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管理方案

合集下载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营养管理和康复护理方案研究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营养管理和康复护理方案研究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营养管理和康复护理方案研究在现代医学中,由于母体生活方式的改变,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童的出生率正在迅速增加。

这些出生早期的儿童面临很多健康问题,并需要获得专业的护理和管理。

本文将研究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营养管理和康复护理方案,以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童得以活下来。

然而,这些儿童的生存率仍然不高,并且生活质量也很低。

低出生体重儿童需要更加细致的管理和护理,以确保他们的成长发育。

此外,由于各种原因,如早产、母体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儿童的免疫系统通常不够强大,从而使他们更容易受到各种感染和疾病的威胁。

二、营养管理1.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之一。

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来说,母乳更具有营养价值。

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婴儿的免疫力、帮助胃肠道发育、预防感染病。

母乳喂养比牛奶更好,是优秀的营养来源,甚至更好。

所以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母乳喂养是非常重要的。

2.添加营养素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童,添加营养素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添加人乳酸菌可以支持免疫系统和肠道健康、添加DHA可以促进婴儿视力和大脑发育、添加铁可以防止贫血等。

但是要注意营养素的加量,过多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注意饮食卫生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免疫能力比较弱,饮食卫生更容易受到感染。

如果给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饮用含有细菌的汁液,就有可能造成发病。

因此,饮食卫生要特别注意,比如消毒、洗涤等。

三、康复护理1.低刺激环境由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童肌肉的掌控不够强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减少刺激。

比如可以减少灯光和噪声,让婴儿在温暖、轻柔和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2.关注婴儿的认知发育对于康复护理的另一个重点是认知发育。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童的认知发育不太成熟。

我们可以通过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来刺激婴儿的大脑,从而促进婴儿的认知发育。

例如,可以通过唱歌、读书、看相册等方式来刺激婴儿的大脑。

早产产妇出院后管理方案

早产产妇出院后管理方案

早产产妇出院后管理方案
1. 产后恢复
-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 适当锻炼,如散步、做产后操等,有助于身体恢复。

- 定期产后检查,监测母体健康状况。

2. 母乳喂养
- 鼓励母乳喂养,母乳对早产儿具有重要的营养和免疫保护作用。

- 如有困难,寻求专业人员指导,学习正确的母乳喂养技巧。

- 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压力,有助于促进泌乳。

3. 新生儿护理
- 严格遵医嘱,按时给药和检查。

-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预防感染。

- 观察婴儿状况,如呼吸、皮肤颜色等,及时就医。

4. 心理健康
- 接受早产的事实,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 与家人朋友多沟通,寻求情感支持。

- 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5. 生活安排
- 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分配家务。

-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 适时恢复工作或其他活动。

6. 定期随访
- 按时复诊,接受婴儿发育评估。

- 及时解决哺乳、喂养等困难。

- 寻求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支持。

早产产妇需要全面的生理和心理护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

定期就医随访,遵循医嘱,有助于母婴的健康发育。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为提高早产儿医疗保健水平,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制定本规范。

一、定义范围ﻫ(一)早产儿就是指胎龄<37周出生得新生儿,就是新生儿死亡发生得重点人群,也就是易发生远期健康问题得高危人群。

本规范将早产儿分为:1、低危早产儿:胎龄≥34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无早期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良好得早产儿. ﻫ2、高危早产儿: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存在早期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生后早期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任何一种异常情况得早产儿。

ﻫ (二)早产儿保健就是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早产儿提供得医疗保健服务.(三)早产儿专案管理就是指按照本规范要求定期对早产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与指导等综合管理。

(四)一般情况下,评价生长发育时建议使用矫正年龄至24月龄。

小于28周出生得早产儿,可使用矫正年龄至36月龄。

二、工作职责ﻫ(一)卫生计生行政部门ﻫ1、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提高早产儿救治与保健服务能力。

制订辖区内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ﻫ2、建立健全辖区内早产儿会诊、转诊网络体系,明确各级机构职责。

ﻫ 3、组织成立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得儿童保健技术指导组。

4、建立健全辖区内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监督管理早产儿保健信息得收集、上报工作.5、组织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

(二)妇幼保健机构ﻫ 1、组织儿童保健技术指导组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得早产儿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与评价。

2、组织开展辖区内早产儿医疗保健业务培训,推广适宜技术. ﻫ3、负责指导与开展本辖区早产儿健康教育工作,制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发适宜得健康教育材料。

ﻫ4、负责早产儿保健相关信息得管理工作。

ﻫ5、结合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针对早产儿死亡开展评审.6、按当地儿童保健分级服务规定,提供与本级职责与能力相适应得早产儿保健服务。

ﻫ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辖区内早产儿得登记、转诊及信息上报工作。

医院早产管理制度

医院早产管理制度

医院早产管理制度一、目的早产是指胎龄不满37周的婴儿。

早产儿出生后,由于生长和发育未达到足月婴儿的程度,需要特殊的医学护理和管理。

为了保障早产儿的健康,减少早产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定医院早产管理制度十分必要。

二、原则1、提倡规范产前保健,减少早产风险。

2、提倡合理干预早产风险因素,降低早产率。

3、提倡多学科协作,提高早产抢救贯彻实施力度。

4、加强早产护理和康复,降低早产儿死亡率。

5、强化全员培训,增强早产医疗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

三、责任部门1、医院管理层负责规划与推进早产管理制度的落实。

2、妇产科负责早产母体的监测、干预、抢救。

3、新生儿科负责早产儿的特殊护理和康复。

4、临床质控中心负责监督、检查和评估早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四、制定内容1、早产高风险筛查。

对孕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少、胎儿发育迟缓、早产史等高风险孕妇进行产前筛查,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

2、早产产程护理。

对于已经确定会早产或者可能会早产的妈妈,加强产程监测,提早做好产前准备工作。

3、早产分级抢救。

对早产儿进行分级抢救,及时有效地对早产儿进行抢救,保障早产儿的生命安全。

4、早产后护理。

对早产儿进行特殊的护理和医学监护,及时做好营养、呼吸、体温、感染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

5、早产康复。

对早产儿进行康复护理和康复训练,提高早产儿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五、具体措施1、设立早产保健诊室。

医院设立专门的早产保健诊室,对孕妇进行早产风险评估和指导,提供专业的产前保健服务。

2、定期召开早产医疗质量例会。

医院定期召开早产医疗质量例会,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建议,推动早产管理工作的不断提高。

3、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医院加强早产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早产医疗护理的实践技能。

4、开展早产儿家长教育。

医院开展早产儿家长教育,提供必要的护理技能培训和心理疏导,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早产儿。

5、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早产儿出院后家庭管理和随访方案

早产儿出院后家庭管理和随访方案

早产儿出院后家庭管理和随访方案早产儿是新生儿的高危管理人群之一,早产儿住院治疗结束出院后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生长发育指标均正常,仍有很大的生长发育不良及发育障碍的风险,有很高的罹患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因此,早产儿出院后仍需要一套综合家庭管理和随访方案,涵盖体格发育监测、定期医院随访、营养管理、早期干预、心理支持以及免疫接种等方面的内容。

1. 体格发育的家庭监测:每周记录宝宝的体重、身长和头围,并将这些数据与早产儿生长曲线图(Fenton曲线)进行比较,若此时发现宝宝的体重增长小于15.0g/kg·d,身长增长小于1cm/周,头围小于0.5cm/周,或对照生长曲线在低于原来的生长发育趋势时需要警惕生长发育迟缓的可能,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确保宝宝得到正确的营养指导。

2. 定期医院随访计划:初次随访(出院后1周至2周内):主要评估早产儿疾病恢复情况和家庭环境的适应情况,医生将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各项体格发育参数的测量、心肺听诊以及腹部触诊等。

对于校正胎龄40周的早产儿时可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对行为能力、肌张力、原始反射等神经发育内容进行评估。

2个月随访:在此次随访中,医生将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听力检查、心脏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可能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此期间后,可以开展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

3个月随访:继续之前的检查,同时评估宝宝有无追赶性生长以及其他需要干预的神经发育异常。

6个月随访:通过全面评估宝宝的整体发育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干预,并且制定后续的随访周期。

3. 营养管理指导:母乳喂养:鼓励母乳喂养,母乳对于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和肠道健康至关重要,家长需要学习正确的哺乳姿势,确保宝宝能够正确吸吮。

母乳强化剂:一部分早产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宫内或宫外发育迟缓,体重或身长在校正同月龄儿的第10百分位数以下时,可能需要使用母乳强化剂或早产儿出院配方奶等,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添加,以确保宝宝获得足够的营养和矿物质,特别是钙和维生素D。

早产儿保健服务规范指南.doc

早产儿保健服务规范指南.doc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一、住院前管理(一)产前1.产科:及时处理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预测早产的发生,完成产前促胎肺成熟;及时与儿科沟通,开展围产讨论,评估母婴风险,确定处理方式和分娩地点。

2.儿科:鼓励分娩前新生儿科医生与早产高风险孕妇及家属沟通,介绍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及处理。

(二)早产儿复苏所有早产儿出生时应有具备早产儿复苏能力的人员参与现场复苏和评估。

按照《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进行复苏,特别注意保暖、用氧和呼吸支持。

(三)早产儿住院指征1.出生体重小于2000g或胎龄<34周。

2.虽然出生体重或胎龄超过以上标准,但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1)新生儿窒息,产伤;(2)体温:异常;(3)皮肤:发绀、苍白、多血质貌、黄染、出血、水肿表现;(4)呼吸:呼吸暂停或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呻吟、三凹征);(5)循环:心率/心律异常、血压异常、末梢循环不良;(6)消化:喂养困难、呕吐、腹胀、大便异常、肝脾肿大;(7)神经:前囟饱满,意识、反应和肌张力异常,惊厥;(8)需进一步排除或治疗的先天畸形;(9)监测发现的其他异常,如血糖、胆红素、血常规等异常;(10)母亲为高危孕产妇:胎膜早破>18小时、产前或产时感染、药物滥用等。

(四)危重早产儿转诊1.宫内转诊:不具备救治早产儿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将早产高危孕妇转至具有母婴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分娩。

2.出生后转运:包括院内转运和院间转运。

(1)转运前:评估,积极救治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完成病历资料的交接;(2)转运中:密切监护,持续保暖及生命支持治疗,做好监护及抢救记录;(3)转运后: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诊医生交接患儿情况、转运经过和主要治疗情况。

二、住院期间管理(一)护理及发育促进1.保暖: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应置于婴儿培养箱保暖,根据早产儿胎龄、日龄、体重和病情调节暖箱的温度及湿度,维持恒定的中性温度。

2.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早产儿管理指南

早产儿管理指南

早产儿管理指南正文:早产儿管理指南一、定义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的婴儿。

早产儿管理指南旨在提供早产儿的全面管理方案,包括早期护理、喂养、监测、药物治疗等内容,以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二、早产儿护理1.新生儿重症监测a) 心电图监测:对早产儿进行24小时心电图监测,以监测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b) 血氧饱和度监测:通过脉搏血氧计监测早产儿的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缺氧情况。

c) 呼吸监测:使用呼吸机对早产儿进行呼吸监测,确保呼吸功能正常。

2.温度控制a) 保持室温适宜:将早产儿放在恒温箱内,保持室温在36-37摄氏度。

b) 保暖措施:给予早产儿足够的保暖措施,如穿戴棉质衣物、盖上毛毯等。

3.饮食管理a) 入量监测:记录早产儿每次喂奶的摄入量,及时调整喂养计划。

b) 配方奶与母乳喂养:根据早产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可以是配方奶或者母乳喂养。

4.高危因素监测a) 眼科监测:对早产儿进行眼科检查,及早发现和处理视网膜病变。

b) 脑部超声监测:定期进行脑部超声检查,以评估颅内出血、脑室扩张等情况。

c) 耳科监测:对早产儿进行听力筛查,及早发现和处理听觉障碍。

三、早产儿药物治疗1.呼吸支持药物:如肺表面活性物质、支气管扩张剂等,用于支持早产儿的呼吸功能。

2.抗感染药物:对于早产儿感染风险较高的情况,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

3.营养补充药物:根据早产儿的需要,给予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补充药物。

四、附件列表1.早产儿护理记录表3.早产儿药物管理表附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心电图监测:通过电极粘贴在皮肤上,记录心脏电活动的监测方法。

2.血氧饱和度监测:使用脉搏血氧计监测血液中的氧合情况。

3.呼吸机:一种用于辅助或代替患者自主呼吸的医疗设备。

4.恒温箱:提供恒定温度环境的箱体,用于保持早产儿的体温稳定。

5.配方奶:以牛奶或大豆为原料制成的人工奶,适用于不能通过母乳喂养的婴儿。

早产儿护理ppt课件

早产儿护理ppt课件

早产儿护理中常见问题:免疫功能低下
1.早产儿喂养问题
早产儿常有吸吮、吞咽不协调、胃容量小、消化酶不足等问题,需采用特殊喂养方式,如管饲喂养,并密切监测体重增长。
2.早产儿感染预防
早产儿免疫系统不成熟,易感染。需保持环境清洁,减少探视,定期消毒,并接种相关疫苗以预防感染。
04
早产儿护理的解决方法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 早产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 全,需避免过多接触外界 病原体,定期接种疫苗以 增强免疫力。
早产儿体温调节能 力不足
•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不成 熟,需保持室温在2426℃,避免寒冷和过热引 起体温波动。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风险高
• 早产儿视网膜血管未发育 完全,需定期检查眼底, 及时发现并治疗视网膜病 变。
谢谢观看
Thank You
汇报人:XXX
20X2X4..X0X3..X1X9
早产儿易发生感染
早产儿免疫系统未成熟,易感染。需加强日常消毒,减 少探视,保持病房清洁,定期做微生物检测。
早产儿视力保护
早产儿视网膜未发育完全,需避免强光刺激。病房光线 要柔和,定期检查眼底,及时发现问题。
合理喂养和营养支持
早产儿免疫力较弱
早产儿体重偏低
• 早产儿体重常低于2.5kg, 需通过母乳喂养和特殊奶 粉补充,确保其生长发育 正常。
3.早产儿感染风险高
早产儿免疫系统较弱,易感染。解决方案: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消毒环境,合理使用抗 生素,降低感染风险。
建立亲子关系和信任感
1.早产儿低体温问题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易发生低体温,应放置暖箱中,维持中 性温度,减少耗氧和热量散失。
2.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较常见,可采用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等策略,促 进早产儿胃肠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早产儿管理指南

早产儿管理指南

早产儿管理指南一、出生前的准备在早产儿出生前,医院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好适宜的暖箱、监护设备、呼吸支持设备等。

同时,医护团队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制定好早产儿出生后的初步处理方案。

二、出生时的处理1、保暖早产儿出生后,应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将其放置在预热好的辐射保暖台上,用温热的毛巾包裹,减少热量散失。

2、呼吸支持评估早产儿的呼吸状况,如有呼吸窘迫,应及时给予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等呼吸支持。

3、初步评估快速对早产儿进行身体状况的评估,包括心率、呼吸、肤色等,判断是否存在窒息等紧急情况。

三、住院期间的管理1、体温管理保持早产儿的体温稳定至关重要。

暖箱的温度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日龄和病情进行调节,使早产儿的体温维持在 365 375℃之间。

2、呼吸管理密切监测早产儿的呼吸情况,定期进行血气分析,根据需要调整呼吸支持的方式和参数。

对于有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可采用刺激足底、使用咖啡因等方法进行处理。

3、营养支持(1)肠内营养尽早开始微量喂养,根据早产儿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奶量。

对于吸吮和吞咽功能差的早产儿,可采用管饲喂养。

(2)肠外营养在肠内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应及时补充肠外营养,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以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

4、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手卫生。

早产儿的病房应定期消毒,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5、神经系统监护定期进行头颅超声检查,监测早产儿颅内出血、脑积水等情况。

同时,进行神经行为评估,早期发现神经系统异常。

6、视网膜病变筛查对于出生体重小于 2000 克或胎龄小于 32 周的早产儿,应定期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7、听力筛查早产儿出院前应进行听力筛查,对于未通过筛查的早产儿,要及时转诊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干预。

四、出院后的管理1、家庭环境准备早产儿出院回家前,家长应准备好清洁、温暖、安静的居住环境,室内温度保持在 24 26℃,湿度在 55% 65%。

2、喂养继续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喂养,保证早产儿摄入足够的营养。

早产儿喂养方法

早产儿喂养方法

部分母乳+人乳强化剂的方式,为将来停 早产儿配方(补授法)至胎龄38~40周,之后转换为直
止强化、直接哺乳做准备
接哺乳+早产儿过渡配方(补授法)
根据早产儿生长和血生化情况,一般需应用至校正3月龄左右,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A、D和铁剂
配方奶喂养
早产儿配方至胎 龄38~40周后转 换为早产儿过渡 配方
(三)早产儿的喂养方法
2.出院后的喂养 早产儿出院后需要继续强化营养目的是帮助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达到理想的营养状态,
满足其正常生长和追赶性生长两方面的需求。 出院后的喂养策略是个体化的。
(三)早产儿的喂养方法
2.出院后的喂养 (1)出院时营养风险程度的分类
早产儿 1胎龄(周) 出生
宫内生
分级
体重(g) 长迟缓
经口 喂养
奶量[ml/(kg·d)]
体重增长 (g/d)
高危 中危
<32 32~34
<1 500 有 1 500~ 无 2 000
欠协调 <150
顺利
>150
<25 >25
低危
>34
>2 000 无
顺利
>150
>25
宫外生长 迟缓
有 无

并发症 有 无 无
注:并发症包括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消化道结构或功能异常、代谢性骨病、贫血、严重神经系统损伤等任一条; 早产儿营养风险程度的分类是相对的,如中危或低危分类中具备高危分类标准(如表中第3~8条之一)者应升为高危或中危级别进 行管理。出院后需通过定期随访监测进行连续评估来调整喂养方案。
THANKS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早产儿喂养方法
汇报人姓名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

医院早产儿精细化管理制度

医院早产儿精细化管理制度

一、制度背景早产儿是指胎龄不足37周出生的婴儿,由于其器官和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弱,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我院特制定早产儿精细化管理制度。

二、制度目标1. 提高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早产儿死亡率。

2. 加强早产儿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3. 加强早产儿家庭支持,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

三、制度内容1. 成立早产儿管理小组由我院新生儿科、儿科、护理部、医务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早产儿管理小组,负责早产儿救治、护理、家庭支持等工作。

2. 制定早产儿救治流程(1)接收早产儿时,及时评估病情,明确救治方案。

(2)加强早产儿生命体征监测,确保生命安全。

(3)针对早产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发育不成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加强早产儿护理管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2)根据早产儿体重、胎龄、病情等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3)加强早产儿保暖,防止低体温。

(4)加强早产儿营养支持,促进生长发育。

4. 加强早产儿家庭支持(1)为早产儿家庭提供心理疏导,缓解家庭压力。

(2)开展早产儿家长教育,提高家长护理技能。

(3)鼓励家长参与早产儿照护,营造家庭氛围。

5. 加强早产儿信息管理(1)建立早产儿电子病历,记录救治、护理、家庭支持等情况。

(2)定期对早产儿进行随访,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

四、制度实施与监督1. 各相关科室按照早产儿精细化管理制度执行,确保早产儿救治、护理、家庭支持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早产儿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医院对早产儿救治、护理、家庭支持等工作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五、制度调整与完善根据早产儿救治、护理、家庭支持等工作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和完善早产儿精细化管理制度,以提高早产儿救治效果,降低早产儿死亡率。

早产儿管理指南

早产儿管理指南

·标准·方案·指南·早产儿管理指南《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37周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1500g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1000g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 LBW)。

在早产儿中,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g者临床问题较多、病死率较高,是早产儿管理的重点。

由于早产儿已逐渐成为新生儿领域的重要问题,新生儿学组经过讨论,制定《早产儿管理指南》,供各单位参考。

一、出生前和出生时处理11了解病史:对可能发生早产者,新生儿医师要尽早参与,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孕期母亲和胎儿情况,早产的可能原因,是否完成对胎儿促胎肺成熟的预防,评估分娩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好出生时的处理准备。

21积极复苏:早产儿出生时产科合并症可能较多,窒息发生率较高,对窒息儿出生时要积极复苏,动作要快且轻柔,产科与新生儿科医师要密切合作。

复苏后要仔细评估全身状况。

二、保暖出生后即应给予保暖,产房温度应保持27~28℃。

出生后迅速将全身擦干,放在预热棉毯中,尽量不让患儿裸露,在复苏处理后尽快放在预热的暖箱中。

维持恒定的适中温度对早产儿非常重要,早产儿暖箱适中温度根据不同出生体重和日龄在32~35℃左右(表1)。

暖箱相对湿度一般为60%~80%,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暖箱相对湿度要高一些,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暖箱湿度对维持体液平衡非常重要,国外有些单位采用较高的湿度(表2),但要注意预防感染。

为保持体温稳定,各种操作尽量在暖箱中进行,如需暂时离开暖箱亦应注意保暖,对出生体重较大(超过2000g)的早产儿也可以用开放式辐射式保暖床并盖以塑料薄膜进行保暖。

表1 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适中温度(暖箱)出生体重(kg)暖箱温度35℃34℃33℃32℃110~初生10d10d~3周~5周115~—初生10d10d~4周210~—初生2d2d~3周表2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暖箱温度和湿度日龄(d)1~1011~2021~3031~40温度(℃)35343332湿度(%)100908070三、呼吸管理11一般吸氧:包括头罩吸氧、鼻导管吸氧和暖箱吸氧。

早产儿工作实施方案

早产儿工作实施方案

早产儿工作实施方案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周不足37周的婴儿,由于其生理发育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为了保障早产儿的健康和生存,制定早产儿工作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方案旨在全面提升早产儿的护理质量,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一、早产儿的分级管理。

根据早产儿的孕周和出生体重,将其分为不同的管理级别。

对于孕周较小、体重较轻的早产儿,应当安排在专门的早产儿护理单位进行护理和治疗;对于孕周较大、体重较重的早产儿,可以在普通的儿科病房进行护理。

分级管理有助于提供更专业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二、早产儿的营养支持。

早产儿出生后,由于生理发育不完善,对营养的需求更为突出。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以及营养补充剂的使用。

同时,需要定期监测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确保其获得充分的营养。

三、早产儿的呼吸支持。

由于早产儿的肺部发育不完善,存在呼吸窘迫的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配备先进的呼吸支持设备,包括呼吸机、氧气供应系统等。

对于需要辅助呼吸的早产儿,需要及时进行呼吸支持,避免呼吸衰竭的发生。

四、早产儿的感染预防。

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感染更为敏感。

因此,我们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对早产儿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和隔离措施等。

同时,对于出现感染的早产儿,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避免感染扩散。

五、早产儿的康复护理。

早产儿出生后,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包括早期接触、早期触摸、早期启蒙等。

这些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降低发育迟缓的风险。

同时,需要对早产儿的家庭进行康复护理指导,提供家庭护理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早产儿。

六、早产儿的随访管理。

早产儿出院后,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管理,包括生长发育评估、健康状况监测等。

随访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早产儿的健康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早产儿喂养安全管理制度

早产儿喂养安全管理制度

早产儿喂养安全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周未满37周的婴儿,因为早产儿的各项器官未充分发育,所以需要特别的喂养管理。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早产儿的喂养过程中能够保障其安全,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对早产儿进行喂养的各个环节,包括喂奶前的准备工作、喂奶过程中的操作要求、喂奶后的处理和记录等。

三、相关法规及标准医疗机构喂养早产儿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产科护理规范》、《早产儿喂养管理规范》等。

同时,根据医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完善并更新现有的喂养管理制度。

四、管理要求1. 喂养前的准备工作(1)确认患儿情况:在喂养前应对患儿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其喂养的时间、方式和量。

(2)准备喂奶工具:准备好喂儿用的特殊奶瓶、奶嘴等工具,并保证其洁净卫生。

(3)确认母乳或配方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确定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并准备好相应的食物。

2. 喂奶过程中的操作要求(1)按时喂养:一般情况下,早产儿需要每隔2-3小时进行一次喂奶,确保喂养的及时性。

(2)正确喂奶姿势:喂奶的时候,应采用适当的姿势,保证患儿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防止呛奶等意外发生。

(3)控制喂食量:根据医生的指导,控制喂食量,逐步增加患儿摄入的食物量,以减少消化系统负担。

3. 喂养后的处理和记录(1)注意观察:在喂奶结束后,应随时观察患儿的情况,特别是是否有呛奶或反流等情况。

(2)及时记录:喂养后,应及时记录下孩子的摄食量、喂食时间、大便次数、体温等信息,供医生参考。

五、责任分工1. 医生:负责对早产儿的喂养情况进行评估,并开具相应的喂养处方。

2. 护士:负责喂养过程中的操作工作,包括喂养准备、喂养过程中的护理和观察等。

3. 其他医护人员:负责对喂养过程进行监护和记录,及时向医生汇报患儿的情况。

六、应急措施1. 呛奶处理:一旦发生呛奶的情况,应迅速把患儿的头部稍微低于身体,用温水或温毛巾轻拍其背部,帮助排出呛入气道的食物。

早产儿治疗方案

早产儿治疗方案

早产儿治疗方案
1. 呼吸支持
早产儿因肺部未充分发育,可能需要呼吸支持。

呼吸支持可以
包括使用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CPAP)和氧疗等方法。

具体治
疗方案应根据早产儿的肺部状况和氧合情况进行调整。

2. 营养支持
由于早产儿的消化系统未完全发育,他们可能需要通过管饲或
静脉内营养来获得足够的营养。

营养支持方案应根据早产儿的年龄、体重和生长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3. 体温调节
早产儿的体温调节功能较弱,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治疗方案
应包括保持环境温暖、皮肤接触和使用保温器等措施,以维持早产
儿的体温在适宜的范围内。

4. 预防感染
早产儿的免疫系统脆弱,容易感染。

预防感染的治疗方案包括常规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和必要的免疫接种等。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措施,减少感染的风险。

5. 神经发育支持
早产儿的神经发育较为脆弱,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

治疗方案可以包括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等,以促进早产儿的神经发育和功能发展。

6. 家庭支持
早产儿的治疗方案应考虑到家庭的角色和需求。

提供家庭支持的治疗方案可以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支持和家庭心理支持等,以帮助家庭应对早产儿的治疗和发展需求。

早产儿治疗方案应由医疗专业人员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评估和调整。

对于早产儿的治疗方案,早期干
预和个体化护理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早产儿喂养指南ppt课件

早产儿喂养指南ppt课件

2. 冲调比例
按照奶粉包装上的指示正确配制,一般是以 热水(不
4. 冲调后的温度
冲调后应将奶液滴几滴在手腕内侧,测试温度 是否适宜,以免烫伤或刺激宝宝的肠胃。
5. 储存
冲调好的配方奶应立即食用,避免长时间放置 在室温下,以免污染或变质。未使用的奶液应 立即倒掉,奶瓶和奶嘴应立即清洗干净并晾干。
3. 控制喂奶时间和量
感染。
3. 调整喂养量时应考 虑宝宝的体重、身高、
头围等指标,以确保 合理的营养摄入。
6. 关注宝宝的饮食需 求,合理调整喂奶量 和频率,以确保宝宝 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03
母乳喂养技巧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 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 点。
1. 保持乳房清洁
01 1. 每次喂养前,用温水和温和的 肥皂彻底清洁乳房和乳头。
05
辅助营素的补充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 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 点。
1. 添加维生素D和铁剂
早产儿喂养指南中提到,除了母乳或配 方奶外,还应添加维生素D和铁剂。维生 素D有助于促进骨骼生长和钙的吸收,预 防佝偻病。铁是红细胞生成的重要元素, 有助于预防贫血。因此,在喂养过程中, 应该适量添加维生素D和铁剂,以确保早 产儿的健康成长。
早产儿喂养 指南
演讲人
目录
01. 早产儿的特点 03. 母乳喂养技巧 05. 辅助营养素的补充
02. 喂养原则 04. 配方奶喂养方案 06. 喂养常见问题与解决方

01
早产儿的特点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 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 点。

早产的管理方案

早产的管理方案

早产的管理方案1. 简介早产是指胎儿在孕期不足37周就妈妈身体中出生的情况。

早产儿的身体和器官没有充分发育,需要特殊的管理和护理。

本文将介绍早产儿的管理方案,包括早产儿照护的基本原则、营养管理、呼吸和心血管支持、感染预防、家庭支持等方面。

2. 早产儿管理方案2.1 早产儿照护的基本原则早产儿的照护应基于以下原则:•保持温暖:早产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应保持温暖的环境,使用保温设备如暖箱或保温床。

•维护呼吸道通畅: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需要定期清理呼吸道,避免呼吸道感染。

•管理喂养: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尚未成熟,需要特殊的喂养方式,如给予母乳或特殊配方奶,逐步增加喂养量和频次。

•防止感染:早产儿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应采取措施避免感染,如观察早产儿的体温、呼吸和行为变化,保持洁净环境等。

2.2 营养管理早产儿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来促进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以下是早产儿的营养管理建议:•母乳喂养:早产儿尽量接受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抗体,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力。

•配方奶喂养:如果母乳不足或无法喂养,可使用特殊配方奶,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早产儿可能存在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情况,需要额外补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3 呼吸和心血管支持•呼吸支持:早产儿的呼吸系统不完善,需要进行呼吸支持,如给予氧气,使用呼吸机等。

•心血管支持:早产儿的心血管系统不发育完全,可能需要药物支持,如给予血管扩张剂,维持血压稳定。

2.4 感染预防早产儿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以下是感染预防的方法:•手卫生:照护早产儿前后应洗手,并确保手部清洁,以防止病原体传播。

•隔离措施:如有早产儿感染,应将其单独隔离,以避免传播给其他早产儿。

•预防接种:根据医生建议,给早产儿接种疫苗,提高其免疫力。

2.5 家庭支持早产儿的管理不仅仅依靠医护人员,家庭支持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家庭支持的建议:•情感支持:家人应给予早产儿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关爱,与其进行亲密接触,使其感受到安全和温暖。

早产儿运营方案

早产儿运营方案

琵琶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高琵琶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1. 初学者:掌握基本的琵琶演奏技巧,了解琵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中级学生:进一步提高琵琶演奏技巧,学习各种不同曲风的琵琶曲目,培养音乐表达能力。

3. 高级学生:攻克复杂的琵琶曲目,提高表演技巧,培养独立进行琵琶演奏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演奏技巧:右手握拨,左手按弦,指法练习等。

2. 曲目学习:不同难度和风格的琵琶曲目,包括古典琵琶曲目、现代琵琶曲目、流行琵琶曲目等。

3. 音乐理论:音乐基础知识,乐谱阅读能力,音乐表达能力等。

4. 演奏技巧:舞台表演技巧,音乐表达和情感表达等。

三、教学方法1.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听觉教学:通过听范例曲目、名家演奏录音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琵琶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

3. 视觉教学:通过示范演奏、视频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领会琵琶演奏技巧。

4. 实践教学:通过现场指导、练习演奏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技巧,提高演奏水平。

四、教学过程1. 初级教学:强调基本技巧的练习和基础乐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琵琶的兴趣和热爱。

2. 中级教学:加强曲目的学习和乐器技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3. 高级教学:注重演奏技巧的进一步提高和复杂曲目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琵琶演奏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 日常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演奏技巧进行日常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

2. 期中考核: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演奏水平进行中期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 期末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演奏水平进行期末考核,总结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表现。

六、教学资料1. 乐器:提供琵琶乐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乐器资源进行练习和演奏。

2. 教材:准备琵琶教材和曲谱,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提供合适的教材。

3. 多媒体教学:提供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琵琶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管理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其死亡率仅次于新生儿窒息。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脆弱性和未成熟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决定其一出生就需要专业性的监护和治疗。

早产儿的救治需要一些必备的抢救、监护、治疗及保障设备和技术。

不同胎龄的早产儿所需的设备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不具备必要的抢救和治疗设备和技术时,应将其转至具备相应医疗设备和技术的医疗机构,以保证并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一、救治不同胎龄的早产儿应必备的医疗设备。

胎龄35-36+6周,出生体重>2000g:辐射台、室温在25-26℃。

相对湿度40%-60%。

新生儿复苏器、新生儿喉镜。

负压吸引器、微量血糖仪、经皮测胆红素仪。

每张床至少有2个电源插座。

胎龄32-34+6周,出生体重1500-1999g: 辐射台、闭式暖箱、新生儿复苏器、新生儿喉镜、负压吸引器、呼气末正压通气机(CPAP)、输液泵、心率及氧饱和度检测仪、微量血糖仪、经皮测胆红素仪。

移动式X光机。

每张床至少有6-8个插座。

胎龄30-31+6周,出生体重1000-1499g:辐射台、闭式暖箱、新生儿复苏器、新生儿喉镜、负压吸引器、呼气末正压通气仪(CPAP)、新生儿专用呼吸机、微量血气测定仪。

微量输液泵。

心率、血压及氧饱和度检测仪、微量血糖仪、电解质、经皮测胆红素仪。

移动式X光机。

每张床至少有10-12个插座。

二、不同胎龄的早产儿应具备的医疗技术。

胎龄35-36+6周,出生体重>2000g:正确新生儿复苏技术。

气管插管术。

外周静脉输液。

胎龄32-34+6周,出生体重1500-1999g: 呼气末正压通气仪(CPAP)应用技术、气管插管术。

胃管喂养方法、外周静脉输液。

胎龄30-31+6周,出生体重1000-1499g:气管插管。

呼吸机应用、胃管喂养、外周静脉输液、肠外营养技术。

脐静脉插管术。

三、早产儿治疗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早产儿保暖问题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每公斤体重的体表面积较足月儿更大,皮肤更薄,所以经皮肤散热更多,肝脏的糖原储备更少,所以产热的能力更差。

其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与足月儿相比保暖的需求更高。

寒冷的环境中,体温变化大,低体温可导致复苏失败。

并易发生酸中毒、低血糖、硬肿症、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体温丢失比治疗低体温导致的不良后果容易得多,因此早产儿一出生,就应用预热的干毛巾尽快擦干皮肤,置于预热好的辐射台上,尽量避免体温过多的丢失。

1. 产房的室温的温度:足月儿要求25~26℃,早产儿要求27~28℃。

分娩前检查环境(房间、暖箱、辐射台)温度。

2. 出生时一定要在辐射台上复苏。

辐射台在早产儿出生前应提前预热。

用于擦拭早产儿身上水分的毛巾应该柔软、干燥,也应该预热。

毛巾预热的方法:可以用包裹装有热水的瓶子预热毛巾。

3. 复苏后,出生体重>2000g者可用预热好的包被包裹,必要时用暖水袋保暖,应注意水温过高(新生儿皮肤直接接触温度>45℃超过3分钟即可烫伤),以防烫伤。

4. 出生体重<2000g者应放置预热的闭式暖箱,最好用肤温控制,也可用箱温控制。

任何操作尽可能在箱内集中进行,尽可能避免打开箱大门,防止对流致热量丢失。

不具备暖箱的保暖方式的可放置成人怀里保暖,最好能够皮肤与皮肤接触(此时要特别注意保持早产儿气道通畅)。

5. 若在出生3小时内患儿体温每小时升高至少0.5℃,则体温恢复成功,继续每2小时测定一次体温;若患儿的体温不升或每小时升高低于0.5℃,确定取暖装置温度设定是否正确。

6. 暖箱温度控制依据胎龄、出生天数、体重调节适中箱温或测量肛温在36.5℃~37.5℃。

7. 对于刚出生的早产儿最初的体温监测应为每小时1次。

直至体温平稳。

体温平稳后应该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

所有体温监测应有记录。

8. 早产儿在低体温时更容易出现低血糖,应注意监测血糖,及时纠正低血糖。

9. 出院时应告知家长,如何为早产儿保暖。

(二)早产儿呼吸管理早产儿正确的呼吸管理关系到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长时间的缺氧可以导致酸中毒、脑白质软化、脑瘫、高频性耳聋、智力和运动障碍。

1.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早产儿(尤其是胎龄<34周的早产儿)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使肺泡顺应性减低,功能残气量减少,肺泡萎陷,出现严重缺氧。

长时间缺氧导致呼吸性和代谢性酸中毒,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漏出至肺泡,造成换气功能障碍,继而加重缺氧和酸中毒,形成恶性循环。

严密监测,充分认识,早期发现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1)早产儿出生后无论胎龄大小,均应对呼吸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至少8-12小时。

包括观察呼吸频率、呼吸幅度、有无鼻扇、呼吸呻吟、吸气性三凹、口周或皮肤发绀。

(2)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进行氧饱和度监测和/或血气监测。

最好能在床旁进行X线检查。

以为诊断提供依据。

(3)出生6小时之内,至少每1小时观察一次呼吸;6-12小时应每2小时观察一次呼吸;12小时后可每3-4小时观察一次呼吸。

所有观察应有记录。

(4)出现轻度呼吸困难时,应及时给与吸氧,可选用鼻导管、面罩或鼻塞吸氧,使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

血气氧分压维持在50-70mmHg。

(5)有条件的机构,明确诊断后,可及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并继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和血气氧分压。

如果能够在出生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并正确使用CPAP可以减少呼吸机的应用。

(6)在吸氧情况下不能维持氧饱和度或血气氧分压,应采用鼻塞NCPAP治疗,首次PEEP应选择5-6cmH20。

对于胎龄<34周的早产儿出现呼吸困难时,应直接接收NCPAP治疗。

(7)重症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应尽早用呼吸机治疗。

2.早产儿呼吸暂停早产儿呼吸暂停是早产儿治疗中常见的症状,严重持续呼吸暂停有时会危及生命,或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脑室周围白质软化、高频性耳聋等。

早产儿的呼吸暂停与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成熟程度有关,继发于某些严重的疾病。

胎龄在30周以下的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在80%以上,30-32周的发生率大约50%,34-35周的发生率只有7%。

出生体重<1000g,几乎都会发生呼吸暂停。

(1)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定义呼吸暂停的定义为呼吸停止的时间≥20秒,或呼吸停止时间>10秒但同时出现短时间的心动过缓心率100次/分,青紫(缺氧)、低血压。

(2)胎龄<34周的早产儿都应进行呼吸暂停的监护。

监护的方法最好采用新生儿心率及氧饱和度监护仪。

暂时不具备监护仪的医疗机构应该仔细观察其呼吸频率、皮肤和粘膜的颜色。

但如果出现皮肤和粘膜的颜色的青紫和苍白即已将出现严重的呼吸暂停。

(3)发现呼吸暂停最简便快捷的处理方式是尽快给与皮肤刺激,可以采取轻拍、轻轻摇动、拍打足底等方式。

如发现气道分泌物应及时吸出并清理。

经上述处理约80%的患儿可以奏效。

(4)刺激后反应不良者,应及时给与吸氧并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情况调整吸入氧浓度。

面罩吸氧应注意患儿体位,避免颈部屈曲造成气道阻塞。

当面罩吸氧患儿氧饱和度改善不满意时应及时给与气囊加压给氧,患儿心率迅速升高和继之而来的皮肤颜色和肌张力的改善是达到足够通气压力的最好指征。

(5)如果上述处理改善不明显,应注意胸廓起伏情况,并用听诊器听胸廓两侧呼吸音。

气囊加压给氧的通气频率应与新生儿生理呼吸频率一致。

(6)俯卧位可能会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

(7)反复、持续发作(每小时2-3次)的频发呼吸暂停,同时伴有皮肤粘膜发绀、青紫和心率下降,需要气囊加压给氧治疗才能缓解。

应积极寻找病因并且提高吸入氧浓度,维持充足的氧合(氧饱和度90-95%或血气PaO2 70-80mmHg)可减少呼吸暂停和心率下降的发生。

(8)频发呼吸暂停者应通过了解呼吸暂停发生的时间,发生的频率,发生的过程和体格检查,以及有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仔细分析可能潜在的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在不能除外感染,培养结果未报告之前,应给与广谱抗生素治疗。

(9)常见诱发呼吸暂停的原因包括:早产儿的体位,颈部过渡屈曲或向一侧扭曲,或气道受压通气不畅导致呼吸暂停;吸痰时咽部刺激,胃食道反流,严重感染,低体温或发热、贫血、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胆红素脑病和各种原因的缺氧、酸中毒等均可诱发呼吸暂停。

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低血钠、低血钙等也可以继发呼吸暂停。

(10)常用的药物治疗氨茶碱的负荷剂量为4-6mg/kg,静脉滴注,12h后给予维持剂量,每次2-2.5mg/kg,每天2~3次。

氨茶碱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可能会引起激惹、烦躁、震颤等,但很少惊厥。

还可能引起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血药浓度较高时可导致呕吐、腹胀、喂养不耐受、胃酸增加、消化道出血、高血糖及电解质紊乱等。

(11)辅助通气对频发的阻塞性或混合性呼吸暂停,药物控制不满意者,可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NCPAP)。

NCPAP压力一般用0.29~0.48kPa(3~5cmH2O),吸入氧浓度(FiO2)0.25~0.4。

高流量鼻导管给氧也可达到与CPAP相似的疗效,一般新生儿鼻导管给氧的流量为0.5L/min,如氧流量达到1~2.5L/min。

但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的早产儿需要密切监测血氧水平。

药物和NCPAP均不能使呼吸暂停缓解者,频发呼吸暂停需要用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呼吸机参数一般不需要很高,初调值可为:吸入氧浓度(FiO2)0.25~0.4,呼气末正压(PEEP)0.29kPa(3cmH2O),吸气峰压(PIP)0.98~1.47kPa(10~15cmH2O),频率20~30次/min,吸气时间0.4s。

以后根据病情变化和血气分析结果调节参数。

(三)早产儿营养和喂养1.肠内营养(1)尽可能地鼓励早产儿早期纯母乳喂养(用早产儿自己母亲的母乳喂养)。

(2)胎龄>34周,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可在呼吸平稳后逐步尝试直接吸吮乳头喂养。

(3)胎龄<34周的早产儿,因为呼吸、吸吮和吞咽功能发育成熟,三者的不协调,经口摄入奶量已形成误吸的风险。

故建议胎龄<34周的早产儿采用胃管喂养。

(4)对于暂时不能直接吸吮母乳或直接吸吮母乳未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的早产儿,应教会母亲如何挤出母乳;鼓励母亲挤出母乳,24小时内至少8次。

(5)挤奶之前要准备洁净的奶瓶(清洗、煮沸、晾干)用于收集和储存母乳;彻底清洁双手。

用四个手指托住乳房,将拇指置于乳晕之上;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挤压乳晕,同时将乳房向胸部挤压;每一侧的乳房至少挤四分钟,当乳汁流出停止后换另一侧乳房(两侧乳房都被彻底挤空)。

(6)如果挤出的母乳不能被很快使用,给容器做上标记,将乳汁放入冰箱冷藏,24小时内用完,也可以冷冻于-20℃,不超过6个月(如果能可靠地保持冷冻状态),在喂奶前,确保母乳已回复到室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