象征着什么?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亲情故事。

2. 引导学生珍惜家庭和亲情,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分享,强调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对家庭的态度和行为,制定珍惜家庭的计划。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和亲情的作文。

2. 组织学生参观家庭博物馆,了解家庭的历史和文化。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庭和亲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讨论和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分享了家庭的亲情故事,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家庭和亲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珍惜。

六、深入分析文本主题(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原文中对于“爸爸的花儿”这一元素的描写,探讨其在文本中的象征意义。

2. 学生思考并讨论:爸爸的花儿落了,象征着家庭的何种变迁?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一象征表达自己的情感的?3.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进一步阐述文本主题:家庭的变迁、亲情的珍贵以及成长的代价。

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PPT课件

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PPT课件

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PPT课件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PPT课件【学生分析】初一下期是学生生理、心理快速成长的时期。

什么叫成长,这是学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知道成长就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成长过程中,学生对父母的态度由崇拜到怀疑,甚至表现出与父母的对立。

而在《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中,作者流露出的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这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应该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本文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以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具有意识流小说的特点,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小说的形式以及写作的方法。

本文选自《城南旧事》,记叙的是20年代的老北京的故事,可推荐学生阅读全书,增加他们知识的积累,了解过去的时代。

【教法建议】80年代,一部《城南旧事》让中国人记住了那个大眼睛的女孩子。

而现在的孩子却无法理解当时的那个故事,建议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先介绍《城南旧事》这部影片,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受。

这篇小说的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抒写了成长的体验,文中童年的故事、成长的感受能快激起学生的共鸣。

体会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教学时不必拘泥与课文分析这分析那,宜通过反复朗读让课文的情、理自然注入学生的心田,在引导学生以“长大的感受”为契合点衔接课内外,从他人的故事和文章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从而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

通过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学习记叙中的插叙手法,理解“爸爸”的形象。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

父母曾东流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孤,不久即返回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

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爸爸的花儿落了》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7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7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7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篇一[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求自得,拥有一份相对独立的读书权。

我们现在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课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人性。

教学此文,应本着新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及“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的理论指导,让学生从中获得对人生健康成长与自身成熟的有益的启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畅谈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创意]简化教学线条,优化教学内容,美化教学手法。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词汇。

2.过程与方法:导语拨动情思、音像资源创设情思、品味文章激发情思、读写结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文章主旨。

2.联系自身经历、见闻,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加深对爱的理解,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的能力,联系自身体验来感悟深情父爱。

[教学方法]根据文本内容特点,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选择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讲法、扶放结合法三种教法,并将其融合:1.情景教学法。

通过音像资源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从而激活思维、诱发情思。

2.以读代讲法。

《课标》要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我把课堂的时间、空间最大限度地交还给学生,学生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悟,读中体验、读中明理。

3.扶放结合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重视学法的指导,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1.让学生课下通过网络查找有关作者的内容,初读文章。

2.教师整理这些资料并制作成简单的课件。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细节中感受人物情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感恩情怀。

(2)学会珍惜亲情,努力成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2)从细节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感恩情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板书课文,简介课文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情感变化。

(2)组间交流,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知识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感受父爱的伟大。

(2)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激发学生感恩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情感体验。

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尽量生动形象,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从细节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感恩情怀。

《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教案及阅读答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教案及阅读答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教案及阅读答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文背景《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关于父爱、成长和责任的故事。

通过主人公对爸爸种花的回忆,展现了爸爸对他的教育和影响,以及他在爸爸去世后如何承担起家庭责任的过程。

1.2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背景和作者生平,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感恩和承担责任。

第二章:课文原文2.1 课文节选第一部分:回忆爸爸种花的场景,描述爸爸对花儿的关爱和呵护。

第二部分:爸爸去世后,主人公接管花园,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第三部分:主人公在爸爸的精神支持下,努力克服困难,使花园重新绽放美丽。

2.2 学生自学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阅读理解3.1 问题设计主人公对爸爸种花的回忆展现了爸爸的哪些品质?爸爸去世后,主人公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主人公在爸爸的精神支持下,如何努力克服困难?3.2 答案解析爸爸的品质:关爱家人,有责任心,勤劳耐心等。

主人公面临的困难:缺乏经验,资金紧张,天气不利等。

主人公的努力:请教邻居,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等。

第四章:写作技巧4.1 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语句的作用和效果,提升写作技巧。

4.2 学生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自己动手写一段话。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个场景或人物。

第五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1 课文主题分析父爱如山,要学会感恩和珍惜。

面对困难,要有勇气和信心去克服。

承担责任是成长的过程,要学会承担和付出。

5.2 学生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感恩和承担责任。

第六章:拓展阅读6.1 推荐阅读提供一些与父爱、成长和责任主题相关的文章或书籍,供学生拓展阅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爱的深沉与细腻。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敬长辈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爱。

难点:分析课文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思考课题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怎样的故事?故事中的爸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分析课文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分析爸爸的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爸爸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父爱。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谁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仿写练习1.教师出示仿写题目:以“母爱如水”为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独立完成仿写,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谁能举例说明?二、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父爱的理解,分享亲身经历的故事。

三、课外拓展1.教师出示课外阅读材料,如《背影》等,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三、课后作业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父爱如山”为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课文中看到了哪些对比的例子?这些对比给我们传达了怎样的信息?”2.学生A回答:“比如爸爸严厉的态度和他生病后的温柔,形成了对比,让我感受到爸爸内心深处对我们的关爱。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珍惜家人。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努力奋斗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学生对父爱主题的共鸣。

3. 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爸爸的花儿落了》。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抽取学生进行生字词接龙游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 课文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交流(1)学生分享自己对父爱的理解,讲述与父亲的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父爱,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课文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对父爱主题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5.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父爱主题的作文比赛,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感人故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文本解读及设计(含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文本解读及设计(含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爸爸的花儿落了》文本解读《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最后一部分。

重点写的是爸爸对英子的深沉父爱和英子成长的艰难,写得深沉、含而不露。

文章以毕业典礼为主要线索,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时隔多年,作者仍能对往事记忆犹新,必是在其成长道路上,留下深刻印记,同时感恩父亲在成长过程中给予了鼓励、希望和爱。

在感受深沉的父爱中,“我”真的长大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敢闯敢练,勇于面对挫折,承担家庭重任。

感悟成长的不易便更具现实意义了。

同时文中语言、动作精彩描写之处,更好地表现了人物。

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文中事是最平凡的事,但作者就是用这些质朴、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语言拨动读者的心弦,让读者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也就十三岁的光景,与文中的主人翁英子(十二岁)差不多是同龄人,学生们也是刚刚迈出童年,童年也就是昨天的故事,他们也成长着,对“长大”二字也有自己的思考和体验。

同龄就是学生们能够与英子进行交流的平台和基础。

“爱”是生活的主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深沉的父爱,对自己的成长经历更是一笔富贵的财富。

况且,经过一个学期的初中生活,学生基本习惯了初中的教学节奏,对语文学习有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和思路,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

在课堂上,他们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且常有意想不到的精妙见解。

他们开始思考人生,思考生活,且常常有自己的体会和判断。

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不断增加,对语文的感悟也开始深刻,他们在文字中开始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并能在自己的生活借鉴经验和教训。

但是,他们的很多看法还不够成熟,对文本的解读有时候并不深透,语言表达也不够精准,还需要老师们在讲课的过程中,加强引导,并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感受至爱亲情。

2.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父亲对“我”的关爱和教育,理解文中父亲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理解长辈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必要性。

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及教案

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及教案

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及教案教案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欢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

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

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

我告诉爸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将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

我问爸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六年前他参加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做这件事。

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但是我说:“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

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

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

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我知道,爸爸。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是。

”我虽然这么答应了,但是觉得爸爸讲的话使我很不舒服,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的毛病。

七级语文下册第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及点评讲义

七级语文下册第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及点评讲义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创意:《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课文节选自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课文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

文章时间跨度大,场景变化多,有现实有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将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过渡十分自然,内容丰富而不拖沓,时间交错却不零乱,这与作者运用插叙的叙述方法分不开,但初一学生把握这种开合自如的叙述结构有一定难度,因此我设计了表格,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按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重新将事件排序,然后与原文进行比较来理解插叙的妙处。

教学目标:1、疏理情节,了解插叙的作用。

2、在探究、比较阅读及分角色朗读中,体会深沉的父爱。

教学重点:疏理情节线索,了解插叙的作用,体会深沉的父爱。

教学难点:了解插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聆听深沉父爱的赞歌课堂导入,播放林媚的《父亲》:“听听你的叮嘱,我接过了自信,凝望你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

有老有小,你手里捧着孝顺,再苦再累,你脸上挂着温馨,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一曲父亲的颂歌,唱出了对父亲的深爱之情。

今天,我们将学习林海音的小说片段《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起疏理深沉父爱中成长的故事,感知父亲的形象,了解英子的成长足迹。

二、疏理深沉父爱中成长的故事1. 填表:速读课文,疏理小说的情节和思路。

2.思考:小说的情节中“我和父亲的故事”如同一颗颗珍珠珍藏于“我”的内心深处,它们被一根丝线穿在一起,这根丝线就是文章的线索。

结合表格分析,你认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文章线索:一是毕业典礼,二是花———双线并行的结构。

作用: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

3. 比较:如果“我和父亲的故事”按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该怎样排序?会有什么效果?插叙顺叙典礼前①昨天,医院看父一年级时,①我赖床挨打(回忆)②一年级时,我赖床挨打爸爸给我送衣和钱给我送衣和钱毕业前:典礼中毕业前:②爸爸爱花,也爱我们(回忆)③为叔叔急得吐血③让我独自寄钱④爸爸爱花,也爱我们④为叔叔急得吐血⑤让我独自寄钱昨天,⑤医院看父典礼后⑥爸爸去世典礼后,⑥爸爸去世明确:本文时间跨度大,场景变化多,使用插叙将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互相呼应、对照,达到层次丰满的叙事效果。

七年级语文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3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3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3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

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能用概括的语言清楚地复述课文。

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含蓄、抒情的语言美。

三。

理解文章蕴涵的丰富的感情,体会父爱的严厉、深沉和执着。

教学重点一。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中几个精彩片段,感受文章蕴涵的人间真情。

课前预习一。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二。

了解作者林海音的生平及创作情况,读小说《城南旧事》。

课前准备以电影《城南旧事》为蓝本,做一课件简介小说《城南旧事》,便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表现的感情。

教学过程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导入同学们,你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谁是最疼爱你关心你的人?自然多数人的回答是妈妈。

的确,妈妈无私、细腻、宽容的爱一直环绕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人世间最大的温暖和幸福,伴着母爱我们一天天快乐地成长。

可是,大家有没有关注到,有一个人他象妈妈一样,每一天都在为我们辛勤地付出。

对了,他就是爸爸。

当我们讴歌母爱时,也应该为父亲献上一曲赞美的歌。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林海音的童年,去认识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去看一看发生在许多年前北京城南的故事。

放自制课件《城南旧事》,进入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

简介作者林海音(1918——2023),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中国台湾,生于日本大阪,在北平长大。

1948年回到故乡中国台湾,任报社编辑。

1953年开始文学创作,是中国台湾有名的纯文学作家。

林海音一生创作颇丰,散文、小说、童话等都有涉及,最有影响的作品当推她的长篇小说《城南旧事》。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是《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章,原名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是作者对童年的一段亲切回忆。

整体感知1. 检查预习。

听写词语:肿胀叮嘱恐惧骊歌花圃玉簪花(全体同学参加。

)从以上词语中任选三个造一个句子,要求:内容明白,用词得当。

(选一组同学轮流口头作业。

)2. 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和线索。

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七年级下册教案(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内心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伟大,学会珍惜亲情。

(2)懂得担当,树立责任意识。

(3)学会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亲情、担当和信念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情感的深入理解。

2. 写作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写作指导法:以课文的写作技巧为依托,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生字词。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

(2)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提问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解答疑难问题。

4. 写作练习:(1)以课文为蓝本,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点拨,帮助他们描绘内心情感。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爸爸的花儿落了》文本解读《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最后一部分。

重点写的是爸爸对英子的深沉父爱和英子成长的艰难,写得深沉、含而不露。

文章以毕业典礼为主要线索,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时隔多年,作者仍能对往事记忆犹新,必是在其成长道路上,留下深刻印记,同时感恩父亲在成长过程中给予了鼓励、希望和爱。

在感受深沉的父爱中,“我”真的长大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敢闯敢练,勇于面对挫折,承担家庭重任。

感悟成长的不易便更具现实意义了。

同时文中语言、动作精彩描写之处,更好地表现了人物。

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文中事是最平凡的事,但作者就是用这些质朴、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语言拨动读者的心弦,让读者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也就十三岁的光景,与文中的主人翁英子(十二岁)差不多是同龄人,学生们也是刚刚迈出童年,童年也就是昨天的故事,他们也成长着,对“长大”二字也有自己的思考和体验。

同龄就是学生们能够与英子进行交流的平台和基础。

“爱”是生活的主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深沉的父爱,对自己的成长经历更是一笔富贵的财富。

况且,经过一个学期的初中生活,学生基本习惯了初中的教学节奏,对语文学习有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和思路,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

在课堂上,他们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且常有意想不到的精妙见解。

他们开始思考人生,思考生活,且常常有自己的体会和判断。

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不断增加,对语文的感悟也开始深刻,他们在文字中开始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并能在自己的生活借鉴经验和教训。

但是,他们的很多看法还不够成熟,对文本的解读有时候并不深透,语言表达也不够精准,还需要老师们在讲课的过程中,加强引导,并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感受至爱亲情。

2.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父亲对“我”的关爱和教育,理解文中父亲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理解长辈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必要性。

3.把握课文的双线结构,学习并掌握插叙这种写作手法。

二、教学策略及意义: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就这篇课文的特点而言,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如何将学生带进文本,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文本进行交流和对话。

所以本课的教学拟用情景教学法和阅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课文。

情景教学法就是动用多种手段和各种不同的问题给学生创“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以求唤出他们的“感同身受”。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文本,更多的是通过文本唤起自己对成长的回忆,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在交流之中又生成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屏幕显示《城南旧事》简介,学生自读。

《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它透过主人公英子童年生活的描述,寄托作者对童年对北京的缅怀,今天我们学习它的最后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二)作者介绍: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童年在北京生活,1948年回台湾。

她的创作丰富,有散文集《两地》、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

(三)教学过程:1.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疏通文字障碍,并看看本文给我们讲了哪一段旧事?出示字词,学生自读,正音:肿胀骊歌花圃恐惧咻咻鸡毛掸子叮嘱玉簪花夹竹桃花夹袄在空中一抡学生回答:什么旧事?(父亲去世)浓墨重彩写的吗?(没有)那写了什么?(父女之间的几件事)哪几件事?(起床晚了被爸爸打,爸爸爱花,爸爸让我独自去银行汇款,爸爸去世,我不再是小孩子)哪些事写得详细?(挨爸爸的打,去银行汇款)2.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接读第13到23自然段,思考:A.为什么我每天去上学都又愁又怕?B.在我赖床时,爸爸的态度如何?他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你将相关语句在文中圈画出来。

C.你从中体会出的是什么?(2)自读46到53自然段,想想:A.爸爸为什么要让“我”去寄钱?B.当我害怕时,爸爸对我有哪些鼓励?C.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小结:这两件事,一件养习惯,一件塑人格。

可见,父亲对子女的疼爱,绝不仅仅体现在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上,更在于精神品质的培养,因此,父爱便尤显厚重,给孩子的印象也就更为深刻。

这些事情,在不经意里,轻轻触碰,便会荡开涟漪,引发我们的深深追忆,那么,作者的这些回忆,又是怎样引发的呢?3. 品读课文,学习写法:A.自读课文,想想这些事情是按时间顺序一个个写出来的吗?是在怎样的特殊场合上引发了这些回忆?(毕业典礼)B.文中又写了哪些眼前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C.用的什么写作手法,有何好处?(插叙)介绍插叙这种手法: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如我们小学时学的课文《羚羊木雕》用的就是这种手法。

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中的插叙方法。

回忆是要有感触点的,这个感触点就是眼前的事,由于眼前事的触发,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同学们能找出触发的事与回忆的事吗?学生分小组完成。

插叙使文章的内容显得丰富而不繁杂,插叙使文章的事件交错而不散乱。

由此可知,插叙的方法最适于回忆性文章的写作。

通过回忆来展示生活的足迹,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小结:用插叙的手法,将眼前事和回忆完美融合,起承转合非常自然,这些事件,就像一朵朵小小的花儿,浮在心头。

蓦然回首中,满地零落的花瓣,诉说着盛夏的情怀……寂寞之后,那清扬悠远的骊歌,古朴婉转的乐音仍在耳畔萦绕,淡淡的愁绪,深深的情思中,少了一丝懵懂,多了一点缅怀。

城南的落花依旧,爸爸的花儿凋零,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4. 练习检测:“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可爸爸的形象却永远刻印在我的记忆里。

表面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的爸爸;善于教子,总是逼“我”去闯练的爸爸;注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的爸爸;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的爸爸……请你以“爸爸,我想对你说……”开头,对文中的爸爸说一句话。

角度自选。

(你可以抒发思念,可以感悟爸爸的教诲,也可以表达对爸爸的感激之情。

)总结:父亲是一本书记载了对子女的付出、关爱和希望父亲是一片海宽阔的胸怀里容有对子女深深的爱父亲是路,让子女踏着走向未来。

让我们把发自内心的最美的歌送给我们的父亲!教学实录(课前准备:屏幕显示《城南旧事》的故事梗概,配以主题曲《送别》,在悠扬的乐声里,学生自己看屏幕,了解故事内容)师:《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它透过主人公英子童年生活的描述,寄托作者对童年,对北京的缅怀。

今天我们学习它的最后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板书课题)师:作者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童年在北京生活,1948年回台湾。

她的创作丰富,有散文集《两地》、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

师:请大家读课题。

(学生齐声读课题)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什么花儿落了?生1:爸爸的夹竹桃花儿落了。

生2:小青石榴落了。

生3:爸爸生命的花儿落了。

师:那为什么要用花儿的败落来指代爸爸的生命呢?生3:因为爸爸爱花。

师:对,你的理解很好。

题目一语双关,既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败落,又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那么,从题目来看,你觉得本文内容会写什么?生4:写爸爸的去世。

师:好,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是不是浓墨重彩地描述了父亲去世这件事。

如果不是,又写了什么?读书过程中,注意疏通字词障碍。

(学生读课文,思考)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的这些生字及多音字,你能读准吗?生5读词语:肿胀骊歌花圃恐惧咻咻鸡毛掸子叮嘱玉簪花夹竹桃花夹袄在空中一抡师正音。

学生齐读词语。

师:同学们读的声音很响亮,音调也很准确,可见预习时对这些字词的重视。

那么,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也一定很好。

回到我们上面的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生6:课文也写到了父亲去世,但并不都是写父亲去世。

而是写了自己的毕业典礼。

生7:除了毕业典礼,还写了父女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

师:好,请同学们概括,作者写了父女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情?生8:爸爸在医院嘱咐我不要迟到,还有回忆我因上学迟到被爸爸打。

生9:还写了爸爸爱花以及爸爸让我去银行汇款这些事。

生10:还有一件事,就是课文最后写爸爸去世了,我已经不再是小孩子。

师:好,同学们的概括很准确,这些事件,像花朵一样散落在课文中,同学们用自己的一双双慧眼发现了他们,非常棒!那么,在这些事件中,作者详细描写的是哪些事情呢?生11:因为上学迟到爸爸打我这件事写得比较详细。

生12:我觉得爸爸让我去银行汇款写得也很详细。

师:为什么这两件事要详细的去描述呢?接下来我们认真品读这两个部分。

(请三名同学接读课文第14---23自然段)师:刚才三名同学接读了课文,你觉得他们读得怎样?生13:读得很流利,也很有感情。

特别是第二位同学,将爸爸的严厉读出来了。

生14:她虽然读出了爸爸的严厉,可我觉得她有些重音没把握好。

如第20段“晚了也得去”。

她把重音落在了“晚”上面,而我觉得应该落在“也得去”上。

师:你更正的很好,“也得去”正体现出他对女儿要求之严格,爱之深切,是应该重读的。

生15“我觉得第20段的“起”不但要读出催促语气,也应该读出焦急严厉责备的语气。

师:好,你理解得很到位,那你可以再读读这个词吗?(生读)师:很棒,你读的这个字,命令中带有愤怒,严厉中渗透着慈爱,充分显示出了一个父亲严厉的爱意。

师:面对不肯起床的女儿,爸爸是怎样做的?生16:“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师:读到这样的场景,你是不是觉得爸爸太狠了?他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女儿?生17:爸爸虽然狠心打了我,但我觉得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女儿,相反,爸爸打我,更能显示爸爸的爱。

师:你怎么读出来的?生17:爸爸在要打我时,“左看右看”,爸爸是在看用什么工具打我,能够教训我,又不能把我打坏,最终爸爸拿的是鸡毛掸子。

这一细节体现了爸爸对我的疼爱。

师:你读得真细致。

能在这样充满眼泪和疼痛的事件中读出伟大的爱来。

生18:爸爸之所以打我,是因为不想让我养成坏习惯,第13段中说“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也是同样的道理。

师:自古溺爱多败儿,爸爸想的非常长远,他不盲从于自己的孩子,绝不因为女儿只上一年级而去怜惜娇惯她,这确实是一个严格的爸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